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翟中和(第四版)复习点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8783401 上传时间:2022-01-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第四版)复习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第四版)复习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第四版)复习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第四版)复习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生物学翟中和(第四版)复习点(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4. 导致G蛋白激活的反应和导致 Ras激活的反应之间有哪些异同?答:两种激活过程都依赖于某些蛋白质,可催化G蛋白或Ras蛋白上的GDP/GTP交换。所不同的是,G蛋白偶联受体可直接对 G蛋白行使这种功能,而那些酶联受体被磷酸化激 活后则先将多个衔接蛋白装配为一个信号复合物,再对Ras进行激活。5. G蛋白偶联受体与酶联受体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答:G蛋白偶联受体都是 7次跨膜的蛋白质,在信号转导中全部与G蛋白偶联。配体与受体结合后激活相邻的 G蛋白,被激活的G蛋白又可激活或抑制一种产生特异第二信使的酶 或离子通道;酶联受体都属于单次跨膜受体,既是受体又是酶,一旦被配体激活即具有酶活性并将信号放

2、大。6. 霍乱毒素与百日咳毒素的作用机理有何不同?答:霍乱毒素具有催化作用,可将NAD+上的ADP 核糖基团转移到 Gs蛋白a亚基上,使G蛋白核糖化,这样抑制了 a亚基的GTP酶活性,从而抑制了 GTP的水解,使Gs 一直处 于激活状态;其结果使腺苷酸环化酶处于永久活性状态,CAMP的形成失去控制;百日咳毒素使Gi蛋白a亚基进行ADP核糖化,阻止了 Gi蛋白a亚基上的GDP被GTP取代,使 其失去对腺苷酸环化酶的抑制作用,其结果也是使CAMP浓度增加。7. PKA和PKC系统在信号放大中的根本区别是什么?答:二者都是 G蛋白偶联信号转导系统,但是第二信使不同,分别由不同的效应物生成:CAMP由

3、腺苷酸环化酶(AC)水解细胞中的 ATP生成,CAMP再与蛋白激酶 A ( PKA )结 合,引发一系列细胞质反应与细胞核中的作用。在另一种信号转导系统中,效应物磷脂酶Cq ( PLC)将膜上的磷脂酰肌醇 4,5-二磷酸分解为两个信使:二酰甘油( DAG )与1,4,5-三 磷酸肌醇(IP3), IP3动员胞内钙库释放 C a2+,与钙调蛋白结合引起系列反应,而 DAG在 Ca2+的协同下激活蛋白激酶 C ( PKC),再引起级联反应。&为什么说蛋白激酶 C是脂和钙依赖性的激酶?答:PKC激活时需要二酰甘油(DAG )和钙离子的协同作用。DAG本身是膜脂成分,PKC水溶性时无活性,激活

4、时成为膜结合酶,所以蛋白激酶C是脂和钙依赖性的激酶。5. 说明G蛋白在跨膜信号传递中的作用。答:G蛋白是GTP结合蛋白,它介导细胞质膜上最多、也是最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G蛋白在G蛋白耦联信号转导系统中所起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分子开关,和GDP结合时呈静息状态,和GTP结合时呈活化状态。在活性和非活性状态转换时,G蛋白起桥梁作用,使受体和效应物耦联起来,将细胞外信号转变成细胞内信号SH结构域是"Src同源结构域” (Src homology domain)的缩写,这种结构域是能够与受体酪 氨酸激酶磷酸化残基紧紧结合 ,形成多蛋白的复合物进行信号转导。含有SH2结构域的蛋白也常常含有SH3结

5、构域。SH3能够识别富含脯氨酸和疏水残基的特异序列的蛋白质并与之 结合,从而介导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Sos蛋白是编码鸟苷释放蛋白的基因 sos的产物(sos是son of sevenless的缩写)。Sos蛋白在Ras信号转导途径中的作用是促进Ras释放GDP,结合GTP,使Ras蛋白由非活性状态转变为活性状态,所以,Sos蛋白是Ras激活蛋白。Sos蛋白不含SH结构域,不属于SH蛋 白。1、 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答: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一切有机体均由细胞构成,只有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 有机体生

