中考地理备考专题1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含解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543734 上传时间:2022-01-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3.8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考地理备考专题1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备考专题1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地理备考专题1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中考地理备考专题1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地理备考专题1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人类的居住地一一聚落、单选题(共31题;共64分)1、下图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优先发展成为城市的是()AB、C、D2、下列关于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说法错误的是()A、乡村聚落是居民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形式的聚落B、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C、城市聚落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D城市聚落的住宅、道路、工厂、商店、学校、医院等生活和文化设施不如乡村聚落3、沙特阿拉伯男子的传统打扮是着长袍、戴头巾。长袍多为白色,十分宽大。这些习俗与下列哪一因素有 关()A美观休闲能保暖B、地形崎岖宜行走C、炎热干燥多风沙D狩猎探险真方便4、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相比,其最主要 差异是()A房屋建筑

2、的差异B、人们收入的差异C、人口数量的差异D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5、下列传统民居与各对应的分布地域不正确的是()A、白色墙壁的房屋一一撒哈拉沙漠B、平顶屋一一塔里木盆地C、架空支撑的房屋一一青藏高原D蒙古包一一呼伦贝尔草原6、下列传统居民特色中,与气温无关的选项是()A北方房屋墙体厚B、南方房屋宽敞,通风透气C、南方屋顶坡度大D东北地区房屋多双层窗户7、北京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A、长城B、故宫C、天坛D四合院8、有关聚落的保护和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拆除后建设现代化的高楼B、全部拆除再照原样重建C、应该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D不要乱动,任其发展9、下列描述的区域中,不利于聚落

3、形成发展的是()A、水陆交通便利的河口地区B、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C、空气清新的山地丘陵地区D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10、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数量居世界的()A、第一位B、第二位C、第三位D第四位11、下列有关聚落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各地自然环境没有差异,只是民族生活习惯不同,建筑风格不同B、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民族生活习惯,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C、世界各地的聚落居民,建筑外貌木同,建筑材料相同D世界各地的聚落,建筑材料,建筑外貌,建筑风格完全相同12、如图四幅图为乡村到城市发展过程的聚落变化,请选出正确的演变过程()A、B、C、C13、

4、( 2015?黑龙江)下列世界文化遗产中,不属于中国的是()A、丽江古城B、平遥古城C、皖南古村落D威尼斯城14、 ( 2015?张家界)埃及卢克索神庙是世界文化遗产,每年都有几十万游客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为不利于保护神庙的是()A、控制周围的工业污染B、限制参观人数C、 禁 止在周围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D 在神庙雕像上刻写 xx 到此一游”15、 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的聚落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原因是()。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交通便利A、B、C、D16、西亚村庄的房屋墙厚、窗小的原因是()A、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决定的B、为了预防小偷进入民宅偷盗C、为了抵挡当地寒冷的气候D厚墙是为了减少白天炎热的

5、太阳照射,小窗是为了减少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17、下列哪个聚落不属于乡村聚落()。A、农村B、牧村C、渔村D北京中关村18、不同类型的聚落呈现出的景观有较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A社会制度的差异B、建筑风格的差异C、风俗习惯的差异D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19、下列民居中,体现气候湿热的是()A、东南亚的高脚屋B、因纽特人的冰屋C、黄土高原上的窑洞D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包20、下列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条件是()交通便地形平坦热带地区土壤肥沃沙漠地区水源充足自然资源丰富利A、B、C、D一条带 状团块 状团块 状条带 状21、小贝在地理课上进行的聚落一一形状“对对碰”的游戏中,有一组“碰”错啦,你能帮

6、他找出来吗A山区谷地一B平原地区一C山麓地带一D河流附近一四种民居所在地区,气候最22、民居的建筑风格与当地地理环境关系密切。读下列我国四幅民居景观图片A、B、C、D23、下列地区,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是(A 昌山地区B、热带雨林地区C、沙漠地区D平原地区24、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根本差别在于(A劳动生产方式B、人口密度大小C、人口数量多少D居民收入高低A、城市空气新鲜,环境优美B、城市高楼林立,庭院宽敞C、城市的教育和医疗条件好D城市自然风景多,能休闲、旅游26、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部封闭,禁止游人参观B、拆除后都做成微缩景观供人参观C、为适应现代生活要彻底改造D核心是

