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领导行为及创业企业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

上传人:磨石 文档编号:48117675 上传时间:2022-01-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8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创业者领导行为及创业企业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创业者领导行为及创业企业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创业者领导行为及创业企业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创业者领导行为及创业企业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业者领导行为及创业企业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创业者领导行为与创业企业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符健春1,2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创业胜任力、创业决策和创业绩效关系研究”,编号:20060335127,起止时间:2007-12009-12。作者简介:符健春(1979-),男,浙江龙游人,应用心理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组织行为与决策研究。 王重鸣2 孟晓斌2 (1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杭州310028;2浙江大学人力资源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杭州310028)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创业者领导行为对创业企业组织绩效的影响关系。通过对117家创业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创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阶段,环境动态性对转换型领导影响财务

2、绩效和成长绩效的过程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对交易型领导影响财务绩效的过程具有负向调节作用,但在创业企业的成熟阶段,没有发现环境动态性的缓冲效应;转换型领导影响创新绩效过程中环境动态性的正向调节效应以及交易型领导影响成长绩效过程中环境动态性的负向调节效应均不受创业企业发展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创业者领导行为与创业企业的组织绩效之间是一种有条件的复杂关系,不同领导行为对组织绩效的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影响模式。关键词:创业者 领导行为 绩效中图分类号:C9331 引言创业者是创业企业的领导者。创业者的领导行为对创业企业组织绩效的贡献是人们关心的一个问题。Baron等1认为,“创业是一个领域。这个领域中的商

3、务活动试图理解机会如何创造新事物,机会如何出现并为特定的人所发现或创造,然后以各种方法被利用或开发,产生广泛的效果”。而领导是“一个影响他人以便使他人理解和认同什么需要做,如何做才能有效开展的过程,是一个促进个体和集体努力完成共同目标的过程”2。创业中机会的识别与创新往往是通过促进个体和群体的努力来实现的,创业者通过设定价值目标、制定蓝图、塑造文化来引领创业企业的成长,因此,领导是创业过程的一个核心成分,是创业成功的关键3。创业者领导行为按照风格的不同可以分为交易型领导和转换型领导。交易型领导注重领导与下属之间的交换关系4,以唤起下属和员工的自利的方式来激发他们完成特定的任务目标。交易型领导行

4、为主要包含权变奖励、积极例外管理和消极例外管理三个方面5。其中,权变奖励行为包括明确期望、根据特定的绩效标准进行奖励和惩罚;积极例外管理则是对下属进行密切的监控以保证目标的达成,一旦发现偏离或者背弃目标,常以惩罚的形式给与快速较正;而消极例外管理则在例外已经发生之后才以相应的惩罚形式对偏离目标行为进行较正,缺乏主动监控,放任和被动反应明显。在创业背景下,创业企业面临的环境变化、风险变化很多,创业机遇稍纵即逝,而由于创业企业本身在资源上的局限与弱小,创业机会的及时捕捉对创业成败和存亡的意义更加重大。因此,在创业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创业企业自身快速发展变化的情况下,缺乏灵活主动性是一个致命的危险,而交

5、易型领导恰恰不能提供这种灵活主动性,即使创业者本人可以保持灵活主动性,也容易受到下属及员工被动反应的限制与削弱。但交易型领导也发挥着设置绩效期望和明确奖惩的作用,在目标或行为期望不明确的情况下,对绩效的提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组织具备较完善的规章制度的条件下,也有利于管理成本的降低和组织绩效目标的实现。转换型领导是一个参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和下属协同努力以实现更高目标4。与交易型领导不同,转换性领导强调唤起下属和员工的理想和士气来激发他们追求最高的成就水平,并以主人翁的姿态为群体目标奋斗。因此,转换型领导行为激发的是内在的动机而不是外在的动机,下属和员工自觉的朝着目标努力,而不是由于结

6、果与某种奖励或惩罚联系在一起才受到激励。转换型领导行为主要包括提供愿景和启发,挑战现状等6。转换型领导以提供愿景、精神激励、智力启发和个性化关怀等方式来激发下属或员工的自觉水平,从而使得下属或员工能够超越自利,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并超越组织预期的任务目标,这种领导方式对员工和组织都有益 7,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愿景目标,还营造了一种宽松的、以人为本的组织氛围,激发了员工的主动性,为组织的人才招募创造了条件,也有利于组织的创新活动。Osborn等8从创业认知的视角对转换型领导做了解释,认为转换型领导在危机情况下最有效。Conger9则进一步认为,除了危机情况之外,创业机会可以作为转换型领导的广泛基础

