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48705149 上传时间:2022-01-1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15.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摘 要走绿色发展道路是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商业银行作为社会的重要资金枢纽,应大力开展绿色信贷,将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统一起来。本论文从绿色信贷的概念和理论基础出发,介绍了国际绿色信贷通行准则赤道原则,探讨发达国家发展绿色信贷的经营理念和成功措施;用比较分析法对比我国七家代表性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的现状;其中重点运用SWOT法分析浦发银行的绿色信贷战略,从中找出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业务主要存在外部环境和银行自身两大类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在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探讨。对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政策的探讨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2、,绿色信贷的开展不仅能够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使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公众企业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还能促进商业银行诞生新的经营理念,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本论文以绿色信贷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国外发达国家推行绿色信贷的经验和分析我国实施绿色信贷的现状,从而得出我国商业银行完善绿色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关键词: 绿色信贷,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Commercial Banks to implement green credit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ABSTRACTGreen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ac

3、hieving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commercial bank financing as an important hub for the community, should vigorously carry out the green credit, economic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to unify.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starting green credit, introduced the prevail

4、ing international green credit guidelines - Equator Principles, developed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credit business philosophy and success measures; contrast representative of seven commercial banks with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een credit status quo; SWOT analysis

5、 which focuses on the use of green credit strategy Shanghai Pudong Development Bank,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to find 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een credit business mainly i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the banks own two categories of problems. Finally, aiming at these problems, based on the experi

6、enc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discusse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To the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to implement green credit policy discussion has urge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credit not only conforms to the requirement of low 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the

7、commercial Banks as the special public enterprise take mor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lso can promote the commercial Banks to birth a new management idea, develops the new profit growth point. This paper by green credi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study of experience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8、 to implement green credit and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to implement green credit, thus it is concluded that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to perfect the green credit business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ir own Suggestions.KEYWORDS:green credit,commercial Banks,the sustainable develop

9、ment目 录1 绪论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2 文献综述21.2.1 国外文献综述21.2.2 国内文献综述22 绿色信贷相关理论基础42.1 绿色信贷的内涵42.2 绿色信贷的理论基础42.2.1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42.2.2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52.2.3 金融创新理论53 国际绿色信贷的实践与经验63.1 赤道原则63.2 主要发达国家绿色信贷的实践与经验63.2.1 美国的经验63.2.2 英国的经验73.2.3 德国的经验73.2.4 日本的经验74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现状介绍94.1 代表性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的现状94.1.1 工商银行94.1.2 中国银行94.1.

10、3 建设银行104.1.4 农业银行104.1.5 兴业银行104.1.6 浦发银行114.1.7 招商银行114.2 用SWOT法分析浦发银行的绿色信贷战略124.2.1 浦发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优势(Strengths)124.2.2 浦发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劣势(Weaknesses)124.2.3 浦发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机遇(Opportunity)124.2.4 浦发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威胁(Threats)134.2.5 基于SWOT分析浦发银行实施绿色信贷的战略选择135 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45.1 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存在的问题145.1.1 从外部环境看

11、145.1.2 从银行自身角度看145.2 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的对策探讨155.2.1 从改善外部环境入手155.2.2 从解决银行内部问题入手16参考文献18后 记19- ii -1 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每年10%的高速增长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崛起”,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位居世界第二。但这种高速增长是以环境换发展的经济模式、资源的低效利用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它不仅致使雾霾频发、沙尘肆虐、癌症村激增、城市污染严重等,同时由于环境污染问题,我国发展经济的成本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7%,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所带来的损失占我国GDP比重的15%。面

12、对如此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这一时期我国的发展目标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等。针对上述情况,我国发展经济决定走低碳环保的道路,通过行政手段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例如陆续关闭产能落后的钢铁、焦炭、水泥等企业,启动“流域限批”和“区域限批”政策,扶植相关企业转型升级等,但事实证明,依靠这种单纯的执法手段和行政约束收效甚微,必须在此基础上,引入金融调控等市场手段,才能真正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绿色信贷政策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国际银行已经在实践中证明了绿色信贷将会成为低碳经济转

