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着力点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142178 上传时间:2021-12-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着力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着力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着力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着力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着力点(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宏观经济研究 2008年第11期产业发展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着力点王岳平Q I*50与対洌China Acadcnnic Journal Lkclronk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 hl IW,cnk t n J1宏观经济研究 2008年第11期产业发展Q I*50与対洌China Acadcnnic Journal Lkclronk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 hl IW,cnk t n J1宏观经济研究 2008年第11期产业发展内容提要 我国产业结构的主要矛盾已经由过 去部门之间的不协调转向研发、 设计、品牌

2、培育、营销 体系、供应链管理、专门化分工等关键环节滞后。为 此,在发展战略上,要摆脱对传统优势的路径依赖,由 成本竞争转向质量、品牌和服务的竞争,实施提升比 较优势、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战略;在发展模式上,从 物质要素投入驱动向效率驱动转变, 使经济增长更多 地依靠自主创新、管理创新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在 产业结构上,从注重比例关系到突破关键环节,强化功能性政策,加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关键环节发展模式功能性政策一、我国当前产业结构矛盾特征及其成因 分析(一)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矛盾特征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和一 幅多元而复杂的图景。一方面,我国产业发展的基

3、础、 规模、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 位上升到第四位,人均18932元,约合2500美元。有的制造种研发获得居于世界前I;高些重大技术1居 世界第三,出口规模列世界第二。另一方面,我国结 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以投资 和数量扩张推动的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内部(主要是 工业)高度依赖能源原材料型重化工业,以部门结构 变化为标志的名义高度化较快, 而以附加价值、技术 含量为主要特征的实际高度化水平较低,使得第二产 业所占比重高,但制造业“大”而不“强”;服务业仍然 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尤其是有利于提升现代 工业和现代农业的研发与科技服务、设计、营销、金融、供应

4、链管理、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薄弱,耕地、水资源等对增 加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约束不断强化, 小规模农户家庭 经营对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不适应性也 在迅速凸显。农业信息化、良种化、以及农产品加工、 营销、绿色基地和产品检测、监测体系等建设步伐远 远落后发展的需要,关系食品安全的农产品质量问题 与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压力加大。综合来看,我 国产业结构矛盾由过去部门之间的不协调转向研发、 设计、营销、品牌和专业化等关键环节滞后的制约。产业结构的不尽合理,使得我国经济在实现高速 增长的同时,所付出的代价也特别大。一是对资源、能 源的消耗强度比较高,资源、能源

5、和环境难以为继。二 是我国产业发展日益融入到全球化进程中, 但是基本 处在国际价值链的低端,主要集中在低附加价值的非 核心部件制造和劳动密集的装配环节中,国内企业在价值链低端的恶性竞争,使得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摩 擦加剧。三是第二产业单兵独进,三次产业之间的协 调性较差,产出结构和就业结构存在错位, 就业矛盾 仍然突出。(二)形成我国当前产业结构矛盾特征的原因分 析形成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发展阶段、体制机制环境的因素,更有全球分工 模式变化和我国产业发展模式的原因,其中产业发展 模式是直接表现,而体制机制是形成当前我国产业结 构矛盾的更深层原因。1、全球分工模式变化上世纪

6、90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和全球分工深 化改变了产业发展模式和结构调整的外部条件,出现了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国际分工模式。 在生产体制方 面,过去主要是追求成本最低化、 产品标准化的大规 模生产体制;而当今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装备的现 代化,出现了追求内在价值、按个性化定制的柔性生 产、及时生产、敏捷生产体制,使得产品的竞争由过去 的价格和品质竞争,转向价格、品质、个性化、响应速 Q I*50与対洌China Acadcnnic Journal Lkclronk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 hl IW,cnk t n J1产业发展宏观经济研究 2008年第11期

7、度和服务的综合竞争。其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 全球分工深化,产品生产的价值链被拆分为单个独立 的节点在全球进行布局,国别之间的分工由产业之间 和部门之间的分工,转变为制成品内部不同要素密集 的部件或生产环节之间的分工。这就使得行业发展不 同于过去通常要经历进口 -进口替代-大规模生产-出 口 -产业转移的过程,发展中国家通常在某一生产环 节,而不一定是某一行业或完整地产品生产参与国际 分工。矛盾的直接原济发展模式是形成我国当前产业结构一是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强化了投资与重化 工业之间的自我循环。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 这是 一个以投资带动和重化工业为主导的时期,但是,我国现行体制又强化了这

