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tu****8 文档编号:48657019 上传时间:2022-01-13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37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新人教版(6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页单元(章)教学设计授课时间:年 月 日至月 日单元(章) 课题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总课时数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教材分析本单兀的内容多取材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实和现象剑其意图在于拉近化学与学生生的距离。同时綁考虑到作为科学探究的化学实验与日常生活探究的区别鉀考虑到大多数学生对化学关注的问题和角度。本单元各课题的安排疑在如何帮助学生由生活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和提升做一些新的探究。突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排;强调走进实验室的重要意义餌;以及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的必要性。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已经了解到一些物质的变化的事例只是他们对这些变化的区别 和联系以及本质特征没有深刻认识。

2、一些学生不易区分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经常将两者混淆。通过两个简单的探究学生对化学学习会产生浓烈的兴趣。急切盼望自己动手实验。但是对于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如何 安全、规范、顺利得进行试验并获得成功还缺乏整体的认识和必要的训练。但学生有着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教 学目 标知识 与技能过程 与方法情感 态度 价值观1 1 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用怎样学好化学。2 2 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 理变化和化学变化。3 3 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4 4 能初步区分物质描述中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物

3、质。5 5 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连接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6 6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 的学习习惯和方法。7 7 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8 8 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引导学生学习科学 探究的方法并进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训练。第页课时 教学设计首页授课时间:年 月 日课题绪言化学使世界变的更加绚丽多彩课型新课第几课时课 时 教学 目 标(三维)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

4、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一些生活和社会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激发他们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 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学占rm占小教重与难重点:知道化学是在分子、 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难点: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相关的 社会问题。教学 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课件、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归纳总结使 用 教材 的 构想充分利用课本资源,从文字描述,到插图,让学生围绕两个问题什么是化学和化学有 什么用展开自主阅读,然后讨论,之后辅以多媒体课件,进行绪言的教学。第页课时教学流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一导入同

5、学们,我在新学期送给大家一件礼物,那就是化学。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 切相关。生活中的化学无处不在,它能 给你健康、快乐、平安、睿智,你相信 这些吗?现在我们一起聊聊化学,看它 究竟是什么?你们已经学了数学、语文、物理、英语、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想象一 下你心中的化学用来解决哪些问题 呢?你希望化学研究什么问题呢?二、什么是化学课件展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演示魅力实验:1.1.向盛有无色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2.2.烧不坏的手帕3.3.用碘鉴别指纹三、化学和人类的关系讲述:任何学科,从人类认识它到关注老师的话题 四人小组讨论 3 3 分

6、钟安排好组长、记录人,每人最少说一 个,互相不要重复。学生按小组发言,其他同学可补充阅读课本,参与教师的归纳讨论,感受化学的 研究内容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第页运用它都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化学 这门学科也不例外。从遥远的古代人们 开始无意识地运用化学,到近代人们认 识化学,再到现在人们充分地利用化 学,在这个漫长的过程 中化学始终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提问:想一想,人类认识化学的历 程中有哪些重要的转折点 ? 陈述:人类发现并利用了火,大大改善 了生存条件。在认识了火的基础上,陆 续发现了一些物质的变化,然后逐渐制 造出了铜器、铁器、纸、火药等, 于是 在以后很漫长的一段时期里,人类越来 越离不开

7、化学了,所以火的发现与利用 是人类认识化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引导:从认识火以后,在很长时间 里,人类对化学的认识只停留在表象阶段。直到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经过研 究发现,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 变化的基础。这样人类与化学的关系就 又近了一步。经过研究发现,组成物质 的基本成分一一元素只有一百多种。那 么,这一百多种元素是怎样构成这个复 杂的世界的呢?设问:化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 非常重要的角色。同学们结合身边的现 实想想,化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 变化? ?认真倾听阅读教材第 3 3 4 4 页 思考,回答:(1)(1)人类发现和利用火。 道尔顿和阿

8、伏加德罗得出的结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 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思考,回答:在英语中只有 2626 个英文字母,但是第页第页课件展示: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I- P、贝献。从人类衣、食、住、行的角度,列 举大量的事实,说明化学与人类发展密 不可分的关系。四、小结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 学,能造福人类,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 多彩。这些字母却能够组成许许多多的单词, 冋样这10100 0多种兀素经过不冋的组合也 可以构成许多种类的物质也就形成了丰 富的世界。积极讨论,列举化学给我们生活带来变 化的具体表现。第页课时教学设计尾页板 书 设计课题 1 1 化学使世界

