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语文《插秧歌》教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49138703 上传时间:2022-01-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0.9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必修语文《插秧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必修语文《插秧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必修语文《插秧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必修语文《插秧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语文《插秧歌》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必修语文插秧歌教案 必修语文插秧歌教案一、教材分析? ?插秧歌为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本单元学习主题为 “劳动的价值”,另一篇课文为芣苢。插秧歌为南宋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歌,本诗运用民歌手法,选取日常劳动场景,描绘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他们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干得热火朝天而秩序井然。诗作表现出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富于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学习本诗时,应和芣苢对照教学,加强朗读,加强学生对劳动的理解,体会劳动人民淳朴、勤劳的本质。? ?二、学习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 诵读诗歌,读准字词,把握诗歌形式上的特点?【思维发展与提升】?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审美鉴赏与创造】? 领会劳动人民淳朴、勤劳的品质,感受劳动精神的内涵。?【文化传承与理解】? 学习杨万里及“诚斋体”相关知识,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劳动之美。?三、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 梳理诗歌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表达技巧,体会作者情感。?2、学习难点? 感受蕴含在诗歌中的劳动精神,学习劳动人民淳朴、勤劳的品质。四、教学过程?1、导入? 以芣苢作为导入。?师:请大家一起把芣苢朗读一遍。?生:(朗读)?师:诗经中的芣苢一诗通过重章叠唱,回环往复的方式,细腻地描绘出劳动的过程,自然流露出劳动的喜悦。同样是描绘劳动的场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万

3、里的插秧歌,看看在杨万里的笔下劳动的情况。?2、作者介绍?师:杨万里我们并不陌生,在小学和初中都学过他的诗歌,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明确:?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未成荫。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师:杨万里是南宋的诗人,他的诗歌也很有特色,我们简单复习一下杨万里的生平简介。明确: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

4、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有诚斋集传世。?3、正音朗读?师:请同学们首先把比较容易读错的字的读音标到课本上,然后自由朗读一分钟。?生:(标读音并自由朗读)师:接下来一起齐读一遍。?生:(齐读)?4、相关知识的补充? 利用视频以及图片补充有关插秧的相关知识。?师:杨

5、万里的这首诗,描写的是插秧的相关场景,里面也有关于插秧、抛秧等专业性比较强的名词,很多同学可能对此了解不多,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来了解一下水稻种植的相关情况。?(放映视频水稻的一生)?师:通过刚才这个视频,相信同学们对水稻的种植过程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这里再复习一下,水稻的种植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以下几步:?育苗:在苗圃、温床、温室或直接在水田里培育幼苗,以备移植。?抛秧:水稻已经长成秧苗,在长得不高的时候就把它抛在田里。?插秧:育种的时候水稻比较密集,不利于生长,经过人工移植或机器移植,让水稻有更大的生存空间。?施肥、杀虫:水稻长成后需要及时补充肥料和杀虫,否则可能减产甚至绝收。?排水

6、(补水):水稻前期生长需要适宜的水量,农民需要根据天气状况和田里的水量进行排水或者补水。?收获:水稻穗变黄后,要及时采收并晾晒。?5、诗歌内容分析?师:刚才我们了解了水稻种植的过程,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这个过程,再读这首诗,看看作者在诗中都描写了哪些场景。?生:(再读诗歌)?明确:? 抛秧接秧图、拔秧插秧图、雨中插秧图、呼唤早餐图、农夫应答图。?师:诗人在诗歌中描绘了这些场景,接下来我们一个个来看一看。首先第一句“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这一句在内容上很好理解,但请大家关注这一句中的四个字:“抛”“接”“拔”“插”,作者为什么要连用这四个动词,请尝试赏析。?明确: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

7、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农谚说“不误农时”,插秧关系到来年收成的好坏。因此,每逢插秧季节,不论男女老少都要起早贪黑,投入到劳动中去。诗中正是根据这一特点,用了四个动词“抛”、“接”、“拔”、“插”准确地刻画出这家老小低头插秧、全神贯注的神态。?师:刚才这道题就涉及到高考诗歌鉴赏常见的一种题型:“炼字”类题,即将诗中一些字词单独挑出来分析其好处。这类题目一般分成三步进行答题:?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师:下面,请大家尝试将上面那道题的

8、答案按照这三个步骤进行改编。?明确:“抛”“接”“拔”“插”等字均为插秧时的一系列动作。(解释含义)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描述景象)“抛”、“接”、“拔”、“插”准确地刻画出这家老小低头插秧、全神贯注的神态,表现劳动人民忙碌而充实的生活。(点明效果)?师:下面我们来看一道高考真题,题目如下:最爱东山雪后晴【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请同学们按照上面说的步骤来赏析一下“软红光里涌银山

9、”中“软”“涌”二字的妙处。?明确:“软”为“柔和”“柔软”之意,“涌”为“涌出”“涌现”之意。(解释含义)“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描述景象点明效果)?师:接下来我们看颔联,“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这一联运用了什么手法,又表现了怎样的效果呢?明确:巧妙的叠用两个比喻,把草笠比作头盔,把蓑衣比作铠甲,化静为动,造成一种紧张的,似乎生命攸关的气势,从而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师:首联和颔联描写了劳动人民插秧的情景,我们继续看颈联和尾联。“唤渠朝餐歇

