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课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介绍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48348497 上传时间:2022-01-04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1.2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师培训课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教师培训课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教师培训课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资源描述:

《教师培训课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培训课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介绍(8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介绍介绍普通高中普通高中课程目课程目标解读标解读评价建评价建议解读议解读教学建教学建议解读议解读国际国国际国内背景内背景国际比较 国内调研 培养目标 课程基本框架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课程实施建议 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各国普遍重提出的新要求,各国普遍重视中小学生视中小学生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培养,的培养,表现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表现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国际发展趋势。国际发展趋势。国际比较国际比较信息时代信息时代信息素养信息素养英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日本、澳大利亚 20002000年,摄于英国一所年,摄于英国一所普

2、通小学的学前班普通小学的学前班 国际比较国际比较英国于英国于20002000年制定国家年制定国家信息与信息与通信技术标准通信技术标准美国于美国于20002000年陆续制定并公年陆续制定并公布布4 4套套全国教育技术标准全国教育技术标准IT/ICTIT/ICT课程课程IT/ICTIT/ICT整合整合国际比较国际比较注意信息技术课程与信息技注意信息技术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动态并存互生关系术整合的动态并存互生关系国际比较 国内调研 培养目标 课程基本框架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中国未来中国未来510年基础教育信息年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推进和实施关键化的系统推进和实施关键学生:学生:技术素养技

3、术素养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更优的学习过更优的学习过程,全面发展程,全面发展应对信息社会应对信息社会的挑战的挑战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和实施建设和实施信息技术在学科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教学中的应用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应用建设维护应用相关人员相关人员(教师教师)的能力建设的能力建设国内调研国内调研在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系统结构中在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系统结构中界定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界定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第一期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历史第一期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历史回顾回顾“两大工程两大工程”自自2001年起,用年起,用5-10年时间在中小年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200

4、1年底,年底,全国普通高中和大中城市的初中都全国普通高中和大中城市的初中都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3年底年底前,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初中开设前,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初中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5年前,所有年前,所有初中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初中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10年,年,“校校通校校通”工程工程国内调研国内调研课程名称:课程名称:“计算机课计算机课”“信信息技术课息技术课”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提出提出“培养学生良好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教学内容教学内

5、容:模块制:模块制教学和评价方式教学和评价方式:“任务驱动任务驱动”中小学IT课程指导纲要 计算机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国内调研国内调研截至到截至到20012001年底年底国内调研国内调研1.2519万万92.15%1.2511万万65.32%4.4190万万10.32%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第二期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第二期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中有关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规划有关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规划 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中小学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中小学学生的信息素养。加强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加大中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加大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小

6、学开设信息技术课和推进和推进“校校校校通通”工程的实施力度。工程的实施力度。 . .国内调研国内调研第二期第二期 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展望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展望“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加快农村教育现代化加快农村教育现代化”工程工程 20032003年年5 5月月3030日,国务院科教领日,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决定实施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决定实施“推进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加快农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加快农村教育现代化村教育现代化”项目项目国家财政国家财政5050亿,地方财政亿,地方财政4040亿亿国内调研国内调研第二期第二期 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展望基

7、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展望目标一:通过三种技术配置模式向所有农目标一:通过三种技术配置模式向所有农村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技术设备和村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技术设备和教育资源教育资源 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 大屏幕彩电、大屏幕彩电、DVDDVD播放机,成套教学光盘播放机,成套教学光盘 针对农村教学点(一二年级;针对农村教学点(一二年级;2020人左右)人左右)模式二:卫星教学收视点模式二:卫星教学收视点 “模式一模式一”卫星收视设备卫星收视设备 针对农村完小(多为单轨制)针对农村完小(多为单轨制)模式三:网络计算机教室模式三:网络计算机教室 “模式一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二”

8、网络计算机教授网络计算机教授 针对农村初中针对农村初中 国内调研国内调研“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育, ,加快农村教育现代化加快农村教育现代化”工工程程目标二:利用三种技术配置,推目标二:利用三种技术配置,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缩小城乡师资素质及教育质量的缩小城乡师资素质及教育质量的差异资源差异资源 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培训、教研制度教师培训、教研制度国内调研国内调研“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育, ,加快农村教育现代化加快农村教育现代化”工工程程目标三