13、型的关键,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杠杆。因此,对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政策的探讨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绿色信贷的开展不仅能够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使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公众企业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还能促进商业银行诞生新的经营理念,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本论文以绿色信贷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国外发达国家推行绿色信贷的经验和分析我国实施绿色信贷的现状,从而得出我国商业银行完善绿色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1.2 文献综述1.2.1 国外文献综述SONIA LABATT,RODNEY R, WHITE (1996)对金融和环境的相互制约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今社会必须发展绿色金融

14、,同时他们认为“绿色金融”就是运用多种金融工具来保护环境,金融系统的决策需引入环境风险因素。Maths Lundgren和Bino Catasus(2000)提出银行对改善环境起着正向引导作用。他们的观点是银行必须大力发展绿色信贷。Marcel Jeucken(2001)分析了银行业和企业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分工。认为银行对待环境保护的态度从抗拒、规避阶段进而发展为积极面对和最后的可持续发展阶段。Patricia A,Mcgraw,Gordon S, Roberts,SebouhAintablian(2007)通过事件研究法认为银行可以通过对相应情况下有效的环境风险监控来达到对绿色信贷的完

15、善处理。Bert Scholtens和Lammertjan Dam(2007)对已加入和未加入赤道原则的银行,通过社会责任与经营绩效两个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为加入赤道原则的银行的社会责任感较高,同时能给他们带来良好的社会声誉和经营业绩。以上为国外学者对于绿色信贷研究方面的总结:一是绿色金融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二是研究银行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包含了环境风险管理、企业社会责任等几个方面;三是研究银行业引入绿色信贷所带来的效果,结果表明绿色信贷的践行给银行带来了正面的效应。相对于国内而言,国外在这方面研究得更早也更全面。1.2.2 国内文献综述谭玫瑰(2011)随机抽取了4个城市作为样本

16、并以问卷形式调查了我国绿色信贷的践行情况,结论为我国绿色信贷产品单一匮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她建议商业银行要大力开发不同种类的绿色信贷产品。樊祎斌和汪卫芳(2011)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偏向于对短期经济利益的追求,在绿色信贷上的执行力度较低,绿色信贷业务政策不完善,缺乏激励和监督机制。郑冲(2013)认为绿色信贷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绿色产品单一,绿色项目缺乏专业的风险评估等。张建军和段润润(2013)对国内外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制度进行差异分析,发现我国仅仅处于将推行绿色信贷视为履行社会责任的初级阶段,在法律法规、实施的手段、对待绿色信贷风险的态度等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

17、,并提出相应对策。方菊香和何丽君(2013)运用SWOT分析法对推行绿色信贷进行研究,分析表明我国当前发展绿色信贷的现状位于SWOT分析图的OW象限,即利用机会,克服弱点。具体要求商业银行在把握机遇和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实时调整业务政策,创新绿色信贷产品,通过积累经验和提高技术水平来消除劣势。吕灵芳(2014)认为推进绿色信贷发展必须消除地方保护主义,这要求政府转变政绩考察方式,将环境破坏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结合起来作为评价参数算出真正的经济增速。由于我国绿色信贷业务处于起步阶段,在许多方面存在不足,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正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存在很多的机遇与空间。解决好绿色信贷的

18、一系列问题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更好更快的走上可持续金融的发展道路,使经济和环境和谐发展,为我国经济转型做好铺垫。我国一些学者为此对我国目前绿色信贷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关研究,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19 -2 绿色信贷相关理论基础2.1 绿色信贷的内涵在国际上,绿色信贷即为以赤道原则为标准的可持续融资和环境融资。在国内却一直没有对绿色信贷给出明确的官方定义,直到2007年7月12日,由我国环保总局、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这项政策是为了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它使绿色信贷作为一种金融手段起到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绿色发展的效果。因此本文中的

