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学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上传人:Wo****A 文档编号:47456367 上传时间:2021-12-2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市科学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市科学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市科学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市科学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科学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市科学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市科学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前 言“十二五”时期(20212021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继续深入推进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各项战略部署的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市科学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1年)、*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1年)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具体要求编制。本规划纲要是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

2、市“314”总体部署以及国务院3号文件精神的行动计划,是“十二五”期间推动全市科学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一、发展背景与面临形势(一)发展背景。“十一五”期间,*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交通条件明显改善,能建设加快发展,扶贫工作成绩显著,工业经济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全市经济社会进入又好又快发展时期。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2021年,*市地区生产总值25.5亿元,是2021年的2.6倍,年均增速21.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116亿元,超规划目标50亿元,城乡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2600元和3800元;工业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形成了“一区三园”的格局,“十一

3、五”规划期末工业总产值达到25亿元,是2021年的3.1倍,年均增速27.8%;以交通和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年共计投入基础设施资金66.5亿元,完成了全县“十”字型公路主骨架建设,完成了100%乡通畅、100%村通达的“双百任务”,实现了“2小时城口”的目标。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还相对粗放,可持续发展能力还有待增强,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主要原因是科技投入严重不足;企业尚未真正成为科技活动的主体;科技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中间环节薄弱;基层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农村信息化长效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因而,“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方

4、式必须进一步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轨道上来,必须着力自主创新,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面临形势。“十一五”末,全球经济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前所未有,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变革时代。在新形势下,科技工作面临“三大机遇”和“三大挑战”。三大机遇。一是金融危机和产业振兴呼唤新一轮科技创新。当前世界各国都把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资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投资,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的共同选择,我国已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科技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二是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为科技跨越式

5、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作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重庆面临新一轮的产业定位和全球大合作,有利于科技工作建立大开放的载体和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式大发展;三是统筹城乡科技改革与试验为科技发展拓展新空间。统筹城乡科技改革与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有利于重庆争取国家科技资,放手改革创新,推动科技体制机制在全国率先实现更大突破。三大挑战。一是加快发展和结构调整矛盾突出,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来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挥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二是区域发展需求与环境保护压力矛盾突出,迫切需要科技有力破解环境保护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三是科技公共服务供求矛盾突出,迫切需要加强科技资合理配置,加快

6、科技成果惠及民生。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自主创新为主线,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人才为根本,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为重点,以优化创新环境为基础,支撑和引领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科技强市,人才兴市。坚持“发挥优势、加强创新、重点突破、跨越发展”的科技发展原则,立足基础,着眼未来,重点突破,创新奋进,不断推进科技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二)基本原则。坚持发挥优势原则。立足县域特色优势资、优势产品和优势产业,实

7、现资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换。坚持加强创新原则。着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坚持重点突破原则。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目标,选准着力点和主攻方向,在制约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坚持跨越发展原则。通过科技发展的新跨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三、发展目标与发展重点(一)发展目标。到2021年,全市科技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科技综合实力达到全市“两冀”中等水平,产业技术达到市内同行业中等水平。科技创新体系形成雏形,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进一步提高,科技对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得到进一步凸现,区

8、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1、科技创新体系形成雏形。大力实施“科技兴市”和“人才兴市”战略,加大科技建设投入,积极引进高技术人才,加快锰矿开采加工、农产品加工等工艺改造和技术升级,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普及科普知识,提高全民素质,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发展模式,形成科技良性发展环境。把改善科技发展环境作为政府推动技术创新的主要手段。在工业上积极推进特色工业园区建设,转变工业发展方式,促进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型,分散生产向规模集聚转型,简单制造向精深加工转型,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型,高耗能向低耗能转型,高污染向绿色清洁转型。依托工业园区,打造百亿特色工业。在农业上开

9、展优势和特色农产品生产重大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改良本地农产品的品种,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增强农产品的抗灾害能力,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力度。2、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到2021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R&;D)经费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2%以上;企业R&;D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达1.5%以上;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提高到2%以上;建成企业自主研发中心10家以上。完善人才评价标准,落实人才政策,完善分配、激励机制,调动人才创新、创造、创业的积极性。3、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明显提高。通过加快机制创新,全面推进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工作的新发展;创新项目生成机制,用科技计