9、:发挥远程教育网络的综合目标三:发挥远程教育网络的综合功能和农科教结合,提高网络为农功能和农科教结合,提高网络为农服务的功能,推动农村党员干部现服务的功能,推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 促进促进“三教统筹三教统筹” 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为农服务:实用农科技服务为农服务:实用农科技服务 “让农民长期得实惠让农民长期得实惠”基层党员教育基层党员教育 “让党员不断受教育让党员不断受教育”国内调研国内调研“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育, ,加快农村教育现代化加快农村教育现代化”工工程程国际比较 国内调研 培养目标 课程基

10、本框架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课程实施建议 培养目标 总目标总目标提升信息素养提升信息素养8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基础基础8信息问题解决能力信息问题解决能力核心能力核心能力8信息技术人文修养信息技术人文修养人文素养人文素养8辩证的信息技术价值观辩证的信息技术价值观 价值观导向价值观导向8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和社会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和社会责任感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培养的信息素信息素养养主要包括:主要包括:培养目标 8知识技能方面知识技能方面 理解、熟练操作、适应理解、熟练操作、适应1. 1. 理解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

11、特征,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常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了解利用常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2. 2. 能熟练地操作并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能熟练地操作并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初具,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初步形成自主学习新信息技术的能力。步形成自主学习新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目标 8知识技能方面知识技能方面 理解、熟练操作、适应理解、熟练操作、适应1. 1. 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常用信息技术获取

12、、加工、了解利用常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2. 2. 能熟练地操作并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能熟练地操作并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能具,能适应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初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初步形成步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新信息技术的能力。新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目标 8过程与方法方面过程与方法方面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和熟练使用信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和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流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

13、的能力。根据需要根据需要选择选择/使用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信息获取信息获取加工管理加工管理表达交流表达交流解决生活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实际问题对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对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总结一般规律;进行技术创新总结一般规律;进行技术创新培养目标 8过程与方法方面过程与方法方面核心素养核心素养3 3、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定信息需求信息需求。4 4、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

14、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5 5、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存储和管理。6 6、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他学科学习,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创作信息作品。创作信息作品。7 7、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交流思想、开展合作。8 8、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

15、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方法。把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把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重视信息需求分析重视信息需求分析培养目标 8过程与方法方面过程与方法方面核心素养核心素养3 3、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定信息需求。4 4、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

16、确性和相关性。5 5、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存储和管理。6 6、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他学科学习,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创作信息作品。创作信息作品。7 7、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交流思想、开展合作。8 8、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价,能归纳利用

17、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方法。多信息来源:通过调查、访谈、实地考多信息来源:通过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获取第一手资料;强调通过图书、察等获取第一手资料;强调通过图书、报刊、杂志、光盘、因特网等多信息来报刊、杂志、光盘、因特网等多信息来源获取资料;辩证分析通过因特网获取源获取资料;辩证分析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的优缺点。信息的优缺点。对信息来源进行比较分析。对信息来源进行比较分析。培养目标 8过程与方法方面过程与方法方面核心素养核心素养3 3、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

18、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定信息需求。4 4、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5 5、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存储和管理。6 6、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他学科学习,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创作信息作品。创作信息作品。7 7、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

19、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交流思想、开展合作。8 8、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方法。使学生有机会根据具体需要,评价各种使学生有机会根据具体需要,评价各种信息技术工具的适恰性,选择合适的工信息技术工具的适恰性,选择合适的工具或最佳的技术解决方案。具或最佳的技术解决方案。培养目标 8过程与方法方面过程与方法方面核心素养核心素养3 3、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

20、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定信息需求。4 4、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5 5、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存储和管理。6 6、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他学科学习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创作信息作品创作信息作品。7 7、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能采用适当的

21、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交流思想、开展合作。8 8、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方法。面向实际问题的信息技术应用。面向实际问题的信息技术应用。技术应用过程的规范性、计划性,例如,技术应用过程的规范性、计划性,例如,对软件工程思想的体现。对软件工程思想的体现。技术应用和作品制作的规划技术应用和作品制作的规划自主规自主规划。划。培养目标 8过程与方法方面过程与方法方面核心素养核心素养3 3、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能

