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教练手册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47475077 上传时间:2021-12-20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5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篮球教练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篮球教练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篮球教练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描述:

《篮球教练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篮球教练手册(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篮球教练手册Ash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篮球教练入门译 着:赵海龙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译自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基金研究会材料(LA84 Foundation )目录序热身/放松慢跑拉伸身体练习脚步移动跳步急停三威胁姿势进攻处理球运球传接球投篮抢篮板防守防守原贝基本技巧防守类型与策略实用计划场地序本手册内容适用于教练员入门,其中涉及了篮球运动 的一系列基础的技能知识运用,也包括了各类水平的竞 赛。当然本手册的内容更倾向于5到15岁的少儿运动员的 训练指导,关注于篮球技能的各类练习方式。但内容不只 是为了教授技能本身,而是致力于促进运动员热爰此项运 动,并能长

2、期执着于此,最终达到成功的彼岸(如林书 豪)。第一章热身/放松本章节主要介绍有关青少年篮球训练中热身、放松以 及肌肉拉伸等练习,致力于有效促进青少年更好地发展技 能,养成良好的终身运动习惯。充分的热身、放松和肌肉 拉伸能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保证安全,亦能促进技能的一般来讲,热身经常限定为柔韧性练习或如此之类的 运动,如跳起展体练习、俯卧撑等。而我们所关注的是如 何发展个独立肌肉群的灵活性。伸展性准备练习中,练习 者要完成诸如慢跑、滑步、跳步等技巧动作练习,这些活 动可以是练习者的身体温度适宜提高,更容易肌肉伸展。 肌肉伸展性练习指的是可控地拉伸肌肉,这也是体育活动 中重要的一环。放松对于练习者也

3、是同等重要的。放松可使练习者集 机体从大强度的活动中恢复到休息状态。放松还可以帮助 练习者减少伤害、甚至由运动带来的机体不适应产生的酸 痛感。现实操作中10分钟的热身和至少5分钟的放松应该 为每次练习的必备环节。(-)基本练习1慢跑绕场地慢跑3 4圈,或者在端线之间慢跑3 4个来 回。2加速跑在半场加速跑,过中线后调整为小步慢速跑至对面端 线。回来相同。3 有关场地线的练习往返线练习。从一端线出发快跑至本侧罚球线返回至 端线,再跑至中线返回端线,然后跑至对面罚球线返回端 线,最后跑至对面端线返回原出发点,结束。变化一:可以换成滑步或者其他移动方式往返。变化二:跑往返过程中,可以每到一线均用手触

4、线返 回,以提高练习强度。4.脚步练习无论是进攻抑或是防守状态,身体在处于准备状态 时,发出口令,练习者快速移动双脚,脚要尽可能快地上 下移动。每组做10秒z组间休息10秒钟。(二)伸展性练习1下肢拉伸练习(1 )身体姿态练习者坐在地板上,两腿伸直置于体前,双臂置于体侧。(2) 动作形式在地板上滑动一条腿折起,使该腿弯曲并使该脚停于另_ 伸直腿膝关节处,同时抬起双臂向前伸展,身体以腰为轴 前屈。(3) 练习的肌肉练习应该感到下肢,特别是跟腱以上至臀部以下有拉紧的 感觉。(4) 注意事项 要保持下肢贴紧地板。要以骯关节为轴屈伸。上体保持正 向勿侧身。不要弹动。(5 )练习次数每侧练习四次,每次保

5、持10秒(或数到10 )。如果肌肉 刚从损伤状态恢复,建议采用其他练习形式。2 .腰臀部拉伸练习(1 )身体姿态练习者仰卧,背部贴紧地板。双臂体侧伸展贴紧地板。两 腿向前伸直。(2) 动作形式练习者收起一条腿,由该腿脚跟部慢慢提起,使屈起腿在 原来的直线范围内。当脚收到另一腿膝关节处时,慢慢向 伸直腿侧转动,使该膝部接触地面。(3 )练习的肌肉练习者应该有腰部和臀部的肌肉有拉紧之感,这是该练习 主要拉伸的部位肌肉,而背阔肌、胸部肌肉和腰侧肌肉也 会得到相应的拉伸。(4)注意事项练习时要保持肩背部贴紧地板。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如果 屈起的腿难以转过另一侧接触地板,可以用异向侧的手帮 助使膝部尽量接