19、绿色信贷是指商业银行正确处理金融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依据国家的环境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对从事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开发利用新能源、节能减排项目、循环经济生产及绿色制造提供信贷扶持并实施优惠性的低利率;同时对危害环境的企业和项目的投资贷款和流动资金进行额度限制,并实施惩罚性的高利率政策手段,从而达到商业银行将环保概念强制推广至企业的效果,最终实现资金的绿色配置。2.2 绿色信贷的理论基础2.2.1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当今人类社会处在不可持续发展之中,过分追求GDP的增长而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包括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加重、水土流失等,从上世纪70年代起,人们逐渐意识到这种经济发展方式是不科学的,

20、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应享有的权利。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将传统经济学中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转变为和谐关系,注重强调财富观念应当包括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将之前人们只为追求物质财富转变为追求个人的全面发展。在金融信贷领域中,绿色信贷正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延伸和发展,它的主要目标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通过绿色信贷机制从源头上切断了两高一剩行业的经济命脉;同时以优惠的信贷支持相关绿色环保产业,实现了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21、指明了绿色信贷的方向和目标。2.2.2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不仅要创造利润和对股东承担责任,还要负担起对环境、员工、消费者和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改变将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观念,要在生产过程中关注人的价值,而且要对环境、消费者、社会作出贡献。商业银行作为公众企业,因为其经营所需的资本来源于股东同时从相关利益者那里获取利润,便决定了商业银行在资源配置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即把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发展作为其发展的目标。2.2.3 金融创新理论金融创新是指金融业内的所有创新活动,是金融业为避免或减少金融交易风险

22、,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不断进行的金融改革。金融创新主要包括金融制度创新、金融工具创新、金融业务创新和金融机构的创新。绿色信贷的提出被普遍认为是金融制度创新,它最显著的地方在于建立了一个具有双重效应的互利合作联动机制。一方面绿色信贷提出要加强环保和金融监管部门合作,通过绿色信贷机制遏制“两高一剩”产业扩张,让金融部门把环境风险纳入到日常的风险工作管理中来;另一方面则是突出了信息在环境和信贷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例如把企业环保信息纳入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3 国际绿色信贷的实践与经验3.1 赤道原则2002年10月在伦敦召开的国际知名商业银行会议上由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和荷兰银行首次提出了赤道原则

23、这一概念,它是一项企业贷款准则,旨在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并且利用金融杠杆在信贷领域建立环境准入门槛,使该项目在环境保护上发挥积极作用,尽量避免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社区环境受到不利影响。从2003年有10家银行宣布接受赤道原则到现在的72家大型跨国银行已明确实行这一原则。从表3.1可以看出,赤道银行最主要分布在欧、美、日这些发达国家,中国只有兴业银行加入了赤道原则。赤道原则目前成为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绿色信贷政策,对项目融资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虽然在实践中不具备法律条文的效力,但却成为金融机构公认应遵守的行业准则。如果企业这一借款方不愿意或不能够遵守赤道原则,则银行将拒绝为其

24、项目提供贷款。 赤道银行依据十条特别条款和原则来做出投资决策,只考虑为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贷款。实行赤道原则对商业银行产生的积极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利于加强金融风险管理和内部企业评级;其次可增加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再者其适用范围为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含1000万美元)的新项目融资,这其实是对银行利益的一种根本保护。 3.2 主要发达国家绿色信贷的实践与经验3.2.1 美国的经验美国作为绿色金融的先驱,在实施绿色信贷政策方面首先是完善环保法律体系。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美国政府颁布了近30部的环境法和多部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法律法规,它们主要针对的主体是企业、银

25、行和其他公共机构。这些法律规定,不仅要求银行将环境责任考核机制纳入日常事务中,还需要银行对信贷资金的投放承担相应责任,例如1980年的全面环境响应、补偿和负债法案,要求银行必须对授信企业客户造成的环境污染承担连带责任,并支付罚金用作修复治理。其次,美国不断加强信息技术系统的完善,其商业银行利用数据库与环保部门进行数据共享。另一方面,美国注重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以花旗银行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ESRM)体系为例,这一体系在赤道原则的基础上从信贷风险和声誉风险两个角度对环境与社会风险进行控制,它通用于全球交易。在初期市场营销阶段,花旗银行就在一个系统里将被ESRM部门评估过的交易与提供的相关资咨询

