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里的人(美术教案)

上传人:pw****6 文档编号:48760368 上传时间:2022-01-1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故乡里的人(美术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故乡里的人(美术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故乡里的人(美术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故乡里的人(美术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乡里的人(美术教案)(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故事里的人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泥塑人物捏塑成型特点,探究手工捏塑成型的制作技巧。水平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用粘土创作出一个生动的泥塑人物形象。 抓住人在故事中的特有姿势,塑出运动中的动态。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 中外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热情, 努力表现出人的美。重点 了解圆雕的基础知识,学习用基本形的加、减法塑造人物立体动态。难点 作品生动、美观、牢固、观赏性强。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准备教师:泥塑“故事中的人”的不同作品投影片若干、范作、彩泥及泥塑工具等。学生:查找自己喜欢的故事人物资料,彩泥及泥塑工具等。教学过程 第一节教学流程

2、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二、创设情趣,引入课题。1. 讲述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草原英雄小姐妹(1964) - 故事梗概龙梅和玉荣是一对小姐妹。一天,她们为队里放羊时遇到暴风雪,羊群顶不住狂风的袭击,顺着风势越跑越远,姐妹俩一面和风雪搏斗,一面收拢受惊的羊群。天逐步黑下来,雪越下越大,有一只羊被雪崩埋在雪里,龙梅扒雪救羊时,玉荣和羊群已经走远。这时,又有几只羊陷在雪里,玉荣在扒雪时掉了一只毡靴,但她丝毫没有察觉,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保护好集体的羊群。龙梅赶上了玉荣和羊群,她看见玉荣光着的脚已经冻成冰托子,急忙要脱下自

3、己的靴子给妹妹穿,不过靴子冻在脚上脱不下来,她便从袍子上撕下一块布包住妹妹的脚,背着妹妹艰难地向前走着,后来,她实在支持不住,终于倒下了。因为铁路工人和寻找她们的公社巴书记等人赶来抢救,姐妹俩和羊群才安全脱险。龙梅和玉荣这种热爱集体财 学生欣赏。产、勇于战胜困难的崇高品质,受到了共青团中央的表扬。2.出示观察投影中的草原英雄小姐妹的雕塑作品。师:今天,我们用橡皮泥塑故事中的人。板书:课题故事中的人三、教学新课,指导泥塑故事中的人。1.交流信息,拓宽视野教师:你能找出故事中描述某人物的关键词汇吗?2.小组讨论,交流自备资料,讨论人物造型的方法。3.请一位同学来摆一个姿势的造型在讲台上演示。教师示

4、范。请学生分组介绍自己喜欢的人物特色。小组讨论,以共同喜欢的人物为例,找出他的典型特征。四、欣赏观察,研究技法1.引导学生对比观察教材中的泥塑作品。以教材中的泥塑为例,带领学生结合文学作品实行仔细观察。2.集体交流,教师小结:用粘土塑一个运动着的人,首先要塑出个完全的人,即有头躯干,上肢和下肢。然后,依照人在运动中的不同姿态,适当将头躯干四技作适当的扭转。弯曲,就可塑出千变万化的姿势。给人物穿上与故事中的角色相符合的衣着。 学生仔细观察,小组讨论泥塑的方法和步骤。集体交流。五、艺术创作,大胆想象 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塑造,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创作。六、小结。 布置下节课任务。第二节 教学流程 教

5、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二、回忆作业要求 提问:你想塑造的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展示学生泥塑作品。分析泥塑作品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学生回忆。分析泥塑作品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 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继续完成作业。四、展示作业 类作业:参考书中的图片及范作,能用彩泥塑出一个故事中人的动态,人物造型较生动、结构稳定。B类作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用彩泥塑出一个故事中人的动态,人物造型生动、结构稳定。 设计师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五、课后延伸 展示泥人张的泥塑人物和面人汤

6、的面塑人物的图片,学生欣赏、体会和感悟。 学生发言。板书设计故事里的人教后反思十一镜头里的花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代表性花卉,名字和寓意。初步了解摄影的入门知识。2.能够使用所学知识拍下构图均衡、角度优美的花卉。3.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互相合作;培养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生态的意识。教学重点:初步了解相机的构造及功能,学习拍摄的技巧。教学难点:拍摄一组姿态优美、构图均衡的花卉作品。教学准备:图片实例 数码相机 像素高的手机教学过程:一、导入 将书中和自己的作品在大屏上展示,激发学生热情。师: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展示花卉图片,学生谈感受)板书课题:镜头里的花。二、新授1、理解家乡的花卉,