9、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二、化学发展的演变过程三、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练 习作 业设 计通过我们共同的学习,请根据你对化学的了解,在课后写小短文我与化学。本节课是化学的起始课,知识性不强,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化学,通过学习化学的发展史和重要作用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工具,来展示教学 反 思化学对人类社会的重大作用,让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和研究产生无限的向往网上搜集有关化学的资料,进行网上自学 同时,提醒学生可在课时 教学设计首页第页授课时间:年 月 日课题课题 1 1 物质的变化和

10、性质课型第几课时课 时 教学 目 标(三维)知识与技能1 1、 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 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2 2、 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学会归纳整理,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能运用化学知识揭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1、 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 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

11、人类的教育。2 2、 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 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学占rm占小教重与难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区分 难点: :性质与变化的区分 教学 方法与手段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多媒体课件讲解、练习提高使 用 教材 的 构想利用教材的几组实验和生活相关的小实验,通过观察、记录、分析等活动,帮助学生初步 学习透过实验现象(色味态光热等),抓住变化的特征,从而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并初 步了解化学学科研究问题的角度和方法。由于课程改革,化学与物理课程的相关内容可能 会冋步进行,有必要在化学课程学习时

1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介绍一些化学课中用的物 理概念。第页课时教学流程第页第页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述】化学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发展中有着不可低估的 作用。我们知道,大到宇宙的星体, 小到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构成了我 们这个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各种 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 不断地发生着各种变化。例如,水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 冰,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慢慢 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 中燃烧而发光放热等。认识物质的 这些变化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进 一步了解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 律,使人类的生活得到进步和提 高。下面我们观察几个小实验。二、合作交流,解读探

13、究 演示实验讲解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1 1 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倾听、思考、阅读课本【观察记录】实验 1 1 4 4(教 材第 6 6 页),并填写实验现象记录。【讨论交流】这四个实验有什 么不同之处?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 变化应依据什么?是否生成新物质补充设计补充设计第页叫做物理变化。2 2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 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二)化学变化1 1 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 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2 2 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常 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 发光等。小结讲解:第二课时二、

14、物质的性质(一)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 做化学性质。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 能、会、可以、易、难等(二)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 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 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三、当堂检测(课件展示)1 1 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 化的类型不冋,这种变化是( )阅读教材第 7 7 页“化学性质和 物理性质”的内容,自学理解物质 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讨论交流】【举例说明】生活中你所见到 的物质,你能说说他们的物理性质 和化学性质吗?思考,做题,回答第页A A、蒸发B B、变形

15、C C、水变成冰 D D、物质燃烧2 2、判断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A A、产生红光B B、放出大量的热C C、生成无色气体二氧化碳D D、 木炭消失3 3、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 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 化学性质?A A、 铜绿受热时会分解;B B、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C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D D、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E E、 木棒受力折断。评价及鼓励四、总结反思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 容?谈谈你的收获或认识?小组讨论,回答交流第页课时教学设计尾页板 书 设计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 1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

16、、物质的变化(一) 物理变化1 1、 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 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2 2、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 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 变化。(二) 化学变化1 1.概念:生成其他物 质的变化叫做化 学变化。(又叫化 学反应)2 2 特征:有新物 质生成,常表 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二、物质的性质(一)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二)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 质练 习作 业设 计1 1、课堂作业:教材第 1010 页第 2 2、4 4 题2 2、家庭作业:教

17、材第 1111 页第 5 5 题;预习课题 2 2,用铅笔划出重点内容教学 反 思本节课的实验多,现象多,概念多,学生初次接触这么多的实验和概念,需要用举出实例, 相互对比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去找出两种变化和两种性质的区别,不 可直接告诉学生,否则学生不能理解,即使知道了它们的本质区别,碰到具体问题还是不会 分析。第页课时 教学设计首页授课时间:年 月 日课题课题 2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型第几 课时课 时 教学 目 标(三维)(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18、(一)过程与方法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方 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的 报告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自行设计的实验探讨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 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学占rm占小教重与难重点:通过两个探究活动来加深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并初步学习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难点:学生主动发现实验现象;学会表述实验现象。教学 方法与手段演示实验,共冋探究,小组讨论,归纳总结,使 用 教材 的 构想课本给出了两个

19、探究活动,通过学习来加深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认识。其中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通过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有引导的观察, 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第二探究活动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 气体有什么不冋的探究,主要是通过给出实验原理的信息和图示实验步骤等方法,着重培 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课时教学流程第页教师行为学生行为第页1 1 情境导入(可制成动画,并配以说 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 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 实验得到的。说来你也许会感到惊讶,现在的化 学实验室的前身是炼丹术士和炼金术 士的作坊。炼丹术士幻想通过