26、输入进去。ESRM体系与赤道原则的贷款项目分类基本一致,都是分为A、B、C三类,由于A类项目预计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需要求指定的高级信贷员和ESRM部门的总监去共同评估其相关信息。3.2.2 英国的经验英国不但有严格的法律法规约束企业和商业银行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对于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激励手段。政府可以为环境保护型企业做担保,让这类企业更容易从商业银行处获得贷款。在一项政府颁布的贷款担保计划中明确指出若企业通过政府的环境影响评估,则可向商业银行申请最高可达7.5万英镑的贷款,政府担保80%。90年代初期,有1万多家中小企业获得此项贷款。这一措施扩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促使企业保

27、护环境,推行绿色生产,为绿色信贷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另外,英国的许多商业银行重视引进绿色信贷方面的人才。例如巴克莱银行将咨询公司和行业环保专家引进内部,建立了环境风险评估人才储备库。3.2.3 德国的经验德国是国际绿色信贷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其绿色信贷实施模式特点如下:第一、许多商业银行主动实行赤道原则,如德意志银行、裕宝银行、德累斯顿银行都是世界知名的“赤道银行”。它们在项目贷款审批过程中严格按照赤道原则将项目进行分类。此外,几乎每家德国银行都有节能建筑和生态投资的低息贷款。德国政府积极参与绿色信贷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绿色信贷市场运行模式,如图3.2。更重要的是,政府对绿

28、色信贷的发展实施财政补贴,对绿色信贷项目给予贴息贷款。政府补贴从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可持续金融的发展,发挥出“杠杆效应”,即通过国家的贴息贷款来撬动更庞大的资金投入于环保节能项目中。3.2.4 日本的经验作为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日本在绿色信贷的发展方面以瑞穗实业银行为代表。该行于2003年宣布接受赤道原则成为赤道银行,随后颁布了瑞穗实业银行赤道原则实施手册,它是日本第一份关于绿色信贷业务实际操作的实施手册,主要应用于全球的项目融资和财务顾问活动。2006年,瑞穗实业银行设立了可持续发展部门,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到整个银行业务流程中。瑞穗实业银行在采用赤道原则的几年中通过内部管理体制的变化使得其业务

29、量得到大大提升。而在日本已基本形成环保教育机制,它对企业和金融机构相关人员进行专门的教育,促使大家具备环保理念,从而更好推进绿色信贷的发展。4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现状介绍4.1 代表性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的现状2012年中国本土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流域、创绿中心、天津绿色之友等机构在天津共同举办以“绿色金融推动绿色经济”为主题的论坛,发布了16家中资上市银行绿色信贷表现排名,该报告以十项指标对这些银行开展绿色信贷的表现进行了调研和记录。这十项指标包括:环境信息披露、环境政策、环境措施、绿色信贷专责机构、采纳国际银行业环境准则、退出“两高一剩”贷款、进入环保或绿色产业贷款、社会舆论、内部环保活

30、动以及在同行和客户中绿色信贷(倡导)环境营造活动。 结果显示,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和建设银行位于综合排名的前三位,而排名较后的多为城市商业银行,原因在于它们需更多的承担发展当地经济的责任,而较少关注绿色信贷的实施。为此本文选取七家具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通过颁发的政策文件、具体措施和绿色信贷产品这三类指标来分析近几年来它们推行绿色信贷的实践。 4.1.1 工商银行 出台了以下绿色信贷政策文件:关于加强绿色信贷建设工作的意见、绿色信贷建设实施纲要、境内法人客户绿色信贷分类标准、关于加强涉霾相关行业绿色信贷工作的通知具体制度和措施:(1)客户名单制管理,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2)设置了绿色信贷定量

31、指标并纳入对各分支机构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中;(3)建立健全绿色信贷问责机制,对监测执行不力且形成风险损失的相关责任人,按照信贷管理要求予以处罚;(4)借助行业信贷政策制定行业绿色信贷标准,将客户按“绿色度”分为四级、十二类,对应不同的绿色信贷原则和要求。4.1.2 中国银行出台了以下绿色信贷政策文件:支持节能减排信贷指引、碳金融指导意见 具体制度和措施:(1)建立“绿色信贷”审批机制,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2)与环保管理部门和监管部门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掌握监管政策要求。 研发绿色信贷产品:(1)基于清洁开发机制(CDM)的节能减排融资项目;(2) 基于碳排放权的金融理财产品。4.