22、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定信息需求。4 4、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5 5、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存储和管理。6 6、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他学科学习,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创作信

23、息作品。创作信息作品。7 7、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呈现信息、发表观点发表观点、交流思想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开展合作。8 8、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方法。根据计划呈现的信息和内容的具体特根据计划呈现的信息和内容的具体特点,针对不同受众的特点和需求,选点,针对不同受众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恰当的信息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恰当的信息发布方式。发布方式。注意其中的信息伦理和有关规范。注意其中的信息伦理和有关规范

24、。培养目标 8过程与方法方面过程与方法方面核心素养核心素养3 3、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定信息需求。4 4、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5 5、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存储和管理。6 6、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能熟练运用信息技

25、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他学科学习,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创作信息作品。创作信息作品。7 7、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交流思想、开展合作。8 8、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评价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方法。评价技术优缺点评价技术优缺点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学生参与评价:参与制定评价标准;学生参与评价:参与制定评价标准;采用高针对性的评价标准;教师和学采用高针对性的

26、评价标准;教师和学生合作讨论评价方式,共同分析测验生合作讨论评价方式,共同分析测验结果价主体。结果价主体。引导学生归纳有关原理、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有关原理、思想、方法分析缺陷,鼓励创新。分析缺陷,鼓励创新。培养目标 8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9 9、体验信息技术蕴涵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体验信息技术蕴涵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求知欲,养成,养成积极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息活动的态度。1010、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27、。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1111、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负责任地、安全地、法规和道德规范,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目标 8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9 9、体验信息技术蕴涵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体验信息技术蕴涵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息活动的态度。1010、能、能辩证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

28、习的影响。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1111、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负责任地、安全地、法规和道德规范,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目标 8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9 9、体验信息技术蕴涵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体验信息技术蕴涵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息活动的态度。1010、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

29、生活学习的影响。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1111、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法规和道德规范,负责任地、安全地、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使用信息技术。强调渗透;避免教条式的讲解强调渗透;避免教条式的讲解课程目标 课程建设8界定和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界定和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目标 的两条主要线索的两条主要线索信息技术操作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技能面向问题的信面向问题的信息技术应用息技术应用对技术活动的对技术活动的评价、创新评价、创新信息及其运动信息及其运动规律规律个体个体社会社会课程目标 课程建设8界定和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界定

30、和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目标 的三维解析模型的三维解析模型知知 识识 与与 技技 能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过 程程 与与 方方 法法p液态智力、晶态智力液态智力、晶态智力p多元智力多元智力p加涅的教学理论加涅的教学理论 国际比较 国内调研 培养目标 课程基本框架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课程实施建议 实施建议 课程建设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教科书编写建议 资源开发与使用 教学建议 课程建设一、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信息技术学习大环境: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图书馆、机房和教室建设等),设计良好的信息文化环境。 课堂学习的小环境: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

31、掌握技术流程与应用技巧;有计划地让每个学生亲历与体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在过程中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逐步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和健康人格;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维、自主探索、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做好指导、辅助和调控。 教学建议 课程建设一、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信息技术学习大环境: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图书馆、机房和教室建设等),设计良好的信息文化环境。 课堂学习的小环境: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技术流程与应用技巧;有计划地让每个学生亲历与体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在过程中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逐步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和

32、健康人格;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维、自主探索、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做好指导、辅助和调控。 教学建议 课程建设二、合理选用二、合理选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与教学模式 :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综合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综合运用:要从教学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的不同,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和条件等的不同,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要善于将设计、制作、讲解、学方法。要善于将设计、制作、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验等方法有机结观察、讨论、参观、实验等方法有机结合结合起来,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合结合

33、起来,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客客观观主主义义建建构构主主义义低阶低阶高阶高阶结构良好结构良好完全解完全解结构不良结构不良部分解部分解聚敛思维聚敛思维发散思维发散思维近迁移近迁移远迁移远迁移知识水平知识水平领域性质领域性质认知结果认知结果获得能力获得能力学习效率学习效率任何教学都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任何教学都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当地及本校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结合当地及本校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现实的教学方式处于从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现实的教学方式处于从客观主义的教学取向到建构主义的教学取向的连客观主义的教学取向到建构主义的教