10、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农妇招呼农夫休息一会儿,并且说趁着这个时间,赶快吃早饭。但是农夫的回复却是“只不答”,同学们如何理解这个“只不答”呢,是农夫没听到,还是其他原因呢?明确:? 这里“只不答”并非一声不吭,而是没有直接回答农妇“歇”或者不“歇”。事实上,他一边干活,一边回答了他不能“歇半霎”的原因:秧苗刚栽下去,根还不牢固,再说还没有栽完,怎么能“歇半霎”呢?他手里的活不能停下,而且还叮嘱农妇:你先去回家提防一下家鹅和雏鸡,不要让他们来破坏秧苗。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顺手拈来,实则精当自然,妙不可言。它使全诗意境得以拓展,主题得到深化。由插秧到家务事,真是忙

11、上加忙,从而劳动者的艰辛和劳苦全都表现了出来。6、拓展提升?本诗鲜明的反映了“诚斋体”的特点,再读本诗,尝试归纳“诚斋体”的主要特点。可以从诗的内容、形式、语言特点等角度入手。?明确:?从内容上来看,直接从现实生活中撷取生活场景,因而既形象自然,又新鲜风趣,富有生活趣味。?从语言形式来说,想象奇特,但是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却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至的章法,近于口语,生动活泼。?从感情来看,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思考:同样是描写劳动的场景,芣苢和插秧歌有什么不同?明确:? 芣苢句式整齐,节奏明朗、轻快,自然流露出劳动的喜悦; “采”“有”“掇”等一系列动词的变换,细

12、腻地描绘出劳动的过程,富于诗情和画意。清代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这首诗读来好似“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插秧歌运用民歌手法,选取日常劳动场景,描绘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他们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干得热火朝天而秩序井然。诗作表现出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富于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两首诗各具不同的艺术魅力。芣苢重章叠唱,回环往复,令人神往;插秧歌善用口语,浅白流畅。富有自然、新鲜的意趣。插秧歌赏析这是杨万里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它生动地表现了农村插秧劳作的情景。

13、诗的头两句,以极其通俗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全家老少齐上阵,一家其乐融融的干农活 ,丈夫把秧苗扔给妻子,小儿子拔秧苗,大儿子插下,有抛有接有拔有插,忙个不停。三、四句天公发威,大雨滂沱,而诗人别出心裁地把雨具“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铁甲,不仅新鲜独特,且暗示:插秧就是一场紧张的战斗,农家儿女全副武装与天斗,与地斗,与雨斗,而“雨从头上湿到胛”又极写雨势之猛,插秧之急迫与艰辛。总之,前四句诗人以朴素通俗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紧张插秧劳动的图画。五、六句诗人巧妙地插入了画外音:农妇招呼农夫暂憩片刻且用早餐,可是农夫照样低头弯腰劳作,这就意味着劳动紧张到了极点,分秒不能停。诗中

14、的“只不答”,不是对农妇的呼唤一声不吭,而是说没有答应她“歇半霎”的请求,更妙的是农夫还用别的话岔开:“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莳”指栽种,“匝”指完毕,这是说,秧苗刚种下,尚未挺拔,况且也没有种完,我怎么能歇得下?然后话题一转嘱咐妻子要管好小鹅小鸭,免得它们到田里糟蹋庄稼。真是时时尽力,事事操心,农家吃苦耐劳的品格,全部凝聚在这朴实的答话里。插秧歌同步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芣苢(y) 掇取(du) 兜鍪(mo)B.捋之(lu) 袺之(ji) 肩胛(ji)C.襭之(xi) 半霎(sh) 莳田(sh)D.抛秧(po) 折腾(zh) 周匝(z)A“鍪”应

15、读“mu”。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薄言采之 之:代词,指“芣苢”B.采采芣苢 采采:动词,采摘C.唤渠朝餐歇半霎 渠:他D.秧根未牢莳未匝 莳:移植B采采:形容词,茂盛的样子。3.下列对芣苢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诗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描写了一群劳动妇女采芣苢的情景。B.全诗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重章叠句,在看起来很单调的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C.诗歌通过采、有、掇、捋、袺、襭等动词的变换,生动地表现了采摘芣苢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D 这是一曲劳动欢歌,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AA项,“本诗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错误,诗歌开头说“采采芣苢,薄言采之”,开篇就是说采芣苢,并没有用他物起兴。4.下列对插秧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开头两句,以极其通俗的语言,展示了插秧时的繁忙景象。B.“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运用了夸张手法,说明插秧就是一场抢天时的战斗,突出了劳动的艰辛。C.第三、四句写天公发威,大雨滂沱,而诗人别出心裁地把雨具“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铁甲,不仅新鲜独特,而且暗示插秧就是一场紧张的战斗。D.第五、六句诗人巧妙地插入了画外音:农妇招呼农夫暂憩片刻且用早餐,可是农夫照样低头弯腰劳作,这就意味着劳动紧张到了极点,分秒不能停。B应是“运用了比喻手法”。必修语文教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