7、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27、聚落的基本类型是()A平原和山区B、农村和渔村C、乡村和城市D森林和草原28、你认为以下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措施正确的是()A、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遗产,参观时禁止拍照,以避免壁画褪色,变质B、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C、在古代建筑上刻写“ XXX此一游,纪念自己的出行D尽量多的吸纳参观人数,以充分挖掘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29、下列民居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是()A、北京四合院B、陕北窑洞C、浙江斜顶屋D云南竹楼30、聚落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下面的地区与传统民居的搭配正确的是(竹!SA内蒙古地区一一竹楼B、中国黄土高原一一窑洞C、西双版纳地区冰屋

8、D北极地区一一蒙古包 31、东南亚的中学生马莉娅和西亚的中学生伊斯梅尔是网上结识的好朋友,在网上她们各自晒出了自己的家乡照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马莉娅家乡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炎热多雨B、地表蜿蜒崎岖C、气候炎热干燥D地表以平原为主伊斯梅尔家乡的房屋墙厚、窗小的原因是()A、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决定的B、为了预防小偷进入民宅偷盗C、为了抵挡当地寒冷的气候D厚墙是为了减少白天炎热的太阳照射,小窗是为了减少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二、综合题(共2题;共5分)32、我国的许多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是相适应的 探究内容:不同地区的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探究方法:阅

9、读图片资料,联系各地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分析温馨提示: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形式探究结论:(1)A民居是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地区(填地形区)北方地区传统民居的特点是。(3)以南方地区为例,我国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是 33、下图表示的是我国北方某平原地带的一部分,读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A,B,C,D表示乡村聚落,分析 A, B, C发展的有利因素是:靠近,有利于 ,地形以 为主,地壤深厚,且非常肥沃,这样的聚落一般地顺河道可伸展成状。(2)四个聚落中,有可能最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因为那里地形 ,水源, 便利;另外, 地也可能发展成为城市,因为那里处在 O答案解析部分单选题1、 【答

10、案】D【考点】聚落的比较【解析】【分析】 城市聚落形成的条件有地形、气候、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产、宗教、交通、科 技等等.一般来说,地形平坦开阔的河流中下游平原,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是形成城市的优越区位.故选:D【点评】根据城市聚落形成的条件解答.考查了城市聚落形成的条件,难易适中.2、 【答案】D【考点】聚落的比较【解析】【分析】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和乡村景观有明显的差别,城市自然景观变化快,道路纵横,网线密集,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较多。城市聚落的各项

11、生活和文化设施包括住宅、道路等都优于乡村聚落。故选:D 3、【答案】C【考点】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解析】【分析】 阿拉伯人的服饰和当地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阿拉伯地区的气候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极其的炎热.所以,在沙特阿拉伯,男子的传统打扮是着长袍、戴头巾,十分宽大,具有通风的效果,十分凉爽;同时,之所以选用白色,是从光学的角度来说,白色能反射光线(即太阳光) 达到祛热降署的作用,以此来帮助适应酷热的气候;长袍可以阻挡强劲的风沙故选:C【点评】居民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本题是一道基础性题目,可适当拓宽学生的视野4、 【答案】D【考点】聚落

12、的比较【解析】【分析】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相比较,劳动生产方式,人口的文化素质、人口的生活方式、人口的职业构成都有差异,其中最重要的差别是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别,故选:D【点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 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本题考查乡村和城市的差异,理解解答即可5、 【答案】C【考点】聚落的比较【解析】【分析】撒哈拉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白色墙壁的房屋可以反射太阳光的照射;塔里木盆地降水稀少,所以房屋为平顶房;架空支撑的房屋多分布在气候湿热的地区,有利于防潮和通风散热;呼伦贝尔草原的牧民居住蒙古包便于拆卸,

13、适宜游牧居民的生活需要,选项ABDa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我国的许多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是相适应的,撒哈拉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白色墙壁的房屋可以反射太阳光的照射;塔里木盆地降水稀少,所以房屋为平顶房;架空支撑的房屋多分布在气候湿润的地区,有利于防潮和通风散热;呼伦贝尔草原的牧民居住蒙古包便于拆卸,适宜游牧居民的生活需要无论是传统建筑还是现代建筑都得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解答较有效6、 【答案】C【考点】聚落的比较【解析】【分析】北方房屋墙体厚,是因为北方气温低,墙体厚有御寒作用;南方房屋宽敞,通风透气,是因为南方气温高,宽敞,通风透气有助于散热;南方屋顶

