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应用解剖学和生理学PPT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8844268 上传时间:2022-01-15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5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鼻应用解剖学和生理学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鼻应用解剖学和生理学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鼻应用解剖学和生理学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资源描述:

《鼻应用解剖学和生理学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鼻应用解剖学和生理学PPT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鼻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鼻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鼻的应用解剖学 鼻由外鼻外鼻、鼻腔鼻腔和鼻窦鼻窦三部分构成。鼻腔的三维解剖结构是维持正常鼻生理功能的基础。每侧鼻腔借助深在而隐蔽的鼻腔开口分别与4个鼻窦相通。4个鼻窦还分别与眼眶、颈内动脉(颅内段)及海绵窦构成复杂的解剖比邻关系。外鼻外鼻(external nose)由成对或单个的软骨构成。外观呈三棱锥状。鼻 根 鼻 梁鼻 尖 鼻 背鼻 翼 鼻 底鼻小柱 前鼻孔鼻唇沟 外鼻软骨支架主要由鼻外侧软骨和大翼软外鼻软骨支架主要由鼻外侧软骨和大翼软骨构成。骨构成。 隔背软骨 鼻外侧软骨(鼻背板) 鼻中隔软骨(鼻隔板) 大翼软骨 外侧脚(鼻翼支架) (马蹄形)

2、 内侧脚(鼻小柱支架) 鼻副软骨 小翼软骨 籽状软骨骨支架由鼻骨、额骨鼻部和上颌骨额突组成。鼻骨成对,其上缘、外侧缘、下缘分别于额骨、上颌骨额突、鼻外侧软骨上缘连接。鼻骨后面的鼻骨嵴则与额棘、筛骨垂直板和鼻中隔软骨连接。梨状孔:梨状孔: 鼻骨(上)与上颌骨额突(外)及腭骨突起共同形成梨状孔。0. 外鼻皮肤特点外鼻皮肤特点:1、鼻尖、鼻翼及鼻前庭皮肤较厚,并与其下的脂肪纤维组织及软骨膜连接紧密,炎症时稍有肿胀压迫神经末梢,疼痛明显。2、鼻尖、鼻翼处皮肤富含皮脂腺、汗腺富含皮脂腺、汗腺,易发生痤疮、酒渣鼻和疖肿。3、静脉回流外鼻静脉经 内眦静脉 颈内静脉 面静脉 内眦静脉经 眼上静脉 海绵窦 眼下

3、静脉面静脉无瓣膜面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故鼻部皮肤感染可造成致命的海绵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窦血栓性静脉炎。4 4、神经、神经 运动神经:面神经。 感觉神经: 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 三叉神经第二支 (筛前神经、滑车上神经、滑车下神经、眶下神经)5 5、淋巴回流、淋巴回流 外鼻的淋巴主要汇入下颌下淋巴结和腮腺淋巴结。鼻腔 鼻腔(nasal cavity)左右各一,其冠状切面呈三角形,矢状切面上内侧壁及外侧壁均呈四边形。以鼻内孔(鼻鼻域域)为界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鼻前庭和固有鼻腔。 一般所指鼻腔系指固有鼻腔。鼻前庭鼻前庭 前界为前鼻孔,后界为鼻内孔(鼻域),该处有皮肤覆盖。 特点:特点:1、

4、皮肤内含有毛囊、皮脂腺和汗腺,故易发生疖肿。2、皮肤与软骨膜紧密连接,一旦发生疖肿,疼痛剧烈。固有鼻腔(鼻腔) 一一 构成构成 前界为鼻内孔,后界为后鼻孔,有内、外、顶、底四壁。1 1、顶壁、顶壁 呈穹隆状 前段倾斜上升(为鼻骨和额骨鼻突构成) 后段倾斜向下 (为蝶窦前壁) 中段水平(为分隔颅前窝的筛骨水平板) 筛骨水平板上多孔(筛孔),又称筛板筛板(cribriform plate)容嗅区粘膜的嗅丝通过抵达颅内。2 2、底壁、底壁 即硬腭的鼻腔面,与口腔相隔。 前3/4由上颌骨腭突,后1/4有腭骨水平部构成。3、内侧壁、内侧壁 即鼻中隔 由鼻中隔软骨、筛骨垂直板和梨骨组成。 软骨膜和骨膜外覆

