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 第二讲 语言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48589605 上传时间:2022-01-12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98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 第二讲 语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 第二讲 语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 第二讲 语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 第二讲 语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 第二讲 语言课件(9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专题专题十十古代古代诗歌诗歌鉴赏鉴赏第第二二讲讲语语言言考考点点三三部部曲曲题型一题型一课堂四面清课堂四面清题型题型三三题型题型二二 炼炼 字字 命题指数命题指数 命题分析命题分析20112011年全国高考试卷中天津卷考查了这一考点。年全国高考试卷中天津卷考查了这一考点。该考点该考点20112011年出现的频率不高,但为诗歌鉴赏年出现的频率不高,但为诗歌鉴赏的固定题型。因为字意的理解是读懂诗歌的关的固定题型。因为字意的理解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以其他题目的考查也间接地考查了键,所以其他题目的考查也间接地考查了“炼炼字字”。问题:柳永问题:柳永雨霖铃雨霖铃“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都门帐饮无绪,留

2、恋处,兰舟催发舟催发”一句中的一句中的“催催”字用词巧妙,意蕴丰厚,试字用词巧妙,意蕴丰厚,试加以赏析。加以赏析。(3(3分分) ) 解析解析 分析分析“催催”字的用法要从其前后文分析,要从修辞字的用法要从其前后文分析,要从修辞手法方面分析,还要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手法方面分析,还要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催催”从修辞手法上来说,是拟人,从修辞手法上来说,是拟人,“兰舟兰舟”“”“催发催发”显得显得委婉。委婉。“催催”从表达效果上分析,则更加表现了从表达效果上分析,则更加表现了“依依不舍依依不舍”之情。之情。 自组答案自组答案 “ “催催”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1(1分分)(

3、)(步骤一步骤一) )作者用作者用“兰舟兰舟”来催他们出发,来催他们出发,(1(1分分)()(步骤二步骤二) )形象、生动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两人依依不舍的心情。地表现了两人依依不舍的心情。(1(1分分)()(步骤三步骤三) )1 1炼字炼字 要炼的字就是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是能使诗句生动要炼的字就是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是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形象以至“活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一般是动词、形容词。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炼字,指锤炼词语,即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炼字,指锤炼词语,即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

4、情挑选出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为形象生动的效果。2 2常见的命题方式常见的命题方式(1)(1)某一联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赏析。某一联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赏析。(2)(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3)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4)(4)请你对某字进行赏析。请你对某字进行赏析。( (如上面题目如上面

5、题目) )(5)(5)某字意蕴丰富,请简要赏析。某字意蕴丰富,请简要赏析。(2011(2011天津高考天津高考)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2(2分分) )骤雨骤雨 ( (宋宋) )华岳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据文渊阁据文渊阁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第三、四句中第三、四句中“卷卷”“”“吼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6、请结合诗句简析。合诗句简析。( (一一) )诗歌大意要读懂诗歌大意要读懂 这是一首写景诗。写农村中夏日急雨之壮观:一个这是一首写景诗。写农村中夏日急雨之壮观:一个家住溪西的牧童,一早就骑着牛去溪北放牧。正在放牧家住溪西的牧童,一早就骑着牛去溪北放牧。正在放牧时,忽然乌云翻滚,风雨骤至。牧童慌忙冒雨向西南方时,忽然乌云翻滚,风雨骤至。牧童慌忙冒雨向西南方向渡溪回村,可是雨又向渡溪回村,可是雨又“骤晴骤晴”,“山又绿山又绿”了。了。( (二二) )审读题目要仔细审读题目要仔细 抓住抓住4 4个关键点:三、四句卷、吼表达效果个关键点:三、四句卷、吼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结合诗句( (三三) )解题思路要清

7、晰解题思路要清晰 (1) (1)整体阅读诗歌:这是一首描写骤雨景象的整体阅读诗歌:这是一首描写骤雨景象的诗歌,前四句主要描写骤雨的状态,接下来两句交诗歌,前四句主要描写骤雨的状态,接下来两句交代骤雨中牧童的情况,第七句写牧童躲雨的情况,代骤雨中牧童的情况,第七句写牧童躲雨的情况,最后一句写雨停后的清新景色。最后一句写雨停后的清新景色。 (2) (2)注意赏析角度:鉴赏诗歌中某些词的表达效果,注意赏析角度:鉴赏诗歌中某些词的表达效果,可先从词性上进行思考,可先从词性上进行思考,“卷卷”“”“吼吼”都是动词,我都是动词,我们可以分析这两个词是从什么角度观察事物的,体现们可以分析这两个词是从什么角度

