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茶生产可行性报告(共26页)

上传人:7**** 文档编号:47177216 上传时间:2021-12-1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9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有机茶生产可行性报告(共2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有机茶生产可行性报告(共2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有机茶生产可行性报告(共2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有机茶生产可行性报告(共2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茶生产可行性报告(共26页)(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发展优势农产品,突出比较优势,优化区域布局,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是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积极应对入世挑战的重要举措。永川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产茶历史悠久,茶叶产业是我市农业的优势产业,而且是涉及一、二、三产业的传统产业,有亚洲最大的山地连片茶园和全国知名品牌“永川秀芽”,发展潜力巨大。按照永川市2010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我市自然及社会条件,提出永川市“十一五”茶叶发展规划,重点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茶叶产业,提高茶产业市场竞争力,发挥产业优势,促进永川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到2010年,我市茶园总面积达到5万亩

2、,基地建成全部投产后能产茶叶5000吨,实现产值1.5亿元,如进行茶叶深加工后还会增值。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10000人,人均年增加收入2000元,还能带动运输业、旅游业的发展。此外,茶树发达的根系在茶园土壤中呈网状结构,固土蓄水效茶明显,成龄茶园的土壤流失量不到裸露地的10%。同时,茶树四季常青,其叶面积指数达4-5,强大的呼吸代谢作用,要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对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其他经济作物无法相比的生态效益。一、编制的背景(一)基本情况1、地理位置与区位条件永川市位于重庆西部,东接壁山县、江津市,西连大足县、荣昌县,北与铜梁县接壤,南与泸县、合江县相邻。介于东经105°37

3、31106°57、北纬28°561629°3430之间,南北长70.65km,东西宽44.85km,总面积1572.66km2。距重庆市区仅63公里,是重庆市的西大门,连接成渝两地的中枢要道。交通发达,商贾云集,素有“川东粮仓”之称,是“渝西经济走廊”上的地区性中心城市。2、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1)地形地貌 地貌属川东平行岭谷区的低山丘陵体系,花果山、巴岳山、阴山、箕山和黄瓜山贯穿市境中部,五条背斜低山大致组成的“川”字形山岭群。最高海拔1025m,最低海拔200m。(2)土壤质地 成土母质有:三迭系飞仙关组暗紫色页岩及泥灰岩、嘉陵江组石灰岩、须家河组石英砂岩、侏

4、罗系自流井层暗紫色泥岩、沙溪庙组砂页岩、遂宁组红紫色厚泥岩、第四系老冲积、新冲积等八个类型,全市共有水稻土、紫色土、冲积土、黄壤土、红壤土5个土类。其中水稻土69.7万亩,紫色土14.29万亩,黄壤土21.9万亩。(3)气候水资源 我市属中亚热带湿润区。主要气候特征是:季风性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地区和季节分配不均,春早霜期短,夏热多伏旱,冬短少严寒,全年平均气温17.9,最冷月平均气温7.1,最热月平均气温28,极端最高温41.7,极端最低温-2.9,年日照时数1362.5小时,年平均日照率为31%,平均降水1034.9mm。全年无霜期长。我市河流分属于长江上游干流水系和涪江水

5、系。境内溪河密布,共有大小溪河220条,较大的一级支流有临江河、小安溪、圣水河、九龙河、大泸溪、高洞河。其余均为源短径流小的季节性河流。全市现有水库189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41座,小(二)型水库146座,山坪塘10072口,河堰582道,利用自然水53处,有效蓄水量为16776.8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46.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6.1%。3、社会经济条件(1)土地利用现状 全市农耕地83.2万亩,园地面积20.3万亩,林地面积46.6万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3.2万亩,交通用地15.8万亩,水域11.3万亩,未利用地173.8万亩。在未利用土地中,宜茶荒地21.5万亩。

