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一轮复习专题三:文言文断句

上传人:an****e 文档编号:47349151 上传时间:2021-12-20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31.9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一轮复习专题三:文言文断句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一轮复习专题三:文言文断句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一轮复习专题三:文言文断句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资源描述:

《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一轮复习专题三:文言文断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一轮复习专题三:文言文断句(5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一轮复习专题三:文言文断句 1 2021 年高考语文文言文一轮复习专题三:文言文断句 【 典例分析 】一、【XX 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上曾子固龙图 书宋张耒 某尝以谓君子之文章,不浮于其德,其刚柔缓急之气,繁简舒敏之节,一出乎其诚,不隐其所已至,不强其所不知,譬之楚人之必为楚声,秦人之必衣秦服也。惟其言不浮乎其心,故因其言而求之,则潜德道志,不可隐伏。盖古之人不知言则无以知人,而世之惑者,徒知夫言与德二者不可以相通,或信其言而疑其行。呜呼!是徒知其一,而不知夫君子之文章,固出于其德,与夫无其德而有其言者异位也。某之初为文,最喜读左氏、离骚之书

2、。丘明之文美矣,然其行事不见于后,不可得而考。屈平之仁,不忍私其身,其气道,其趣高,故其言反覆曲折,初疑于繁,左顾右挽,中疑其迂,然至诚恻怛于其心,故其言周密而不厌。考乎其终,而知其仁也愤而非怼也,异而自洁而非私也,彷徨悲嗟,卒无存省之者,故剖志决虑以无自显,此屈原之忠也。故其文如明珠美玉,丽而可悦也;如秋风夜露,凄忽而感恻也;如神仙烟云,高远而不可挹也。惟其言以考其事,其有不合者乎? 自三代以来,最喜读太史公、韩退之之文。司马迁奇迈慷慨,自其少时,周游天下,交结豪杰。其学长于讨论寻绎前世之迹,负气敢言,以蹈于祸。故其文章疏荡明白,简朴而驰骋。惟其平生之志有所郁于中,故其余章末句,时有感激而不

3、泄者。韩愈之文如先王之衣冠,郊庙之江鼎俎,至其放逸超卓,不可收揽,则极言语之怀巧,有不足以过之者。嗟乎!退之之于唐,盖不试遇矣。然其犯人主,忤权臣,临义而忘难,刚毅而信实,而其学又能独出于道德灭裂之后,纂孔孟之余绪以自立其说,则愈之文章虽欲不如是,盖不可得也。自唐以来,更五代之纷纭。宋兴,锄叛而讨亡。及仁宗之朝,天下大定,兵戈不试,休养生息,日趋于富盛之域。士大夫之游于其时者,谈笑佚乐,无复向者幽忧不平之气,天下之文章稍稍兴起。而庐陵欧阳公始为古文,近揆两汉,远追三代,而出于孟轲、韩愈之间,以立一家之言,积习而益高,淬濯而益新。而后四方学者,始耻其旧而惟古之求。而欧阳公于是时,实持其权以开引天

4、下豪杰,而世之号能文章者,其出欧阳之门者居十九焉。而执事实为之冠,其文章论议与之上下。闻之先达,以谓公之文其兴虽后于欧公,屹然欧公之所畏,忘其后来而论及者也。某自初读书即知读执事之文既思而思之广求远访以日揽其变呜呼如公者真极天下之文者欤! 2 (选自张耒集,标点有改动)(注)曾巩:字子固。龙图:宋代官职名。1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某自初读书即知读执事之文既思而思之广求远访以日揽其变呜呼如公者真极天下之文者欤 【答案】某自初读书/即知读执事之文/既思而思之/广求远访/以日揽其变/呜呼/如公者真极天下之文者欤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

5、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意为我自从刚开始读书,就知道要读您的文章,思考之后再思考,广泛求访用来每天掌握其变化。唉,像您这样的人,真是已经到达天下写文章人的顶点了。读书的书是宾语,读书又是介词自的宾语,意为我自从开始读书,在其后断开;执事之文作读的宾语,在其后断开;之作思的宾语,在其后断开;广求远访是并列对称的四字短语,在其后断开;其变作揽的宾语,在其后断开;呜呼是感叹词,单独成句;者字是句中停顿,可断可不断。最终断句为:某自初读书/即知读执事之文/既思而思之/广求远访

