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的栽培技术.ppt

上传人:1888****888 文档编号:48671221 上传时间:2022-01-13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8.2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豇豆的栽培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豇豆的栽培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豇豆的栽培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资源描述:

《豇豆的栽培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豇豆的栽培技术.ppt(3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豇豆的简介豇豆的简介 豇豆(Cowpea)一年生缠绕草本,无毛,俗称角豆、姜豆、带豆。豇豆分为长豇豆和饭豇两种小叶3,顶生小叶菱状卵形,长513厘米,宽47厘米,顶端急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两面无毛,侧生小叶斜卵形;托叶卵形,长约1厘米,着生处下延成一短距。总状花序腋生;萼钟状,无毛;花冠淡紫色,长约2厘米,花柱上部里面有淡黄色须毛。荚果线形,下垂,长可达40厘米。花果期69月。 豇豆的栽培豇豆的栽培一.播种时间二、选用适宜的良种。三、整地施基肥四、播种与育苗。五、田间管理六、采收。 一一、播种时间播种时间 豇豆春季露地直播的时间,宜在当地晚霜前10天左右,此时土壤10厘米地温应稳定在10?

2、12oC。秋季播种时间宜在当地早霜来临前110120天。二、选用适宜的良种二、选用适宜的良种 选种的基本原则是:一要根据品种对日照长短的反应,选用对日照要求不严格的优良品种,三季均可栽培。对日照要求严格的品种,只适宜秋季栽培。二要根据品种对温度的反应,确定栽培季节。耐寒耐热的品种,可在春秋两季栽培,耐热不耐寒的品种,宜在夏季栽培,一般白荚品种比青荚品种耐热。三要根据当地豇豆病虫害发生及自然灾害情况,选择抗病虫、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才能获得稳产高产。 琼豇琼豇1号豆角号豆角高产四号豆角高产四号豆角 三、整地施基肥三、整地施基肥 豇豆大田应结合整地做畦,施足基肥,尤其要增施磷钾肥,一般每亩应施腐熟

3、的堆、杂肥5000公斤左右,有条件的还应在畦面上沟施少量饼肥或鸡粪作基肥,条施与散施相结合。豇豆种植的畦式,在我国北方为平畦,畦宽约1.3米,南方为高畦,畦宽(包沟)1.21.4米,沟深2530厘米,以利于排水。每畦可种植双行,以便插架采收。 四、播种与育苗四、播种与育苗 播种时间宜选择晴天或“冷尾暖头”,干籽播种,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一般情况下,育苗移栽比直播增产25-35%。播种时,种子覆土厚度为2-3厘米,然后覆盖小拱膜保温。幼苗出土后,加强通风降温,防止徒长。当第一对真叶露出而未展开时,即可定植到大田。密度为每亩3300-3800穴,每穴3株。夏秋豇豆,多采用直播,播种前要浇足底水,然

4、后锄松表土,每穴播种3-4粒,盖土3厘米左右,为了防止土壤水分蒸发,最好盖上少量禾草。出苗前不需浇水,否则会引起烂种。五、田间管理五、田间管理1、插架引蔓。 2、抹芽打顶。 3、肥水管理。 4、防治病虫害。 插架引蔓。当植株长到17-33厘米,即将抽蔓时,要及时插架。一般用竹竿插成“人”字形,架高2.2-2.3米,每穴插一根,并向内稍倾斜,每两根相交,上部交叉处放竹竿作横梁,呈人字型,于晴天中午或下午引蔓上架。 抹芽打顶。第一花序以下侧枝长到3厘米长时,应及时摘除,以保证主蔓粗壮。主蔓第一花序以上各节位的侧枝留2-3片叶后摘心,促进侧枝上形成第一花序。当主蔓长到15-20节,达到2-2.3米高

5、时,剪去顶部,促进下部侧枝花芽形成。 肥水管理。豇豆齐苗或定植还苗后,一般进行一次中耕、松土和追肥,每亩浇施20%腐熟人粪尿750公斤左右。当苗高达到25-30厘米高时,每亩用尿素15公斤,兑水淋施。第一花序开始结荚后,宜加大追肥量,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一般用30-40%腐熟人粪尿淋蔸,隔5-7天追一次,连追3次 Synopsys 201216 防治病虫害。豇豆的病害主要有煤霉病和锈病。虫害主要有豇豆荚螟和蚜虫。 煤霉病和锈病。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减轻病害蔓延,同时尽早喷药。主要药剂有50%多菌灵5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豇豆荚螟。进入开花期后,在