7、,暗示了转换型领导与创业机会的天然契合。Conger认为转换型领导可能能够同时产生危险和创业机会的知觉,说明了转换型领导作为创业企业发展的原动力的重要性。与此一致的,Baglia和Hunt10把转换型领导看作是组织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充满风险与挑战的创业过程中,创业企业的组织结构与功能不尽完善,转换型领导对创业企业的各个组织绩效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很多研究都发现,交易型领导行为与组织绩效呈负相关1112,而转换型领导行为与组织绩效呈正相关7。以往研究中,人们习惯把领导行为与绩效直接联系起来,忽视了领导行为对绩效的影响机制和模式。Yukl13认为领导行为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要比想象的更加

8、复杂,影响领导行为与绩效间关系的缓冲效应需要大量的实证研究。其中,环境动态性和创业企业的发展阶段就是需要关注的影响变量。环境动态性以不可预测和快速变化为特征,这些因素给个人和公司的运作增加了不确定性1415。在动态的环境下,个人决策的局限性就会凸显出来,知觉到的环境动态性也可能造成决策者的高度压力和紧张16,尽管这个效果受到高管团队决策责任分布17和异质性程度17,18的部分消弱。在动态的环境中,多重展望宽化组块的决策者绩效表现更佳19,决策信息的可获得性和准确性对决策质量的影响更严重20,显然有效调动并利用群体的知识和智慧将成为关键,而在稳定的环境中,战略计划可能并不必要2122。此外,从组

9、织决策的角度而言,在动态环境下,责任和风险使得管理者更加倾向于风险规避,更加依赖于创业者的决策和领导,而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企业对创业者领导行为的需求可能并没有动态环境下那么强。近期的研究中,学者们已经开始关注从时间维度上考察领导与组织绩效的关系。企业发展的阶段不同,组织的特征和关键任务也有所不同。建立已久的公司中,目标体系、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常常使得领导成为多余23。在这些情况下,管理者可能仅仅机械的遵循日常规则进行领导,领导能力受到公司结构相关因素的制约2425。但在新创企业中这些因素却并不多见,而且,新创组织的创始人需要界定公司的愿景和目标以激励员工取得特定的目标成果2627,因此,创业

10、者的领导至关重要。随着组织的发展壮大,组织的规模和业务在扩大,组织的结构在规范化,组织管理和决策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化,组织的首要任务也从谋求生存转变为谋求发展,这种随着组织生命周期而变化的组织要求与领导者的动态匹配,以及随着组织要求和任务不断变化而及时转变的领导行为是保持组织正常发展、高效发展的重要方面。当前, 国内学者围绕“创始人离开公司是不是公司继续发展的必需”展开讨论,反映的正是领导人及其领导行为与组织发展要求与任务的动态匹配问题。因此,考察创业者领导行为与组织绩效的关系时不能不考虑组织发展阶段。组织发展的阶段不同,环境动态性对创业者领导行为影响组织绩效的模式的影响可能也不同。 基于上述

11、论述,我们提出如下研究假设:H1:创业者的转换型领导与创业企业的组织绩效正相关。H2:创业者的交易型领导与创业企业的组织绩效负相关。H3:环境动态性在转换型领导影响创业企业组织绩效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缓冲作用。H4:环境动态性在交易型领导影响创业企业组织绩效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缓冲作用。H5:创业企业发展阶段在转换型领导影响创业企业组织绩效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缓冲作用。H6:创业企业发展阶段在交易型领导影响创业企业组织绩效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缓冲作用。H7:创业企业发展阶段对转换型领导影响创业企业组织绩效过程中环境动态性的缓冲作用具有显著的缓冲作用。H8:创业企业发展阶段对交易型领导影响创业企业组织绩

12、效过程中环境动态性的缓冲作用具有显著的缓冲作用。2 方法2.1 调查对象创业精神界定的不一致导致了创业企业概念界定的不一致。但在研究中,创业企业的两种界定操作比较常用,一种是以创业精神特征的高低来识别创业企业2829,并与传统企业相对应,比如,以创新性和冒险性特征的高低来区分创业企业与传统企业;另一种是以公司的成立时间、规模等非创业精神本质特征来界定,比如,Larson把创业企业界定为小规模、高成长的成功企业30。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创业企业界定的第二种思路。但我们认为,创业是一个过程,需要区分“从无到有”和“从有到有”这两种不同的创业过程;有业可守情况下的发展、再发展应区别于“从无到有”的创业