6、/一日揽其变/呜呼/如公者/真极天下之文者欤。二、【XX 年山东高考语文试卷(新高考 1 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中书舍人。选授御史,巡视中城。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阉人愤而去,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

7、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至则下诏狱酷讯。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 3 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

8、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已,再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谥忠毅。(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B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C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D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

9、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別注意。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解答时,可先忽略停顿相同的地方,重点分析停顿不同之处,用排除法进行选择。忠贤及魏广微是并列结构,是动词劾的对象,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 A、C项。拟是打算、准备的意思,十一月二日是上之

10、的时间,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 D 项。故选 B。【 精要总结 】 4 给文言文断句,关键在于对通篇文意的领会。因此,通读就显得尤为重要。解答断句题,应先通读语段,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做断句题可以抓住以下5 大标志:志 标志 1名词和代词 给文言文断句,可以借助某一类词性通常所在的固定位置来分析。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宾语等,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代词,如人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如果作宾语,那么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如果两个名词、代词在一起,那它

11、们的中间一般要断开。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如鸿门宴中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先用全称,后文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遂入等就不再提姓了。常见代词有:表示我 吾、余、予 表示你 尔、汝(女)、公、卿、君、若 表示他 彼、此、其、之 表示这 此、是、斯、兹、夫 志 标志 2对话词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虽然在高考卷中这种例子并不多,但在关键时候还是能起到帮助作用的。志 标

12、志 3虚词 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代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应该断开的地方。初通文意、化整为零的过程,就是借助虚词初次判断的过程。尤其是一些议论性语段,它们不像记叙性文字那样可借助具体的情境去猜测,因而运用虚词判断句读就显得非常重要,它会使断句变得很容易。常见的情况有:句首语气词前面可断句,如:其、夫、盖、唯、若夫、且等。句首关联词语前面多可断句,如: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等。句末语气词后面可断句,如:也、矣、焉、耳、耶、与(欤)、邪(耶)、乎、哉、夫等。志 标志 4文言句式 文言

13、文中的固定结构、判断句、被动句、反问句、变式句、省略句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判断句,如者,也等;反问句,如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等;被动句,如为所受于等;固定句式,如如何况乎何为等。但是,文言文中还常常会遇到省略的情况,断句时必须 5 根据语境补出省略部分,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志 标志 5对称整句 古人写文章讲究句子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讲究意思的正反对比,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断句。【 对点提升训练 】一、【XX;贵州省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时人谓之王白须。初除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从伯导谓曰:选官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邪!彪之曰:位

14、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是所不愿。遂为郎。累迁御史中丞、侍中、廷尉。时永嘉太守谢毅,赦后杀郡人周矫,矫从兄球诣州诉冤。扬州刺史殷浩遣从事收毅,付廷尉。彪之以球为狱主,身无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与州相反复。穆帝发诏令受之。彪之又上疏执据,时人比之张释之。时当南郊,简文帝为抚军,执政,访彪之应有赦不。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

15、及简文崩,群臣疑惑,未敢立嗣。或云,宜当须大司马处分。彪之正色曰:君崩,太子代立,大司马何容得异!若先面咨,必反为所责矣。于是朝议乃定。及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令以帝冲幼,令温依周公居摄故事。事已施行,彪之曰: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让,使万机停滞,稽废山陵,未敢奉令。谨具封还内,请停。事遂不行。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未拜。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即以光禄为赠,谥曰简。(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

16、遂从之/ B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C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D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 6 /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B立嗣可指无子而以同宗之子承继,又可指确立王位继承人,文中则指后者。C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

17、弟,曾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最终获取天下。D居摄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亲政,大臣代居其位来处理政务的一种制度。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彪之出仕之始,不愿超迁任职。他的堂伯父王导对他说,选官要任他为尚书郎,他却认为地位高低不值得计较,越级提拔是自己不愿意的事。B彪之坚持己见,不肯接受人犯。殷浩将谢毅交付廷尉候审,他以此非廷尉职责为由,虽有皇上命令,依然据理拒收,时人将他比作张释之。C彪之讲究实效,维护朝廷秩序。永和末年流行传染病,他见各类官员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指出这样做的危害,朝政因此恢复。D彪之言辞机敏,反对权臣听政。简文帝去世,讨论身后事时有人提出