8、观察事物的,体现了事物怎样的特点。了事物怎样的特点。“怒涛顷刻卷沙滩怒涛顷刻卷沙滩”,侧重描写,侧重描写雨势之猛,好似惊涛骇浪,汹涌奔腾,势不可挡,是雨势之猛,好似惊涛骇浪,汹涌奔腾,势不可挡,是视觉角度;视觉角度;“十万军声吼鸣瀑十万军声吼鸣瀑”,以,以“军声军声”喻风雨喻风雨声,极言暴雨声响之壮大,是听觉角度。声,极言暴雨声响之壮大,是听觉角度。( (四四) )评分细则要明了评分细则要明了 分析出表达角度,分别得分析出表达角度,分别得0.50.5分;分析出表达效果,分;分析出表达效果,分别得分别得0.50.5分。分。( (五五) )组织答案要规范组织答案要规范 “ “卷卷”从视觉角度,写出

9、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考生甲考生甲 送检送检样卷样卷写出了骤雨的强烈,雨大,雨急。写出了骤雨的强烈,雨大,雨急。 得分:得分:1 1分分专家专家评卷评卷失误类型:失误类型:缺乏对诗句的具体分析缺乏对诗句的具体分析失分探因:失分探因:考生虽能从整体上答出二字的表达效考生虽能从整体上答出二字的表达效果。但缺乏对语句内容的具体分析,故扣果。但缺乏对语句内容的具体分析,故扣1 1分。分。 考生乙考生乙 送检送检样卷样卷“卷卷”写出了怒涛上岸时的情况,写出了怒涛上岸时的情况,“吼吼”写写出了瀑

10、布鸣叫时的情况。出了瀑布鸣叫时的情况。 得分:得分:1 1分分专家专家评卷评卷失误类型:失误类型:角度不明角度不明失分探因:失分探因:本答案基本上答出了两个字的表本答案基本上答出了两个字的表达效果,但概括还不够,两个字描写的角度达效果,但概括还不够,两个字描写的角度不同,一个是视觉,一个是听觉,最好交代不同,一个是视觉,一个是听觉,最好交代明白。明白。一思维趋向一思维趋向1 1注意诗歌中对仗比较工整的句子,特别是里面的动注意诗歌中对仗比较工整的句子,特别是里面的动 词、形容词以及叠词、修饰语。词、形容词以及叠词、修饰语。2 2把握诗歌的类型,如山水诗、送别诗、写景诗、咏把握诗歌的类型,如山水诗

11、、送别诗、写景诗、咏 史诗、羁旅思乡诗等,这些可以帮助我们不孤立理史诗、羁旅思乡诗等,这些可以帮助我们不孤立理 解关键字眼的含义。解关键字眼的含义。3 3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 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 来谈,要回归原诗,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来谈,要回归原诗,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 分析。分析。二、答题模板二、答题模板 步骤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步骤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等。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

12、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等。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步骤三: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步骤三: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赏析关键词、关键句赏析关键词、关键句 命题指数命题指数 命题分析命题分析(1)2011年全国所有高考试卷中对于诗眼没有年全国所有高考试卷中对于诗眼没有考查,但考查,但2011年安徽卷、山东卷、天津卷、年安徽卷、山东卷、天津卷、福建卷、四川卷、江苏卷都对关键诗句进行福建卷、四川卷、江苏卷都对关键诗句进行了考查;了考查;(2)对于词、

13、句的理解和赏析是把握诗歌的对于词、句的理解和赏析是把握诗歌的基础和关键,其他题目的考查也往往间接涉基础和关键,其他题目的考查也往往间接涉及此内容。及此内容。问题:有人评论说,问题:有人评论说,“悲悲”是杜甫是杜甫登高登高全诗的关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4(4分分) ) 解析解析 本诗共有八句。第一联写远景及高处本诗共有八句。第一联写远景及高处的景色,用环境衬的景色,用环境衬“悲悲”;第二联写近景及低;第二联写近景及低处的景色,也是用环境衬悲;第三联写自身的处的景色,也是用环境衬悲;第三联写自身的状况,本身就含状况,本身就含“悲悲”;第四联用;第

14、四联用“苦恨苦恨”等等正面写悲。正面写悲。 自组答案自组答案 同意。同意。“悲悲”字是点睛之笔,四字是点睛之笔,四句分别写眼前景象的悲凉,时光飞逝、壮志难句分别写眼前景象的悲凉,时光飞逝、壮志难酬的悲慨,流落他乡的悲苦,国破家亡的悲愁。酬的悲慨,流落他乡的悲苦,国破家亡的悲愁。(3(3分分)()(步骤一步骤一) )四句均暗含了作者忧国伤时的四句均暗含了作者忧国伤时的悲痛心情。悲痛心情。(1(1分分)()(步骤二步骤二) )可见可见“悲悲”是全诗是全诗的关键。的关键。1 1关键词、关键句关键词、关键句关键词关键词有时是一个精练传神的字,有时是传达主旨有时是一个精练传神的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