6、触地板。(5 )练习次数每侧四次。每次10秒(或数到10 )。如果肌肉刚从损伤 状态恢复,建议采用其他练习形式。3 .腹股肌肉拉伸(1) 身体姿态练习者盘坐,双脚相对置放,腿自然弯曲。(2 )练习形式练习者双手抓住小腿或踝关节,慢慢将其向体前拉。一旦 牵拉受到阻碍,前臂抵住小腿向下腿。(3 )练习的肌肉练习者应该腹股沟部肌肉有牵拉之感。(4)注意事项过度的力量牵拉将会造成腹股沟部肌肉受损,且此处恢复 时间较长。(5 )练习次数练习4次,每次10秒或数到10e受伤初愈者建议采取他 法。4.股四头肌拉伸(站立)(1 )身体姿势练习者双脚稳定站立,目视前方。(2) 练习形式抬起一条腿,向后屈(以膝关

7、节为轴厂同侧手抓住踝关 节,将其向臀部牵拉(均衡用力)。(3) 练习的肌肉练习者股四头肌应有牵拉之感。(4) 注意事项收紧腹部,背部不要弯曲,身体保持正直,勿前仰后合。(5 )练习次数每侧4次”每次10秒(或数10)。初愈者慎用。5小腿部肌肉拉伸(2种方式)(1 )身体姿态练习者面对可以支撑其手推身体的物体,双脚分开大约肩(2) 练习形式练习者向前一步约肩宽,后的腿蹬,手撑墙。下肢做弓步,身体前倾直到后的腿后部肌肉有牵拉之感。第二种方式要求练习者将中心移到后面的腿,使后面的腿 弯曲前面的腿蹬直。(3) 练习的肌肉第一种练习着重拉伸腓肠肌。第二种着重于比目鱼肌。(4) 注意事项 脚尖向前,且脚后

8、跟着地。(5 )练习次数每侧四次,每次坚持10秒(或数10 )。初愈者慎用。6 体侧肌肉拉伸(1) 身体姿态练习者两腿分开约肩宽,放松站立。一臂举过头顶,肘部 弯曲,另一臂放松置于体侧。(2) 练习形式举过头顶的手臂一侧慢慢向另一侧屈,另一臂沿大腿外侧 慢慢向小腿滑动。(3) 练习的肌肉躯干肌肉,如背阔肌、背肌、斜方肌等均应有牵拉之感。(4) 注意事项不要使躯干呈垂直轴旋转,即只以矢状轴做屈伸动作。(5 )练习次数每侧四次,每次10秒(或数10 )。初愈者慎用。7 .肩部肌肉前旋拉伸(1 )身体姿态练习者与墙(或树、篱笆等相似支撑物)平行站立。(2 )练习形式练习者墙侧手臂水平抬起扶墙,身体慢

9、慢向另一侧旋转。(3 )练习的肌肉肩周部肌肉应有牵拉之感。包括三角肌和胸大肌,甚至手 腕关节部位屈伸肌肉。(4)注意事项要使肩与手臂处于一个水平线上,且手不能离开墙。(5 )练习次数每侧四次,每次坚持10秒(或数10 )。伤愈者慎用。8眉、背、胸部肌肉拉伸(1 )身体姿态练习者两腿分开约肩宽站立。(2) 练习形式双腿放松站立,防止过度伸展。手指体前交叉,抬与肩 高。然后手臂由体前经头上向背后伸。手臂夹紧,在经过 头部时,肱二头肌尽量贴紧耳朵。第三种形式手交叉置于 背部,慢慢向上抬。(3) 练习的肌肉手臂前置的方式拉伸后背上部的肌肉一菱形肌。上举的形 式拉伸三角肌和圆肌等小型肌肉群。而后置的方式

