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XXXX--2020)

上传人:ca****in 文档编号:48567946 上传时间:2022-01-12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83.5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XXXX--2020)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XXXX--2020)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XXXX--2020)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资源描述:

《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XXXX--20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XXXX--2020)(5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第一章 总则第1条 为了适应常熟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整合城乡发展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编制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以下简称为本规划)。第2条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3、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4、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5、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7、中

2、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的意见(苏发200017号)8、关于印发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点的通知(苏建规 2002 35号)9、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10、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199114号)1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1995333号)12、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建规199436号)1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建规1994533号)14、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15、苏锡常都市圈规划16、苏州市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17、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2001)18、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3、十个五年计划纲要19、常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常熟岸段水域利用规划报告(2002)第3条 规划指导思想1、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以促进常熟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中心,提出合理的发展战略,并在空间上加以落实。2、满足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要求,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协调城乡整体发展。3、构建中心城区长远发展框架,优化空间布局,重视城镇和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研究城市发展时序,确定各阶段建设重点。4、建立适应城市长远发展需求的综合交通体系,合理确定交通发展战略。5、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形成山、水、城、林融于一体的城市特色景观系统。

4、6、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第4条 规划重点1、研究城市发展战略和功能定位,协调产业发展与城镇空间布局。2、制定长江岸线利用等重点空间管治措施。3、研究综合交通体系和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确定城市合理发展方向和形态,优化布局结构。4、保护并合理利用历史文化名城资源,结合旅游业发展,塑造城市特色。第5条 城市规划区常熟市行政区范围,总面积1136.5平方公里。第6条 规划期限近期:20012005年;中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X年。第二章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第7条 经济发展目标指标名称现状(2000)近期(2005年)中期(2010年)远期(2020

5、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258435700168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250003600056000125000三次产业结构5.9:53.8:40.34:54:423:47:502:45:53外贸依存度(%)56.860708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55316700850015000第8条 社会发展目标指标名称现状(2000)近期(2005年)中期(2010年)远期(2020年)城市化水平(%)47.5556070每万人拥有小汽车数(辆)1964008001200固定电话普及率(部/百人)54657080移动电话普及率(部/百人)18253545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覆盖率(%)95100100

6、100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728598100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25304050义务教育年制(年)991212每万人科技人员数(人)37278010001500每千人医生数(人)2.43.03.54.0第9条 城市建设目标指标名称现状(2000)近期(2005年)中期(2010年)远期(2020年)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平方米)19.921.52528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平方米)14.71820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2.67.010.012.0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升)145200250280人均年生活用电量(千瓦时)3705007501200用气普及率(%)789

7、698100第10条 环境保护目标指标名称现状(2000)近期(2005年)中期(2010年)远期(2020年)空气质量指数0.70.60.50.5生活污水处理率(%)607080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100100100工业固废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率(%)100100100100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第一节 城市化目标与战略第11条 市域总人口现状(2000年):114万人;近期(2005年):120万人;中期(2010年):125万人;远期(2020年):135万人。第12条 城市化目标现状(2000年):城镇人口54万人,城市化水平47.5%;近期(2005年):城镇人口66万

8、人,城市化水平55%;中期(2010年):城镇人口75万人,城市化水平60%;远期(2020年):城镇人口95万人,城市化水平70%。第13条 城市化发展战略合理调整行政区划,大力发展沿江经济和第三产业,建立适应城市化需求的基础设施体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第二节 城镇等级规模与定位第14条 城镇等级结构规划期末形成“中心城市-重点中心镇-一般建制镇”的3级城镇等级结构,其中:中心城市1个:常熟城区;重点中心镇3个:梅李、海虞、沙家浜;一般建制镇8个:支塘、练塘、徐市、辛庄、古里、白茆、冶塘、大义。第15条 城镇人口规模常熟市城镇规模等级规划一览表(2020年)等级城镇数量(个)人口规模(万)城

9、镇名称中心城市160常熟城区(主城区+港区)重点中心镇315梅李(6.0)、海虞(6.0)、沙家浜(3.0)一般建制镇820支塘(3.0)、练塘(3.0)、徐市(2.5)、辛庄(2.5)古里(2.5)、白茆(2.5)、冶塘(2.0)、大义(2.0)合计1295第16条 城镇职能定位1、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的商贸城市和港口工业城市,山水城一体的风景旅游城市。发挥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建设成为充满活力、适宜人居、富有品位的新兴中心城市。2、重点中心镇梅李市域东北部传统中心镇。积极吸纳城区产业转移,强化工业重镇的优势地位。海虞市域北部新兴中心镇。省级氟化学工业园建设的重要依托,

10、发挥私营经济活力,强化特色产业。沙家浜市域南部旅游特色镇。发挥“沙家浜”和“阳澄湖”品牌优势,发展旅游业和水产养殖业,以常昆工业园为基础,加快第二产业发展。3、一般建制镇支塘市域东部商贸重镇,提升副食品批发市场的层次,促进第二产业发展。练塘市域西部工业重镇,发挥紧邻区域中心城市无锡的区位优势,塑造常熟市西部门户形象。徐市以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为龙头,发展特色农业,发扬化纤之乡的特色优势,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辛庄发挥大型企业集团的骨干作用,突出以生物工程和轻纺为主的产业特色。古里城区东部以轻纺、建材、机械为主要特色的城镇。白茆突出羽绒制品的优势地位,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冶塘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