15、。的关键词。关键句关键句一一是主旨句,它一般是议论性或抒情的,其位是主旨句,它一般是议论性或抒情的,其位置常在诗词的后半部分。置常在诗词的后半部分。 二二是技巧句,它往往是运用了表达技巧的语句是技巧句,它往往是运用了表达技巧的语句2 2常见的命题方式常见的命题方式(1)(1)关键词关键词这首诗这首诗( (词词) )的的“诗诗( (词词) )眼眼”是什么?是什么?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某词统领全诗某词统领全诗( (词词) )的理由是什么?的理由是什么?有人认为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有人认为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 请说明理由。请说明理由。(2)(2)关键诗

16、句关键诗句( (此类题目由于往往和表达技巧综合考查,故放此类题目由于往往和表达技巧综合考查,故放 在在“第三讲表达技巧第三讲表达技巧”中进行讲解中进行讲解) )试就试就句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句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结合全诗结合全诗( (词词) ),赏析,赏析句。句。请从请从角度对角度对句进行赏析。句进行赏析。( (综合表达技巧考查综合表达技巧考查) )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达什么感情?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达什么感情?( (综合表综合表 达技巧,思想感情考查达技巧,思想感情考查) )(2002(2002全国高考全国高考)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4

17、分分) )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诗中“折柳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关键”之说?之说?为什么?为什么?( (一一) )诗歌大意要读懂诗歌大意要读懂 折柳:即折柳:即折杨柳折杨柳笛曲,乐府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鼓角横吹曲”调名,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杜少陵内容多写离情别绪。杜少陵吹笛吹笛诗:诗:“故园杨柳今摇故园杨柳今摇落,

18、何得愁中曲尽生?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皆言折杨柳折杨柳曲也。曲中表达了送曲也。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别时的哀怨感情。( (二二) )审读题目要仔细审读题目要仔细 抓住抓住3 3个关键点:全诗的关键寓意是否同意个关键点:全诗的关键寓意是否同意( (三三) )解题思路要清晰解题思路要清晰 诗眼就是一首诗最为关键的词语。而一个词的关诗眼就是一首诗最为关键的词语。而一个词的关键性主要体现在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这首诗的第一、键性主要体现在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的是眼前之景,第三、四句写的是

19、故园情,而连二句写的是眼前之景,第三、四句写的是故园情,而连接这两者的正是这接这两者的正是这“折柳折柳”二字。它自然就成了全诗的二字。它自然就成了全诗的关键。关键。( (四四) )评分细则要明了评分细则要明了 答出寓意得答出寓意得2 2分,答出原因得分,答出原因得2 2分。分。( (当然,本题第当然,本题第2 2小问也许会有考生认为小问也许会有考生认为“折柳折柳”在诗中算不得是关键,在诗中算不得是关键,那只要他能自圆其说,就可以考虑给分那只要他能自圆其说,就可以考虑给分) )( (五五) )组织答案要规范组织答案要规范 “ “折柳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2(

20、2分分) )本诗抒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写了思乡之情,(1(1分分) )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曲的笛声引起的,(1(1分分) )可见可见“折柳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是全诗的关键。 考生甲考生甲 送检送检样卷样卷 “ “折柳折柳”意为意为“留恋留恋”,不愿离去;最后一,不愿离去;最后一句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何人不起故园情”与与“折柳折柳”相对应,因此相对应,因此“折柳折柳”为为“关键关键”。 得分:得分:2 2分分专家专家评卷评卷失误类型:失误类型:没有从全诗的角度分析没有从全诗的角度分析失分探因:失分探因:本答案只答出了本答案只答出了“留恋留恋”之情

21、,得之情,得2 2分;分;还要联系第一联的内容进行分析。还要联系第一联的内容进行分析。 考生乙考生乙 送检送检样卷样卷 “ “折柳折柳”的的“柳柳”与与“留留”谐音,表示留恋之谐音,表示留恋之意。这是作者送别时的动作,诗人与朋友是边听曲意。这是作者送别时的动作,诗人与朋友是边听曲边送别的,所以边送别的,所以“折柳折柳”为为“关键关键”。得分:得分:2 2分分专家专家评卷评卷失误类型:失误类型:理解有误,分析不到位理解有误,分析不到位失分探因:失分探因:第一联是听曲,第一联是听曲,“折柳折柳”为为折柳曲折柳曲,听的是听的是折柳曲折柳曲,不是去,不是去“折柳折柳”的动作。这里的动作。这里没有分析好

