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医文化的价值观

上传人:奇异 文档编号:49002447 上传时间:2022-01-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4.4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分析中医文化的价值观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分析中医文化的价值观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分析中医文化的价值观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分析中医文化的价值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析中医文化的价值观(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分析中医文化的价值观作者:张光霁董一帆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对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价值观对人们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反映人们的认知和需求状况。中医的核心价值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指出: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

2、、大医精诚等理念,可以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来概括。仁体现了中医仁者爱人、生命至上的伦理思想,以救死扶伤、济世活人为宗旨,表现为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爱护生命。和体现了中医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平和的健康观,调和致中的治疗观,以及医患信和、同道谦和的道德观。精体现了中医的医道精微,要求精勤治学、精研医道,追求精湛的医术。诚体现了中医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要求心怀至诚于内,言行诚谨,表现在为人处事、治学诊疗、著述科研等方面贵诚笃端方,戒诳语妄言、弄虚作假。在浩瀚的中医文献中,有关中医文化之记载与论述,比比皆是,有关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的论述,也随处可见。略举几例如下。杏林春

3、暖,大爱无疆:“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典出三国时期闽籍道医董奉。董奉行医以人为本、济世活人、仁心仁术,千百年来,其义举代代相传、享誉盛赞。与此同时,杏林也由一种广泛的价值认同转换成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体现了根植于人们心中一种对于医生高尚医德的期许。前贤也早已明示,“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杨泉物理论)。药王孙思邈谆谆告诫行医之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备急千金要方)医生对于患者应当无欲无求,见彼苦恼,若己有之。董奉行医不图财.,得有杏林春暖;当今医者也应轻利重仁爱,方有大爱无疆。虚怀若谷,崇尚和谐:明代缪希雍本草经疏祝医五则中说:凡作医师,宜先虚怀,灵知空洞,本无一物;苟执

4、我见,便与物对;我见坚固,势必轻人。强调为医者,不可固执己见,要善于向他人学习借鉴。在温热派医家中,有两位非常著名的人物:叶天士与薛生白。叶天士,名桂,号香岩先生,又号上津老人,是清初苏州的名医。薛生白,名雪,号一瓢,又号扫叶山人。二人同郡同时代,学术风格也很相近。本来是很好的朋友,曾因一次诊病而结怨,薛雪年轻狂傲认为叶天士有意显露本事让自己难堪,一气之下,把自己的书房改名为扫叶庄;叶天士乃御医,一代大家,认为薛雪乳臭未干,如此无理,也针锋相对地把自己的书房改为踏雪斋,自此两人关系越走越远。但是后来二人又因一事言归于好。据说叶天士的母亲得了伤寒,叶天士仔细地为母亲开了处方,可不见好转。薛雪得知

5、后说,这种病要是放在别的病人身上,叶天士早就用白虎汤了,而对于自己母亲,就不敢用了。她病有里热,正是白虎汤证,药性虽重,非用不可。叶天士听说之后认为薛雪的话很有见解,就给母亲用了白虎汤,果然很快痊愈。经此一事,叶天士深感名医更应胸怀大度,相互尊重,虚心学习。于是主动去薛雪家登门拜访,两人不计前嫌,重归于好。叶薛二位名医身上体现的就是不计前嫌虚怀若谷,医者海纳百川崇尚和谐的中医价值观。目前我们处于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新鲜观点层出不穷,若想成为一名好的医生,既要接纳百家之言,博采众长,取其精华为己所用,更好地造福于百姓的健康,也要讲究医患信和、同道谦和,崇尚和谐。大医精诚,德技双馨:大医精诚出自唐

6、朝孙思邈所著备急干金要方,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重要的文献,为习医者必读。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精与“诚。第一是精要求医者医术精通。孙思邈指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己了。作为一名医生,肩负的是生命的重量,责任重大,非一般职业可比。著名医家吴鞠通也在其温病条辨自序中说:“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学医必须要求精,掌握良好的职业技能,不断学习,精益求精。古人也曾说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所以一名医生必须有精湛的医术,才能真正造福人类。第二是诚要求医者要诚心救人。见彼苦恼,若己有之

7、,只有怀着感同身受的心,才能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普救含灵之苦。抛开美丑、贵贱、亲恶皆不看,心中时刻关切病人的疾苦,生命的续存。实事求是,恪守节操:鹃冠子世贤有段对话:魏文侯问扁鹊日: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镶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间,而名出闻于诸侯。扁鹊其时己为一代名医,但对于魏文王的问话还是坦陈自己最为下。一是体现了扁鹊谦虚严谨的态度,二是体现了他实事求是的精神。扁鹊并没有因为自己名出闻于诸侯就傲然自满,而是清楚地认识到长兄、中兄医术的

8、高明。自古大丈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为首要,做事先做人,医者操病患性命于手,岂可为追名逐利失其节操,更不应妄自菲薄,好大喜功。未病先防,己病防变:韩非子喻老中记载了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为大家所熟知。扁鹊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有治未病之功力,而且胸怀仁爱之心,虽是君王,但勇敢进谏,直至惹恼君王也不顾忌,终因君王不予采纳而自陨性命,扁鹊之仁明白无遗。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己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古代医家早在数千年前就十分重视治未病。作为一名良医,一名上工,要治病,更要防病。古代,张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与叶天士先安未受邪之地,则是不仅防病,还要防止疾病传变,注意阻挡病变传变的趋势,防止新的疾病的发生,从而掌握主动权。未病先防与己病防变,于当今临床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