10、则是练 习肩前部的相关肌肉,如三角肌和胸肌。(4) 注意事项不要弓腰”保持躯干正直。抬起下颔,不要前伸。(5) 练习次数每个四次,每次10秒(或数10 )。伤愈者慎用。9 .颈部肌肉拉伸(1 )身体姿态 练习者双臂置于体侧站立或一臂置于体后。第二种姿态要 求置于体后的手臂肘部弯曲,且尽量贴紧身体。另一只手 抓住该手手腕。(2) 练习形式轻拉置于体后的手臂,头向同侧屈。反之亦然。(3) 练习的肌肉主要练习肩后部肌肉(颈部、斜方肌)。(4) 注意事项在拉伸时头部不要旋转。(5 )练习次数每侧4次,每次10秒(或数到10 )。伤愈者慎用。10 .三头肌拉伸(1 )身体姿态练习者两脚开列约肩宽。一手臂

11、上举,肘部弯曲,手触及 后背。另一手抓住其肘使其保持此拉伸状态。(2 )练习形式手抓住肘部,使弯曲的手臂之手触及后背,且能伸得更 远。(3) 练习的肌肉三头肌和手臂上部肌肉应有拉伸之感。(4) 注意事项不要弓背。使手臂贴近而不,不妾向前。(5 )练习次数每侧4次,每次保持10秒(或数10 )e伤初愈者慎用。手腕拉伸(1 )身体姿态练习者手握一起站立或者坐着。(2) 练习形式一手拇指压在另一手背面使其向内屈,另一手手掌压着该手使其背伸,然后交换。(3) 练习的肌肉手腕的屈伸肌均应感到拉伸,且手臂前部亦有同感。(4) 注意事项不要过伸。(5 )练习次数每边4次,每次10秒(或数10 )。伤初愈者慎

12、用。12 .脊柱扭曲拉伸(1 )身体姿态练习者背部正直坐于地面,双腿向前伸直。(2 )练习形式屈右腿将其置于左腿上方,脚贴近左膝。身区干向右转,眼 向右肩水平方向看。反方向时,左腿一走要跨过右腿。(3)练习的肌肉脊柱两狈啲肌肉以及臀部肌肉应有拉伸的感觉。(4)注意事项不要过分拉伸。且躯干扭转时动作要缓慢渐进。(5 )练习次数每侧4次,每次10秒(或数10 )。伤初愈者慎用。13胯步拉彳申(1 )身体姿态练习者站在固走支撑物边以利于保持身体平衡。(2 )练习形式向前跨一步,前面的腿膝部弯曲呈90度,后面的腿蹬直, 躯干正直,勿前屈后仰。中心逐渐下移直到感觉到拉伸。练习的肌肉腹股沟部肌肉及股四头肌

13、有拉伸之感。其次前腿的后部跟g亦有拉伸之感。(4)注意事项前面的腿膝部屈时要与趾尖保持一条线上,躯干保持正 直。控制好中心,不要摇晃。(5) 练习次数每侧4次,每次10秒(或数10 )。伤初愈者慎用。 联合(器胫部)拉伸(1 )身体姿态练习者两脚交叉站立,手臂自然置于体侧。(2 )练习形式弯腰用手触及脚前地面。如果右脚在前,就应该触及其右 面的地面。脚换则方向换。两脚之间距离越大,拉伸越 大。(3)练习的肌肉后面的腿的外侧有拉伸之感。订联合拉伸指的是从臀部到 膝部的肌肉均有拉伸,是组合式的拉伸。(4)注意事项不要使膝部过分伸展。也不要固走位置。(5 )练习次数每边10秒(或数10 )。伤初愈者

