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7953767 上传时间:2021-12-27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3.2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7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东北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东北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学章节教学章节 绪绪 论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 科学科学 第一章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章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三章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四章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五章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六章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七章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

2、高的社会理想 1.世界是什么世界是什么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谁决定谁,也即何者第也即何者第一性,何者一性,何者第二性第二性 思维和存在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有无同一性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二方面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思维决定存在 可知论:肯定思维与肯定思维与 存在的同一性存在的同一性 不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否认思维与 存在的同一性存在的同一性2.世界怎么样世界怎么样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自在世界(一)自在世界 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世界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

3、世界如:远古时代如:远古时代 自在世界是人类活动尚未深入到的世界自在世界是人类活动尚未深入到的世界如:浩瀚太空如:浩瀚太空远古时代远古时代 浩瀚太空浩瀚太空 (二)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发展形态(二)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发展形态1.古希腊朴素唯物论:把物质等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泰勒斯:万物是由水做成的。阿那克西米尼:万物的始基是“空气”。赫拉克利特说:“火”是万物的本原。 古印度的四根说古印度的四根说“地地”“”“火火”“”“水水”“”“风风”管子管子水地水地中说:中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中国的五行说: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

4、木曰曲直,金曰从革”。 “木生火,火生土,木生火,火生土, 土生金,金生水,土生金,金生水, 水生木水生木”,“水胜火,水胜火, 火胜金,金胜木,火胜金,金胜木, 木胜土,土胜水木胜土,土胜水”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的原子是物质世界的共同本质。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的原子是物质世界的共同本质。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最早提出原子学说:世界和万物都是由看不见又不可分割的微小粒子构成,即不可分割的。他说,我们见到的一切(岩石和植物,动物和人类,海洋和云彩,月亮和群星)都是由这些细微和不可分割的粒子构成。简而言之:原子构成了整个茫茫宇宙。以上两种观点的局限性

5、(1)机械性人人钟钟心脏心脏发条发条神经神经关节关节齿轮齿轮游丝游丝霍布斯霍布斯人是机器人是机器(2)形而上学性 如盲人摸象。 片面,孤立, 静止地看问题。(3)不彻底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自然观历史观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三)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三)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可知性;多样性的统一;高度抽象性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意义:一、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二、 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三、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

6、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1.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础统一的客观物质世界统一的客观物质世界自在世界自在世界独立于人的活独立于人的活动或尚未被纳动或尚未被纳入到人的活动入到人的活动范围内的自然范围内的自然界界人类世界人类世界人类

7、世界和人类世界和人的活动不人的活动不可分离可分离实践实践参与活动参与活动自然基础自然基础 2.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分化与统一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的现实基础 客观世界客观世界主观世界主观世界实践实践形形成成 接触点接触点 相互相互转化转化的基的基础和础和途径途径 分化:分化:具有异质性;发展具有异质性;发展不完全同步。不完全同步。 同一:同一:内容同构;规律同内容同构;规律同一;相互转化。一;相互转化。 3.3.实践的特点实践的特点 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 自觉能动性自觉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社会历史性物质生产实践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8、科学实验(二)(二)1.1.实践是社会得以形成的基础。实践是社会得以形成的基础。2.2.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创造物质资料的实践创立社会关系的实践创造精神文化的实践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经济结构政治结构观念结构3.实践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实践(变化)社会结构(变化)社会生活(变化)实践(变化)社会结构(变化)社会生活(变化)社会关系(变化)社会关系(变化)辩证法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辩证法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 唯物唯物 辩证法辩证法的总的总特征特征普遍联系普遍联系的观点的观点实质、实质、核心:核心:对立统对立统一规律一规律事物事物发展发展动力动力人类人类

9、认识认识特点特点永恒发永恒发展的观点展的观点(一)联系及其特点:(一)联系及其特点:1、联系的含义:事物或现象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联系的含义:事物或现象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种种关系。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种种关系。 猫、田鼠、熊蜂和三色堇看似毫不相猫、田鼠、熊蜂和三色堇看似毫不相干,但它们处于相互联系之中干,但它们处于相互联系之中。2、联系的特点:、联系的特点:(1)普遍性;)普遍性; (2)客观性;)客观性; (3)多样性;)多样性;(1)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同其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联