22、,故扣没有分析好,故扣1 1分;由听曲到思乡二者之间的分;由听曲到思乡二者之间的联系分析不到位,再扣联系分析不到位,再扣1 1分。分。一思维趋向一思维趋向1 1指出诗指出诗( (词词) )眼。眼。一般是指全诗一般是指全诗( (词词) )中最为传神,最中最为传神,最 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性词或句子。篇中眼是作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性词或句子。篇中眼是作 者感情的喷发口,它能更好地显示诗歌的意境,它者感情的喷发口,它能更好地显示诗歌的意境,它 往往熔铸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艺术形象,往往熔铸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艺术形象, 反映出情和景或者是景和理的有机统一。反映出情和景或者是景和理

23、的有机统一。2 2明确诗明确诗( (词词) )眼的作用。眼的作用。古诗古诗( (词词) )非常讲究构思,往非常讲究构思,往 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了全诗的线索,奠定全诗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了全诗的线索,奠定全诗 的感情基调,表现出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的感情基调,表现出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 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对全诗的把握程度。分析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对全诗的把握程度。分析 诗眼就是抓住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词进行品味,看诗眼就是抓住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词进行品味,看 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所起的作用。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所起的作用。3 3要联系全诗,从景、情、

24、理等角度去细心体味。要联系全诗,从景、情、理等角度去细心体味。二、答题模板二、答题模板 步骤一:明确指出作为步骤一:明确指出作为“诗眼诗眼”的词。的词。 步骤二: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该词在突出步骤二: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该词在突出主旨、营造意境和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主旨、营造意境和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语言风格语言风格 命题指数命题指数 命题分析命题分析(1)2011年全国所有高考试卷中,湖北卷考查年全国所有高考试卷中,湖北卷考查了这一考点;了这一考点;(2)该考点直接出现的频率不高,往往结合该考点直接出现的频率不高,往往结合炼字、表达手法等综合考查。炼字、表达手法等综合考查。问题:试

25、概括李清照问题:试概括李清照声声慢声声慢这首词的语言风格,并这首词的语言风格,并作简要分析。作简要分析。(3(3分分) ) 解析解析 这首词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将个人感情与自然环这首词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将个人感情与自然环境的描写融为一体,写境的描写融为一体,写“晚来风晚来风”“”“雁伤心雁伤心”“”“黄花黄花积积”“”“梧桐梧桐”“”“细雨细雨”,都是为了抒发自己亡国丧夫后的,都是为了抒发自己亡国丧夫后的悲痛心情。在此基础上总结语言风格即为沉郁悲怆。悲痛心情。在此基础上总结语言风格即为沉郁悲怆。 自组答案自组答案 风格特征:沉郁悲怆。风格特征:沉郁悲怆。(1(1分分)()(第一步第一步) )这首

26、这首词把个人的感情与自然现象结合在一起,写自然的凄凉,词把个人的感情与自然现象结合在一起,写自然的凄凉,给人以沉郁悲怆之感。给人以沉郁悲怆之感。(1(1分分)()(第二步第二步) )表现了作者在亡国表现了作者在亡国丧夫后的无比郁闷的心情。丧夫后的无比郁闷的心情。(1(1分分)()(第三步第三步) )1 1语言风格语言风格 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绚丽多彩,有的质朴无华;有的新,有的古朴;有的绚丽多彩,有的质朴无华;有的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鉴赏语言特色,就是对诗歌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鉴赏语言特色,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

27、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进行赏析。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进行赏析。2 2常见的命题方式常见的命题方式 (1)(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 (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语言艺术语言艺术) )。( (如上面题目如上面题目) ) (3) (3)本诗语言本诗语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里?请简要分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里?请简要分析。(2011(2011湖北高考湖北高考)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4(4分分) )登城登城 刘敞刘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28、。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望湖楼晚景望湖楼晚景 苏轼苏轼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 (一一) )诗歌大意要读懂诗歌大意要读懂 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濛濛细雨叠加,以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濛濛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所云形成下句所云“江南水墨图江南水墨图”意境。苏诗第三句从意境。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横风吹雨”转入转入“雨过潮平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