10、划引领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活动;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启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专项工程;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研究开发与企业需求、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以适应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工作的要求。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进程,迎来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二)发展重点。1、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不断采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积极扶持和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全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突出优势产业,扶持创新发展。以县工业园区为龙头

11、,通过组织关键技术攻关和引进推广先进技术,带动产业升级,促进工业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加快企业创新步伐。进一步加强县级重点骨干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工作,选择一批优强企业,加快建立县级技术创新中心。通过加强科技研发、协作攻关,不断加快新产品的开发和新技术、新工艺的消化吸收,实现产品的延伸和技术升级,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企业的科技进步。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各类企业技术创新中心要达到15家以上。采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加快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普遍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等应用技术,推动部分产

12、品的设计、产品制造及质量检测等逐步实现自动化;积极推广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MIS/OSS),不断提高工业生产管理水平。“十二五”期间,要建立10家以上信息技术示范企业。(1)国标硅锰合金、中低碳锰铁系列合金项目。以*高磷锰矿与进口富锰矿为原料,采用高炉-电炉两步法冶炼国标硅锰合金与摇炉-电炉法生产中低碳锰铁工艺,建设年产15万吨国标硅锰合金、15万吨中低碳锰铁工程一体化生产基地,实现锰系合金产品的系列化、一体化生产,打造我国西部重要的锰合金生产基地。(2)电解金属锰产业链建设项目。高起点建设现代化电解金属锰冶炼厂,发展电解金属锰产业是城口锰产业实施跨越发展战略的突破口与关键

13、。根据*市的资状况,并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出发,城口电解金属锰产业发展在“十二五”期间需要建设2-3家年产能4万吨以上的电解锰冶炼厂。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1-2家电解锰行业龙头企业,到城口建设电解锰项目,并利用其长期的生产经验与技术优势,解决城口高磷、镍、钴杂质锰矿选择性浸出-深度净化除杂技术难题,快速推动出口电解锰产业的发展。(3)高纯四氧化三锰项目。高纯四氧化三锰是生产锰锌铁氧体磁芯的重要材料,是国家鼓励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品。四氧化三锰的硫酸锰溶液直接氧化法,与传统的电解金属锰悬浮氧化法相比,省去了复杂的锰电解工艺,节能效果显著,主要材料来广泛,市场价格稳定,是高纯四氧化三锰生产技

14、术的发展方向。应创造条件,吸引具有硫酸锰溶液直接氧化生产高纯四氧化三锰研究成果的大学、研究院或企业,到园区建立工程化研究基地,针对出口锰矿地特点,开展技术的进一步工程化开发。并通过重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基金等支持方式,推动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的建设,创建锰产业高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的“城口模式”,为城口锰产业结构升级与高技术化积累经验与动力。(4)钡矿选矿。*钡矿品味差异较大,不同品味的矿石使用的经济性不同,对原矿进行除杂,品味分级有利于提高专业使用效率和经济性,满足不同钡产品加工的生产需要。(5)高纯超微细纳米级碳酸钡。以碳酸钡形式存在的矿石经煅烧生产氧化钡,其矿石煅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经国内外开

15、发的、成熟的、可靠的专有净化技术提纯获得高纯二氧化碳气体,氧化钡在特定工业条件下经高纯二氧化碳碳化生产高纯超微细纳米级碳酸钡产品。(6)绿色新型能建设。做好以前河流域和石溪河流域开发为重点的水电开发,积极开发利用风能、沼气和太阳能等新型能。(7)现代物流业。引进和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物流企业。重点发展集运输、仓储、配送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业,构建覆盖全县、联结秦巴的物流体系。(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农民万元增收工程,关键是看科技水平,最终要靠科技支撑。大力实施种培育工程。围绕农林特色产业,加大对地方品种培育,规划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场、良种扩繁场,确保种供应。加强

