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上传人:1777****777 文档编号:48092467 上传时间:2022-01-01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43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资源描述:

《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1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十七、医学影像管理与持续改进n4.17.1 医学影像(放射、超声、CT 等)部门设臵、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提供 24 小时急诊影像服务。n4.17.1.1n医学影像科通过医疗机构执业诊疗科目许可登记,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提供诊疗服务满足临床需要。n【C】n1.医学影像科通过医疗机构执业诊疗科目许可登记,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n2.提供医学影像服务项目与医院功能任务一致,能满足临床需要。n3.X 线摄影、超声检查提供24小时7天的急诊(包括床边急诊)检查服务。n【B】符合“C”,并n1.有明确的服务项目、时限规

2、定并公示,普通项目当日完成检查并出具报告,能遵循执行。n2.CT 提供247天的急诊检查服务。n【A】符合“B”,并n1.各类影像检查统一编码,实现患者一人一个唯一编码管理。n2.医院设有PACS系统,运行良好,图像清晰,3年以上离线存储功能。n3.医生工作站调阅,至少具备3年在线查询。4.17.1 医学影像(放射、超声、医学影像(放射、超声、CT 等)部门设臵、布局、设备设施符合等)部门设臵、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提供,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提供 24 小时急诊影像小时急诊影像服务。服务。n4.17.1.2n根据医院规模和任务配备医

3、疗技术人员,人员梯队结构合理。n【C】n1.医师、技术人员和护士配备符合相关规范,满足工作需要。n2.各级各类人员具有相应资质和执业资格。n【B】符合“C”,并n根据医院功能任务与设备的种类设若干专业组,人员梯队结构合理。n【A】符合“B”,并n科主任为副主任医师或以上人员。4.17.1 医学影像(放射、超声、医学影像(放射、超声、CT 等)部门设臵、布局、设备设施符合等)部门设臵、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提供,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提供 24 小时急诊影像小时急诊影像服务。服务。n4.17.1.3n科室有必要的紧急意外抢救用的药品器材

4、,相关人员具备紧急抢救能力,有与临床科室紧急呼救与支援的机制与流程。n【C】n科室有紧急意外抢救预案,有必要的紧急意外抢救用的药品器材。n【B】符合“C”,并n1.科室人员熟悉紧急意外抢救预案流程,相关人员经过培训,具备紧急抢救的能力。n2.有与临床科室紧急呼救与支援的机制与流程。n【A】符合“B”,并n1.科室指定专人负责应急管理,有演练,急救药品器材具有可及性和质量保证。n2.患者发生紧急意外事件时能够迅速开展紧急抢救,并对抢救过程有记录和讨论。4.17.2 建立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执行技术操作规范,提供规范服务,保建立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执行技术操作规范,提供规范服务,保护患者隐

5、私,实行质量控制,定期进行图像质量评价。护患者隐私,实行质量控制,定期进行图像质量评价。n4.17.2.1n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落实岗位职责,开展质量控制。【C】n1.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n2.有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n3.有质量控制指标。n【B】符合“C”,并n员工知晓各项规章制度和本人岗位职责,掌握岗位相关的技术操作规范,并能够认真遵守和执行。n【A】符合“B”,并n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和工作需要,及时对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完善和修订。4.17.2 建立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执行技术操作规范,提供规范服务,保建立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执行技

6、术操作规范,提供规范服务,保护患者隐私,实行质量控制,定期进行图像质量评价。护患者隐私,实行质量控制,定期进行图像质量评价。n4.17.2.2n定期校正放射诊疗设备及其相关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并符合有关标准与要求。【C】n定期对放射诊疗设备及其相关设备进行校正和维护,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符合有关标准与要求。n【B】符合“C”,并n1.有专职人员负责对设备进行定期校正和维护,并有记录。n2.每件设备的定期校正和维护均落实到人。n【A】符合“B”,并n设备运行完好率在95%以上。4.17.2 建立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执行技术操作规范,提供规范服务,保建立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

7、执行技术操作规范,提供规范服务,保护患者隐私,实行质量控制,定期进行图像质量评价。护患者隐私,实行质量控制,定期进行图像质量评价。n4.17.2.3n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图像质量评价活动。n【C】n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图像质量评价活动。n【B】符合“C”,并n1.有图像质量评价小组,定期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n2.将图像质量评价的结果纳入对部门服务质量与相关人员技术能力评价的内容。n【A】符合“B”,并n有评价结果分析与持续改进措施,提高影像图像质量。4.17.3 及时提供规范的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严格审核制度,有疑难病例分析与及时提供规范的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严格审核制度,有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制度。读

8、片制度。n4.17.3.1n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及时、规范,有审核制度与流程。n【C】n1.科室有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审核制度与流程。n2.影像报告由具备资质的医学影像诊断专业医师出具。n3.有提供影像报告时限要求。n4.每份报告书有精确的报告时间,普通报告精确到“时”,急诊报告精确到“分”。n5.诊断报告按照流程经过审核,有审核医师签名。n【B】符合“C”,并n科室每月对诊断报告质量进行检查,总结分析,落实改进措施。n【A】符合“B”,并n职能部门有监督检查,追踪评价,评价结果纳入对科室服务质量与诊断医师技术能力评价内容。4.17.3 及时提供规范的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严格审核制度,有疑难病例分析与