11、发展特色农业。大义培育以稀土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依托临近城区的优势,全面提高综合实力。第三节 城乡空间利用第17条 城乡空间利用原则满足常熟中心城市和重点中心镇规模拓展需求,适时进行小城镇建设空间和农村居民点建设空间调整;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划定范围明确、布局合理的生态敏感区,保障空间的可持续利用。第18条 城镇空间组织以城区为核心,依托水、陆交通线路,形成“中心放射形”市域城镇空间组织。第19条 城镇建设用地中心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9400公顷;重点中心镇镇区建设用地按120平方米/人规划,总用地规模为1800公顷;一般建制镇镇区建设用地按110平方米/人规划,总用地规模为

12、2200公顷。第20条 独立工业用地独立工业用地规模调整为4570公顷。第21条 农业用地耕地总量稳定在6500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不低于51300公顷。第22条 农村居民点用地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按100平方米/人规划,总用地规模为4000公顷。第23条 生态敏感空间常熟重点生态敏感空间包括虞山尚湖风景区、昆承湖环湖地区、长江望虞河口至常浒河口段,生态敏感空间范围内严格禁止各类污染源进入,同时处理好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第四节 重点空间开发建设管治第24条 沿江地区1、范围沿江公路与长江之间用地,面积约70平方公里。2、管治要点岸线利用常熟市沿江自然岸线全长约35公里,规划港口建

13、设岸线8000米,工业生产岸线6500米,生活岸线1000米,水源保护岸线1500米,过江通道预留岸线1000米,其他为生态保护岸线,长约17000米。水源保护宁塘口下游1500米范围为全市区域水厂水源保护地,严格按水源保护要求加以控制。过江通道常熟电厂与华润集团之间约1000米范围为过江通道控制岸线,满足苏通大桥和通沪铁路建设要求。港城关系妥善处理港口布局与城市建设关系,为港口建设留有充足的陆域用地,完善港口集疏运系统,切实保护城市生活岸线。长江口整治配合国家长江口整治工程的实施,白茆小沙固沙成岛后,将主要道路与白茆小沙衔接。第25条 虞山尚湖风景区1、范围由环城西路、虞山北路、书院街、元和

14、路围成的环形区域,面积约35平方公里。2、管治要点山、湖、城关系保证沿湖和环山地区作为公共活动空间,控制视线通廊,使“山”、“水”、“城”真正融为一体。居民点调控疏解区内居民,减少农村居民点数量并降低建筑密度。功能整合搬迁区内工厂,禁止湖内的围网养殖行为。建设控制沿风景区外围环路两侧控制50米宽景观绿带,禁止区内的房地产开发行为。第26条 环昆承湖地区1、范围由环城南路、205省道复线、锡太公路、205省道围合成的区域,面积约35平方公里。2、管治要点保护水体质量限制湖内养殖规模,防止湖水富营养化,禁止沿湖城镇和工业园区直接向湖内以及通湖河道排放污水。控制公共空间沿湖控制50100米公共开放空

15、间,建设环湖景观路和滨湖绿带。限制使用功能环湖地区只允许设置如下功能:教育用地、高档住宅用地、旅游度假用地、保留的村庄和集镇建设用地,其余用地统一作为生态保护用地加以控制。开辟水上游线开辟沙家浜至尚湖的水上游览线,串联市域主要旅游资源。第五节 区域协调发展第27条 与苏州市区协调发展协调轨道交通S2线的空间走向、苏虞张一级公路的对接;500kv输电线路平行于现状500kv线路通过市域;常熟港区作为苏州港的组成部分之一,协调与其它港区的关系;联合开发旅游业;配合实施望虞河调水工程。第28条 与无锡市区协调发展协调锡太公路的空间对接,联合开发旅游业,配合实施望虞河调水工程。第29条 与南通协调发展

16、协调通沪铁路过江通道的控制。第30条 与太仓协调发展协调轨道交通S3线的空间走向,控制沿江高速公路、沿江公路、沿江铁路、锡太公路的对接;协调常熟港区和太仓港区的关系。第31条 与昆山协调发展发挥“阳澄湖”品牌优势,联合发展养殖业。第32条 与张家港协调发展协调轨道交通S2线的空间走向,控制沿江高速公路、沿江公路、沿江铁路、苏虞张一级公路的对接;协调常熟港区和张家港港区的关系;500kv输电线路平行于现状500kv线路通过市域。第六节 社会设施第33条 教育设施全面普及幼儿学前三年教育;城区和镇区按22.5万人/所的标准设置小学,每所小学规模达到24班以上,合理调整村级小学;高标准实施初中段义务