14、坡度大,是因为南方降雨多,坡度大有利于易于排水;东北地区房屋多双层窗户,有利于放风御寒。综上所述,故选:C【点评】传统居民特色:西南少数民族盛行的干阑住屋民居;侗族的鼓楼;傣族的竹楼;藏族的碉房;西北部蒙古族住的毡帐称“蒙古包”。7、 【答案】D【考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解析】【分析】长城、故宫、天坛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四合院只是北京传统的民居,故选:D。【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自然环境:华北平原边缘,大致位于40 N, 116 E。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等河流流经境内对外交通便利,北京位居暖温带,冬夏长、春秋短,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交通

15、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历史悠久的古城;旧城格局: “凸”字中轴线对称的“棋盘状”格局。8、 【答案】C【考点】聚落的比较【解析】【分析】对于破烂的可以拆除后建设现代化的高楼,但应该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本 题还可以考查聚落的两种形式:乡村和城市;世界上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人住在城市。聚落的作用: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等,分别从事着农耕、放牧、养鱼和林业。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聚落大多在地势平坦、自然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环境。东南亚的高架屋:适应全年炎热多雨的湿热气候;西亚村

16、庄的住房墙厚窗小:适应热带沙漠地区炎热的气候;因纽特人的冰屋:适应北极地区寒冷的气候;黄土高原的窑洞:适应黄土的性质和冬冷夏热、降水较少的温带气候。故选:C9、 【答案】C【考点】聚落的比较【分析】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人们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聚落的位置、聚落的分布、聚落的形态都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故选:C10、 、 【答案】C【考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解析】【分析】我国 已有30 处 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

17、产名录, 数量 排在西班牙、意大利之后 , 位居 世界 第三,故选:C。【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北京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点有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天坛、颐和园、明十三陵。11、 【答案】B【考点】聚落的比较【解析】【分析】A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有差异,民族生活习惯不同,建筑风格也不同,故不符合题意;B.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民族生活习惯,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故符合题意;C.世界各地的聚落居民,建筑外貌不同,建筑材料也不相同,故不符合题意;D.世界各地的聚落,建筑材料,建筑外貌,建筑风格都有不同,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根据乡村和城市聚落的区别解答。12、

18、【答案】D【考点】聚落的比较【解析】【分析】由到是由村落的形成到村落的发展的过程;由到是由城市的形成到城市的发展的过程,且一般聚落的发展是先有乡村,再有城市。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乡村到城市发展过程的聚落变化,理解回答即可。13、 【答案】D【考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解析】【分析】水城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丽江古城、平遥古城和皖南古村落都位于中国故选:D【点评】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皖南古村落位于安徽省,威尼斯城位于意大利14、【答案】D【考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解析】【分析】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文化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要切实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促进遗产保护立法严

19、格遵守遗产保护法相关规定;不乱丢垃圾、破坏文物,积极保护文化遗产,制止他人破坏遗产的行为;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加强宣传,提高身边人保护遗产的意识;故排除项故选:A、 B、 CD【点评】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切实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促进遗产保护立法严格遵守遗产保护法相关规定;不乱丢垃圾、破坏文物,积极保护文化遗产,制止他人破坏遗产的行为;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加强宣传,提高身边人保护遗产的意识15、 【答案】B【考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世界聚落形成条件的掌握,特别是自然条件,交通便利虽然也

20、是聚落形成的原因,但对于发源于大河的四大文明古国,它们首先考虑的是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地势平坦。故选: B【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题目问的是聚落发源于大河流域的原因,要区分聚落形成的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6、 【答案】D【考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解析】【分析】西亚村庄的房屋墙厚、窗小的原因是为了抵挡当地寒冷的气候。故选:D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题目问的是聚落发源于大河流域的原因,要区分聚落形成的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7、 【答案】D【考点】聚落的比较【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世界聚落比较的掌握,中关村是北京高科技中心,不属于乡村聚落,而是

21、城市聚落。故选:D【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不是所有称作村得都是乡村。18、 【答案】D【考点】聚落的比较【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世界聚落比较的掌握,区分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关键是是否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聚居地。故选:D【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主要原因也就是根本原因。19、 【答案】A【考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解析】【分析】东南亚的高脚屋体现了气候的湿热;因纽特人的冰屋体现了气候寒冷;黄土高原上的窑洞体现了气温年较差大、土壤直立好;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包体现的是移动性,方便搬迁。故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环境对聚落的影响,要仔细分析各个选项所在区域的自然

