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47354863 上传时间:2021-12-20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57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资源描述:

《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5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1、液氯、新制的氯水和久置的氯水比较液U新制氯水久置氯水分类纯净物混合物混合物颜色黄绿色黄绿色无色成分Cl2+ Ch、出 0、HCIO、H、CI、CIO、极少量的为0H HO C、H2O、极少量的OH 稀盐酸性质氧化性氧化性、酸性、漂白性酸性2、氯气的性质与金属钠反应方程式2Na+CI 22NaCI与金属铁反应方程式占燃2Fe+3CI 2-22FeCb与金属铜反应方程式点燃Cu+CI 2CuCh与氢气反应方程式点爛光照H2+CI=2HCI ; H2+CI22HCI与水反应方程式H2O +ci2=hci+hcio制漂白液反应方程式Cl2+2NaOH=NaCI+NaCIO+H

2、 2O制漂白粉反应方程式2CI2+2C a(OH)2=CaCI 2+C a(CIO)2+2H 2O实验室制法MnO2 + 4HCI (浓)MnCl2+Cl2f+2H2O氯离子的检验试剂以及反应方程式AgNOs 溶液:g +CI =AgCI综合能力测试卷-选择题(共28小题)1 .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30mL浓度为10.00mol/L的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热少许时间后溶 液中形成NaCK NaCIO、NaCIOs共存体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与NaOH反应的氯气一定为0.3 molB. n (Na): n (Cl)可能为 7:3C. 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 nmol,贝U 0.15 v nv 0

3、.25D. n fNaCI) : n fNaCIO) : n (NaCIOs)可能为 11 : 2: 12. 向仅含Fe、L + Br的溶液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这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3 113A. 线段川代表Fe的益化情况B. 线段I代表Br一的变化情况C. a数值等于6D .原混合溶液中n ( FeBr2)=4 mol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新制氯水的氧化性强于久置氯水; 氯气的性质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 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检验Cb屮是否混有HCI气体,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 除去

4、Cb气体中的HCI,可将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干燥的Cl2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干燥的 CI2有漂白性.A.B.C.D .4 时钟反应或振荡反应提供了迷人课堂演示实验,也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测定含浓度很小的碘化物溶液时,利用振荡反应进行化学放大,以求出原溶液中碘离子的浓度.主要步骤是 在中性溶液屮,用漠将试样屮氧化成103,将过量的澳除去 再加入过量的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使103完全转化成|2 将中生成的碘完全萃取后,用月井将其还原成I,方程式为 H2N- NH2+2I24 r+N2T +4H + 将生成的I萃取到水层后用法处理. 将得到的溶液加入适量的KI溶液,并用硫酸酸化. 将反应后的

5、溶液以淀粉作指示剂,用 NazSzOs标准溶液滴定,方程式为:2Na2S2O3+l2 Na2S4O6+2Nal经过上述放大后,则溶液屮I浓度放大为原溶液屮I浓度的(设放大前后溶液体积相等) OA. 2 倍 B. 4 倍 C. 6 倍 D. 36 倍5. 化合物BrFx能够与水反应,产物有漠酸、氢氟酸、单质渙和氧气,则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 BrFx是还原剂,HF是氧化产物B. 水是氧化剂,(h是还原产物C. 若x=3,则BrFx与水的系数比为3: 5D. x为奇数,分别可以取1、3、5、7、9等值6. 在同温同压下,将由N和C12组成的混和气体200mL引发化学反应,反应后的气体

6、体 积仍为200mL .下列对化学反应状况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 若反应后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则一定是C12没有完全反应B. 若反应后的气体没有颜色,则一定是 H2, C12都已完全反应C. 若反应后的气体略带黄绿色,则一定是H2已完全反应D.若反应后的气体遇水显漂白性,则一定是C12未完全反应7 反应是自海藻灰屮提取碘的主要反应,反应是自智利硝石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 2Nal+MnO 2+3H 2SO42NaHSO4+MnSO 4+2H2O+I2 2NalO 3+5NaHSO 3 2Na 2SO4+3NaHSO 4+H 2O+I2已知NalO3的氧化性与MnO?相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7、)A- |2在反应中是还原产物,在反应中是氧化产物B. 两个反应中生成等量的b时转移的电子数相等C. Nal和NalOs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生成 bD. NalOs在化学反应屮只能做氧化剂不能做还原剂&实验:-1 向2mL 1mol ?L NaBr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溶液变为黄色; 取所得溶液滴加到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 向所得溶液继续通入氯气,溶液由黄色变成橙色.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仅根据实验能说明还原性:BF CI-B. 仅根据实验能说明氧化性:Br2 I2C. 上述实验验证了 Cb、Bv、I2的氧化性相对强弱D向实验所得溶液中加CC14,充分振荡,下层为橙红色9. 制备食用碘盐(