7、了解相关知识。2、那这些精美的图片是怎么拍的呢? 展示教材左下的两幅图片,看看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3、教师小结:第一幅主次混乱,取景没有重点。第二幅构图均衡,抛弃不必要的细节,能够突出你要拍摄的重点景物。(设计意图:学生欣赏、分析,感受奇妙的意境,引起他们的兴趣。) 4、讲解景深的作用:突出主题,弱化背景。 景深法则:当被摄物体比较深的时候,应该对焦点选择在景深的前1/3处,因为这样,对焦点后的景深是之前的2倍。各种光圈和焦段组合都可以使用这个法则。记住,光圈越小,焦距越短,距离被摄物体越远,景深就越大。曝光规律:一、 按照主体的亮度曝光,背景亮,突出主体;二、按照背景的亮度曝光

8、,背景暗,突出主体。三、艺术实践 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取景,拍摄一组有艺术韵味的花卉作品,教师巡视指导。四、展示评价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代表性花卉,名字和寓意。初步了解摄影的入门知识。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拍下构图均衡、角度优美的花卉。3.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互相合作;培养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生态的意识。教学重点:初步了解相机的构造及功能,学习拍摄的技巧。教学难点:拍摄一组姿态优美、构图均衡的花卉作品。教学准备:图片实例 数码相机 像素高的手机教学过程:一、导入 将书中和自己的作品在大屏上展示,激发学生热情。师: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展示花卉图片,学生谈感受)板书课题:镜头里的花。二、新授

9、1、认识家乡的花卉,了解相关知识。2、那这些精美的图片是怎么拍的呢? 展示教材左下的两幅图片,看看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3、教师小结: 第一幅主次混乱,取景没有重点。第二幅构图均衡,抛弃不必要的细节,可以突出你要拍摄的重点景物。(设计意图:学生欣赏、分析,感受奇妙的意境,引起他们的兴趣。) 4、讲解景深的作用:突出主题,弱化背景。 景深法则:当被摄物体比较深的时候,应该对焦点选择在景深的前1/3处,因为这样,对焦点后的景深是之前的2倍。各种光圈和焦段组合都可以使用这个法则。记住,光圈越小,焦距越短,距离被摄物体越远,景深就越大。曝光规律:一、 按照主体的亮度曝光,背景亮,突出主体;

10、二、按照背景的亮度曝光,背景暗,突出主体。三、艺术实践 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取景,拍摄一组有艺术韵味的花卉作品,教师巡视指导。四、展示评价五、学生实践由于时间有限,给大家15分钟时间,用线描画出自己关于长城的构想。 学生作业。交流感受。六、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同学之间互相欣赏评价。十二课神州风采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二、研究教材 看书第30页。上一课研究了长城,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同时也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是全世界人类共同的财富。这一节,我们继续研究分布在我国各地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

11、产。研究教材中的图片与文字。三、研究景点及相关资料 请同学们结合课前准备的资料,分组研究一处景点。 选择同学们有资料的景点或亲自去过的地方,进行与文化、历史、美术相关的研究。四、小组汇报 请各小组结合自选的景点进行汇报。敦煌是人类文化的宝库。自年王道士发现藏经洞以后,西方列强蜂拥而入,掠走了大量的宝藏,目前散落在英、法、德、俄、印度等许多国家。敦煌学已经成为世界各地学者们的毕生事业,是人类文明和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泰山的历史和文化都很悠久,自古以来被誉为“五岳独尊”,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建议同学们把图片和资料、文字汇总,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小报,让同学们了解到更多景观和历史文化。 分组

12、汇报。一组:敦煌石窟。二组:泰山。三组:乐山大佛。五、课后延伸 我国目前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31处,还有许多景观符合世界遗产定义和标准未能列入。下面请同学们讨论,对我们身边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应该如何保护。 不破坏地形植被、生态和水系。旅游时爱护环境。保证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它具有最高的价值。不把遗产景区人工化、商业化和城市化。教后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关知识,知道学习并保护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意义。能够用自己的美术语言描述家乡的非物资文化遗产,并提出保护意见。2、过程与方法 查阅和搜集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的资料,从美术欣赏的角度感受和了解我国的非物

13、资文化遗产。运用绘画、摄影和短文等多种形式,举办一次汇报展,表达对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感受和认识。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中提升自主学习历史、文化、艺术的自觉性和兴趣,增进学生对中华民族文明和历史的了解与尊重,积极参与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教学重点 了解非物资文化遗产的内容和形式,知道学习并保护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意义。教学难点 运用美术语言表达对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感受好认识。 教学准备课件 资料 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库淑兰的影像照片。提问:有同学认识这位农村老奶奶吗? 她出现在课堂上,和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联系吗?请你们在教材31页上找到答案。2、学生自主探究3、认识大