8、一特征,比如过度追求GDP, 人为压低土地成本、环保成本、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成 本等资源要素成本,刺激了对投资的需求。而我国固 定资产投资中,60%以上属于建筑安装,建筑安装带动 最大的行业又是能源资源密集型和对环境影响大的 钢铁和建材。因此,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必将导致 投资一能源、原材料型重化工业一投资的自我循环, 同时也加剧了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二是加工业过度依靠加工制造环节,而研发、设计、品牌、供应链管理和营销等附加价值高端环节薄 弱。在全球化过程中,我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并已经 成为了事实上的“世界工厂”,但主要承担的是劳动密 集型加工制造环节,而研究开发、品牌、供应链管理和 营销

9、等附加价值高端环节过度依赖外资。外商直接投 资象一柄两刃剑,一方面,跨国公司利用其技术、管 理、营销、市场网络等方面的优势,与我国比较优势相 结合,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和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快了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 的进程;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阻 碍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如研发和营销依赖具有 优势的母国而削弱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动力, 挤压本土企业的本土品牌, 对关键行业进行控制等。 在传统模式之下,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企业将逐 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但全球化条件下研发、设计、营 销、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对外资的依赖,使得我国工业所占比重很高,在工业内

10、部名义高度化提高很 快,而实际上附加价值高端环节被外方所控制,工业 实际高度化水平并不高,国内生产性服务业难以快速 发展,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形成制约。三是出口过度依赖加工贸易。 在国际分工方面, 我国经济增长对加工贸易的过度依赖, 使得国内产业 固化在一般加工制造和组装环节。这是一个劳动力要 素和中间原材料投入最为集中的环节,必然导致资源、能源的消耗强度高,污染比较重。而一般贸易中, 低层次的一般贸易比重过高,企业之间主要依靠降低 价格的低水平恶性竞争,不但加剧贸易条件恶化, 还 导致贸易摩擦加剧。我工正处于段1素中期,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 推进,尤其是对基础设施、住宅、汽车等较大需求,

11、加 大了对能源、资源密集型产业的需求。发达国家在工 业化过程中,也曾遇到资源、环境的压力,面临“增长 的极限”。以至于一些学者在70年代初提出了“均衡增 长”、甚至“零增长”的主张。而事实上,发达国家经济 并没有出现零增长,而是得到了持续发展。究其原因, 正是依靠技术进步成功地摆脱了资源、环境的压力,成功地实现了以物质要素投入为主, 向依靠技术和知 识等软投入为主的转型。 从我国来看,要从依靠物质 要素投入为主的发展方式转变到依靠技术等创新为 主导的阶段,又面临着研发水平低和劳动力素质难以 适应的现实。我国虽然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受教育程 度较低,技术人才短缺,也形成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和发展方

12、式转变的制约。业结构、矛盾的更深层原的体制机制环境是我国当前产目前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相配套的体制还在很大 程度上发挥作用,而与提高技术、知识等无形资产贡 献相适应的制度环境尚未健全,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因 素。一是财政体制的缺陷和政府拥有的资源、要素配置权过大,政府职能转变滞后。在目前地方政府还存 在追求GDP快速增长的机制条件下,刺激了地方不顾 资源和环境条件,通过直接和间接手段配置土地、 信 贷资源,盲目发展对经济增长拉动明显、 而对资源环 境影响较大的重化工业,放大了重化工业的弊端。二是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劳动力成本和环境 成本被低估,资源要

13、素价格扭曲,客观上造成了对资源和生产要素过度需求和浪费。 合理的价格信号不仅 能激励市场主体节约资源,还能激励开发节约资源的 技术。如果我国资源价格改革不到位,价格扭曲状况便很难扭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升级也很 难落到实处。三是信用制度缺失,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技术创 新、品牌培育、分工深化缺乏足够的制度保障,提高了 交易成本,放大了研究开发、品牌营销等附加价值高 端环节的风险,制约了专门化分工的形成和生产性服 务业的发展,也阻碍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二、我国正处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 时期首先,从发展阶段来看,我国正处于由工业化中前 期向工业化中后期转变、由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转变 的

14、过渡时期。一方面,由需求升级、城市化、中西部加快 发展等带动,重化工业仍将得到较快发展,将对资源、 环境形成挑战,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难度最大的时 期。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需求呈现升级 和多样化趋势,要求促进分工深化细化,向深加工方向 和研发设计与营销、品牌等价值链高端方向发展。第二,要素供给条件正发生明显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成本快速上升期,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建立新型产 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如前所述,中近期是我 国资源、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的时期,继续按照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工业化模式,能源、资源、土地、环境将成为重要制约因素。二是我国人口结构将发生重大 变化。据研究,到2015年