18、等候大司马处置,他抢先表示由太子代立,若先面咨大司马将被他斥责。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2)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答案】1B 2A 3C 4(1)朝臣家中有人得流行病,如果三人以上传染,即使本人未病,百日之内也不准入进宫。(2)病重,皇帝派黄门侍郎探问病痛,赐钱三十万给他治病买药。【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本题中,愚意尝谓非宜意思是:我认为不合时宜。何者是针对愚意尝谓非宜而发问的,故要断开,排除 CD;黎庶不达

19、其意,黎庶是主语,不达谓语,其意宾语,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不能断开,排除 A。 7 故选 B。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A 项,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说法错误。太守不负责掌管军事和科举,太守的职责是治民、进贤、决讼、检奸,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故选 A。3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

20、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C 项,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表述有误,原文是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是原来有规定,不是找借口,不愿到任办公。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题得分点:时疾,传染病;身,自己;虽,即使; 第二题得分点:笃,重;遣,派遣;问所苦,探病问候;营,治。【参考译文】王彪之,字叔武。

21、二十岁时,胡须鬓角都白了,当时人称他为王白须。最初任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堂伯父王导对他说:选官要任你为尚书郎,你有幸可以做朝官了。王彪之说:职位的高低本来不值得计较,应当在合途的时候任职,至于破格提拨,这并不是我的愿望。于是做了尚书郎。多次升迁,担任御史中丞、侍中、廷尉。当时永嘉太守谢毅,大赦后处死当地人周矫,于是周矫堂兄周球向扬州府告发。扬州刺史殷浩派从事拘捕谢毅,交付廷尉审理。王彪之认为周球是诉讼案件的当事人,没有爵位,不在廷尉职责范围以内,不肯受理,这件事在州里颠过来倒过去。穆帝发出诏令命王彪之收处谢毅。王彪之又上疏据理力争,当时人把他比作西汉廷尉张释之。当时要在南郊祭天,简文帝任抚军

22、,执掌国政,向王彪之询问是否应该大赦。他回答说:自从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大赦,我认为不合时宜。为什么呢?老百姓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认为每逢郊祀必定大赦,到这个时候凶恶愚蠢之辈又要产生侥幸的心理了。于是就听从了他的意见。永和末年,多发传染病。按旧例,朝中 8 大臣之家有传染病,家中传染三人以上的,即使自身无病,百日内也不得进宫。此时,文武百官多称家有时疾而不入朝理事。王彪之又进言道:瘟疫之年,没有哪一家不传染。如果因此就不入宫,那恐怕连近侍也无人充当,皇宫将会空无一人了。朝廷听从了王彪之的进谏。等到简文驾崩,群臣犹豫不定,没有敢立下继承人。有人说,这件事应该当由大司马来决定。王彪之严肃地说:国君

23、驾崩,太子应当即位为君,大司马怎能有资格提出异议?如果事先在大司马的面前询问,那么一定会被责备的。于是朝廷的议论才平息下来。等到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因为孝武帝年幼而下达命令,令桓温沿袭周公代替周成王摄政的旧例。命令已经公布,王彪之说:这些不同寻常的违背天命的事,大司马一定要再三辞让,如果导致政务停顿,耽误先帝陵墓的修筑,我不敢遵奉命令,谨将诏书密封归还。于是事情也就没能实行。王彪之被加封为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没有正式任命。病重后,皇帝派黄门侍郎探病问候,赐钱三十万给他治病。太元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就赠以光禄的官职,谥号是简。二、【XX;宿州市褚兰中学高三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24、。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

25、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5下列对文中画

26、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9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

27、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

28、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答案】5B 6C 7C 8(1)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 10 事能心安吗?(2)苏轼曾从容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解析】5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先通读

29、语段,把握大概内容,再结合人名、地名、官职名称以及动词断句,这个语段主要是叙事,意思是(曾公亮)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进行搜查,果然如此。句中盗悉窜他境的意思是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其中他境作 窜的补语,所以应在他境后停顿。排除 C、D 项。移书移书盗的意思是发布文书诘查盗。所以应在该局的前后停顿,所以排除 A 项。故选 B。6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涉及到古代官职设置(首相有司)、皇位继承制(建储)、少数民族(契丹)的历史知识

30、,这一命题形式拓展了积累的内涵和外延,引导考生广泛涉猎、开阔视野,形成良好的历史文化素养,同时也体现了人文性的张扬,对于语文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C 项有司只是官吏的通称,各有专司,不能用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召有司案图句,书下注解为: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考题完全出自教材。考查学生对文言知识的积累能力。故选 C。7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

