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导学案

上传人:每**** 文档编号:47210685 上传时间:2021-12-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6.4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导学案(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导学案素养目标1.语言目标:诵读这两首诗,把握它们的朗读节奏,体会其形式特点。2审美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思想情感,并赏析它们的表达技巧。任务情境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参与农事活动是大多数人一生中的主要工作和生活状态。农事活动固然充满了辛勤劳苦,如李绅笔下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白居易笔下的“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但同时也充溢着美好和喜悦,如唐诗里的“把酒话桑麻”、宋诗中的“百里西风禾黍香”。在诗人的笔下,有些农事之美是静观所见,有些则是亲自参与所感。今天,让我们走近苏辙,和诗人一起亲历劳作的情景,体味劳作之美。任务活动一诵读全诗,理解大意1边诵边读,用“/

2、”划分这两首诗的朗读节奏,并用“”标出韵脚。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明确】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请预览后下载!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2诗句理解(1)首联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陈谷:陈年的稻谷。赖:幸亏。将要收割的麦子正好接上陈年的稻谷,幸亏有外孙们替代我在农忙时节帮忙收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物质富足,精神满足。(

3、2)颔联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阴霪:连绵不断的雨;一竿:太阳升起的高度。连续多年的阴雨浸湿了麦场,初升的太阳令乡邻欢欣鼓舞。写天气状况。先抑后扬,对比中突出了久雨天晴后的激动喜悦之情。“舞”形象地展现了乡邻欢呼雀跃的情景。(3)颈联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博:讨取,换取;村酤:农家自酿的酒急忙做好大饼消解外孙们的饥饿和困乏,多多换取农家酒来犒劳他们收割的辛苦。颈联侧面烘托收麦的繁忙和辛劳。诗人没有正面描写外孙们收麦的场面,而是通过做饼、沽酒、饷田从侧面反映劳动的繁忙和辛苦,不仅如此,“急炊”“多博”还表现了诗人对外孙们的怜爱之情。请预览后下载!(4)尾联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

4、汝足精神。廪:粮仓。关上粮仓回到家里完成了收麦事宜后,可爱的外孙们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吟诗作赋中了。尾联写外孙们完成收麦后的表现。他们把麦子收进粮仓,回到家后马上投入到吟诗作赋之中。“怜”字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对操劳农事后仍笔耕不辍的外孙们的怜爱之情。3.内容小结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描写了_,表现了_。【明确】诗人与亲人抢收小麦的情景劳作的繁忙与辛苦任务活动二赏析技巧,体悟情感1这首诗的前两联都含有对比,请予以具体说明。答:_【明确】诗的首联中的“新麦”和“陈谷”是新与旧对比,“诸孙”和“老人”是幼与长的对比。颔联中,“三夜阴霪”与“一竿晴日”是天气坏与天气好的对比。2从这首诗的中间两联可以看出,这次

5、收麦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答:_【明确】颔联写已经下了三夜的雨,终于盼到了日出,所以这次收麦具有抓住时间抢收的特点。由颈联中的“饥乏”“苦辛”可以看出,收麦子还非常劳累。3综观全诗,诗人表达了哪些感情?答:_【明确】前两联写欣慰、喜悦之情:有诸孙替老人收麦;多日阴雨,终有日出。后两联写疼爱、赞赏之情:为诸孙急炊大饼、多博村酤、赋诗足精神。请预览后下载!走近苏辙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后因母病故,随父兄回乡奔丧。嘉祐四年(1059)守丧期满回

6、京。先后任大名府留守推官、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因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为河南推官。宋哲宗时官至尚书右丞、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宋徽宗时罢职居许州。政和二年(1112),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栾城集等行于世。语言素养专练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采采芣苢采采:茂盛的样子B薄言掇之

7、掇:拾取,摘取C多博村酤劳苦辛博:求取D赋诗怜汝足精神赋:吟诵2下列诗句断句有误的一项是()A采采/芣苢,薄言/采之B欲收/新麦/继/陈谷C三夜/阴霪/败/场圃D多博/村酤/劳苦/辛3下列加点的词语存在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三夜阴霪败场圃B一竿晴日舞比邻请预览后下载!C采采芣苢,薄言袺之D采采芣苢,薄言襭之4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无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东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B“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的“六艺”。C“唐宋八大家”指唐代的柳宗元、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D苏辙,字子由,是宋代大文豪苏轼之兄。苏轼

8、,字子瞻。他们的父亲是苏洵。5下列对本课两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中的“薄”“言”都是助词,无实义;“之”是代词,代指芣苢。B芣苢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其中只有动词的变化,其他并没有什么不同。C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题目中交代了人物、地点和事件。D文氏外孙入村收麦的颔联通过“三夜阴霪”与“一竿晴日”的对比,写出见到晴日的喜悦。【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赋诗”意为作诗。2答案D解析正确断句为:多博/村酤/劳/苦辛。请预览后下载!3答案A解析“败”为使动用法,其余三项均无活用现象。4答案C解析A项“东周”应为“西周”。B项“六艺”应为“六义”。D项“之兄”应为“之弟”。5答案A解析“之”也是助词,无实义。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请预览后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