14、师课件出示库淑兰的剪纸作品(1)早起作品(198019890),简洁明朗,色彩绚丽(2)晚年作品(19892000),纯朴华丽,富有装饰美感4,揭示课题(1)什么事非物资文化遗产?(2)对于我国的非物资文化遗产,你们都了解哪些?(3)学生看教材33页的小知识(4)教师小结:“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是我国2006年第一届“文化遗产日”的主题。(5)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二、分析范例 教师以“惠山泥人”为例,引导学生欣赏非物资文化遗产的艺术作品。1、惠山泥人是无锡三大著名特产之一,生产和销售都在无锡惠山附近,故无锡泥人又称“惠山泥人”2、惠山泥人的发展:始于南北朝时期,明代发展到鼎盛时期3、惠山

15、泥人分“粗货”与“细货”两类。三、合作探究1、课件展示江苏的惠山泥人闹天宫、北京故宫漱芳斋戏台、昆曲牡丹亭、漳州木偶青大花、皮影曹操发兵等图片。2、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潜在的联系。3、雅俗共赏的戏曲:京剧。你了解哪些京剧艺术的知识? 木偶的制作与表演皮影艺术的特色4、杨柳青年画的发展和特色四、调查家乡 你知道家乡有哪些非物资文化遗产吗? 还有哪些项目适合申报非物资文化遗产? 你对保护家乡的非物资文化遗产有哪些建议?五、艺术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整理家乡的非物资文化遗产的资料,围绕保护或申请非物资文化遗产为主题,有绘画、摄影和短文的形式举办一次汇报展。六、展示评价请各小组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16、,其他小组的给予评价和建议七、课堂延伸14家乡的小吃教学内容与目标:认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有关家乡小吃的历史、特色和制作方法。尝试着采用多种表现方法和工具来制作一份家乡的小吃,并能通过各种形式对家乡的小吃进行宣传。情意: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对家乡小食品的制作与宣传,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学习与人交往合作,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了解有关家乡小吃的历史、习俗加深对本地区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了解,尝试用多种形式表现家乡的小吃。通过宣

17、传介绍家乡小吃的特色,抒发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怀。难点:小食品的制作工艺,制作时各种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学习材料: 有关本地区的饮食文化的录象、家乡特色小食品或图片、彩泥、各种工具和材料。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1.提出问题:同学们,有个南方的朋友要来我家做客。他特别想尝尝我们家乡的小吃,不知道拿什么招待他好。2.学生回答问题:焖子、烤鱿鱼3.出示课题:家乡的小吃。三.新授1. 小组讨论。以组为单位,要求各抒己见、互相补充,然后派代表向大家介绍一种特色小吃。2.小组交流。1)咸鱼饼子:新鲜的海鱼用盐腌过,在阳光下晒干,然后放在铁锅里,搁少许油,烤得外焦里嫩,和玉米面饼子一起吃味道

18、独特。2)铁板烤鱿鱼:把铁板烧热后放上鱿鱼,在烤好的鱿鱼上刷一些辣酱等调料,味道十分鲜美。3)拌海凉粉:海凉粉是用生长在海底礁石上一种叫牛毛菜的海藻制成,将它晒干后上锅熬78小时,再过滤、晾凉后便成了海凉粉。它如琼脂一般,呈透明状,切成条,用香菜、蒜泥、糖、醋、盐等调料拌一下,吃起来清爽可口。4)海鲜焖子:焖子是由地瓜粉熬制的凉粉做成,把大块的凉粉放在平底铁锅里,放少量油,用铲子把它压成小碎块,小火慢煎,把外面煎焦了,出锅后淋上炒好的虾段、海螺片等海鲜再加入蒜泥、芝麻酱、酱油、醋、等调料,香喷喷的“海鲜焖子”就做好了。3. 提出质疑。(看书讨论,提出初步设计方案) 要用现有的彩纸、彩

19、泥等材料,把家乡小吃制作成模型,配上说明进行宣传。制作中会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需要老师、同学帮忙?4.书上的图片能给你哪些启发?5.用什么方法宣传?6.作业要求:用彩纸、彩泥制作一份家乡的小吃,并为它制作一张卡片,写明它的情况。四、学生制作(以组为单位)五.小 结。每组布置一个展台,推荐一到两位解说员。组与组之间互评教后记因为这一课是综合性很强的课,在知识能力上也要求很高,学生要制作的作品很多,这就要求教师在辅导中有有侧重。第15课 家乡的艺术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家乡民居、建筑的一些特点与变化。2、能力目标: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探究建筑与人们生活的关