31、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 项错误在于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的说法。根据文本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的叙述,可知调解之说不当,应当是谕以指意,即把皇帝的意思告诉他们,从而止息了边害。故选 C。8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

32、境推断。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1)锡即赐,通假;不虔君命即对国君的命令不尊重;而作转折连词,却;处之安乎固定句式,意思是做 11 这样的事能心安吗,之代这样的事,乎,翻译成吗。(2)责此处应是责备的意思;救正即纠正弊病;世即当时的人;持禄固宠意思是保持禄位加固宠幸。【参考译文】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考中为进士甲科,知会稽县。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常常担心镜湖泛滥。曾公亮设置斗门,将湖水泄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他的好处。曾公亮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主政郑州,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

33、: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进行搜查,果然如此。曾公亮熟习写文章的章法,任职以后,熟悉懂得了朝廷台阁的规章,首相韩琦经常咨询访问他。仁宗末年,韩琦请求设置皇储,与曾公亮等共同商定大计。密州民田盛产银子,有人偷取银子,大理寺把他们当作强盗。曾公亮说:这是禁物,偷取银子虽然是强盗行为,与从百姓家中盗取财物有区别。为此事坚持展开争论,于是皇帝就下达给有司议论,比照抢劫盗窃财物的法律,这个强盗得以不被判死刑。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较量,将要生事。曾公亮说: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州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皇上派使者告诉赵滋,边

34、境祸害终于平息了。英宗即位,曾公亮任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不久兼任户部尚书。仁宗身体不适,辽国使者到来不能接见,让曾公亮在馆中设宴,使者不愿赴宴。曾公亮质问使者说:赐宴不赴,这是对君主的不恭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让他亲自设宴,能处之安然吗?使者于是赴宴。熙宁三年,曾公亮被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集禧观使。第二年,被起用管理永兴军。任职一年,回到京师,很快就在太傅任上退休。元丰元年(1078),去世,终年八十岁。神宗临丧哭泣,停止上朝三天。曾公亮端庄忠厚深沉,办事细致周密,平时谨守礼仪,遵守规矩,但性情吝啬,积累财富达巨万。曾公亮起初推荐王安石,到和他一起辅政,才察知神宗正袒护王安石,曾公

35、亮暗中替子孙谋划,大凡改变行事计划,都听从王安石,但表面上好像没有参与一样。曾公亮派遣他的儿子曾孝宽为其谋划,到神宗面前陈述与王安石没有什么差别,这样神宗更加信任王安石。王安石为了感激他帮助自己,因而引见提拔曾孝宽到枢密院来报答他。苏轼曾经严肃地责备曾公亮不能救正补弊,世人讥讽曾公亮用这种办法保持禄位和受宠幸的待遇。一、【XX;贵州省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人也。武帝时,以假司马从贰师将军击匈奴,大军为虏所围。汉军乏食数日,死伤者多,充国乃与壮士百余人溃围陷阵,贰师引兵随之,遂得解。 12 匈奴大发十余万骑,南旁塞,至符奚庐山,欲入为寇,亡者题除渠堂 降

36、汉言之,遣充国将四万骑屯缘边九郡。单于闻之,引去。元康三年,先零 遂与诸羌种豪二百余人解仇交质盟诅。上闻之,以问充国。对曰:羌人所以易制者以其种自有豪数相攻击势不一也往三十余岁西羌反时亦先解仇合约攻令居与汉相距五六年乃定以此观匈奴欲与羌合非一世也。臣恐羌变未止此,且复结联他种,宜及未然为之备。后月余,羌侯狼何果遣使至匈奴借兵,欲击敦煌以绝汉道。安国 至,召先零诸豪三十余人,以尤桀黠皆斩之。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充国对曰:亡逾于老臣者矣。上曰:将军度羌虏何如?当用几人?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逾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充国至金城,须兵满万骑,方渡河。 恐为虏所遮,即夜遣三校衔枚先渡,

37、渡辄营阵,及明,以次尽渡。虏数十百骑来,出入军旁,充国意北骁骑难制,且恐为诱,戒军勿击,曰:吾士马新倦,不可驰逐,击虏以殄灭为期,小利不足贪也。 充国常以远斥候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尤能持重,爱士卒,先计而后战,士皆欲为用。 虏数挑战,充国坚守。充国引兵至先零,虏久屯聚,解弛,望见大军,弃车重,欲渡湟水,道阨狭,充国徐行驱之。或曰:逐利宜亟。充国曰:此穷寇,不可迫也,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致死。豪靡忘 来自归,充国赐饮食,遣还谕种人, 时羌降者万余人。充国度羌必坏,请罢骑兵,留万人屯田,以待其敝。充国乞骸骨,赐安车驷马、黄金六十斤,罢就第。朝庭每有四夷大议,常与参兵谋,问筹策焉,年八十