6、(2)人口及收入状况 全市共有人口107万,其中农业人口88.4万,22个镇、街道办事处。200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80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44元。(3)交通状况 永川水陆交通十分方便,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成渝公路贯穿全境。公路通车里程2880公里(其中省道2条77.13公里,县道18条302.7公里,村机耕道2500公里)。通车村数631个,黄金水道长江横贯全境,流程17公里。(二)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茶树起源于中生代末期至新生代早期,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世界茶及茶文化源于中国云、贵、川三省交界处。茶树种植区域分布在从前

7、苏联境内的北纬45°到拉丁美洲阿根廷境内的南纬27°,从海平面到海拔2500米高度。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茶,现有茶园面积240万公顷,茶叶总产量301.2万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消费茶叶的习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茶叶的年消费量稳定在250万吨左右,人均年消费茶叶500克,其中日本人均年消费茶1005克、英国2460克、爱尔兰3170克,香港特别行政区1370克,而中国仅330克。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同时茶叶的保健功能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世界的茶叶消费将持续增长,茶叶的消费潜力很大。2004年我国茶园面积127万公顷(其中采摘面积9

8、7万公顷),总产量79.7万吨,茶叶出口总量25.2万吨。我国茶园主要分布在湖北、云南、浙江、福建四省,合计占全国茶园总面积的51.8%,占总产量的57%。我国的茶叶产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茶叶出口量也于20世纪末超过印度,仅次于斯里兰卡和肯尼亚,居世界第三位。世界绿茶主要产自中国、日本、印度尼西亚、越南和印度等5个国家。2004年中国绿茶产量为59万吨,占世界绿茶总产量的74.3%,比1992年增长了13.8万吨,增幅达35.5%。日本等其余4个国家的绿茶产量则相对稳定。中国也是世界绿茶出口的第一大国,其出口量占世界总量的4/5以上,其次是越南、印度尼西亚、印度等

9、国家。重庆茶叶已有3000多年历史,秦汉时期的制茶技术达到较高水平,公元前1066年巴蜀茶叶就是武王的“贡品”;唐代巴人饮茶成风,并广泛采用人工栽培茶树;南宋时期茶叶生产已形成规模;明代的99种“国茶”中就有重庆的“巴条茶”和“南丰茶”;此后,重庆茶业日趋衰落,直到解放前夕。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80年代中期,各区(市)、县大力开辟茶园,建立了省级茶叶商品基地县27个;90年代中后期,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名优茶得到了极大发展,成为西南地区外销红茶和名优茶的主产区。永川产茶历史悠久。在两汉时期已有茶的种植和生产,民国初年,巴岳山、箕山就是产茶地区。重庆市茶叶研究所(原四川省农牧厅茶叶试验站)

10、和四川新胜茶场相继落户,带动了永川地区茶产业的发展。50年代中期,云南大叶种引种成功,在“南茶北移”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60年代初,朱德总司令莅临永川,视察了重庆市茶叶研究所试验茶园,品尝“银峰”名茶后,给予了高度评价;70年代中期,永川先后新辟茶园500余公顷、兴建茶叶加工厂50余个,为山区茶农开辟了一条致富门路。全市现有茶园面积2400公顷、茶叶生产企业19家(年产值200万元以上的5家),主要产品有绿茶、花茶,销往江浙、成都、重庆及全国各地,每年为茶农创收近3000万元,解决劳动力3000多人。主要品牌有“云岭、新胜、金凤、渝州、绿宝、又一春、云升、得川等。主要名优茶有:永川秀芽、渝州毛

11、峰、乌金吐翠、竹海竹针、云岭毛峰、金凤银针等数十个,其中“永川秀芽”1989年被评为全国名茶,1999年和2001年先后被认定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知名品牌,2000年获中国(成都)国际博览会金奖,2002年被认定为重庆市名牌农产品、永川市质量信得过产品。目前,茶叶生产和加工已成为永川市食品工业的支柱产业,与之配套的经销市场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1世纪,茶叶产业面临着诸多有利因素的汇合,茶叶产业的发展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技术基础和社会基础,全世界将会有更多的人消费茶叶、欣赏茶文化。茶业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载体,将成为新世纪的世界性饮料,具有辉煌的发展前景。(三)规划的必要性1、发展具