17、教育,保持初中100%的入学率,按34万人/所设置初中,每所初中规模达到18班以上,原则上布置于城区和各镇区,现状少于12班的初中予以撤并;普及高中段教育,城区按68万人/所设置高中,各重点中心镇设一所高中,每所高中规模不少于30班;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提高劳动力就业能力,推进全民终身教育;采取合作办校等方式,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第34条 医疗卫生设施全市医疗机构按市级、镇级、村级进行配置。城区设置市级医院7所,市级医疗保障机构7家;各镇设置一所卫生院,达到三级卫生院标准;各村设置医疗服务站。第35条 文化设施城区建设服务于全市域的大型文化设施,镇区建设服务于全镇域的文化设施,以大众性的文化

18、娱乐活动设施为主。第36条 体育设施城区体育用地形成市级和居住区级二级布局,设置市级体育设施4处,居住区级体育设施7处;重点中心镇按照小城市标准进行体育设施的配套建设,主要包括田径场、灯光球场(带看台)、游泳池、训练房等内容;一般镇配置规模达3000平方米左右的体育活动中心一处;集中的农村居民点设置小型体育场地,配置篮球场和文体活动室,满足居民日常锻炼需要。第七节 市域基础设施第37条 综合运输体系1、公路建成沿江高速公路、苏嘉杭高速公路,形成“一横一纵”的高速公路布局;建成沿江一级公路、锡太公路、苏虞张一级公路,完善204国道、205省道、锡虞公路、外环路,构筑“一环三横两纵一联”的一级公路

19、网络。2、内河航道建设东、南环城航道,沟通望虞河、申张线、苏虞线、白茆塘和常浒河,提高通航能力。3、长江岸线芦福沙望虞河口为氟化学工业园生产岸线;望虞河口常浒河口为生态保护岸线;宁塘口常浒河口为水源保护地和生活岸线;常浒河口徐六泾口为常熟港建设岸线;徐六泾口金泾塘口为散货专用港区岸线,另预留过江通道工程岸线;金泾塘口白茆塘口为远景预留岸线。4、铁路沿江铁路平行于沿江公路经过,线路用地控制宽度为200米;在梅李和海虞之间设主城区站,为客货混合站;在新港南侧设港区站,为货运站。在苏通大桥西侧预留通沪铁路过江隧道,在徐市与沿江铁路接轨。5、客运轨道交通苏州轨道交通S2线沿205省道入境,沿锡太公路、

20、205省道复线,经辛庄镇、沙家浜镇至主城区,出城后沿204国道至张家港市;S3线沿204国道至太仓市,并进一步延伸至上海嘉定。第38条 供电系统1、用电负荷全市最高负荷达到2100MW左右,220KV等级容载比取1.7,总主变容量需3570MVA。2、电源在市域西部建设500KV常熟变,电源引自500KV张家港变和500KV斗山变。3、220KV电网新建220KV练塘变,主变容量2180MVA,市域西南部电源;新建220KV虞东变,主变容量3180MVA,主城区电源;新建220KV金桥变、周泾变,主变容量均为2180MVA,港区电源;扩建220KV董浜变,增主变容量1180MVA,市域东片电源

21、;新建220KV熟南变,增主变容量3180MVA,主城区电源;新建220KV聚沙变,主变容量2180MVA,梅李及周边地区电源;新建220KV承湖变,主变容量2180MVA,市域东南片电源;保留220KV谢桥变,主变容量为2120MVA,主城区电源。4、高压线路走廊500KV高压线路走廊不小于60米,220KV高压线路走廊不小于30米,110KV高压线路走廊不小于15米。第39条 供水系统1、用水量总用水量为122万M3/日。2、区域水厂以第三水厂为区域供水厂,规模为120万M3/日,占地30公顷,水源取长江水。第40条 供气系统1、用气量生活用天然气需求量为8164万立方米/年,工业用天然气

22、需求量约为2300025000万立方米/年。2、天然气门站在莫城境内建设二级天然气门站。3、天然气管网主城区外环路上布置DN400的天然气环网,向东北沿通港路敷设DN400中压管至梅李、港区,向西北敷设DN300中压管至大义,向西敷设DN300中压管至冶塘,向西南敷设DN300中压管至练塘,向东南敷设DN300中压管至沙家浜,向东敷设DN300中压管至古里、白茆、支塘。第四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第41条 城市性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的商贸城市和港口工业城市,山水城一体的风景旅游城市。第42条 人口规模现状(2000年):34.8万人,其中主城区29.5万人,港区5.3万人;近期(2005年):

23、42.0万人,其中主城区35.0万人,港区7.0万人;中期(2010年):48.0万人,其中主城区40.0万人,港区8.0万人;远期(2020年):60.0万人,其中主城区50.0万人,港区10.0万人。第43条 用地规模现状(2000年):41.5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32.0平方公里,港区9.5平方公里;近期(2005年):58.5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40.5平方公里,港区18.0平方公里;中期(2010年):70.0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47.0平方公里,港区23.0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94.0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59.8平方公里,港区34.2平方公里。第五章 城市总体布局第44条