20、炼丹发明 长生不老药;炼金术士幻想通过点石成 金,使贱金属变成贵金属黄金。他们的 想法和做法虽然都是脱离实际的,但通 过炼丹和炼金,发明了许多化学实验器 具,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化学知识,发 明了一些用于分离和合成物质的有效 方法,为化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做出了 II- - P P 、 贝献。2 2、课前热身(1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为 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 验。(2 2)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的 石灰水出现浑浊现象。(3 3)化学实验有哪些用途呢?为 什么要进行化学实验呢?3 3、合作探究 (1 1 )整体感知从本课的实验入手,探究化学变化 的基本特征,以及如何讨论一个化学变

21、化,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2 2 )四边互动互动 1 1教师先演示蜡烛燃烧实验, 提示有关注 丿意、 点。倾听边听变看书学生动手做并运用除味觉以外的所有感 官,尽可能对一支蜡烛在点燃前、燃着 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观察,并将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在下表中作详尽的客 观的描述和记录。 (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做得好,看谁做得快?)探分析第页根据学生回答的不同点,引导学生讨论 谁的更合理明确:本实验体现了学习化学的以下特占:八、1 1 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 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以及加 石蜡能否燃烧,其燃烧的产物能否使澄 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等。2 2、 关注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燃烧 时是否熔化

22、,燃烧时是否发光、发热、 并有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生成等等。3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即不是孤立地关注物质的某一种性质 或变化,而是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 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描 述,并进行分析和比较,以得出可靠的结论。第二课时互动 2 2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 不同?究 步 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 述占八、燃刖颜色、状态、形状、硬度 、气味,是否溶 于水?沉浮?燃着时火焰分为层,层最明亮,层最暗一根火柴在火焰不同部位燃烧的情况?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观察到的现象是再向烧杯中注入澄 清的石灰水观察到 的 现 象是。1 1、 说明火 焰哪部分 温度最高?2 2、

23、 说明蜡 烛含有哪 些成分?熄 灭 后熄灭后观察的现象 是 。用火柴去点燃刚熄 灭后的白烟,蜡烛 是否重新燃烧?实 验 结论各自说明理由第页互动 3 3 通过上述 2 2 个实验的探究你得出的 结论是什么?明确:1 1、 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 变浑浊。2 2、 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3 3、 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 灭。3 3、 当堂检测写出蜡烛燃烧过程的现象。4 4、学习小结(1 1 )内容总结1从日常生活中常可以发现一些 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可以通过实验等手 段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并通过对实验 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2探究活动完成后,应认

24、真写出报 告。阅读书本的实验内容后做实验并填写实 验报告册。思考、交流、思考归纳所学知识第页(2 2 )方法归纳实验前必须事先设计好实验程序, 实验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 结论的得出必须综合各种现象进行认 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第页课时教学设计尾页板 书 设计课题 2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 对蜡烛及其燃烧探究。1 1、点燃前观察到的现象结论2 2、燃着时观察到的现象结论3 3、熄灭后观察到的现象结论二、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冋的探究。1 1、实验方案2 2 、实验步骤 3 3 、实验结论三、 从日常生活中可以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可以对这

25、些问 题进行探究,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练 习作 业设 计P16P16、3 3教学 反 思1 1、课前布置学生在家观察蜡烛的燃烧非常必要,否则课上时间太紧;2 2、学生可以自愿结组,这样利于配合;3 3、 限于时间,学生提问前教师要限定范围,以避免跑题;课时 教学设计首页第页在本课题材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用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 课。首先在教师的讲解中学生得到启示,然后学生在探究中得出结论,进而通过学生的亲 自演示找出问题,最后在教师正确的演示实验中使学生加深理解。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与 学生的互动中进行,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课时教学

26、流程课题课时教学目标(三维)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授课时间:年 月 日第几课题 3 走进化学实验室课型 新课课时(一)知识与技能1 1、 通过实物展示认识一些常见的化学仪器和药品;2 2、 初步学习和练习药品的取用操作,(二)过程与方法并通过几个简单的化学实验 ,加深对已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有关物质性质的认识。(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严谨的态度、规范的操作是实验的基本保障,能遵守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 的实验习惯。重点: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本操作的训练。难点:操作的规范性训练。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训练为主线,与纠正相结合。辅以多媒体课件。使用教材的构想第页教师行为学生行为1 1 情境导入