5、粘膜。利特尔区利特尔区(littles area)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又称“易出血区易出血区”。4 4、后鼻孔、后鼻孔 由 蝶骨体(上)、 蝶骨翼突内侧板(外)、 腭骨水平部后缘(底)、 梨骨后缘 围绕而成 5 5、外侧壁、外侧壁 由上颌骨、泪骨、下鼻甲骨、筛骨迷路、腭古垂直板及蝶骨翼突构成。 鼻腔外侧壁从下向上有三个呈阶梯状排列的长条骨片,分别称为下、中、上鼻甲,其大小依次缩小约1/3,起前端的位置则依次后移1/3。每一鼻甲的下方与鼻腔外侧壁均形成一潜在的间隙,分别称为下、中、上鼻道。 (1 1)下鼻甲和下鼻道)下鼻甲和下鼻道: :1)下鼻甲骨 2)鼻泪管 3)上颌窦穿刺点4)下鼻甲后端距离

6、咽鼓管咽口仅1.01.5CM(2 2)中鼻甲和中鼻道)中鼻甲和中鼻道中鼻甲基板 中鼻甲常见变异(气化和反向弯曲)蝶腭孔 嗅裂(嗅沟) 总鼻道钩突、筛泡、半月裂孔 筛漏斗、额隐窝鼻道窦口复合体 (详见下页) 以筛漏斗为中心的附近区域,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筛泡、鼻丘以及上颌窦自然口和鼻囟门等,这一组结构被称为“鼻道窦口复合体鼻道窦口复合体”(ostiomestal complex, OMC)。如发生解剖变异和病理改变,将直接影响鼻窦的通气引流,导致鼻窦炎。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3 3)

7、上鼻甲和上鼻道)上鼻甲和上鼻道1)属筛骨结构2)后组筛窦开口3)蝶筛隐窝 二、鼻腔粘膜二、鼻腔粘膜 1 1、嗅区粘膜、嗅区粘膜 分布在鼻腔顶中部、向下至鼻中隔上部及鼻腔外侧壁上部等嗅裂区域。为假复层无纤毛无纤毛柱状上皮,由支持细胞、基细胞及嗅细胞组成。 2 2、呼吸区粘膜、呼吸区粘膜 鼻腔前1/3自前向后的粘膜上皮是:鳞状上皮、移行上皮和假复层柱状上皮,后2/3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后者由纤毛细胞、柱状细胞、杯状细胞和基底细胞组成。 呼吸区所有柱状上皮,表面均有丰富的微绒毛,用以保持粘膜的湿度,杯状细胞内含大量粘液颗粒,具有分泌功能。三、鼻腔动脉三、鼻腔动脉 1 1、眼动脉、眼动脉(来自颈内动

8、脉) 眼动脉 筛前动脉 筛前孔 筛窦 颅前窝 鼻腔 筛后动脉 筛后孔 筛前动脉筛前动脉供应前、中筛窦和额窦以及鼻腔外侧壁和饿鼻中隔前上部。 筛后动脉筛后动脉则供应后筛窦以及鼻腔外侧壁和鼻中隔的后上部。 筛前动脉筛前动脉横行于筛窦顶骨管中,是鼻内镜手术时筛顶的标志,其后即为额隐窝。2 2、上颌内动脉、上颌内动脉(来自颈外动脉)上颌内动脉 蝶腭动脉 外侧支 下鼻甲支 鼻腔外侧壁 中鼻甲支 后部、下部 上鼻甲支 和鼻腔底 内侧支 鼻后中隔动脉 鼻中隔后 (鼻腭动脉) 部和下部 眶下动脉 经眶下管 鼻腔外侧壁前段 出眶下孔 腭大动脉 出腭大孔 鼻中隔前下部 入切牙管 利特尔动脉丛:利特尔动脉丛:鼻腭动

9、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上唇动脉和腭大动脉,在鼻中隔前下部的粘膜下交互吻合,形成动脉丛。为鼻出血常见部位,临床上常称此粘膜区为“易出血区”。 四、静脉回流四、静脉回流鼻腔前部、后部和下部静脉 颈内、外静脉 鼻腔上部静脉 眼静脉 海绵窦 筛静脉 颅内静脉和硬脑膜窦 克氏静脉丛克氏静脉丛(Kisesselbachs plexus):鼻中隔前下部的静脉丛。 鼻咽静脉丛鼻咽静脉丛(Woodruffs plexus):老年人老年人下鼻道外侧壁后部近鼻咽处的表浅扩张的鼻后侧静脉丛。 五、鼻腔的淋巴五、鼻腔的淋巴 鼻腔前1/3的淋巴管与外鼻淋巴管相连,汇入耳前淋巴结、腮腺淋巴结及颌下淋巴结。 鼻腔后2/3的