13、过程和“守业”过程;而且在创业过程中,创业企业可能失败,可能低成长,但这并不能抹杀创业的行动和本质。所以,我们把创业企业界定为成立时间不长、创业者或创业团队独立经营的中小规模企业。本研究的样本取自金华和杭州两地,样本企业需同时满足成立满2年不足8年、创业者或创业团队经营的非子公司或非控股公司以及员工人数符合中小企业人数规定 参见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2003。等三个标准。从企业名单中确定样本企业,然后联系企业以确定能接受访问的样本企业,最终获得138家样本企业。问卷回收后经检查,得到有效样本企业117家。其中,杭州企业48家,金华企业69家;制造业企业22家,服

14、务业企业95家;处在生存阶段企业56家,发展阶段企业47家,稳定阶段企业14家;员工人数小于50人的企业35家,51151人的51家,人数大于151人的31家;管理团队规模在13人的企业18家,46人的53家,79人的34家,多于9人的12家。2.2 变量与测量工具本研究的自变量为创业者领导行为,因变量为创业企业的组织绩效,调节变量为环境动态性和创业企业发展阶段,企业员工数量、行业和管理团队规模作为控制变量。本研究的测量工具由5部分构成。第1部分是创业者领导行为问卷,采用多因素领导行为问卷(Multifactor Leadership Questionnair 5X-Short)测量。该问卷包

15、含8个分量表,其中特质理性化影响力、行为理性化影响力、精神激励、智力启发和个性化关怀5个分量表测量转换型领导,权变报酬、消极例外管理、积极例外管理3个分量表测量交易型领导,每个量表4个项目,采用李科特5点量表评分,“0”表示“根本没有”,“1”表示“偶尔”,直到“4”表示“相当频繁”。第2部分是创业企业的组织绩效问卷,测量财务绩效、成长绩效和创新绩效。作为经济体,财务绩效被认为是新创企业组织绩效的核心31。由于创业企业的历史短,可能还处于价值创造过程,当前的得失与将来的成长之间存在某种平衡转换关系,因此,同时采用利润率和成长作为组织绩效的多重测量是非常必要3233。我们认为,不断创新是创业企业

16、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贡献。随着技术和服务日益复杂和精细,产品和服务创新产生利润所需要的时间比以前更长,市场对创新的接受也需要一段时间,因此,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是创业企业组织绩效中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研究中,财务绩效用年平均销售回报率、年平均资产回报率和年平均净资产回报率3个项目来测量;成长绩效用年平均员工增长率、年平均销售增长率2个项目来测量;创新绩效采用2年中投放市场的新产品或者服务的数量,以及目前在开发的新产品或者服务的数量2个项目来测量。创业企业组织绩效问卷总共7个项目,测量客观数据,其中财务绩效和成长绩效指标均以近2年数据平均形式以求相对准确可靠。第3部分是环境动态性问卷,采用

17、Miller等编制的环境动态性量表测量3435。该量表包含5个项目,采用李科特7点量表评分,“1”表示非常不同意,“7”表示非常同意;第4部分是创业企业发展阶段问卷。问卷根据Churchill和Lewis的小企业发展5阶段模型问卷基础上改编而成。Churchill和Lewis36认为小企业发展包含了形成、存活、成功、快速发展和资源成熟5个阶段,每个阶段在主要战略目标、组织正式系统等方面存在差异。由于形成和存活阶段的主要目标都是为了生存,管理方式等方面也非常相似,所以在本研究中,形成和存活阶段合并为生存阶段,而成功、快速发展都是在生存基础上的提升,相似性很高,因此合并为发展阶段,最终形成创业企业

18、发展三阶段问卷,其中第1和第2阶段分别由5个特征指标来测量,第3阶段由6个特征指标来测量。创业企业发展阶段量表共包含13个项目,采用“是”或“否”的方式进行判断评价。第5部分是创业企业的背景信息,包括企业员工数量、管理团队规模和行业。为了便于施测,我们将多因素领导行为、环境动态性与创业企业发展阶段问卷组合成问卷I,组织绩效则与创业企业的背景信息组合成问卷II。2.3 施测问卷I由35名创业者的直接下属填写,问卷II由创业者本人或者办公室人员填写。问卷发放一周内回收问卷,第四天尚未完成问卷的企业,我们将给予提醒,超过一周收回的问卷不再计入样本。总计发放问卷684份,回收573份,剔除问卷中各独立

19、测量缺失数据超过三分之一以上的问卷,剔除创业者领导行为、环境动态性与创业发展阶段三部分问卷只要其中之一填答不足2份的企业问卷,剔除5个部分问卷不能成套的企业问卷,检查后得到有效问卷493份,问卷I共376份,问卷II共117份。2.4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创业者领导行为及环境动态性以同一样本企业的多人次测量数据的平均数表示,创业企业发展阶段则以多人次对创业企业发展阶段判断的众数表示。企业员工人数和管理团队规模经自然对数转化之后参与统计分析,财务绩效、成长绩效和创新绩效在相应测量指标经过自然对数转化后再转化为z分数,以相应测量指标z分数的总和平均数形式参与统计分析。自然对数转换旨在将正偏态数据转化

