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痹症诊断与治疗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49016800 上传时间:2022-01-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3.2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医痹症诊断与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医痹症诊断与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医痹症诊断与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中医痹症诊断与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痹症诊断与治疗(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文档痹症诊疗痹证是指肢体经络为风、寒、湿、热之邪所闭塞,导致气血不通,经络痹阻,引起肌肉、 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 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 现的病证。风、寒、湿、热、瘀、痰等邪气滞留筋脉、关节、肌肉,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是其 基本病机,因人的禀赋素质不同而有寒热转化。素体阳气偏盛者,易从阳化热,成为风、湿热 痹;阳气虚衰者,多从阴化 寒,成为风寒湿痹。痰浊、瘀血闭阻经络、血脉,流注关节,导致 关节肿胀、僵硬、变形。痹证日久,耗伤气血,可损及脏腑。本病证相当于西医的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 炎、骨性关节 炎等疾病。1诊断与鉴别诊断1

2、.1 诊断要点突然或缓慢地自觉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为痹证的症状学特征。行痹以痛 处游走不定为特征;痛痹以肢体关节冷痛、或疼痛剧烈、痛如刀割、痛处不移为特点;着 痹则以肢体关节酸痛、沉重、肿胀或顽麻为特 征,遇阴雨天气症状加重,病程较长,缠绵 难愈;肢节红肿热痛,得冷则舒,或伴全身发热汗出、烦躁不安、口渴等症者为热痹;以 小关节为主的对称性 肿胀疼痛、变形,伴有晨僵、活动不利者为旌痹。病变发展至晚期可 有关节 剧痛,肿大变形,肌肉萎缩,也有绵绵而痛,麻木尤甚,伴心悸、乏力者。1.2 鉴别诊断1.2.1 痿病痹证久治不愈,因肢体疼痛,活动困难,渐见痿瘦,而与痿病相似。其鉴别的关键 在于痿病表

3、现为肢体痿弱,羸瘦无力,行动艰难,甚至瘫软于床榻,但肢体关节多无疼痛,而 痹证却以疼痛突出。临床上也有肢体肌肉萎缩无力,又伴有肌肉关节疼痛者,是为痿痹并病, 可按病因病机特点,辨别孰轻孰重进行论治。1.2.2 其他如膝眼风、痛风等病证,虽也可见关节肌肉疼痛,但疼痛部位、性质和伴发症状, 有各自的证候特点。2辨证论治痹证是一种以正气亏虚、肝肾不足为本,风寒湿邪痹阻关节、经络,久则化痰成瘀、伤 筋蚀骨为标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正虚邪实,相互作用,且影响病情的进退。辨证的要点在于掌握体虚与邪实的孰轻孰重,脏腑气血阴阳的亏耗,风寒湿 (热)痰瘀之偏胜,而随证施以补益气血、滋补肝肾、祛风散寒、化湿清热、

4、化痰和瘀、通络2.1 行痹证候: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疼痛呈游走性,多见于上肢关节,初起 可见发热、恶风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滑。病机:风兼寒湿,留滞经脉,痹阻气血。治法:祛风除湿,散寒通络。方药:防风汤加减。防风15g,麻黄9g,桂枝15g,葛根30g,当归12g,茯苓15g,生姜 6g,大枣9g,甘草6g。加减:腰背酸痛者,加杜仲15g,续断15g,桑寄生15g,淫羊餐 15g,巴戟天15g以温肾阳风湿。关节肿大、苔薄黄者,有化热之象,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加 减。2.2 痛痹证候:关节、肌肉疼痛,遇寒则剧,得热痛减,关节拘紧,屈伸不利,疼痛固定而怕冷, 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病机:寒

5、兼风湿,留滞经脉,痹阻气血。治法:散寒通络,祛风除湿。方药:乌头汤加减。制川乌(先煎)3g,麻黄9g,白芍15g,甘草9g,黄芭15g。加 减:关节冷痛剧烈、拘急难伸,加附子(先煎)12g,细辛3g,干姜9g,当归12g以温经散 寒止痛。2.3 着痹证候:关节、肌肉疼痛酸楚,重着麻木,肿胀明显,关节活动受限,多见于下肢关节,舌 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病机:湿兼风寒,留滞经脉,痹阻气血。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方药:慧皮仁汤加减。慧皮仁30g,苍术15g,甘草6g,羌活15g,独活15g,防风 9g,麻黄9g,桂枝15g,制川乌(先煎)3g,当归9g,川茸6g。加减:关节肿胀明显,加革薛 1

6、5g以祛风除湿;肌肤麻木不仁,加海桐皮、稀釜草各15g以祛风通痹;小便不利,浮肿,加 车前子(先煎)15g,泽泻9g,茯苓15g以利尿渗湿;痰湿盛,加法半夏9g,胆南星6g以燥湿化痰。2.4 风湿热痹证候:关节、肌肉疼痛呈游走性,痛处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稍舒,可 见皮下结节或红斑,常见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舌质红,苔黄 或黄腻,脉滑数或浮数。病机:风湿热邪壅滞经脉,气血痹阻不痛。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方药: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加减。石膏(先煎) 30g,知母9g,黄柏9g, 连翘15g,桂枝15g,防己9g,杏仁9g,滑石15g,赤小豆9g,蚕砂(先煎)9g,甘草6g。

