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有“意境”吗?

上传人:lis****666 文档编号:47291993 上传时间:2021-12-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2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登幽州台歌》有“意境”吗?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登幽州台歌》有“意境”吗?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登幽州台歌》有“意境”吗?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登幽州台歌》有“意境”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幽州台歌》有“意境”吗?(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登幽州台歌?有“意境吗?卢瑞统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收录了初唐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诗歌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是乃脍炙人口的名篇。在课后的“思考探究一中,教材编者请读者“试试看,你能否进入并体会诗歌的意境。笔者在执教过程中,查阅了诗歌的相关资料,并反复细读体会,力图带着学生进入这首诗的意境。笔者虽然在课堂上为学生补充了相关的时代背景、创作背景说明,但是学生在读诗体会时仍然感到很隔膜,最终只能在课堂得出些“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大而化之的抽象主旨。这些困难促使笔者进一步去探究此诗的具体艺术特色,并梳理了“诗歌意境这个概念。一、何谓“诗歌意境“意境“境界“意象“意象群等具有中国古典文论色彩的词语,

2、在诗词教学课堂上频频出现。这些专业词语大家耳熟能详,但是如果细究起来每个词的具体内涵,或者区别这些看起来很相似的词汇,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说明,我们对熟知的词语并不是真正理解,存在习焉不察的问题。通过对“诗歌意境这个概念的梳理,笔者发现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对何谓“诗歌意境专家学者们众说纷纭,至今未能得出一个统一权威的解释。但是在这些纷纭的意见中,我们也能够看出“诗歌意境的一些根本要素构成。“意境之说,最早可以从王昌龄的?诗格?算起,他在这部著作中提出诗歌的“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物境偏于描摹景物,“情境偏于抒发情感,“意境那么偏于说理言志。这样的区分其实并无高低之分,也是比较狭

3、隘的,因为从诗歌阅读实践中我们能很自然地感知到很多诗歌是既描摹景物也抒情言志的,三者并不能截然分开。在王昌龄之前的南朝人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隐秀的概念,概指诗歌风格的含蓄警策,因中国儒家诗教温柔敦厚的传统,对“意境也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达在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含蓄之美的推崇。因此,我们在谈论“诗歌意境的时候,往往都带有讲求含蓄之美的倾向。这种倾向表达在后世诸多主流文论概念中,如“思与境偕“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等。其中,把“意境概念推向理論顶峰的是清末的王国维,他在?人间词话?中反复使用“意境“境界“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等概念妙赏诗

4、词,让“诗歌意境深入人心。今天诗词教学课堂上言必称“意境,?人间词话?的影响居功至伟。古代文论中关于“意境的解说众说纷纭,其中不乏玄奥难解之处,不是笔者能在本文穷尽的。借助苏州大学鲁枢元教授主编的?文学理论?对“意境概念的界定,“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自然、生活场景与作者的情思和谐浑一而形成的丰富蕴藉的艺术空间。童庆炳教授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也对“意境作了相似的界定,“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四川师范大学马正平教授主编的?高等根底写作训练教程?也对诗歌创作的写作策略进行总结,认为“诗歌的艺术技巧可用藏意于象来概括,这种“藏意于象

5、是“假设隐假设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的,“意与“象之间的张力可以“为读者留下心灵流连的空间,这是“诗歌独有的写作智慧。经过对“诗歌意境概念的梳理,我们大致可以知道,“诗歌意境主要针对抒情性作品而言,中国古典诗歌就是最典型的抒情作品。我们进一步大胆概括这个概念涉及的三个根本构成要素,即“意“境和“藏,或者曰“情“景和“交融。也就是说,其中的情思志是藏在自然、生活场景中的,二者相互和谐交融,构成审美艺术空间,呈现出含蓄蕴藉的特色。二、?登幽州台歌?矛盾复原如果上述的分析没有大错的话,我们可以用梳理出来的“诗歌意境概念的三个根本构成要素来分析?登幽州台歌?,寻找“进入并体会诗歌的意境

6、的路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诗人独登古幽州台远眺的瞬间感受。借助书中注释,我们知道“幽州台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我们还能了解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诗人“武那么天万岁通天元年随建安王武攸宜讨契丹,在幽州时作。在当时,武攸宜外戚专权不懂得行军打仗之事,陈子昂屡次进谏,意见不被采纳,最终导致军事行动失败。郁闷的诗人大概就是在这个时间段登上古幽州台,想起燕昭王招贤纳士旧事,写成这首诗歌。这种登台即目远眺的瞬间感受,是孤独的,悲伤的,不被理解的,也就是后文的“独怆然。我们可以结合背景知识展开想象体验,在现实、在此地、在此刻,诗人是不被人理解的,那就只好向过去遥远的时代和未来的时代寻找