20、为正态数据,绩效指标经自然对数转化后进行z分数转换旨在使财务绩效、成长绩效和创新绩效的相应测量指标适合加总且均值为零,起到去中心化的作用,有利于减少缓冲效应分析中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并有利于缓冲效应结果的解释3738。行业、创业企业发展阶段两个分类变量转化为虚拟变量之后参与统计分析。本研究主要运用分层回归分析来考察创业者领导对创业企业组织绩效的影响,以及环境动态性与创业企业发展阶段的缓冲效应。数据的统计分析均在SPSS13.0中处理。3 结果与分析3.1 各变量的描述统计本研究涉及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矩阵及变量测量的信度系数,见表1。表1 变量的描述统计分析变量s123456789101员

21、工人数5.190.542团队规模1.831.120.153行业0.810.41-0.19*0.054环境动态4.951.67-0.11-0.03-0.21*(0.81)5阶段C10.400.49-0.12-0.060.040.026阶段C20.120.330.24*0.20*0.06-0.03-0.30*7转换型3.060.840.090.100.140.26*-0.090.05(0.87)8交易型2.130.920.030.050.070.150. 020.030.28*(0.79)9财务绩效00.450.19*0.140.04-0.27*0.140.20*0.25*-0.19*10成长绩效

22、00.570.21*0.120.06-0.130.19*0.160.20*-0.140.43*11创新绩效00.510.07-0.020.100.20*-0.080.040.23*0.070.22*0.35*注:员工人数、高管团队规模经过自然对数转化;财务绩效、成长绩效和创新绩效以各测量指标经过自然对数转化后的z分数的总和平均数表示;行业与创业企业发展阶段编码为虚拟变量,0为制造业,1为服务业,成长阶段编码为1 0,成熟阶段编码为0 1,生存阶段为参照组,编码为0 0;*,表示在0.05水平上显著,*,表示在0.01水平上显著。由表1可知,创业者的转换型领导与财务绩效、成长绩效和创新绩效都有显

23、著正相关,假设1得到支持,而交易型领导却只与财务绩效显著负相关,假设2得到部分支持。环境动态性与财务绩效显著负相关,但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与成长绩效相关不显著。3.2 创业者领导行为对创业企业组织绩效的分层回归分析我们采用分层回归分析来揭示创业者领导行为对创业企业组织绩效的影响,同时考察环境动态性和创业企业发展阶段在此影响关系中的缓冲效应。由于行业和创业企业发展阶段是分类虚拟变量,这类变量的标准回归系数没有意义39,因此在分层回归分析的结果中只给出非标准化的回归系数,见表2。15 / 15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表2 创业者领导对创业企业组织绩效的分层回归分析财务绩效成长绩效创新绩效bSEbbSE

24、bbSEb第一步 控制变量员工人数1.16*0.471.22*0.440.530.62团队规模0.340.250.400.310.110.29行业0.150.711.72*0.860.200.53F3.28*4.19*0.38R20.08*0.10*0.01第二步 领导行为转换型1.46*0.511.29*0.421.25*0.45交易型-1.330.78-1.78*0.890.270.92F3.91*5.90*1.67R20.07*0.11*0.06*第三步 缓冲变量1环境动态性-1.28*0.38-0.350.321.41*0.47F4.02*5.17*3.75*R20.05*0.010.

25、10*第四步 缓冲变量2阶段C12.92*1.091.25*0.630.610.44阶段C22.13*0.93-1.34*0.58-0.950.74F4.26*4.74*3.16*R20.06*0.040.02第五步 领导×动态转换型×动态2.05*0.751.14*0.531.02*0.58交易型×动态-3.06*1.09-2.53*0.921.671.12F 4.54*5.22*3.17*R20.06*0.07*0.04第六步 领导×阶段转换型×阶段C1-0.950.721.83*0.550.370.51转换型×阶段C2-2.84

26、*0.85-1.62*0.480.941.04交易型×阶段C1-0.981.16-1.57*0.92-0.860.83交易型×阶段C22.13*0.922.31*0.772.22*0.75F3.27*5.50*2.56*R20.08*0.10*0.03第七步 领导×动态×阶段转换型×动态×阶段C1-2.18*1.011.35*0.580.960.73转换型×动态×阶段C2-3.04*0.82-0.490.54-1.320.94交易型×动态×阶段C1-1.97*0.961.420.850.570.

