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中绿色设计的案例分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345364 上传时间:2021-12-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景观设计中绿色设计的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景观设计中绿色设计的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景观设计中绿色设计的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景观设计中绿色设计的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设计中绿色设计的案例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设计心理学课程论文设计心理学课程论文景观设计中绿色设计的案例分析作者:朱昊睿415225713086(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西330031)中文摘要:环境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景观设计也便随之而 兴起,越来越受到 欢迎和重视,这不仅是 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们逐渐重视环境品质的直接体现。在中国的景观设计中,城市的开放空 间以及 绿色空间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实现了快速的量 变,膨胀性的渗透到我 们的生活当中,并没有积累和沉淀。期 望通过对收集的绿色景观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景观设计师们 能够不断地自我完善,不断 给我国景观设计注 入新的活力。英文摘要:Environmen tai pr

2、oblems are more and more concerned by people, therefore Ian dscape desig n alsosubseque ntly rise up, more and more popular and atte ntio n, this is the in evitable outcome of the developme 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also it is caused by people s attention to the environment quality of direct embodim

3、ent.China, the Ian dscape desig n of urba n ope n Spaces and gree n Spaces in the past time realized the fast expa nsion of qua ntitative cha nge to the posture permeated our life, without accumulati on and precipitati on. Expect to an alyses the current Iandscape design problems, China s Iandscape,

4、 the Iandscape designers can be continuously impr(themselves, and inject new vitality into our country Ian dscape desig n.关键词:绿色设计景观设计分析现状自然引言绿色设计是20世纪80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绿色设计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在漫长的人类设计史中,工业设计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特别是工业设计的过度商业化,

5、使设计成了鼓励人们无节制的消费的重要介质,“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 就是这种现象的极端表现。 无怪乎人们称“广告设计”和“工业设计”是鼓吹人们消费的罪魁祸首,招致了许多的批评和责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设计师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工业设计师的职责和作用,绿色设计也就应运而生。20世纪60年代末,他就出对于绿色设计产生直接影响的是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早在版了一本引起极大争议的专著 为真实世界而设计。该书专注于设计师面临的人类需求的最紧迫的问题, 强调设计师的社会及伦理价值。他认为,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创造商业价值,也不是包装和风格方面的 竞争,而是一种适当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元素。他同时强调设计应

6、该认真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并 为保护地球的环境服务。对于他的观点,当时能理解的人并不多。但是,自从70年代“能源危机”爆发,他的“有限资源论”才得到人们普遍的认可。绿色设计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认同。景观与城市 的绿色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它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后工业时代的到来而日益清晰。这个梦 想就是自然与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美的形式与绿色功能的真正全面地融合,通过分析以下四 个案例,使得景观设计师对绿色设计有进一步认识,让绿地不再是孤立的城市中的特定用地,而是让其消 融,进入千家万户;让自然参与设计;让自然过程伴依人的日常生活;让人们重新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

7、过程和自然的设计。1.绿色设计的发展现状1.1国外研究发展现状2007年,绿色节能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可利用的资源日趋枯竭,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这些问题甚至直接影响到人类文明的繁衍,令人们再也无法忽视。“制造业企业不断消耗自然资源,不断开发新产品,淘汰旧产品,产生大量废弃物,污染环境。为此人们不得不改 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实行可持续发展模式,即合理地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使 人类和环境协调地发展1。”相关的法规也开始逐步被制订出来。目前,国外不少国家的政府部门推出了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绿色计划”。加拿大政府已开始实施环境保护“绿色计划”。

8、美国、英国、德国也推出类似计划。在一些发达国家,除政府采取一系列环境保护 措施外,广大消费者已出现热衷于购买环境无害产品的绿色消费的新动向,促进了绿色制造的发展。凡产 品标有“绿色标志”图形的,表明该产品从生产到使用以及回收的整个过程都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对生 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并利于资源的再生和回收。国际经济专家分析认为,在未来10年内绿色产品有可能成为世界商品市场的主导产品。不少著名企业都将绿色产品作为未来竞争的重要筹码,不惜投入大量 财力、人力、物力进行研究。根据世界气候、生态与绿色景观的时代背景,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针对现代世界各国所面临的的气候问题