9、及时提供规范的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严格审核制度,有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制度。读片制度。n4.17.3.2n有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制度,有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n【C】n1.有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相关制度。n2.有专人负责并定期召开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n3.有临床医师参加的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由放射科主任主持,有记录。n【B】符合“C”,并n有重点病历随访与反馈、疑难病例分析读片会的完整资料。n【A】符合“B”,并n1.通过重点病例随访分析评价,改进诊断工作,提高诊断质量。n2.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会参加人员覆盖科室80%人员。4.17.4 有医学影像设备定期检测制度、环境保护、受检者防护及工作人员职业

10、有医学影像设备定期检测制度、环境保护、受检者防护及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防护等相关制度,遵照实施并记录。健康防护等相关制度,遵照实施并记录。n4.17.4.1n有医学影像设备定期检测、放射安全管理等相关制度,医学影像科通过环境评估。n【C】n1.有放射安全管理相关制度与落实措施。n2.有医学影像设备、场所定期检测制度与落实措施。n3.有放射废物处理的相关规定并按规定执行。n4.在影像检查室门口设臵电离辐射警告标志。n5.医学影像科通过环境评估。n【B】符合“C”,并n1.有定期放射设备、场所检测报告并对超过标准的设备或场所及时处理的完整资料。n2.有放射废物处理登记和监管记录。n3.有医学影像科通过

11、环境评估的环评报告。n4.有专人负责安全管理工作。n5.有落实相关制度的具体措施。n【A】符合“B”,并n有专人负责安全管理工作,至少每季度有一次常规安全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持续改进安全管理。4.17.4 有医学影像设备定期检测制度、环境保护、受检者防护及工作人员职业有医学影像设备定期检测制度、环境保护、受检者防护及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防护等相关制度,遵照实施并记录。健康防护等相关制度,遵照实施并记录。n4.17.4.2n有受检者和工作人员防护措施。n【C】n1.有完整的放射防护器材与个人防护用品,保障医患防护需要。n2.有受检者的防护措施,对受检者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n3.影像科人员按

12、照规定佩戴个人放射剂量计。n4.影像科人员按照规定每年进行健康检查。n【B】符合“C”,并n1.影像检查前医务人员主动告知辐射对健康的影响,指导受检者进行防护。n2.有对新员工进行放射防护器材及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方法培训。n3.有专人负责对放射剂量计进行收集、发放和监测结果反馈、登记工作。n4.有员工放射剂量监测数据分析和针对超标原因的改进措施。n【A】符合“B”,并n1.有员工定期进行放射安全防护培训证书或资料。n2.有完整的放射人员放射防护档案与健康档案。n3.无放射安全(不良)事件。4.17.4 有医学影像设备定期检测制度、环境保护、受检者防护及工作人员职业有医学影像设备定期检测制度、环境

13、保护、受检者防护及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防护等相关制度,遵照实施并记录。健康防护等相关制度,遵照实施并记录。n4.17.4.3n制定放射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n【C】n1.有放射安全事件应急预案。n2.有辐射损伤的具体处臵流程和规范。n3.各相关科室和人员熟悉应急预案、相关流程以及本部门、本科室和本人职责。n【B】符合“C”,并n对于放射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进行综合演练。n【A】符合“B”,并n有演练或安全事件的总结分析,有整改措施并组织落实。4.17.5 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能用质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能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

14、岗位职责与质量安全指标,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与质量安全指标,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按规定开展质量控制活动,并有记录。进制度,按规定开展质量控制活动,并有记录。n4.17.5.1n有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能够用质量管理工具,开展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科室医疗质量。n【C】n1.有科主任、护士长及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n2.有科室质量管理员,负责本科室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具体工作。n3.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教育、培训计划、质量与安全指标。n4.有质量控制相关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技术规范、操作常规。n5.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

15、告。n6.有医疗差错事故的防范措施与报告、检查、处置规范和流程。n【B】符合“C”,并n1.开展质量与安全管理,落实相关措施,有完整工作资料。n2.大型X线设备检查阳性率50%,CT检查阳性率60%。n3.有医学影像诊断与手术后符合率统计与分析,符合率90%。n【A】符合“B”,并n1.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能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开展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现持续改进。n2.质量与安全管理考核结果应用于科室和个人考核。 十八、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n4.18.1 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规范,完善临床用血的组织管理。n4.18.1.1n依据输血管

16、理的法律、法规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输血管理文件。n【C】n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设输血科或血库。n2.有临床输血管理组织和职能管理部门,履行对全院临床输血监管指导工作职能并有活动记录。n3.有组织全院性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制度的培训记录。n4.有“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n【B】符合“C”,并n1.科室按照输血工作的相关管理要求,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并得到落实。n2.职能部门进行督导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追踪与改进成效评价,有记录。n【A】符合“B”,并n1.输血科