27、88交易型×动态×阶段C2-2.13*0.770.690.790.820.54F4.46*4.64*2.12*R20.07*0.030.02注:回归方程的截距b0没有在表中列出;财务绩效、成长绩效和创新绩效以各测量指标经过自然对数转化后的z分数的总和平均数表示;行业与创业企业发展阶段编码为虚拟变量,制造业为0,服务业为1,成长阶段编码为1 0,成熟阶段编码为0 1,生存阶段编码为0 0;*,表示0.05水平上显著,*,表示0.01水平上显著。由表2分层回归分析第五步可知,环境动态性对转换型领导影响财务绩效、成长绩效和创新绩效的过程都具有显著的缓冲效应,而环境动态性只对交易型

28、领导影响财务绩效和成长绩效的过程具有显著的缓冲效应,结果支持了假设3,部分支持了假设4。由表2分层回归分析第六步可知,创业企业的发展阶段对转换型领导影响财务绩效和成长绩效的过程有显著的缓冲效应,而对交易型领导影响财务绩效、成长绩效和创新绩效的过程具有显著的缓冲效应,因此,结果支持了假设6,部分支持了假设5。由于在三项交互项显著的情况下分析两项交互作用的意义不大,因此,环境动态性和创业企业发展阶段缓冲效应的具体情况必须首先通过三项交互效应的分析来说明。由表2分层回归分析第七步表明,创业企业发展阶段不同,环境动态性在创业者的转换型领导影响财务绩效、成长绩效过程中的缓冲作用是不同的,环境动态性在交易

29、型领导影响财务绩效过程中的缓冲作用也不的,部分支持了假设7和假设8。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生存和发展阶段,创业者的转换型领导对财务绩效的影响都受到环境动态性的显著调节,高环境动态性条件下,创业者的转换型领导对财务绩效的积极影响都显著强于低环境动态性条件下对财务绩效的积极影响;在创业企业的成熟阶段,环境动态性虽然没有对创业者转换型领导影响财务绩效的过程产生缓冲作用,但转换型领导影响财务绩效的模式却发生了转变,即,创业者的转换型领导在低环境动态性条件下反而比在高环境动态性条件下取得更好的财务绩效,见图1.1。检验交互作用图1.1中斜率的显著性及差异显著性发现,在生存和发展阶段,无论是低环境动态性还是高

30、环境动态性条件下,转换型领导的斜率都显著大于0;但在成熟阶段,无论是图1.1 转换型领导影响财务绩效中环境动态性缓冲效应的阶段性特征分析环境动态性还是高环境动态性条件下,转换型领导的斜率与0没有显著差异。相同环境动态性条件下,转换型领导的斜率在生存与发展阶段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都显著大于成熟阶段的转换型领导的斜率,这说明在创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阶段转换型领导对财务绩效发挥了显著的积极影响,而在成熟阶段却并不显著,而且这种积极影响在生存和发展阶段很相似,并都显著强于在成熟阶段的效应。进一步的分析还发现,在创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阶段,创业者的交易型领导对财务绩效的影响都受到环境动态性的显著调节,在高环

31、境动态性条件下,交易型领导对财务绩效的消极影响都显著强于低环境动态性条件下的消极作用,但在成熟阶段,环境动态性却没有显著的缓冲作用,见图1.2。检验交互作用图1.2中斜率的显著性及其差异显著性发现,图1.2 交易型领导影响财务绩效中环境动态性缓冲效应的阶段性特征分析在创业企业的生存与发阶段,低环境动态性条件下,交易型领导的斜率与0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成熟阶段,交易型领导的斜率却显著大于0;在高环境动态性条件下,交易型领导的斜率显著小于0,而成熟阶段的交易型领导的斜率与0没有显著差异。而且,无论在低环境动态性还是高环境动态性条件下,交易型领导的斜率在创业企业的生存阶段和发展阶段之间都不存在显著差异

32、,但都显著小于成熟阶段的交易型领导的斜率。这说明在高环境动态性条件下,交易型领导在生存和发展阶段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是消极的,但在成熟阶段,交易型领导在低环境动态性条件下却表现出显著的积极影响。从图1.3可以看出,在创业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环境动图1.3 转换型领导影响成长绩效中环境动态性缓冲效应的阶段性特征分析态性对转换型领导影响成长绩效的模式与环境动态性对转换型领导影响财务绩效的模式类似。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创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阶段,创业者的转换型领导行为对财务绩效的影响都受到环境动态性的显著调节,高环境动态性条件下,创业者的转换型领导行为对财务绩效的积极影响都显著强于低环境动态性条件下创业者的