27、出示化学实验室全景图片。 介绍化学实验室的情 况,指出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习化学就必然要走进 化学实验室,因为这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那里有很多仪器和药品正等着你探究化学奥秘。2 2、课前热身3 3、合作探究(1 1 )整体感知药品的取用原则、操作方法及注意点。训练学生 的固体药品的取用技能(2 2 )四边互动互动 1 1固体药品的取用互动 2 2固体药品疋如何存放的?演示【实验 1 1-3 3】把大理石装入试管中把碳酸纳粉末装入试管中互动 3 3液体药品的取用老师:演示液体的倾倒强调:倾听,观看,明确学习内容仔细阅读实验室规则和药品取用规则通

28、过对大理石的取用的观察,总结块状 固体的取用方法明确有些块状药品可用 镊子夹取,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 属粒放入容器中,再把容器慢慢直立起 来,使药品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 免打破容器。通过对碳酸钠粉末的取用的观察,总结 粉末药品的取用方法。明确先使试管倾 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 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补充设计补充设计第页第页1 1 细口瓶的塞子要倒放在桌上,防止药液沾污 桌面。2 2、倾倒液体时,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并要缓 慢地倒,停止药液洒出。3 3、 拿细口瓶倒液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 向手心处,防止药液腐蚀标签。4 4、 倒完液体后,要立即盖紧瓶塞,并

29、把瓶子放 回原处,防止盖错瓶盖和药液跟空气中的物质反应。示范液体的量取若仰视则读数将比实验值小,若俯视则读数将比实际 值大。演示滴管的使用互动 3 3老师:演示【实验 1 1 4 4】4 4、巩固练习讨论倾倒液体有哪些要点?练习液体的倾倒思考并讨论量取液体时,如果视线没有 与量筒内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 仰视或俯视,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由两位冋学到前面实际操练,其他冋学 认真观察,并评价。学生:看书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取用少量液体可用 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头,不要,,防止 、,不要把滴管放在或 用过的滴管要立刻,注意滴瓶上的滴管不要 严禁用未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练习液体的滴加,可用水

30、代替。观察实验现象第页1 1 实验室里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 或有毒的。,因此不能用手,不要把鼻孔,回忆,做题,回答你本节的收获与不足?不要品尝。2 2、实验时要注意节约药品,取用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说明里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 该取用最少量。即液体用毫升,固体只须。3 3、实验时用剩的药品既不能,也不要,更不要,要放入指定容器内。4 4、 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有些块状的药品(如石灰石)可用夹取,取药品时,应先将瓶塞取下,放在实验桌上。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干净,以备下次使用。5 5、将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

31、将容器,将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物放入后,再把容器漫漫地竖起来,是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的落到试管底部。,以免打破容器。6 6、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里,取用液体药品时,应先将瓶塞取下,放在实验桌上。将瓶上贴标签的一面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将液体缓缓倒入试管中。7 7、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出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5 5、学习小结(1 1)内容总结:本课主要学习固体和液体药品的 取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2 2)方法归纳:从实验操作中不断探索,培养自己 的实际操作能力。6 6 拓展延伸1 1 链接生活第页链接一:烧菜时油瓶的瓶盖应怎样放?链

32、接二:观察家中的食盐、味精、醋等存放在什 么容器中。2 2、实践探索实践活动:走进实验室,了解各种化学仪器的用 途。第页课时教学设计尾页板 书 设计课题 3 3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化学药品的取用原则二、药品的取用1 1 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及注意点2 2、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及注意点3 3、量筒的使用方法及注意点4 4、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点练 习作 业设 计家庭小实验:利用家中的杯子、瓶子、筷子、匙、食盐、冰糖、水、吸管、盆子等,进 行固体取用、液体倾倒、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操作练习。教 学反 思量筒和滴管的使用是本节课的难点,对此进行了认真,严谨的示范,要求学生进行反复练习 直至掌握。掌握一定

33、的实验操作方法与技巧对学习化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帮在教学时,一定 要严格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认真遵守化学实验 规则和实验操作要求,形成严肃认真、科学求实的实验态度。课时 教学设计首页第页本课题是初中科学探究和化学实验的启蒙,它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 重要作用。因此,在参观实验室、讨论、活动与探究中必须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从已有 经验出发,指导学生按“走进实验室一一观察仪器及环境一一识别仪器,说出名称一一了 解用途一一动手操作一一亲历与体悟”的策略学习。课时教学流程课题课时教学目标(三维)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授课时间:年 月 日第几走进化学

34、实验室课型课时知识与技能1 1、 初步学习酒类灯的正确使用方法。2 2、 初步学会给液体物质进行加热的操作。3 3、 学会常见仪器的洗涤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在做实验中认仪器、学规则、讲规范,形成一定的实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真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 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点:掌握“物质加热”的主要基本操作。点:对遵守实验室规则及实验规范的重要性的认识。教学方法:亲历体验法、探究实验法、读书指导法、归纳总结法。使用教材的构想第页教师行为学生行为1 1 情境导入人们常用来加热的工具有哪些?2 2、课前热身实验时,用剩的药品应如