8、KIO3)原理之一为:I2+2KCIO3CI2+2KIO3,下列正确的是()A. 向KCIOs溶液屮滴加AgNOa溶液得到白色AgCI沉淀B. 反应过程屮b置换出Ch,由此可推断非金属性1 CIC. KCIOs和KI03均属于离子化合物,都只含有离子键D .制备KIO3的反应中氯元素被还原10. 已知 H2SO3+I2+H2OTHI+H2SO4.向 NaBr、Nal、Na2SO3混合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燃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可能是()A. NaCk Na2SO4B. NaCk NaBr、Na2SCUC. NaCI Na2SO4 kD. NaCI Nal Na2SO411

9、.液,自来水可用氯气消毒, 会引起药品变质是(某学生用自来水配制下列物质的溶 ) AgNOa FeBr2 烧碱 Na2CO3 NwSCh CaC2A.除外B.C.D .除外12.已知:常温时;2NaOH+Cl2 NaCI+NaCIO+HO 加热时:6NaOH+3CI 2-5NaCI+NaCIO3+3H2O,将CI2通入amol 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0.5a molG (Cl CTB.若某温度下,反应后 =K,若溶液中1-卜心)c (C1 03匚(际一)C. 控制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最大值是a molD. 控制温度,产物屮Na

10、CI的物质的量的范围丄a mol窃(NaCI) a mol=K13.用贮存很久的漂白粉与浓盐酸反应制得的氯气屮,可能还有杂质气体(CO2HCIFkO02.A .B .C.D.14.Br SQ3、CO3 2- _ 2_ 2_ +某溶液屮含有SO3、 Na,向该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h,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 + 反应前后,溶液屮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只有Na 有胶状沉淀物质生成 有气体产生 溶液颜色发生变化 共发生了 2个氧化还原反应.A .B.C.D .15.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次氯酸钠溶液,振荡后溶液变蓝,再加入足量的亚硫酸钠溶液,蓝色逐渐消失.下列判断错误的是()2 A. 氧化性:CIO

11、 SO4 I2B. 漂粉精溶液可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C. CIQ-与在碱性条件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 .向新制氯水屮加入足量亚硫酸钠溶液,氯水褪色16.某溶液屮含有大量的C、B、,若向1L该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b,溶液屮C、B、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12的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原溶液中C、Br、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 5: 15: 4C. 15 : 30 : 8Cb的体积(标准状况)5.6L11.2L22.4Ln (Cl) /mol1.52.03.0n (Br) /mol3.02.81.8n (I) /molx (x0)00B. 5: 12: 4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相同体积

12、的Cb17.KI、NazS、FeBr2溶液,分别通入足量的Cb,当反应恰好完成时,消耗的体积相同(同温、同压条件下),贝uKI、Na$、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A. 1 : 1 : 2B. 2: 1 : 3C. 6: 3: 2D. 3: 2: 118.已知: 向KCIOs晶体屮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 向Nal溶液屮通入少量实验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 取实验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 KI试纸上,试纸变蓝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实验证明C具有还原性B. 实验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 : 1C. 实验说明KI被氧化D .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CIOs r Cl2 h1

13、9.溶液屮含有 NH4+、F、HSO3、K+等离子.向其中加入少量NaCIO后,溶液屮离子数目肯定增加的是()A. F B. CIO C. HSOsD. NH420.有一混合溶液,其屮只含有2+ Fe、Cl、Br、I (忽略水的电离),Cl、Br、I的个数比为2: 3 : 4,向该溶液中通入氯气使溶液屮C和B的个数比为3 : 1,则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剩余Fe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7 : 4B. 7: 3C. 7: 2D. 7: 1 21 .已知在热的碱性溶液屮,C12发生如下反应:Cb+NaOH NaCI+NaCIO s+H 2O (未配平).请推测NaCIO?在热的碱性溶液中发生