6、长与发育的基础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细胞是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基本单位。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2、 试论述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根本的区别。答: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生物膜系统的分化与演变:真核细胞以生物膜分化为基础,分化为结构更精细、功能更专一的基本单位一一细胞器,使细胞内部结构与职能的分工是真核细胞区别于原核细胞的重要标志;遗传信息量与遗传装置的扩增与复杂化:由于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复杂化,遗传信息量相应扩增, 即编码结构蛋白与功能蛋白的基因数首先大大增多;遗传信息重复序列与染色体多倍性的出现是真核细胞区别于原核细 胞的一个重大标志。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与翻译

7、的装置和程序也相应复杂化,真核细胞内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有严格的阶段性与区域性,而在原核细胞内转录与翻译可同时进行。分子开关:在细胞内一系列信号传递的级联反应中,必须有正、负两种相辅相成的反馈机制精确调控,也即对每一步反应既要求有激活机制,又必然要求有相应的失活机制,使细胞内一系列信号传递的级联反应能在正、负反馈两个方面得到精确控制的蛋白质分子称为分子开关。第二信使:细胞表面受体接受胞外信号后最早在胞内产生的信号分子。细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有:CAMP、cGMP、DAG、IP3等。第二信使在细胞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能够激活级 联系统中酶的活性以及非酶蛋白的活性,也控制着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生存,

8、并参与基因转录的调节。G 蛋白:由GTP控制活性的蛋白,当与 GTP结合时具有活性,当与 GDP结合时没有活 性。既有单体形式(ras蛋白),也有三聚体形式(Gs蛋白)。在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分子开 关的作用蛋白激酶 A :称为依赖于CAMP的蛋白激酶 A,是由四个亚基组成的复合物,其中两个是 调节亚基,两个是催化亚基; PKA的功能是将ATP上的磷酸基团转移到特定蛋白质的丝氨 酸或苏氨酸残基上,使蛋白质被磷酸化,被磷酸化的蛋白质可以调节下游靶蛋白的活性。双信使系统:胞外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G蛋白偶联的受体结合后,激活质膜上的磷脂酶C(PLC),使质膜上的二磷酸磷脂酰肌醇分解成三磷酸肌醇(IP3)

9、和二酰基甘油(DG)两个第二信使,将胞外信号转导为胞内信号,两个第二信使分别激动两个信号传递途径即IP3Ca+和DG PKC途径,实现对胞外信号的应答,因此将这一信号系统称为“双信使系统”。 Ras蛋白:是ras基因的产物,由19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布于质膜胞质侧,结合GTP时为活化状态,结合 GDP时失活状态,因此 Ras蛋白属于GTP结合蛋白,具有 GTP酶活性, 具有分子开关的作用。2、简述细胞信号分子的类型及特点?答案要点:细胞信号分子包括:短肽、蛋白质、气体分子(NO、CO)以及氨基酸、核苷酸、脂类的胆固醇衍生物等,其共同特点是:特异性,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高效性,几 个分子即可

10、发生明显的生物学效应,这一特性有赖于细胞的信号逐级放大系统;可被灭活,完成信息传递后可被降解或修饰而失去活性,保证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和细胞免于疲劳。3磷酯酰肌醇信号通路的传导途径。答案要点:外界信号分子t识别并与膜上的与 G蛋白偶联的受体结合t活化 G蛋白t激活 磷脂酶Ct催化存在于细胞膜上的 PIP2水解t IP3和DG两个第二信使t IP3可引起胞内 Ca2+浓度升高,进而通过钙结合蛋白的作用引起细胞对胞外信号的应答;DG通过激活PKC ,使胞内pH值升高,引起对胞外信号的应答。1、试论述Na+和K+泵的结构及作用机理。答案要点:1、结构:由两个亚单位构成:一个大的多次跨膜的催化亚单位(a亚

