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

上传人:精****料 文档编号:47559894 上传时间:2021-12-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诗两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古诗两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古诗两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古诗两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两首(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5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 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2、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题西林壁)【教学过程】一、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1、导语: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板书课题,读诗题。2、理解诗题。 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 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2、自

2、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3、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4、理解前两句。 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再出示“岭”和“峰”。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看说一说。 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 师归纳: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近处

3、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态却不一样。 有感情地齐读前两句。5、理解后两句。 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教师小结: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觉得没有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身在庐山中。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三、熟读背诵 请你把自己当作诗人,有感情地读一读。 练习背诵,同桌之间互背。四、默写全诗第二课时(学习游山西村)【教

4、学过程】一、整体感知1、读读诗题,参看注解,说说诗题的大概意思。教师补充小结。2、自由吟读。3、指名试读。教师点评并范读,体会诗句的节奏。二、试讲诗意1、边读边参阅课文中的注解,试着串讲。教师巡回倾听,发现难点。2、指名试讲。(要求把每句诗的大致意思说清楚)3、理解“莫笑、足”的意思。三、深入体会1、读前两句,想象意境。诗人会在什么地方?他当时有什么感受?(想象诗人在农家做客,受到农家热情款待)2、读后两句,体会意境。 这时诗人是在哪里?他当时遇到了什么景象? 诗人可能正走在山间小道上,眼见前面被大山挡住了,怀疑无路可走;行至山前,忽见柳荫深深,鲜花簇簇,惊喜地发现又是一个村庄。四、品味对偶的

5、表现手法1、有节奏地朗读后两个诗句。2、引导发现两行诗句中相对应的词,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3、美读,读出节奏、音律美。五、体会名句的引用 提供下列句子,供学生阅读。1、我们走到山前,顿觉山路已尽。忽然间,山路一转,前面又出现了一个鲜花盛开的村庄。这时,我们情不自禁地吟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2、李叔叔正在搞一次实验,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实验进行不下去了。因此失去了信心。后来在一位教授的帮助下,他豁然开朗,很快攻克了难关,实验获得了成功。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老师在指导我们作文时,常常用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

6、诗句,教我们写作时不要说人家常说的话,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写出自己的个性。 读后教育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能恰当地引用这些语句,使自己的作文变得更精彩。六、布置作业 1、抄第5课生字组三词 2、黄冈第5课 3、背诵第5课【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游 山西村 庐山 山重水复疑无路, 不识庐山真面目,柳暗花明又一村。 只缘身在此山中。课后小记:记得窦桂梅老师执教的那堂古诗文鉴赏课。我今天讲授题西林壁一诗,决定借鉴窦桂梅老师的教学艺术,从吟咏入手,鉴赏开路,体验为线,和学生一起在诗的意境中陶醉。可是,题西林壁也是一首理趣诗。前两句,孩子们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能够点评精妙。后面两句诗,当我问到:“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呢?”顿时,班里鸦雀无声。后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让孩子们在反复的朗读和体验中,对诗歌揭示的道理才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