29、。,为描写雷电蓄势。( (二二) )审读题目要仔细审读题目要仔细 抓住抓住3 3个关键点:优美壮美赏析个关键点:优美壮美赏析( (三三) )解题思路要清晰解题思路要清晰 答题时要分别举出体现优美和壮美的诗句,对诗答题时要分别举出体现优美和壮美的诗句,对诗句分析时要讲出其所用的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既有句分析时要讲出其所用的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既有举例,又有赏析。举例,又有赏析。( (四四) )评分细则要明了评分细则要明了 共共4 4分;通过赏析指出优美、壮美之处,各得分;通过赏析指出优美、壮美之处,各得2 2分分( (五五) )组织答案要规范组织答案要规范 刘诗用刘诗用“雨映寒空半有无雨映寒空半

30、有无”作为背景,用作为背景,用“浅深山色浅深山色高低树高低树”作为主景,虚实结合,浓淡配置,相互映衬,描作为主景,虚实结合,浓淡配置,相互映衬,描绘出绘出“一片江南水墨图一片江南水墨图”的优美画面。的优美画面。(2(2分分) ) 苏诗描绘的是由疾风、骤雨、雷电所构成的壮美景观,苏诗描绘的是由疾风、骤雨、雷电所构成的壮美景观,“横风吹雨横风吹雨”“”“电光时掣电光时掣”先后出现,中间插入先后出现,中间插入“雨过潮雨过潮平平”的短暂平静,跌宕起伏,更凸显其壮观。的短暂平静,跌宕起伏,更凸显其壮观。(2(2分分) ) 考生甲考生甲 送检送检样卷样卷 刘诗秋日刘诗秋日“微雨微雨”仿佛透明的雨丝,飘洒到

31、大仿佛透明的雨丝,飘洒到大大小小的树上,显得优美;苏诗大风大雨吹入楼中,大小小的树上,显得优美;苏诗大风大雨吹入楼中,电闪雷鸣吹海面,显得壮观电闪雷鸣吹海面,显得壮观 得分:得分:3 3分分专家专家评卷评卷失误类型:失误类型:遗漏要点遗漏要点失分探因:失分探因:本答案分析较全面,特别是对第二首诗本答案分析较全面,特别是对第二首诗中壮美的分析,言简意赅。只是对第一首诗中最后中壮美的分析,言简意赅。只是对第一首诗中最后一句一句“江南水墨图江南水墨图”这一关键语句的分析有遗漏。这一关键语句的分析有遗漏。 考生乙考生乙 送送检检样样卷卷 刘诗写春季来临,小雨微洒在树上,像江南的水墨刘诗写春季来临,小雨

32、微洒在树上,像江南的水墨图一样优美;苏诗开头时气势很猛,好像很有一番热闹,图一样优美;苏诗开头时气势很猛,好像很有一番热闹,转眼间却是雨收云散,海阔天晴,变幻得使人目瞪口呆,转眼间却是雨收云散,海阔天晴,变幻得使人目瞪口呆,显得壮美极了。显得壮美极了。 得分:得分:3 3分分专专家家评评卷卷失误类型:失误类型:个别诗句理解有误个别诗句理解有误失分探因:失分探因:本答案较好,特别是对苏诗的分析较到位。本答案较好,特别是对苏诗的分析较到位。刘诗中,如果是春日微雨,它弥漫一片,有如云雾,那刘诗中,如果是春日微雨,它弥漫一片,有如云雾,那是不可能与天空相是不可能与天空相“映映”的;只有在秋天,这的;只

33、有在秋天,这“无点亦无点亦无声无声”的仿佛透明的雨丝,才具备这个特点。的仿佛透明的雨丝,才具备这个特点。一思维趋向一思维趋向1 1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 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 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 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 简练生动等。简练生动等。2 2这类题要求学生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这类题要求学生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

34、 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 则是沉郁顿挫。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则是沉郁顿挫。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 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 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二、答题模板二、答题模板 步骤一: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步骤一: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特色( (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整、语近情遥、庄谐俱见字传神、对仗工整、语近情遥、庄谐俱见)。 步骤二: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

35、种特色。步骤二: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步骤三: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步骤三: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一、聚焦凝练、形象、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一、聚焦凝练、形象、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动态化的词语动态化的词语 阅读诗歌,对这类词语,要反复咀嚼品味,领略含义阅读诗歌,对这类词语,要反复咀嚼品味,领略含义深刻、隽永的字词。深刻、隽永的字词。( (一一) )示例分析示例分析暮暮 江江 吟吟 白居易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用生花妙笔,