38、六,甘露二年薨,谥曰壮侯。(汉书;赵充国传有删改)注题除渠堂,人名。先零,匈奴部落名。安国,光禄大夫安国靡忘,匈奴部落首领名。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羌人所以易制者/以其种自有豪/数相攻击/势不一也/往三十余岁/西羌反时/亦先解仇合约攻令居/与汉相距/五六年乃定/以此观匈奴欲与羌合/非一世也 B羌人所以易制者/以其种自有豪数/相攻击/势不一也/往三十余岁/西羌反时/亦先解仇合约攻令居/与汉相距/五六年乃定/以此观匈奴欲与羌合/非一世也 C羌人所以易制者/以其种自有豪/数相攻击/势不一也/往三十余岁/西羌反/时亦先解仇合约攻/令居与汉相距/五六年乃定/以此观匈奴欲与羌合/非

39、一世也 D羌人所以易制者/以其种自有豪数/相攻击/势不一也/往三十余岁/西羌反/时亦先解仇合 13 约攻/令居与汉相距/五六年乃定/以此观匈奴欲与羌合/非一世也 10文中加点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假司马,官名。汉官名凡加假者,均副贰之意,假司马即司马的副职,也有临时充任的意思。B斥候,侦察(敌情),也指进行侦察的人。C就第,指科举考试,因科举考试分科录取,每科按成绩排列等第。D四夷,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分别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1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赵充国忠心报国。他一生为国征讨,多次带兵攻打匈奴。羌族反叛成为现实后,他虽已七十多岁,仍不

40、服老,请命出征。B赵充国审时度势。他根据叛羌的情况采取了以守为主的策略,行军途中小心谨慎,避免伤亡,计划好再作战。面对敌人多次挑战,他坚守不应,认为小利不足贪。C赵充国善于攻心。对敌人采取分化瓦解策略,赐给投降的羌人饮食,放他们回去,从而取得羌人好感,投降的羌人很多。D赵充国深谋远虑。羌族刚有所动作他就敏锐的感觉到羌族想和匈奴联合攻汉,建议皇上及早安排防御。顺利收服羌人后,上书请求撤除骑兵,只留士兵在当地屯田。12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即夜遣三校衔枚先渡,渡辄营阵,及明,以次尽渡。(2)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尤能持重,爱土卒,先计而后战,士皆欲为用。【答案】9A 10C 11B

41、12(1)就连夜派遣三个营的士兵含着枚(悄悄)渡河,渡过河后就扎营。到了天亮,军士们已按次序全部渡河。(2)行军时一定做好战斗的准备,驻扎时一定要修好坚固的壁垒,尤其能沉着镇定,爱惜士兵,先计划后作战,士兵们都想为他效力。 14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別注意。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及对偶、反复等修辞。作答时可先忽略选项中停顿一致的地方,分析停顿不一

42、致的地方,用排除法进行选择。句意是:羌人改变规定的原因,是他们各部落都有自己的首领,他们经常互相攻击,势力不能统一。三十多年以前,西羌人造反时,也是事先解除仇怨,订立盟约攻打令居,同汉朝相抗衡,五六年后才平定。由此可以看出匈奴想和羌人联合,不是一世的事了。数指多次,作动词攻击的状语,所以数相攻击是一个整体不应断开。排除 B、D 两项。西羌反时指西羌人造反时,后面陈述其做法,所以应在时后停顿。令居是古地名,作动词攻的宾语,攻令居中间不应断开,应在令居后停顿。排除 C 项。故选 A。10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

43、、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择文中加点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C 项,就第,指科举考试说法有误。就第指免职回家;科第指科举考试,因科举考试分科录取,每科按成绩排列等第。故选 C。11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

44、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要求选择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B 项,面对敌人多次挑战,他坚守不应,认为&小利不足贪;说法有误。原文中说的是赵充国至金城,指挥大军渡河后,虏数十百骑来,出入军旁,曰:&吾士马新倦,不可驰逐,击虏以殄灭为期,小利不足贪也;,所以小利不足贪是在刚渡河时说的。故选 B。 15 1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题关键点有:(1)夜,名词作状语,连夜;校,古代军营的一种建制,亦指军营,这里指军营的士兵