12、有我市综合优势的高效、生态、特色茶叶产业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集中力量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科技教育发展和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本规划根据项目规划区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发挥项目规划区优势,培育具有发展前景的特色经济优势产业,对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把潜在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发展茶叶产业是主动应对WTO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我国加入WTO,我国经济要融入到国际经济大潮中去,这对我国弱

13、质产业农业而言将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出现的“绿色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造成了巨大威胁。同时,随着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针对我国具出口优势的绿茶的关税的降低,我国绿茶在国际市场上将具有更明显的竞争优势,我国西部生态环境优越、无污染,大力发展无公害的、绿色的、有机的优质绿茶,培育名牌产品,突破“绿色壁垒”是主动迎接加入WTO后,国际竞争的需要,也是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壮大自身的需要。3、发展茶叶产业是的三峡库区建设的需要茶树是可持续发展的高效生态经济作物,其发达的根系在茶园土壤中呈网状结构,固土蓄水效果明显,据台湾茶业改良场研究结果表明:在年降雨量1500mm的地区,成龄茶园的土壤

14、流失量不到裸露地的10%。同时,茶树四季常绿,其叶面积指数达4-5,强大的呼吸代谢作用,要消耕大量二氧化碳,对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其他经济作物无法相比的生态效益。发展茶叶产业对改善和治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4、实施茶叶产业化是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随着农业结构调整中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茶树作为生态经济兼用型树种,它的生态经济优势进一步凸现,适宜种植茶树的面积扩大,抓住我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机遇,建立无公害生态良种茶园,形成茶叶产业化,茶叶种植后3年投产,5年进入盛产期,可连续收益30年,1亩可实现3000-5000元的收入,其经济效益

15、高于许多经济作物,更高于粮食作物,种植茶树是农民增收,有效利用我市丰富的自然资源有效途径,从而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四)规划的可行性我市自然气候条件优越,茶业科研、教学、生产三位一体,地处东西部交通要塞和云、贵、川的辐射中心,商贸繁荣、信息发达、茶文化旅游独具特色,具有茶叶产业化发展的独特优势。1、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资源优势。我市属中性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步,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平均日照1362.5小时,年平均降雨1034.9毫米,年平均无霜期317天,年平均气温17.9,1月平均气温7.2,7月平均气温28,绝对最高气温41.7,绝对最

16、低气温-2.9,10有效积温5994.1,冬季严寒,春季回暖早的气候条件,促进了茶树春季提早萌发,与同纬度的浙江、安徽、湖北等产茶大省相比,茶园可提早20-25天开采,每年二月上、中旬,即有茶园开采,优越的生态条件,是开发高附加值早市名优茶的独特优势,我市96.8%属于丘陵和低山,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酸碱度适宜(PH值4.5-5.5)水热资源丰富,云雾多,温差大,为生产优质名茶提供了广阔的种植空间和土地资源。2、品种资源丰富。据初步统计,全市有地方品种、引进品种、育成品种、野生大茶树等品种资源100余份,自选和引进的茶树良种有20余个,其中:通过国家及审定良种10个,省、市级审定良种6个,为推进

17、全市无性良种化,实现多茶类、多品种、不同区域种植提供了丰富的品种资源储备。3、科技力量雄厚。永川拥有西部最大的茶叶专业研究所机构重庆市茶叶研究所,毗邻全国重点院校西南农业大学。重庆市茶叶研究所建所50多年来,长期从事茶树良种,栽培、茶叶加工,生理生化、综合利用等专业研究,课题达182个,取得了科研成果81项,其中获奖成果70项,累计发表论文450篇。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50%以上,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西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茶学专业已开办50余年,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具有国内较先进的教学科研条件,每年能为我市培养一批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等茶业高中级人材,无疑是实施科教兴茶,提高

