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PPT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7419873 上传时间:2021-12-20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3.9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新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最新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最新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资源描述:

《最新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PPT(6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五行学说五行学说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本节主要内容本节主要内容 一、五行的概念一、五行的概念 二、五行的特性二、五行的特性 三、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三、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 四、五行的生克关系四、五行的生克关系 五、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二节 五行学说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 2掌握五行的特性。掌握五行的特性。 3事物五行属性归类的方法事物五行属性归类的方法。F 4熟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 的应用。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一、五行及五行学说

2、的概念一、五行及五行学说的概念 (一)五行的概念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化。 “ “ 五五”,指由宇宙本原之气分化的构成宇宙万物,指由宇宙本原之气分化的构成宇宙万物的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行”,指这,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五行已超越了其物质性的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五行已超越了其物质性的概念,衍化为归纳宇宙万物并阐释其相互关系的五种概念,衍化为归纳宇宙万物并阐释其相互关系的五种基本属性基本属性。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二)五行学说的概

3、念(二)五行学说的概念 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乘侮规律,并用以阐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乘侮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相互关系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 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二、形成二、形成(一)直观的观察阶段(一)直观的观察阶段 古人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对生活、古人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对生活、生产资料经过长期认真的观察,认识到木、火、生产资料经过长期认真的观察,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土、金、水是

4、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所以有基本物质,所以有 “水火者,百姓之所饮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是为人用之所资生也,是为人用”(尚书大传尚书大传周周传传)的认识。)的认识。 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二)认识深化阶段(二)认识深化阶段1 1、相互关系、相互关系 左传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襄公二十七年说: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不可。”2 2、原始元素概念、原始元素概念 国语国语郑语郑语: “ “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百

5、物。” ” 3 3、抽象出五行相生、相克关系、抽象出五行相生、相克关系 如孙武的五行毋常胜、邹衍的五行常胜论如孙武的五行毋常胜、邹衍的五行常胜论 素问素问宝命全形论宝命全形论:“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 ” 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三)概念抽象、学说建立阶段(三)概念抽象、学说建立阶段 五行作为哲学概念,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

6、作辛,稼穑作甘。” 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对木、火、土、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直观观察和朴素认识的金、水五种物质的直观观察和朴素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抽象逐渐形成的理性概念,基础上,通过抽象逐渐形成的理性概念,是划分各种事物五行属性的基本依据。是划分各种事物五行属性的基本依据。 尚书尚书周书周书洪范:洪范: “五行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三、三、五行的特性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木曰曲直 曲曲 弯曲;弯曲;直直伸直;能屈伸直;能屈能伸。能伸。 生长、生长、升发升发、舒畅、条达舒畅、条达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7、火曰炎上炎炎 热、热、光光 明、明、向向 上、上、升升 腾。腾。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生, 万物土中灭。万物土中灭。“土载四行土载四行” 生化、承载、生化、承载、 受纳受纳稼稼穑穑土爰稼穑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水曰润下 滋润、下行、滋润、下行、 寒凉、闭藏寒凉、闭藏 金曰从革肃杀、清洁肃杀、清洁收敛、沉降收敛、沉降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五行的特性五行的特性 木曰曲直: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生长、升发、舒畅、条达 火曰炎上:炎热、升腾、光明、向上炎热、升腾、光明、向上 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生化、承载、受纳 金曰从革:肃杀、清洁、收敛、沉降肃杀、清洁

8、、收敛、沉降 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滋润、下行、寒凉、闭藏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古人以五行的特性为依据,采用古人以五行的特性为依据,采用取象比类取象比类法法和和推演络绎法推演络绎法,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五行归类,从而构建了五行系统。进行五行归类,从而构建了五行系统。 取象比类法取象比类法:“取象取象”:即是从事物的外即是从事物的外象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特有征象象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特有征象;“比类比类”:即将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与五行各自的特性即将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与五行各自的特性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 如东方为日出之

9、方位与木的升发特性相类,如东方为日出之方位与木的升发特性相类,故东方属木。同理,则西方属金。故东方属木。同理,则西方属金。四、四、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五方五方与五行与五行南北东东西西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推演络绎法推演络绎法:根据已知某些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根据已知某些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归纳其他相关事物,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归纳其他相关事物,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 例如:已知肝属木(大前提),由于肝合胆、主筋、例如:已知肝属木(大前提),由于肝合胆、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小前提),因此可推演络绎胆、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小前提

