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实施与反思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9442901 上传时间:2022-01-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实施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实施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实施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实施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实施与反思(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实施与反思【内容摘要】对于有效教学课堂的实施与反思,是新时代数学教师一种新的素质。本文将通过在小学数学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结构与学生认识规律的实施与课后反思,以教师认识数学教材的有效性和教师认识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性来阐述关于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开展。 【关键词】有效性 实施 反思 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大,关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问题也越来越被广大一线教师所接纳。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性的实施与反思是一把双面刀,如何在追求学生知识发展的同时能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是一个课堂改革中的重点。如何真正让学生的收获既“实”又“活”,在哪些方面能够真正有所发展,即关注课堂教学的“

2、实效性”。 一、形而上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 1.形而上学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述同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或方法论。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注意理解“片面”涵义,最直白的说法即你所见为片面的,不完全)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这种增减或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在于事物外部。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调查中,有效性指试图要测量的事物实际上是真正要测量的。其中实验的有效性指实际的测量正是我们试图要测量的东西。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不是为了将一些数学课本上的知识点被无情地套上主观的预设,很无奈地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过多地“数

3、学源于生活,数学源于生产资料。”让有效性的课堂教学流于形式。2.主体学生应有的课堂,是开明以及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在一节气氛热烈的课堂的背后,学生真的是懂了吗?我们可以课后测验中可以看到这些自主交流的有效性主题课无一不浮躁、形式化对“有效性”进行理解,的确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会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没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数学概念的深刻认识,关于学生的学这一部分的有效性认识是肤浅的、不负责任的。3.为“探究”而探究的课堂。探究是指研究地深入这个问题,并且把原因探索出来。探究学习亦称发现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探究性学习。 然而我

4、们有些的课堂,组成的探究过程有形无实,学生只是模仿小组合作,对于小组的动作、如何去探究新的知识将无从入手。我们应该重新思考关于如何把课堂各个环节做到实处,重新理性地思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基于教学现实场景中所出现的上述“形而上学”的问题,出现上述问题的核心是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而将新的理念片面化甚至歪曲化。表现在教学中就是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把握“三维”教学目标本质及其联系,容易将之割裂、泛化。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三维目标”有机达成的教学,即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获得了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所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思想方法来解决生活

5、中、数学中所遇到的新问题,并且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既包括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也包括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领悟过程,更包括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对数学和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良好态度。例如,学生觉得数学学习很有趣,学习数学自己也可以“创造”而不仅仅是通过背诵“定义”“公式”,做大量的练习等。从以上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实效性为基准的,是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与及学生的能力发发展程度为标准的。坚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抛弃各种“形而上学”课堂教学模式。二、认识数学学科本质特点数学学科的特点是一切教学法的根本。它源于对教师备课过程以及教师教学实践场景的追问与理

6、性思考。例如:在一节“小数的性质”教学的第一课时,当时的对话大致如下:甲教师:“我们的研讨活动我准备上小数的性质一课,可是我想了很长时问了,到底设计个什么活动让学生动手探究呢?我找不到合适的活动,您帮我想想吧。”乙教师:“为什么先思考设计个活动让学生探究呢?” 甲教师:“如果没有学生的探究活动,哪里是新课改的课呀?”这不是一个个别问题,在深入教学一线研究的初期,这是广大教师经常问的“问题”。似乎在老师们看来,只要有“探究活动”,实际上很多都是低水平的“动手操作活动”而少思维上的投入就是“新课改”的课。在共同的教学实践诊断、交流、研讨中,小学数学教师也真正意识到自身最欠缺的正是对数学学科本质的把

7、握。也就是说老师的素质决定学生课堂活动开展的成功关键。 1 .对数学教学概念的理解。概念教学和探究教学一样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途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现在两条途径有机整合到一起,成了一条宽广大道,通向科学探究的宽广大道。它以纠正、补充、完善学生的前概念,建构正确的认知为己任,意在给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及以后的人生产生有意义的影响。因此概念教学注重学生前概念的了解,并基于学生的认识来设计教学,帮助孩子建构概念。小学阶段所涉及的数学概念都是基本、非常重要的。小学教学的基本数学概念主要有:十进位值制、单位、简单代数、四则运算、平面图形、统计。2 .对数学学习方法的理解。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

8、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教授法必须依据学习法,否则便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分类方法、转化方法、数形结合方法、一一对应方法、方程方法、集合方法、类比法、不完全归纳法等。 3 .对数学思维方式的感悟。每一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来接触现实生活,数学也不例外。小学阶段的主要思维方式有:比较、类比、抽象、概括、猜想、验

9、证其中“概括”是数学思维方式的核心。三、了解学生是有效教学的基础研究学生才能在新课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机会,才能给教师更大的主体能动性。能够提出问趣的学生才是真正的好学生,才是真正的思考,代表学生自我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但往往是学生的一些无意识的问题,给教师的教学带来这样或者那样的困惑,也许教师真正地沉思:我的学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例如在五年级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创设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使四边形的概念为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形成铺路。一般说来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过程主要指学生数学学习的知识建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认识学生数学概念的形

10、成过程。在小学数学中,很多概念都有自已的形成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容易找到其“成长的经历”。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一方面指教师借助于丰富的数学史资料,展示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概念形成的漫长历史。例如,自然数概念形成的漫长历史过程,汉民族对分数的表示方法的“创造”感受阿拉伯“十进位值制”计数法。“圆周率”的研究过程,体会数学家对数学知识的研究的不畏艰辛的探索过程。2.认识学生教学问题的解决过程。首先要根据学习目标设计练习,做到重点内容反复练,难点地方重点练,易出差错的地方突出练,容易混淆的地方对比练。使学生知道要练什么,为什么练和怎样练。设计练习时,要按照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把

11、练习内容适当划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重点,一般应经过“会”、“熟”、“活”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步形成技能,练习是基本的、单项的、常带模仿性的。第二阶段是巩固技能,使学生把掌握的新技能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去,此时练习可以反复进行,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第三阶段是技能的发展,使新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旧知识得到巩固,思维得到启迪。练习对象要具有广泛性,要让上、中、下程度的学生都得到练习的机会,要采用学生喜爱的练习形式。如“开火车”、“找朋友”、“对口令”等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总之,要处理好个别学生与大多数学生的关系,做到“点”、“面”结合。3.认识学生观察“数学题目”的过程。 观察能力是发展

12、学生智力的基础,多观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多观察的积极性。观察的要求: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的选择性、准确性、目的性和完整性。观察时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观察的方法:小学数学课学习中,引导学生观察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是十分重要的。其观察方法有对比观察、联系观察等。 对比观察。所谓对比观察是将两个图形或者将两个数量关系式题或应用题,通过对照比较,从而发现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例如,比较分数1/3和1/5的大小,让学生观察同样的两个圆,将抽象的数的比较,化成具体的形,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加深对1/31/5 的认识和理解。 联系观察。所谓联系观察是将两个以上的事物

13、按照一定的顺序,为达到某一目的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观察,找出其规律的一种观察方法,如学习“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让学生观察: 0 004米 = 4 毫米 0 . 04 米 = 40 毫米 0 . 4 米 = 400毫米 4 米 = 4000毫米 让学生思考,由上往下观察,由下往上观察,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引起小数大小怎样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联系观察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观察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1. 冯建军.让教育与生命同等J.人民教育.2006.(9):5-72. 李长吉.教学主客体关系问题三论J.上海教育科研.2000,(4):7-113. 叶 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2-152012年3月15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