35、何处理?3 3、合作探究(1 1 )整体感知本课主要学习物质的加热和仪器 的洗涤,通过基本实验操作,培养学生 的动手能力。(2 2)四边互动互动 1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是什 么?明确:回忆思考回答思考回答交流学生:看书 2020 页及图 1-281-28,讨论并回 答下列有关冋题:使用酒精灯时必须注意:1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 酒精,以免失火。2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 精灯。3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 不可用嘴吹灭。4酒精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后,应 立刻用湿抹布扑盖。5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 焰心三个部分。学生:实验 1 1 -5 5 用一根火柴放入火 焰中,观察在火焰的哪

36、一层的火柴梗最补充设计第页酒精灯的火焰的外焰部分最先碳 化,说明外焰部分的温度最高,焰心部 分的温度最低。加热时应该用外焰部分 加热。互动 2 2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试管与桌面 约成4545,并用外焰加热。老师:引导学生通过以上实验讨论 下列有关冋题,并得出正确的操作方 法。明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1试管中的液体的量一般不超过 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2试管外的水要擦干。3用试管夹夹持,离试管口三分之 一,手握试管夹的长柄。4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人,要先预 热,再对液体的中下部加热。5热的试管不能立刻用冷水冲洗。老师:演示 2121 页【实验 1 1 - 6 6】互动 3 3连接仪器装置?先

37、碳化?学生:按照课本 2121 页图 1-301-30 的方法加 热八、加热试管中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口 对着人或自己?为什么?2如果试管外壁有水的话,能否不 擦干直接加热?为什么?3将液体加热到沸腾的试管,能否 立刻用冷水冲洗?为什么?4如何给试管中的液体进行预热?学生:观察有关现象并记录。学生阅读课本 2222 页的文字及图片学习 仪器装置的连接补充设计补充设计第页第页演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互动 4 4如何洗涤仪器?明确:1先倒净试管内的废液,再注入半 试管水,振荡后把水倒掉,连洗几次。2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 要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 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试 管损

38、坏。3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 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示仪 器已洗干净,洗净的玻璃仪器应放在试 管架上或指定的地方。老师:示范仪器洗涤方法。4 4、课堂练习1 1)、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时,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体观察,操作方法,思考原理学生:看书,然后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如何直接用水洗?2如何用试管刷刷洗?3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呢?学生:练习试管的洗涤做题,回答第页积;夹持试管的试管夹应夹在离试管口处。加热时,先,然后用。试管口。2 2)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 3)仪器洗干净的标准5 5、学习小结(1 1)内容总结:本课主要学习了 物质加热的方法和仪器洗涤的方法。(2 2

39、)方法归纳:化学实验室是进 行实验的重要场所,要遵守实验室规贝叽特别要注意安全,并学习一些最基 本的实验操作方法,这是实验成功的重 要保证。交流收获与不足第页课时教学设计尾页板 书 设计三、物质的加热1 1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点2 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及注意点四、连接仪器装置五、仪器的洗涤1 1 仪器的洗涤方法2 2、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练 习作 业设 计课本第 2323 页 1 1、2 2、3 3教 学反 思酒精灯是初中化学实验中最主要的热源,它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果使用不当可能造成 危险,冋样给液体物质加热的注意事项也较多,如果操作不当也会造成比较危险的后果,因 此教师除了正

40、确演示并严格要求外,最好事先培养5-65-6 名能力较强的学生充当助手,让他们先掌握正确操作,在其他学生练习时帮助老师指导,以确保实验的安全,成功。第页课时 教学设计首页授课时间:年 月日课题绪言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课型复习课第几 课时课 时 教学 目 标(三维)知识与技能1 1 知道化学的研究内容 2 2 了解物质变化和性质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 3 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连接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过程与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和方法。初步学习体会化学

41、学科的学习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 方法并进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训练。学占rm占小教重与难重点:了解物质变化和性质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 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连接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难点:准确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如何对单兀知识进行科学的梳理。教学 方法与手段自主学习与讲练结合使 用 教材 的 构想对本单元知识梳理整合第页课时教学流程第页一、单元知识提纲1 1 化学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42、,方法2 2、 探究蜡烛的燃烧和吸入的空气和呼 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相关的问题。(1 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2 2)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3 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3 3、 药品的取用(1 1)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没有 说明用量一般取多少?(2 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 3)量筒应该怎样正确读数?如果采用了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 的关系?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 体? ( 4 4)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 潮解的固体?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定质量固体?砝码和游码应 按什么样