18、茶业科技含量、促进茶业科技进步的中坚和依托。此外,市业务部门和茶叶企业,有常年从事茶叶生产业务管理和茶叶科技推广的专业队伍,形成了较系统、完善的茶叶科技研究推广及生产经营管理体系。这种集科研、教育、生产于一体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产、学、研紧密结合,为茶叶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是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我市地处成渝交通要塞,水、陆、空交通均十分方便、快捷,成渝高速公路横贯全境,客、货运班车直达重庆、成都、广州、深圳等30多个大中城市。成渝铁路贯穿城区,40吨集装箱可在该站装卸,市境内南部有松既、朱沱长江码头,年吞吐能力80万吨,城区距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仅90公里,航空直达国内各

19、大中城市和香港、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随着“八小时重庆”、“半小时主城区”工程的实施和西部地区交通条件的改善,永川便利的交通将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5、商贸信息发达。永川市作为渝西商贸中心的雏型已经形成,其商贸辐射能力已从渝西各县(市)延伸到四川内江、泸州、宜宾等地。农副产品、家电、建筑装饰材料三个专业批发市场是国家农业部和重庆市确定的重点市场。名豪购物广场、渝西购物广场、火车站购物广场是重点建的三大现代商贸区。五条特色商业街已在渝西地区颇具影响力。已建成以光纤通信为主、微波通信为辅的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现代通信网络,具有模拟、数字两种先进的移动通信手段,程控电话装机容量13.2万门,移

20、动电话装机容量达12.6万门,计算机互联网、DDN数字数据网已开通,CHINA APC分组交换网已建成,交换机容量达到10万门,通信业务和管理基本实现了微机化。6、茶文化与旅游的结合独具特色。永川市已建成西部最大的生态观光和茶文化旅游风景区,面积已达2000余公顷,以茶山竹海、中华茶艺山庄为代表的生态观光和茶文化旅游业已成为西部最具特色的旅游景观,将有力推动西部茶叶产业的发展。二、发展定位、规划期限和目标任务(一)发展定位按照全市“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部署,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良好发展时机,面对加入WTO的严峻挑战和机遇,针对我市茶叶产业所具有的生态、资源、技术等优势以及面临

21、的问题,以市场为导向,以良种为基础,以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为中心,以区域化栽培、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为手段,以实施无公害、品牌化的名牌战略为目标,早日实现我市茶业的“四化”即茶树良种化、产品优质无害化,采制机械化和服务社会化,到2010年我市市茶叶总面积达到5万亩,2015年达到6万亩,把我市建成为渝西最大的茶叶生产加工基地。1、基地突出特色依据自然地理条件,注重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统一,合理规划、区域布局,新建和改建相结合,相对集中成片地建设茶树良种繁育基地、无公害茶叶基地、绿色品茶叶基地、有机食品茶叶基地。2、市场突出规模壮大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西部茶叶交易市场,由初期的西南茶区产地市场

22、向最终的东西部中介市场转变,形成规模效益。3、科技突出创新把握大茶业的发展趋势,跟踪茶叶科技的发展方向,创新科研体制,科技兴茶,把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4、投资机制创新农民自愿和业主示范,与政府引导、扶持相结合,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分配机制,多渠道、多形式筹措建设资金,以业主和农民自筹为主,政府导向性投入。5、产品突出名牌资源重组,集中优势,打造精品名牌、发挥品牌优势,形成产业链的良性循环,推动茶叶产业的稳步发展。(二)规划期限1、规划时限:2006年2010年2、规划范围:按照茶叶生产区域化、专业化的发展要求,结合自然条件规划区域范围为巴岳山、箕山、阴

23、山、云雾山山脉,规划在永荣、红炉、双石、大安、金龙、宝峰、陈食、何埂、胜利路等9个镇、街道办事处。(三)目标任务1、基地建设目标基地建设:在宝峰、永荣、红炉、双石、大安、金龙、何埂、胜利路、陈食等9个镇、街道办事处及重庆市茶叶研究所和新胜茶场规划6万亩,其中示范园1万亩、新建3.5万亩,改建1.5万亩。到2010年,茶叶投产面积稳定在5万亩,包括无公害茶3.5万亩,绿色食品茶面积1万亩,有机茶面积0.5万亩,总产量达到5000吨,单产达到100公斤/亩,“永川秀芽”名优茶达50%。到2015年,再新建1万亩,总面积达到6万亩,总产量达到6000吨。(1)2006年:合理布局,夯实基础,实现“一