20、系与影响。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家乡劳动人民的智慧。二活动准备:1、课前观察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下来。2、收集各个地方不同建筑、民居的照片、图片、邮票等资料。3、多媒体课件。三活动过程:(一)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和变化1、展示作品,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 课前大家都观察了自己住的房子,并把它的样子画了下来。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1)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2)在绘画、欣赏和评时的观察中,你觉得我们住的房子有什么特点?小结:我们住的房子大多是楼房;也有的是平房,或者说砖瓦房,红红的瓦,白白的墙,这一切构成了家乡一道独特的风景。此外,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老房子,让

21、我们去看一看。2、通过比较,感知家乡房子的变化(1)(出示制作的“老房子”课件)想一想:我们家乡有没有这样的老房子?你喜欢这样的老房子吗?它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板书: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2)同桌交流(可以结合课下搜集的照片或图片进行交流);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老房子?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说说你当时的感受。(3)全班交流。生1:在我的老家农村见过这样的老房子,当时给我的印象就是历史久远。生2:我也是在老家见过这样的老房子,觉得非常得好奇,回家总喜欢到那里去看看。师小结。青青的瓦、灰灰的墙、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门前的石狮子,这一独特的历史文

22、化在我们看来是那样的古老、新奇。(二)同学们,我们生长在江南水乡,让我们一起来画我们家乡的老房子江南水乡。A、讲解线条画(1)勾画外轮廓形及比例。(2)从主要部分入手。(3)线条明确,有密变化。(4)明暗对比强烈。B、讲解色彩描绘的方法。(1)在初步概括的线条画基础上作色,线条不要有明暗变化,只要线条明确。(2)线条、色彩画分两种清淡,稍有色差及鲜灰变化。(3)以色块为主的,线条只要框出结构即可,色块鲜明,对比强烈。D、学生作业,教师辅导。1、学习用线条描绘老房子的特征。(1) 遵循原则:整体局部整体(2) 讨论用线的方法:是自然曲线好,还是笔直的好?2、色彩描绘方法。(1) 线条结合法。(2

23、) 色块表现法。3、小组讨论总结线、色描绘方法,并想一想自己适合用哪一种方法,为什么?E、交流,好的作品上台交流。16发现老房子的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掌握表现建筑所使用的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2、利用盘条成型是、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表现老房子。3、发现和感受老房子丰富的人文蕴含和工艺特色,提高审美能力。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习运用盘条成型法、泥板成型法表现老房子。教学难点:对建筑结构的理解与掌握。教学准备:课前搜集的资料、陶泥、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二、导入新课:汇总资料,引导学生交流。三、讲授新课1、小组研究引导学生分析:在众多的老房子中,

24、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该如何表现?2、尝试表现:组织学生分组尝试技法,教师巡视指导3、引导学生反馈与交流: 谁的想法别具新意?在尝试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4、欣赏:欣赏书中图片及相关资料。5、示范教师做示范:做底文体细节 堆砌、手捏、盘条、泥板等方法,可以用刻、压、粘,添加出不同的肌理效果。四、艺术实践:制作一处富有生活情趣的老房子。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找出细节有新意的作品随时进行展评。五、评价展示引导学生自评与互评,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引导学生谈谈创作过程中发现的小窍门和新方法,并进行技法交流。通过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的了解、直观欣赏图片等,加强学生对老房子的观察、分析环节的训练。要注意学

25、生创作时所表现出的多样性与差异性。17家乡的老房子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观察老房子,了解老房子的特色,感受老房子的内涵。 应会:会表达自己对房子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房子的建筑特色,学会通过观察房子的特征使用不同的方法表现。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房子的建筑形式,从而感受到老房子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多种风格的老房子,感悟不同历史时期老房子的文化和艺术特点。 难点:了解不同种类房屋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历史背

26、景。 三、教学设计 1、资料准备  课前,老师安排学生了解自己故乡的老房子(家乡的名人故居、村镇中的老戏台、建筑风格精美独特的老宅院,甚至是自己家住的老房子都可以)。 课上,组织学生分组反馈。 2、课上反馈 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反馈交流。 3、游戏分析  不听不知道,我们身边看似平凡的老房子,原来也藏着这么多精彩的故事。 游戏“找一找”: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课前搜集的关于家乡有特色的老房子的文字资料,请同学根据这些文字表述与自己搜集到的图片资料“连连看”。  你为什么喜欢家乡的老房子?该怎