11、基)和一个小的单次跨膜具组织特异性的糖蛋白(3亚基)。前者对Na+和ATP的结合位点在细胞质面,对K+的结合位点在膜的外表面。2、机制:在细胞内侧,a亚基与Na+相结合促进 ATP水解,a亚基上的一个天门冬氨酸残基磷酸化引起 a亚基的构象发生变化,将Na+泵出细胞外,同时将细胞外的K+与a亚基的另一个位点结合,使其去磷酸化,a亚基构象再度发生变化将 K+泵进细胞,完成整个循环。Na+依赖的磷酸化和 K+依赖的去磷酸化引起构象变化有序交替发生。每个 循环消耗一个 ATP分子,泵出3个Na+和泵进2个K+。2、CAMP信号系统的组成及其信号途径?答案要点:1、组成:主要包括: Rs和Gs; Ri和

12、Gi ;腺苷酸环化酶;PKA ;环腺苷酸磷酸 二酯酶。2、信号途径主要有两种调节模型:Gs调节模型,当激素信号与 Rs结合后,导致Rs构象改变,暴露出与 Gs结合的位点,使激素-受体复合物与 Gs结合,Gs的构象发生改 变从而结合GTP而活化,导致腺苷酸环化酶活化, 将ATP转化为CAMP,而GTP水解导致 G蛋白构象恢复,终止了腺苷酸环化酶的作用。该信号途径为:激素t识别并与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t激活 G蛋白t活化腺苷酸环化酶t胞内的CAMP浓度升高t激活 PKAt基因调控蛋白t基因转录。Gi调节模型,Gi对腺苷酸环化酶的抑制作用通过两个途径:一是通过a亚基与腺苷酸环化酶结合,直接抑制酶的活性

13、;一是通过3和丫亚基复合物与游离的Gs的a亚基结合,阻断 Gs的a亚基对腺苷酸酶的活化作用。分子伴侣:又称分子“伴娘”,细胞中,这类蛋白能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 并与多肽的一定部位相结合,帮助这些多肽的转移、 折叠或组装,但其本身并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内膜系统:细胞内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关的、由膜围绕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的统称,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分泌泡等。蛋白质分选:细胞中绝大多数蛋白质均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开始合成,随后或在细胞质基质中或转至糙面内质网上继续合成,然后,通过不同途径转运到细胞的特定部位并装配成结构与功能的复合体,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

14、的过程。又称定向转运。信号假说:1975年G.BIobel和D.Sabatini等根据进一步实验依据提出,蛋白合成的位置是由其N端氨基酸序列决定的。他们认为:分泌蛋白在N端含有一信号序列,称信号肽,由它指导在细胞质基质开始合成的多肽和核糖体转移到ER膜;多肽边合成边通过 ER膜上的水通道进入ER腔。这就是“信号假说”。共转移:肽链边合成边转移至内质网腔中的方式称为共转移。后转移:蛋白质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以后再转移到这些细胞器中,称为后转移。信号肽:分泌蛋白的N端序列,指导分泌性蛋白到内质网膜上合成,在蛋白合成结束前信 号肽被切除。蛋白质的糖基化 修饰主要分为 N 连接 和 O-连接;其中 N-

15、连接 主要在内质网 上进行,指的是蛋白质上的 天冬酰胺残基 与 N乙酰葡萄糖胺 直接连接,而 0-连 接 则是蛋白质上的 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或羟赖氨酸或羟脯氨酸残基与 N-乙酰半乳糖胺直接连接。溶酶体是怎样发生的?它有哪些基本功能?答:溶酶体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动物细胞中,是由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形态不一、执行不同生理功能的囊泡状细胞器,主要功能是进行细胞内的消化作用,在维持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及防御方面起重要作用。(1)清除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及衰老损伤和死亡的细胞(自体吞噬)。(2)防御功能(病原体感染刺激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而 被吞噬、消化)(异体吞噬)(3)其它重要的