24、 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北至长江,西至望虞河,西南、南、东南侧分别以外环航道南段、昆承湖、苏家滃、外环航道东段、常浒河、沿江铁路、苏嘉杭高速公路、通港路、白茆塘为边界,总面积约315Km2。第45条 空间形态将港区作为城区的组成部分之一,形成港城一体的“双城式”空间形态。第46条 发展方向主城区以通港路和海虞北路为发展轴主要向东北和北发展;港区生活性用地在原浒浦和碧溪基础上相向发展,临江工业主要向东发展。第47条 土地使用限制性规定在已勘明的主城区用地内,老城以北的用地基本为适宜建设用地;老城以南至昆承湖周边地区属于轻度淤泥质土地区,不宜安排大型公建项目;尚湖与虞山中间地段

25、位于虞山山体陡石易震滚区域,禁止建设。第48条 布局结构主城区以内、外环城绿带和6条放射状的滨河绿化带为框架,形成“两个中心,七大片区,山水城融为一体”的布局结构;港区以汽渡路、过江通道为分隔,形成带状组团式布局结构。第49条 功能分区1、主城区古城区:护城河以内用地。以商业、旅游、文化服务为主要功能的城市中心之一,以传统民居为特色的居住区。城北片区:古城以北,常浒河西北部用地。包括城市新中心、集中居住用地和西北工业区,是主城区跳出古城的主要增长区域。东北片区:外环路东北,常浒河与运河路之间用地。以高新技术产业和中高密度住宅为主的综合区。城东片区:古城以东,常浒河、青墩塘、外环路之间用地。以文

26、化、体育功能为主,预留行政中心用地,兼有一定居住功能。东南片区:古城东南,青墩塘、横泾塘之间用地。外环路以内是以中、低密度住宅为主的居住区;外环路以外是以一类工业为主的工业区。西南片区:古城西南,横泾塘以西用地。外环路以内主要为招商城用地,以大型批发市场为主,兼有一定居住功能;外环路以外集中布置大专院校用地。虞山尚湖风景区:外环路、虞山北路、书院街、元和路围合的区域,以保护自然山水为主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港区西组团:汽渡路以西用地,形成以居住和公共设施为主的综合性功能区。中组团:汽渡路与过江通道之间用地,形成以深水公用港区和以能源、新型建材、橡胶制品为主的生产性功能区。东组团:过江通道以东

27、用地,形成以造纸、精细化工、纺织、机械为主的生产性功能区。第六章 城市建设用地第一节 居住用地第50条 发展目标实现“居者有其屋,户均一套房”的目标,规划居住用地2439.7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6.0%,人均建设用地40.7平方米,其中主城区2070.6公顷,港区369.1公顷。第51条 居住用地标准与比例低层住宅区人口毛密度80人/公顷,占地35%;多层住宅区人口毛密度300人/公顷,占地55%;小高层住宅区人口毛密度500人/公顷,占地10%左右。第52条 居住用地布局1、主城区以环城路、海虞北路、外环路、福山塘、常浒河、青墩塘、白茆塘、横泾塘为界,将主城区居住用地划分为10个片区:主

28、城区居住用地开发控制一览表序号名称居住用地面积(ha)开发强度控制可容纳居住人口(万人)平均人口密度(人/ha)低密度(%)中密度(%)中高密度(%)1古城区92100003.03262西北居住区361307008.02203中心居住区2431065258.03304城北居住区3033060107.52505东北居住区271090108.53106文化片区居住区45001001.02207琴湖居住区204455504.02008东南居住区235406005.02109城南居住区113703001.513010西南居住区204604003.5170合计20713458850240注:1、低密度指

29、以低层为主,中密度指以多层为主,中高密度指以小高层为主;2、古城区虽为低层住宅,为保持古城风貌,建筑密度较高,因此人口密度较大;3、文化片区内虽均为小高层住宅,但为了保持楔形绿地的通透性,建筑密度较低,因此人口密度较低。2、港区以常浒河为界,将港区居住用地划分为2个片区:港区居住用地开发控制一览表序号名称居住用地面积(ha)开发强度控制可容纳居住人口(万人)平均人口密度(人/ha)低密度(%)中密度(%)中高密度(%)1浒浦居住区160307004.32682碧溪居住区209257505.7272合计3692773010270注:1、低密度指以低层为主,中密度指以多层为主,中高密度指以小高层为

30、主。第53条 中小学配置按68万人设置一所高级中学,每所高中3648班,占地面积不少于4公顷;按34万人设置一所初级中学,每所初中3036班,占地面积不少于3公顷;按2万人设置一所小学,每所小学不少于36班,占地面积不小于2.5公顷。第二节 公共设施用地第54条 用地指标规划公共设施用地997.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0.6%,人均建设用地16.6平方米,其中主城区835.4公顷,港区162.1公顷。第55条 城市中心主城区采取双中心模式,古城中心以传统生活性服务业为主,新中心南起昭文路、北至长江路、西起漕河泾、东至文化路,总用地规模约1平方公里,以新型生产性服务业为主。港区建设城市副中心,