6、上午7-9点花瓣张开时,对准花朵,及时喷施以下药剂:50%杀螟松1000倍液,80%敌敌威乳剂800倍液,隔5天左右喷一次,同时拣净田间的落花。也可在傍晚7点以后对准植株喷药。 蚜虫。可喷施40%乐果乳剂1000倍液,80%敌敌威乳剂1000-1500倍液,7天左右喷一次,连喷2-3次。六、采收六、采收 春播豇豆在开花后8-10天即可采收嫩荚,夏播的开花后6-8天采收。当荚条粗细均匀,荚面豆粒未鼓起,达商品荚标准时,为采收适期。采收时,要保护好花序上部的花,不能连花柄一起采下。一般盛荚期每天采收一次,后期可隔一天采收一次。豇豆水肥管理技术豇豆水肥管理技术 豇豆喜肥但不耐肥,水肥管理主要包括3个

7、方面: 一是施足基肥,及时追肥。 二是增施磷钾肥,适量施氮肥。 三是先控后促,防止徒长和早衰。 植株营养是增加花序和成荚的关键。基肥充足,可促进根系生长和根瘤菌的活动,多形成根瘤,使前期茎蔓健壮生长,分化更多的花芽,为丰产打下基础。基肥一般每亩施优质的有机肥 20003000公斤,过磷酸钙2530公斤,草木灰50公斤。豇豆在开花结荚以前,对水肥条件要求不高,管理上以控为主。基肥充足,一般不再追肥,天气干旱时,可适当浇水。若水肥过多,茎叶徒长,造成花序节位上升,数目减少,形成中下部空蔓。当植株第一花序豆荚坐住,其后几节花序显现时结合追肥浇1 次水,每亩施氮、磷、钾复合肥1015公斤,灌水2030

8、立方米。结荚以后,经常保持土壤湿润,隔12周再灌水追肥1次,以保持植株健壮生长和开花结荚。进入豆荚盛收期,需要的水肥较多,可再进行1次灌水追肥,每亩施尿素10公斤,过磷酸钙2025公斤,硫酸钾5公斤或草木灰40公斤,亩灌水20 30立方米。如果水肥供给不足,植株生长衰退,出现落花落荚。豇豆五大病害的认识和防治豇豆五大病害的认识和防治一、豇豆根腐病 二、豇豆锈病 三、豇豆煤霉病 四、豇豆病毒病 五、豇豆钻心虫和豆荚螟 一、豇豆根腐病一、豇豆根腐病 植株的主根与地表下的茎是受害的主要部位。此病属一种土传病害,高温高湿易发生,秋季多雨及排水不良、粘重低洼地、连作地种植发病重。 防治方法:1.发病重的

9、地块要与葱蒜类蔬菜、禾木科作物等实行34年轮作。2.实行高畦或深沟窄畦栽培,经常清沟排水,降低湿度,及时清除病株残体,烧毁或深埋。3.药剂防治。在田间零星发病时开始用药,施药方法有药液浇根和喷雾两种,药剂可选用多菌灵、防霉宝可湿粉、托布津可湿粉、抗枯宁等。灌根的药液浓度可稍加大,每株浇药液250克,隔710天1次,浇45次;喷雾的药液按常规比例兑水,重点喷射豆株茎基部,每隔710天1次,连续喷3次 根腐病 二、豇豆锈病二、豇豆锈病 多发生在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茎蔓、叶柄、豆荚均可受害。秋季多雨年份常易引起此病流行,长期连作,地势低洼、种植过密等均能加重发病程度。 防治方法:可在发病

10、初期选用下列农药进行喷洒:25%粉锈宁可湿粉2000倍液、5%萎锈灵乳油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粉500倍液等。一般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用粉锈宁的用药间隔可延迟至15天)。豆锈病 三、豇豆煤霉病三、豇豆煤霉病 自豇豆出现真叶后就开始发生,收获前发病最重,主害叶片,引起落叶。高温高湿宜于发病。 防治方法:避免播种过密,以利田间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田间染病落叶,减少再传染菌源;发病初期采用药剂喷雾,控制传染,药剂可选用百菌清可湿粉(75%含量的用600倍液)、多菌灵(40%胶悬剂800倍液)等 煤霉病 四、豇豆病毒病四、豇豆病毒病 以秋豇豆发病较重。病株初在叶片上产生黄绿相间的花斑,

11、以后浓绿色部位逐渐突起呈疣状,叶片畸形;严重病株生育缓慢、矮小,开花结荚少。防治上以早期灭蚜为主,特别是干旱年份更应注意防蚜;此外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株抗病力。病毒病 五、豇豆钻心虫和豆荚螟五、豇豆钻心虫和豆荚螟 豇豆钻心虫又称豆螟,是豇豆的主要害虫。每年发生45代。防治上除及时清除田间落花、落荚,摘除被害的卷叶和豆荚集中烧毁外,主要是采用药剂防治。药剂防治的策略是“治花不治荚”,即在豇豆始花期第1次用药,以后间隔710天1次,连续23次。喷药时间以早晨8时前花瓣张开时为好,此时虫体可充分接触药液;药剂可选用菊酯类及其复配制剂,如敌杀死、速灭杀丁、灭杀毙等。若在结荚后用药一定要在采摘后喷药,禁止采前喷药,避免中毒。 钻心虫钻心虫豆荚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