24、增一超双突破”。单位产量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达70公斤/亩;单位产值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达到1100元/亩;产量突破2800吨、产值突破4400万元。(2)2007-2008年;调整产品结构,扩大生产规模,实现“一追一赶一翻番”。提高名优茶的比例,追上世界先进国家水平,达40%;单位产量赶超世界和我国东部沿海茶区的平均水平,达80公斤/亩;产值翻一番,达到0.9亿元。(3)2009-2010年:形成产、供、销良性循环,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精品名牌,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产量、产值均翻一番。(4)2011-2015年:新建茶园1万亩,茶园总面积达到6万亩,单位产量达到100公斤/亩,产值达到2.5亿。各

25、阶段指标如下表:实施年限面积(亩)产量(吨)产值(万元)总面积无公害 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总产量单产kg/亩名优茶 %总产值单产元/亩200640000340003000300028007030440011002007-200845000350006000400036008040900020002009-201050000350001000050005000100501500030002、品牌建设目标打造精品名牌,实行“五统一”:品牌统一、质量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服务统一,树立一面旗,培育名牌产品,提高经济效益,实现销售1亿元。3、产品开发目标产品开发“多元化”,在箕山、阴山、云雾山分别建

26、立年加工能力800吨以上的大型精制茶厂各1个,在城区或郊区建立茶叶深加工厂1个;建成名优特种茶、大宗茶及深加工茶3大生产线;开发名优茶、优质绿茶、深加工茶3大类产品。4、茶农增收目标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10000人,带动茶农人均增收2000元。5、产业化经营目标针对目前现状,为了实现规模化种植,现代化管理的要求,采取多种产业化运作模式,建立龙头企业,茶农和政府之间合理利益分配机制。在明确土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的前提下,积极引进业主承包、租赁土地进行开发、放活土地经营权,鼓励农民按自愿互利的原则,以转让、出租、入股、联营等方式进行土地流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规模化种植、企业增效、

27、财政增收的共赢局面。龙头不活,产业不兴,茶产业化工程是一项周期长、投资大、涉及面广,产业链紧密的系统工程,政府扶持企业,企业带动农户,按规模化发展的要求,以资产和利益为纽带,在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下,建立茶叶产销联合体和产销合作社,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产业化经营。(1)科技研发型龙头企业发挥重庆云岭茶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自主科技成果研发优势,以科技成果研发和高新技术成果的引进、转化为重点,突出其科技创新性的特点,培育科技研发型龙头企业。(2)精品名牌型龙头企业发挥新胜茶场等的规模优势,以高新技术成果的示范推广和市场网络建设为重点,培育精品名牌型龙头企业。(3)“公司+农户”型龙头企业集中重庆

28、市又一春茶叶公司、重庆市玉琳茶业公司、重庆市得川茶叶公司等企业的优势,以稳定农村富裕劳动力、带动茶农致富为重点,培育“公司+农户”型龙头企业。三、总体布局在规划区域内按山脉走向相对集中成片发展5万亩茶叶生产基地。品种构成为中小叶种70%、大叶种30%,并配套建设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基地,产品花色以绿茶为主,兼顾红茶、乌龙茶及其它特种茶;栽培管理模式均以无公害茶为基准,至2010年建成茶树良种繁育基地450亩、无公害茶叶基地3.5万亩,绿色食品茶叶基地1万亩,有机茶叶基地0.5万亩。永川市5万亩茶叶基地建设布局规划方案表 单位:亩单位良种繁育基地生产基地栽培品种资源圃母本园苗圃无公害茶叶基地绿色食