16、苗圃基地建设,为干果产业提供优质种苗。加大地方优良品种保护,严禁外地蜂群、活鸡等种进入我县。加大疫病防控工作,确保清净无疫。大力实施万元增收科技工程。继续加强与西南大学、市农科院、重庆三峡医专、市畜科院、市中药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联合建立林下经济“产学研”示范基地,攻克农林产品关键技术。实施“百名科技人才下乡计划”,从全县抽调一批技术人才,确保每个农林特色产业有一支技术服务队伍,对重点企业、大户、专业合作社要实行“一对一”定点技术帮扶,对示范乡镇实行下派科技副乡长制度,指导生产发展。整合阳光培训、扶贫培训、劳保培训等资,采取上门培训、分户发放技术手册等多种方式,重点培训村社干部、规模

17、养殖大户、村级技术员、大学生村官,培养造就一批本地农民技术人员,提高种养殖技术和整体素质,实现科学种养殖。1.农牧业。大力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加强节水、节肥、节药技术集成、组装、配套应用;建设科技含量高、投入产出比高、辐射带动力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形成纵横交错的农业科技示范网;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活动,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全县农村培养出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农牧业科技人才培养,努力造就一支思想好、知识新、技能精、学科全、勇于创新、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农牧业科技队伍。(1)农作物良种选育

18、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主要农作物优质、高产、多抗、特用、专用新品种的引进与繁育及配套栽培技术;主要农作物优质、高产、低耗、安全的标准化综合配套栽培技术集成与应用;农作物早熟及高产、超高产种植技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推广应用;测土诊断施肥及平衡施肥技术,新型肥料的推广和应用;农作物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特色小杂粮良种选育与生产;魔芋、中草药、蓝莓等种质资保护和开发利用;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温室专用作物品种引种选育。(2)畜禽品种改良及配套养殖技术。研究重要畜禽优良新品种引进、选育、高效繁育关键技术,城口山地鸡原种保种和开发利用关键技术,优质板角山羊品种改良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家畜冷冻精液改良技

19、术;开展加工型优良畜禽品种的提纯、选育、高效繁殖及饲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3)现代畜牧业工程技术。着重推广动物疫病快速诊断监测技术;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农田高产牧草种植技术;自然草山草畜平衡控制技术;肉牛(羊)舍饲配套技术;饲料贮藏、青贮氨化技术;畜禽标准化生产技术;兽药饲料残留控制技术和绿色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技术。(4)种子产业化配套技术。重点开展主要农作物杂交优势利用育种技术;推广应用种子产业化关键技术,种子种苗脱毒快速繁育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种子加工、包装、储运及检测技术。(5)现代农业工程技术。着重推广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自动化控制节水灌溉、精准农业技术,设施渔业养殖技术。(6)农业生态环境

20、治理技术。重点推广天然林保护与恢复技术,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经营技术,退耕还林利用技术,石漠化治理技术,贫瘠土地的造林技术,低山河谷造林技术,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技术,农村能替代和节能技术,农村废弃物无害化资化利用技术等的研究开发与应用。(7)土地资及水资可持续利用技术。重点推广应用中低产田丰产改造技术;土壤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生物多样性栽培技术;耕作、种植制度替代技术;控释、缓释肥料施用技术;光降解或可降解生物地膜引进与应用技术;喷灌、微灌等节水工程技术;雨水集储、化学保水剂、土壤改良剂使用技术;农业土壤、水资污染治理技术。(8)农业灾害监测预报及防灾减灾技术。重点开展重大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

21、与防控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防与防控技术;畜禽、水产等动物疾病防治技术;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技术;高效天敌扩繁及利用技术等的推广应用。(9)农业标准化技术。重点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安全标准、生产技术规程及快速检测技术以及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2林果业。坚持做到科学规划、科学设计、科学实施、科学管理,切实将科技贯穿于林业建设的全过程。积极引进一些适用的、成熟的先进科技成果,系统地加以推广;完善科技推广网络,做好技术指导及科技服务工作;强化服务意识,抓好育苗技术指导工作,推广育苗新技术,做好苗木调控,争取为全县造林提供充足的良种壮苗。*市位于秦巴山脉南北