14、反应的最终产物是()A. NaCk NaCIO B. NaCL NaCIOsC. NaCIO、NaCIOs D. NaCICh、NaCIO 4_2+3+22已宛:2Fe +Br22Fe +2Br-3+.2Fe +2I 2Fe +I2向2+Feb、FeBr2的混合溶液屮通入适量氯气,溶液屮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F列有关说法屮,不正确的是() Fe BrB. 原混合溶液中FeBrs的物质的量为6 mol2+ .3+C.当通入2 mol Cl 2时,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 +2I +2Cb -2Fe +b+4CID.原溶液屮:n (Fe ) : n (I ) : n ( Br )=

15、2:1:323.某混合溶液屮含有Nal、NaBr、NazSOs三种溶质,其物质的量均为I mol,向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将溶液蒸干最多可以得到 4 mol NaCIB. 将溶液蒸干并灼烧,得到的固体可能是NaCI、NaBr、Na2SCUC. 向溶液中滴加KI淀粉溶液,溶液变蓝,则氯气一定过量D. 若通入氯气的体积为11.2 L (标准状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_+Cl2=l2+2C1 _24.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再加热蒸干并在300 C时充分灼烧至质量不变,最终可能得到纯净物的是()A. 向FeSO4溶液屮通入CkB. 向KI和NaBr混合溶液中通入Ch

16、C. 向NaAI02溶液屮加入HCI溶液D .向NaHCCh溶液中加入NaQ2粉末AgNOs溶液体积的关25 .往含Br和Cl的稀溶液屮滴入AgNOs溶液,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系如图所示.则原溶液中c ( Brr) /c (C D的比值约为()V; V (屮曲A. (V2- Vi)/Vi B. V1/V2 C.Vi/ (V2- Vi) D. V2/V126. 在氯水屮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屮表现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A.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12存在B. 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12分子 存在C. 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

17、入AgNOs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存在D. 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IO分子存在27. 下列氯化物,不能用单质直接反应制得的是()A. CuCh B. FeCb C. NaCI D. HCI28. 某温度下,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I、NaCIO、NaClOa的混合溶液(已知氯气 和NaOH在一定温度下能发生反应:3Cb+6NaOH=5NaCI+NaCIO 3+320),经测定CQ与CIOJ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 3,则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和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21 : 5B. 11 : 3C. 3: 1 D. 4:

18、 1.填空题(共2小题)3.8 C熔点29. CbO为国际公认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Z,它是棕黄色强刺激性气体,沸点-116C.实验室可用潮湿的C12与Na2CO3反应制取少量C1Q,装置如下(图I)2BCD E(團)回答下列问题:(1) 把浓盐酸直接滴在KMnO4晶体上就可以产生C12.请模仿 图H ”在 图I”A处补画出正确的装置图,并作必要的标注.(2) B中试剂a应选用(填下列序号字母):a. CC14 b.饱和NaCI溶液c.浓HzSCUd .饱和NaHCOs溶液(3) 通入适量的氯气,在C屮生成黄绿色的物质C12O,该物质常温为气体,方程式为: C12+Na2CO3+NaHCO 3+N

19、aCI+ CkO(4) 对C屮反应后的固体成分进行检验,请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的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试剂和仪器:蒸镭水、稀 HNO3、BaCb溶液、Ba (OH ) 2溶液、AgNCH溶液、澄清石灰水、试管、小烧杯、带导管的橡皮塞、过滤装置.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步骤一:取C中的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蒸镭水 至完全溶解,然后将溶液分别置于a. b试管中.步骤二:向a试管中滴加BaCb溶液,静置.无明显现象,证明固体中不含NazCO:步骤三:步骤四:则证明固体中含有NaCI.30. 禽流感病毒是一种没有超常抵抗力的病毒研究证明,许多常用消毒药物如漂粉精、漂白粉、高镭酸钾等,可以将禽流感病毒杀