22、环境。20、 【答案】D【考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解析】【分析】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有良好的地形条件、气候条件、资源条件等。热带地区气候炎热,沙漠地区缺水,均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学生应该从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等方面去考虑。21、 【答案】C【考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解析】【分析】世界上自然环境千差万别,聚落形态也各不相同。在一些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呈团块状;在山区,有的聚落沿山麓、谷地延伸呈条带状;在一些平原地区,为了靠近水源,沿河流发

23、展也呈条带状分布。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聚落形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尤其是地形,可以从各种地形的特点来分析。22、 【答案】B【考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解析】【分析】傣家的标志民居“竹楼”, 是当地为了适应炎热潮湿的气候而建的。故选:B 【点评】本题组考查不同地区的气候和民居特点。23、 【答案】D【考点】聚落的比较【解析】【分析】平原地区一般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交通便利,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而高山地区地形崎岖,是人口稀疏区;热带雨林地区,气候太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热带沙漠地区,气候干旱,土地贫瘠,水源缺乏,不适合人类居住;故选

24、项D 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的地区崎岖山地,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24、 【答案】A【考点】聚落的比较【解析】【分析】: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根本差别在于劳动生产方式不同故选: A【点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 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25、 【答案】C【考点】聚落的比较【解析】【分析】从图中不难看出,城市与乡村相比,城市的优点在于:城

25、市的教育和医疗条件好,有就业机会等。故选:C。【点评】把人们集中的居住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根据劳动生产方式的不同分为城市聚落与乡村 聚落。26、 【答案】D【考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解析】【分析】作为人类宝贵财富的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某个民族、某个城市的文化精神,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在许多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得到空前的重视。比如,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和壁画的侵蚀,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等。故选:D。【点评】人类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创造了辉煌灿烂

26、的历史文化,留下了为数众多的文化遗产。比如古代的城堡、庙宇和纪念性建筑物,皇家的宫殿、园林和陵墓,历代著名的雕塑、壁画和碑刻等。27、 【答案】C【考点】聚落的比较【解析】【分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故选项ABDTB不符合题意?故选: C【点评】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城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聚落形式不同,景观特色不同.28、 【答案】A【考点】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解析】【分析】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

27、民族情感纽带,切实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促进遗 产保护立法严格遵守遗产保护法相关规定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在B、 C古代建筑上刻写“XXX 到此一游”;接待尽可能多的游客参观,都对文化遗产具有破坏性 . 故排除D项.故选: A. 【点评】认识文化遗产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性,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29、 【答案】C【考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解析】【分析】长江三角洲由长江和钱塘江冲积而成,包括江苏

28、省东南部和上海市,浙江省东北部. 分 析选项可知,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民居是浙江斜顶屋.故选: C. 【点评】长江三角洲由长江和钱塘江冲积而成,包括江苏省东南部和上海市,浙江省东北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在长江下游和沪宁线两旁有许多重要城镇,如上海市、苏州市、常州市、无锡市、镇江市、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及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等. 其中,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世界著名的外贸港口,苏州、无锡、常州等是风景游览地和新兴的工业城市.30、 【答案】B【考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解析】【分析】竹楼是西双版纳地区的传统民居

29、,窑洞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冰屋是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传统民居,蒙古包是内蒙古地区的传统民居。故选:B31、 【答案】(1) A( 2) D【考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解析】【分析】在东南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多雨,为了更好地散热防潮,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而西亚地区多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房屋墙厚、窗小,为了减少白天炎热的太阳照射和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可见, 聚落是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是我们了解当地人们生活情况的一部活“百 科全书”。【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一些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结合到图

30、中来做分析。二、综合题32、 【答案】(1)窑洞;黄土高原(2)四合院,屋顶倾斜度较小(3)南方由于气候特点是炎热多雨,所以屋顶倾斜度较大有利于排水【考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世界聚落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知识的掌握,通过资料的阅读,让学生自己探讨聚落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点评】该题有些难度,学生应注意在掌握聚落知识之后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33、 【答案】(1)河流;取水;平原;条带(2)廿平坦;充足;交通; D公路干线上,交通便利【考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解析】【分析】图中A,B,C,D 表示乡村聚落,A,B,C 地聚落都位于河流沿岸。B 地与其他地区比起来,有便利的交通,还有充足的水源,应该优先形成聚落。同样的D 位于交通干线上,交通便利,发展条件较好。【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分布的影响,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的,聚落早先形成。这类题主要从影响聚落形成的因素来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