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教案示例4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48793337 上传时间:2022-0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苏州园林》教案示例4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州园林》教案示例4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州园林》教案示例4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苏州园林》教案示例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园林》教案示例4(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苏州园林教学目的: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2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重点:1领会作者的整体构思和语言特色。 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和运用。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圈出生字,画出词语,标注段的序号。 (2)看预习提示,查字典,给加点字词注音,读课本上的注释。 (3)鼓励学生提出有关课文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作者和本文文体 本文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

2、说明文来学习。它不是介绍苏州某处园林的特色,而是就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来说的。 叶老的这篇文章不仅准确地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见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二、正音、正字,解释词语。 根据预习提示,给加点字词注音。 (出示投影)同学注音、朗读,教师提示读准字音和正确掌握汉语拼音规则。补充两个多音字;对称、相间解释词语:(出示投影几个重点词语的注释) 标本、布局、映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别具匠心等,强调要把词放在句中来解释。三、朗读课文要求:掌握字的读音;进一步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思考作者怎样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探求作者的思路)。四、从写作构思入手,分

3、析文章结构问: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找出本文说明事物特征的课文内容,即第段中“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问:作者怎样抓住中心构思全篇,安排全文的结构呢? 由同学讨论,教师归纳。 文章开头:结合重点词“标本”(原指供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的实物,这里有“范本”的意思)、“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全文的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总体)。问:第段课文,作者围绕苏州园林共同特征,写了几层内容? 讨论

4、,归纳: 第一:撇开不同点,专说共同点。 第二:苏州园林共同点具体在四个“讲究”。 第三:再一次强调共同点什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 第四:用游览者的话证实作者的评价突出本文是从欣赏者的角度写的。 问:课文的第、段内容与第段是什么关系?第段是总说,第、段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 上述四方面是重点,作者作详细说明。问:课文第、段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 这三段从园林角落的布置、门和窗以及色彩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这是细部介绍属非重点,故写得简略。 问:读第段,想本文结尾有何特点? 文章收尾留有余地,令人回味。 思考:本文说明

5、事物的顺序是怎样的? 讨论归纳:从全文看,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 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顺序。 提示:本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层次在段中也有体现。以第段为例作分析。 问:为了能说明事物特征,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作者要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试找出第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同学们回答后,归纳: 运用作比较、打比喻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园林是美术画,讲求自然之趣。 六、布置作业1复习字、词,会写、会注音、会解释。 2笔答课后练习二、三 第二课时一、检查生字词。(用投影打出检查题:给加点字注音,按音写字,解释词义等) 二、结合讲评检查课后练习二的作业完成情况,归纳本文

6、的说明方法。由同学举例说明。1作比较。如第段:“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点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又如第段,与北京园林的色彩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极少彩绘的特点。 2举例子。如第段以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为 例,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再如以几个园里的古藤为例,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 3描摹。如第段中对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 小结: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不仅突出了事物的特征,而使语言既准确、鲜明又生动形象,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三、重点分析本文语言的多样性。 提示:本文语言的多样性,可

7、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归纳。 1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2句子的多样性:描述性和概括性的句子 3用词的精练、准确和周密 4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 逐项分析时,先由同学举例、分析,再由教师补充,归纳。举例时尽量照顾课文的先后顺序。 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问:本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以第段为例说明。同学发言,归纳。第1句是说明,说明花草树木映衬方面的图画美。第句是描写,描写了俯下的高树枝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层次感。第句“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是议论,阐明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问:还能找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例子吗?如第7段中的描写,第段中的议论,既增强文章生动性、趣味性

8、,又对苏州园林作了画龙点睛的评价。 问:前面看到本文有不少具体描述的句子,其实文中也有不少概括说明的句子,同学们找找看。 同学发言,归纳。 如第段中概括苏州园林总特征的句子;第、段的第一句都起到了概括苏州园林特点的作用。 问:请同学们找找本文运用词语的特点。同学们发言可从各方面找例子说,然后归纳出以下几点。 ()准确结合练习三,辨析:玩赏、鉴赏、欣赏、观赏玩赏:有品味、赏玩之意;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观赏:指观看欣赏。此处的“鉴赏”一词最恰当。()周密 请说出以下各句加点词的作用。(投影显示) 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

9、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画。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精练 问:请读第段,说说段中“栽”、“蔓延”、“补”几个动词用得为什么好? 这几个动词恰当而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 问:能找出本文中使用的多种修辞方法吗? 同学发言,归纳。排比:第段;设问:第段;比喻:第段等。 教师:有人说本文具有散文特色。是因为作者通过说明描绘,自然、真切地再现了苏州园林的风貌,使我们得到了美的享受,正如题目所写,使人有种“眷恋”之情。你能从文中找出例子吗? 同学们发言,归纳。如第、段的结尾及全文的结尾,都是有景有情的。 小结:本文语言准确、精练又生动、优美,表现力很强,从而看出说明文的语言并不是枯燥的,是可以充满情趣的。 四、总结全文: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再现了它的美丽画面,显示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五、配乐朗读课文(边出画面配合),进一步体会本文的两个学习重点,从而获得知识和美感。 六、布置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