7、加减:咽痛,加荆芥6g,薄荷(后下)3g,牛彗子9g,桔梗6g以疏风利咽;皮肤红斑,加赤芍 15g,牡丹皮10g,生地黄15g,紫草9g以凉血消斑;热盛伤阴,口渴心烦,加生地黄15g, 玄参15g,麦冬15g以滋阴清 热除烦。热毒炽盛,化火伤津,见关节红肿、触之灼热、痛如刀割、筋脉拘急抽 掣、入夜尤 甚、壮热烦渴、舌红少津、脉弦滑而数者,用五味消毒饮合犀黄丸加减。2.5 痰瘀痹阻证证候:痹证日久,关节、肌肉疼痛如刺,固定不移,或关节紫暗、肿胀,肌肤顽麻或重着,或关节僵硬,有硬结、瘀斑,面色暗黑,眼睑浮肿,或胸闷多痰,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 点,苔白腻,脉弦涩。病机:痰瘀互结,留滞关节,闭塞经脉。

8、治法:化痰行瘀,蠲痹通络。方药:双合汤加减。桃仁9g,红花9g,当归9g,川芳6g,赤芍15g,茯苓15g,法半夏 9g,陈皮6g,白芥子9g,姜汁(冲服)9g。加减:皮下结节,加胆南星6g,天竺黄6g,白芥 子9g以化痰;瘀血明显,加莪术6g,三七(冲服)3g, 土鳖虫6g以加强祛瘀通络;痰瘀交 结,疼痛不已,加白花蛇3g,全蝎3g,蟆蚣3g,地龙9g以搜风通络;有化热之象,加黄柏、牡丹皮各9g以清热。 2.6肝肾两虚证证候:白久不愈,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变形,形体消瘦,腰膝酸 软,或畏寒肢 冷,阳痿遗精或骨蒸劳热,心烦口渴,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少津, 脉沉细弱或细数。病机:肝肾不足,

9、关节、筋脉失于濡养、温煦。治法:培补肝肾,舒筋活络。方药:补血荣筋丸加减。熟地黄15g,肉族蓉15g,骨碎补30g,补骨脂12g,鹿衔草20g,菟丝子15g,牛膝15g,杜仲21 g,桑寄生15g,续断15g,天麻15g,木瓜30g,当 归9g,白芍15g,炙甘草6g。加减:腰膝酸软较甚,乏力明显,加鹿角霜15g,狗脊30g 以壮腰膝,强筋骨;畏寒肢冷明显,关节拘急,加附子(先煎)9g,干姜9g,巴戟天15g以温 经散寒止痛"氐热心烦或午后潮热,加龟甲(先煎)9g,生地黄15g,女贞子15g以清虚 热。若痹证迁延日久,气血不足,肝肾亏损致面色苍白、少气懒言、自汗疲乏、肌肉萎缩、腰 腿

10、酸软无力、头晕耳鸣,可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其他治法1针刺局部取穴并根据部位循经选穴。主穴:肩部,取穴肩龈、肩谬、牖俞;肘部,取穴 曲池、天井、尺泽、少海、小海;腕部,取穴阳池、外关、阳溪、腕骨;脊背,取穴大椎、身 柱、腰阳关、夹脊;髀部,取穴环跳、居谬、秩边;股部,取穴伏兔、殷门、承扶、风市、阳 陵泉;膝部,取穴膝眼、梁丘、阳陵泉、膝阳关;踝部,取穴申脉、照海、昆仑、丘墟。行 痹,加膈俞、血海;痛痹,加肾俞、关元;着痹,加阴陵泉、足三里;热痹,加大椎、曲池。 实证针用泻法,虚证针用补法。行痹、痛痹、着痹可加灸。.2外敷风痛散:桂枝、细辛、白芷等药按一定比例研细末,纳入铁砂,透膜包裹,外敷,1日1

11、次。.3熏洗川乌15g,草乌15g,生附子(先煎)15g,半夏15g,洋金花36g,冰片6g。 煎汤熏洗,1次3060min, 1日2次。或研末,水或黄酒或醋调成薄饼,外敷肿痛关节处, 1日1次。治疗痹证寒湿偏胜者。半夏30g,天南星30g, 丁香9g,乳香、没药各6g,肉桂 10g,冰片6g。煎汤熏洗7次3040min, 1日2次。或研末,水或黄酒或醋调成薄饼,外 敷肿痛关节处,1日1次。治疗痹证痰瘀互结者。.4穴位注射用木瓜注射液或红花注射液,或复方当归注射液,在病痛部位选 穴每穴注入 0.50.8ml,以舒经通络止痛。注意勿注入关节腔内。每隔13日注射1次。.5直流电离子导入多用中药的浸

12、出液,常用蒸储水制成50%乙醇溶液或5的白酒浸泡中草药。调摄与预防本病与气候和生活环境有关,平素应注意避风、防寒、防潮,不可久居湿地。特别是气候 骤变或天气寒冷时,更应注意保暖,免受风寒侵袭。劳作汗出之后,切勿当风贪凉,或汗出入 水。平时注意生活调摄,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痹证初发,应积极治疗,防止病邪流连或进一步传变。病邪人脏,要注意卧床休息。行走 不便要防止跌仆,以免发生骨折。长期卧床,要保持关节的功能位,并要经常活动肢体关节。久病患者,情绪低落,很容易进一步产生焦虑、绝望等,要加强心理治疗及安慰,让患者保持 乐观向上的心境。饮食宜富含营养、易于消化,避免生冷、油腻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