31、位于常浒河东侧,融行政、商贸、文化等功能于一体,占地规模约0.5平方公里。第56条 行政办公用地主城区保留现状海虞北路沿线行政办公用地,在楔形绿地内昆承路以西、泰山路以东预留行政中心用地;港区行政办公用地集中布置于中心路东侧、纬五路北侧。第57条 商业金融业用地主城区保留古城内商业设施,逐步改造为以步行为主的传统商业空间,控制规模扩张;保留海虞北路沿线金融设施;新增商业金融业用地集中布置于新城市中心区内。港区商业金融业用地布置在中心路两侧,呈街坊式布局。结合城市片区规划7处居住区级中心,其中主城区5处,港区2处。整合招商城用地,提高层次,扩大规模,增强区域影响力;在环城路与外环航道之间、老20

32、4国道两侧建设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占地约1平方公里;按500米半径设置农贸市场。第58条 文化娱乐用地主城区文化娱乐设施集中布置于古城区和文化片区内,古城区文化设施应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重点建设传统特色文化一条街(北门大街至书院街)和一条河(琴川河),串联文物古迹和博物馆、图书新馆、影剧院等大型文化设施;文化片区内建设会展中心、科技馆、文化艺术中心等大型文化设施。保留现状文化设施,改造为美术馆、社会文化中心等功能,满足居民文化生活需要。港区文化娱乐设施布置在纬四路南侧、滨河路东侧,包括影剧院、文化馆、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科技馆等综合功能。结合城市各居住区中心建设居住区级文化设施,共7处,每

33、处占地面积不少于2.5公顷。第59条 体育用地体育用地形成市级和居住区级二级布局。市级体育设施包括常熟市体育中心、海虞北路体育中心、招商城体育中心和港区体育中心共4处。新建常熟市体育中心,位于文化片区内,占地约64公顷,包括体育场(3万座)一座、体育馆(8000座)一座、国际标准游泳池(1500座)一座及辅助练习场地;完善现状海虞北路体育中心,占地6公顷;新建招商城体育中心,占地4.5公顷;新建港区体育中心,位于常浒河东侧,占地15公顷,包括标准运动场、体育馆(20004000座)、游泳馆、训练中心等。布置居住区级体育设施共7处,每处占地面积不少于3公顷。第60条 医疗卫生用地医生人数达到每千

34、人4名,床位数达到每千人9张。规划市级医院7所,完善市一院、市二院、市五院、市六院、市中医院;在环城路东北角新建一所综合性医院,占地16公顷;在常浒河西侧新建港区中心医院,占地10公顷。规划市级医疗保障机构7家,包括市妇幼保健所、精神病防治院、传染病防治院、皮肤病防治院、采供血机构、医疗急救中心、口腔病防治机构。布置社区医疗卫生设施5处,每处占地面积不少于2公顷。第61条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保留常熟高专用地;中专和职业教育用地布置于文化片区内;高等教育用地布置于昆承湖西北角,占地面积120公顷;港区教育科研设计用地布置于中心医院北侧和港区中心北侧。第62条 文物古迹用地严格按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

35、求保护各类文物古迹用地(详见第十章)。第63条 社会福利用地在主城区城北地区新建社会福利中心,占地约10公顷。第三节 工业用地第64条 布局原则主城区以一类工业为主,港区以临江工业为主。第65条 用地指标规划工业用地2313.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4.6%,人均工业用地38.6平方米,其中主城区工业用地885.6公顷,港区工业用地1428.2公顷。第66条 用地布局1、主城区东南工业区:集中布置在外环路以南、205省道复线以东、外环航道两侧,以一类工业为主,用地规模约7平方公里;东北工业区:集中布置外环路以外、通港路以南,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用地规模约0.9平方公里;西北工业区:集中布置外

36、环路以外、报慈北路以西,以二类工业为主,用地规模约6平方公里。2、港区西一片区:汽渡路以东、徐六泾以西用地,规模约0.8平方公里,以新型建材为主;西二片区:徐六泾与过江通道之间用地,规模约4.5平方公里,疏港路以北为电厂发展用地,疏港路以南以加工工业为主;东一片区:过江通道与金泾塘之间用地,规模约4平方公里,以造纸和钢铁工业为主;东二片区:金泾塘与白茆塘之间用地,规模约9平方公里,以精细化工、纺织、机械为主;其它工业用地:以原浒浦镇、碧溪镇工业为基础,发展为港口大工业配套的加工工业和传统劳动密集型工业。第67条 现状工业调整主城区外环路以内工业企业对居住无干扰的可保留,有污染又无发展潜力的置换

37、为其它用地,有发展潜力的逐步外迁至规划工业用地,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第四节 仓储用地第68条 用地指标规划仓储用地173.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8%,人均用地2.9平方米,其中主城区仓储用地36.4公顷,港区仓储用地136.8公顷。第69条 用地布局1、主城区主城区仓储用地主要集中布置于东南工业区、西北工业区和招商城内。2、港区保留现状保税仓库、华润石化公司等仓储用地,新增仓储用地主要结合港口用地布局,物流中心东侧布置为物资转运服务的仓储用地。第五节 特殊用地第70条 军事用地保留现状军事用地。虞山尚湖风景区中心的汽车连应限制用地扩展,条件成熟时迁出风景区。第71条 保安用地保留现状看守所