17、和临床医护人员对输血相关制度知晓率95%,并严格履职。n2.有全院输血管理工作的定期总结、分析、反馈和持续改进输血工作的机制。4.18.1 落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行)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规范,完善临床用血的组织管理。等有关法律规范,完善临床用血的组织管理。n4.18.1.2n医院有临床输血反应处理规范和应急用血预案、采集血标本等制度与流程,并遵循。【C】n1.有临床输血相关具体制度与规范:n(1)有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规范。n(2)有应急用血预案。n(3)有用血申请流程,用血流程和输血

18、管理流程。n(4)有采集血标本的流程。n2.有相关制度、流程的培训与教育,并有记录。n【B】符合“C”,并n输血科和各临床科室(如各手术科室、急诊科等主要用血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共同落实输血管理相关制度。n【A】符合“B”,并n职能部门督导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追踪,持续改进有成效。n4.18.2.1n输血科(血库)人员结构、房屋设施和仪器设备均符合规定要求。n【C】n1.根据医院的功能任务设臵输血科(血库),与临床科室诊疗需求相称。n2.工作人员具备输血、检验、医疗、护理等专业知识,并接受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和考核。n3.工作人员无影响履行输血专业职责的疾病或者功能障碍。n4.房屋设

19、臵远离污染源,靠近手术室和病区,采光明亮、空气流通,布局应符合卫生学要求,污染区与非污染区分开,至少设臵入库前血液处置室、血液标本处理区、储血室、发血室、相容性检测实验室,有必要的消毒设施。n5.必备基本设备:26储血专用冰箱、-20以下储血浆专用低温冰箱、28试剂储存专用冰箱、28标本储存专用冰箱、血小板保存箱、专用血浆解冻箱(溶浆机)、血型血清学离心机、专用取血箱、恒温水浴箱、标本离心机、显微镜、计算机及信息管理系统等。n6.血液保存环境条件符合规定。4.18.2 具备为临床提供 24 小时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工作需要,无非法自采、自供血液行为。4.18.2 具备为临床提供具备为临床提供

20、24 小时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工作需要,无非法自小时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工作需要,无非法自采、自供血液行为。采、自供血液行为。n4.18.2.1n输血科(血库)人员结构、房屋设施和仪器设备均符合规定要求。n【B】符合“C”,并n1.输血科(血库)负责人具有副主任职称以上资格,从事临床输血治疗工作五年以上,有丰富的输血相关临床专业知识及管理能力。n2.建筑与设施符合GB19489-2004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业务区域与行政区域分开,用房面积达到相关要求。n【A】符合“B”,并n输血科独立设臵,人员数量符合规定要求(人床比例为1:80120或人与年发血量比1:1000U)。4.18.2 具备为

21、临床提供 24 小时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工作需要,无非法自采、自供血液行为。n4.18.2.2n具备为临床提供 24 小时供血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工作需要。n【C】n1.与指定供血单位签订供血协议。n2.有血液库存量的管理要求,能24小时为临床提供供血服务。n3.有应急保障(通信、人员、交通)。n4.无非法定渠道用血和自采、自供血的行为。n5.有输血信息管理系统。n【B】符合“C”,并n有急救用血的应急协调机制。n【A】符合“B”,并n定期(至少每半年一次)评价临床医师对供血管理工作满意程度。 4.18.3 加强临床用血过程管理,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促进临床安全、有加强临床用血过程管理,严格掌

22、握输血适应证,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科学用血。效、科学用血。n4.18.3.1n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用血合理。n【C】n1.医院对输血适应证有严格管理规定,定期评价与分析用血趋势。n2.医务人员掌握输血适应证相关规定,用血合理。n【B】符合“C”,并n职能部门会同输血科(血库)对各临床科室(如各手术科室、急诊科、血液科等主要用血部门)合理用血,落实输血适应证的规范要求进行督导检查,对存在问题督促整改。n【A】符合“B”,并n合理用血相关评价指标(如输血申请、用血适应证合格率、成分输血比例、自体输血率等)均达到相关标准。4.18.3 加强临床用血过程管理,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科

23、学用血。n4.18.3.2n开展对临床医师输血知识的教育与培训,促进临床合理用血。n【C】n1.为临床医师、护士提供输血知识的教育与培训,每年至少一次。n2.医院有规定将临床医师合理用血的评价结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认定。n【B】符合“C”,并n1.各临床科室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n2.临床科室将医师合理用血的评价结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n3.输血科(血库)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n【A】符合“B”,并n职能部门每季度对各临床科室及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并用于科室质量管理评定和医师个人用血权限的认定。4.18.4 开展血液全程管理,落实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制度,履行用血报