20、灭氯气与氢氧化钙充分反应,得到漂粉精,其 稳定性比漂白粉高.(1) 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 (OH ) 2制取漂粉精,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 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是(填化学式).(3) 漂粉精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0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物质,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 反应(1)和反应(3)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填编号) .(5) 将漂粉精溶于适量水屮,呈白色浊状物,静置沉降取少许上层清液,滴加碳酸钠溶液岀现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另取少许上层清液,先滴加适量的(填化学式)酸化,再滴加(填化学式)溶液即可检验C的存在,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再取少许上层清液,滴加几

21、滴酚瞰溶液,溶液呈红色,随后溶液迅速褪色,说明漂粉精溶液呈性并具有性.氯及其化合物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 选择题(共28小题)1. ( 2015?上饶模拟)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30mL浓度为10.00mol/L的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热少许时间后溶液中形成 NaCI、NaCIO、NaCIO 3共存体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与NaOH反应的氯气一定为0.3 molB. n (Na)n (Cl)可能为 7:3C. 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 nmol,贝u0.15 v nv 0.25D. n (NaCI) : n fNaCIO) : n f NaCIOs)可能为 11 : 2: 1【解答】解:A、由于反

22、应后体系中没有NaOH,故氢氧化钠反应完,根据钠元素守恒n( NaOH )=n (NaCI) +n (NaCIO ) +n (NaCIOs) =0.03L XI0mol/L=0.3mol,根据氯原子守恒有 2n (Cb)=n (NaCI) +n f NaCIO) +n (NaCIOs) =0.3mol,故参加反应的氯气 n (CI2) =0.15mol,故A错误;B、根据方程式 Cb+2NaOH=NaCI+NaCIO+H 20、3Cb+6NaOH=5NaCI+NaCIO 3+3H 2O 可知,氧化产物只有NaCIO时,n( Na +): n( Cl_)最大为2: 1,当氧化产物为NaCIOs时

23、,n( Na+):-+-n (Cl)最小为 6: 5,故 6: 5 vn (Na) : n fCI )v 2 : 1, 7 : 3 2 : 1,故 B 错误;C、根据方程式 Cl2+2NaOH=NaCI+NaCIO+H 2O. 3Cl2+6NaOH=5NaCI+NaCIO s+3H 2O 可知,氧化产物只有NaCIO时,转移电子数最少,为0.3mol Xx=0.15mol,氧化产物只有NaCIO 3时,转移电子数最多,为0.3mol Xx=0.25mol,故C正确;6D、令 n fNaCI) =11 mol, n fNaCIO) =2mol, n fNaCIO 3) =1mol,生成 NaCI

24、 获得的电子为11 mol X=11mol,生成NaCIO、NaCIOs失去的电子为2mol X+1mol X5=7mol,得失电 子不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相等,故D错误;故选C.2+2. ( 2014?黄梅县校级模拟)向仅含Fe、I、Br的溶液通入适量氯气,溶液屮这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r的变化情况C. a数值等于6 D.原混合溶液中n ( FeBr2) =4 mol【解答】解:向仅含Fe、2】 Br的溶液屮通入适量氯气,根据还原性:IFa +Rr.-2+3+_2+首先发生反应:21 +CEI2+2CI , I反应完毕,再发生反应:

25、2Fe+Ck=2Fe+2CI, Fe反应完毕,最后发生反应:2Br+Cl2=Br2+2CI,故线段I代表I的变化情况,线段n代表2+-Fe的变化情况,线段川代表Br的变化情况;由通入氯气可知,根据反应离子方程式可知溶液中n (I) =2n fCh) =2mol,溶液中n( Fe )2+=2n (Cb) =2 x( 3mol 1mol) =4mol, Fe 反应完毕,2+根据电荷守恒可知n (I) +n但r) =2n (Fe),2-故 n ( Br) =2n ( Fe ) - n (I) =2 I2C. 上述实验验证了 Cb、Be、I2的氧化性相对强弱D向实验所得溶液中加CCk,充分振荡,下层为

26、橙红色【解答】 解:A. Cl2+2NaBr=Br2+2NaCI,说明还原性:Br C,故A正确;所得溶液可能含有氯气,氯气能氧化12,不能说明氧化性:Br2 I2,故B错误;根据指知中Br2 I2,结合B.碘离子得到C.氯气不足,与碘离子反应的是澳单质,能说明氧化性:Cb+2NaBr=Br2+2NaCI 可以得出:CI2Br2 I2,故 C 正确;D.色是被氧化出来的漠单质溶于故选B.CCI4密度比水大,下层为橙红CCI4,故D正确.9. ( 2014?临沂一模)制备食用碘盐(KlOa)原理之一为:I2+2KCIO3 -CI2+2KI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向KCIOs溶液屮滴加Ag