10、),因此可推演络绎胆、筋、爪、目皆属于木。筋、爪、目皆属于木。 中医学在中医学在“天人相应天人相应”思想指导下,以五行为中心,思想指导下,以五行为中心,将自然界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结构的五季,人体结构将自然界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结构的五季,人体结构的五脏进行了五行属性的归纳,从而将人体的生命活动的五脏进行了五行属性的归纳,从而将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联系人体内外与自然界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联系人体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用以说明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用以说明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的统一(表表1-3)。)。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五、

11、五行之间的关系 五行的关系五行的关系特殊状态下的关系特殊状态下的关系一般状态下的关系一般状态下的关系五行制化五行相生五行母子相及五行相侮五行相乘五行相克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一)一般状态下的关系(一)一般状态下的关系 1 1、五行相生、五行相生 (1)概念:是指木、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系。(2)次序:木木火火土土金金水水木木火火金金水水生生生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3)关系: “ “生我生我”者为母者为母母子关系母子关系 “ “我生我生”者为子者为子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4

12、)举例: 生火火“生我生我”“母母”(我)(我)“子子”(我)(我)“我生我生”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我 ) 火火生生“生我”“子子”“母母”“我生”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2 2、五行相克五行相克 (1)概念:是指木、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间相克制、在着有序的间相克制、制约的关系。制约的关系。 (2)次序:木木土土水水火火金金木木 水水木木火火金金克克克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3)关系: “克我克我”者为者为“所不胜所不胜”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 “我克我克”者为者为“所胜所胜” 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4)举例

13、: 克“所不胜所不胜”“克我克我”(我)(我)“我克我克”(我)(我)“所胜所胜”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克克“所不胜”“我克我克”“克我克我”“所胜”水水 (我)(我)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3 3、五行制化、五行制化 (1)概念:是指五行是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以维持事相互制约,以维持事物间的动态平衡,推物间的动态平衡,推动事物间有序的发展动事物间有序的发展与变化。与变化。木木火火克生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2)类型: 生中有克生中有克(以相生为主以相生为主) 克中有生克中有生(以相克为主以相克为主) 木木火火克克生生生生生中有克生中有克金金

14、水水火火克克生生克克克中有生克中有生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五行生克制化图例 (子) 火 (我生) (克我) (我克) 金 土 (所不胜) (所胜) (生我) 水 (母)木(我)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1 1、五行相乘、五行相乘 (1)概念:是指五行中某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制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制约或克制。又称为约或克制。又称为“倍克倍克”。 (2)次序:同相克同相克即木即木土土水水火火金金木木 (3)与相克的关系:二者次序相二者次序相同,但相克用于说明正常(生理)同,但相克用于说明正常(生理)情况,相乘用于说明异常(病理)情况,相乘用于说明异常(病理)变化。变化。 水

15、水木木火火金(二)特殊状态下的关(二)特殊状态下的关系系乘乘乘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所不胜一方太过所不胜一方太过 (4)形成条件: 所胜一方太弱所胜一方太弱 上述二者兼而有之上述二者兼而有之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5)举例:木木木木木木乘乘木木乘乘克克10g10g20g10g5g10g20g5g乘乘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水水木木火火金克克侮侮2 2、五行相侮五行相侮(1)概念:是指五行中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又称为反向制约和克制。又称为“反克反克”。(2)次序:反相克,即反相克,即木木金金火火水水土土木。木。侮中医学的医学基础

16、阴阳五行学说 所不胜一方太弱所不胜一方太弱 (3)形成条件: 所胜一方太过所胜一方太过 上述二者兼而有之上述二者兼而有之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4)举例:木木木木木木侮侮木木侮侮克克10g10g10g5g10g20g5g20g侮侮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五 行 乘 侮 关 系 图金金木木木强木强气有余金克木 木克土其不及 制制 己己 所所 胜胜侮侮 所所 不不 胜胜(所不胜)(所 胜)(木旺侮金) (木强乘土) (木弱金乘)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不胜,侮而乘之(木弱土侮)己所胜,轻而侮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3 3、五行的母子相及、五行的母子相及(1)概念:

17、母病及子母病及子: :母行异常累及其子行,母行异常累及其子行, 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 子病及母子病及母: :子行异常影响其母行,子行异常影响其母行, 终致子母两行皆异常。终致子母两行皆异常。 母病及子母病及子同相生序同相生序(2)次序: 子病及母子病及母反相生序反相生序 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3)规律: 母病及子:母虚母病及子:母虚子虚子虚“母子两虚母子两虚” 子亢子亢母盛母盛“子令母实子令母实” 子病及母子病及母 子弱子弱母虚母虚“子累母虚子累母虚” 子亢子亢损母损母“子盗母气子盗母气” 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一一)说明脏腑的生理及相互关系 (二二)阐

18、释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阐释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三三)指导疾病的诊断指导疾病的诊断 (四四)指导疾病的治疗指导疾病的治疗六、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1 1、运用五行特性,解释五脏的生理功能或特性。、运用五行特性,解释五脏的生理功能或特性。2 2、运用五行归类的理论,解释五脏与六腑、形体、运用五行归类的理论,解释五脏与六腑、形体、官窍之间的联系。官窍之间的联系。3 3、运用五行归类的理论,解释五脏与五季、五气、运用五行归类的理论,解释五脏与五季、五气、五化等之间的联系,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五化等之间的联系,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4 4、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解释

19、五脏系统之间、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解释五脏系统之间的联系的联系 (一)(一)说明脏腑的生理及相互关系说明脏腑的生理及相互关系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1 1、运用五行特性,解释五脏的生、运用五行特性,解释五脏的生理功能或特性理功能或特性木性曲直,畅顺条达,有升发的特征,故用以类比肝木性曲直,畅顺条达,有升发的特征,故用以类比肝脏喜条达而恶抑郁,疏泄气机的特性和功能;脏喜条达而恶抑郁,疏泄气机的特性和功能;火性温热,以类比心阳对人体的温煦作用;火性温热,以类比心阳对人体的温煦作用;土性敦厚,生化万物,故以此类比脾胃消化饮食,运土性敦厚,生化万物,故以此类比脾胃消化饮食,运送精微,营养全身的

20、功能;送精微,营养全身的功能;金性清肃,收敛、清洁,以此类比肺及大肠、皮毛对金性清肃,收敛、清洁,以此类比肺及大肠、皮毛对人体具有的清除废料,保持人体洁净的功能;人体具有的清除废料,保持人体洁净的功能;水性润下,有闭藏特性,故用以类比肾主藏精、主水水性润下,有闭藏特性,故用以类比肾主藏精、主水液的功能。液的功能。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2 2、运用五行归类的理论,解释五、运用五行归类的理论,解释五脏与六腑、形体、官窍之间的联系脏与六腑、形体、官窍之间的联系 以五脏(肝、心、脾、肺、肾)为中心,以五脏(肝、心、脾、肺、肾)为中心,与六腑(实为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与六腑(实为五腑:胆、

21、小肠、胃、大肠、膀胱)相配合,联系五脏支配的五体(筋、脉、胱)相配合,联系五脏支配的五体(筋、脉、肉、皮、骨)、所主的五官(目、舌、口、鼻、肉、皮、骨)、所主的五官(目、舌、口、鼻、耳),以及外荣于体表的特定组织,即五华耳),以及外荣于体表的特定组织,即五华(爪、面、唇、毛、发)等,形成了以五脏为(爪、面、唇、毛、发)等,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结构系统。中心的脏腑结构系统。 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3 3、运用五行归类的理论,解释五脏与五、运用五行归类的理论,解释五脏与五季、五气、五化等之间的联系季、五气、五化等之间的联系 把人体的五脏、六腑、五体、五官等,分把人体的五脏、六腑、五体、五

22、官等,分别与自然界的五方、五季、五味、五色等事物别与自然界的五方、五季、五味、五色等事物加以横向联系加以横向联系 ,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1)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的资生关系: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的资生关系: 木生火:肝藏血以济心,肝之疏泄以助心行血;木生火:肝藏血以济心,肝之疏泄以助心行血; 火生土:心血滋养脾土,心阳温煦脾土,助脾运火生土:心血滋养脾土,心阳温煦脾土,助脾运化;化; 土生金:脾气运化,化气以充肺;土生金:脾气运化,化气以充肺; 金生水:肺之精津下行以滋肾精,肺气肃降以助金生水:肺之精津下行以滋肾精,肺气肃降以助肾纳

