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的中国古典精神_苏州博物馆建筑之类型学分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222393 上传时间:2021-1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延续的中国古典精神_苏州博物馆建筑之类型学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延续的中国古典精神_苏州博物馆建筑之类型学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延续的中国古典精神_苏州博物馆建筑之类型学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延续的中国古典精神_苏州博物馆建筑之类型学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延续的中国古典精神_苏州博物馆建筑之类型学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延续的中国古典精神:孙天罡 SUN Tiangang:浙江农林大学苏州博物馆建筑之类型学分析Continu ati on of the Chin ese Classical Spirit:Typology An alysis of the New SuzhouMuseum摘 要:由贝聿铭先生亲自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是我国新时期探索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杰出典范,设计充分考虑了苏州古城的历史风貌,借鉴了苏州古典园林风格,使整个建筑与古城风貌和传统的城市肌理相融合,并 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体系下发展了“新园林建筑”的模式。以下文章试用建筑类型学的一般理论对该建筑 进行解读分析,希望能启发人们借鉴类型学的

2、原理和方法对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问题进行全面而理 性的思考。关键词: 建筑类型学新园林建筑文脉延续检 索: Abstract : New Suzhou Museum is designed by Mr.Ieoh Ming Pei,which is an outstanding model of tradition and the modern union in our country s new exploration.This design had fully considered the Suzhou old citypattern under s general thee s pri

3、ncstyle and profited from the Suzhou classic garden style,made the entire construction,the old city style and the traditional urban skin texture fuses,and has developed“ the new garden structurehistoric garden construction system.This article try to use architecture typology and analysis the buildin

4、g,hoped that can inspire the people to Referenced the typologyto reflect on comprehensively and rationally on the question of tradition,modern age and inherits.Keywords :architecture typology,the new landscape architecture,contextual continuityInternet :134#“本世纪最优美的室内空间和外部形式中一部 分是贝聿铭给予我们的。但他的工作意义远远不

5、 止于此。他始终关注的是他的建筑耸立其中的环 境。”一一普利茨克奖评委会评语一、工程概述新苏州博物馆选址于苏州老城东北街和齐门路相交 的东北角,总占地面积约为10600多平方米。其东面为 太平天国忠王府,北面为拙政园,南面为狮子林。建筑 以“园林”为布局,建筑群在现代几何造型中颇具江南 特色:深灰色石材的屋面和墙体边饰与白墙相配,充满 温馨清淡的苏州韵味,为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符号添加 了新的内涵,简洁大气、鹤立鸡群,在苏州古城显示岀 其独特性、惟一性,又与周边传统民居浑然一体。建筑 承继了中国古典园林骨子里的东方式内敛,这种文化氛 围无形弥漫,徜徉于其间,仿佛一种强大的精神包围着 你,激动着你

6、,感染着你。(图1)如何将一个现代建筑和周围的古典园林、文物保 护单位相结合?如何在一个古色古香的城市里建造一 个现代而不生硬的公共建筑?如何将中国古典园林的 文化气质融于一个现代建筑之中呢?这些的确可以说 是难题。而本文将运用类型学设计原理对以上问题进 行分析与探讨。二、关于建筑类型学1 类型选择首先,建筑类型有很多种,比如加大型购物中 心,医院、火车站、高层写字楼等,但这仅是从功 能分类上来认识这些建筑;若从文化的角度讲,这 些新形式大多从历史上的建筑类型中衍化而来,即 可认为是历史上过去类型的重组。如一个高层办公 楼就是底层为“檐廊”、上面是“塔”。一个购物 中心就是“仓库”和“檐廊”的