34、学取向的连续体上。续体上。学习效果学习效果教学建议 课程建设二、合理选用二、合理选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与教学模式 :知知 识识 与与 技技 能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过 程程 与与 方方 法法教学建议 课程建设二、合理选用二、合理选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与教学模式 : 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吸收、总结国内外信吸收、总结国内外信息技术教学的成功经验,通过校本研究息技术教学的成功经验,通过校本研究和实践,大胆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实践,大胆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与模式。教学建议 课程建设二、合理选用二、合理选用探索新的教

35、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与教学模式 : 正确理解每种教学方法的内涵,充分发正确理解每种教学方法的内涵,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实效挥各种教学方法的实效: :任何一种方法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以正确理解和合理使用以正确理解和合理使用“任务驱动任务驱动”为例为例教学建议 课程建设“任务驱动任务驱动”的正确理解的正确理解任务设置是关键任务设置是关键“什么样的任务?什么样的任务?”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有意义“任务任务”情境;情境;能激发学生高水平

36、思维或认知、元认知能激发学生高水平思维或认知、元认知活动活动与所学知识技能具有内在联系与所学知识技能具有内在联系驱动目的要明确驱动目的要明确“驱动什么?驱动什么?” 驱动和维持学生的兴趣;驱动和维持学生的兴趣;驱动学生通过积极动手、主动理解、深驱动学生通过积极动手、主动理解、深度探究来完成任务,并在活动中学习知度探究来完成任务,并在活动中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教学建议 课程建设“任务驱动任务驱动”的正确理解的正确理解任务设置是关键任务设置是关键“什么样的任务?什么样的任务?”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

37、有意义有意义“任务任务”情境;情境;能激发学生高水平思维或认知、元认知能激发学生高水平思维或认知、元认知活动活动与所学知识技能具有内在联系与所学知识技能具有内在联系驱动目的要明确驱动目的要明确“驱动什么?驱动什么?” 驱动和维持学生的兴趣;驱动和维持学生的兴趣;驱动学生通过积极动手、主动理解、深驱动学生通过积极动手、主动理解、深度探究来完成任务,并在活动中学习知度探究来完成任务,并在活动中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教学建议 课程建设“任务驱动任务驱动”的合理使用的合理使用1.1.把握适用范围:把握适用范围:理解理解“任务驱动任务驱动”适用的适用的

38、教学内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容、教学目标;使用要适度、适当,避免滥用和使用要适度、适当,避免滥用和泛化。泛化。教学建议 课程建设“任务驱动任务驱动”的合理使用的合理使用2.2.合理设置任务:合理设置任务:注意任务的注意任务的真实性真实性、挑战性和可、挑战性和可操作性操作性要求高水平思维。要求高水平思维。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任务之间尽量相互联系,形符各任务之间尽量相互联系,形符合学生合学生“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的合理梯的合理梯度和任务链,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度和任务链,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建构知识地建构知识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选择和确定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选择和确定感兴

39、趣的任务主题。感兴趣的任务主题。教学建议 课程建设“任务驱动任务驱动”的合理使用的合理使用3.3.以评价促教学:以评价促教学:评价标准要有针对性。评价标准要有针对性。在呈现任务的同时呈现有关评价在呈现任务的同时呈现有关评价标准,发挥评价对学习的引导作标准,发挥评价对学习的引导作用用教学建议 课程建设“任务驱动任务驱动”的合理使用的合理使用4.4.典型作品引导:典型作品引导:可通过典型作品和可通过典型作品和问题解决的范例引发学生兴趣,引问题解决的范例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过程。导学生学习过程。5.5.教师收放有度:教师收放有度:教师应在学生完成教师应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讲解新知识,或提供任