38、用地。第七章 综合交通体系第一节 对外交通第72条 用地指标规划对外交通用地266.7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8%,人均用地4.4平方米,其中主城区对外交通用地20.5公顷,港区对外交通用地246.2公顷。第73条 沿江港口常浒河口徐六泾口:布置万吨级通用泊位7个;徐六泾口过江通道:在现状电厂码头基础上向西扩建一个3.5万吨级泊位;过江通道金泾塘口:在现状华润码头和芬欧汇川码头之间增建万吨级石化码头2个、万吨级多用途杂货码头6个。第74条 航道新建主城区外环航道(5级);保持望虞河、申张线、苏虞线现状5级航道标准;整治常浒河、白茆塘,提升为5级航道;在主城区东南工业区布置内河港池1处,面积5

39、公顷;主城区外环航道以内河道调整为生活性河道,与绿地系统建设相协调,体现城市特色。第75条 高速公路1、沿江高速公路在主城区与港区之间经过,在与海虞北路、通港路相交处设置互通立交。2、苏嘉杭高速公路从港区中部、主城区东侧经过,在与通港路、支王公路、204国道相交处设置互通立交。二条高速公路交汇处设置枢纽立交,用地控制为1.5公顷。第76条 干线公路1、主城区对外公路包括205省道、205省道复线、204国道、锡虞线、沪宜公路等,均为一级公路。2、港区对外公路主要为沿江公路,一级公路。第77条 客运汽车站1、主城区布置汽车客运站2处,分别位于新建路和招商东路交叉处、黄河路和海虞路交叉处,占地分别

40、为4.8公顷和1.8公顷。2、港区布置汽车客运站1处,位于纬四路东端,占地4.2公顷。第78条 物流园区规划物流园区2处,其中招商城物流中心位于招商城南侧,占地13公顷;港区物流中心位于通达路和疏港路交叉处,占地15公顷。第二节 城市道路交通第79条 客运交通政策优先鼓励公交发展,有序引导小汽车发展,严格控制摩托车发展,逐步取消燃油助力车。第80条 客运交通模式公交占20-25%,小汽车占15-20%,摩托车占5-8%,自行车占25-35%,步行占20%-25%。第81条 用地指标规划道路广场用地1516.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6.1%,人均25.3平方米,城市道路网络密度达到4.2公里/

41、平方公里。第82条 主干道1、主城区主干道主干道采用“方格网”形式,形成“八横五纵”布局。“八横”分别为灌河路、运河路、黄河路、珠江路、枫林路、青墩路、沙家浜路和招西路招东路;“五纵”分别为虞山北路北门大街书院街元和路、报慈路、新建路、海虞路和昆承路。2、港区主干道主干道采用“方格网” 形式,形成“三横七纵”布局。三横分别为疏港路、新港路纬四路、碧浒路;七纵分别为常浒路、通江路、中心路、兴业路、电厂路、长春路、通达路。3、港城联系道路港城之间通过3条主干道联系,分别是通港路、运河路延伸接新港路、昭文路延伸接兴业路。城市主干道一览表序号道路名称起点终点长度(米)宽度(米)面积(公顷)横断面型式1

42、昆承路灌河路-外环南路9352.157065.47 A2黄河路虞山路-外环东路5333.486032.00 B3通港路碧浒路-规划区边界17876.4360107.26 B4灌河路望虞河边-昆承路5453.916032.72 C5海虞路灌河路-外环南路9249.746055.50 C6珠江路虞山路-昆承路3512.166021.07 C7枫林路虞山路-外环东路4879.766029.28 C8新港路宝安路-滨河路1965.246011.79 C9纬四路滨河路-通港路1099.71606.60 C10纵一路疏港路-问张路1697.796010.19 C11昭文路外环东路-204改线段2794.0

43、66016.76 C12报慈北路灌河路-珠江路3988.634015.95 D13报慈南路珠江路-环城北路824.21403.30 D14长江路虞山路-外环东路5123.774020.50 D15汽渡路滨河路-通港路1658.59406.63 D16电场路接线疏港路-问张路2650.184010.60 D17长春路规划区边界-通港路3862.384015.45 D18通达路规划区边界-通港路4657.034018.63 D19运河路望虞河边-昆承路6511.963623.44 E20外环北路虞山路-黄河路6670.93624.02 E21虞山路外环北路-环城北路4256.263615.32 E

44、22外环东路外环北路-外环南路7983.533628.74 E23北门大街环城北路-泰安街835.63363.01 E24书院街泰安街-环城南路922363.32 E25元和路环城南路-外环南路4609.483616.59 E26沙家浜路书院街-外环东路4801.473617.29 E27新建路沙家浜路-外环南路2916.53610.50 E28招西路元和路-新建路1000.97363.60 E29招东路新建路-海虞路1127.32364.06 E30昆承南路新建路-环西路4162.93614.99 E31常浒路新宝路-四平路2321.41368.36 E32碧浒路常浒路-兴业路3916.11