16、生理功能 a作为细胞内的消化器官为细胞提供 营养b分泌腺细胞中,溶酶体摄入分泌颗粒参与分泌过程的调节;c参与清除赘生组织或退行性变化的细胞;d受精过程中的精子的顶体作用。1比较N-连接糖基化和 0-连接糖基化的区别。r :吨麦芝:-塩爰:巧扶弋爲垃岑注AN険直主罢応我是尔甚诂警當?玉' * f、-邑 HsStr-" 工立乏去、三页酸“芒芒页读、邑经亘方一说】-4送垃矣宜二垒巴弓已吩1何为蛋白质分选?细胞内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分选类型是怎样的?答:蛋白质的分选:细胞中绝大多数蛋白质均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开始合成,随后或在细胞质基质中或转至糙面内质网上继续合成,然后,通过不

17、同途径转运到细胞的特定部位并装配成结构与功能的复合体,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的过程。又称定向转运。细胞中蛋白质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并都是起始于细胞质基质中。基本途径:一条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多肽链的合成,然后转运至膜围绕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细胞核 及细胞质基质的特定部位,有些还可转运至内质网中;另一条途径是蛋白质合成起始后转移至糙面内质网,新生肽边合成边转入糙面内质网腔中,随后经高尔基体转运至溶酶体、细胞膜或分泌到细胞外,内质网与高尔基体本身的蛋白成分的分选也是通过这一途径完成的。蛋白质分选的四种基本类型:1、蛋白质的跨膜转运:主要指在细胞质基质合成的蛋白质转运至内质网、线

18、粒体、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2、膜泡运输:蛋白质通过不同类型的转运小泡从其糙面内质网合成部位转运至高尔基体进而分选运至细胞不同的部位。3、选择性的门控转运:指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的蛋白质通过核孔复合体选择性地完成核输入或从 细胞核返回细胞质。4、细胞质基质中的蛋白质的转运。半自主性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生长和增殖是受核基因组及其自身的基因组两套遗传系 统的控制,所以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2. phase-contrast microscope (相差显微镜)将光程差或相位差转换成振幅差,可用于观察活细胞3. differe ntial-i nterfere nee microscope

19、(微分干涉显微镜)偏振光经合成后,使样品中厚度上的微小区别转化成明暗区别,增加了样品反差且具有立体感。适于研究活细胞中较大的细胞 器4. video-enhanee microscopy (录像增差显微镜技术)计算机辅助的 DIC显微镜可在高分辨率下研究活细胞中的颗粒及细胞器的运动。5. fluoresce nee reso nance en ergy tran sfer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当一个荧光分子(又称为供体分子)的荧光光谱与另一个荧光分子(又称为受体分子)的激发光谱相重叠时, 供体荧光分子的激发能诱发受体分子发出荧光,同时供体荧光分子自身的荧光强度衰减。FRET程度与供、受体分子的

20、空间距离紧密相关,一般为710 nm时即可发生 FRET;随着距离延长,FRET呈显著减弱。6. fluoresce nee photobleachi ng recovery;FPR (荧光漂白恢复)研究膜蛋白和脂质平移扩散以及溶质通过质膜和在细胞内转运的一种技术。包括三个步骤:荧光染料与膜成分交联;激光照射猝灭(漂白)膜上部分荧光;检测猝灭部位荧光再现速率(由于膜成分的流动性)8. tran smissio n electro n microscope;TEM (透射电子显微镜) 在一个高真空系统中,由电子枪发射电子束,穿过被研究的样品,经电子透镜聚焦放大,在荧光屏上显示出高度放大的物像,

21、还可作摄片记录的一类最常见的电子显微镜。se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扫描电子显微镜) 是1965年发明的较现代的细胞生物 学研究工具,主要是利用二次电子信号成像来观察样品的表面形态,即用极狭窄的电子束去扫描样品,通过电子束与样品的相互作用产生各种效应,其中主要是样品的二次电子发射。二次电子能够产生样品表面放大的形貌像,这个像是在样品被扫描时按时序建立起来的,即使用逐点成像的方法获得放大像。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制造是依据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sea nning tunnel microscope;STM (扫描隧道显微镜)利用量子隧道效应产生隧道电流的原理制作

