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特性总结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48517461 上传时间:2022-01-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0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特性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特性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特性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特性总结(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椭圆方程4、常用的公式及结论:(1)对于给定的椭圆的标准方程,要判断焦点在哪个轴上,只需比较其与、项分母的大小即可。若项分母大,则焦点在轴上;若项分母大,则焦点在轴上。(2)对于椭圆的两种标准方程,都有,焦点都在长轴上,且a、b、c始终满足5、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掌握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通过对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来讨论它们的位置关系。(1)若方程组消元后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则根据来讨论。(2)对于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还可以利用“数形结合,以形助数”的方法来解决。图形特征几何性质范围顶点焦点准线对称性长短轴离心率焦半径弦长公式:|AB|若用k,y1及y2表示|AB|,

2、则|AB|标准方程1(a0,b0)1(a0,b0)简图中心O(0,0)O(0,0)顶点A1(a,0),A2(a,0)B1(0,a),B2(0,a)范围|x|a|y|a焦点F1(c,0),F2(c,0)F1(0,c),F2(0,c)准线xy渐近线yxyx4. 焦半径公式(1)当M(x0,y0)为1右支上的点时,则|MF1|ex0a,|MF2|ex0a。(2)当M(x0,y0)为1左支上的点时,|MF1|(ex0a),|MF2|。(3)当M(x0,y0)为1上支上的点时,|MF1|ey0a,|MF2|ey0a。(4)当为下支上的点时,5. 常用的公式结论:(1)对于双曲线的两种标准方程,a、b、c

3、始终满足(2)由给定条件求双曲线的方程,常用待定系数法。首先是根据焦点位置设出方程的形式(含有参数),再由题设条件确定参数值。应特别注意:当焦点位置不确定时,方程可能有两种形式,应防止遗漏。已知渐近线的方程bxay0,求双曲线方程,可设双曲线方程为b2x2a2y2(0),再根据其他条件确定的值。若求得0,则焦点在x轴上,若求得0,则焦点在y轴上。(3)由已知双曲线的方程求基本量,注意首先应将方程化为标准形式,再计算,并要特别注意焦点的位置,防止将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写错。(4)在解题过程中,应重视对双曲线两种定义的灵活应用,以减少运算量。6. 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掌握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通

4、过对直线方程与双曲线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求解来讨论它们的位置关系。(1)若方程组消元后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则应根据来讨论。(2)对于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还可以利用数形结合,以形助数的方法来解决。弦长公式:|AB|若用k,y1及y2表示|AB|,则|AB| 1. 抛物线的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l不经过点F)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点F叫做抛物线的焦点,直线l叫做抛物线的准线。2.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图形标准方程y2=2px(p0)y2=2px(p0)x2=2py(p0)x2=2py(p0)焦点坐标(,0)(,0)(0, )(0,)准线方程x=x=y=

5、y=范围x0x0y0y0对称轴x轴x轴y轴y轴顶点(0,0)(0,0)(0,0)(0,0)离心率e=1e=1e=1e=1焦半径PF=x0+PF=x0PF=+y0PF=y0参数p的几何意义参数p表示焦点到准线的距离,p越大,抛物线开口越阔。对表格的说明:统观四种情况 (1)表示焦点F到准线的距离; (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中若一次项是x,则对称轴为x轴,焦点在x轴上;若一次项是y,则对称轴为y轴,焦点在y轴上;(则对称轴看一次项) (3)若标准方程中一次项前面的系数为正数,则抛物线开口方向为x轴或y轴的正方向;若一次项前面的系数为负数,则抛物线开口方向为x轴或y轴的负方向;(即符号决定抛物线开口方

6、向) (4)焦点坐标中横(纵)坐标的值是一次项系数的,准线方程中的数值是一次项系数的。3. 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掌握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通过对由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来讨论它们的位置关系。(1)若方程组消元后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则根据的情况来讨论。(2)判断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时,还可以利用数形结合,以形助数的方法解决。弦长公式:|AB|=若用k,y1及y2表示|AB|,则|AB|=4. 常用的结论(1)抛物线方程的确定:先由几何性质确定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再用待定系数法求其方程。(2)解决有关抛物线的中点弦问题及弦长问题时与解决椭圆、双曲线一样,都可通过利用弦长公式、韦达定理、中点坐标公式及判别式解决。(3)解决抛物线中有关轨迹与证明问题也与前面内容一样,常用方法有轨迹法、代入法、定义法、参数法等,证明的方法是解析法。2 / 2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