40、务的过程中讲解新知识,或提供必要帮助、提示和引导;对具体操必要帮助、提示和引导;对具体操作的讲解既要坚持科学准确,又要作的讲解既要坚持科学准确,又要给学生留下尝试不同操作和解决思给学生留下尝试不同操作和解决思路的空间,发挥学生创造性。路的空间,发挥学生创造性。教学建议 课程建设三、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三、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实现合作的过程理信息、开展交流、实现合作的过程基于问题式教基于问题式教/学的理论解析学的理论解析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学习观把问题还给学把问题还给学生生,让他们经历完整的知识建构过程让他们经历完整的知识建构过程 强调强调“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在

41、问题解决中学习”,有别于传,有别于传统的统的“学习学习应用应用”的学习流程;具有的学习流程;具有更强的更强的实践性、开放型、参与性实践性、开放型、参与性 问题更问题更真实真实,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先,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先前知识的联系前知识的联系教学建议 课程建设三、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三、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实现合作的过程理信息、开展交流、实现合作的过程基于问题式教基于问题式教/学的流程分析:学的流程分析:生活经验生活经验先前知识先前知识学习中的学习中的问题情景问题情景在问题解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决中学习学生已有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知识经验新学习情景新学习情景实际问

42、题实际问题联系联系联系联系新的学习新的学习问题解决问题解决应用提高应用提高应用提高应用提高教学建议 课程建设基于问题式教基于问题式教/学的实施:学的实施: 落实参与性:落实参与性:指导学生学会选择与确立指导学生学会选择与确立主题,分析需求并规划问题解决过程,主题,分析需求并规划问题解决过程,亲历和体验各种活动过程亲历和体验各种活动过程 引发思考、引导探究:通过问题和教学引发思考、引导探究:通过问题和教学过程中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的高水平思过程中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的高水平思维和认知过程维和认知过程 组织交流、评价和反思:组织学生通过组织交流、评价和反思:组织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和反思等提高问题解决的

43、过交流、评价和反思等提高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程和结果 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根据需要合理安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根据需要合理安排个人独立学习、小组合作、班级交流排个人独立学习、小组合作、班级交流等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分解等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分解任务,小组成员及有分工,又相互协作任务,小组成员及有分工,又相互协作教学建议 课程建设基于问题式教基于问题式教/学的实施:学的实施: 落实参与性:指导学生学会选择与确立落实参与性:指导学生学会选择与确立主题,分析需求并规划问题解决过程,主题,分析需求并规划问题解决过程,亲历和体验各种活动过程亲历和体验各种活动过程 引发思考、引导探究:引发思

44、考、引导探究:通过问题和教学通过问题和教学过程中的过程中的认知冲突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的高水平思引导学生的高水平思维和认知过程维和认知过程 组织交流、评价和反思:组织学生通过组织交流、评价和反思:组织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和反思等提高问题解决的过交流、评价和反思等提高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程和结果 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根据需要合理安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根据需要合理安排个人独立学习、小组合作、班级交流排个人独立学习、小组合作、班级交流等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分解等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分解任务,小组成员及有分工,又相互任务,小组成员及有分工,又相互协作协作教学建议 课程建设基于问题式教基于问题

45、式教/学的实施:学的实施: 落实参与性:指导学生学会选择与确立落实参与性:指导学生学会选择与确立主题,分析需求并规划问题解决过程,主题,分析需求并规划问题解决过程,亲历和体验各种活动过程亲历和体验各种活动过程 引发思考、引导探究:通过问题和教学引发思考、引导探究:通过问题和教学过程中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的高水平思过程中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的高水平思维和认知过程维和认知过程 组织交流、评价和反思:组织交流、评价和反思:组织学生通过组织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和反思等提高问题解决的过交流、评价和反思等提高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程和结果 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根据需要合理安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根据需要合理安排个人

46、独立学习、小组合作、班级交流排个人独立学习、小组合作、班级交流等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分解等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分解任务,小组成员及有分工,任务,小组成员及有分工,又相互协作又相互协作教学建议 课程建设基于问题式教基于问题式教/学的实施:学的实施: 落实参与性:指导学生学会选择与确立落实参与性:指导学生学会选择与确立主题,分析需求并规划问题解决过程,主题,分析需求并规划问题解决过程,亲历和体验各种活动过程亲历和体验各种活动过程 引发思考、引导探究:通过问题和教学引发思考、引导探究:通过问题和教学过程中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的高水平思过程中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的高水平思维和认知过程维和认