45、;衔枚,枚状如箸,两端有带,可系于颈上,古代行军时,常令士兵横衔口中,以防喧哗,可译为悄悄;营阵,指军队的结营布阵;以次尽渡,省略句,补充主语士兵们;以次,依照次序。(2)为,动词,做好;坚,使动用法,使坚固、加固;营壁,意思是营垒;持重,谨慎、稳重、不浮躁;爱,爱惜、爱护;为用,被动句,被他所用,即为他效力。【参考译文】赵充国,字翁孙,西汉陇西上邽人。汉武帝时(公元前 99 年),以假司马的身份随贰师将军李广利攻击匈奴,大军被匈奴团团围困,汉兵几天没有食物,死伤增多。充国于是带领百余名壮士突围陷阵,李广利和大兵紧紧跟随,终于解围而出。匈奴大举发动十多万骑兵,南下逼近汉朝边塞,到达了符奚庐山,

46、准备入侵抢掠。从匈奴逃走的题除渠堂投降汉朝后说出了这件事,汉朝就派遣赵充国率领四万名骑兵驻守在边境的九个郡上。单于听到这件事后,领兵离去。元康三年,先零就与各羌人的酋长二百多人解除怨仇,交换人质后订立盟誓。皇上知道这件事后,就拿此来询问赵充国,赵充国答道:羌人改变规定的原因,是他们各部落都有自己的首领,他们经常互相攻击,势力不能统一。三十多年以前,西羌人造反时,也是事先解除仇怨,订立盟约攻打令居,同汉朝相抗衡,五六年后才平定。由此可以看出匈奴想和羌人联合不是一世的事了。臣恐怕羌人的变动并不止这些,而且他们将会勾结联合其他部落,应该赶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作好准备。一个多月后,羌侯狼何果然派遣使者到

47、匈奴借兵,准备攻打敦煌来断绝选与汉族与各国来往的通道。安国到那里后,就召集先零各部落首领三十多人,由于他们都特别凶暴狡诈,就把他们全杀了。当时赵充国已经七十多岁,皇上认为他老了,赵充国答道:没有超过老臣的人了。皇上说:将军估计羌敌会怎么样,应当使用多少人?赵充国说道:百闻不如一见。军事情况难以遥测,臣希望赶到金城,制定出作战方案后上奏。赵充国到了金城,征调一万名士兵想渡河,又怕遭到羌人截击。便连夜派三个营的士兵先衔枚渡河,渡了河后,立刻扎营。到了天亮,军士们已依次全部安然渡河,羌人发觉后, 16 派了数百骑兵,在汉军左右出没骚扰。赵充国想羌骑一向骁勇善战,难以制服,再说这也可能是羌人诱敌之计,

48、告诫军队不要出击,并下令:我军兵马刚渡河,已略有倦意,不必追击羌骑,攻击羌人要以消灭他们为目标,小的利益不值得去贪求。 赵充国经常把远远地派出侦察兵作为要务,行军时一定要做好战斗准备,驻扎时一定要加固营垒,尤其能够谨慎稳重,爱护士兵,事先计划好后再进行战斗。 士兵都想为他效力。敌人几次来挑战,趟充国都坚守不出。趟充国带兵到达先零羌人所在的地方。敌人驻兵已久,放松了警惕,见到大部队,就丢弃了车辆辎重,想渡过湟水,道路狭窄,赵充国就慢慢行军追赶敌人。有人说:追逐取胜宜快。赵充国就说:这些都是走投无路的穷寇,不可以过分逼迫他们。缓慢追赶,他们就会逃跑而不回头,追急了他们就会回头决一死战。 羌酋靡忘于是自动前来归顺,赵充国赐他食物后,仍放他回去劝晓其他的族人。 一时之间,有一万多名羌人请降,赵充国预料羌人会自行瓦解,所以遣回全部骑兵,并请准予留下一万名兵士在当地屯田,静待其变。后来赵充国请求退休养老,被赐给一辆四匹马拉的坐车、黄金六十斤,免职回家。朝廷每当有关于四夷的重大讨论,经常请他参预军事谋划,向他询问计划谋略。享年八十六岁,甘露二年薨,谧号为壮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