29、品茶叶基地有机食品茶叶基地新建改造新建改造新建新胜8000400040002000福鼎大白茶早白5号名山白毫平阳特早茶研所1005010010001000永荣300010001000红炉505028008001000双石300013001000大安5050180017002000金龙300200宝峰2500500陈食800300何埂5003000胜利路1300300合计1001502002500010000500050005000(一)苗圃布局1、种质资源圃以重庆市茶叶研究所现有的500份品种资源为基础,继续引进国内外茶树优良品种,建立茶树种质资源圃100亩。2010年入圃资源2000份,建成

30、西部最大的茶树种质资源圃。2、茶树良种母本园通过对现有品种资源进行评价、选育或对国内外优良茶树品种进行引种、驯化,在箕山建立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母本园50亩、阴山建立母本园50亩、云雾山建立母本园50亩。3、无性系良种繁育圃在箕山、阴山、云雾山各建立1个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基地,苗圃地总面积200亩,每年繁育出圃优质茶苗200万株。(二)无公害茶叶基地1、种植品种及布局在箕山、阴山、云雾山、巴岳山山脉选择符合NY5020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坡度在1525度的地区,采用单条或双条新垦栽植无性系良种茶树,种植密度为50006500株/亩。其中:福鼎大白茶25000亩,早白5号5000亩

31、,名山白毫3000亩,平阳特早2000亩,其它品种8000亩。茶园中必须合理设置道路和水利系统,条件允许的茶园应做到各区、片、块有支道相通;茶园四周或茶园内不宜种茶的空地应植树造林,上风口营造防护林,梯壁坡坎种草。2、阶段规模2006年:建成基地34000亩。20072008年:建成基地35000亩。永川市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建设实施进度表 单位:亩单位年限新胜茶研所永荣红炉双石大安金龙宝峰陈食何埂胜利路合计2005120001000350036004000350050030008005001600340002007-200812000100040003600430035005003000100

32、0500160035000(三)绿色食品茶基地1、种植品种及布局箕山、巴岳山新建10000亩,种植密度为50006500株/亩,其中福鼎大白茶4000亩,早白5号2000亩,名山白毫2000亩,平阳特早2000亩。2、阶段规模2006年:建成3000亩;2007-2008年:建成6000亩;2009-2010年:建成10000亩。永川市绿色食品茶生产基地建设实施进度表 单位:亩单位年限新胜茶研所永荣红炉双石大安金龙宝峰陈食何埂胜利路合计200620000050005000000030002007-20083000100050050050050000000060002009-2010400010

33、0010001000100020000000010000(四)有机茶基地1、区域布局在箕山、阴山和云雾山山脉按无公害茶叶基地的要求,建立有机茶基地5000亩,种植密度50006500株/亩,品种为福鼎大白茶、早白5号、平阳特早等。2、阶段规模2006年:建成3000亩;2007年2008年:建成4000亩2009年2010年:建成5000亩。永川市有机食品茶生产基地建设实施进度表 单位:亩单位年限新胜茶研所永 荣红 炉双 石大 安金 龙宝 峰陈 食何埂胜利路合计20060000000003000030002006-20071000000000003000040002008-2010200000

34、000000300005000(五)产品开发1、名优绿茶加工(1)厂房建设选择交通方便,距离茶园较近或茶园所在地,根据生产基地的实际布局和种植面积,建立优质绿茶加工厂11个、名优绿茶加工厂7个。加工厂的建设进度及规模表单位:吨 年加工能力(吨)完成年限大宗茶名优茶合计500200100200100502006年12142008年4222102010年73142118(2)加工工艺流程名优茶:杀青初揉烘二青复揉理条(做形)烘焙。大宗茶:杀青初揉烘二青复揉炒三青(拉条)烘干。(3)加工设备配置根据加工工流程,应配置的主要加工设备有:杀青机(连续式自动杀青机或蒸气杀青机)、揉捻机、八角炒干机或振动理