47、知过程 组织交流、评价和反思:组织学生通过组织交流、评价和反思:组织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和反思等提高问题解决的过交流、评价和反思等提高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程和结果 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根据需要合理安根据需要合理安排个人独立学习、小组合作、班级交流排个人独立学习、小组合作、班级交流等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分解等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分解任务,小组成员及有分工,又相互协作任务,小组成员及有分工,又相互协作教学建议 课程建设四、关注基础水平和个别差异,鼓四、关注基础水平和个别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励个性化发展 具体把握具体把握起点水平、认知水平、认知风起点水平、认知水平、

48、认知风格、发展需求格、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等方面的差异 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实施分层次教学:为有潜力的学生提供实施分层次教学:为有潜力的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索空间,鼓励创造性的思想更多自主探索空间,鼓励创造性的思想和问题解决方式,通过地方课程、校本和问题解决方式,通过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方式培养技术专长;对于基础较课程等方式培养技术专长;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用补课等方法奠定必要差的学生,可以用补课等方法奠定必要基础,消除神秘感和畏惧感,增强信心基础,消除神秘感和畏惧感,增强信心 采用异质分组等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采用异质分组等方法,变学生的

49、个体差异为学习资源异为学习资源教学建议 课程建设四、关注基础水平和个别差异,鼓四、关注基础水平和个别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励个性化发展 具体把握起点水平、认知水平、认知风具体把握起点水平、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格、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 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实施实施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为:为有潜力的学生有潜力的学生提供提供更多自主探索空间,鼓励创造性的思想更多自主探索空间,鼓励创造性的思想和问题解决方式,通过地方课程、校本和问题解决方式,通过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方式培养技术专长;对于基础较课程等方式培养技术专长;对于基础较差的

50、学生,可以用补课等方法奠定必要差的学生,可以用补课等方法奠定必要基础,消除神秘感和畏惧感,增强信心基础,消除神秘感和畏惧感,增强信心 采用异质分组等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采用异质分组等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习资源异为学习资源教学建议 课程建设四、关注基础水平和个别差异,鼓四、关注基础水平和个别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励个性化发展 具体把握起点水平、认知水平、认知风具体把握起点水平、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格、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 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实施分层次教学:为有潜力的学生提供实施分层次教学:为有潜力的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索

51、空间,鼓励创造性的思想更多自主探索空间,鼓励创造性的思想和问题解决方式,通过地方课程、校本和问题解决方式,通过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方式培养技术专长;对于基础较课程等方式培养技术专长;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用补课等方法奠定必要差的学生,可以用补课等方法奠定必要基础,消除神秘感和畏惧感,增强信心基础,消除神秘感和畏惧感,增强信心 采用采用异质分组异质分组等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等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习资源异为学习资源教学建议 课程建设五、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五、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应能力 教师注重讲解和提示教师注重讲解和提示具有广泛迁移意具有广泛迁移意义的知识和方法义的知识

52、和方法; 帮助学生有意识地总结和归纳不同工帮助学生有意识地总结和归纳不同工具平台的使用方法、不同问题解决过具平台的使用方法、不同问题解决过程的程的共通之处共通之处,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技能经验、技能适应适应技术的发展变化,引技术的发展变化,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信息技术领域的导学生逐步养成信息技术领域的终生终生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实施建议 课程建设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教科书编写建议 资源开发与使用 评价建议 课程建设一、评价原则一、评价原则1. 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 一方面通过评

53、价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一方面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进步、不足和努力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进步、不足和努力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的发展; 另一方面,利用评价结果改进教学,另一方面,利用评价结果改进教学,发挥评价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要慎用发挥评价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要慎用定量评价,尽量避免给学生贴标签或排名定量评价,尽量避免给学生贴标签或排名次,弱化评价对学生的选拔与甄别功能,次,弱化评价对学生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减轻评价对学生造成的压力。减轻评价对学生造成的压力。评价建议 课程建设2. 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造条件实现评价