22、的显微镜。其分辨率可达原子水平,即观察到原子级的图像。在生物学中,可观察大分子和生物膜的分子结构。cell strain (细胞株)细胞株:在体外一般可以顺利地传40 50代,并且仍能保持原来二倍体数量及接触抑制行为的传代细胞。cell line (细胞系)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有的细胞发生了遗传突变,而且带有癌细胞特点, 失去接触抑制,有可能无限制地传下去的传代细胞。finite cell line (有限细胞系)在体外的生存期有限即不能长期传代的细胞系。infinite cell line (无限细胞系)又称连续细胞系,在体外可以持续生存,具有无限繁殖能力的 细胞系。protein sort

23、ing (蛋白质分选)主要是指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通过信号肽,在翻译的同时进入内质网,然后经过各种加工和修饰,使不同去向的蛋白质带上不同的标记,最后经过高尔基体反面网络进行分选,包装到不同类型的小泡 拼运送到目的地,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细胞质膜、细胞 外和核膜等。广义的蛋白质分选也包括在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的定位。clathrin-coated vesicle (披网格蛋白小泡)由网格蛋白形成的被膜小泡。从反面高尔基体网络 出芽形成的选择性的分泌小泡,包括溶酶体酶运输小泡,以及细胞质膜中由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形成的内吞泡都是由网格蛋白参与形成的,这些小泡的表面都包裹一层聚合

24、的网格蛋白。网格蛋白小泡参与反面高尔基体和质膜之间的选择性分泌和内吞活动,但是从高尔基体反面网络形成的披网格蛋白小泡与从细胞质膜形成的披网格蛋白小泡所用的衔接蛋白(adapt in)是不同的。在披网格蛋白小泡形成过程中,网格蛋白同膜受体结合,形成被膜小窝,并逐渐使被膜小窝下 陷,最后同膜脱离形成一个包有网格蛋白外被的小泡。据估计,在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每分钟大约有2500个披网格蛋白小泡从质膜上脱离下来。19. COP n coated vesicle ( COP n 被膜小泡)由外被蛋白 n (coat protein n , COP n )包裹的小泡。外被蛋白是一个大的复合体,称为外被体(

25、coatomer)。这种类型的小泡介导非选择性运输,它参与从ER到顺面高尔基体、从顺面高尔基体到高尔基体中间膜囊、从中间膜囊到反面高尔基体的运输。20. COP I coated vesicle (COP I 被膜小泡),由外被蛋白 I (coat protein I , COP I )包裹的小泡。主要介导蛋白质从高尔基体运回内质网,包括从反面高尔基体运向顺面高尔基体 ,以及将蛋白质从反面高尔基体运回到内质网。GTP binding protein, G 蛋白(GTP结合蛋白)与GTP或GDP结合的蛋白质,又叫鸟苷酸结 合调节蛋白 (guanine nueleotide-binding reg

26、ulatory protein)。从组成上看 ,有单体 G 蛋白(一条多 肽链)和多亚基G蛋白(多条多肽链组成)。G蛋白参与细胞的多种生命活动 ,如细胞通讯、核 糖体与内质网的结合、小泡运输、蛋白质合成等。G蛋白偶联系统中的G蛋白是由三个不同亚基组成的异源三体,三个亚基分别是a、B、Y。B、丫两亚基通常紧密结合在一起 ,只有在蛋白变性时才分开,鸟苷结合位点位于a亚基上。 此外,a亚基还具有GTPase的活性结构域和 ADP核糖化位点。G蛋白属外周蛋白,它们在膜 的细胞质面通过脂肪酸链锚定在质膜上protein kinase A system (PKA系统)是G蛋白偶联系统的一种信号转导途径。信