27、NOa溶液得到白色AgCI沉淀B. 反应过程屮b置换出Cb,由此可推断非金属性l CIC. KCIOs和KI03均属于离子化合物,都只含有离子键D 制备KI03的反应屮氯元素被还原【解答】解:A. KCIOs不能电离出C,贝怀能与AgNOs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gCI沉淀,故A错误;B. I2+2KCIO3JCI2+2KIO3中,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CI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非金属 性Cll,故B错误;KCIOs和KI03均含离子键、共价C错误;A 仅根据实验能说明还原性:Br ClC.键,均为离子化合物,故C. 制备KI03的反应中,CI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得到电子被还原,故D正确;故选

28、D.10. 已知 H2SO3+I2+H2OT2HI+H2SO4.向 NaBr、Nal、NazSOs混合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燃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可能是()A. NaCI、Na2SO4 B. NaCI、NaBr、Na2SO4C. NaCLNa2SO4. I2D. NaCI、Nak Na2SO4【解答】解:通入Cb后将按顺序发生以下三个反应: Na2SO3+Cl2+H2O=Na 2SO4+2HCI ,2Nal+CI 2=2NaCI+l 2, 2NaBr+CI 2=2NaCI+Br 2.当CI2过量时,蒸干灼烧,HCI、B会挥发,b会升华,将得到NazSCU和NaCI的混合物

29、, 如Cb不足时,将得到NaCI、NaBr、Na2SO4,故选AB.11. 自来水可用氯气消毒,某学生用自来水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会引起药品变质是() AgNCH FeBr2 烧碱 NazCOs W2SO3 CaCb.A. 除外B.C.D .除外【解答】解:氯水中含有C r,加入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用于配制AgNOs溶液,故选; Cb、HCIO具有强氧化性,可与FeBrs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用于配制FeBrs溶液,选; 氯气与烧碱溶液反应,不能配制烧碱溶液,故选 H+都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不能配制NazCCh溶液,故选; Cb、HCIO具有强氧化性,可与NazSOs发生氧化还原反

30、应,不能用于配制溶液NazSO故选; 氯水屮各粒子与CaCb都不反应,可用于配制CaCb溶液,故不选;故选D.12. 已知:常温时;2NaOH+CI 厂 NaCI+NaCIO+H 2O;加热时:6NaOH+3CI 25NaCI+NaCIO s+3H 2O,将Cb通入amol 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B.若某温度下,反应后c (C10_ ) c (Cl 0,:=K,若溶液中亡(Clo J 匚(C r)=K15C.控制温度,反应屮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最大值是a molD.控制温度,产物中NaCI的物质的量的范围存mol (NaCamOI【解答】解:A.常温时;2NaOH+C

31、I 2-NaCI+NaCIO+H 2O,反应2mol氢氧化钠,消耗1mol氯气,所以Cb通入amol 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氯气的物质的量等于0.5amol,故A正确;B. 反应屮氯气一部分化合价升高生成次氯酸钠、氯酸钠,一部分化合价降低生成氯化钠,-_c(cicT)、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C ( CIO) X1+5C (CIOs) =C (Cl) X1,若 )=K,c (Cl Qs-C (CIO -)-则 C ( CIO3)=,代入 C (CIO) X1+5 C (CIOs) =c(ci) 中化简得: c (Clo1)c (Cl)c.当只发生6NaOH+3CI2 5NaCI+

32、NaCIO s+3H 2O,转移电子数最多,依据方程式6mol氢氧化钠反应转移5mol电子,所以amol氢氧化钠反应,最多转移mol电子,故C错误;5D. 若只发生反应:2NaOH+CI 2 NaCI+NaCIO+H 2O,贝uamol NaOH溶液能生成丄amol氯 化钠,若只发生反应:6NaOH+3CI 25NaCI+NaCIO 3+3H 2O,则能生成 mol氯化钠,若61两个反应都发生,生成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介于amol和mol之间,故D正确;故选:C.13用贮存很久的漂白粉与浓盐酸反应制得的氯气中,可能还有杂质气体()CO2HCIH2O02.A .B .C.D.【解答】解:次氯酸钙能够