9、,从绿色保护、环境污染、工业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出发,进行了世 界级会议。2010年美国伊利诺大学举办的全国景观设计展中,以绿色显露设计为主题,“即显露和解释生态现象、过程和关系的景观设计2。”强调景观设计师不单设计景观的形式和功能,他们可以给自然现象加上着重号,突显其特征引导人们的视野和运动。1.2国内研究发展现状绿色设计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国内一些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 在国家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对景观设计中的绿色设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探索。清华大学为创建绿色大学,已将绿色工程技术列为优先发展和支持项目,在美国“Ch ina Bridge基金和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支持下,己与美国先进制造实验室建立了关于绿色设计技术研究的国际合作关系,对绿色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取得一定进展。在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园里,用东北稻作为景观素材,设计了一片校园稻田。在四时变化的稻田景观中, 分布着一个个读书台,让稻香融入书声。“用最普通、最经济而高产的材料、在一个当代校园里,演绎了关于土地、人民、农耕文化的耕读故事,诠释了 白话景观的理念,也表明了设计师在面对诸如土地生 态危机和粮食安全危机时所持的态度3。”由此可见,国内对景观设计、绿色设计逐渐重视起来。从总体研究现状来看,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2.应用绿色设计理念的实际项目案例分析2.1国外实际项目的

11、案例分析2.1 . 1德国汉诺威康斯柏格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康斯柏格居住小区是为 2000年汉诺世界威博览会而开发的居民小区,总面积150公顷。博览会期间用于接待参会人员,会后销售给当地居民,“该小区是采用全新概念建设的绿色环保小区。最具特色的节水设计,整个城区就是一个大的雨水收集站,雨水被收集、储存,生态净化后,被用做绿化灌溉,蓄水池 也是小区景观必不可少的亮点 4。”此小区就是将目前人类生活环境中面临的极其严重的生态问题以绿色设 计的方法及技术对其进行解决。而其具体的方法是采用绿地、入渗沟、洼地等方式进行雨水的收集。除此 之外,透水型人行道也被广泛应用,同时,还经过特殊设计,利用贮蓄径流的地下

12、蓄水池与径流进入蓄水 池的撞击声模拟海浪的声音,增添了小区的气息。据数据统计,小区建成后,径流系数几乎没有增加。节 能方面,全部采用太阳能和风能,无外来电力供应;建筑材料全部采用新型保温、隔热环保材料。目前中国正处在住区发展的鼎盛期,为寻求更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更为节能的绿色住宅模式,各地 相继出现了不少节能示范项目;:“但从采用的建筑技术来看,多单纯采用高造价、高技术集成的新技术产品,这种做法的节能效果毋庸置疑,但由于一味的追求节能,往往忽视了其他生态因素,且投资过高, 推广前景并不乐观5。”而汉诺威市康斯伯格生态住宅小区在考虑建筑节能问题的同时,“用生态最佳化的理念指导整个小区的规划和建设

13、,重视对生态观念的普及宣传,重视技术的适用性,并不是片面的追求高 技术6。”在达到住宅节能标准的同时,又实现了全方位的绿色设计,并满足了人们心理和生活的需要。2.1.2印度昌迪加尔垃圾公园昌迪加尔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以北约250公里。那里的街道非常干净,如果游客对此稍显好奇,当地人都会主动走过来透露一个尽人皆知的秘密:“垃圾都在成北边昌迪加尔的垃圾公园里。”这座占地超过10公顷的超级公园,几乎每个人都不得不惊叹那些令人讨厌的垃圾竟然可以变得如此美丽的艺术珍宝。在公 园入口处,图中成千上万只废电器插座构成了大块大块的白色墙壁,接下来一条曲径通幽的假山小道全部5000件用碎陶瓷都是有煤渣和沥青堆积而成

14、,路旁一座水晶宫般的小房子由啤酒瓶搭建。路径两侧是近片、酒瓶盖等堆砌成的武士、舞女以及动物的雕塑。“抽象的现代派艺术让人流连忘返,浑然不觉塑像所用的陶瓷片上还清晰地印着马桶品牌的商标 7。”废品利用、再循环的绿色设计不断地发挥着其自身魅力。 2.2国内实际项目的案例分析2.2.1中山岐江公园的场地与材料再生和再用中山岐江公园在粤中造船厂旧址上建设,占地11公顷,从1953年到1999年,走过了由发展壮大到消亡的简短却可歌可泣的历程。“本案例以产业旧址历史地段的再利用为主旨,对产业旧址及构筑物和机器的采用了多种利用方式,在此基础上做出了新的设计形式,并由此引发对绿色设计概念的理解8。”图1与图2