7、知己,但是这结果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还没有到来,诗人悬置在现实的此地此刻,幽州台被凸显出来,成为一个孤独的时间之台。天高地迥,时间悠远,空间的无穷无尽转换成时间的无穷无尽,对诗人形成巨大的压迫。于是乎,孤独、悲伤、不被理解百感交集,诗人的情感井喷式爆发了,“独怆然而涕下。?唐诗归?评论这首诗说,“两不见,好眼。念天地之悠悠,好胸中。问题是,再好的眼力,再怎么登高望远,能看见过去和未来吗?时间是看不见的,因此“两不见用的显然不是诗人肉身的物理的眼睛,而是心灵的想象感受的眼睛,是心眼的“灵视,所以才能穿透时间。既然是心眼的“灵视,是想象感受,这即目所见的瞬间感受不是“景

8、或者“境,而是“意或者“情。“念天地之悠悠是对悠远的邈远的时间感受,承受这种巨大压力是“独怆然的,这也不是“景或者“境,而是“意或者“情。最后,我们发现,只有“涕下二字是颇近于写实的,也就是颇近于“景或者“境。而仅仅这两个字,表现力是很有限的,这种“景或者“境力量那么薄弱,是包孕不住前面那么大容量情感的。更重要的是,整首诗歌没有给我们丝毫和谐交融含蓄蕴藉的感受,反倒是起句突兀,劈头盖脸给读者两句“前不见“后不见,后面又迅速地井喷式“怆然涕下,让人猝不及防。这首诗情感的流露,看不出丝毫“藏的迹象,反而是丝毫不加掩饰,诗人心底长期的抑郁情感在诗中得到强烈流泻。三、两种诗歌艺术类型区别这也就是说,?

9、登幽州台歌?不是“藏意于象,是缺乏作为“诗歌意境特征的。这首诗,大多数是情感的强烈抒发,而缺少景物的呈现。少得可怜的“涕下二字包不住前面那么多情感的积压,相反“涕下正是强烈情感流泻的直接表现。统编版语文教材课后“思考探究一中所谓“试试看,你能否进入并体会诗歌的意境,其实是个伪命题。走入诗人内心世界去体会这种强烈复杂情感那么可,所谓“诗歌意境在?登幽州台歌?中并不存在。那么,缺乏“诗歌意境的?登幽州台歌?不是佳作吗?如果是名篇佳作,又该如何看待?很显然,?登幽州台歌?是名篇佳作。这首诗歌被称作“千古绝唱,寄托着陈子昂倡导的“风雅兴寄,曾对初唐诗风变革产生积极推动作用。这样一首重要诗歌,具有打动人

10、心的力量,却缺乏“诗歌意境,该如何看待,如何解释呢?原来,“诗歌意境说只是诗歌分析中一个主流概念,它主要表达为“情景交融“思与境偕“藏意于象“和谐交融“含蓄蕴藉等特点。通过我们之前梳理的三个构成要素,?登幽州台歌?是不符合“意境特点的,它应该属于另外一种诗歌艺术类型。“意境把“抒情言志藏在景物中,间接表达出来,所以显得很含蓄。相对于这种主流的间接抒情的“意境概念,我们还有直接抒情的艺术类型。?登幽州台歌?即属于这种直接抒情艺术类型中的精品。这种艺术类型,“景的成分和“境的成分很少,或者没有,而以强烈的推到极致的真挚情感流露直接打动读者。这种情感的流露,在表层是非理性的,不讲道理的。比方在?登幽

11、州台歌?中,明明登台看的是前后的空间,诗人却说看不见时间上的过去和未来,当然是看不见的。天地悠悠,本是自然的事情,诗人竟然“怆然涕下。但是越过表层的非理性,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这种巨大的孤独、悲伤、不被理解,是其来有自的,是类似于魏晋时代诗人阮籍“穷途之哭的,包含巨大的悲愤。所以才格外的打动人心。这种直接抒情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以意象群落中隐含微妙的情感为务,而是以情感的极端率意为特点,是“无理而妙“痴而入妙的。综上所述,诗歌艺术类型其实有两种:间接抒情的“诗歌意境说;直接抒情的“无理而妙说。在诗词教学课堂上,我们要辨析詩体,具体分析对待。如对课文中某些含蓄蕴藉的近体律绝,就很适合用主流概念“诗歌意境来分析,对于?登幽州台歌?这样的古体诗,就应该抓住歌行体的直接抒情特点进行有效分析。“把意境当作中国古典诗艺的全部,这是一种误导和遮蔽。面对这种误导和遮蔽,即使是权威的教科书,我们也应秉持科学态度敏于思辨,勇于去弊。参考文献:鲁枢元.文学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50.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224.马正平.高等根底写作训练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44.孙绍振,孙彦君.文学文本解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128.作者通联:安徽六安市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