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新方法重要性及国内外现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47556998 上传时间:2021-12-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2.9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1.创新方法重要性及国内外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创新方法重要性及国内外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创新方法重要性及国内外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1.创新方法重要性及国内外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创新方法重要性及国内外现状(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创新方法的重要性及国内外现状和趋势二、重要性和紧迫性(一)项目建设的重要性1、创新是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灵魂创新,也叫创造。创造是个体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 知的条件,产生出新颖、有价值的成果(精神的、物质的)的认知和 行为活动。纵观当代企业,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 立于不败之地。许多企业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未能真正做到这 一点。创新是带有氧气的新鲜血液,是企业的生命。2、创新方法是加快企业创新进程减少创新成本的有效手段创新方法是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的总称,创新方法不 仅是解决发明创造问题强有力的理论工具, 还是加快创新进程,缩短 产品研发时间,减少创新

2、成本的有效手段。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是聚集 创新方法科学应用的重要载体,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支持与服务的系统, 它具有公共和共用性质,由 技术装备与物理空间等硬件和制度政策机制等软件有机集成,能够在科技创新的某个环节或某个阶段发挥基础性支撑作用。创新方法公共 服务平台的类型,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从科技创新的环节划分, 可以有服务于研究与开发的重点实验室等基础条件平台,服务于科技 成果商用化的工程中心、中试基地等,服务于科技产业化的科技企业 孵化器、科技园等;从创新平台建设的主体划分,有政府主办、企业 主办、社会机构主办以及多方联合设立运营的平台; 从科技创新的要

3、素划分,可以有技术转移平台、人才平台、资本平台等;从平台所处 的地域划分,可以有国际层级、国家层级、区域层级等。创新方法公 共服务平台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方式转变、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自主创新,方法先行”创新方法是自主创新的根源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 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自主创新,方法先行”, 创新方法是自主创新的根本之源。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2014年9月17 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明确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能增添社会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也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民生改善

4、。 在国际上创新型国家普遍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 超前部署原始创新方 法研究和推广,设立专项资金鼓励科学仪器设备等科学工具的自主研 发,不断强化本国的核心竞争力。长期以来,我国对创新方法工作重 视相对不够,科学思维培育相对落后,科技活动仍未摆脱跟踪模仿的 局面,自主创新成果较少,高精尖科学仪器设备严重依赖进口,与加 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极其不相适应。 这就要求我 们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将创新方法作为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工作 来抓,切实从源头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因此, 创新运动大到国家,小到企业、个人迫在眉睫。4、创新方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促进地

5、方经 济方式发展的有效手段。*市创新方法公共服务平台是贯彻党的科技方针、政策的要求, 是加快创新方法公共平台平台建设、 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有效支撑 传统产业升级、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可以为科技类公共服务活动的开展提供优质的基础设施,为科技类公共服务活动的有序开展创设良好的文化 氛围,对科技类公共服务的具体运行实施监督管理。因此,创新公共 服务平台的建立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三、国内外现状及趋势(一)国外发展状况创新方法是人们在创造发明、科学研究或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实践 活动中所采用的有效方法和程序的总称, 对于创新方法的称谓,各国 有不同

6、叫法。创新方法在美国被称为“创造工程”,在日本叫做“创 造工法”,在前苏联则被称为“发明技法”。创新方法是人们在创造 发明、科学研究或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所采用的有效方法和程序的总称。其根本作用在于根据一定的科学规律,启发人们的创 造性思维,提升人们的创新效率。创新方法研究已经形成了以欧美、日本、俄罗斯为主的三大流派, 其理论与方法各有千秋。以美国为首的欧美派系注重思维的自由活 动,视创新为联想、想象、直觉、灵感等的结果,如美国的智力激励 法和类比启发法;日本的创新方法倾向于思维的实际操作, 即源于信 息的收集与处理,以川喜田的KJ法和中山正和的NM 法为代表;前 苏联的创新方法是建立

7、在客观规律和有组织的思维活动基础上的,不靠偶然所得,按照一定的程序达到必然结果,以TRIZ为代表,力 求使创新成为一门严谨而精细的学科。1、欧美国家的创新方法美国是创新方法研究的发源地。1870年美国学者奥尔顿在著作 遗传的天才一书中,用案例的方法对数以千计杰出人物的家族谱 系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人的创造能力源于遗传的观点。 虽然对其观点 仍有争议,但是他运用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的方法一直被后人沿用至今。随后,美国专利审查人员E J 普林德尔注意到一些发明家具有独特的“创意的技巧”,并于 1906年向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提交 了论文“发明的艺术”,不仅用实例说明了创意和技巧,而且建议对 工程师进行这方

