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8493528 上传时间:2022-01-08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5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故意打黄盖使苦肉计,又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机,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东风”,并应允借东风相助。周瑜为什么周瑜为什么“欠欠”东风呢?东风呢?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制作人:2011级2班学学 习习 要要 求求1阅读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了解全球气压阅读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带、风带的名称。2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据图说明全球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据图说明全球气压气压 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3运用

2、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举例说明全球运用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举例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4运用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和世界运用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和世界1、7月海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说出海陆分布影响下形成的大气活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说出海陆分布影响下形成的大气活动中心的名称。动中心的名称。5运用亚洲冬、夏季风示意图,说明季风环流的形成运用亚洲冬、夏季风示意图,说明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原因。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及其运动规律;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及其影响;气压带、风带对

3、气候的影响。GG地面A AB BC C受热受热冷却冷却冷冷却却DD 2、高空的气压高低与地面相、高空的气压高低与地面相反反空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差异水平气压差异地面冷热不均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产生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大气水平运动(风)(风)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注意:注意:3、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1 1、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高压指向低压。、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高压指向低压。D低低G高高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加热不均,造成高低纬度

4、间的热量差异直接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根本原因风风风风风风风风课前复习:热力环流课前复习:热力环流就全球而言,大气是如何运动的呢?就全球而言,大气是如何运动的呢?情况一:情况一:考虑考虑 地表均匀地表均匀+受热不均受热不均南极0 090单圈环流单圈环流生成生成三圈环流三圈环流情况二:考虑 地表均匀+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03060三圈环流及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三圈环流及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高纬环流高纬环流中纬环流中纬环流低纬环流低纬环流极锋极锋90东东 北北 信信 风风盛盛 行行 西西 风风极极 地

5、地 东东 风风气压带气压带风风 向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9060300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东东 北北 信信 风风东东 南南 信信 风风盛盛 行行 西西 风风盛盛 行行 西西 风风极极 地地 东东 风风极极 地地 东东 风风近地面形成近地面形成7个气压带和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个风带情况三:考虑 地表均匀+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春分日夏至日)9060300306090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

6、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春分日夏至春分日夏至日日移移动动规规律律23.5N23.5S066.5N夏至日秋分日9060300306090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移移动动规规律律夏至日秋分日夏至日秋分日23.5N23.5S066.5N秋分日冬至日9060300306090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7、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移移动动规规律律秋分日冬至日秋分日冬至日23.5N23.5S066.5N情况四:情况四:考虑考虑 地表均匀地表均匀+ +受热不均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 + +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 +海陆分布海陆分布探究活动一、探究活动一、阅读阅读p337教材教材1、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思考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思考 找找有什么?有什么?大气活动中心大气活动中心想想为什么?为什么?形成原因形成原因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一月一月七月七月-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60N30

8、N亚亚 欧欧 大大 陆陆洋洋太太平平洋洋大大西西副副 极极 地地 低低 气气 压压 带带蒙古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阿留申低压低压冰岛冰岛低压低压副副 热热 带带 高高 气气 压压 带带亚洲(印度)低压亚洲(印度)低压亚速尔亚速尔高压高压夏威夷夏威夷高压高压冬冬夏夏冬冬夏夏小结:小结: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形成气压带和风带,在此基础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气压中心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形成气压带和风带,在此基础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从而引风向季节变化;同时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的影响最终形成的季节变化,从而引风向季节变化;同时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的影响最

9、终形成季风。季风。时间温度气压被切断气压带北太平洋亚洲大陆北大西洋1月7月1 1、分布:、分布:2 2、成因:、成因:海陆热力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性质差异夏季,大陆升温比海洋快,大陆形成热低压夏季,大陆升温比海洋快,大陆形成热低压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形成冷高压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形成冷高压北半球北半球呈呈块状块状分布分布南半球南半球呈呈带状带状分布分布(陆地面积大,海陆热力差异大)(陆地面积大,海陆热力差异大)(海洋面积占优势,海陆热力差异较小)(海洋面积占优势,海陆热力差异较小)陆低陆低海高海高陆高陆高海低海低副极地低气副极地低气压带压带阿留申低压阿留申低压蒙古蒙古- -西伯利亚

10、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高压(亚洲高压)冰岛低压冰岛低压陆高陆高海低海低陆低陆低海高海高副热带高气副热带高气压带压带夏威夷高压夏威夷高压印度低压(亚洲印度低压(亚洲低压)低压)亚速尔高压亚速尔高压3 3、季风环流、季风环流(1 1). .季风环流: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季风环流: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成为季风。改变的现象,成为季风。(2 2). .分布地区:典型地区分布地区:典型地区东亚和南亚东亚和南亚季风环流季风环流比较项目比较项目 季风季风环流环流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形成原因夏季风风向性质源地强弱冬季风风向性质源地强弱分布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

11、季节移动东南季风西南季风暖湿湿热太平洋印度洋(较冬季风)弱(较冬季风)强西北季风东北季风干冷干暖蒙古、西伯利亚亚洲内陆(较夏季风)强(较夏季风)弱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直射点:夏北移,冬南移直射点:夏北移,冬南移气压带风带:夏北移,冬南移气压带风带:夏北移,冬南移影响气候类型的形成影响气候类型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气候的影响气候基本要素气候基本要素气温气温降水降水气候影响因素气候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地面状况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气压带、风带气压带、风带基础基础决定决定气候要素与影响因素气候要素与影响因素复杂化复杂化 干扰干扰气压带分布对气候

12、的影响气压带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气压带分布(纬度位置)分布(纬度位置)中心气流中心气流降水量多少降水量多少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附近极地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南、北纬60 60 附近附近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南、北纬30 30 附近附近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赤道附近赤道附近 上上 升升少少 雨雨多多 雨雨少少 雨雨多多 雨雨下下 沉沉上上 升升下下 沉沉 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气压带、风带性质纬度大陆西岸大陆内部大陆东岸东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 极地高压极地东风0306090湿湿干干湿干干热带雨林气候10热带草原气候20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4

13、0温带海洋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70极地气候01025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35温带季风气候557090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形成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形成的影响全球气候分布图全球气候分布图完成下面练习完成下面练习 气候类型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分布规律 成因成因 气候特征气候特征 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中,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中,表示气压带、风带分布的位置,正确的是表示气压带、风带分布的位置,正确的是Aa Bb Cc Dd风风 带带气压带气压带 图图d中,赤道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中,赤道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A A高温多雨高温多雨 B B高温少雨高温少雨 C C温和多雨温和多雨 D D温和少雨温和少雨归纳: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海陆分布单圈环流三圈环流(7个气压带、6个风带)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气压带断裂成块;季风环流 赤壁古战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当时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用火攻反而引火烧身。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的规律性。而所谓“借”东风,其实是诸葛亮预测到冬至前后短时间内此地会出现天气反常现象,故弄玄虚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