10、淋巴汇入咽后淋巴结及颈深淋巴群。 六、鼻腔的神经六、鼻腔的神经 1 1、嗅神经、嗅神经 分布嗅区粘膜。嗅细胞中枢突汇集成多数嗅丝穿经筛板上之筛孔抵达嗅球。 2 2、感觉神经、感觉神经(来自三叉神经)(1)眼神经:眼神经 鼻睫神经 筛前神经 鼻中隔和鼻腔外壁 筛后神经 前部和上部的一小部分(2)上颌神经: 穿过或绕过 蝶腭神经 鼻后上外侧支 鼻腔外侧壁 蝶腭神经结 鼻后上内侧支 后部、鼻腔 顶和鼻中隔 腭前神经 中鼻道、下鼻甲 和下鼻道 上颌神经 眶下神经 鼻前庭、上颌窦、鼻腔底和下鼻 道前段 3 3、植物神经、植物神经交感神经: 颈内动脉交感神经丛 岩深神经 副交感神经:面神经 岩浅大神经 蝶

11、腭神经节 鼻腔交感神经 鼻粘膜血管收缩 相互制约 副交感神经 鼻粘膜血管扩张和腺体分泌翼管神经切断翼管神经切断 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翼管 翼管神经鼻窦 鼻窦左右成对,共4对,分别是上颌窦、筛窦、额窦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蝶窦。1 1、按照鼻窦的解剖位置和、按照鼻窦的解剖位置和窦口所在部位分前、后窦口所在部位分前、后2 2组组: 前组:上颌窦、额窦、 前组筛窦 后组:后组筛窦、蝶窦2 2、按照窦口开口位置分、按照窦口开口位置分: 低位开口:额窦、筛窦 高位开口:上颌窦、蝶窦 一、上颌窦一、上颌窦为4个鼻窦中最大者,平均容积为13ml,有5个壁。(1 1)前壁:)前壁: 尖牙窝 眶下孔(2

12、 2)后外壁:)后外壁:与翼腭窝和颞下窝毗邻;近翼内肌,故上颌窦恶性肿瘤侵及此肌可致张口困难。(3 3)内侧壁)内侧壁(即鼻腔外侧壁下部): 上颌窦裂孔 自然开口 鼻囟门(4 4)上壁)上壁(即眼眶的底壁): 故上颌窦疾病和眶内疾病可相互影响。()底壁()底壁(即牙槽突):与第二双尖牙和第一、二磨牙关系密切。 二、筛窦二、筛窦 又称筛迷路。被中鼻甲基板分为前组筛窦和后组筛窦,前组筛窦开口引流于中鼻道,后组筛窦开口引流于上鼻道。(1 1)外侧壁)外侧壁(即眼眶内侧壁):由泪骨和纸样板组成。(2 2)内侧壁)内侧壁(即鼻腔外侧壁上部):附有中鼻甲和上鼻甲。(3 3)顶壁)顶壁:筛顶上方即为颅前窝。

13、(4 4)下壁)下壁(即中鼻道外侧壁结构):(5 5)前壁:)前壁:额隐窝(6 6)后壁)后壁(即蝶筛板): 视神经结节、最后筛房、额隐窝、鼻丘等三、额窦三、额窦位于额骨的内板和外板之间,左右各一。开口位于窦底,经鼻额管引流至额隐窝额隐窝。额隐窝决定额窦的引流方向,而且由于额隐窝的存在,常使筛窦感染与额窦感染互为影响。(1)(1)前前( (外外) )壁:壁:较厚(2)(2)后后( (内内) )壁:壁:较薄,为颅前窝前壁的一部分。(3)(3)底壁:底壁:为眼眶顶壁和前组筛窦之顶壁。(4)(4)内侧壁:内侧壁:四、蝶窦四、蝶窦居于蝶骨体内,左右两个窦腔因蝶窦中隔位置不同及蝶窦自身发育的差异,其大小形态多不对称。分型:甲介型、鞍前型和鞍型。()外侧壁:()外侧壁:与颅中窝、海绵窦、颈内动脉和视神经管毗邻。()顶壁:()顶壁:上方为颅中窝的底。()前壁:()前壁:参与构成鼻腔顶的后段和筛窦的后壁。()后壁:()后壁:毗邻枕骨斜坡。()下壁:()下壁:即后鼻孔上缘和鼻咽顶。鼻的生理学鼻腔、鼻窦及其被覆上皮的结构赋予鼻腔特殊功能,如通气、过滤、清洁、加温、加湿、共鸣、反射、嗅觉。鼻肺反射喷嚏反射鼻窦也具有鼻腔的某些生理功能,如细胞分泌、共鸣作用等。此外,鼻窦的存在有助于减轻头颅的重量,维持平衡。 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