35、条机、烘干机。根据新产品类别和加工规模合理配置机械型号。2、茶叶深加工茶叶的深加工是以茶鲜叶、成品茶、再加工茶等为原料,运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高新技术,从深度和广度变革茶新产品形态。茶叶的深加工不仅发挥了茶叶对人体的保健、营养等生理功能,同时也合理地利用茶资源,进一步提高茶叶产品的附加值,能够有效的推动茶业经济的发展。(1)加工厂规划设计思路茶叶深加工以茶叶功能成分提取为主的茶多酚以茶叶食品加工为主的超微茶粉以新型茶制品加工为主的风味茶生产规模:年产茶多酚18万吨。生产规模:年产超微茶粉200万吨生产规模:年产风味茶200万吨。(2)厂址选择在永川城郊,选择地势开阔,交通便利的地方建厂。(3)工

36、厂组成A、生产车间(茶多酚提取车间、超微茶粉加工车间、风味茶加工车间);B、辅助车间(机修及包装材料间);C、动力部分(电力、水源、供气等);D、仓库、办公室等。(4)茶叶深加工生产线A、超微茶粉加工工艺和流程:鲜叶杀青干燥初粉超细粉碎脱水灭菌包装。主要加工设备:蒸气热风杀青机、热风脱水机、烘干机组、混合气发生炉、初破机组、微粉机组、一级集料器、二级集料器。B、茶多酚的提取加工工艺和流程:茶叶预处理浸提浓缩试剂1萃取精制咖啡碱。试剂2萃取干燥茶多酚。主要加工设备:茶叶浸渍提罐、标准式蒸发器、萃取塔、间歇式精馏器、喷雾干燥机组、粉末物料包装设备等。四、建设标准与指标体系利用全国对茶叶生产企业“Q

37、S”认证机会,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改造陈旧落后的加工工艺,逐步建设一批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现代茶叶加工企业;尽快建立“永川秀芽”茶国家标准,推行标准化生产,严格控制产品质量。(一)统一品牌针形茶是重庆和永川茶叶的一大特色,其典型代表就是“永川秀芽”名茶。根据原料嫩度和外形特征不同,可分为针形名优茶和直条形大宗绿茶,其中针形名优茶可以是经过揉捻的针形茶,也可以是不经过揉捻的全芽型针形茶。为了发挥永川茶叶的特色和优势,确定“永川秀芽”这一知名品牌为西部茶都的统一品牌,力争2008年完成对“永川秀芽”品牌实行原产地保护和证明商标注册。(二)壮大企业实力,实现规模化经营政府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加大企业

38、投入,集中优势资源,改变过去小而全、分散经营的状况,实行规模化经营。建立品牌生产的许可证制度,即要求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才能进行品牌产品生产。(三)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品牌信誉制定品牌产品的质量标准、生产技术规程和加工技术规程,规范生产和加工技术,统一产品质量。建立品牌经营许可证制度,即选择信誉良好、具有一定规模的经销商经营品牌产品,并建立质量保障体系,保证品牌质量,维护和提高品牌的市场信誉。(四)加强宣传,引导消费利用国际互联网、电视电台、报到杂志等媒体宣传品牌;结合生态观光旅游,开展品牌茶的自采、自制;抓住节日市场、热点市场,开展品牌茶的现场炒卖、茶艺茶道表演等,扩大品牌的影

39、响,引导市场消费。(五)产品质量标准围绕提高产品质量,制定一系列标准,生产企业应当按标准生产,达到质量要求。(六)建立茶叶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建立西部茶叶质量与安全监督检测中心,所有茶叶产品必须经过中心检测合格后,才能进入流通市场。(七)培训检测人员加强检测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检测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检测技术水平,公平、公正地对产品进行监督检测。(八)配合质量监督进行市场监控配合国家质量监督部门,加强对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市场检测。五、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措施为保证永川市茶叶产业化发展项目的顺利实施,做到实现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健康发展,市成立“永川市茶叶十一五发展规划”协调领导小组,由市委、

