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生产理论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8510447 上传时间:2022-01-09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9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西方经济学生产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西方经济学生产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西方经济学生产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生产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生产理论(3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第四章第四章 生产理论生产理论1、生产函数2、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3、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4、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5、规模经济2第一节 生产函数1、厂商 (1)定义:)定义:即生产者,是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得最大利润的经济组织,它能作出统一的经营决策。 (2)厂商的形式:)厂商的形式:个人企业 合伙企业 公司企业 (3)厂商的生产目的:)厂商的生产目的:利润最大化3(1)生产与生产要素:)生产与生产要素: 生产: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的行为,也就是把投入变成产出的过程。 生产要素: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 生产要素的分类: 劳动(L) 土地(N) 资本(K) 企业家才能(E

2、)4(2)生产函数)生产函数 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的投入与商品和劳务的最大产出之间的关系。 Q=f(L,K,N) 或或 Q=f(X1,X2, ,Xn) 经济学中,一般把土地作为是固定的,企业家才能是难以估算的,因此投入要素主要是劳动和资本。由此生产函数可写为: Q=f(L,K)5 3、常见的生产函数 技术系数技术系数:为生产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称为技术系数。不同行业的生产技术系数是不同的。 (1 1)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 Q=Min(L/U,K/V) 其中,U为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的投入量, V为生产一单位产品所

3、需要的资本的投入量。(木桶原理) (2 2)柯布)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Q=ALK 其中,和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其中为劳动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为资本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 (3)固定替代比例生产函数固定替代比例生产函数6第二节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1、短期生产理论 (1)短期短期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在短期内,生产要素投入可分为不变要素投入和可变要素投入。 (2)短期生产理论)短期生产理论就是研究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对产量的影响,以及这种可变的生产要

4、素投入多少最为合适。72、一种投入要素可变的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假定资本投入量固定,劳动为可变要素,则有函数 若劳动投入量固定,资本为可变要素,则生产函数是: Q=f(L,K)Q =f ( L , K )83、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KLfTPKLfTPKLKTPAPLTPAPKKLL,dKdQMPdLdQMPKL,9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0 0 1 3 2 8 3 12 4 15 5 17 6 17 7 16 8 13 0 3 4 4 3 5 4 3 2 0 -1 -3劳动的总产量劳动的总产量 TPL劳动投入量劳动投入量 L劳动的平均产

5、量劳动的平均产量 APL劳动的边际产量劳动的边际产量 MPL43323552627251810MP与与TP之间关系之间关系: nMP0, TP nMP=0, TP最大最大nMPAP, AP u当当MPK2K3K3K4。 235 5、生产的经济区域、生产的经济区域在每一条等产量线上,劳动的边际在每一条等产量线上,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产量等于0 0的点构成一条线(的点构成一条线(OAOA););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0 0的点也构成的点也构成一条线(一条线(OBOB)。由这两条线包围的)。由这两条线包围的区域就是一个生产的经济区域。区域就是一个生产的经济区域。KLL1L2L3K3K2K

6、1L4K40AB24第四节 最优的生产要素的组合 1、等成本线 (1)概念:概念:又称企业预算线,它是一条表明生产者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够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最大组合。(2)成本方程:)成本方程: C=wL+rK由成本方程可得: K= L +其中,w为劳动力的价格,r为资本的价格。_ c rw r25(3)等成本线的图形)等成本线的图形.等成本线的移动与预算线的移动相似0C1wC1 rLK.A.BC=wL + rKC2wC2 r26(4 4)为什么要引入等成本曲线?)为什么要引入等成本曲线? 等产量线只能说明生产一定的产量可以有哪些不同的投入要素组合方式,还不能说

7、明哪一种组合方式是最优的。为了求最优解,就要看成本因素,即看哪一种组合方式成本最低,为此引入等成本曲线。27rMPwMPKLKL2、关于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0Q1Q2Q3SRE在在R点有点有 MPL / w MPK / r在在S点有点有 MPL / w MPK / r通过向通过向E点移动可以在总成本保点移动可以在总成本保持不变下,增加产量,所以,持不变下,增加产量,所以,K、L的组合满足:的组合满足:(1 1)图解法)图解法 (2 2)公式法)公式法28(3)对上图的解释)对上图的解释 图中的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的E点为生产均衡点,其含义是,既定成本下,生产者应选择(KE,LE)的要素