43、的顺序使用?如果药品和砝 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 道药品的实际质量?3 3、 物质的加热(1 1)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 理?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怎 样证明这一点?(2 2 )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 者有何区别?(3 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 可能原因有哪些?4 4、 药品和仪器的处理(1 1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 么?如何放置?(2 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二、重难点例题赏析:见同步练习册中的导引解析中的例题分析三、习题演练同步练习册一单元阶段检测和综合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补充设计交流回忆旧知

44、小组学习回答知识阅读倾听独立做题,小组合作检查,互查第页评四、课堂小结(你的收获或你的学习方法)第页I茜菖事哑(祁疇预体外毎握干越爭r汚法朋囲*剧洗*醛战曲洗滦刑)L用皿仔.藍沛涤丁-d节的;示也;T覃水满 不JO聞朮下练 P24P24 单元小结由于是复习课,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认识,怎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不觉得太简单而 乏味,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成为实施课堂教学所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多注意收集 典型考题,引起学生共鸣。课时教学设计尾页绪言、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小结化扌研究的对死亍楷再tn出咸(柯肩带序由元乗铜戍的)活珂f分子、康于、决子眾苒内和皓构)医历/槪現烂屣、化半1质】.皐器奏很

45、一优倉、澄解、S.甘卄解半皿区別化学学-T訥料心是关注 麟鱷躺灘变板书设计T进化世期気优学的宝 翌途疑是科学更手設是化学触ffll题设讨实验方卑”關宜孚验歩骤 逛忙实验 分新写讨纶f結诒问題7S沖桜崖述和记亍f认识皆用的上料慎黑C君林、卖榻*示倉囲.用地及其锂盍尊M)药品的取用规则CM不原圍、书约厲则、剩余鍔品处踵廈则块扶司体(碾子 固悴 拎丰状固件C玮肚:L宇旱I托盘去平:林舖到0. iK毎至1値倒标签*容席口)乩-里 7 用胶氓确密预白、耳空.乔槪憎放戍伺1腎 宦堡亠屋简=鶴,*千胡:H注蔬規IS旳选押】(A 12.)悽用方店(次厳点燃*外帕加紡) 江意由顷f使用前、使用时、仪锯:谀骨.m

46、i,烧杆、烧:粗rci/3.討丙i林渤“营FDI固冲作口、酒桔 ji:r右法诜沬谀翻彳注Hi茅唾趋的玻璃仪#FT能用障?K洗、不Ulfifff+1刷箝诧H人n呼出 t 悻的捋就悄灭后:第页单元(章)教学设计授课时间:年 月曰至月曰单元(章)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总课时数制疋教学目标的依据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大类物质,学生接触的第一个知识性学习单元。单元中化学概念较多,安排讨论的内容也较多。本章从学生非常熟悉的空气、氧气、氮气、稀有 气体等物质入手,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切身感受,从学生已经知道的小问题开始, 围绕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 与生产、 生活相关的方面, 展开一系列的“活动与探 究、

47、 交流与讨论、 联想与启示、 拓展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 运用知识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除了“活动与探究”夕卜,还出现了 “调查与研究”栏目。单元中三个课题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它也是迈入化学之门的第一 步。从本章开始,学生真正接触到比较具体的宏观化学物质,为下一章学习物质的微 观结构进行了铺垫。本单元主要研究的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是有丰富的感性认识的。通过小学自然课、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六章一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下册第十章第四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的探究活动: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以及化学第一单元课题 2 2 “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

48、究,学生对空气又有了 一定的理性认识,因此可从学生已有的直接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架构新的知识体系。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 1、了解空气的组成 2 2、初步认识几组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应用概念对生活、生 产中的一些物质与现象进行判断(1 1)纯净物、混合物、氧化物、氧化剂,能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进行分类。(2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认识物质物理性质的一般规律,根据提供的信息,会区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 3)缓慢氧化、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会根据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进行判断。(4 4)催化剂和催化作用。3 3、知道氧气的性质,以及与一些物质反应的现象和能

49、量变化,会写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4 4、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基本操作。1 1、通过调查研究和制作有关空气的手抄报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表达的能力等;2 2、通过科学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讨论实验 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学习方法;3 3、通过对氧气的性质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具体物质的一般方法(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用途),学习从具体到抽象、 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4 4、通过在制取氧气的活动探究中,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 制取新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小组协作、交流、表达的能力,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 察能力和