54、主体的多元化:一、评价原则一、评价原则 充分利用学生的评价能力,适时引导学充分利用学生的评价能力,适时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以评价促生开展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以评价促进学习;进学习; 组织学生开展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组织学生开展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根据评价目的和当地现状,创造条件组根据评价目的和当地现状,创造条件组织家长、学校、外部考试机构、教育团织家长、学校、外部考试机构、教育团体等有关机构和人员参与教学评价。体等有关机构和人员参与教学评价。评价建议 课程建设3. 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

55、性:励学生的创造性:评价要充分考虑高中阶段学生在信息评价要充分考虑高中阶段学生在信息技术技术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发展需求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发展需求等方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面的巨大差异;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方面的用信息技术方面的个性和创造性个性和创造性。在确定。在确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时,在保证所有学生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时,在保证所有学生达到最低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通达到最低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 一、评价原则一、评价原则评价建议 课程建设1、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

56、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 二、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二、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 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步骤和关键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步骤和关键信息技术课应采用表现性评等过程性信息技术课应采用表现性评等过程性评价方法,以学生在实际操作或运用信息评价方法,以学生在实际操作或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作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作为评价依据,全面评估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为评价依据,全面评估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力以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要正确理解过程性评价的特点

57、,处理要正确理解过程性评价的特点,处理好关键环节,切实其对学习的促进功能好关键环节,切实其对学习的促进功能 评价建议 课程建设(1)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的评价)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量规标准和评价量规 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步骤和关键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步骤和关键 首先应根据评价内容和相应的教学目首先应根据评价内容和相应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的评价目的,然后根据评价目标明确具体的评价目的,然后根据评价目的确定评价标准,并将评价标准进一步分的确定评价标准,并将评价标准进一步分解为评价指标,并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解为评价指标,并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构建规范的评价量规。必要时,可以为不构建规范的评价

58、量规。必要时,可以为不同指标规定不同的权重。评价量规的指标同指标规定不同的权重。评价量规的指标要全面、精练。要全面、精练。评价建议 课程建设 比较重要的评价之前可挑选部分学生比较重要的评价之前可挑选部分学生进行进行预试或预测验预试或预测验,考察评价指标是否合,考察评价指标是否合适,并进行调整和修改。适,并进行调整和修改。 可以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制定量规组织学生参与制定量规,或者在,或者在评价前向学生说明量规和评价标准,以引评价前向学生说明量规和评价标准,以引导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导和激励学生的学习。 表现性评价量规示例表现性评价量规示例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步骤和关键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步骤和关键 评价建议

59、 课程建设(2)通过日常观察或设置真实任务)通过日常观察或设置真实任务搜集评价资料搜集评价资料可以通过现场观察、档案袋或成长记可以通过现场观察、档案袋或成长记录的方式,系统客观地观察和记录学生录的方式,系统客观地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自然情境中的真实表现;也可以设置在自然情境中的真实表现;也可以设置特定的作业、项目或任务来引发学生某特定的作业、项目或任务来引发学生某种特定的行为,搜集有价值的评价信息。种特定的行为,搜集有价值的评价信息。可用于搜集表现性评价资料的任务主可用于搜集表现性评价资料的任务主要有要有典型作品设计、项目型作用典型作品设计、项目型作用和和实践实践活动活动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步骤和关键

60、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步骤和关键 评价建议 课程建设用于搜集评价资料的任务的要求:用于搜集评价资料的任务的要求: 应指向具有普遍意义的目标,任务对所应指向具有普遍意义的目标,任务对所有学生都应是公平的,不能偏难或过于有学生都应是公平的,不能偏难或过于偏向某些学生的生活经验偏向某些学生的生活经验 任务应该是多层次的,可考察学生综合任务应该是多层次的,可考察学生综合的信息素养,不能过偏;的信息素养,不能过偏; 任务应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或生活实际,任务应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或生活实际,避免设置脱离学生生活或学习经验的任避免设置脱离学生生活或学习经验的任务情境。务情境。 (2)通过日常观察或设置真实任务)通过