40、市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计委、市农办、市农业局、市国土局、市交通局、市外经委、市科委、市地税局、市财政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工商局、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市扶贫办等委办局为成员单位。项目实施乡镇亦应设立相应机构。(二)政策保障措施为保证茶叶产业化发展项目的顺利实施,市政府鼓励支持各方参与茶叶产业化发展项目的建设,并在政策、税收、资金、用地、电力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支持茶叶产业做大做强,使之尽快成为我市的优势支柱产业之一。1、项目新建茶园农民符合政策的可享受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补助政策。2、鼓励龙头企业以资金技术形式参与茶园基地建设、生产、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开发,对参与、承担茶叶产业化发展的茶园基地、加

41、工厂建设的龙头企业,在审批、办证等过程中,可减、免相关手续费、管理费等费用;生产用水,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协调保障;生产用电予以优先安排,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电价计收电费。3、实施本项目的龙头企业,享受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即:适当减免或返还企业所得税;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费用进入成本,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鼓励龙头企业参与国际、国内竞争,对其实施的项目予以财政、信贷、税收扶持,支持其享有进出口权;鼓励龙头企业利用资产重组、控股、参股、兼并、租赁等多种方式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4、鼓励和扶持非营利性行业协会组建,扶持和壮大茶叶经济合作组织,赋予协会一定的职能职责,

42、允许和支持协会申报各类支农项目,根据市场和行业发展情况允许其收取会员费,取之于会员服务于会员。(三)技术保障措施各级政府、科技和行业主管部门在制定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和实施农业科技项目时,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安排和支持茶叶生产、加工、经营和科技项目。要加大茶叶产业科技推广、科技创新、科技开发的力度,加快科技成茶的转化和应用的步伐。一是大力推广和应用国内外成熟的先进技术,优良品种加快我市茶叶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二是引入科技创新机制,政府要高度重视,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通过高新技术推动我市茶叶产业化发展;三是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建立双边、多边技术协作机制,鼓励和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多

43、渠道、多形式参与茶叶产业化发展,制定和出台鼓励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科研单位、科技人员转让科技成茶、开展技术服务给予优惠政策;四是广泛开展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把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相结合,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现代营销管理经验,精心实施名牌战略;五是每年都应安排一定的科技专项经费,培养一大批既懂专业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提高茶叶种植、经营管理水平;六是建立一个科技咨询和顾问机构,对工程涉及的重大科技问题作出决策。建立健全茶业技术服务体系,是提高茶叶品质、产量和保证茶农增收的有效途径。项目实施乡镇在机构改革调整过程中,要强化茶叶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确保茶叶产业化发展项

44、目的顺利实施。以西南农业大学、重庆市茶叶研究所在我市逐步形成一个上有科研院所,下连茶农的完整技术服务体系,即市(县)级有永川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园艺协会,乡镇有农技站,村社有农民技术人员,基地有生产大户和茶农的茶树技术服务网络。(四)市场体系建设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业经济技术部门、专业协会的服务功能,建立灵敏高效的茶叶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保障有力的物资服务体系、先进实用的技术服务体系和畅通有序的营销服务体系,及时发布茶叶产品、流量、流向、市场动态、价格等信息,帮助和指导项目区规范生产,提高组织化程度。认真贯彻执行产品质量法,建立由政府为主导的质量监测执法体

45、系,使我市茶产业的发展真正纳入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五)投入机制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民资金为主体、信贷资金为支柱,广泛筹集社会资金和吸收利用外资为重要来源的多元化、多渠道、开放式的投入新机制。计划、财政等有关部门安排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林、以工带赈资金及各种农业专项资金尽可能“打捆”,一是用于改善项目区的农业生态条件和帮助农民建设茶园基地;二是重点扶持良种的引进,新产品开发;三是帮助和扶持茶农建设高标准茶园基地及生活保障补贴;四是以补贴或贷款贴息方式,扶持龙头企业建设生产基地和加工厂;五是实施品牌战略。将茶叶产业化发展项目作为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重点项目、特色食品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旱作节水农业等项目,推荐上报国家有关部、委及重庆市有关部门,积极争取国家、重庆的各种专项资金的扶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拓展融资渠道,大力吸引外资,积极引导民间资金投入,鼓励和支持项目龙头企业上市融资。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