50、思维能力;5 5、通过两种实验室制氧的方法,用比较的方法对实验条件,反 应物状态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初步培养学生分析、 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1 1、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激发学生关 注和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2 2、培养学生掌握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3 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 的实验习惯。第页第页课时 教学设计首页授课时间:年 月 日课题课题 1 1 空气课型第几课时课 时 教学 目 标( (三维)1 1、知识与技能(1)(1) 说出

51、空气的主要成分,知道空气是混合物;(2)(2) 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并能举例说明(3)(3) 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2 2、过程与方法(1)(1) 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2)(2) 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3)(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3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1)通过对空气组成的学习转变原有的对空气的认识,学习运用科学方法认识已经熟悉的物质。(2)(2) 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气体的体积分数,体验科学家

52、们探究空气奥秘的科学史实,增 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会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勇于实践对人们认识自然和认识物质 的意义。(3)(3) 学习从化学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空气的关系,懂得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应 该注意保护。学占rm占小教重与难重点:说出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并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教学 方法与手段调查与讨论,实验探究使 用 教材 的 构想选择以空气为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 学教育”的原则的。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 贵的资源”、“保护

53、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本课题教学是很 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可以说不存在什么教学难点。将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图表,文 字,实验装置图等的。第页课时教学流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观察图片】观察教材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 空气图片(教材 P25P25)二、 复习回顾,课前热身三、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 1、 空气的组成【总结说明】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 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 1/51/5。在 1919 世纪以前人们深信 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含有其他一些成分。活动二:粗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观看【讨论交流】1 1、在这幅图片上除了一幅 蓝天、白云

54、、草地、人、动植物外, 还有什么呢?(空气)2 2、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 命支柱是什么气体?(空气)活动一:通过教材了解空气的 成分【讨论交流】 空气就在你的周 围,为何看不见也摸不着呢?你能 描述它有哪些物理性质吗?(在通 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阅读教材】二百多年前,法 国化学家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 气的成分。(学生阅读教材 P26P26)【讨论交流】他是如何研究 的?结论是什么?第页补充设计教师演示“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总结说明】 教师总结空气的主要成分 (可结 合教材),活动三:混合物和纯净物【教师讲解】结合教材讲解什么是混合物,什 么是纯净物。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

55、源四、课堂检测1.1.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A. 氧气 B B 氮气 C.C.二氧化碳D.D.水蒸气2.2. 下列生活中的物质不是混合物的是()()A.A. 五粮液酒B.B.精制酱油C.C. 鲜牛奶D.D.蒸馏水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五等分水面以上的容积,做上记号。点燃燃烧匙内足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_ O(2 2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1 1)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观看实验并初步完成下面的表格现象分析空气含量的测定【讨论交流】 (点拨:教师说 明在这一反应中,红磷与空气中的 氧气

56、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叫五 氧化二磷的物质。并写出反应式)、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 磷:说明红磷燃烧所消耗的是空气 中的什么气体?、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 耗了集气瓶内的 1/51/5 而不是全部 呢?、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 结论是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 1/51/5, 而我们在实验中为什么测定氧气 含量少于1/51/5 呢?(装置漏气;红 磷的量不足;没有冷却就打开夹 子;瓶太小等合理即可,但要根据 本次实验来思考。)、瓶内还有没有剩余的氧 气呢?如何证明?说明了什么?(学生可用小木条验证,并分析得 出剩余的气体不支持燃烧,是氮 气。)【总结反思】本课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第页课时教学设计尾页、空气K

57、测定亜气中氧气的现象:集气瓶中WASWAS的白烟产生并战出热暫打开弹簧夹.烧杯中飾水倒流到黑 气瓶中,并上升至缆的地佗)文字表达式;红磷亠曇气五重化二隣冬混合物2 2纯淨物:娩睜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風用优学式鬆示的口如殂气、氮气等混合物:由二种物质或二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如空气、河水、雨水尊匚教学时, ,尽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以故事的形式引出主题 回忆小学自然课中关于空气的小实验引入,或以问题驱动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阅读的方式导。课时教学设计首页板书设计(3)小综笔氮 气氧 气稀有气体二氧茎池气体 和杂质化学式OtC0E休积分数78%21%CL 94003%0.03%练

58、习作业设计课本 3232 页 1 1、2 2、3 3, 或让学生, 再加以指第页授课时间:年 月 日课题课题 1 1 空气课型第几课时课 时 教学 目 标(三维)知识与技能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并能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从化学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空气的关系,懂得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应该 注意保护。学占rm占小教重与难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并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的方 法。教学 方法与手段调查与讨论,实验探究使 用 教材 的