14、慎用。15.坐盘拉伸(1 )身体姿态练习者向前伸直腿坐于地面。如果有固走支撑物背部依靠 将更为容易。(2 )练习形式屈右腿上举,左手握住右脚踝关节向左肩方向拉,右臂抱 住右腿上部向胸部拉,且要左腿以下与躯干保持一条直 线。(3) 练习的肌肉主要拉伸臀部和腿上部肌肉,包括胭腱肌等。(4) 注意事项地面上的腿与躯干要保持一条直线。当踝关节拉过身体 时,膝部以下要与地面平行。(5 )练习次数每侧4次,每次10秒(或数10 )。伤初愈者慎用。拉伸练习小贴士每次开始基本练习前做1015分钟肌肉拉伸是有必要 的。轻缓的静止拉伸是最好,而不是弹性的撑拉。拉伸时要配合呼吸,拉伸时要呼气而非吸气。每次拉伸保持1

15、015秒。身体的前后均要拉伸。受过伤的部位拉伸时要特别注意,注意二次损伤。适宜的拉伸有赖于持续正确的动作技术。注意:无论是热身还是放松,拉伸都是重要内容,也是合理 提高身体活动能力以及提升运动技术的重要手段。作为教练,有责 任加强这方而的要求,以便提高热身或放松的效率。练习中的各阶段强度水平热身提高心率约1015分钟拉伸。技术练习从低强度开始逐渐过渡到高强度。比赛训练高强度技术或比赛i丿11练强度逐渐降低放松通过10 15分钟拉伸逐步降低心率。记录相关 心率指标。第二章 身体练习及脚步动作脚步动作脚步动作是篮球运动中的关键技术,无论进攻还是防 守均要依赖于此。好的进攻脚步可以使运动员获得有利的

16、 掩护空间、取得切入的良好身体位置,乃至于骗过防守者 致其失去身体重心。同样,好的防守脚步,可以使运动员快速移动,取得 身体平衡,造成对方失误,降低对手的投篮命中率。基本技巧脚分开约肩宽,脚尖向前。重心均匀在两脚上,可以自由移动。膝部微屈”但腰部不要弯曲。背部正直,双肩打开。抬头平视,下巴抬起,头前缘与脚尖在一个平面上。双手张开,手掌向前肘部弯曲上举,呈L形。注意:在篮球运动方面只要涉及到身体姿态,均为以 上表述,虽有语言差别。练习练习者分排站间距一臂立。每排向前走5步,做准备 姿态,练习者之间保持足够的距离。跳步急停跳步急停的目的是为了使运动员突然制动下能够保持 适宜的身体姿态和平衡。提示跳

17、步急停时脚步离地不宜超过35英寸(即不可过高而失 去重心)。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中都要运用。练习练习者站在端线,向前慢跑,听到哨音或者到了标记点,做跳步急停。重复进行。教练员可以根据练习者技术熟练程度,调整练习者跑 动速度以发展技术。中枢脚旋转旋转是为了在不断变化方向时保持合理的身体姿态。基本技巧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建立中枢脚,使重心落在中枢脚上,且使球贴着身体远离 中枢脚。中枢脚要落在地面上。两个最基本的旋转,即向前和不断变化方向。向前旋转如图22 ,练习者向前做半圈旋转,(比如 面向北,向前转,然后面向北)。不断变换方向如图23 ,和向前相同,所不同的是练 习者做小于半圈的旋转,向前或向后均

18、可。重点:中枢脚必须时刻接触地面(同一部位)。练习端线上站立,移动到罚球线位置,做跳步急停。每次 急停时,教练员指走中枢脚和旋转类型。提示:练习者必须时刻保持良好的身体姿态和平衡, 以及稳走的跳步急停和适宜的旋转。三威胁三威胁姿势有利于练习者传球、突破、投篮,甚至旋 转。基本技巧练习者接球后要保持三威胁姿势。身体保持平衡且正对篮圈,重心落在两脚,双膝微屈。建立中枢脚后,中枢脚略在前。接到球时,将球置于胸前,两肘向外,眼平视观察全场。练习站在端线,跑向罚球线接中场教练或其他练习者传 球,然后急停旋转做(1 )传球(2 )投篮(3 )运球突破。 变换选择和地点。第三章进攻处理球目的是为了使练习者感