33、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次氯酸分解生成氯 化氢和氧气,贮存很久的漂白粉可能存在碳酸钙,贮存很久的漂白粉可能存在碳酸钙,加盐酸发生 Ca( CIO) 2+4HCI (浓)=CaCl2+2Cl2f+2H2O、CaCO3+2HCI=CaCI 2+CO2T+H2O,浓盐酸易挥发,从溶液屮生成的气体中会混有水蒸气,则制得的氯气屮,可能含有杂质气体为CO2、HCI、H2o (气八 02,故选:A.2-22+14. (2014 ?安徽模拟)某溶液中含有 SO3、Br、SQ3、CO3、Na,向该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1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反应前后,溶液屮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只有Na

34、有胶状沉淀物质生成 有气体产生 溶液颜色发生变化 共发生了 2个氧化还原反应.A .B.C.D .222 +【解答】解:某溶液中含有S03、SiO3、Br、CO3、Na,向该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b,22SO3可以被氯气氧化为硫酸根离子;SiO3和氯水中的盐酸反应生成硅酸沉淀;Br被氯气氧化为漠单质;C03和氯水屮的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钠离子不参加反应,反应前后,溶液屮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有Na+,故正确; SiOa2-和氯水屮的盐酸反应生成硅酸沉淀,有胶状物质硅酸生成,故正确; CO;和氯水屮的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正确; 氯气氧化漠离子为漠单质,溶液颜色发生变化有无色变化为橙红

35、色,故正确;2 共发生了氯气与水反应、氧化SO3、Br 3个氧化还原反应故错误;故选B.15. (2014?金山区一模)在淀粉碘化钾溶液屮加入少量次氯酸钠溶液,振荡后溶液变蓝,再加入足量的亚硫酸钠溶液,蓝色逐渐消失.下列判断错误的是()2A. 氧化性:CIO SO4 hB. 漂粉精溶液可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C. CIO与I在碱性条件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 .向新制氯水屮加入足量亚硫酸钠溶液,氯水褪色【解答】解:A.根据向淀粉碘化钾溶液屮加入少量的次氯酸钠溶液,溶液变蓝色知,次氯酸根离子将 碘离子氧化成了碘单质,碘遇淀粉变蓝色,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次氯酸根离 子是氧化剂,碘单

36、质是氧化产物,氧化性为:CIO I2,再加入足量的亚硫酸钠溶液蓝色又逐渐消失,说明碘单质又将亚硫酸根离子氧化了,得到硫酸根离子,碘2单质是氧化剂,硫酸根离子是氧化产物,故氧化性SO4 V 1 2.因此得出氧化性的强弱为:CIO h SO/一.故 A 错误;B. 漂白精的成分中有次氯酸钠,根据对A的分析,次氯酸钠 能将淀粉碘化钾中的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故B正确;C. 次氯酸根离子无论在碱性条件下还是在酸性条件下、中性条件下均有氧化性因此CIO与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D. 新制的氯水屮主要是氯气,因此新制的氯水是黄绿色的,由于氯气的氧化性比亚硫酸根离子的氧化性强,故能发生氧化

37、还原反应,氯气被还原而使氯水退色,故D正确.故选A.16. (2014?奉贤区二模)某溶液中含有大量的 C、Br、,若向1L该混合溶液屮通入一定量的Cb,溶液屮C、Br、的物质的量与通入CI2的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如下表所【解答】解:还原性: B,加入氯气5.6L时溶液中为xmol,则说明通入 5.6LCb只 示,原溶液中C、Br、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CI2的体积(标准状况)5.6L11.2L22.4Ln (Cl) /mol1.52.03.0n (Br) /mol3.02.81.8n (I) /molx (x0)00A. 5: 15: 4 B. 5: 12: 4C. 15 : 30 :