61、日常观察或设置真实任务搜集评价资料搜集评价资料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步骤和关键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步骤和关键 评价建议 课程建设(3)评价结果的处理)评价结果的处理 l 评价结论既可以针对某一学生的整体表评价结论既可以针对某一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全面分析,也可以针对学生在不现进行全面分析,也可以针对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分别进行分析。同方面的表现分别进行分析。l 评价结论中的分数或量化评价结果主要评价结论中的分数或量化评价结果主要提供参考依据,必须将量化结果与定性提供参考依据,必须将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结合使用,切忌单纯利用量规分数分析结合使用,切忌单纯利用量规分数对学生的学习下结论或排名次。对学生的学习下结

62、论或排名次。l 注意考察不同评价者的评价结果之间是注意考察不同评价者的评价结果之间是否一致,如果出现较大差异,应注意分否一致,如果出现较大差异,应注意分析其中的原因,减少评价者的主观因素析其中的原因,减少评价者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不良影响。对评价结果的不良影响。 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步骤和关键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步骤和关键 评价建议 课程建设l 评价结论既可以针对某一学生的整体表评价结论既可以针对某一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全面分析,也可以针对学生在不现进行全面分析,也可以针对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分别进行分析。同方面的表现分别进行分析。l 评价结论中的分数或量化评价结果主要评价结论中的分数或量化评价结果主

63、要提供参考依据,必须将量化结果与定性提供参考依据,必须将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结合使用,切忌单纯利用量规分数分析结合使用,切忌单纯利用量规分数对学生的学习下结论或排名次。对学生的学习下结论或排名次。l 注意考察不同评价者的评价结果之间是注意考察不同评价者的评价结果之间是否一致,如果出现较大差异,应注意分否一致,如果出现较大差异,应注意分析其中的原因,减少评价者的主观因素析其中的原因,减少评价者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不良影响。对评价结果的不良影响。 (3)评价结果的处理)评价结果的处理 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步骤和关键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步骤和关键 评价建议 课程建设l 评价结论既可以针对某一学生的整体表评价

64、结论既可以针对某一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全面分析,也可以针对学生在不现进行全面分析,也可以针对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分别进行分析。同方面的表现分别进行分析。l 评价结论中的分数或量化评价结果主要评价结论中的分数或量化评价结果主要提供参考依据,必须将量化结果与定性提供参考依据,必须将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结合使用,切忌单纯利用量规分数分析结合使用,切忌单纯利用量规分数对学生的学习下结论或排名次。对学生的学习下结论或排名次。l 注意考察不同评价者的评价结果之间是注意考察不同评价者的评价结果之间是否一致,如果出现较大差异,应注意分否一致,如果出现较大差异,应注意分析其中的原因,减少评价者的主观因素析其中的原因

65、,减少评价者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不良影响。对评价结果的不良影响。 (3)评价结果的处理)评价结果的处理 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步骤和关键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步骤和关键 评价建议 课程建设2、评价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评价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观的形成 二、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二、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 “评价与教学相结合评价与教学相结合”:在日常教学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随时把握、及时引导。避免学期末程中随时把握、及时引导。避免学期末一次性的量化评价一次性的量化评价 创设情景,创设情景,“察其言,观其行察其言,观其行”,避免,避免只

66、重其表,不重其里只重其表,不重其里 加强交流讨论,重视人文关怀,逐步内加强交流讨论,重视人文关怀,逐步内化,避免化,避免“贴标签贴标签”评价建议 课程建设3、纸笔测验和上机测验相结合进行、纸笔测验和上机测验相结合进行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1)正确认识期末考试等总结性评价的)正确认识期末考试等总结性评价的综合功能:综合功能:考察学生对本学期所学模块基础知识、考察学生对本学期所学模块基础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实际操作技能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诊断本学期教学存在的问题,题的能力,诊断本学期教学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和学生改进随后的教与学。帮助教师和学生改进随后的教与学。 二、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二、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 评价建议 课程建设(2)综合运用纸笔测验、上机测验等多)综合运用纸笔测验、上机测验等多种评价方法开展期末考试等总结性评价:种评价方法开展期末考试等总结性评价:纸笔测验与上机测验相结合纸笔测验与上机测验相结合 总结性测验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总结性测验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避免只重视知识记忆和计全面发展,避免只重视知识记忆和计算机操作,忽视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