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黄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549407 上传时间:2021-12-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黄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黄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黄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黄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黄静(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黄静 5、2班 5月20日(本周三)第一节语文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正确读写“威尼斯、小艇、船艄、船舱”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构造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3、领悟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小艇的特点和船夫的驾驶技术。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学习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一、 复习引入:1、 齐读课题2、 小艇可是水城威尼斯的一张名,今天,我们就走进威尼斯去游一游、看一看。3、 围绕小艇,课方写了哪些内容(板书、样子、技术、作用)。二、 新

2、授:1、 那是让我们看看小艇的样子吧?(仔细读第二自然段)小艇都有哪些特点?A、 长、窄、深,一英尺0.3米,二三十英尺约有6-10米; 两头翘起。B、 在写这两个特点时,用了同一种该方法,那就是 比喻 。C、 在写“长、窄、深”这特点时,把小艇比作 独木桥 D、 在写“两头翘起”这个特点进,把小艇比作 新 月 。E、 现在,根据这两个比喻,你能画出小艇的样子来吗?F、 看看插图,比一比,像吗?现在,你觉得这两个比喻有什么好处? 能让事物的特点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很形象。G、 文中还有一处比喻也非常传神(板:水蛇),写出了“轻快灵活,动态的特点。H、 马克·吐温,不愧是语文大师

3、,他仔细观察,捕捉到小艇的三个特点,再用三个比喻,将小艇别具一格的特点传神地勾勒出来,让我们像大师学习,仔细观察生少中的这些事物,它们都有哪有特点?能能用一、两个比喻来说说吗?I、 小结:我想:(板),仔细观察+形象比喻=事物特点,我们就能很生动地勾画出事物特点,好证我们齐读2自然段,感觉小艇的别具一格,感觉马克·吐温的语文魅力。2、 威尼斯的小艇,有这些特点,爱思考的孩子,对些你有什么问题?好接着读课文,我们马上就能找到答案。为什么小艇能那么轻快灵活呢?因为(指板:船夫技术好)。A、 船夫驾驶技术好?读4自然段,看哪些词、句让你感觉到船夫的技术好?B、 板书 快: 不论拥挤、狭窄:

4、这样的技术,我们要用四个字词形容,用书上的词就是操纵自如。想感觉船夫高超技术?跟我来,看看我们有没有默契。师: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生: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师:(幻灯),哎哟,河道里,船身挨着船身,船头连着船尾 生: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师:(幻灯),哟,看看这河道生: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师:所以,坐在船上,我们感到生: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C 船夫历害吧?好,你来当导游,给你的同桌现场解说一下船夫的高超技术!3、 我看到了你的敬佩之情,威尼斯的小艇,不仅让我们

5、赞叹不已,当地的居民,对它也是(赞赏有加),因为,(小艇作用大)读读第5自然段,看看,小艇都发挥了哪些作用?A从你们的表情,我看出你们好你很向往这种异域风情的生活,那让我们当一当威尼斯的居民,我来当船夫,(幻灯)这就是我的船,谁想坐小艇?生介绍:我是一个,,我想从坐小艇去。B哎居民们,你们怎么不坐汽车,都要坐我的小艇呢?(一起赞叹船夫的船技吧,再读第4自然段。C居民们,你们上学、上班,都要坐我的小艇,看来小艇与你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齐读5自然段,感觉小艇与人们的生活的密切关系。小结:通过人们的活动,写了出了小艇和人们的密切关系,写出了小艇的作用巨大。4、 哎,孩子们,小艇的作用写完了,文章似

6、乎可以结尾了,可它还写了第6自然段,它和小艇有什么关系呢?聪明的孩子,你能发现吗?(小艇停了,威尼斯宁静了),也就是说,艇静城静,哪一自然段和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5自然段,写了艇动城动,这两段说明了艇在威尼斯城的作用。这样的写法叫做“动静结合”。这是写景物常用的一种写法。如果前一段是写人们的活动写出了威尼斯的热闹,那么这一段是抓住什么写宁静?师引读第6自然段:这段是能过什么写出小城的静寂?对,抓住景写出静的特点。马克·吐温就是抓住小艇的特点,人物活动和威尼斯城的景物,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副多么美妙的威尼斯异域风情图。让我们继续向马克·吐温学习,学习这样的写法,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场景,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出它的特点来。三、课堂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