45、3614.10 E33中心路汽渡路-碧浒路3490.543612.57 E34疏港路汽渡路-福照路11188.63640.28 E35通江路新宝路-四平路2760.91369.94 E主干道横断面形式一览表序号代码等级宽度人行道非机动车车行道两侧分隔带机动车车行道中央分隔带1A主干道702*10.82*52*6.52*11.722B主干道602*10.82*52*1.52*11.723C主干道502*5.82*52*1.52*11.724D主干道402*4.52*3.52*4.51505E主干道362*2.52*3.52*4.5150第83条 古城交通疏解构筑古城外围双环路系统,“一环”为枫林

46、路、海虞路和沙家浜路,为主干道环路,将城市南北向穿越交通引向古城外围;“二环”为现状环城路,为次干道环路,服务于古城外围地带的穿越古城的交通需求。第84条 社会停车场规划社会停车场总用地60公顷,人均1平方米。主要社会停车场一览表序号名 称位 置面 积1元和路停车场主城区元和路和沙家浜路交叉处1.0公顷2商海路停车场桑园路和商海路交叉处1.5公顷3白雪路停车场白雪路和招东路交叉处1.0公顷4新中心区西停车场珠江路和琴湖路交叉处1.0公顷5新中心区南停车场昆承东路和枫林路交叉处1.0公顷6新中心区北停车场长江路和昆承东路交叉处东侧0.8公顷7车站东停车场黄河路和海虞路交叉处东侧1.2公顷8新马路

47、停车场港区新马路和通泰路交叉处东侧1.0公顷9纬五路停车场纬五路和中心路交叉处北侧1.0公顷10港区东停车场疏港路东端,轨道站西侧3.0公顷第85条 常规公共交通城市公共交通线网密度达到2.52.8公里/平方公里,公共汽车拥有量达到12辆/万人。主城区布置公共交通场站2处,分别位于招商城地区和北部新区,每处占地6.0公顷;港区布置公共交通场站1处,位于纬六路和中心路交叉处,占地6.0公顷。第86条 轨道交通1、线路走向S2线由南侧入主城区后,经昆承路、黄河路、海虞北路出城沿204国道改线段至张家港市,从昆承路与黄河路交汇处接支线,沿通港路、中心路、疏港路至港区轨道停车场。S3线由昆承路与富春江

48、路交汇处起始,沿富春江路、204国道至太仓市。2、站点设置在黄河路和昆承路、富春江路和昆承路交叉处设置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占地1公顷。中间站按10001500米间距设置,每处占地0.20.3公顷。3、轨道停车场在港区东侧、疏港路尽端布置轨道交通停车场,占地8公顷。第八章 绿地系统第87条 绿地指标城市绿地面积1388.9公顷(主城区936.1公顷,港区452.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4.8%,人均用地23.1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797.8公顷(城区675.5公顷,港区122.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8.5%,人均公共绿地13.5平方米。第88条 城市公园1、主城区规划布置公园8个:常熟市主

49、城区规划公园一览表序号名称位 置面积(公顷)性质1虞山公园现状虞山公园和烈士陵园合并8.5综合性公园2方塔公园在现状用地扩大和整理修缮3.7纪念性公园3琴湖公园在原琴湖公园原址向湖东,南岸扩建95.4观赏休闲公园4昆承公园昆承湖以北,昆承路以西,招商城以东19.1综合性公园5文化公园文化片区西侧的三角地带50.2综合性公园6黄河公园规划昆承路以东,城北汽车总站以西,黄河路以南17.6观赏休闲公园7通港公园城区外环路与通港路交叉口以西10.9综合性公园8城北公园城北居民区商业中心西南角12.2观赏休闲公园注:以上公园面积中包括水面面积。2、港区规划布置公园4个:常熟市港区规划公园一览表序号名称位

50、 置面积(公顷)性质1河西公园常浒河以西3.8观赏休闲公园2河东公园常浒河以东32.8综合性公园3滨江公园常浒河口上游至宁塘口62.2综合性公园4大桥公园位于苏通大桥进入常熟段70.0综合性公园注:以上公园面积中包括水面面积。第89条 街头绿地1、沿福山塘、常浒河、青墩塘、白茆塘、横泾塘、元和塘布置滨河绿带,宽度为20-120米。2、沿环城路布置绿化带,宽度大于10米;沿外环路布置绿化带,宽度大于30米;沿主干道利用小块空地建设点状街头绿地,每块面积不小于0.4公顷。3、在城市新中心、文化片区中心地带、招商城桑林路以南、港区商业中心布置绿化广场,每处占地面积大于3公顷。第90条 防护绿地沿江铁

51、路两侧各控制100米宽绿化带;沿江高速公路和苏嘉杭高速公路两侧各控制100米宽的绿化带,同时控制立交用地;沿205省道、205省道复线、沿江公路、323省道、204国道、通港公路两侧各控制50米宽绿化带;沿城区六条主要河道以外的其他河流两侧各控制不少于10米的防护林带;二类工业与成片居住用地之间控制30米以上绿化隔离带。各类基础设施按其防护要求设置隔离绿地。主城区主要沿外环路、昆承路、福山塘、黄河路、长江路、青墩塘、白茆塘控制高压走廊,港区沿通港路、徐六泾控制高压走廊。第91条 生产绿地主城区西北角、港区汽渡路西侧、通港路立交西侧各布置一处生产绿地,规模分别为70公顷、30公顷、90公顷。第9