23、气;肾纳气; 水生木:肾藏精以滋养肝血,肾阴资助肝阴以防水生木:肾藏精以滋养肝血,肾阴资助肝阴以防肝阳上亢。肝阳上亢。4 4、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解释、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解释五脏系统之间的联系五脏系统之间的联系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水克火:肾水上济于心阴,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水克火:肾水上济于心阴,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 火克金:心火之阳热,可以抑制肺气清肃太过;火克金:心火之阳热,可以抑制肺气清肃太过; 金克木:肺气清肃,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金克木:肺气清肃,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 木克土: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木克土: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 土克水:脾气之运化水液

24、,可防肾水泛滥。土克水:脾气之运化水液,可防肾水泛滥。(2 2)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的制约关系:)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的制约关系: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说明每一脏在功能上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说明每一脏在功能上因有他脏的资助而不致于虚损,又因有他脏的制因有他脏的资助而不致于虚损,又因有他脏的制约而不致于过亢。约而不致于过亢。 本脏之气太盛,则受他脏之气制约;本脏之本脏之气太盛,则受他脏之气制约;本脏之气虚损,又可由他脏之气补之。气虚损,又可由他脏之气补之。 如肺(金)气不足,脾(土)可生之;肾如肺(金)气不足,脾(土)可生之;肾(水)气过亢,脾(土)可克之。(水)气过

25、亢,脾(土)可克之。 这种制化关系把五脏紧紧联系成一个整体,这种制化关系把五脏紧紧联系成一个整体,从而保证了人体内环境的统一。从而保证了人体内环境的统一。 (3 3)以五行制化说明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以五行制化说明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可用五行的乘侮和母子相可用五行的乘侮和母子相及规律来阐释。及规律来阐释。 如肝有病如肝有病: 病传至心,为病传至心,为母病及子母病及子, 病传至肾,为病传至肾,为子病及母子病及母; 病传至脾,为病传至脾,为相乘相乘, 病传至肺,为病传至肺,为相侮相侮 。心心脾脾肺肺肾肾子子病病及及母母母母病病

26、及及子子侮侮乘乘(二)(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用五行学说阐释病机用五行学说阐释病机相生关系相生关系的传变的传变相克关系相克关系的传变的传变母病及子母病及子 水不涵木水不涵木肾阴虚肾阴虚 肝阴虚肝阴虚肝肾阴虚肝肾阴虚子病犯母子病犯母 脾气虚脾气虚 心血虚心血虚心脾两虚心脾两虚相相 乘乘 木郁乘土木郁乘土肝气郁结肝气郁结 脾失健运脾失健运肝气乘脾肝气乘脾相相 侮侮 木火刑金木火刑金肝气郁结肝气郁结 日久化火日久化火肝火犯肺肝火犯肺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1四诊与五行合参,确定五脏病变部位。四诊与五行合参,确定五脏病变部位。 2四诊与五行合

27、参,推断病情的轻重顺逆四诊与五行合参,推断病情的轻重顺逆 色脉合参,结合五行生克规律来推断疾病色脉合参,结合五行生克规律来推断疾病的预后。的预后。 如肝病色青而见弦脉,色脉相符,为平;如肝病色青而见弦脉,色脉相符,为平; 若反见浮脉,则属克色之脉,为逆;若反见浮脉,则属克色之脉,为逆; 若得沉脉,则属生色之脉,为顺。若得沉脉,则属生色之脉,为顺。 (三)指导疾病的诊断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G 1 1、控制疾病的传变、控制疾病的传变A 2 2、确定治则治法、确定治则治法B 3、指导脏腑用药指导脏腑用药D 4、指导针灸选穴指导针灸选穴I 5、指导精神疗法指导精神疗法(四)指导疾病的治疗中医学