27、样保护?哪些是该改进的? 4、艺术实践 引导学生完成调查报告或宣传板报。 5、课后拓展  在合适的时机,将学生们的研究成果在学校、村镇活动中展示,引导大家都来关注家乡的发展与保护。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观察老房子,了解老房子的特色,感受老房子的内涵。 应会:会表达自己对房子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房子的建筑特色,学会通过观察房子的特征使用不同的方法表现。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房子的建

28、筑形式,从而感受到老房子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多种风格的老房子,感悟不同历史时期老房子的文化和艺术特点。 难点:了解不同种类房屋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历史背景。 三、教学设计 1、资料准备  课前,老师安排学生了解自己故乡的老房子(家乡的名人故居、村镇中的老戏台、建筑风格精美独特的老宅院,甚至是自己家住的老房子都可以)。 课上,组织学生分组反馈。 2、课上反馈  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反馈交流。 3、游戏分析  不听不知道,我们身边看似平凡的老房子,原来

29、也藏着这么多精彩的故事。 游戏“找一找”: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课前搜集的关于家乡有特色的老房子的文字资料,请同学根据这些文字表述与自己搜集到的图片资料“连连看”。 你为什么喜欢家乡的老房子?该怎样保护?哪些是该改进的? 4、艺术实践 引导学生完成调查报告或宣传板报。 5、课后拓展  在合适的时机,将学生们的研究成果在学校、村镇活动中展示,引导大家都来关注家乡的发展与保护。   第十八课-家乡的历史和发展教学内容与目标  应知:1、(1)通过学习本课,初步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发

30、展概况,对家乡某一方面的过去与现在有比较深入的认识。  (2)知道自己家乡的标志性景观,并能作简单介绍。  应会:(1)能用手绘小报、文字、绘画等形式综合表现家乡的变化。  (2)能够与同学合作,搜集、整理资料,进行采访、调查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搜集资料,走访调查家乡的历史与发展。  2.通过一至两种形式表现家乡的历史与发展这一主题。  难点:对自己家乡的历史与发展进行分析与总结。  教学过程1.引入。(1)播放课件:

31、从猿人到现代人的人类发展历史图片,引入“发展”的概念。发展:实现现代化的过程。(2)提问:谁能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说一说家乡这几年哪些方面有了发展变化?(3)小结: 我们亲眼见到的变化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历经几百年的历史变迁,我们的家乡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观看并思考。学生回答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变化,无论大小均可以说。2.授新课。 (1)家乡的变化是方方面面的。今天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深入的了解。请各小组同学把本组搜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并按照各组问题卡上的内容进行讨论。 (2)“我把家乡的发展说一说”(小展示会)。家乡的胡同与现代街道的变化。 城市与农村现代建筑问题卡(课件

32、): 交通工具的变迁问题卡(课件):A.早期的交通工具B.现代的交通工具C.现代城市的交通状况D.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3)家乡的这些变化使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负责。 学生把自己所搜集的与本组题目相关的文字、图片、物品等资料进行交流,并按照本组问题卡上的内容加以讨论和整理。各组的学生代表发言。认真倾听各组的发言。其他组学生可进行补充。3.把本组的题目用所学过的小报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现出来。 分工合作,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文字抄写、文字排版、图片绘制等各项工作。4.小结: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的历史。作为几代帝都和今日中国首都的北京是中国历史和现状的缩影。家乡是古

33、老的,但同时又是一座焕发美丽青春的新城。正以一个雄伟、奇丽、新鲜、现代化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让我们去了解它更多的历史和发展吧,你会更加热爱它5.作业用班级或校级展览的形式表现出来。课后反思:   本课是“家乡”系列最后一节课,它既是对前三节课的总结,也是对前三节课的升华。前三节课从家乡的老房子、家乡的小吃、家乡的艺术三个点出发,对同学们家乡的历史、传统进行了探究和总结,而本课则把视点放在了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上,寻找家乡发展变化的足迹。  家乡的历史和发展是一节“综合探索”课,其综合性是多方面的。从本课的题材上讲,它综合的是一个地区的历史事件、文物、经济、文化教育、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从表现方法上看,它又可以用手绘小报、绘画、文字、摄影、板报等多种表现方式呈现学习成果;从学习方法上看,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因此,本课给予了教师很大的创意空间去设计、完成家乡历史和发展的学习活动,当然这对美术教师也将是个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