52、2条 生态绿地利用主城区东北角两条发展轴之间用地,建设近郊湿地公园,占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保护白茆塘入江口上游江边湿地,占地面积约1.2平方公里。第九章 空间景观第93条 城市开放空间系统1、主城区突出“一山”、“二环”、“三湖”、“六带”的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一山”即虞山;二环”指环绕古城区的内环景观带和沿外环路的外环景观带;“三湖”指尚湖、昆承湖、琴湖及其环湖地区;“六带”分别是沿福山塘、常浒河、青墩塘、白茆塘、横泾塘、元和塘的滨河绿带。2、港区重点强调各功能区之间的绿化隔离空间,主要包括汽渡路与纬六路之间的绿化隔离带和苏通大桥及通沪铁路两侧的防护绿带。第94条 城市景观风貌分区1、主城区

53、古城风貌保护区:护城河以内用地,完整保存古色古香的传统风貌。古城风貌协调区:古城周边用地,保持与古城风貌的高度协调。新型生活风貌区:古城外围生活用地,与古城风貌呼应,反映常熟地方特色。现代中心风貌区:城市新中心,展现现代化形象。现代生产风貌区:环路外围工业区,塑造花园式产业园区风貌。旅游休闲风貌区:依山傍湖区域,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风貌。2、港区港口工业风貌区:沿江工业区,展现现代化港口工业风貌。滨江生活风貌区:港区生活区,体现滨江城市特色。第95条 景观轴线1、横向景观轴主城区以西侧的虞山和东侧的楔形绿地为起始点,通过“引线街东门大街泰安街”沿线绿化景观带的串联,形成东西向的以绿化为主体兼

54、有古城传统街巷风貌的景观轴线。2、纵向景观轴主城区以昆承湖为起点,沿新莲路白雪路红旗桥路县南街,经招商城至古城中心区,构筑以人文景观为主题的景观轴线。第96条 景观道路1、方塔街:以人行为主导的景观道路。2、海虞路:既考虑车行又考虑人行的景观道路。3、昆承路:以车行为主导的景观道路。4、疏港路:以车行为主导的景观道路。第97条 景观视廊主城区重点控制以方塔、辛峰亭、中心地标为焦点的视线通廊,强化城市的识别性。第98条 建筑高度分区严格控制区:古城区范围,建筑层数控制在23层。低层通透区:滨湖、环山地带,建筑层数控制在4层以下。高层引导区:新城市中心区、港口副中心区、海虞路主要节点、昆承路主要节

55、点布置高层建筑,形成“两点两线”高层建筑集中区。一般高度区:其它区域,生活性建筑一般在6层以下,生产性建筑一般在4层以下。第99条 城市标志主城区内古城区以方塔为标志,虞山风景区以辛峰亭为标志,城市新中心以商业建筑群为标志,文化片区新建中心标志,招商城以大型交易广场为标志;港区以苏通大桥为标志。第十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第100条 城市历史文化价值1、山、水、城融为一体的独特格局和空间形态,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典范,素有“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之美誉。2、古城以虞山和方塔为制高点,构成起伏变化的城市天际轮廓线,基本保持着明清时代和谐统一的整体风貌。3、古城内保持着众多尺度宜人的传

56、统巷弄,形成收放有致的街道空间,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4、拥有包括古墓葬、古遗址、传统民居、古典园林、名人故居、古桥、古河道、石刻以及革命旧址等类型丰富的文物古迹。5、历史上经济文化发达,艺术流派纷呈,传统工艺精美,加上丰富的时岁节日和独具特色的地方名产,形成内涵深厚的文化传统。第101条 保护原则1、综合性原则从宏观控制到具体整治,从物质文化遗产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层次、分类别提出保护措施。2、协调性原则以保护为主,适应现代城市功能和生活需求,处理好名城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3、延续性原则保持古城原有的空间形态和街坊格局,保护文物古迹的历史原貌,延续城市发展脉络。4、重点性原则在保护古城整体风貌的基础上,加大对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古迹和历史环境要素的保护力度。5、参与性原则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旅游业和丰富城市居民文化生活相结合。第102条 保护重点1、保护山、水、城一体的空间格局;2、保护古城区整体风貌;3、保护琴川河传统民居保护区、西泾岸传统民居保护区、南泾堂传统民居保护区等3片历史文化保护区;4、重点保护和整治翁氏故居、言子专祠、方塔、言子墓、仲雍墓、燕园、曾园、赵园、言子故居及墨井、脉望馆、唐氏宅园和荷香馆张宅等12处文物保护单位;5、保护以虞山琴派、虞山画派、虞山印派、虞山诗派为代表的传统艺术,以红木雕刻和工艺花边为代表的传统工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