10、系着;每一事物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也同其它要素和环节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也同其它要素和环节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和过程。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和过程。唇亡齿寒唇亡齿寒 晋献公把一块垂棘出产的美玉送给了虞国的国君,目的晋献公把一块垂棘出产的美玉送给了虞国的国君,目的是向虞国借一条路去攻打虢国。是向虞国借一条路去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听到消息后,规劝虞国国君说:虞国大夫宫之奇听到消息后,规劝虞国国君说: 这事这事千万不能答应,因为虞国和虢国就好象嘴唇和牙齿一样,嘴千万不能答应,因为虞国和虢国就好象嘴唇和牙齿一样,嘴唇没有了,牙齿怎么能保得住?虞、

11、虢两国应该永远相互救唇没有了,牙齿怎么能保得住?虞、虢两国应该永远相互救援,这不是讲什么恩德,而是相互间的利益决定的,今天我援,这不是讲什么恩德,而是相互间的利益决定的,今天我们借给晋国道路把虢国打败了,明天,晋国就会吞掉我们虞们借给晋国道路把虢国打败了,明天,晋国就会吞掉我们虞国。国。 尽管宫之奇把道理说得非常明白,但虞国的国君就是听尽管宫之奇把道理说得非常明白,但虞国的国君就是听不进去,最后,他还是接受了晋国的美玉,同意了借路给晋不进去,最后,他还是接受了晋国的美玉,同意了借路给晋国。国。 晋国很快就攻取了虢国,之后,回师途中又把虞国吞掉晋国很快就攻取了虢国,之后,回师途中又把虞国吞掉了。

12、了。(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承认联系客观性的意义:承认联系客观性的意义:A A、承认联系的客观性是批判唯心主义、反对封、承认联系的客观性是批判唯心主义、反对封建迷信的基本要求。建迷信的基本要求。B B、承认联系的客观性,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承认联系的客观性,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前提和基础。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前提和基础。C C、承认联系的客观性,也是指导人们合理建立、承认联系的客观性,也是指导人们合理建立各种联系的客观要求和实践原则各种联系的客观要求和实践原则。(3 3)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多样性“火火水水鱼鱼”B B、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

13、质联系如: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表现的是本质联表现的是本质联 系;系;一棵瓜秧结几个瓜、一个豆荚结几粒豆,则是非本一棵瓜秧结几个瓜、一个豆荚结几粒豆,则是非本质联系。质联系。C C、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D D、必然联系与偶然、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联系 苹果熟透了要掉到苹果熟透了要掉到地上,这是苹果与地上,这是苹果与地球之间的必然联地球之间的必然联系;但恰好掉在某系;但恰好掉在某人的头上,则是苹人的头上,则是苹果与人的偶然联系。果与人的偶然联系。(二)事物的永恒发展(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发展:是标志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整体发展:是标志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

14、和方向性的哲学范畴,是物质运动趋势和方向性的哲学范畴,是物质运动中前进的变化和进化的趋势。中前进的变化和进化的趋势。 1.发展:是事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发展:是事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其实质是新事物的级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 2.新生事物不可战胜:新生事物不可战胜:(1 1)符合事物发展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生命)符合事物发展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力和远大发展前途;(2 2)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3 3)社会领域里新生事物符合历史发展方向)

15、社会领域里新生事物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和趋势,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因而能够和趋势,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因而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3.发展的特点:发展的特点:(1)(1)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前进性的运动。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前进性的运动。 (2) (2)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上升性的运动。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上升性的运动。 (3)(3)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 灭亡灭亡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16、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物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中心线索;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一)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一)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 1、矛盾的含义: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矛盾的含义: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同一性斗争

17、性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相互排斥、相互离异、相互对立 共同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相互依存 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基本矛盾:基本矛盾:贯穿于事物发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展过程的始终,规定事物及其规定事物及其过程本质的矛过程本质的矛盾盾 非基本矛盾:非基本矛盾:不贯穿于事物不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发展过程的始终,不规定事终,不规定事物及其过程本物及其过程本质的矛盾质的矛盾 从矛盾的性质分从矛盾的性质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析矛盾的特殊性 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的、处于支配地位的、对事物发展过程对事物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起决