15、为中山岐江公园现状图。图1中山岐江公园亲水栈桥Fig. 1 the hydrophilic bridge of Zhongshan Qijiang Park图2中山岐江公园景观墙Fig.2 the Ian dscape wall of Zhon gsha n Qijia ng Park中山岐江公园作为一个实验性设计,探讨了产业用地再生设计的途径。鲜明地提出了设计的立场,那就是尊重足下的文化一一平常的和普通人的文化,歌唱野草之美一一那些被践踏和被忽视的美。同时强调,并不是所有普通和平常的文化都可以成为艺术的,也不是自然和野草就是美的,设计才使它们成为艺术, 成为美。本案例用直白的语言表达了设计者

16、对文化的理解,对传统的理解,对自然的理解,对设计的理解,对人性的理解和对公园的理解。作为一个实验设计, 在倡导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的同时,在设计途径上也做了些探索,案例尝试了三种设计途径,即:保留、改造再利用和再生。岐江公园注释了一个完整的绿色设计概念:设计师的首要任务是阅读场地,保留“没有设计师的设 计”,让人融入自然 ,协调人与土地的关系,使人类在自身进化过程中与万物能动的交融。222浙江台州永宁公园的绿色设计“这是一个关于河流恢复绿色与重建自然的案例。把一个以防洪为单一目的的硬化河道,用最经济的途径,恢复重建为充满生机的现代生态与文化游憩地9。”永宁江公园方案核心思想是用现代绿色设计理念来

17、形成一个自然的、“野”的底,然后在此基底上,设计体现人文的“图”;基底是大量的、粗野的,它 因为自然过程而存在,并提供自然的服务,而“图”是最少量的、精致的,它因为人的体验、和对自然服 务的接受而存在。永宁公园于2003年五月正式建成开园,由于大量应用乡土植物,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公园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作为生态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节点和示范地,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富有特色的休闲环境。从图3和图4中可以看出绿色设计借鉴着共同的自然和乡土的事与物,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也因此在 这里发生。图3浙江台州永宁公园由大量乡土物种构成的景观基底Fig.3 a large nu mber of n ative

18、 species as the Lan dscape substrate in the park图4浙江台州永宁公园水杉方正Fig. 4the metasequoia group in the park of Zhejia ng Taizhou Yongning永宁公园通过对生态基础设施关键地段的绿色设计,改善和促进自然系统的绿色服务功能,同时让城 市居民能充分享受到这些服务。结论与传统设计相比,绿色设计在对待许多设计问题上有其特点。但是,绿色设计应该作为设计途径的进化和延续,而非突变和割裂。缺乏文化含义和美感的唯绿色设计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因而最终会被遗 忘和被淹没,设计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

19、。绿色的设计应该、也必须是美的。绿色设计不是一种奢侈, 而是必须,因为它关系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关系到每个人的安全和健康,也关系到人类的持续。如果把绿色设计理解为远离城市的丛林中或自然保护地的设计,或是环保主 义者在其后院的一种实验,或是认为只能在城市中的样板区的一种摆设,那是对绿色设计的偏见,至少是 对现代和未来绿色设计概念的不理解。绿色设计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由专业人员提供一种产品。通过这种过程使每个人熟悉特定场所中的自 然过程,从而参与到生态环境和社区的建设中。绿色设计是使城市和社区走向生态化和趋于更可持续的必 由之路。绿色设计更是一种伦理。它反映了设计者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是每个设

20、计师的最崇高的职业道德的 体现。参考文献1 陈易自然之韵一生态居住社区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2 阿伦布兰克编著.园林景观构造及细部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3 俞孔坚,韩毅,韩晓晔.将稻香溶入书声一一沈阳建筑大学校园环境设计J.中国园林.2005 ( 5): 1216.4 孙静.德国汉诺威康斯柏格城区一期工程雨洪利用与生态设计J.城市环境设计.2007 ( 3): 25-29.TopEnergy.绿色建筑论坛组织编写。绿色建筑评估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9-23.李振宇.欧洲住宅建筑发展的八点趋势及其启示J.建筑学报.2005 ( 4):78-81.7 俞孔坚著.定位当代景观设计学 The Art of Survival生存的艺术M.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8 俞孔坚,庞伟.理解设计:中山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J.建筑学报.2002.9 俞孔坚,刘玉杰,文怀云.河流再生设计一一浙江黄岩永宁公园生态设计J.中国园林.2005(5): 1-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