59、构想选择以空气为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 教育”的原则的。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 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本课题教学是很容 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可以说不存在什么教学难点。第页课时教学流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一、引入新课二、合作探究,共同学习1 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教师先设冋:空气有什么作 用?为什么说空气是一种宝贵的 资源?2 2、 保护空气空气有什么用途?【阅读教材】然后让学生阅读 教材 P28P28 2929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 资源”内容。【讨论交流】、氧气为什么叫“

60、养气”, 通过有哪些用途呢?、你能描述氮气的物理性质 和化学性质吗?它有什么用途?、什么叫稀有气体?为什么 又叫惰性气体?有哪些用途?【讨论交流】、在你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 空气的情况?(2)(2)、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 害?、 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 空气,你能做些什么?补充设计第页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他 动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成年 人每天吸入的空气约为 1212 m m31616 m m。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 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 气造成了污染,被污染的空气会严 重损害人体健康, 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故保护我们的空气 已成了全世界人民都关注的问题。过渡加强空气质量

61、监测,打针对 性地改善环境状况,是我们常常米 取的一种措施。那么,你知道空气 质量日报、预报的内容吗?三、小结本课题我们重点学习了 空气的组成和用途,同时还知道了 物理性质、纯净物和混合物等概 念。另外,还了解了洁净的空气对 我们人类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空气 的一些措施。四、课堂检测1 1、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1 1 汽车尾气、工厂废气、沙尘暴、酸雨、使用含氟冰箱造成臭氧空洞、 温室效应等。2.2.使人发生呼吸道疾病、农作物不 能正常生长、水中生物濒临死亡、 温室效应使沿海城市下陷、酸雨使 建筑物被腐蚀、臭氧空洞使人受到 紫外线的伤害而易得皮肤病和影响 视力等

62、等。3.3.积极植树、造林、种早、爱护化 木,向周围的人宣传保护空气的重 要性及保护空气应采取的措施。请学生看课本 P P31资料展开想象的翅膀假如你当了市长或省 长,你会如何去改善当地的空气质量 呢?请你谈谈。学生谈自己的想象,教师要对他们丰富 的想象力予以肯定回答可能有多种。1 1 .大量植树造林。鼓励市民种草养花。2 2 .把工厂建在人口不太集中的地区。3 3 使用和开发化石燃料以外的清洁能 源。4.4.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第页理性质的是()A A .氧气用于炼钢B.B. 铜用于制导线C C .氮气用作灯泡填充气D.D.磷用于制造烟雾弹2 2、随着工业的发展,空气逐渐被污

63、染。 在下列五种物质中,造成空气污染,对 人类有很大危害的物质是()()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天然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煤燃烧产生的烟A A .B B.C.C. D D.五、收获与反思你的收获第页课时教学设计尾页板 书 设计第二单元课题 1 1 空气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 1、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2 2 氮气的用途:重要化工原料、保护气、提供低温环境3 3、 氮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标况密度为 1.25g/l,1.25g/l,熔点-209.9,-209.9, 沸点-195.8-195.84 4、稀有气体:保护气、电光源、激

64、光技术、冷却剂、麻醉剂三、保护空气1 1、空气污染物:粉尘和有害气体2 2 防治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治理现有污染源,预防新污染源的产生 增加绿化覆盖率,防治煤烟,机动车,扬尘以及工业污染。练 习作 业设 计课本 3232 页 4 4、5 5、6 6教学 反 思在讲保护空气时,引导学生分析课本 3030 页的”大气污染”的漫画,图中中间部分表示造成大气污 染的一些原因和做法,下部是大气污染对动植物的危害,上部是大气污染引发的三大环境问题。也可以结合美术课,让学生自己画身边的环境,大家互相展示,使学习化学的热情高涨。课时 教学设计首页第页授课时间:年 月 日课题课题 2 氧气课型第几课时课

65、时 教学 目 标( (三维)1 1 知识与技能(1)(1) 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2)(2) 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3)(3) 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2.2. 过程与方法(1)(1)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2)(2) 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能 力。(3)(3) 初步建立起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和合理顺序,学习沿着知识的内在脉络进行学习的初 步方法。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1)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

66、规律的科学态度;激 发学生探索科学的进取精神(2)(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3)(3) 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规律的观点。(4)(4) 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欣赏实验现象美,逐步认识到氧气使世界充满了美。学占rm占小教重与难教学重点1 1 .对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教学难点l l .在实验过程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2 2.依据实验结果,通过比较和分析,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 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师生讨论、归纳总结,多媒体课件第页使 用 教材 的 构想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教材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 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铝等几种 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对比.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的区别;通过实验 和讨论,学习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为了和通常 的燃烧对比,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课时教学流程第页教师行为学生行为第页一、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展示一瓶氧气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