8、面的训练。1931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R P 克 劳福德教授发表了创造思维的技术,首创了 “特性列举法”。以 后这种方法被不断完善并作为一种创新方法在大学讲授。1936年,A R 史蒂文森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率先开设了创造工程课程,职 工只有经过创造工程教育训练后才能安排工作,这是企业在创新能力 开发方面的首次尝试。直到20世纪40年代,创造学的奠基人美国创新方法和创新过程之父亚历克斯奥斯本在其1941年出版的著作思考的方法 中,提出了智力激励法,正式揭开了人们研究创新方法的序幕。智力 激励法,又称头脑风暴法,最初用于广告的创新构思方面,1941年经汇编后出版发行,是世界上传播最早的创新方法。

9、智力激励法是全 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基本的创新方法,经多学者多年的研究, 现已形成一个创新方法群,如奥斯本智力激励法、默写式智力激励法 (653法)、卡片式智力激励法等。在欧洲,人们对于创新方法的研究主要从 20世纪40年代开始。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已经从过去无意识的创新中走出 来,转而去系统地总结创新活动的规律。1942年,瑞士天文学家F 茨 维基在火箭研制过程中,利用排列组合原理提出了形态分析法;1944 年,W J 戈登教授发明了提喻法,并用于鱼雷研制;1960年,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英国头脑基金会总裁托尼巴赞发明了思维导图 法;1985年,英国学者爱德华德博诺(E d

10、w a r d de B ono)发明了思考六帽法等。这些方法自提出后就得到了非常广泛 的应用,在提升人们创新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些年来,欧美 形成了十几个创造学研究中心。很多大学和研究所都设立了专门的创 造学研究机构,在美国几乎所有大学都开设了有关创新方法训练的课 程,专门讲授各种创新方法,并同专业课相结合,采用创新方法训练 改造原有的课程安排。除此之外,欧美国家的企业在创新方法训练上 也有很大的发展,继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之后,I BM 公司、通用汽 车公司等企业均设立了各具特色的创新方法培训部门,专门用于培养 员工的创新能力,从而保证企业一直具有旺盛的创新动力。2、日本的创新方法除美国

11、之外,日本对创新方法的研究起步也较早。最早于 1944 年,东京大学教授市川龟久弥就发表了论文独创性研究的方法论, 其随后出版的创造工程是日本学者在创新方法研究方面较早的著 作。1955年,美国创新方法研究的相关成果传到日本后,得到了很 大的发展。自1959年开始,日本在大学里设置创新能力训练课程, 并于1979年成立了 “日本创造学会”,同时各县都建立了 “星期日 发明学校”,讲授创新方法和专利知识。这一时期,日本的创新学者 开发了不少具有日本特色的创造技法。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K J法(卡 片整理法)和NM 法(中山正和法)。KJ法由日本筑波大学川喜 田二郎于1965年提出,是其在多年的野外

12、考察中总结出的一套方法, 即把乍看上去根本不想收集的大量事实如实地捕捉下来,通过对这些 事实进行有机的组合和归纳,发现问题的全貌,建立假说;NM 法 即中山正和法,是中山正和(Nakayama Masakazu) 教授于1968年提出的,它强调先依据直觉判断目标问题可否解决, 若可以解决,则设立基于直觉的解决方案的假说,然后进行调查、分 析,找出假说和分析结果的矛盾,针对分析结果解决问题。止匕外,日 本的创新方法还有高桥浩提出的催眠发想法、山善治提出的Z K法 以及CBS、NBS、MBS法等等。经过不断发展,日本的创新方 法研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并被社会广泛接受,产生了巨大 的经济推

13、动作用。总的来说,日本在创新方法研究方面,理论性和系 统性要差一些,但是十分具体、细致和实用。3、前苏联的创新方法伴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在创新活动开始之前,往往已经 清楚地知道要用哪些方法达到最终目的。此时的创新方法更加复杂, 更加科学化,并由此诞生出来一门全新的学科领域 -创新学。这一阶 段的创新方法以TRIZ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出现为标志。TRIZ是前苏联在创新方法研究方面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 方法。前苏联的创新方法研究始于 1946年,海军专利局的专利调查 员根里奇阿奇舒勒(Genrich,S-Altshuller) 通过对专利进行研究,提出了解决发明问题的理论TRI Z。该方

14、法通过分析250万份专利, 概括出一批普遍性、有效性强的方 法,然后制定了发明课题程序大纲、标准解法表等,形成了 具有自己特色的,迥异于美、日等国形式的创新方法体系。TRIZ 在群众性的发明创造基础上,不断得到开发和完善。前苏联把注重国 民创造力的开发载入宪法中,并在大学开设“科学研究原理” (142学时)、“技术创造原理” (56学时)等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创新 能力。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前苏联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创造发明 学校,成立了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发明家组织。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苏联的解体,TR I Z理论传入欧美国家。在美国、英国、瑞士、 日本、德国、法国、波兰等许多国家都设立了