22、生态交错过渡地带,既要大力加强生态项目建设,保障生态安全,还要加强特殊地段自然灾害预警、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研究。“十二五”期间,争取国家和地方科技攻关项目,重点开展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预警监测与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生态景观安全格局及防护林植物配置研究、气候变化对*市生态景观安全格局的影响研究、大巴山脉生态效益剂量研究和水土保持项目等方面的科研工作,为全市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开展干果优良种质资的选育及推广,发展壮大干果产业。3.水利。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资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积极推广应用喷灌、滴灌、渗灌、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强防汛防旱措施的研究,

23、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4.农副产品加工。建立健全农副产品检测中心相关设施,对全县农副产品市场准入的检验检测工作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日常监督检测工作;加大绿色和有机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力度,引进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膜技术、低温贮存等关键技术,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培育具有县域特色的营养保健食品工业体系。5.统筹城乡信息化工程。推进统筹城乡信息化试验区建设,加快城乡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信息化建设布局,全面实施统筹城乡信息化工程,加快实施“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广播电视”、“信息入户”或“最后一公里”等工程,整合一批统筹城乡信息资,搭建各种涉农物品(含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

24、农村消费品等)电子商务平台,开拓涉农产品销售渠道。(三)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发展社会科技。以改善民主为重点,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围绕人口、资与环境、文化教育等重大问题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推广先进实用技术。1、医疗卫生。疾病防治重心前移,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开展行为医学、心血管病学、器官移植、药理学等研究;推广人体健康素质、监测预测预警、疾病预防、早期诊断治疗、环境对健康影响等科技知识。加大社区医疗投入,紧跟科技发展,引进先进医疗设备,实现群众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市的目标。进一步完善网络设备,与县外、市外的大型医院定期交流,学习先进的诊疗技术。积极推广

25、专家远程诊疗技术。利用城口的地理优势,因地制宜种植中药材,将农村的土药方和传统诊疗技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研究其广泛的用途。立足本县空气清新等优势,与县外医院联合,拓展医疗服务对象。增强卫生科技的整体创新能力,提高重大疾病防治水平和卫生应急能力,实现全县卫生科技的跨越发展。2、人口与健康。以提高人口出生素质与防治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要内容,以重大疾病防、治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为突破口,推广生殖健康服务技术,提高出生婴儿缺陷干预技术,大力做好优生优育工作。推广环境生物性污染检测控制技术、饮用水微量污染物测控制技术和环境二次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控制技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

26、技术;开展农村和社区卫生适用技术的推广示范。3、环境治理。大力推广应用国内环境治理已取得的科技成果,重点开展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城镇污水处理工程技术与工程示范,引进推广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技术,节能减排与资综合利用技术。促进低碳技术的应用,引进延伸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发展循环经济。4、文化教育。加强为文化、体育事业服务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全面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水平,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远程教育,建立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和管理平台。重视发展科技创新、知识产权教育,以课堂科技渗透、课外科技活动和课余实践参与为主要渠道,全面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5、防震减灾。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

27、作、军地联动、社会参与的防震减灾工作机制,加强乡镇、街道防震减灾工作助理员以及全县群测群防队伍建设。积极参与全市城乡地震安全基础信息探测、调查。完善城乡建设工程地震安全基础信息。启动数字城市减灾系统防震减灾子系统的建设。强化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行政许可。建立地震应急检查与培训制度。适时组织地震应急单项、综合及区域演练。(四)建立健全科技激励机制,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充分尊重单位或个人的首创精神,坚持科技奖励导向,对在高新技术研发、应用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予以重奖。大力培养、积极引进、合理使用科技人才,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创造更加良好的体制和机制,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的创新

28、团队。扩大科技创新人才的储备。以重大项目的研发与产业化为载体,引进和培养对我县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具有关键作用的科技领军人才,建立科技创新的高层次人才库;围绕装备制造、信息产业、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发展需要,培养和引进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特色学科带头人和工程化人才,在此基础上重点资助和扶持创新团队,并培养和引进杰出的企业高级技术管理者。做好县外创新人才的引进和服务工作,重点引进跨领域、具有前瞻能力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入股和兼职聘用等方式吸引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优秀科技人员参与企业研发活动。支持企业与高等学校采取共建技术开发中心、搭建创新型人才的实