36、写出了特定场景下自己独特的感白居易用生花妙笔,写出了特定场景下自己独特的感受:写残阳用受:写残阳用“铺铺”而不用而不用“照照”,是因为残阳已接近地,是因为残阳已接近地平线,差不多是贴着江面平射过来的;同时,用一平线,差不多是贴着江面平射过来的;同时,用一“铺铺”字还表现出了夕阳的柔和与安详,赋予残阳以人的灵性。字还表现出了夕阳的柔和与安详,赋予残阳以人的灵性。( (二二) )归纳总结归纳总结1 1动词在诗歌里具有动词在诗歌里具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 大的思想大的思想”( (巴尔扎克语巴尔扎克语) )的神奇作用。在勾的神奇作用。在勾 勒人物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勒

37、人物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 独特的功能。而诗歌语言的独特的功能。而诗歌语言的“凝练凝练”特点在特点在 动词的应用上,也表现得最为突出。动词的应用上,也表现得最为突出。2 2动词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能够给鉴赏者以广阔的动词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能够给鉴赏者以广阔的 想象空间。如想象空间。如“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姜夔姜夔 扬州慢扬州慢) ),一个,一个“厌厌”字,包含了多少字,包含了多少“沉沉 痛伤乱痛伤乱”情,可谓熠熠生辉。情,可谓熠熠生辉。3 3诗歌中的动词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诗歌中的动词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二、直击二、直击“神光所聚神光所聚”的细节的细节 所谓所谓“细

38、节细节”是人物事件的局部特征,是那些极是人物事件的局部特征,是那些极细微的表情、动作、事件等。我们解读诗歌时,如果能细微的表情、动作、事件等。我们解读诗歌时,如果能抓住作者集中刻画的抓住作者集中刻画的“细节细节”,那么,将对领悟诗歌的,那么,将对领悟诗歌的语言大有裨益。语言大有裨益。( (一一) )示例分析示例分析约客约客 赵师秀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这首诗所以出名,与诗中的一个流传千古的这首诗所以出名,与诗中的一个流传千古的“细节细节”大有大有关系。本来关系。本来“有约不来过夜半

39、有约不来过夜半”似乎已把期客不至的情形写似乎已把期客不至的情形写尽。但末句的尽。但末句的“闲敲棋子闲敲棋子”却使得本诗有了却使得本诗有了“一语天然万古一语天然万古新新”的神奇效果。的神奇效果。“闲敲棋子闲敲棋子”本是诗人的一个动作,然而这个动作却本是诗人的一个动作,然而这个动作却将诗人的那焦躁而又期望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孤将诗人的那焦躁而又期望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孤身一人,无法下棋,所以是身一人,无法下棋,所以是“闲敲棋子闲敲棋子”,“闲闲”说说明了无聊,明了无聊,“敲敲”点明了苦闷。隐含着诗人焦躁而失点明了苦闷。隐含着诗人焦躁而失望的情绪。故望的情绪。故“敲棋敲棋”这一细节,有语近而情遥

40、,含这一细节,有语近而情遥,含吐不露的韵味。吐不露的韵味。( (二二) )归纳总结归纳总结1 1细节具有细节具有“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功效。包孕性极的功效。包孕性极 强。就像莱辛所说强。就像莱辛所说“包孕过去,启迪未来包孕过去,启迪未来”,留给,留给 读者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读者以极大的想象空间。2 2细节还具有展示人物心理、表露人物情感的作用。细节还具有展示人物心理、表露人物情感的作用。3 3揭示诗歌的主旨。揭示诗歌的主旨。三、体察反映作者主观感受的、富含人格色彩的词语三、体察反映作者主观感受的、富含人格色彩的词语 古人云:古人云:“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

41、词是作者诗词是作者“感发志意感发志意”的宣泄方式。表情达意是其基本功能。故的宣泄方式。表情达意是其基本功能。故诗歌里的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往往是反映作者情诗歌里的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往往是反映作者情感和诗歌主题的感和诗歌主题的“晴雨表晴雨表”,不可轻忽。,不可轻忽。( (一一) )示例分析示例分析西楼西楼 曾巩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本首诗选取了本首诗选取了“海滨雨前海滨雨前”这一这一“最富于包孕性最富于包孕性的时刻的时刻”,既表现了大自然壮美景象的恢弘,同时也揭,既表现了大自

42、然壮美景象的恢弘,同时也揭示出作者豁达、开阔的胸襟。示出作者豁达、开阔的胸襟。尤以尤以“卧看千山急雨来卧看千山急雨来”句,作者渲染句,作者渲染“风吹、浪卷、风吹、浪卷、云涌、雷鸣云涌、雷鸣”的用意,是为了享受的用意,是为了享受“急雨急雨”带来的审带来的审美感受。而美感受。而“卧卧”字的运用更是字的运用更是“造化用语造化用语”的范例。的范例。他不仅写出了作者激赏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象时所特有他不仅写出了作者激赏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象时所特有的豪情,而且将作者那种力求上进、豪放潇洒、雍容的豪情,而且将作者那种力求上进、豪放潇洒、雍容大度的神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大度的神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卧卧”字在此起了

