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中西方悲剧之差异》(共4页)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123041 上传时间:2022-01-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4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简析中西方悲剧之差异》(共4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简析中西方悲剧之差异》(共4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简析中西方悲剧之差异》(共4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简析中西方悲剧之差异》(共4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析中西方悲剧之差异》(共4页)(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浅析中西方悲剧之差异 悲剧是什么?从美学角度来说,悲剧是崇高的集中形态,是一种崇高的美。它经常以庄严的内容和粗犷的形式震撼人心,引起人们的崇敬和反思。恩格斯在评论拉萨尔剧本济金根时曾说: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这句话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向我们揭示了悲剧的本质,即矛盾冲突。无论是中国传统悲剧还是西方悲剧,都和矛盾冲突有着密切联系,可以说正是矛盾冲突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让内容变得跌宕起伏,富有戏剧性,引人入胜。然而,中西方悲剧因为受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又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悲剧文化内涵

2、中国传统悲剧大都侧重表现主人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悲惨遭遇,以此来批判黑暗的社会现实,正如鲁迅所言:“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关汉卿的窦娥冤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窦娥三岁丧母,七岁离父,给人做童养媳,十七岁成亲,又死去丈夫。后来又被坏人张驴儿诬告,赃官枉断,逼她承认毒害人命。从剧本来看,窦娥的悲惨遭遇的确值得我们同情,但是她缺乏个人斗争意识。在整个过程中,窦娥步步退让,直到上了刑场,她也没有办法证明自己的清白,只有靠上天为她作证,因此她的抗争显得被动而无力。与中国不同,西方悲剧所揭示的是人与无法制服的异己力量的抗争与冲突,可称为挣扎的冲突,表现了人对于其对立物的挣扎。这种抗争往往是惊

3、心动魄的,表现出火山喷发式的生命激情。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 中主人公的命运是神早已决定了的,他并非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但却不甘心于命运的安排,希望靠自己顽强的斗争来改变弑父娶母的命运。他在抵抗命运时的耐力与勇力恰恰是最可贵,因此会令读者感到强大的悲剧性。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与自身性格上的软弱和犹豫进行了抗争,虽然他最终与敌人走向死亡,但是这种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让读者肃然起敬。二、悲剧主人翁 中国传统悲剧中的主人公往往是弱小善良的老百姓,尤其是有不幸遭遇和无辜受冤的女性。中国悲剧苦情美感的获得,并不因为其主人公地位的超乎寻常,而是由于其力量的弱小,善良本性和悲苦结局之间形成的反差。这些薄命女子越

4、是娇小、柔弱、温顺、和善,当她们备受摧残、坠入苦难的深渊时,就越发显得无辜、凄惨、痛苦和可悲,令人生出无尽的怜悯和同情,同时也引导观众对造成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深深思索,从而达到认识社会的效果。如琵琶记中的赵五娘,桃花扇中的李香君,还有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等。西方悲剧的主人公多是高贵、威严、有强大力量的帝王将相、贵族富人、神人英雄,如古希腊悲剧作品中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西方人眼中,悲剧的主人翁有着显赫的声誉,他们是时代骄子,但却遭受不幸,其身份和遭遇形成强烈对比,因而具有震撼力量。由此可见,中国戏曲的悲剧是把观众推在高高的道德伦理的评判席上,让观众俯

5、视这些可怜的无辜的弱者,进而对故事、人物做出道德评判。而西方悲剧的观众仰视着台上那些比自己更有力量的主人公在命运、性格、社会面前做拼死抗争,却仍逃不脱失败的结果,进而产生了“恐惧和怜悯”,得到感情上的“净化”。三、悲剧结局 朱光潜先生曾经指出:“随便翻开一个剧本,不管主要人物处于多么悲惨的境地,你尽管可以放心,结尾一定是皆大欢喜,有趣的只是他们怎样转危为安。”的确,中国传统悲剧讲究结尾“大团圆”,所谓先苦后甜,苦尽甘来,是冲突的和解,如窦娥冤中窦娥化作鬼魂伸冤昭雪,赵氏孤儿中孤儿最终完成复仇使命,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双蝶飞舞等。不管是“先悲后喜”还是“先喜后悲再以喜收”,追求的都是一种欢乐型的结局

6、。 西方悲剧往往在悲剧主人公遭到悲惨遭遇的时候,以大悲结局。如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在悲剧结束时悲壮地死去,他的敌人也化为乌有。他的人文主义思想,通过这场毁灭性的斗争得到了升华,显得更加不可战胜。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有情人相继死去,并没有梁祝化蝶这一浪漫理想型结局,但同样震撼人心,为罗密欧与朱丽叶为爱情的献身精神而感动。总之,中国戏曲悲剧与西方古典悲剧分属两大戏剧基本系统,拥有各自的民族意识和审美观念,从而使中西悲剧产生巨大差异,形成不同的美学特征。二者之间只存在相互学习、借鉴与吸收的关系,而不存在孰优孰劣的关系,只有在保存各自的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融汇对方的表现技巧、艺术手法等,才能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60页。2 鲁迅全集第1卷,第297页。3 朱光潜. 悲剧心理学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