29、践平台、设立面向企业的客座研究员岗位、委托高校开展技术培训等多种方式共同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间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间人员流动。充分调动现有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社会环境。加大终身教育力度,鼓励在职培训,通过终生学习提高劳动力的适应性;完善信息及网络教育,丰富终生学习资。(五)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进一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将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同企业改组、改制相结合,将建立技术创新机制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相结合,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和队伍建设,

30、鼓励和支持企业主动吸纳科技成果。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的科技优势,进一步加强横向科技协作联合,积极创办各类科技示范园、中试基地等科研生产联合体,继续发挥“农科教”、“产学研”等各种科技经济联合体的作用。充分发挥本县及外地科技人员的作用,积极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创办民营科技企业,或领办镇村企业、各类园区,培育和创建一批主要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中介服务机构,搞好技术咨询、资产评估、专利申请、技术合同仲裁等社会化技术服务,大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基本建成适应市场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科技进步新体制。(六)强化科技创新应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新技术产品是市场竞争

31、的关键因素和制高点。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要通过多种渠道引进和推广应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要把引进先进技术与消化吸收、集成创新紧密结合起来,研究开发一批对产业整体水平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技术,将其纳入县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并且要积极争取国家、市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组织科技力量进行协同攻关,提高我县相关产业关键技术的自主开发能力,为产业技术升级提供技术资。大力实施专利战略,鼓励企业申报专利,研发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和名牌产品。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和扶持企业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大力支持和引导企业增强创新和研发能力。要加快传统产业

32、的改造升级步伐,积极引导企业走“升级型”的技术改造之路,鼓励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切实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四、保障措施(一)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市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前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把科技工作放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制定切实有效措施,及时解决科技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一步充实和加强科技领导力量,建立行之有效的科技例会、专项考核等工作制度,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督查指导和考核。严格实行科技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严格考核,奖惩兑现。(二)优化科技发展的政策环境。认真执行国家、重庆市各类科技法律法规,全面贯彻落实促进科技发展的各项政策,强化“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

33、发展”的大科技观念。不断制定出台促进全县科技进步的政策性文件,落实激励政策,加大对在技术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的奖励力度,保护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形成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三)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在投入中的引导作用,逐步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形成政府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达到2%以上。科技三项费应优先向重大科技项目倾斜,保障重大科技项目所需经费投入。同时,通过政策引导,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并不断拓宽科技投融资渠道,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

34、,推动银企合作,拓宽科技创新融资渠道。最终建立和完善财政拨款、金融支持和企业积累、社会融资等多渠道、多层次的全社会科技投入体系。(四)深化知识产权的创造与保护。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引导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重视和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逐步建立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保护的协调运作机制,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逐步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群众参与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增强企业专利意识,推动企业制定、实施专利战略,深化企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对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的研究开发、合作入股、成果奖励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资助鼓励学校、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工作。(五)积极开展市内外科技交流

35、与合作。积极跟踪市内外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国内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大科技招商,力争在引进人才、先进设备和管理经验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根据全县科技发展需要,制定技术引进与合作交流规划,重点引进对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有推动作用的技术、人才和经验,加强与发达地区在科技前沿领域的合作研究。加强项目包装和实施,大力扶持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发挥企业在对外科技合作中重要作用。(六)着力提升公众科技素养。进一步提高对新形势下科普工作的认识,赋予科普工作新的内涵,全面贯彻落实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积极探索社

36、会力量特别是企业广泛参与的新型科普工作机制。加强科普基地、青少年创新基地建设,搭建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培养专业化的科普人才队伍,开展内容丰富的群众性科普活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和系统性的校内外科学探索和科学体验活动,加强创新教育,培养青少年创新意识和能力。加强各级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技培训,不断提升科普工作的水平和公众的科学素养。发挥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和倡导科技自主创新的典型,增强自主创新的自信心,使自主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通过电视、报纸、广播和网络等媒体,提供创业信息,宣传创业典型,传播创业文化,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全民创业环境,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七)注重加强规划落实评估。建立统筹的科技管理体系,加强科技创新活动调查,使科技经费实现合理配置。开展规划落实的动态跟踪、评价与问责,加强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实施评价,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和绩效评估办法,建立科技信用管理制度,营造公开、公平、公正、诚信、高效的科技环境。第 23 页 共 2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