32、1.3 建设银行出台了以下绿色信贷政策文件:中国建设银行节能减排信贷指导意见、公司客户信贷准入退出标准、淘汰落后产能标准及不符合绿色信贷准入标准具体制度和措施:(1)制定了赤道原则的操作规程和便于客户实施的客户流程指引;(2)制定了无机酸、无机碱、化学农药、光伏产业等8个环保相关行业审批和评价指引;(3)对被列入“淘汰落后节能企业”名单中企业所涉及的项目和不符合“绿色信贷”准入标准的项目加快信贷退出。4.1.4 农业银行出台了以下绿色信贷政策文件:关于落实绿色信贷工作的实施意见具体制度和措施:(1)在国内金融机构中率先推出了CDM(清洁发展机制)顾问业务;(2)加强对绿色环保和循环经济相关行业

33、的研究力度,已出台水电、风电、光伏等多个相关行业信贷政策,从信贷规模、授信额度、贷款利率等方面鼓励加大绿色信贷投放;(3)通过实施名单制管理和行业限额等手段, 有效控制了“两高一剩” 行业贷款增长。研发绿色信贷产品:(1)碳交易预付账款融资产品;(2)发行金穗环保卡,该卡由新型可降解材料制成,持卡人可享受绿色环保优惠和保障自身环保权益。4.1.5 兴业银行出台了以下绿色信贷政策文件:节能减排业务管理办法、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政策、环境金融领域节能减排项目属性认定标准具体制度和措施:(1)2008年10月加入赤道原则,成为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赤道银行”。(2)成立环境金融部负责绿色金融管理,并

34、组建了项目融资、碳金融、市场研究、技术服务、 赤道原则审查五个专业团队,同时举办了绿色金融综合培训班,对业务骨干进行培训。(3)绿色信贷服务拓展到环境金融、能效金融、碳金融三大范围。(4)开创了节能减排技改项目融资模式、CDM项下融资模式、EMC(节能服务商)融资模式.研发绿色信贷产品:(1)研发碳金融服务产品,包括碳资产交付量履约保函和碳资产质押授信;(2)推出排污权金融服务产品,包含排污权有偿使用资金管理及理财、排污权交易清算系统开发等;(3)发行低碳信用卡,鼓励公众购买碳排放量,倡导低碳生活4.1.6 浦发银行出台了以下绿色信贷政策文件:绿色信贷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信贷投向

35、政策指引、关于开展能源效率融资项目的营销指导见具体制度和措施:(1)对绿色信贷配套了总行专项信贷规模和风险资产,并开辟信贷审批绿色通道,确保绿色信贷业务快速发展。(2)为南水北调、太湖和滇湖治理等一批社会影响较大的国家重点环保项目提供大额项目融资支持。研发绿色信贷产品:设计了十大绿色信贷创新产品,例如IFC(国际金融公司)能效贷款、AFD(法国开发署)绿色中间信贷、ADB(亚洲开发银行)建筑节能贷款、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融资等。4.1.7 招商银行出台了以下绿色信贷政策文件:招商银行绿色金融营销指导意见、可再生能源行业营销指引具体制度和措施:(1)加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行动;(2)实施

36、贷前、贷时、贷后“三查”贷款项目的环保信息制度。(3)成立了“绿色信贷工作小组”,专门负责绿色信贷业务体系的建设和产品的开发。(4)严格落实信贷客户四色分类工作。研发绿色信贷产品:与法国合作开发用于应对气候变化的中间信贷项目。 从中可以看出近几年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绿色信贷过程中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例如推出了适合自身的绿色信贷政策文件,采取了有效措施来执行来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并逐渐开始研发出不同的绿色信贷产品。截至2013年,银行业金融机构“两高一剩”行业贷款余额14041亿元,同比降低24.8%;节能环保项目贷款余额16045亿元,共支持14403个节能环保项目;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