15、前后,我国人口结构将达到拐 点,老龄化人口比重显著上升, 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 值后,依靠劳动力投入增加带动经济增长时代将结 束。上述诸多因素,将使得这一时期我国劳动力、 资源 及生态环境等要素价格上升,再加上促进社会和谐成 本和国际和平发展成本的上升,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成 本快速上升期。第三,伴随当今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和 全球范围的分工深化,推动了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 促进了物质产品与信息和服务的融合,以及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之间的融合,附加价值主要来源也由制造 环节转向研发和营销服务两端。随着国际产业技术进 步,国内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兴国战略的实施,对建立满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型产业

16、体系既提出了要 求,也提供了可能。三、处于十字路口的我国工业化面临的机 遇和选择(一)国际上日新月异的新技术革命和信息化浪 潮,催生新的产业和新的产业发展方式上世纪90年代以来如火如荼的新技术革命和信 息革命,不但使信息产业迅速上升为国民经济的支柱 产业,而且使得后发国家有可能利用最新技术、 新的 发展方式,走出一条不同以往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产生高效率、节约型、少排放的新的业态或工艺流 程。比如钢铁行业中熔融直接还原冶炼技术的出现使 得炼铁水耗、能耗下降一半,而污染物排放更是大幅 度下降。二是改变企业运作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产 品和服务的价值,比如电子商务让偏远山村有可能走 向世界,根据客

17、户的需要按照订单生产。三是改变了 产品特性,比如制成品中包含的服务和信息内容越来 越多,甚至后续服务增值成为利润的主要来源。 四是 出现了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如在对企业、园区物质流、 能源流的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结合工艺创新,使得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得以实施;又比如观光旅游农业,使得农业与服务业出现相互融合。在新技术革命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发达国家一些 传统产业得到了新生,同时,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 革命相结合,使货物、服务、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 跨国界流动的成本大幅度下降,推动全球产业链和价 值链的形成,形成了全球产业链这一新的全球分工模 式。国际分工也由过去的产业间、部门间分工转向进 行部门内

18、不同生产部件和不同环节的分工。全球产业链分工是一个呈现“微笑曲线”形式的价值链分工体 系:发达国家占据了高附加价值的两端,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处于低附加价值的中间生产环节,因而,有可能固化不能迅速作出相应调整的发展中国家的不 利分工地位。同时,过去的进口替代一国内生产一出 口产业发展生命周期也受到了挑战。(二)处于十字路口的我国工业化,要求加快发展 战略、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的转变现在我国工业化正处于十字路口: 是通过不同于 以往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还是继续固化原有的发展模式和原有分工 格局。与此相应,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经济发展模式和 产业结构问题的讨论也日益激烈。

19、一条路是最省事的 路,那就是借用跨国公司的力量,发挥比较优势,纳入 世界分工体系之中。但是,简单地遵循比较优势,很有 可能会强化现有的分工格局,导致工业所占比重居高 不下,服务业需求外溢,贸易条件恶化,国际贸易摩擦 加剧,其利益分配也会不利于我国国民福利的提高, 同时,将更加加重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压力,甚至难以 为继,上述结构矛盾将会进一步加剧。另一条路是抓住新技术革命和全球化带来的机遇,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此,要求我们加快发展战略的 转变、发展模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转变。首先,要积极推进发展战略的转变:摆脱对传统比 较优势的路径依赖,由成本竞争转向质量、品牌和服务 的竞争,实施

20、提升比较优势、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战略。 发挥比较优势是参与国际分工的基本原则,但可以通过 完善市场机制经由企业来实现。而提升比较优势和提升 国际分工地位,则需要更多的外部支持和政府的推动。 比如,在关键环节,通过降低外部风险,重点支持自主创 新品牌培育和专门化分工;在结构上,促进能够有效改 善市场结构的排头兵企业和战略产业的发展。第二,积极推动发展模式的转变:一方面,物质要 素投入中由主要依靠不可再生的物质要素投入为主, 转向更多地依赖可再生的物质要素;另一方面,从物质要素投入驱动向效率驱动转变, 使经济增长更多地 依靠自主创新、管理创新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第三,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从注重

21、比例关系 到提升关键环节的转变。通过上述战略的转变和发展 模式的转型,鼓励自主创新,鼓励建立与全球化相适应 的营销体系,鼓励分工深化细化,鼓励生产性服务业的 发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互动和融合, 推进制造业、 农业与服务业的互动和融合;强化研发、设计、营销、管 理、品牌、分工深化细化等关键环节,鼓励对能源、原材 料开展精深加工和机电工业等高加工度工业的发展, 促进由价格竞争向品质、服务和速度竞争转变。四、加快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思路和 着力点(一)基本思路产业结构的优化最根本地应该体现在适应需求 的不断升级变化,着眼于:一是有利于提高国家整体 竞争力和提升在全球价值链当中的位置; 二是改善投