43、传字在此起了传达感情,揭示主旨的作用。达感情,揭示主旨的作用。( (二二) )归纳总结归纳总结1 1它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赏鉴诗歌时,这类词语它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赏鉴诗歌时,这类词语 往往可以起到宏观把握作品基调、辨析诗歌情路、往往可以起到宏观把握作品基调、辨析诗歌情路、 领悟作品主旨的作用。领悟作品主旨的作用。2 2透过这些词语,我们还可以体悟作品形象,观照作透过这些词语,我们还可以体悟作品形象,观照作 者的观点和态度。而这,也是高考考纲所明确规定者的观点和态度。而这,也是高考考纲所明确规定 的。的。四、追四、追“彩彩”逐逐“色色”,品味表示色彩的词语,赏析,品味表示色彩的词语,赏析中

44、国古典诗歌所特有的诗画合一的特点中国古典诗歌所特有的诗画合一的特点 中国文论历来就有中国文论历来就有“诗画一体诗画一体”“”“诗中有画,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有诗”( (苏轼语苏轼语) )的说法,在唐宋诗里,这种现象颇的说法,在唐宋诗里,这种现象颇为普遍。大致可分为几种情况:为普遍。大致可分为几种情况:1 1将静态的景物排列在一起,形成意象并置叠加的画将静态的景物排列在一起,形成意象并置叠加的画 面效果。面效果。 示例:温庭筠的示例: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鸡声茅店月,人迹 板桥霜板桥霜”两句写旅途况味,作者选取了十种景物分两句写旅途况味,作者选取了十种景物分 别用名词或者名

45、词性的结构罗列而出,不用加一字别用名词或者名词性的结构罗列而出,不用加一字 解释,便能将解释,便能将“行旅之人行旅之人”的羁愁野况的凄冷之意的羁愁野况的凄冷之意 表现得表现得“意象俱足意象俱足”。2 2以几组主谓词组或动宾词组叠加,也能形成画面以几组主谓词组或动宾词组叠加,也能形成画面 效果。效果。 示例:杜甫的示例:杜甫的登高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 沙白鸟飞回沙白鸟飞回”。此联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此联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风急、风急、 天高、猿啸、渚清、沙白、鸟回天高、猿啸、渚清、沙白、鸟回”等六组主谓词等六组主谓词 组排列,不用任何词语来标示句间关系,任凭画组排列,不

46、用任何词语来标示句间关系,任凭画 面自由展现,故给人以浑融苍茫的感觉。面自由展现,故给人以浑融苍茫的感觉。3 3以有关表示色彩词语的搭配和组合,营造出强烈以有关表示色彩词语的搭配和组合,营造出强烈 的画面感,进而透射出作者的主观情绪。的画面感,进而透射出作者的主观情绪。 示例:杜甫的示例:杜甫的绝句四首绝句四首( (其一其一) )中的两句诗中的两句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作者在广。作者在广 阔的背景下,涂抹出黄、翠、白、青四种颜色,阔的背景下,涂抹出黄、翠、白、青四种颜色, 通过作者的审美观照,构成了一幅色泽艳丽,风通过作者的审美观照,构成了一幅色

47、泽艳丽,风 格明快、对比强烈的水彩画,同时又向读者传达格明快、对比强烈的水彩画,同时又向读者传达 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 注注 寒食:清明前一天寒食:清明前一天( (一说前两天一说前两天) )。冶城:。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联系全诗,赏析联系全诗,赏析“雪雪”和和“朱朱”的表达效果。的表达效果。答:答:_参考答案:参考答案:“雪雪”隐喻了白发,与隐喻了白发,与“朱朱”相对,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1分分) )隐含着诗人对过早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衰老的感叹之情。(1(1分分) )

48、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层。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层。(2(2分分) )答:答:_解析:解析:解答此题,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鉴赏词解答此题,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鉴赏词语的本义,如语的本义,如“红红”指红色,指红色,“翠翠”指绿色;二是指绿色;二是鉴赏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如鉴赏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如“红红”“”“翠翠”分别点分别点明了花和叶的色彩,明了花和叶的色彩,“斜斜”“”“叠叠”分别写出了花和分别写出了花和叶的形态;三是鉴赏词语在整首词中的表达效