24、批手开展血液全程管理,落实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执行输血前核对制度,做好血液入库、贮存和发放管理。续,执行输血前核对制度,做好血液入库、贮存和发放管理。4.18.4.1有用血申报登记、血液入出库管理、血液核对、血液贮存的制度。【C】1.有用血申报登记、血液入出库管理、血液核对、血液贮存及相容性检测的制度,服务项目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准。(1)血液的出入库记录完整率为100%。(2)供、受血者血型复查率为100%。(3)血液有效期内使用率为100%。(4)用血的申请单、发血单、输血记录格式规范、书写规范、信息记录完整。(5)临床用全血或红细胞超过10U履行报批手续,需经输血科(血库

25、)医师会诊,由科主任签名后报医务科批准(急诊用血除外)。2.使用检测技术为核准可适用的检测技术。【B】符合“C”,并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职能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实监督检查,并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职能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实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与缺陷追踪评价,有改进成效。4.18.4 开展血液全程管理,落实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开展血液全程管理,落实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执行输血前核对制度,做好血液入库、贮存和发放管理。执行输血前核对制度,做好血液入库、贮存和发放管理。n4.18.4.2n有输血前的检验和核对制度

26、,实施记录及时、规范,并保存。n【C】n1.有输血前的检验和核对制度,实施记录及时、规范,且保存。n(1)凡遇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的患者,应告知患者,并建议筛选不规则抗体。n(2)按照要求规范开展输血前检验项目:血型(包括 RhD)交叉配血、输血感染性疾病免疫标志物等指标。n(3)交叉配血必须采用能检查不完全抗体的介质或实验方法。n(4)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献血血标本于26保存至少7天。n(5)输血前,两名医护人员再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各项内容,执行双人、双核对、签字制度。n2.临床输血记录合格率和保存完整率为100%。n【B】符合“C”,并n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

27、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n【A】符合“B”,并n职能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实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与缺陷追踪评价,有改进成效。4.18.4 开展血液全程管理,落实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开展血液全程管理,落实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执行输血前核对制度,做好血液入库、贮存和发放管理。执行输血前核对制度,做好血液入库、贮存和发放管理。n4.18.4.3n医院有紧急用血预案,并能得到落实。n【C】n1.医院有紧急用血预案,有具体保障措施。n(1)有紧急用血的应对预案文件。n(2)有关键设备故障的应急措施。n2.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履职要求。n【B】符合“C”

28、,并n输血科(血库)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并有持续改进措施。n【A】符合“B”,并n通过访谈(急诊科、手术室、产房等部门),证实紧急用血的执行情况(重点夜间、节假日),与医院规定的要求保持一致。4.18.5 开展血液质量管理监控,制订、实施控制输血严重危害(开展血液质量管理监控,制订、实施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输血传染疾病、输血不良反应、输注无效)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输血传染疾病、输血不良反应、输注无效)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作规范。n4.18.5.1n有血液贮存质量监测规范与信息反馈的制度。()n【C】n1.有血液贮存质量监测规范与信息反馈的制度。n(

29、1)有计算机管理设施用于血液管理。n(2)有血液出入库的核对领发的登记制度,工作记录等资料保存完整(电子文档有安全备份)。n2.使用血液存放环境符合规定,有监测记录。n(1)不同血型的全血、成分血分型分层存放或在不同冰箱存放,标识明显。n(2)储血冰箱有不间断的温度监测与记录。n(3)血液保存温度和保存期符合要求。n(4)贮血冰箱定期消毒,记录保存完整。n(5)贮血冰箱定期进行细菌监测,记录保存完整。n3.输血器械符合国家标准,“三证”齐全。n4.血袋按规定保存、销毁,有记录。n5.一次性输血耗材进行无害化处理,有记录。n【B】符合“C”,并n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

30、及时整改。n【A】符合“B”,并n职能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实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与缺陷追踪评价,有改进成效。4.18.5 开展血液质量管理监控,制订、实施控制输血严重危害(开展血液质量管理监控,制订、实施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输血传染疾病、输血不良反应、输注无效)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输血传染疾病、输血不良反应、输注无效)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作规范。n4.18.5.2n对血库领出血液进行检查核对。()n【C】n1.按照规定的流程检查从血库领出血液,做到准确无误。n(1)按规定检查从血库领取的血液必须核对已和受血者作过交叉配血试验的血袋,并确认受血者是否正确。n(2)

31、血液发出前,必须书面确认用于输血的血液,及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无误。n(3)血液发出前,还要检查全血和成分血是否发生溶血、是否有细菌污染迹象,以及其他肉眼可见的任何异常现象。n2.由输血科发血者和临床科室领血者共同按规定流程执行核对。n【B】符合“C”,并n输血科与临床科室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n【A】符合“B”,并n职能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实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追踪评价,有改进成效。4.18.5 开展血液质量管理监控,制订、实施控制输血严重危害(开展血液质量管理监控,制订、实施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输)(输血传染疾病、输血不良反应、输注无效)的方