38、8 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发生:Ch+2一|2+2C r,由表中数据可知原溶液中澳离子为3mol,通入11.2L氯气,其物质的量为 垒一=0.5molI为Omol,碘离子完全反应,同时氧22, 4L/mol化0.2mol澳离子,发生反应:Cl2+2Br- Br2+2CI, Cb+21 - b+2CI,氯气反应生成的氯离子为0.5mol 2=1 mol,故原溶液中氯离子为2mol - 1mol=1mol,由方程式可知溶液中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不变(不含氢氧根离子),故原溶液中碘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2mol+2.8mol - 1mol - 3mol=0.8mol,故原溶液中C、Br物质的量之比为1mo

39、l : 3mol : 0.8mol=5 : 15: 4,故选:A.17. (2013?河南一模)相同体积的KI、Na2S FeBr2溶液,分别通入足量的Cb,当反应恰好完成时,消耗Cb的体积相同(同温、同压条件下),则KI、Na2S. FeBrs溶液的物质的量浓 度之比是(A. 1 : 1 : 2B. 2: 1: 3C. 6: 3: 2D. 3: 2: 1【解答】 解:首先,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2KI+CI22KCI+l2Na2S+CIL2NaCI+S J2FeBr2+3CI 2 2FeCb+2Br22n nn n上 n n3KI、NazS、FeBr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n : n: n=6 :

40、 3 : 2,在三3物质的量浓度Z比就等于物质的量之比.I?可知在CI2相等的情况下,种溶液体积相等的前提下,故选:C.已知:18. (2015?宝山区一模) 向KCIOs晶体屮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 向Nal溶液屮通入少量实验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 取实验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 KI试纸上,试纸变蓝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实验证明C具有还原性B. 实验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 :1C. 实验说明KI被氧化D .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 CIOs r Cb I2【解答】解:A.向KCIOs晶体中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应为 Ch,发生KCIO3+6HCI=3CI 2T +K

41、CI+3H 2O,说明C被氧化,证明C具有还原性,故A正确;B. 向Nal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产生的气体,溶 液变黄色,生成12,可使淀粉KI试纸变蓝,发生2 r+Cl2=|2+2C r,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故B错误;C. 向Nal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产生的气体,溶 液变黄色,生成12,可使淀粉KI试纸变蓝,但KI没有被氧化,故C错误;D. 根据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则由反应可知氧化性KCIOa CI2,由反应可知Ch I2,则可得氧化性CIO3Cl2 I2,故 D 正确.故选D.19. (2014?静安区一模)溶液

42、中含有NH4、F、HSCh、K等离子.向其中加入少量NaCIO后,溶液屮离子数目肯定增加的是()+A. F B. CIO C. HSOsD. NH4【解答】解:A 由于向溶液屮加入次氯酸钠后,NaCIO有强氧化性,氧化HSO3,本身被 还原 成HCI,酸性增强,又有L4-H2O? HF+OH仮应向右移动,氟离子数目减小,故A错 误.B. 当向溶液中加入次氯酸钠后发生NaCIO Na+CIO反应,而使溶液中CIO根离子的浓 度增加,但由于 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将亚硫酸氢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使CIO离子数目减小,故B错误.C. 向溶液中加入次氯酸钠后,尽管存在HSO3+H2O?H2SO3+O

43、H讴一反应,但由于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将亚硫酸氢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使得亚硫酸根离子减小,故c错误.D. 由于向溶液中加入次氯酸钠后, NaCIO有强氧化性,氧化HSO3,本身被还原成HCI,酸性增强,NH4+1F? NH3?HQ+H反应向左移动,NM肯定增加,故D正确.故选D.20. (209?金华模拟)有一混合溶液,其中只含有Fe、Cl、Br、I (忽略水的电离),Cl、Br、I的个数比为2:3:4,向该溶液中通入氯气使溶液中CI和Br的个数比为3:1,则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与溶液屮剩余Fe的荡质的量之比为()A. 7 : 4B. 7: 3C. 7: 2D. 7: 1【解答】解:由题意

44、可设C、Br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mok 3mok 4mol,2+由电荷守恒可得:2n( Fe ) =n (Cl) +n (Br) +n ( I) =2mol+3mol+4mol=9mol , n2+ (Fe) =4.5mol ,通入氯气后,要满足 n( CD: n( Br-) =3:1, 2+Cl只要增加7mol就可以,即需通入氯气3.5mol. 4mol I先消耗2mol氯气,3mol Fe消耗1.5mol氯 气,2+ 2+剩余Fe 1.5mol,则通入氯气与剩余Fe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5: 1.5=7: 3,故选B.21.性溶液中,(2015?桐乡市校级模拟)已知在热的碱Cb发生如下反应:

45、Cb+NaOH t NaCI+NaCIO 3+H 2O (未配平).请推测NaCIO 2在热的碱性溶液中发生反应的最 终产物是()A. NaCI、 NaCIO B. NaCL NaCIOsC. NaCIO. NaCIOs D. NaCIOs、NaCIO 4【解答】解:反应Ch+NaOH TNaCI+NaCIO 3+H2O Cl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aCIO 2在热的碱性溶液屮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CI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化合价降低最终产物应为NaCI,化合价升高应大于+3价,可为+5价的NaCIO 3或NaCIO 4,故选B._2+3+-3+ -2+22. (201

46、5?仁寿县模拟)已知:2Fe +Br22Fe +2Br, 2Fe +2I 2Fe +I2.向 Feb、FeBra的混合溶液屮通入适量氯气,溶液屮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肉郭mol- 2+A .还原性:I Fe BrB. 原混合溶液中FeB的物质的量为6 molC. 当通入2 mol Cl 2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l +2CIL 2Fe:b+4CID .原溶液中:n (Fe ): n (I) : n ( Br) =2 : 1 : 32+3+-.2+,-【解答】解:A.反应2Fe +Br2=2Fe +2Br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B

47、r,所以还原性:Fe 2Br,反应2Fe+2I :Fe+b屮,抵原剂I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Fe ,八、.一2+2+所以还原性:丨 Fe,所以还原性| Fe Br,故A正确;B. 通入氯气后,碘离子先被氧化,其次是亚铁离子,最后是渙离子,在通入氯气的量为01mol的过程中,碘离子从最大量降到0,即得到碘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通入氯气的量为1 -3mol的过程中,亚铁离子从4mol降到0,三价铁的量逐渐增大,所以含有亚铁离子 共4mol, 在通入氯气的量为3-6mol的过程中澳离子从6ml降到0,所以澳离子的物质的 量是6mol,即FeBrz的物质的量为3mol,故B错误;-2+C. 当通入2

48、molCI 2时,2mol的丨消耗氯气1 mol,余下的1mol氯气再与2molFe反应,即2+ 3+_溶液中发生的离子皮应可表示为2Fe +2l+2CI2=2Fe+l2+4CI,故C正确;_D .由B可知,碘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亚铁离子是4mol,漠离子的物质的量是6mol,n ( Fe2+) : n (I): n (Br) =2 : 1: 3,故 D 正确.故选B.23. (2015?临沂模拟)某混合溶液中含有Nal、NaBr、NazSOs三种溶质,其物质的量均为I mol,向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将溶液蒸干最多可以得到 4 mol NaCIB. 将溶

49、液蒸干并灼烧,得到的固体可能是NaCI、NaBr Na2SCUC. 向溶液中滴加KI淀粉溶液,溶液变蓝,则氯气一定过量D .若通入氯气的体积为11.2 L (标准状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Cl2=l2+2C1 -【解答】解:混合溶液中还原性物质的量均为Imol,通入氯气顺序反应,发生的反应为:2厂+CI2=|2+2CI - ,2Br +CK2C厂+B,若氯气过量,所得溶液中含有NaCI、NazSCU,若氯气少量,溶液中可能为Nal、NaBr、Na2SO4或NaBr、Na2SO4,A、溶液蒸干最多得到氯化钠的量是依据碘化钠和澳化钠全部被氧化计算分析,2厂+Cl2=l2+2CI2 1 21mol 0.5mol 1mol2Br +CI2=2Cr +Br2,2 1 21mol 0.5mol 1mol最多为2 mol NaCI,故A错误;B、若一定量的氯气氧化碘化钠后,不氧化漠化钠或部分氧化漠化钠,得到溶液灼烧得到固体可以是NaCI、NaBr、Na2SO4,故B正确;C、向溶液中滴加KI淀粉溶液,溶液变蓝,氯气氧化碘化钠生成碘单质,可能不氧化澳化钠或部分氧化渙化钠,氯气不过量,故 C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