37、色信贷余额达到5.2万亿元。从表4.3可以看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投资规模较大,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速度较快,尤其是兴业银行。4.2 用SWOT法分析浦发银行的绿色信贷战略开展展绿色信贷,是浦发银行发挥金融优势和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实践之一,在我国商业银行内它的绿色信贷体系较完善,并获得了2013年度社会责任最佳绿色金融奖。以下通过SWOT法分析浦发银行的绿色信贷战略。4.2.1 浦发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优势(Strengths)(1)实力雄厚,先进管理。经过25年的努力,浦发银行从地方银行发展为中国经营效益良好的主流商业银行。在福布斯杂志2013年全球企业2000强排行榜中,浦发银行排名第1

38、25位,居上榜中资银行第7位,并获得由中国银行业协会颁发的2013年银团贷款业务 “最佳业绩奖”。(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金融理念。浦发银行历来重视绿色信贷的发展,2008年至2013年浦发银行累计投放绿色信贷已超过3000亿元,并将绿色信贷在全国30多个省份和直辖市推广实施,覆盖煤炭、化工、钢铁等20多个领域,针对清洁能源融资、能效融资(工业和建筑能效)、碳金融、环保金融和绿色装备供应链融资这五大板块的客户特点,设计了十大绿色信贷创新产品。目前浦发银行已具备评估节能项目未来收益的能力,这为大批量实施绿色信贷建立了基础。(3)不断推进国际化战略实践。浦发银行伦敦代表处2013年10月30日正式揭

39、牌,它是浦发银行继香港分行之后,在海外设立的第一家代表机构。这有利于浦发银行引进境外的产品创新和技术促进自身发展,提高整体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浦发银行已形成了业内较为领先的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体系。4.2.2 浦发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劣势(Weaknesses)(1)缺乏绿色信贷的专业人员和相关培训。(2)目前尚未加入赤道原则,这使得浦发银行目前缺乏掌握独立评估环境问题的能力,不利于进一步开展绿色信贷相关业务。(3)绿色信贷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对于利用新能源、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浦发银行尚未推出相关经济扶持政策。4.2.3 浦发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机遇(Opportunity)(1)广阔的

40、市场前景。我国越来越重视可持续经济的发展,绿色金融需求也将越来越旺盛。随着国家一系列节能环保项目的实施,绿色信贷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2)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目前我国正处于战略转型时期,在政府宏观政策的支持下,将增强我国环境管理能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提升全社会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这些都为浦发银行发展绿色信贷提供了有利条件。4.2.4 浦发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威胁(Threats)(1)地方保护主义的排斥。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和地方官员政绩考核指标仍以GDP增长为主,对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两高一剩”行业进行保护,阻碍了绿色信贷的推行。(2)缺乏政府法律制度的保障。我国政府关于银行环境风险管理的方面

41、仅仅是出台了一些指导性的意见或者关于绿色信贷发展的政策,并没有形成相关的法律。4.2.5 基于SWOT分析浦发银行实施绿色信贷的战略选择从SWOT 分析法来看,浦发银行在实施绿色信贷方面,自身的优势大于劣势,外部威胁较多,因此因选择图4.1中的多元化战略(TS),即继续发扬自身优势,提出相应对策扭转劣势,同时抓住外部机遇来回避威胁。5 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5.1 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我国代表性商业银行新色信贷实施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发展绿色信贷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5.1.1 从外部环境看(1) 法制建设不健全。我国政府目前并没有出台明确

42、的法律法规作为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的依据,仅发布了一些指导意见。当商业银行不愿开展绿色信贷依然给两高一剩”行业贷款时,这些指导意见无法作为法律依据对其处罚,也无法取缔银行与企业间的贷款合同。(2) 地方保护主义盛行。许多地方政府盛行唯GDP论现象,只要能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就要求银行给这些企业贷款,而忽视了企业的环境指标,使得银行的大量资金流入“两高一剩”行业,而环境保护型产业则未能得到充分的资金发展。(3) 市场缺乏有效激励机制和监督处罚机制。我国政府至今没有采取税收优惠、补贴等经济激励政策来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同时投诉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公众参与度低,缺乏绿色信贷责任追究制度。5.1.2

