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9238069 上传时间:2022-01-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9.4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1【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教学目标】识记和理解: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他们使用的工具特征及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义。能力与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想象原始人生活情景,培养再造想象能力;通过比较北京人、猿类、现代人,帮助学生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劳动在人进化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和生活环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学重、难

2、点】重点:是北京人;难点:元谋人的地位、北京人身体不平衡、山顶洞人人工取火的依据。【教学步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一、导入新课书上的导言,当科学考队员,来考察一下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要求学生初读课文,观察我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地区图,设计考察的线路(按一定的时间顺序)。 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阅读课积极参与设计考察线路,初步知道先后顺序。二、元谋人要求学生看书,找出“为什么叫元谋人?(同时解决北京人、蓝田人等名的来历)”“生活的年代与地域?”考察:“作为科学工作者,你怎么知道他已经是人了呢?”“元谋人的发现,有何重要意义?”教师小结。过渡:已经发掘的元谋人的遗存不多。接下来我们重点考

3、察一下北京人。学生阅读,仔细研究,体验一下考察的感觉。过渡到下一目。三、北京人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看看从哪些方面去考察北京人?(生活的年代、地域、环境、身体特征、工具的使用、火的使用等)问题:你认为有哪些条件(不)适宜人的生存?比较体质特征(观察真人比较)。旧石器与天然石块有何不同?如何制作石器?观察书上的石器,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如何获取食物?依据是什么?怎么样知道北京人用火?如何得到火的?如何保存火种?使用火有何意义?教师小结本目内容,说明:北京人遗址是遗存最丰富的远古人类,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遗产名录。”活动: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学生阅读,先建立一个整体映像

4、然后分别进行考察(阅读、观察、分析、结论、发言等活动)。增加学生的自豪感。四、山顶洞人大约二十万年后,在北京人生活过的地方,又出现了一种进步得多的原始人类这就是“山顶洞人”。引导学生考察一下,山顶洞人有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注意哪些方面,列表归纳)。比较 北京人 山顶洞人生活年代体质特征工具制作生活 用火穿着自然过渡,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阅读教材,填表比较着重考察:怎么知道他们会人工取火?他们是如何钻孔的?五、收获与疑问我们今天的科考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呢?还有哪些问题?学生回答,作为小结。拓展思路。六、练习书后“学习测评”。【教学后记】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2【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

5、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记住他们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理解自然条件对农耕生活的影响。能力和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培养审美能力;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较,培养学生掌握、运用比较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所创造的价值,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通过他们适应、利用与改造自然,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学重、难点】河姆渡和半坡遗址为重点,前者更重。难点为新石器的涵义,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大汶口墓葬所反映的社会情况。【教学步骤

6、】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一、导入新课我们一日三餐吃的主食是什么?导入农业及农业的起源而导入本课的新课学习。(科考队进入下一站,来到浙江余姚)利用学生熟悉的内容谈话,接近历史与现实距离二、河姆渡遗址该遗址是何地发现的?发现了些什么?这些发现能说明什么问题?能画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吗?除此以外,他们还从事哪些生产活动?你知道稻谷是如何种植、储存、加工、食用的吗?当地的气候条件怎么样?这与先民的这些生活习惯有什么关系?指导学生阅读P12史海拾贝。这是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那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是否一样呢?学生看书、寻找、发现理解生活的需要制造相应的工具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自然环

7、境的关系知道最早种植水稻与粟过渡,引起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三、半坡遗址要求学生看书找找“半坡遗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是否与河姆渡原始居民一样?”“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观察书上的石器和陶器,看看它们有什么用途?是如何使用的?你能根据书上P10小字的描述和你的理解复原出半坡人的居住的房屋吗?带着问题看书,有的放矢大胆猜测、想象学生看书,然后自己试图画出半坡人居住的房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四、大汶口遗址在山东泰安附近,比河姆渡和半坡晚些的时候,出现了一处更先进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即大汶口遗址。现在请大家看看书,想想河姆渡、半坡、大汶口三处遗址的其同点?各有什么特点?指导学

8、生阅读小字,想一想“大汶口墓葬的差异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去归纳发现。五、小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我国的原始农耕文化具有起源早、成就大、存在南北两大类型。认真听,自豪感。六、学习活动与学习测评当堂测评、巩固。巩固知识、激发兴趣。【教学后记】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3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元谋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和发现的历史意义。(2)知道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体质特征、发现的意义以及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3)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和了解我国境内其他古人类遗址。2.过程与方法

9、(1)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等图,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2)思考“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北京人。难点:理解北京人生产、生活状况。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第一部分内容与第二、三部分内容是包含关系,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了北京人;第二和第三部分递进关系,先介绍北京人的

10、发现,再阐述北京人的特征和发现北京人的意义。我国目前已发现旧石器古人类遗迹三四百处,遍布全国大多数省市。事实证明,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左右。我国早期人类遗址中最的就是北京人遗址。北京人的发现内容丰富,大量的遗骨、石器和用火遗迹,证明远古确有直立人存在,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图片等。学生:自学教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s教师活动E学生活动6设计意图b导入新课

11、H展示女娲抟土造人、亚当与上帝、古猿人的图片,问题:1.人类是怎么产生的?2.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谁?x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回答问题。r通过设问,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探究新知(授新课)g1.我国最早的人类g展示元谋人复原图元谋人使用石器图元谋人劳动复原图”,提出问题。(1)元谋人生活在哪里?(2)元谋人的体质有哪些特征?(3)元谋人懂得哪些技术?(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观察并抢答:(1)云南元谋县。(2)牙齿硕大、粗壮,唇面比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复杂。(3)制造工具和使用火。(4)会不会制造工具。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2.北京人(1

12、)北京人的发现活动与探究假如你是导游,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北京人的发现?动脑筋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展示化石的图片)(2)北京人的特征展示北京人复原头像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分组并让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同学们互相观察一下,你们和北京人头部复原像有什么不同?展示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提出问题:北京人制造的石器有什么用途?根据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讲述北京人劳动的情景。讨论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原因。火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火对北京人生活有什么作用?北京人的发现有什么历史意义?3.动动手:今天我们学习元谋人、北京人的基础知识,现在我们把元谋人、北京人的生活地方、生活的年代标识在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播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的动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