33、转换型领导行为对财务绩效的积极影响,但在成熟阶段却没有发现环境动态性的缓冲作用。检验交互作用图中斜率的显著性及差异显著性发现,在高环境动态性条件下,处在创业企业生存阶段与发展阶段的转换型领导的斜率都显著大于0,而成熟阶段的转换型领导的斜率却没有显著大于0,转换型领导的斜率在两阶段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并显著大于成熟阶段的转换型领导的斜率。在低环境动态性条件下,只有生存阶段的转换型领导的斜率显著大于0,而且生存阶段的转换型领导的斜率显著大于发展阶段与成熟阶段的转换型领导的斜率。这说明转换型领导在创业生存阶段至关重要。由于三项交互项不显著的情况下需要分析两项交互作用,而三项交互和两项交互都不显著的情况下

34、,则必须分析主效应。因此,分层回归分析第七步中没有发现显著调节效应时就需要对分层回归分析第五步和第六步的相应部分进行分析。从分层回归分析第五步可知,环境动态性对交易型领导影响成长绩效过程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环境动态性对转换型领导影响创新绩效过程也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高环境动态性条件下,交易型领导对成长绩效的消极影响显著,而在低环境动态性的条件下,交易型领导对成长绩效的影响却不显著。在高环境动态性条件下,转换领导对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显著,而在低环境动态性的条件下,转换型领导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却不显著,见图1.4。从分层回归分析第六步可知,创业企业发展阶段对创业者交易型领导影响成长

35、绩效、创新绩效过程起显著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发展阶段,交易型领导对成长绩效的消极影响比在生存阶段的消极影响显著更强,但在成熟阶段,交易型领导对成长绩效却又没有显著的消极影响;在成熟阶段,创业者的交易型领导对 图1.4 交易型领导影响成长绩效与转换型领导影响创新绩效中环境动态性的缓冲效应分析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是在生存阶段和发展阶段,交易型领导对创新绩效都表现出显著的消极影响,见图1.5。图1.5 交易型领导影响成长绩效、创新绩效的阶段性特征4 讨论尽管财务绩效、创新绩效和成长绩效三者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却分别反映了创业企业组织绩效的不同侧面。为了清晰的反映创业者领导行为对创业

36、企业组织绩效的影响关系,首先需要对组织绩效进行区分。尽管我们对创业企业的组织绩效进行了区分,承认不同领导行为对组织绩效不同层面作用机制的差异,但却远不足以刻画创业者领导行为对创业企业组织绩效的影响,因为这种分析忽略了环境动态性和创业企业发展阶段等缓冲变量的影响,不足以揭示创业者领导行为对组织绩效影响模式的丰富性和具体性,可能对创业实践造成误导。以往研究发现,组织绩效与转换型领导正相关,而与交易型领导负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转换型领导对创业企业的财务、成长和创新绩效都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交易型领导对创业企业的财务绩效和成长绩效具有显著的消极影响,与以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7,12。尽管以往的领导理论

37、及其研究在探讨领导行为影响组织绩效的关系时,也承认领导行为的效能来源于领导行为与环境因素的匹配或者对环境因素的依赖6,但是领导行为与绩效关系的缓冲效应研究却很少。Ensley等40曾经考察环境动态性对领导行为与创业企业组织绩效关系的缓冲效应,发现环境动态性越高转换型领导对绩效的积极影响越大,反之则越小,甚至消极影响越大,而环境动态性越高交易型领导对绩效的消极影响越大,反之则越小,甚至积极影响越大。本研究的结果与Ensley等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由于交易型领导更加倾向于常规化管理,更注重维持功能41,不能灵活及时应对环境变化,而转换型领导激发了下属的内在动机和自主性,在创业愿景的引领下,环境

38、动态性越高反而越能激起机会意识和创业动机,更适合在危机情况下发挥作用9。但本研的结果进一步表明,创业企业发展阶段不同,环境动态性缓冲效应的模式存在差异:创业企业的生存阶段和发展阶段,环境动态性对转换型领导影响财务绩效、成长绩效的过程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对交易型领导影响财务绩效的过程具有负向调节作用,但在创业企业的成熟阶段,却没有发现显著的调节效应。而且,转换型领导影响创新绩效过程中环境动态性的正向调节效应不受创业企业发展阶段的影响;交易型领导影响成长绩效过程中环境动态性的负向调节效应也不受创业企业发展阶段的影响。这说明,在创业企业组织绩效的不同侧面上,环境动态性的缓冲效应模式受创业企业发展阶段影