15、基于TR I Z的创造学 研究中心和创新研究基金会。(二)国内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1 、与国外相比,我国创新方法的研究起步较晚。1983年6月28 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广西大学和广西自然辩证 法研究会联合发起的全国第一届创造学学术讨论会和全国第一期创 造学研究班在广西南宁开幕,是创造学正式引进中国的重要标志, 也 是我国创新方法发展的里程碑。1983年,我国创造学者许国泰经8 年摸索与尝试,首创了信息交合法,又称“魔球”理论。 1990年10 月,宋文奎在由中国发明协会召开的“开发创造力,促进发明活动” 研讨会上发表了两种新的创新方法,即扩、缩笔记目录分类法(SO N方法)和可

16、变多维形态属性列举法。1991年,许立言、张福奎在 对奥斯本检核表法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上海和田小学创造教 学的实际,与和田路小学一起提出了和田十二法。 这些创新方法的提 出标志着我国正在逐渐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创新方法。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创新方法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国内创新方法研究的焦点转 到创新方法分类研究方面。胡伦贵等在人的终极能量开发一书中, 按创新思维方式,把创新思维方法归纳为三类,即发散思维法、聚合 思维法和想象思维法;刘仲林在其著作美与创造中把创新方法划 分为“四大家族”,即联想系列方法、类比系列方法、组合系列方法 和臻美系列方法;庄寿强按照创新原理,将通用的创新方法分为

17、问题 引导型、矛盾转化型、系统分析型、系统综合型、交流激励型和最优 选择型;刘国新将技术创新方法归纳为基于创造学的技术创新方法、 基于用户需求的技术创新方法、基于新产品开发的技术创新方法、 基 于产品和技术管理的技术创新方法和基于创新规律的技术创新方法。 可以看到国内在创新方法的分类研究方面已经有了不少成果,有的学者从创新思维层面对创新方法进行分类,有的学者从创新方法应用过 程进行分类,有的学者从问题解决步骤对创新方法进行分类。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创新研究的逐步重视,国内已经成立了 一批创新方法 研究机构,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创新教育课程,发表的论文和专著也成 倍增加,创新方法研究工作已经全面开

18、展起来综观各国创新方法研究 的进展可知,国外创新方法的研究起步较早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我国创新方法的研究近些年也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效,但是更有一些值得总结的经验。2 、综观各国创新方法研究的进展可知,国外创新方法的研究起 步较早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我国创新方法的研究近些年也取得了一 些有价值的成效,但是更有一些值得总结的经验。随着科技事业的发展,科技公共服务逐步建立,科技情报所、科 学馆、科技交流中心、专利服务中心、产权交易所、生产力促进中心 等科技服务机构陆续成立。在科技信息、科技传播、对外科技交流合 作、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为科技人员、研发机构和科技企业提供了服 务供了服务,在一定的程度上

19、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只是由于我国的科 技公共服务缺乏整体设计,投入不足和科技多头管理等原因造成服务 功能不全、能力不高、效果不显著。 2004年以后,以国家平台建设 为引导,各地陆续启动了形式各异和功能多样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从广东、江苏、浙江、上海、重庆五省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情况看, 地方平台建设已基于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的要求作了有 益的拓展和延伸,不仅注重整合科技资源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同时也对平台进行了较为宽泛的理解, 更偏重对研究开发、创新创业和 成果转化等平台建设,紧密结合地方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 需要,形成平台建设不同的定位、目标和方向。随着创兴方法的应用和

20、推广,每个地方都各有所长,上海市提出 了 “科技兴市”的战略方针,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率先建立了几个大 型公共服务平台,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人力资源服务平台、科技创 业投融资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等。杭州、扬州等 各大城市都也都相继建设了自己的公共服务平台。 上海的平台建设在 国内走在最前列,它的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被评选为最有影响力的服务 平台。这个平台根据提供实际应用和公共服务的科技资源的属性和特 点,总体结构划分为10个子系统,文献保障服务系统、研究试验基 地协作研究系统、自然资源与实验条件保障系统、专业测试与行业检 测服务系统、专业技术服务系统、技术转移服务系统、科技创业孵化 服务系统、科技管理决策支持系统。通过网络连接各服务子系统,形 成上海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平台门户系统,成为平台的信息集散地和对 外服务窗口。从规划上来说,这个平台的搭建能够整合离散在政府、 科研机构、教学机构、企业的各类资源,促进“协作,共用,服务” 的保障体系建设,优化创业服务供给,降低创新创业的成本和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