19、知球与身体的关系,更好地根 据情况处理球。这也就是说良好的处理球的意识取决于良 好的基本技术,如运动、中枢脚移动、接球、投篮、传球 以及篮板球等。基本技巧处理球时要用指根以上部位触及球,而非用手掌。 五指张开,放松,但要牢固地控制球。练习双手点拨球抓住球,以指根以上触及球,使球在两手之间来回往返。 逐步减少手之间的距离,提高球的往返速度,有利于提高 球性。绕环有头绕环、腰绕环、腿部绕环(左、右和8字绕环)。可 以用时间、方向来控制强度。胯下抛接球双手控球于胯下(手前后放置),然后将球在胯下抛起,手脚换方向在胯下接住球,勿使球落地。运球目的是使练习者可以熟练自信地左右手不用目视运 球。运球作用使

20、球在地板上上下前后移动。切入篮下,投篮。调整传球角度和投篮位置。保护球权。基本技巧平衡保持建立的基本身体姿态,用拇指及其他四指指 根以上处理球,控制适宜高度。视野一眼睛平视注意场上变化,提高观秦能力。通过低、左右运球,控制空间,使球远离防守密集区,或 穿越防守者。通过高运球全速攻击。用变向运球摆脱防守,或获得良好进攻位置。变向后换手 运球。运球要有目的性。当运球时不知如何处理球时,应及时交 给处理良好位置的同伴。利用强侧手推进,但也要适时发展弱侧手的能力。使球远离场角和边线。当停下来开始运球时,应该运用中 枢旋转技术远离防守,并尽快处理好球。遇紧逼防守时,运球要低(低于腰),非运球手要保护 球

21、,使身体处理球与防守者之间。练习胯下8字运球分别从左右腿下前后运球。变化根据信号和时间变化方向以及动作幅度。往返运球从A开始到B ,再返回;在由A到C ,返回,依此类推。 去时用右手运球,返回用左手。(见图31)变量时间或者距离。同伴协作。跳步急停接转身变化方向。教练员站在线上,举手做数字,练习者报出。变向运球从三威胁姿态开始,以左手向左侧运球。右肩向前,用身体护住球。然后右脚在前,将球在体前变 向,换与右手,左肩向前。要处于低运球状态。在全场之子形推进。传接球对于进攻技术而言,传球、接球是两项最为基本的技 术。控制球队最终进攻目的就是使球进入篮圈,而这一切 都取决于良好的传接球技术。以下三点

22、就是关注这两项技 术。球快速精准地传给目标。传球必须是一个稳走的动作,使 球能平稳传出,而非大力量或者过分轻柔。平直传球的位置应该在腰部以上,肩部以下,即胸部传 球。接球时,接球者应该处于三威胁的姿势,这样接球后 可以:1 )投篮;2 )传球;3 )持球突破推进。利用假动作适时传球。要学会假动作晃动防守者,避免隔 人传球。使防守者难以觉秦传球的意图和路线。,头部和 肩部的假动作对于迷惑对手也是相当有效的。基本技巧持球双手五指自然张开,持球后部”拇指呈八字形” 指根以上控制球。肘自然置于体侧。脚步动作向前迈一步,重心向传球方向移动。随后动作传球后双手手背相对,拇指向下”手臂完全 向前伸展。传球的