28、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五脏中某一脏有病,可能传及其他四脏。五脏中某一脏有病,可能传及其他四脏。故临床治疗时,除对所病本脏进行治疗之外,故临床治疗时,除对所病本脏进行治疗之外,还要依据其传变规律,治疗其他脏腑,以防止还要依据其传变规律,治疗其他脏腑,以防止其传变。如肝气太过,或郁结或上逆,木亢则其传变。如肝气太过,或郁结或上逆,木亢则乘土,病将及脾胃,此时应在疏肝平肝的基础乘土,病将及脾胃,此时应在疏肝平肝的基础上预先培其脾气,使肝气得平,脾气得健,则上预先培其脾气,使肝气得平,脾气得健,则肝病不得传于脾。肝病不得传于脾。 疾病的传变与否,主要取决于脏气的有疾病的传变与否,主要取决于脏气的有盛

29、有衰。盛有衰。“盛则传,虚则受盛则传,虚则受”,是五脏疾病传,是五脏疾病传变的基本规律。变的基本规律。 1、控制疾病的传变控制疾病的传变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F(1)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治则和治法: 临床上运用五行相生规律来治疗疾病,临床上运用五行相生规律来治疗疾病,其基本其基本治疗原则治疗原则是是补母补母和和泻子泻子,即即“虚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治法,常用的常用的有有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法和和金水相生法金水相生法四种。四种。 2、确定治

30、则治法确定治则治法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依据五行相生关系确定的治则和治法?治则治则:F虚则补其母F实则泻其子火火金金水水滋滋涵涵益益补补培培生生生相治法治法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临床上运用五行相克规律来治疗疾临床上运用五行相克规律来治疗疾病,其基本病,其基本治疗原则治疗原则是是抑强扶弱抑强扶弱。 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治法,常,常用的有用的有抑木扶土法、佐金平木法、泻南抑木扶土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补北法和和培土制水法培土制水法四种。四种。 (2)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和治法: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依据五行

31、相克关系确定的治则和治法水水木木火火金金抑扶培培制制补补泻泻佐佐平平?治则治则:F 抑强抑强 扶弱扶弱治治法法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3、指导脏腑用药指导脏腑用药 青色、酸味入肝,如白芍、山茱萸味酸入肝经以青色、酸味入肝,如白芍、山茱萸味酸入肝经以补肝之精血;补肝之精血; 赤色、苦味入心,如丹参色赤、黄连味苦入心经赤色、苦味入心,如丹参色赤、黄连味苦入心经以活血安神;以活血安神; 黄色、甘味入脾,如灶心土色黄、人参味甘入脾黄色、甘味入脾,如灶心土色黄、人参味甘入脾经以补益脾气;经以补益脾气; 白色、辛味入肺,如生姜味辛,石膏色白入肺经白色、辛味入肺,如生姜味辛,石膏色白入肺经以清肺热;以清

32、肺热; 黑色、咸味入肾,如玄参色黑、龟版味咸入肾经黑色、咸味入肾,如玄参色黑、龟版味咸入肾经以滋养肾阴等。以滋养肾阴等。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4、指导针灸选穴指导针灸选穴根据“五腧穴”的五行属性,运用五行生克理论进行选穴刺治。遵循“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取穴刺治。临证中又有同经子母补泻法和异经子母补泻法两种。 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肝虚针曲泉或阴谷(虚则补其母 )肝火针行间或少府(实则泻其子 )井荥输经合阳经金水木火土阴经木火土金水手少阴心经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足少阴肾经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足厥阴肝经足窍阴行间太冲中封曲泉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5、指导精神疗法指导精神

33、疗法中医称此为以情胜情法。五行归类怒(木)喜(火)思(土)悲忧(金)惊恐(水) 五行相克悲胜怒(金克木)恐胜喜(水克火)怒胜思(木克土)喜胜悲(火克金)思胜恐(土克水)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思思 考考 题题F 1何谓五行何谓五行?五行的特性各是什么五行的特性各是什么?F 2事物五行属性归类的方法有哪些事物五行属性归类的方法有哪些?F 3何谓五行相生何谓五行相生?其关系和次序各是什么其关系和次序各是什么?F 4何谓五行相克何谓五行相克?其关系和次序各是什么其关系和次序各是什么?F 5何谓五行相乘和五行相侮何谓五行相乘和五行相侮?其发生的条件?其发生的条件各各是什么是什么?F 6五行学说在阐释病机中有哪些应用五行学说在阐释病机中有哪些应用?F 7五行学说在指导治疗中有哪些应用五行学说在指导治疗中有哪些应用?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