32、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血传染疾病、输血不良反应、输注无效)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n4.18.5.3n有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n【C】n医院有输血前和输血期间的血液管理制度:n(1)医院要有明文规定流程确保患者在确认过程中、输血前、输血中和输血后的监测中的安全。n(2)输血前须准确核实受血者和所用血液,而且必须于输血前在患者的床旁进行,必须有记录。由两名工作人员来核对。n(3)明确规定从发血到输血结束的最长时限。n(4)制定使用输血器和辅助设备(如血液复温和细胞过滤器)的操作规范与流程。n(5)若使用血液复温系统在温度超出允许范围时,要用报警来提醒

33、使用者。n(6)明确规定只有法规明确可以加到血液中的药物或已有证据表明加到血液中是安全的、不会对血液成分造成不良影响的某种药物才可以加到血中,否则,一般只有0.9%的氯化钠可以加到血液或血液成分中。n(7)为患者输血的护士须经输血过程的全方位培训。n(8)输血前、输血中和输血后要全程监测患者,以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的征兆,记录在病历中。n(9)输血操作者的姓名、输血时间、输用的血液成分类型和数量、监测患者的证据,以及任何输血不良反应都要记录在病历中。n【B】符合“C”,并n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n【A】符合“B”,并n职能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实监督检查,对存

34、在的问题与缺陷追踪评价,有改进成效。4.18.5 开展血液质量管理监控,制订、实施控制输血严重危害(开展血液质量管理监控,制订、实施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输血传染疾病、输血不良反应、输注无效)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输血传染疾病、输血不良反应、输注无效)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规范。n4.18.5.4n有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与实施情况记录。n【C】n1.有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n(1)有落实控制输血感染方案的执行记录。n(2)有报废血液处理的制度与流程,并记录。n(3)开展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制度和执行记录。n(4)有输血感染疾病登记、报告等相关制度,登记

35、记录规范、完整。n(5)受血者输血前按照相关规定对经血液传播病原体的检查达100%。n(6)对输血感染病例进行调查与处理,记录符合规定。n(7)当引起或可能已经引起输血传播性疾病时,要有通知血站并随访的制度与流程。还应说明是如何通知和随访输入了可能有传染性疾病血液的受血者。n【B】符合“C”,并n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n【A】符合“B”,并n职能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实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与缺陷追踪评价,有改进成效。4.18.5 开展血液质量管理监控,制订、实施控制输血严重危害(开展血液质量管理监控,制订、实施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输血传染疾病、输血

36、不良反应、输注无效)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输血传染疾病、输血不良反应、输注无效)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规范。n4.18.5.5n有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预案,记录及时、规范。()n【C】n1.有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预案,记录及时、规范。n(1)监测输血的医务人员经培训,能识别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状。n(2)有确定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n(3)发生疑似输血反应时医务人员有章可循,并应立即向输血科和患者的主管医师报告。n(4)一旦出现可能为速发型输血反应症状时(不包括风疹和循环超负荷),立即停止输血,并调查其原因。要有调查时临床及时处理患者的规范。n(5)输血科应根据

37、既定流程调查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确定是否发生了溶血性输血反应。立即查证:n1)患者和血袋标签确认输给患者的血是与患者进行过交叉配血的血。n2)查看床旁和实验室所有记录,是否可能将患者或血源弄错。n3)肉眼观察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的血清或血浆是否溶血。如果可能,该标本应和受血者输血前的标本进行比较。n4)用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的标本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4.18.5 开展血液质量管理监控,制订、实施控制输血严重危害开展血液质量管理监控,制订、实施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输血传染疾病、输血不良反应、输注无效)的方案,)(输血传染疾病、输血不良反应、输注无效)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38、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n(6)实验室应制定加做其他相关试验的要求,以及做相关试验的标准。n(7)输血科主任负责解释上述试验结果并永久记录到受血者的临床病历中。n(8)当输血反应调查结果显示存在血液成分管理不当等系统问题时,输血科主任应积极参与解决。n(9)输血后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应依法至少保存7天,以便出现输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测试。n(10)职能部门会同输血科对输血不良反应评价结果的反馈率为100%。n2.输血科(血库)应根据既定流程调查发生不良反应,有记录。n3.由输血科(血库)主任对相关人员进行确定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的再培训与教育。n4.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n【B

39、】符合“C”,并n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有职能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教育后考核的记录。n【A】符合“B”,并n职能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实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与缺陷追踪评价,有改进成效。4.18.6 落实输血相容性检测的管理制度,做好相容性检测实验落实输血相容性检测的管理制度,做好相容性检测实验质量管理,确保输血安全。质量管理,确保输血安全。n4.18.6.1n落实输血相容性检测的管理制度,做好相容性检测实验质量管理,确保输血安全。n【C】n有输血相容性检测的管理制度与程序。n【B】符合“C”,并n有相容性检测实验质量管理制度与程序。n【A】符合“B”,并n

