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怀观后感作文800字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47159609 上传时间:2021-12-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8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郭永怀观后感作文8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郭永怀观后感作文8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郭永怀观后感作文8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郭永怀观后感作文8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郭永怀观后感作文800字(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郭永怀观后感作文800字导语:“我自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自己的祖国,建设美丽的山河。”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郭永怀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郭永怀观后感【1】抚今追昔 珍贵展品讲述动人故事一进入陈列馆,一尊郭永怀汉白玉半身雕塑首先映入眼帘,神态坚毅而安详,目光深邃。他仿佛仍在思考和关注着我国导弹航天事业的新发展,期待着涌现出一批批拔尖创新人才。“永萦江山堪称民族脊梁,怀忘九霄不愧中华英魂。”两侧柱子上的嵌名对联,取自四川绵阳29基地,由国防部原部长张爱萍将军手书题字的“永怀亭”上,这也是对郭永怀辉煌一生最生动的注脚。陈列馆中,4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展现着

2、郭永怀的杰出贡献、感人事迹和崇高品格,铸成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令观者心生景仰。“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作为中国人,我有责任回到祖国。”1956年国庆节的前一天,郭永怀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越科研条件和生活待遇,动身返回祖国。上个世纪50年代初,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仍然受到战争的威胁,包括核武器的威胁。1960年,我国105名专家学者组成了一支特殊队伍。郭永怀被任命为二机部九所副所长,九所正是现在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当时首要任务是在一无图纸、二无资料的情况下,迅速掌握原子弹的构造原理,开展原子弹的理论探索和研制工作。“两弹”研制所在的青海二二一基地,海拔3800米,最低气温零下40摄氏度。五

3、十多岁的郭永怀和科研人员一起,粗茶淡饭,同甘共苦,他们喝碱水、住帐篷,睡铁床,风餐露宿。在展馆内模拟的核爆区,只见一道红色的强烈闪光出现在遥远的罗布泊腹地,接着升起一个巨大火球,惊天动地的响声震耳欲聋,轰隆隆地滚过天际,刹那间,冲击波的狂飙席卷了无边的戈壁滩。1964年10月,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当蘑菇云腾空而起时,全体测试人员欢呼雀跃、一片沸腾,广大科研人员用青春、汗水乃至生命,换来了新中国原子弹的第一声爆响。而此时,郭永怀却因劳累过度瘫软在试验场,被工作人员架到了临时帐篷里。随后,郭永怀又陆续参与了氢弹研制和“东方红”人造卫星的设计。1968年12月4日,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

4、一个重要线索,连夜乘机赶往北京汇报。不幸飞机失事,壮烈殉国。找到遗体时,在场每个人都失声痛哭,他们看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郭永怀与警卫员牟方东紧紧抱在一起,费了很大力气将他们分开后,人们赫然发现一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就夹在两人中间,数据资料完好无损。大到导弹,机械,小到一块破损的怀表复制品,一份旧得发黄的信件一张张照片,一幕幕场景,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将历史的记忆镌刻成为永恒,点燃了爱国热情。观者或伫立凝视,或埋头沉思,或侧耳倾听,循着那一件件文物,恍若回到当年的烽火岁月。“在这里能切身感受我国国防事业开拓者筚路蓝缕的艰辛,真实感受郭永怀无私奉献、以身许国的优秀品格。”荣成党员干部说。郭永

5、怀观后感【2】“我自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自己的祖国,建设美丽的山河”。郭永怀,20世纪世界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在他的研究基础上,人类实现了超越声速的飞翔。他是两弹一星的功勋专家,被誉为中国核武器早期研制的三大支柱之一。他满怀报国热忱,回国参加建设,十二年后飞机失事,以身殉职。永远的怀念讲的就是关于他一生的故事,作为大学生的我看完短片后,内心发出了这样的声音:“我们将永远的怀念他郭永环!”(一)我们怀念他选择的救国之路我们怀念他的高瞻远瞩,为我国航天发展事业开创了一片崭新的蓝天。记得短片里描述年少的郭永怀因为看到日本人在中国空中投掷炸弹时中国人的束手无策,他热血沸腾地作出了这样的选择

6、。郭永怀经过艰难跋涉,最终到达昆明的西南联大。在那里,他放弃了原来的光学专业,转入航空工程系学习流体力学,这让他的导师颇为可惜,但在郭永怀看来,学习航空工程是一条更实际的救国之路,这成为他致力一生的专业。这样的选择让我们毅然的看到了他的那片理智的救国智慧,作为当代的我们大学生是否应该时刻思考一下我们的学识价值,我们的崇高理想的价值,我们的将以怎样的学识价值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是我的第一次心灵洗礼,所以我们将永远的怀念他的选择。(二)我们怀念他对我国国防科学技术事业的重大贡献我们怀念他的人生贡献,为祖国的科研领域做出了杰出的成就。郭永怀是唯一一位为中国核弹,氢弹和卫

7、星实验工作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在中国开始研制核武器时,他负责动力项目研究。提出了“铁条包布”的设计思想。为核武器真正武器化做出贡献。1956年年底,刚刚成立几个月的力学研究所迅速发展为全国力学研究中心。不久,郭永怀受命出任研究所常务副所长。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化学物理系,郭永怀出任首任系主任。这期间,郭永怀创办了力学学报和力学译丛,并亲任主编,翻译出版了流体力学概论等多部学术名著,先后开展了新兴的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其成果不断引起国际科学界瞩目。在中科院组织的星际航行座谈会上,郭永怀提出我国要发展航天事业,并就运载工具、推进技术等问题发表了许多重