23、类型胸前传球拇指翻转向下,手臂向前向外伸展,球由拇 指推出。传球的目标也即是接球者胸部。反弹球传球动作与胸前传球同,球击地在传接者之 间。传球位置在腰部以下,接球则在臀部上下。头上传球将球置于头上,而非头后。快速挥动前臂” 拇指向下传球。传球要平直,不要吊球,接球位置也是在 头上。练习各个方向的各式往返传球。(见图33a、b、c)传球抢劫两人传球,一人防守,球被触及或传球者之间未接 到”换人。接球小贴士移动使接球的面积扩大。接到球时,手指、手腕要放松。不要与球飞行方向相反用 力。接球的过程中要注视球的来向。接球时不要想下一个动作或移动。投篮无论篮球运动员多么优秀,如果不能把球放进篮筐, 就不是

24、一个真正的运动员。一个运动员的本质就是利用各 种有效技术将球投进篮筐。(采用小篮筐或降低篮圈高度 对于发展儿童少年篮球技术也是有很大帮助的。)基本技巧教练员应该传授运动员发展适宜自己的投篮动作。_ 旦掌握了适宜投篮技巧,将可以有效地避免防守者的干 扰,提高投篮精确性和命中率。现在呈现九种发展投篮技 术基本的要点:身体姿态投篮前,身体重心应该合理地分配在两脚 上。头、肩以及脚都应该打开,面对篮圈。视野一眼睛注视篮圈投篮。当然不是十分精确的目标, 而是大致方向。关键是要专注,持续的练习重复练习极为 重要。投篮姿势当准备好投篮时,将球置于肩上体前。肘、手腕和球与篮圈应该在条直线上。手、前臂、上臂、手

25、腕呈字母U形投篮动作始于下肢,从脚、膝向上。投篮前,膝部微屈, 投篮后,膝部伸直以增加投篮高度、远度和稳走性。随后动作投篮的最后动作是抖腕拨指,中指和食指最 后接触球,手腕拨出球后,随后呈鹅颈的形状,使球飞向 篮圈。这些动作的目的是使球向后旋转,增加球的飞行j 走性,提高命中率。投篮后,要保持良好的身体平衡,准备争抢篮板球或者尽 快转为防守。在篮下或者近距离投篮要合理利用篮板。教会运动员合理行进间技术时,必须强调同侧投篮手的运 用。拉杆在左侧上篮则要左手投篮,右侧则相反,运动员 一旦掌握了这些技术,投篮将十分高效。教练员应该鼓励运动员出现好的投篮时机大胆投篮。教练 员的真诚赞许可以使运动员建立

26、起强烈的投篮信心与欲 望。 一旦获得集会,就会投篮并且得分。无论防守者 多么强悍也难以完全防住进攻,因而要经常强调练习运动 员的进攻意识一殳篮。练习基本练习后强调不断高速高强度练习。两人轮换的走点练习,见图34在场地上标号投篮点。记录投篮次数。设计好投打板球的位置。根据运动员的技术熟练程度改变节窒,包括走时和距离等 因素。两人一组投篮比赛(2人1球抢7)设计好投篮点,并定好打板球的位置。一人投篮,自抢篮 板后传给同伴原来的位置投篮,依此类推,哪对先完成7 个中篮为胜。行进间投篮行进间投篮通常是在投篮队员有明显的通道通向篮 下。基本技巧迈出同侧脚。 外侧手上篮。篮板球(进攻或防守)一支队伍投篮,

27、命中率在50%左右已经是相当高了。 一旦投篮不中,则双方就有了争抢篮板球的机会。对于投 篮队来说,获得前场篮板球,可以尽快进行第二次进攻, 而对于防守队来讲,获得篮板球则可以由守转攻。通常来 说哪个队控制了球权也就取得了比赛的主动,因而应该强 调每个篮板球的重要性。基本技巧不管进攻还是防守,篮板球的技术还是大同小异的。 当然还是有一些细小的差异的。篮板球技术的基本环节包 括:态度一积极的态度是茯得篮板球的重要因素。教练员应 该教会运动员冲抢每个投篮不中的球的欲望,要有占有球 的强烈愿望。身体姿态一T大自己的身体面积:张开双臂,双手上 举,手指伸向篮圈,肘尖向外,这样可以使运动员合理地 获得理想