8、组合进行生产,可以获得最大的产量。 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产量最大化的条件是:等成本线的斜率(r/w) = 等产量线的斜率(MPK/MPL),也就是 在R点上,RTSLK=K/ L MPK / r在在S点有点有 MPL / w MPK / r 通过向通过向E点移动可以在总产量保点移动可以在总产量保持不变下,使成本下降,所以,持不变下,使成本下降,所以,K、L的组合满足:的组合满足:L1L2L3K3K2K1(1 1)图解法)图解法 (2 2)公式法)公式法30最优生产要素组合例题n已知某厂商生产函数为Q=L3/8K5/8,又设PL=3,PK=5。n求产量Q=10时的最小成本和使用L和K的数量。n产量

9、Q=25时的最小成本和使用L和K的数量。n总成本为160时厂商均衡的Q、L、K的值。 l10=L3/8K5/8。RTSLK=MPL/MPK =3K/5L =w/r=3/5。K=L。l使用使用L和和K的数量的数量L=10。K=10。最小成本。最小成本C=80。l K=L 。L=25。K=25。最小成本。最小成本C=200。l3L+5K=160,L=K=20。Q=L3/8K5/8=20。31第五节 生产扩展线 l不同的等成本线与不同的等产量线相切,形成不同的生产要素最适合点;l将这些点连接在一起,就将这些点连接在一起,就得出生产扩展线得出生产扩展线 。n扩展线:要素价格、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企业扩

10、大生产扩展线:要素价格、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所引起的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点移动的轨迹。规模所引起的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点移动的轨迹。 LKn等斜线:一组等产量曲线等斜线:一组等产量曲线上,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上,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率相等的点的轨迹。扩展线一定是等斜线扩展线一定是等斜线32第六节 长期固定比例的生产l规模扩张和规模报酬l规模扩张:相同比例增加要素投入以扩大产出水平l产量变动与规模扩张:产量变动对规模扩张的关系可以用规模收益递增、递减和不变表示l规模收益递减规律l最优规模与规模扩张33产量变动与规模扩张 两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增加倍,会使产量增加h倍,即

11、: hQ=f(K,L) 当h=,规模收益不变,h,递增。34规模收益递减规律规模报酬变化的概念规模报酬变化的概念 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两种生产要素按同样的比例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时,企业总产量发生的变化。 规模不经济:规模不经济:当规模的扩大超过一定限度时,则会使产量的增加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甚至是产量绝对减少,出现规模不经济。规模报酬的三个阶段规模报酬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规模报酬递增 第二阶段 规模报酬不变 第三阶段 规模报酬递减35规模收益递减规律l说明: 以生产技术严格不变为条件;描述长期厂商的固定比例生产的情形;依次经过规模收益递增、不变、递减过程l原因: 内在经济与内在不

12、经济 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36最优(适度)规模与规模扩张l适度规模 规模扩张-产量增加-成本变化 由于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使生产规模的扩张正好使规模收益递增到最大点l因不同行业而不同 厂商所处行业特点 厂商产品的市场条件37讨论题1l试说明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假定生产某产品要用两种要素,如果这两种要素价格相等,则该生产者最好就是要用同等数量的这两种要素投入。2.假定生产X产品使用A、B两种要素,则A的价格下降必导致B的使用量增加。3.在要素A和B的当前使用水平上,A的边际产量是3,B的边际产量是2,每单位要素A的价格是5,B的价格是4,由于B是较便宜的要素,厂商如减少A的使用量而增加B的使用量,社会会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同样多产量。38解答(1)不对,厂商生产一定产量使总成本最小的条件是花费1元钱购买的两种要素所得的边际产量都相等,即MPA/ MPB = PA /PB,当两者价格相等时,均衡的条件是两者的边际产量相等,而不是投入量相等。(2)不对,由于MPA/ PA = MPB /PB,当A的价格下降时,A的边际产量也应下降,此时应增加A的使用量,相应的B的使用量将减少。(3)不对。此时MPA/ PA = 3/5,而 MPB /PB = 2/4。说明此时单位货币购买A要素所得的边际产量要高于B,所以若增加B的使用量而同时减少A的使用量将使产量不变的条件下总成本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