43、从银行自身角度看(1)环保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目前只有少数银行与环保管理部门建立了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大部分商业银行还未完善这一机制,并没有与环保部门共享数据,将使得银行无法从环保部门处获得贷款企业环保信息数据,难以准确了解企业的真实环保情况。(2)绿色信贷专职部门缺位。许多商业银行尚未成立绿色信贷专职部门,没有形成完整的绿色信贷体系,缺少掌握环保知识的绿色信贷人才,还没有建立环境风险评估人才储备库。(3)绿色信贷产品缺乏创新。国际绿色信贷金融产品总共分为七类,其中有房屋净值贷款、汽车贷款、节能抵押等,而我国绿色信贷产品较为匮乏,只推出一些环保信用卡和理财产品,难以满足顾客需求。(4)尚未与国

44、际准则接轨。我国商业银行对关于绿色信贷的国际准则的了解相当有限,目前只有兴业银行加入赤道原则,招商银行签署了联合国环境署金融行动,工商银行加入了碳披露项目,其他银行还处于探索国际准则阶段。5.2 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的对策探讨5.2.1 从改善外部环境入手1.建全相关法律政策,明确各方责任作为政策的制定者,我国政府应结合绿色信贷国际准则和本国国情,建立起绿色信贷的基本法律制度,明确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的责任和义务,使不同主体分工明确,形成合力。对于环境污染型企业和项目,以法律手段加大经济处罚力度,切断“两高一剩”行业的经济命脉,解决好“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然后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扩

45、大绿色信贷的审查范围。现有的绿色政策主要是针对“两高一剩”行业,事实上其他非“两高一剩”的项目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应将生态系统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人体健康维护等纳入绿色信贷政策范围内。2. 规避地方保护主义 为了给绿色信贷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了杜绝地方政府对银行的干预,可将环保指标纳入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中。国务院曾在2011年公布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首次明确将环境保护纳入地方各级政府政绩考核,但在这几年的施行过程中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环保政绩考核仅停留在纸上阶段,为此可通过增加环境保护在年终考核中的比重和将考核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依据来促使环保政绩考核真正落地实施。同时

46、加大对地方官员的环保教育力度,通过电视、报纸、微博、微信等媒体途径强化地方基层官员的环境保护责任,将他们固有的GDP至上观念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理念。3. 建立有效的绿色信贷激励和监督处罚机制在激励机制方面,政府一方面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来鼓励企业发展环保节约型项目,如学习德国经验,对绿色信贷项目进行贴息贷款、税前还贷等方式,对于环境污染项目则可采取取消财政补贴等方式迫使企业放弃高污染的经济行为;调整不同行业的资源税率,应提高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资源税率,降低可再生资源税,这有利于激发企业使用可再生资源。另一方面可加大投资,设立绿色信贷专项基金扶持环境友好型企业发展。在监督机制方面,环保

47、部门要建立一个企业环境指标数据库,通过环保部门调查和引导企业主动提供数据两个方式不断完善数据库,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再建立信息反馈机制,让公众都能了解企业的环境指标从而参与监督企业的环境行为;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和新闻媒体的力量,他们发起的环保行动可进一步增加企业的压力,促进绿色信贷发展。在处罚机制方面,政府应绿色信贷责任追究制度。不但要对污染企业进行经济处罚,还要明确银行对贷款企业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方面的责任。若贷款企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而无力支付污染清理及赔偿资金,银行要承担连带责任。5.2.2 从解决银行内部问题入手1. 完善环保信息沟通机制商业银行要主动与环保部门共享数据和信息,这样既能从