7、组合。现代人的生 存环境一一城市,不光是一个人工制品,而且它还135#抽敌W 质林楚迪转比还區一靳樂国样建筑社合娄里遗墀)(类型还原)1 23 4却二盘计135却二盘计135是集体的人工制品。其集体的性质,将城市带进文化的地 带。设计必须与特定文化背景的人们头脑中共有的固定相 类似;也就是说要尊重当地公众群体记忆,从而得到公众 的认同。所以,以苏州博物馆为例,设计前期进行的当地历史文 化以及苏州现代特定的生活方式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 决定了其类型选择的对错与否。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ARossi )的新理性主义类型学影响最为广泛。他认为类型是人 们生活模式的产物,而建筑形式只不过是对生活

8、方式的反映, 正是这个意思。2.类型还原类型还原”是塑造建筑形态的最关键,而又最具创造性 的一环。类型还原作为一种方法,从历史生活中抽取岀了其深 层结构转化到现代生活之中。当这个理念世界中的骨架,重新 置身于特定历史的文化生活中,真实的环境条件下,就可以产 生岀类似于已往建筑而又绝不同于以往任何建筑的一种感知上 的历史连续性。因此,贝老先生充分研究其博物馆建筑所将占 据的场所,发掘其精神特性,整合苏州博物馆的场所经验和类 型经验。将苏州历史留下的文化碎片重构,恰当地还原转化到 现代生活之后来,设计岀了与以往有所相似但绝不同于以往的 苏州博物馆建筑。其过程基本如图示。(图2)综合看来,类型学应该

9、不是一个发明创造,而应该是现代 人对长古以来人们对建筑研究思索的一个总结,或者说明晰 化。以前的古人在做建筑设计时肯定有意无意的注意到建筑类 型,或者说思考过一些元的东西,只是所有的这些发展到今天 被某位大师在大量研究中产生了类型学的质变。正所谓一个新 的建筑设计研究方法诞生了。文脉加元,也就是地理历史自然 文化加建筑功能类型的结合就是类型学的设计方法。三、苏州博物馆的类型学演绎老舍说,我们最熟悉的房子,总是最亲切的。再没有比苏州博物馆更能让人觉得亲切的现代建筑了,它 骨子里的中国味道,小桥、流水、荷塘、箫竹、青砖、灰瓦, 在这个喧嚣城市里,带给我们的归属感,是任何一座花园洋房 和海景别墅所无

10、法比拟的。在使用类型学原理认知一个建筑时,首先是发现或寻找岀 它的建筑类型,这就要对历史和传统上的建筑、城市和社团居 住环境进行分析,从广泛的材料中寻找岀类型。例如苏州博物 馆建筑,首先要对其所在的建筑组团、邻里和城市空间进行分 析总结、找岀传统的类型,将其抽象化,简化为可据此进行再 创造的“原型”,然后,再将类型结合具体场所,进行新鲜的 现代的血液转化为一种新的形式,整合成一种整体文化精神。在拙政园和忠王府旁建苏州博物馆,十分符合保存这种整 体文化的设想。这也正是贝先生接受委托设计耐人寻味的地方 所在。尤其是贝先生设计新博物馆,将有助于表现在文化遗产 的美感、历史感、重要历史事件、重要人物的

11、联系上,旧的和 新的建立的一种新的联系在意象上有更大的整体效果。以此来 作为建筑类型选择的着力点,从而进行抽象,提炼等艺术加 工,使我们在建城已有2500多年的苏州,看到一个嵌合在吴文 化整体环境中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以下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苏 州博物馆的类型选择及还原的设计手法。1 建筑与环境的结合贝聿铭说:“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建筑而是 规划”。从平面总图来看(图3),博物馆和周围的拙政园,忠王 府在布局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大量的庭院以及展厅在空 间序列上沿南北方向层层递进,这都符合苏州古城民居的生长 却二盘计135规律。“不高不大不突岀”,建筑在高度上不与周围的古建筑 争夺制高点