39、响的表现也存在差异。相对于环境动态性而言,这些具有特定使命目标和组织结构特征的发展阶段,正是领导行为发挥作用的内在环境。Pawar 和Eastman42认为,效率导向、技术核心部门主导、层峰组织结构、治理的市场或层峰模式等组织因素将增加交易型领导行为的接受度和有效性;适应导向、跨边界单位主导、简单的组织结构、民主的治理模式等组织背景因素将增加交易型领导行为的接受度和有效性。这些影响因素实质上反映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前者更多出现在企业发展的成熟阶段,而后者更可能出现在新创企业中。由于创业企业在生存阶段的首要目标是企业生存,而在发展阶段仍然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夭折,自身的资源和实力

40、的弱小决定创业企业在环境动荡变化面前的敏感和脆弱,并往往最直接体现在财务绩效和成长绩效上。在创业环境和创业企业生存或发展环境动荡的情况下,创业的机会与危机同时浮现,转换型领导者利用创业机会与创业的愿景的天然契合激发下属和员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智力启发和个性化的关怀表达共赴难关的信任和信心,同时这一时期创业企业组织结构的相对松散也便于创业企业的灵活性、主动性发挥。而交易型领导在这一时期没有规范的组织结构为依托较难有效运行,以消极被动和规范化操作来应对灵活多变的环境往往也是事倍功半或者适应不良。但在创业企业发展的成熟阶段,可能由于企业具备了相当的资源和实力,抗风险和环境动荡的能力显著增强,同时由

41、于创业企业规模较大、组织结构较完善,管理团队往往能够化解环境动态性的风险,创业企业对创业者领导行为的依赖相对减弱。创业者的主动干预和转换型领导可能反而干扰了组织正常的规范协同式的运行。因此,在这一时期,更适合采用交易型领导。但交易型领导带有浓厚的被动和监控色彩,强调维持功能,对革新与发展不敏感,在剧烈多变的环境面前难以灵活机动的做出有效应对而导致赢利增长下降。此外,交易型领导能够满足下属和员工的保健因素,但未能满足激励因素。缺乏人性化的领导,也不利于留住人才和充实人才队伍。这在创业企业发展的任何阶段都一样,影响创业企业的成长绩效。值得注意的是,转换型领导对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在高环境动态性条件下

42、反而更加有效,而且这种影响模式在创业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都没有变化。这可能是动态环境使得创业企业现行的产品或服务过了时,要求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43。为此,企业需要进行探索性的开发和创新,抓住变化的环境条件,通过创造新产品、新服务或者满足新市场的需要来打破旧的市场格局实现自身的发展44。显然,环境的变化既是机会也是风险,及时跟踪环境的变化,灵敏的判断环境的需求是创业企业抓住机会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基础。而转换型领导不仅有利于主动的获取环境变动信息,及时应对环境的变化,调整研发方向,而且能够营造一个相对轻松自由的工作环境,能够激发下属和员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高环境动态性情况下反而更加关键更加有效。

43、5 小结与建议本研究以环境动态性和创业企业发展阶段为缓冲变量,研究了创业者的转换型领导与交易型领导与创业企业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发现创业者的转换型领导对创业企业组织绩效的影响在高环境动态性情况下更加有效,而创业者的交易型领导在低环境动态性情况下更加有效,并且创业者的转换型领导和交易型领导对组织绩效不同层面影响的有效性随着创业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创业者在创业实践和创业管理中需要根据创业环境的动态性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领导行为,需要及时诊断并了解创业企业的发展阶段,进而在环境动态性和创业企业发展阶段之间做出创业领导行为的动态匹配选择。虽然创业者的领导风格作为人格特质具有相对稳定性

44、,但有意识的调整并管理自己的行为,同时采取必要的管理政策或者措施,比如组建相应的创业团队或管理团队,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在某些情况下,为了创业企业的生存并保持较好的组织绩效,适时选择新的领导人可能也是一种必要的选择。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还发现创业者领导行为对组织绩效不同层面的影响模式存在差异:创业者领导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模式不同于对财务绩效和成长绩效的影响模式,但创业者领导对财务绩效和成长绩效的影响模式相似性较高。因此,希望采用某种最优的领导方式来实现创业企业组织绩效的全面提升和发展的策略似乎并不合适。对于组织绩效的不同层面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在创业实践和管理中,创业

45、团队成员分工管理与之匹配的组织绩效的层面也许是一种比较可行而且有效的办法。参考文献:1Baron R A, Shane S. Entrepreneurship: A Process PerspectiveM. Southwestern Thomson, Cincinnati, OH, 2005.2Yukl G.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M. Prentice Hall, Upper Saddle River, NJ, 2002.3Shane S and Venkataraman S. The promise of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e

