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知识结构

上传人:jkl****17 文档编号:47192755 上传时间:2021-12-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古代史知识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知识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知识结构(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古代史知识结构政治经济文化夏商西周(时代特征: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时期)早期国家出现,逐步形成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 王权、贵族集团统治,世卿世禄早期农业生产,井田制基础上奴隶集体劳动;青铜时代 工具:耒耜生产方式:集体劳动、工商食官中华古代文明的起源:甲骨文、青铜艺术、历法等学在官府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重大社会转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纷争混战,分封制瓦解,社会动荡;各国为增强国力纷纷改革。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出现官僚集团统治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度逐步确立以精耕细作、小农经济为特征的传统农业出现,重农抑商“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中

2、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学术下移 诗经楚辞秦 朝(时代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确立(皇帝制、三公制、郡县制)统一多民族国家开始形成匈奴、百越、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暴政和战乱严重破坏经济制-政通过“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控制思想文化专制统治 两 汉(时代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与加强(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察举黄巾起义东汉政权瓦解军阀混战 / 五族内迁反击匈奴、西域 两条丝路汉初统治者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经济恢复发展土地兼并豪强地主重农抑商、盐铁官营北民南迁瓷器经董仲舒发展和汉武帝“罢黜百

3、家,独尊儒术”,儒学开始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 儒学危机造纸术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特征: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国家长期处于分裂局面,朝代更替频繁;皇权低落北魏孝文帝等顺应民族融合趋势,进行改革。九品中正士族发展与衰落北民南迁,商品经济低落铁犁牛耕继续向边疆地区推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为隋统一创造条件。均田制、租调力役制科技与文艺进一步发展,不少领域取得世界领先成就;出现三教并立的局面。隋 唐(时代特征:古代社会的繁荣发展)唐朝前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贞观之治。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创立和发展,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入完善时期。均田制瓦解府兵制

4、瓦解节度使募兵制藩镇割据唐蕃关系以唐太宗为代表的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措施,使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出现了“贞观之治”等盛世局面。农业、手工业和商贸有了明显的发展。租庸调制两税法曲辕犁-垦荒,江南继续发展坊市制度 扬一益二隋唐时期以雕版印刷、火药为代表的科技世界领先;哲学、宗教兴盛;文学艺术全面辉煌。唐文化泽被深远,促进了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三教合一,儒学复兴宋 元(时代特征: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和农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宋与辽夏金的对立,元朝再度统一。北宋初年全面分权,加强制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利、弊(冗官冗兵,积贫积弱)都非常突出。各少数民族加快封建化进程,

5、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进一步发展。王安石变法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在农业和手工业繁荣的基础上,商品经济获得显著发展。南宋时,江南方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坊市制度被打破文化高度繁荣,继续领先于世界。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大发明均在本阶段外传,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理学和心学的形成,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市民文化明、清(鸦片战争前)(时代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古代社会由盛转衰,面临新的转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其突出特点即为君主专制的强化。明朝统治者废丞相,清朝统治者设立军机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中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明显变化。殖民者东来,统治者从开放转向闭关锁国。东西文明冲突农耕文明达到顶峰,农业、手工业发展超过了前代水平,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江南民营手工业出现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清朝时缓慢发展。商帮在思想领域,产生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具有进步思想的学者;在科技领域,中国在传统科技方面继续领先世界,但在近代自然科技和人文科学方面则明显落后于西方;在文学艺术领域,则开始出现鞭挞礼教的小说、戏剧作品,如红楼梦等。西学东渐。- 3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