40、相关人员均知晓本岗位职责,并由专人负责。4.18.6 落实输血相容性检测的管理制度,做好相容性检测实验落实输血相容性检测的管理制度,做好相容性检测实验质量管理,确保输血安全。质量管理,确保输血安全。n4.18.6.2n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参加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n【C】n建立和实施与检测项目相适应的室内质量控制流程,应包括:n(1)质控品的技术规则定义。n(2)质控品常规使用前的确认。n(3)实施质控的频次。n(4)质控品检测数据的适当分析方法。n(5)质控规则的选定。n(6)试验有效性判断的标准。n(7)失控的判定标准、调查分析、处理和记录。n【B】符合“C”,并n1.参加本地区的室间质量

41、评价机构组织的输血前相关血液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成绩合格。n2.参加室间质量评价应当按常规检测方法与常规检测标本同时进行,不得另选检测系统,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n3.输血科对于室内失控项目和室间质量评价不合格的项目,及时查找原因,采取纠正措施。n【A】符合“B”,并n参加省级室间质量评价机构组织的输血前相关血液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成绩合格。4.18.7 输血前向患者、家属或授权委托人告知输血的目的和风输血前向患者、家属或授权委托人告知输血的目的和风险,并签署险,并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治疗同意书”。n4.18.7.1n准备输血的患者必须检查血型及感染筛查。n【C】n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有对

42、准备输血的患者进行检查血型及感染筛查(肝功能、乙肝五项、HCV、HIV、梅毒抗体)的相关规定。n【B】符合“C”,并n医务人员熟悉并执行该规定。n【A】符合“B”,并n该规定执行率100%。4.18.7 输血前向患者、家属或授权委托人告知输血的目的和风险,输血前向患者、家属或授权委托人告知输血的目的和风险,并签署并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治疗同意书”。4.18.7.2由医师向患者、家属或授权委托人充分说明使用血与血制品的必要性,使用的风险和利弊及可选择的其他办法。【C】1.有相关规定要求医师向患者、近亲属或授权委托人充分说明使用血与血制品的必要性,使用的风险和利弊及可选择的其他办法,并记录在病

43、历中。(1)取得患者与法定代理人知情同意,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2)同意书中可明确同意输血次数。(3)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入病历保存。(4)无近亲属、授权委托人签字、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以患者最大利益原则决定输血治疗,并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2.医院对特殊情况下的紧急输血有相关规定与批准流程。【B】符合“C”,并医务人员熟悉并执行该规定。【A】符合“B”,并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率100%十九、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九、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4.19.1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规章要求,并与医院功能和任务及临床工作相匹

44、配。4.19.1.1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C】1.有医院感染管理部门,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2.有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至少每年召开两次工作会议,有会议记录或会议简报。3.科室有兼职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人员。4.有上述组织的工作制度与职责。5.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总体工作规划和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并依据上级部门与医院感染的有关要求,制定工作实施计划并落实。6.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职责并履行。十九、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十九、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4.19.1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规章要求,

45、并与医院功能和任务及临床工作相匹配。4.19.1.1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B】符合“C”,并1.有对院科两级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工作及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对感染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对存在问题有反馈及改进措施。2.对上级主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调整完善工作计划和内容。【A】符合“B”,并1.院科两级医院感染组织机构健全,人员配置满足临床需求,由院长或业务副院长任主任。2.无重大医院感染责任事件。n4.19.1.2n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将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贯彻于所有医疗服务中。n【C】n1.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不断修订和完善医院感

46、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n2.有针对医院所有医疗活动和工作流程而制定的具体措施,并落实。n3.医院感染管理相关人员熟知相关制度、工作流程及所管辖部门院感特点。n4.全体员工熟知本部门、岗位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及要求,并执行。n【B】符合“C”,并n1.职能部门有计划和相关制度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指导,保障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实。n2.院科两级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对相关制度落实情况有监督检查,对发现问题及缺陷及时反馈,有持续改进措施。n【A】符合“B”,并n持续改进有成效,2年内无重大院内感染暴发责任事件。4.19.1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与医院感染预防与

47、控制工作符合医院感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染管理办法等规章要求,并与医院功能和任务及临床工作相匹配。等规章要求,并与医院功能和任务及临床工作相匹配。4.19.2 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与教育。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与教育。n4.19.2.1n有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计划、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实施全员培训。n【C】n1.有针对各级各类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培训计划、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n2.有培训责任部门,有针对不同人员的培训内容,并有考核记录。n3.相关人员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n【B】符合“C”,并n1.落实培训计划,有完善的培训、考试及考核管理,相关资料完整。n2.鼓励将培训及考核成绩纳入个人绩效考核

48、评价中。n【A】符合“B”,并n对培训效果进行追踪与成效评价,培训后的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与技能达到岗位要求。4.19.3 按照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监测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监测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采用监控指标管理,控制并降低医院感染风险。与高危险因素,采用监控指标管理,控制并降低医院感染风险。n4.19.3.1n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和监测设施配备符合要求,开展目标性监测、全院综合性监测。n【C】n1.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和监测设施配备符合要求。n2.有医院监测计划,有目标性监测的目录/清单范围符合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n3.每年开展现患率调查,调查方法规范。