12、,灰白的调子同粉墙黛瓦的苏州古建也极为协调。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设计从布局和体量上看是一个建筑群,与 设计师的众多建筑不一样,没有突岀的主体,这也是为了和环 境和文化的融合。因此设计前期比较正规的运用恰当分析,对 建筑整体做了较严谨的规划。相当稳妥的在古城之中安置了这 样一个公共建筑。2. 空间与形式的处理苏州博物馆主庭院东、南、西三面由新馆建筑相围,北面 与拙政园相邻,大约占新馆面积的1/5空间。这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在空间处理,在建筑开合上,都能够吸收中国古典园林的 优点;突岀传统建筑院落的优点,院落是中国民居的江南风格 的共性,讲究邻里关系,博物馆就是传承了

13、江南园林及民居院 落中的精粹,把开放空间与现代建筑的私密空间有效沟通。由 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 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山水园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水景始于北墙西北 角,仿佛由拙政园西引水而出;北墙之下为独创的片石假山。 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另U具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 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使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相 连,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同样的,中国园林建筑和民居中院落 与室内空间,不可分割的结合,园林中观赏路线的布置使人感 受到从幽然僻静到豁然开朗的强烈对比都被用在了苏州博物馆 的设计中。3. 文脉的延续

14、贝聿铭先生说,他还记得儿时坐轿子穿过苏州小巷去喝茶 的情景。他把这些感受融入了设计中,所以建造这个博物馆,对 他来说,多少有点像是做了一场介乎似与不似之间的中国梦。苏州博物馆新馆还原的传统古典元素,更多在于神韵和 意境,而并非表现在具体的形态上。总体来说,这一座新型 现代的“园林建筑”满足了现代人的一种精神回归需求,如 果从大的层面上谈,就涉及到文化的责任感,于是在苏州博 物馆中,设计师试图提炼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去除所有表 象,而直达内里,决定不用一句文言文来讲述苏州园林的故 事。如果设计语言太过直白,就像只有龙袍马褂的古装剧一 样,流于形式,浮浅和庸俗的表述对博大精深的中国建筑文 化是莫大

15、的伤害。苏州博物馆建筑设计融合了现代时尚元素与传统建筑风 格,准确的进行类型选择与类型还原,把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 发挥的淋漓尽致,白墙黑瓦简洁的外观和色彩很有意境的和谐 美,在高墙之间,却有不可言喻的中国气息在蔓延,人文的情 怀、隐居的理想、寄情山水的浪漫在此慰籍。营造岀典型的江 南水乡风格。表现岀了传统的古典雅韵,又体现岀后现代主义 的简练,这样中国的传统艺术精粹就会经久不衰,源远流长。值得一提的是,新馆中一处神来之笔:大厅一侧的紫藤园(图4)。其中有的藤条,是从拙政园中文徵明亲手栽种的紫 藤上嫁接过来的。一架紫藤,不仅是转换空间的道具,也成了 沟通古今的隧道。紫藤象征着文脉的延续,这是贝聿

16、铭的意 思,也是他借着建筑表达岀来的,骨子里的传统味道。结语“苏州园林是过去鼎盛时期的产物,现在无论怎么造都无 法超越,只有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贝聿铭 无论如何,中国任何一种传统艺术达到极致之后,传承或 创新都要承受巨大压力,京剧如此,苏州园林亦如此,于是多 数设计师只能在重复和模仿中兜兜转转。作为新一代设计师, 我们要向大师学习,平静浮躁的心态,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现代人的建造方式,传承中国智慧,唤起根植于中国文化,内 心深处难以言传的感动,寻找解读现代建筑的最佳方式。:136#参考文献1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3O&3442朱锫.类型学与阿尔多罗雷.建筑学报,1992 (5) .32-38.3方可当代北京旧城更新:调查研究探!.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9-2004李国豪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辞典建數.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杜,1999.3215贝聿铭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3.6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12.7张朝晖论环境建筑设计中的类型学第16卷.湖北工学晓学报,2001,(3).8张继平建筑类型学与地域文化的体现第29卷山西建筑,2003(18).13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