22、 入结构,有利于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根据这一思想和我国 产业结构特征,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坚持科学发 展观统领全局,根据新型工业化要求,重点突破研究 开发、设计、营销、品牌、技术服务、专门化分工等关键 环节,支持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低污染(洁净化)、高 附加值的高加工度行业、高技术产业和新兴行业的发 展,促进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和提升新型工业、加速发 展现代服务业,摆脱能源、资源、环境和贸易条件恶化 的制约,构建创新型、开放型、融合型、生态型、高效 型、集约型的新型产业体系,努力构筑五大格局。一 是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型产业规模化的产业结构优 化格局;二是

23、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 拥有自主知识产 权和自有品牌的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协调配套、共同发展的企业组织合理化格局;三是产业集群发展与区 域合理布局相结合的区域经济协调化格局;四是内源性发展与外源性发展相结合的复合化(多元化)格局; 五是工业新型化与农业产业化和服务业现代化相互 支撑、共同促进的融合化发展格局。(二)基本着力点业向现代续保持对农业支持步发展氐加快促进传统农一是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 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走精细化、 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把我国精耕细作的传统与现 代技术结合起来。二是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不断完善企业和 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

24、机制。三是完善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安全监测及质量认 证体系,推行农产品原产地标记制度, 扩大无公害食 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四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支持农业科技 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 广和服务体系。五是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建立健全重要农产品的 期货市场,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农村流 通体系,促进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发展,规 1994-20(19 Chirw Aodcrnic Journal rJccUonic Publishing I lg他 All rights reserved,w,cnki

25、jiei53宏观经济研究 2008年第11期产业发展范农资市场秩序,为农业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支撑条 件。、技术服务、专门化分工等制约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环 节,促进向产业链高端发展,由单纯加工制造向设计、 研发、品牌、服务等内容延伸;防止外资对我国排头兵 企业的收购和控制。加工贸易实现由低附加值区段向 高附加值区段、由单一生产向综合服务和全球运营方 向转型升级。二是强化和提升传统工业的新型化,提高能源、 资源利用效率,摆脱能源、资源、环境和贸易条件恶化 的制约。三是支持具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高附加值、 高加工度特征的机电产业、高技术产业和新兴行业的 发展。服务业的发进分工深化,加快现代服务业

26、尤其是生产性 一是顺应产业融合、分工深化细化的要求,依靠 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和结构调 整。支持运用现代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改造传统服务 业,鼓励创新业态,提升服务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引 导制造业企业的专业服务外部化发展,促进专业服务 业发展。二是打破行业垄断,鼓励竞争,继续把竞争机制 引入银行、证券、保险、铁路、民航、邮政、电信等领域。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有利于社会分工的法律法规,强化服务业的规范服务、诚信服务和知识产权保护,形 成有利于分工的文化氛围。三是抓住国际上服务业转移加快的趋势, 在防止 跨国公司对我国服务业关键领域的实施控制的同时, 积极稳妥地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承

27、接软件、电讯、金 融服务、管理咨询等国际服务业转移。五、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对策措施(一)努力提升国际分工地位,政策重心由部门倾 斜,向结构性政策与支持关键环节的功能性政策并重 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处理好发挥市场的基 础性作用和发挥政府的引导功能的关系、处理好发挥比较优势与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关系。一般说来,在市场比较完善的情况下,产业结构短期资源配置效率 问题主要应该由市场来解决,而追求长期目标如改善 国际分工地位、战略性进入等问题,需要从国家层面 进行设计和支持。在转轨时期,一方面,要加速完善市 场机制、促进市场发育;另一方面,政府要对市场信号 扭曲和失效部分进行弥补,同时,适应产业

28、结构矛盾 由过去部门之间的不协调,向关键环节滞后的变化, 政策重心应围绕努力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由过去的部 门(结构性)倾斜,向结构性支持与关键环节(功能性) 支持并重转变,一方面对战略性产业进行有效支持, 另一方面,突破制约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研发、 设计、营销、品牌、技术服务、专门化分工等关键环节。(二)促进自主创新,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加快建立有利于高技术产业、创新型企业的 投融资机制和环境条件。如风险投资机制、技术鉴定、 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易机制,创新型的人力资本、知识 资本与金融资本、实业资本的合资、合作机制;健全完 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支持 体系、技术服务体系