48、环保部门处获得贷款企业环保信息数据,了解企业的真实环保情况,又能让环保部门对申请贷款的企业项目进行严格审核并将结果反馈给银行,起到监督作用。同时又不能完全依赖于环保部门提供的信息,因为环保部门注重企业对环境的外部影响,商业银行更侧重于企业带来的环境风险,这就会造成银行对环保部门提供的信息利用率不高。因此银行要与环保部门多交流合作,建立符合自身需求的企业环境风险评级系统。2.建设完整的绿色信贷执行制度各大商业银行应以工商银行和兴业银行为榜样,学习它们的绿色信贷制度和国外经验。第一、实行客户名单制管理,将客户按“绿色度”分类,对应不同的绿色信贷原则和要求,进行差异化管理。第二、设置绿色信贷定量指标

49、并纳入对各分支机构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中。第三、设置绿色信贷专职机构,组建项目融资和绿色审查团队,施贷前、贷时、贷后“三查”贷款项目的环保信息制度和“环保一票否决制”。第四、增加人才储备,打造绿色信贷专业队伍。可通过定期举办绿色金融培训班,对信贷业务骨干进行培训;还可通过招募或引进环保技术专家,负责产品研发和风险控制,建立环境风险评估人才储备库。3. 积极研发绿色信贷产品欧美发达国家的绿色信贷产品较为丰富,我国可借鉴他们的经验同时结合自身国情。目前我国除了基于清洁开发机制(CDM)的节能减排融资项目、关于碳排放权的金融理财产品和绿色信用卡外,还应积极开发多元化绿色信贷产品。首先,可引进国外成熟的

50、绿色信贷产品,如商业建筑贷款,像美国新资源银行向绿色项目中商业或多用居住单元提供0125%的贷款折扣优惠。其次,除常规的以绿色贷款为主的信贷产品外,可通过创新金融中介手段来丰富绿色信贷产品。(1)绿色抵押。根据商业银行的企业环境风险评级系统,企业的绿色环保指标优异并符合银行的其他要求,则贷款不需要财产抵押。(2)发行绿色债券。商业银行可发行绿色债券来吸收较稳定的中长期资金,再以贷款或其他方式将资金运用到环保项目和生态工程中。(3)待条件成熟时可考虑研发环境金融市场中的对冲基金产品。再者,开发针对个人的绿色信贷产品,例如兴业银行的低碳信用卡。(1)汽车贷款,提供优惠利率给所有低排放车型。(2)生

51、态家庭贷款,每年为所有房屋购买交易提供免费家用能源评估及二氧化碳抵销服务。(3)绿色基金个人理财产品。对于购买这些基金的投资者可以免除利息税。 4.促进国内绿色信贷制度与国际接轨(1)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尽快加入赤道原则,我国银行目前只针对企业贷款分类,还没有针对项目贷款分类,这两者在环境风险评估和监控是不同的。而赤道原则早已根据项目潜在影响和风险程度将项目分为A、B、C三类。因此,商业银行可加入赤道原则来规范项目贷款的评级体系。(2)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和跨国银行的合作。国际金融组织在世界环境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不少跨国银行则有先进的绿色信贷制度和绿色信贷产品。与他们的合作能让我国银行学习发展绿色

52、信贷的经验,加快发展绿色信贷的步伐。参考文献 1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促进绿色信贷的国际经验:赤道原则及IFC绩效标准与指南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2叶汝求,任勇,德厄恩斯特冯魏茨察克.中国环境经济政策研究环境税、绿色信贷与保险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202-224. 3古小东.绿色信贷制度的中外比较研究J.生态经济,2012(8):49-52. 4绿色流域等.中资上市银行绿色信贷表现排名(2008 2011)EB/OL.2013-06-20,5于晓刚.中国银行业环境记录(2011)NGO报告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2:13. 后 记 绿色信贷制度对资金具有很好的“绿色配置”功能。调查研究表明,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在绿色信贷的制度建设、绿色金融创新产品及服务、退出“两高一剩”领域和支持环保类贷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制度建设和措施不够具体、绿色金融创新产品不多、实施效果有待提升等问题。分析认为,原因主要有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绿色信贷制度设计的行政监管模式、激励机制、信息机制、评估机制、监督责任机制、能力建设等缺陷,进而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绿色信贷制度设计的具体建议,尤其要形成“责任压力机制”和“激励动力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