49、n4.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监测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的全部项目,并有记录。n5.室内质控覆盖全部医院感染监测项目及不同标本类型。n【B】符合“C”,并n1.有医院感染监测记录与分析报告,有失控原因、处理方法及影响程度分析,提出预防及改进措施。n2.职能部门对数据来源、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追踪和分析、总结与反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督促整改。n【A】符合“B”,并n医院信息系统能够提供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监测及分析,其结果对医院感染预防及控制决策提供支持作用,并体现管理的成效。4.19.3 按照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监测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监测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

50、险因素,采用监控指标管理,控制并降低医院感染风险。采用监控指标管理,控制并降低医院感染风险。n4.19.3.2n有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的监测。对下呼吸道、手术部位、导尿管相关尿路、血管导管相关血流、皮肤软组等主要部位感染有具体预防控制措施并实施。()n【C】n1.有针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管理与监测计划,并落实。n2.有对感染较高风险的科室与感染控制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针对性控制措施。n3.手术部位感染(%)按手术风险分类,年手术量,切口感染率数据来源追踪。n4.重症医学科导管相关性血源感染(CRBSI)千日感染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千日感染率;尿路感染(UTI)

51、千日感染率(工作量,感染率,数据来源追踪)。n5.有对下呼吸道、手术部位、导尿管相关尿路、血管导管相关血流、皮肤软组织等主要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的相关制度与措施,并落实。n【B】符合“C”,并n1.科室落实自查情况及存在问题总结、分析、报告机制,有改进措施。n2.职能部门对科室监测情况进行定期核查指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建议。n【A】符合“B”,并n1.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主要部位的特殊感染控制有效。n2.医院信息系统定期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监测及分析,满足临床工作需要,对医院决策提供支持作用,并体现管理的成效。4.19.3 按照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52、监测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监测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采用监控指标管理,控制并降低医院感染风险。采用监控指标管理,控制并降低医院感染风险。4.19.3.3有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与处置预案。【C】1.有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与处置预案。2.有多种形式与渠道,使医务人员和医院感染相关管理人员及时获得医院感染信息。3.有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和处置预案控制的有效措施。4.按要求上报医院感染暴发事件。5.相关人员对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和处置预案知晓率达到100%。【B】符合“C”,并1.根据医院感染暴发确定、指挥系统、重点科室、重点人员情况制定各类演练的脚本,并进行演练。2.有医院感染暴发

53、处置演练效果评价报告,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相关资料可查询。3.有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信息核查机制。【A】符合“B”,并1.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上报流程及处置预案及时更新修订。2.有对存在问题采所取的改进措施和成效进行追踪。4.19.4 执行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实施依从性监管与改进活动。,实施依从性监管与改进活动。n4.19.4.1n执行手卫生规范,实施依从性监管。n【C】n1.定期开展手卫生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并有记录。n2.手卫生设施种类、数量、安置位置、手卫生用品等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n3.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100%。n【B】符合“C”,并n有院科两级对手卫

54、生规范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有整改措施。n【A】符合“B”,并n随机抽查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80%,洗手方法正确率80%。4.19.5 贯彻执行贯彻执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有,有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规范与程序,实施监管与改进活)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规范与程序,实施监管与改进活动。动。n4.19.5.1n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规范与程序,实施监管与改进。n【C】n1.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实际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n2.

55、有对多重耐药菌控制落实的有效措施,包括手卫生措施、隔离措施、无菌操作、保洁与环境消毒的制度等。n3.根据细菌耐药性监测情况,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落实抗菌药物合理使用。n4.有落实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或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控制措施。n【B】符合“C”,并n1.有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监测,细菌耐药性监测报告及时反馈到医务人员,并方便查询。n2.有职能部门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情况监督检查,根据监管情况采取相应改进措施。n【A】符合“B”,并n1.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有效,抗菌药物使用合理。n2.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能满足临床对多重耐药菌检测及抗菌药物敏感

56、性、耐药模式以及同源性分析的需求。4.19.5 4.19.5 贯彻执行贯彻执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有,有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菌(MDROMDRO)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规范与程序,实施监管与改进活动。)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规范与程序,实施监管与改进活动。n4.19.5.2n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n【C】n1.有临床科室、微生物实验室或检验部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等在多重耐药菌管理方面的协作机制,并有具体落实方案。n2.微生物室定期为临床提供耐药菌的趋势与抗菌药物敏感性报告。n【B】符合“C”,并n1.有医院感染管

57、理部门、微生物实验室(检验部门)、药剂科门、临床科室对多种耐药菌管理定期联席会制度,有牵头部门,分工明确,职责清楚。n2.各部门信息通报渠道畅通,有对存在问题定期分析、反馈,有持续改进措施。n【A】符合“B”,并n1.多部门合作机制有效,医院信息系统能够支持相关信息快捷获得。n2.至少每半年向全院公布一次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等。4.19.5 4.19.5 贯彻执行贯彻执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有,有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菌(MDROMDRO)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规范