28、的争抢空间和位置。在攻守两端运动员均应适时进入适宜的身体状态,将投篮 者挡于自己的身后。无论投篮命中与否,运动员都要做好争抢准备。梅球必 争。防守时,投篮者一旦投篮,就要转身将其挡在自己身后, 并努力地获得篮板球。高高跳起获得篮板球,并控制好球。一旦获得防守篮板, 要迅速传于接应的队友,发动进攻。如果获得进攻篮板则 要尽快地将球再次投进篮筐。进攻篮板与防守篮板的最大区别是,获得进攻篮板 后,面前还有防守者,不只是面对篮圈,因而获得球权 后,处理球时要合理地运用身体动作以及有效的进攻方 式。教会运动员积极争抢篮板的欲望,充分合理的运用身 体争抢似乎不可能抢到的篮板球,这一切都取决于态度。 第四章

29、防守防守原则积极成功的防守取决于决心、信心、执行力以及一切基础 技术。正确的防守姿态能够获得积极的效果,而不能仅仅依赖身 体能力。防守是比赛中持续不断的工作。在场上不只是盯住一个 球,而是要协防住周围任何有威胁的进攻势态,也就是说 有可能是一个防守多个人。在人盯人的防守中,协防相当重要。绕前防守时,一只手要不断地干扰球,另一只手要测着对 防守时,全队要不断交流位置,以便对处于弱势的同伴提 供帮助。手的胸部。对防守者时,要用手不断干扰其处理。基本技术延阻技术一传延阻一侧手和脚靠近球,不断地在传球路径上干扰。手掌向 外,拇指向下。二传延阻要使自己与球、传球者成钝角三角形,自己靠近被防守 者。三传延

30、阻基本同上.防守有球者基本的身体姿态.一臂距离防守,处于篮圈与球之间,背对篮圈.防守类型与策略人盯人防守轮转在人盯人的防守中,有一项原则是允许运动员更 换防守对象,并尽最大可能防守最近的人。夹击人盯人防守要合理地运用夹击战术。区域联防131防守1指的是一名队员处于弧顶三分线处防守。其任务是使球处 于弧线外。3指的是三名队员处于罚球线位置,两人在侧翼,一人居 中。两翼的队员负责两侧防守,居中队员要尽力阻止切入 篮下,保护篮板球。1指的是处于篮下的运动员,通常也是最高的。其为最后一 道防线,也是篮板球的有力保障。2-1-2联防2指的是处于罚球线两侧的队员。其目的是使进攻尽量在线 外,防止切入篮下。

31、1指的是处于中间的运动员(罚球线以下),防止切入篮下 州呆护篮板球。2指的是处于两个底角篮板前的位置的运动员。是最后一道 防线,保护篮板。23联防2处于罚球线两侧,防守外线切入篮下及线外投篮。3指的是处于罚球线下的队员,两人在侧,一人居中。防守小结全队防守的有效性取决于个能能力和全力协同。人盯人防守对于防守队来说有利情况显而易见,这种 防守可以造成对手失误。但同时也需要极高的体能。不利之处:体能要求高;个人防守能力强。联防可以使内线进攻威力减小,使进攻落在外线,降 低命中率。这种防守的优点是可以保存体力,给同伴支持。不利之处:不能很好防守外线;需要全队的快速落 位。教会运动员明确、积极具有攻击性的防守。防守是比赛关 键的一环。实用计划(一堂60分钟的课程计划):热身(5分钟)慢跑、快跑、伸展练习,综合性的脚步练习。技术复习(15分钟)见基本技术练习学习新技术(15分钟)战术练习(15分钟)全场的进攻或者防守放松(10分钟)罚篮伸展练习评讲提示:如果上课时间不足,就将热身或放松置于课前 或课外,将其备在课程计划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