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知识点重难点归纳总结5篇分享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49292239 上传时间:2022-01-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0.8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二生物知识点重难点归纳总结5篇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二生物知识点重难点归纳总结5篇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二生物知识点重难点归纳总结5篇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高二生物知识点重难点归纳总结5篇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知识点重难点归纳总结5篇分享(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二生物知识点重难点归纳总结5篇分享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11、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起点是生产者植物,终点是营养级动物(第一营养级: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2、生态系统的功能:_、生态系统总能量生产者固定(同化)太阳能的总量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能量上一营养级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特别注意:蜣螂吃大象的粪便,蜣螂并未利用大象同化的能量;在生态农业中,沼渣用来肥田,农作物也并未利用其中的能量,只是利用其中的无机盐(即肥)。4、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10%20%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可以帮助

2、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6、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不同点:在物质循环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联系: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8、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

3、信息的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且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1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差11、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

4、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12、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13、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1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15、保护生物

5、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动物园)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21、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体温的变化(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不同、不同年龄的人体温不同、不同性别的人体温不同、同一人24小时内体温不同。24时较低,1420时(差幅不超过1OC)、变化原因:新陈代谢2、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3、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4、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5、功能上与内环境稳态相联系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6、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

6、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7、内环境需要维持稳态的根本原因:、细胞代谢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影响。、细胞代谢正常进行要求细胞形态结构正常,渗透压的变化影响细胞的形态和功能。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3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1、种群的数量变化有哪些?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环境因素:食物、生存空间、气候、敌害等。、内部因素: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迁出率。3、种群增长曲线:、“J”型增长曲线:、条件:食物、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若种群初始数量为:N0,年增长率为,则t年之后种群数量为:Nt=N0t、“S”型增长曲线:、

7、“S”型曲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K值:为满载量。即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二、应会知识点1、“J”型曲线:在自然界中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增长的形式。2、K/2点:种群增长速率时刻。是渔业捕捞、森林采伐的理想时期。害虫防治应在此点到来之前开始。3、种群数量波动和下降的原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4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在

8、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级形式,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也是通过学习获得

9、的。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的地位。动物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共同协调下形成的。高二生物知识点重难点归纳总结5篇分享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5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名词:1、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语句:1、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2、生态系统的类型: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两大类。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又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类型。在水域生态系统中,又分为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3、森林生

10、态系统:湿润或比较湿润的地区;物种多,植物以乔木为主,树栖攀援动物多,种群密度稳定,群落结构复杂稳定。4、草原生态系统:年降水量少的地区;物种少,植物以草本为主,善跑或穴居动物多,种群密度易变,群落结构一般不稳定。5农业生态系统:农作物种植区;作物种类少,种群密度大,群落结构单一而不大稳定,植物主要为农作物,人为作用突出。6、海洋生态系统:整个海洋,类型多,分布各异;微小浮游植物为主,有大型藻类,各类动物集中于200m以上水层,底栖动物适应性特殊。7、淡水生态系统:浅水区为水生和沼泽植物,深水区表层为浮游植物,主要有浮游动物、鱼类和底栖动物。二、生态系统的结构名词:1、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

11、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把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所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在重新被绿色植物利用来制造有机物。2、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事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3、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叫做。语句: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2、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以下四种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热能、空气、水分和矿物质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3、生产者:自养型生物(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及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4、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它们的生

12、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来的有机物,所以把它们叫做消费者。消费者属于异养生物。动物中直接以植物为食的草食动物(也叫植食动物)叫做初级消费者;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叫做次级消费者;以小型肉食动物为食的大型肉食动物,叫做三级消费者。5、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6、生物之间的关系:食物链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一般有捕食关系;而食物网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除了捕食关系外,还有竞争关系。7、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地位和作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赖以存在的基础,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8、消费者等级与营养等级

13、的区别:消费者等级始终以初级消费者为第一等级,而营养等级则以生产者为第一等级(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同一种生物在食物网中可以处在不同的营养等级和不同的消费者等级;同一种生物在同一食物链中只能有一个营养等级和一个消费者等级,且二者仅相差一个等级。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名词:1、能量金字塔:可以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这样就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就叫做能量金字塔。语句:1、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输入能量)。2、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3、渠道:沿食物链的营养级依次传递(转移能量)4、生产

14、者固定的太阳能的三个去处是:呼吸消耗,下一营养级同化,分解者分解。对于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也是这三个去处。并且可以认为,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十分解者释放的能量十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但对于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5、特点:传递方向:单向流动(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后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传递效率: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只有10%20%)。4、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5、计算规则:消耗最少要选择食物链最短和传递效率20%,消耗最多要选择食物链最

15、长和传递效率最小10%。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名词: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里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的生态下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2、温室效应:大气中CO2越多,对地球上逸散到外层空间的热量的阻碍作用就越大,从而使地球温度升高得越快,这种现象就叫温室效应。语句:1、碳循环:碳在无机环境中是以二氧化碳或碳酸盐的形式存在的。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

16、糖类等有机物。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被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呼吸作用,又把二氧化碳放回到大气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死后的尸体又被分解者所利用,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返回到大气中。特点:随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运动,所以碳循环带有全球性。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是逐级递减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可以反复出现,循环运动。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名词: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由于生态系

17、统中生物的迁入,迁出及其它变化使生态系统总是在发展变化的,当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我们就把:生态系统具有保持和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抵抗力稳定性:在生物学上就把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称之为抵抗力稳定性。3、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语句:1、生物圈II号”实验失败说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难以像真正的生物圈那样,长期保持相对稳定,具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等方面。抵抗力稳定性的本质是“抵抗干扰、保持原状”;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就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低。一个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相对定状态就会遭到破坏。3、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低,反之亦然。4、生物圈是人类生存的环境,而人类活动的干扰正在全球范围内使生态系统偏离稳态,我们要保护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