18、定作用的矛盾盾非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的、处于从属地位的、对事物发展过程对事物发展过程不起决定作用的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矛盾从矛盾的地位作用从矛盾的地位作用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的、处于支配地位的、对事物发展过程对事物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方面盾方面矛盾的非主要方矛盾的非主要方面:面:处于从属地位的、处于从属地位的、对事物发展过程对事物发展过程不起决定作用的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方面矛盾方面 从矛盾的性质分从矛盾的性质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析矛盾的特殊性 对抗性矛盾:对抗性矛盾:双方根本利益冲突双方根本利益冲突基础上的矛盾

19、,基础上的矛盾,解决方式:外部对解决方式:外部对抗抗非对抗性矛盾:非对抗性矛盾:双方根本利益一致双方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基础上的矛盾,解决方式:协商讨解决方式:协商讨论、批评和自我批论、批评和自我批评评从矛盾的解决方式从矛盾的解决方式 分析矛盾特殊性分析矛盾特殊性 (3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相互区别:绝对性和相对性,共性与个性;相互区别:绝对性和相对性,共性与个性; 相互统一: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共性统帅和制约相互统一: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共性统帅和制约个性;个性;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

20、相互转化;(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任何事物都具有质和量两种规定性,一切事物的运任何事物都具有质和量两种规定性,一切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只能在量变和质变这两种基本形式及其相动和发展只能在量变和质变这两种基本形式及其相互转化中进行。互转化中进行。 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性。 量是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速度量是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速度 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或结构表示的规定性。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或结构

21、表示的规定性。(1 1)量变、质变)量变、质变 量变是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变化,是在度的范围内数量变是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变化,是在度的范围内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连续的、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连续的、不显著的变化。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质的规定性的根本变化。它是事物有一质变是事物质的规定性的根本变化。它是事物有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对事物原有度的突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对事物原有度的突破,是事物显著的突变、飞跃,是渐进过程的中断,破,是事物显著的突变、飞跃,是渐进过程的中断,即非连续性。即非连续性。 事物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事物变化

22、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本标志。(2 2)量变和质变的关系)量变和质变的关系量变和质变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联系表现在:量变和质变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联系表现在: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必须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必须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巩固量变的成果,质变又引起新的量起质变;质变巩固量变的成果,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变。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 相互转化相互转化

2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内部肯定和否定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内部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即事物由肯定达到对自身的否定,进而对立统一,即事物由肯定达到对自身的否定,进而在由否定到否定之否定,从而显示出事物自己发展在由否定到否定之否定,从而显示出事物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在曲折中前进和螺旋上升的自己,自己完善自己,在曲折中前进和螺旋上升的辩证过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辩证过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和道路。辨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辨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否

24、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否定的实质是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扬弃”辨证否定的实质及形式辨证否定的实质及形式 实质实质:事物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事物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形式形式:事物经历两次否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事物经历两次否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形成事物三个阶段(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形成事物发展的一个完整的周期发展的一个完整的周期 。同时,否定之否定的过。同时,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循环往复的,前一个事物发展周期的终点又是程是循环往复的,前一个事物发展周期的终点又是下一个周期事物发展的起点,一个周期接着一个周下一个周期事物发展的起点,一个周期

25、接着一个周期,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形成螺旋上升或波浪前期,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形成螺旋上升或波浪前进的发展链条。进的发展链条。辨证否定的方法论意义辨证否定的方法论意义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 我们对自己从事的伟大事业既要充满信心,采取乐我们对自己从事的伟大事业既要充满信心,采取乐观的态度,又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我们要反对形观的态度,又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我们要反对形而上学的直线论和循环论两种片面的观点。而上学的直线论和循环论两种片面的观点。三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和

26、主观辩证(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 法的统一法的统一 (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三)辨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三)辨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1 1、规律及其特点、规律及其特点: 规律是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事物运动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然的联系。 2.2.规律的特点:规律的特点: 客观性;客观性; 必然性;必然性; 稳定性稳定性( (二二)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 形成机制不同形成机制不同自然因素的自发相互作用;人的实践活动自然因

27、素的自发相互作用;人的实践活动 作用方式不同作用方式不同自然因素盲目的自然因素盲目的 相互作用;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相互作用;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表现形式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动力学规律;动力学规律; 统计学规律统计学规律 三峡大坝二二、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一)意识的作用(一)意识的作用 1.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2.社会的产物:社会劳动的决定性作用:社会的产物:社会劳动的决定性作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意识活动可以指导实践意识活动可以指导实践 意识活动可以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意识活动可以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键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键 揠苗助长揠苗助长克隆绵羊克隆绵羊“多莉多莉”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