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

上传人:pw****6 文档编号:47884374 上传时间:2021-12-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四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四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四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第四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标要求】列举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自学指学】1.青铜时代所指何时?我国青铜文明的辉煌有何表现?2.我国冶铁炼钢技术始于何时?其技术进步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3.我国丝织业、棉纺织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如何? 4.陶瓷业发展的基本历程和它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5.中国古代手工业三大经营方式是什么?分别产生于何时? 各自特点如何?【研习探究】探究一 农耕时代手工业成就1.请完成下边的连线题目:(1)列举冶炼技术的发展概况 (2)列举纺织业的发展概况1.发明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汉代 1.西

2、汉 缂丝技艺2. 开始用煤冶铁 春秋 2.唐 棉纺织业兴起3. 普遍用煤冶铁 南宋 3.宋末元初 丝绸之路4. 开始焦炭冶铁 北宋 4.元 棉布主要衣料5. 流行焦炭 明朝 5.明 黄道婆三锭纺车 (3)列举制瓷技术的发展概况: 1.东汉: 彩瓷(青花瓷) 2.南北朝: 成熟(邢窑白瓷) 3.隋唐: 白瓷 4.宋代: 青瓷 5.元代: 粉彩、珐琅彩6.清 “瓷都”2.中国自春秋战国步入铁器时代,冶铁技术的提升对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苏轼曾言“以( )冶铁作兵,犀利胜常”,( )填写的内容是什么? 3.白瓷、青瓷、青花瓷、唐三彩、粉彩(按照时间先后排顺序):探究二 手工业的经营方式1.请完成下列表

3、格经营形态产生与管理方式特点地位(作用)官营手工业产生于西周:政府直接经营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分工细密技艺精良;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缺乏竞争技术先进,明代前期为止占据主导地位。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全社会;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技术工艺传承封闭,导致往往失传;匠户世代相袭,没有人身自由,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私营手工业产生于春秋战国: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产品民间消费,大量在市场流通;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明中叶以后占据主导地位;产生了新的资本主义的萌芽家庭手工业产生于春秋战国;个体独立经营 个体农户副业活动;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稳定小农经济;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市场发育2.

4、中国手工业为什么会领先世界?【学习测评】1.甘前灵台出土了一把古剑,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是我国现今出土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之一,该剑可能最早铸造于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2.某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发掘出的随葬文物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丝织品景德年间瓷罐唐三彩哥窑瓷瓶珐琅彩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清朝3.周杰伦的青花瓷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它传神地表现出我国青花瓷高超的制造工艺。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准确的是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4

5、.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A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B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5.下列关于古代制瓷业发展历史的叙述,准确的是A秦汉时期开始出现原始的陶器B魏晋南北朝时期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C元代景德镇成为瓷都 D明清时期,瓷器和丝绸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6中央电视台开拍一部有关我国古代农民起义的电视剧,工作人员准备了大量的棉衣棉布给演员穿,你猜此部电视剧最早反映哪个朝代的史实 A.汉朝 B.隋唐时期 C.秦朝 D.明朝后期7下列瓷器品种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

6、是 A.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 B.白瓷、青瓷、五彩瓷、青花瓷C.青瓷、白瓷、五彩瓷、青花瓷 D.青花瓷、青瓷、白瓷、五彩瓷8.礼记典礼载:“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这段文字反映了当时的手工业的性质是()A.官营手工业 B.私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9.中国古代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 )A、西周 B、春秋战国 C、唐朝 D、明朝中叶以后10.某高中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其中符合史实的是()A家庭手工业主要从事商品生产 B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作燃料C宋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7、 D明代出现了粉彩瓷器11.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产品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12.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的重视 B工匠积极性高 C中央集权的作用 D市场需求13.(2013年高考(上海卷)商代青铜冶炼技术日臻完善,留下了众多青铜礼器。这表明商朝人已将其用于他们最看重的A.经济生产 B.政治活动 C.艺术审美 D.日常交往14.(2013年高考(天津卷)2“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

8、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15.(2013年高考四川卷)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 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16.(2013年高考福建卷)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频繁更换工种 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职

9、业是世袭的 是临时工人A B C D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五亩之宅,树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是以衣帛矣。材料二:(豪强)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材料三 方今其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材料四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管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

10、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1)材料一反映了手工业的哪种经营方式?有何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手工业的哪种经营方式? 这种经营方式有何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三服官”和“东西织室”属于哪种手工业经营方式?这种手工业经营方式有何局限性? (4)根据材料四分析概括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的发展呈现出哪些特点? 【历史广角】“国之重器”司母戊鼎(后母戊鼎)又称司母戊大方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家的农地中出土,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11、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该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也有人释作“后母戊”,后母戊即商王武丁妻子之一的妇妌(jng)。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贵重文物,它是迄今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鼎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9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鼎大得可以做马槽,所以人们又叫它“马槽鼎”。鼎为中国古代炊食器。早在七千多年前就出现了陶制的鼎。铜鼎则是商周时期最为重要的礼器。在古代,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载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大多为三足圆形,但也有四足的方鼎,司母戊鼎便是最负盛名的四足大方鼎。2011年3月底,国宝级青铜器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20世纪70年代,学术界就对司母戊鼎的铭文提出了新的考释:将“司”改释为“后”。因为商代的文字书体较自由,可以正书,也可以反书。“后”在这里表示墓主人的身份,在此处则以释“后”为妥。【思维导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