8、要见解。不久,他当选为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1965年,我国将研制发射地球卫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郭永怀负责人造地球卫星设计院的领导工作。郭永怀还负责指导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和水洞力学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此外,在潜-地导弹、地对空导弹、氢氧火箭发动机和反导弹系统的研究试验中,他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在郭永怀的努力下, 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郭永怀牺牲的第二十二天,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了成功!这些贡献是郭先生一生的奋斗结晶,他以他崇高的学识和思想境界为中国在科研成果的几乎每一个环节上都作出了不

9、可磨灭的奉献,所以人们将永远的怀念他。(三)我们怀念他的兢兢业业和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我们永远的怀念他那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在短片里我们看到和听到他在青海沙漠上基地的真实描述时,我想我被震惊了。 那里不能搭很多帐篷,也不能修什么,如果修呢,卫星就知道你来试验来了:那里夏天冬天很冷,那些工作服不是按照每个人的体形做的,个子矮得穿得很大,个子高的到肚脐那,那鞋都是很大的鞋,夏天穿的走起路很滑稽,很笑人,因为都不合身得也不合脚;那时的郭永怀51岁,年过半百,他同时兼顾着力学所和九院,在北京和海拔3000多米青海基地之间来回奔波着住也跟我们一样,住在小平房里,工作忙的时候通宵达旦,他特别累的时候就躺在没

10、垫被褥的铁皮床上。休息一回,完了一后跟工作人员一起工作。中午吃饭也都围在餐桌边站着吃,凳子也没有。如此的工作环境,我们没有看到一丝一毫的抱怨,我们看到的只是四处奔波、废寝忘食工作的身影。我们不禁感慨这是以何种的工作精神在支柱着这位年过半百的他,所以我们怀念他,怀念他的工作态度和精神。(四)我们怀念他的爱国情怀我们永远的怀念他的爱国情怀,高尚的情操。短片里看到郭永怀的飞机失事的那一幕: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郭永怀时,吃惊地发现他的遗体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烧焦的两具遗体被吃力地分开后,中间掉出一个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竞完好无损。可以说,在飞机遇险、生命将尽的最后瞬间,郭永怀想到的只是用身体保

11、护对国家有重要价值的科技资料!钱学森先生深情的说:“这里没有胆小鬼的藏身处,也没有私心重的活动地。这里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献身精神。郭永怀同志的崇高精神就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如果一个人在生命完结的那一刻,还能想到用自己最后仅剩的躯体去保卫者国家的机密,那么他将是何等的英雄和智者。他在辽阔的中国土地上生的渺小,但是他的死绝对是伟大的 尾记我想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对他的缅怀将日益深切,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卓越贡献,不会忘记他为国家富强、科学进步而无私奉献、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新一代大学生的我们也将永远会记得他的瞩目精神,在这位先驱的注视下,为祖国的明天开始每一天的奋斗不息!郭永怀观后感【3】今年

12、结合中央提出的“两学一做”要求,市委、市政府重新将展馆建设提上议事日程,组织专业力量,高水平策划、高标准建设,先后到北京、四川绵阳、梓潼与青海海北州等郭永怀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历史文物。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位于荣成博物馆一层,展览面积XX平方米,有4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6个视频。根据郭永怀院士的生活工作经历,陈列馆拟划分为八大板块,分别是“荣成之子 潜心求学”“驰名海外 毅然归国”“两弹一星 功勋卓著”“儒家情怀 大师风范”“献身科学 壮烈殉国”“怀瑾佩瑜 爱在天际”“高山仰止 永远怀念”以及多媒体教育厅。内容涵盖了郭永怀的出生、外出求学、归国、从事力学和国

13、防科学研究,直至牺牲的完整人生轨迹。通过对其一生的展示和部分科研场景的复原,让人们可以充分了解郭永怀的儒家风范和大师情怀,全面展示了郭永怀院士的卓越功勋。当天捐赠的模型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模型。吕劭伟在捐赠活动中表示,郭永怀是为“两弹”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荣成人民的骄傲。“两弹”模型是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重要展品,浓缩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精神,是对郭永怀卓越贡献的重要展示。对面向党员干部、青少年、社会公众全面深化党性教育、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大意义。今后,荣成将不断组织社

14、会各界向郭永怀同志学习,切实发挥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作用,传递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据介绍,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是山东省首个院士纪念馆,国内展示新中国科学家风采的重要展馆,也将成为对社会各界进行国防教育、红色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才,他们是我一生中很少遇到的优秀青年学者。” 在加拿大完成了学业后,郭永怀1941年5月,郭永怀进入加州理工大学。师从素有“航空之父”之称的流体力学大师冯卡门(von Karman),研习空气动力学。在这里,他遇到了之后影响他一生的知己师兄-钱学森。比起活跃的钱学森,郭永怀像个害羞的大男孩,所以钱学森最喜欢做的就是开车带着这个小师弟去兜风。据说当时,开学开车接郭永怀到加州理工的也是钱学森。更多相关文章推荐:9 / 9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