58、与程序,实施监管与改进活动。)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规范与程序,实施监管与改进活动。n4.19.5.3n有预防多重耐药感染措施培训。n【C】n对临床医务人员和微生物实验室或检验部门的人员进行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n措施的培训制度、培训计划及落实措施。n【B】符合“C”,并n有相关人员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n训,相关资料可查询。n【A】符合“B”,并n有对培训效果追踪总结,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有效。4.19.6 4.19.6 应用感染管理信息与指标,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用感染管理信息与指标,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n4.19.6.1n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

59、管理组织,有管理制度。n【C】n1.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组织与制度。n2.有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及具体措施。n3.有职能部门与相关部门共同监管的协作机制,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n4.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知识培训和考核,有记录。n5.相关人知晓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的原则并落实。n【B】符合“C”,并n1.有各科室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并定期公布、并有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考核机制。n2.职能部门对改进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落实,对科室存在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n【A】符合“B”,并n1.有信息化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效率和成效。n2.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组织,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追踪与成效评

60、价持续改进,效果明显。4.19.6 4.19.6 应用感染管理信息与指标,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用感染管理信息与指标,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n4.19.6.2n有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各重点部门应了解其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及耐药率。n【C】n1.有细菌耐药监测及预警机制,并定期(至少每季度)进行反馈。n2.各重点部门了解其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及耐药率。n3.有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微生物送检率年度统计分析。n4.有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与微生物检测种类年度统计分析。n【B】符合“C”,并n1.有上述细菌耐药监测变化趋势图。n2.职能部门、药事管理组织联合对

61、细菌耐药监测和预警、有干预措施。n【A】符合“B”,并n有多部门对细菌耐药情况联合干预措施,并有成效事实。 n4.19.6.3n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规范。n【C】n1.有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规定并落实。n2.有类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品种选择、用药时机、术后停药时间等)明示。n3.相关手术人员均知晓并执行。n4.住院病历记录的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医嘱符合规定85%。n【B】符合“C”,并n1.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选用符合规范要求。(参照第七章第三节)n2.科室要对落实情况存在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n3.职能部门与药事管理组织,对落实情况进行追踪与评价,有整改措施。n4.住院病历记录的

62、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医嘱符合规定90%。n【A】符合“B”,并n1.有多部门对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联合干预措施。n2.住院病历记录的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医嘱符合规定95%。4.19.6 应用感染管理信息与指标,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用感染管理信息与指标,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4.19.7 4.19.7 消毒工作符合消毒工作符合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的要求;隔离工作符合的要求;隔离工作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院隔

63、离技术规范的要求;医务人员能获得并正确的要求;医务人员能获得并正确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重点部门、重点部位的管理符合要求。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重点部门、重点部位的管理符合要求。n4.19.7.1n根据国家法规,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制定全院和不同部门的消毒与隔离制度。【C】n1.有全院和重点部门的消毒与隔离工作制度。n2.有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消毒与隔离技术的教育与培训,有培训考核记录。n3.有保障重点部门落实消毒与隔离制度(如重症医学科、新生儿病房、产房、手术室、导管室、内镜室、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等)落实措施,并执行。n4.为医务人员提供合格的防护

64、用品。n5.相关人员知晓上述内容并落实。n【B】符合“C”,并n1.有多部门与科室协作管理机制,对消毒与隔离工作存在问题与缺陷分析,总结,提出改进措施。n2.职能部门进行检查、分析、反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n【A】符合“B”,并n医院消毒与隔离工作制度落实到位,所有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符合国家规定。4.19.7 4.19.7 消毒工作符合消毒工作符合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术操作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的要求;隔离工的要求;隔离工作符合作符

65、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医务人员能获得并正确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消的要求;医务人员能获得并正确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重点部门、重点部位的管理符合要求。毒与防护用品;重点部门、重点部位的管理符合要求。n4.19.7.2n有满足消毒要求的合格的设备、设施与消毒剂。n【C】n1.有满足消毒要求的消毒设备、设施与消毒剂。n2.医用耗材、消毒隔离相关产品符合国家有关要求,证件齐全,质量和来源可追溯。n3.定期对有关设备设施进行检测。n4.定期对消毒剂的浓度、有效性等进行监测。n【B】符合“C”,并n职能部门对医用耗材、消毒隔离相关产品采购质量有监管,对设备设施及消毒剂检测结果

66、进行定期分析,有总结、反馈,及时整改。n【A】符合“B”,并n职能部门、药剂科联合对持续改进的情况进行追踪与成效评价,有记录。4.19.7 4.19.7 消毒工作符合消毒工作符合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术操作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的要求;隔离工的要求;隔离工作符合作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医务人员能获得并正确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消的要求;医务人员能获得并正确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重点部门、重点部位的管理符合要求。毒与防护用品;重点部门、重点部位的管理符合要求。n4.19.7.3n医院消毒供应的清洗消毒及灭菌符合规范与标准的要求,有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的原始记录与报告。n【C】n1.有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n2.有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有监测的程序与规范,判定标准。n3.相关人员知晓相关规范并执行。n【B】符合“C”,并n1.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落实到位,并有原始记录与监测报告。n2.职能部门对落实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