27、号分子作 用于膜受体后,通过 G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产生第二信使CAMP后,激活蛋白激酶 A进行信号的放大。故将此途径称为PKA信号转导系统。如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是很小的水溶性的胺,它们在结构上没有相同之处,并作用于不同的膜受体,但都能通过 G蛋白激活腺 苷酸环化酶,最后通过蛋白激酶 A进行信号放大。9. mitosis (有丝分裂)是细胞周期的丝裂期(M期)进行的分裂活动。 在这个时期,通过纺锤丝 的形成和运动,以及染色体的形成,把在S期已经复制好了的 DNA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以保证遗传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由于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出现纺锤丝,故称为有丝分裂。通常有丝分裂是指整个的细胞

28、分裂而言,包括核分裂和胞质分裂两个过程,一般在核分裂之后随之发生胞质分裂。据形态变化的特征,通常将有丝分裂分为前期、早中期、中期、后期和末期。20. prophase (前期)是有丝分裂的第一期,该期的主要特征是染色质凝缩成完全相同的两条 染色单体连接而成的具有明显特征的染色体。前期发生的主要事件有 4种:染色体的凝集、 分裂极的确定、核仁的消失和核膜的解体。染 色体凝集是前期开始的第一个特征,实际上是染色体的螺旋化、折叠和包装过程。此时出现线状的纤维,有丝分裂因此而得34名。核仁消失和核膜解体是前期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前期末,核膜解体,核仁缩小消失,分散于胞质之中。21. prometapha

29、se (前中期)是介于前期与中期之间的一个过渡期。前中期的主要特征是染色 体剧烈地活动,个别染色体剧烈地旋转、振荡、徘徊于两极之间。此时期的主要事件是纺锤体(spindle)的装配。核周围的纺锤体侵入细胞核的中心区,一部分纺锤体微管的自由端结合到染色体的着丝粒上,形成动粒微管,这一过程是随机进行的。22. metaphase (中期)每一条染色体逐渐向纺锤体中心区移动,最终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当两极的纺锤体微管分别同染色体的动粒结合,装配成动粒微管之后,即进入中期。染色体在纺锤体动粒微管的作用下,逐渐移向纺锤体的中心区,称为纺锤体赤道 (spindle equator)。染色体移向赤道,是纺锤

30、体动粒微管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且是染色体由不 稳定状态向稳定状态转变的过程。23. cycling cell (周期中细胞)指细胞周期持续运转的细胞。24. quiescent cell (静止期细胞)又称Go期细胞,指暂时离开细胞周期,停止细胞分裂,去执 行一定的生物学功能的细胞。25. terminal differentiation cells (终末分化细胞)指那些分化程度高, 一旦生成后,则终生不再 分裂的细胞。26. cell plate (细胞板)在分裂的植物细胞中,由膜泡融合形成的扁平的膜结构,是新生植 物细胞质膜的前体。27. anaphase 后期)有丝分裂的一个时期,这一时

31、期的主要特点是:着丝粒分开,染色单体移向两极。在后期的开始阶段,每一染色体的着丝粒在纺锤体微管的作用发生断裂,进而造成染 色单体分开,并移向两极。几乎所有的姐妹染色单体都同时分裂 ,此时每条染色单体成为独立的染色体。 根据染色体被拉向两极所受到的力的不同,又将后期分为后期A和后期B。在后期A,染色体运动的力主要是由动粒微管的去装配产生的,此时的染色体运动称为向极运动。在后期B,染色体运动的力主要是由极微管的聚合产生的,此时的运动称为染色体极分离运动。28. telophase (末期)染色体着丝粒断裂后,染色单体分别移到纺锤体的两极并重新形成核膜的时期。该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解螺旋形成细丝,核膜小泡重新包围两组染色体,相互融合,形成完整的核膜和新的细胞核。29. cytok in esis (胞质分裂)有丝分裂后期,将细胞膜、细胞骨架、细胞器,以及可溶性蛋白质等均等分配,并形成两个新的子细胞的过程称为胞质分裂。胞质分裂通常开始于有丝分裂后期,直到两个新细胞核形成后才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