29、、技术产权交易体系等。二是制定和完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关规划 和产业政策。政府加大对研究开发及其产业化的支持 力度和政策支持,如增加对研究开发的资助,建立专 门的担保体系等;完善对高技术企业及研究开发活动 的税收优惠与加速折旧制度。三是转换“技术引进”模式,把技术引进、消化吸 收和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形成自主创新与消化吸收、 集成创新互动结合,在合作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良 性局面。四是完善产业技术供给体系,增强产业共性技 术、关键技术开发及工程化能力; 关注技术升级方向 性问题,组织和支持有利于改善国际分工地位、具有外部效应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协作和联合攻关, 建立合作研究机制。(三)加强制

30、度创新,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 供制度性保障一是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法规的建立健全,为促 进分工细化深化和技术创新、 管理创新、组织创新、营 销创新、品牌创新提供制度性条件。二是加大政府和中介组织的协调和组织力度,促进重大攻关项目的联合和协作。Q I*54与対洌China Acadcnnic Journal Lkclronk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 hl IW,cnk t n J1产业发展宏观经济研究 2008年第11期三是加快金融创新,为高新技术企业、中小企业 的快速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四是支持和鼓励企业走出去, 整合全球资源,建 立以我为主的全球生产体

31、系和营销体系。尽快解决国 际化人才培育、外汇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外海投资的 体制机制问题。五是加快资源税改革,加大环境保护的执行力 度。(四)大力支持教育、职业培训,加速人力资本的 形成加大对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支持力度,加快实现基 础教育免费制度和职业教育补贴制度,降低受教育者 的投入成本。(五)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标准建设,为中小 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政府应支持建设公共技术平台、 公共测试平台、 公共信息平台,形成研发、设计、项目孵化、培训、信息 交流、产品展示、商务服务等服务体系,促进产业竞争 能力和效率的持续提升。同时,通过技术标准、环保准 入标准把握投资门槛,以及通过生产

32、过程清洁生产标 准化、节能降耗的标准化,促进生产的清洁化和可持 续化,实现集约发展和节约发展。注释: 新型产业体系是指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对应的目标产业体系,其基本特征是创新型、开放型、融合型、生态型、高效 型、集约型。 “传统产业新型化”是指传统产业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 通过革新工艺流程,实施清洁生产,按循环经济的思路发展。(作者为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 究所副所长)责任编辑王登凯 1994-20(19 Chirw Aradcrnic Journal IJccUonic Publishing I Ion他 All rights reserved,w,cnki55产业发展宏观经济研

33、究 2008年第11期 1994-20(19 Chirw Aradcrnic Journal IJccUonic Publishing I Ion他 All rights reserved,w,cnki#产业发展宏观经济研究 2008年第11期(上接第42页)市场的劳动者而言,接受教育和培训对于提高 其收入没有作用;并且,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之 间的流动较少,没有考虑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的行政分割。 易宪容:交易行为与合约选择,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年版,第1页。 孟昕、张俊森:中国城镇的双层劳动力市场 一一上海城 市居民与农村移民的职业分割与工资差距 ,中国人口科学,2000年第3

34、期24-27页。 汪立鑫:劳动力产权与基本经济制度,财经科学2006年第8期,第75页。 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 版社,2004年版,第43页。 王珏:关于劳动力产权的几个基本问题,南方经济,2004年第10期,第6页。 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 特别合约,经济研究1996年第6期,第74页。 曹燕:从“自由”到自由:劳动法的理念缘起与制度变 迁,河北法学2007年第10期,第111页。参考文献: 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 版社2004年版。 易宪容:交易行为与合约选择,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年版。 卢现详:新制度经济

35、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汪立鑫:劳动力产权与基本经济制度,财经科学2006年第8期。 杨先明:劳动力市场运行研究,商务印书馆1999年 版。 王珏:关于劳动力产权的几个基本问题 ,南方经济2004年第10期。 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 特别合约,经济研究1996年第6期。 曹燕:从“自由”到自由:劳动法的理念缘起与制度变 迁,河北法学2007年第10期。 杨鹏:劳动合同法与企业发展,上海企业2007年第 9期。 孟昕、张俊森:中国城镇的双层劳动力市场一一上海城 市居民与农村移民的职业分割与工资差距 ,中国人口科学2000年第3期。常凯:论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性质,上海师范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9期。钱箭星、肖巍:社会责任标准(SA8000)与劳动者维权,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徐敬东 1994-20(19 Chirw Aradcrnic Journal IJccUonic Publishing I Ion他 All rights reserved,w,cnki#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