49、果,叶的形态;三是鉴赏词语在整首词中的表达效果,说说“红红”“”“翠翠”比直接说花叶显得含蓄,四个词语比直接说花叶显得含蓄,四个词语的运用,准确地写出了花叶的色彩和形态。的运用,准确地写出了花叶的色彩和形态。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 “红红”“”“翠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红”借代花,以借代花,以“翠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借代叶,含蓄而形象。(2(2分分) )“斜斜”“”“叠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描写花叶的形态,“斜斜”字描绘出花朵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的多姿,“叠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2(2分分) )3.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

50、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4分分) )秋夜秋夜朱淑真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此诗无一此诗无一“情情”字,而无处不含字,而无处不含“情情”。请从三、。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是如何营造意境的。答:答:_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凉凉”。“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心境的孤寂( (或心凉或心

51、凉) )。(2(2分分) )由床上之月写到天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上之月,过渡( (顶针顶针) )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 (离愁别怨离愁别怨) )的意境。的意境。( (答答“缺缺”字,言之成理亦可字,言之成理亦可)(2)(2分分) ) 注注 仲宣,就是王粲,建安七子之一。著有抒怀仲宣,就是王粲,建安七子之一。著有抒怀乡情思的乡情思的登楼赋登楼赋。 诗眼,有全集之眼,有一篇之眼,有数句之眼,诗眼,有全集之眼,有一篇之眼,有数句之眼,有一句之眼。你认为有一句之眼。你认为“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52、夜来霜”句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句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答:答:_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 “恨恨”,把梧桐人格化,把梧桐人格化,(1(1分分) )使使它有了意志和力量,它有了意志和力量,(1(1分分) )这这“恨恨”是梧桐的是梧桐的也是诗人的。也是诗人的。(2(2分分) )故故“恨恨”字是诗眼。字是诗眼。 注注 王士祯王士祯(1634(16341711)1711):清朝山东新城:清朝山东新城( (今山东桓今山东桓台人台人) ),别号渔洋山人。顺治十五年进士,官至刑部尚,别号渔洋山人。顺治十五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著有书。著有带经堂集带经堂集渔洋诗话渔洋诗话等。这首诗写于等。这首诗

53、写于康熙元年康熙元年(1662)(1662),作者时任扬州推官。,作者时任扬州推官。 “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历来为人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进行简要分析。称道,请结合诗句进行简要分析。答:答:_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艺术特色的赏析能力。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艺术特色的赏析能力。解答本题要先点出艺术手法,然后分析这种手法在诗解答本题要先点出艺术手法,然后分析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最后作一评论。白描是不重辞藻修饰和歌中的运用,最后作一评论。白描是不重辞藻修饰和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如马致远的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如马致远的天净沙天净沙秋思秋思中的

54、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本题也可从。本题也可从动静结合或直抒胸臆的角度回答。动静结合或直抒胸臆的角度回答。答案:答案:诗句运用了白描的手法,诗句运用了白描的手法,(1(1分分) )描绘出一幅傍晚描绘出一幅傍晚时分,太阳西斜,风儿平静,红红的树影映满半江水,时分,太阳西斜,风儿平静,红红的树影映满半江水,江边渔民卖鱼声此起彼伏的优美风光。江边渔民卖鱼声此起彼伏的优美风光。(2(2分分)“)“日斜风日斜风定定”“”“半江红树卖鲈鱼半江红树卖鲈鱼”自然清新,境界淡远,语言含自然清新,境界淡远,语言含蓄,富于生活气息。蓄,富于生活气息。(3(3分分) )6.6.阅

55、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4分分) )春怨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答:_参考答案:参考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质朴、口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质朴、口语化,语化,(1(1分分)“)“黄莺儿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真娇憨。(1(1分分)“)“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丈

56、夫的美梦。(1(1分分)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丈夫的思念之情。(1(1分分) )7 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4分分) )征征 人人 怨怨 柳中庸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这是一首边塞诗,它的语言特点是什么?结合诗这是一首边塞诗,它的语言特点是什么?结合诗句具体说明。句具体说明。答:答:_参考答案:参考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慷慨悲凉,此诗语言特点是慷慨悲凉,(1(1分分) )诗句中有金河、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征人的戍边生活。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征人的戍边生活。(1(1分分)“)“马策马策”即马鞭。即马鞭。“刀环刀环”,刀柄上的铜环。马策,刀柄上的铜环。马策,刀环虽小而微,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联想,我们不刀环虽小而微,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联想,我们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1(1分分) )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辛苦,征人的怨情也跃然纸上。战跋涉的辛苦,征人的怨情也跃然纸上。(1(1分分)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