46、ld of research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0, 25(1): 217-226.4Burns J M. LeadershipM. Harper and Row, New York,1978.5Bass M B. Leadership and performance beyond expectationsM. New York, Free Press,1985.6Pearce C L, Conger J A. Shared Leadership: Reframing the Hows and Whys LeadershipM. Sage,

47、Publications, Thousand Oaks, CA, 2003.7Bass B M. A New Paradigm of Leadership: An Inquiry into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M. U.S. Army Research Institute for the Behavioral and Social Sciences, Alexandria, VA, 1996.8Osborn R N, Hunt J G, Jauch L R. Toward a contextual theory of leadershipJ. Leadersh

48、ip Quarterly, 2002, 13(6):797-837.9Conger J A. Charismatic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an insiders perspective on these developing streams of researchJ. Leadership Quarterly, 1999,10 (2):145-179.10 Baglia B R, Hunt J G. An organizational life cycle approach to leadershipC. In: Hunt

49、 J G, Baliga B R, Dachler H P, Schriesheim C A, Emerging Leadership Vistas. Lexington Books, Lexington, MA, 1988.11Wofford J C, Goodwin V L, Whittington J L. A field study of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transformational and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J. Leadership Quarterly, 1998, 9 (1): 55-8

50、4.12Yammarino F J, Spangler W D, Dubinsky A J. Transformational and contingent reward leadership: individual, dyad, and group levels of analysisJ. Leadership Quarterly, 1998, 9 (1):27- 54.13Yukl G. An evaluation of conceptual weaknesses in transformational and charismatic leadership theoriesJ.Leader

51、ship Quarterly, 1999,10(2):285-305.14Duncan R B.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s and perceived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72,17(2):313-327.15Dess G G, Beard D W. Dimensions of organizational task environments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84,

52、 29(1):52-73.16Waldman D A, Ramirez G G, House R J, et al. Does leadership matter? CEO leadership attributes and profitability under conditions of perceived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1, 44 (1):134-143.17Hambrick D C, Mason P A. Upper echelons: the organization as

53、a reflection of its top manager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4, 9(2):193-206.18Priem R L. Top management team group factors, consensus, and firm performance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0, 11(6): 469-478.19Judge W Q, Miller A.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decision speed in different envi

54、ronmental context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1,34(2):449-463.20Handzic M. Does More Information Lead to Better InformingC? in Haringer A, Proceedings of the 2001 Informing Science Conference, Krakow, Poland, 2001,251-256.21Glick W H, Miller C C, Huber G P. The impact of upper echelon divers

55、ity on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M. In: Huber G P, Glick W H,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Redesign: Ideas and Insights for Improving Performan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93, 176-214.22Priem R L, Rasheed A M A, Kotulic A G. Rationality in strategic decision processes, environmental dynamis

56、m and firm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5, 21 (5):913-929.23Kerr S, Jermier J. Substitutes for leadership: their meaning and measurement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1978, 22(3):375-403.24Finkelstein S, Hambrick D C. Strategic Leadership: Top Executives and Their Effect

57、s on OrganizationsM. West, Minneapolis, MN, 1996.25Sathe V.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Top Managers and New Business Creation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2003.26Baum J, Locke E, Kirkpatrick S.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relation of vision and vision communication to venture growth in

58、entrepreneurial firms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98, 83 (1):43-54.27Kirkpatrick S A, Wofford J C, Baum J R. Measuring motive imagery contained in the vision statementJ. Leadership Quarterly, 2002, 13(2):139-150.28Miller D and, Friesen P H. Archetypes of strategy formulationJ. Management Scie

59、nce.1978, 24(9): 921-933.29Mintzberg H. Strategy making in three modesJ.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73, 16(2): 44-33.30Larson A. Network dyads in entrepreneurial settings: a study of the governance of exchange relationships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2,37(1):76-104.31Murphy G B,Trai

60、ler J W, Hill R C. Measuring performance in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1996,36(1):15-23.32Robinson K C. An examin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industry structure on eight alternative measures of new venture performance for high potential independent new venturesJ. Journal o

61、f Business Venturing,1999,14(2):165-187.33Zahra S A, Neubaum D O, El-Hagrassey G M.Competitive analysis and new venture performance: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strategic uncertainty and venture origin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2,27(1):1-28.34Miller D, Droge C. Psychological and Tra

62、ditional Determinants of Structure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86, 31(4):539-560.35Miller D, Friesen P H. Innovation in conser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firm: Two models of strategic momentum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2,3(1):1-25.36Churchill C N and Lewis V. The five stage of small business grouthJ. Havard Business Review, 1983, 61(3):30-50.37Cohen J, Cohen P, West S G, et al. Applied muliple regression/correlation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al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