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学》教学大纲.12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7110933 上传时间:2021-12-1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食品安全学》教学大纲.12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食品安全学》教学大纲.12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食品安全学》教学大纲.12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食品安全学》教学大纲.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安全学》教学大纲.12(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食品安全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食品安全学课程是产品质量监督与检验专业必修课。课程地位是理论基础课。课程任务: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比较牢固地掌握食品学基本概念及方法,同时还应得到鉴定方法能力的培养。这种训练和培养应贯穿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掌握怎样鉴别食品安全。二、总体教学目标本课程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教育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食品安全的理论知识,以及食品安全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毕业后能够具备从事食品安全的理论及动手能力。三、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具备食

2、品学知识基础和能力。食品安全学作为食品生物技术学生的后续课程,为以后他们从事食品检验和制作做好理论准备,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以食品科学的历史、现状、发展中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为基础。四、各课程教学时间分配各课程教学时间分配表课题(章节)内容参考课时第一章食品安全绪论2第二章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10第三章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8第四章化学物质应用的安全性8第五章动植物中的天然有毒物质10第六章包装材料和容器的安全性10第七章非热力杀菌食品的安全性8第八章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8第九章食品安全管理体系6第十章食品安全检测技术8第十一章食品掺伪成分的检验8第十二章食品中

3、有害成分测定8第十三章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8合计102五、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第一章 绪论(一)教学目标 掌握商品安全学的概念,熟悉其研究内容和方法,了解商品安全学的发展及研究进展。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食品安全学的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二、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区别第二节 食品加工中的危害因素分析一、生物性危害二、化学性危害三、物理性危害第三节 国内外食品安全概况一、国外食品质量概况二、国内食品质量概况三、国际上食品安全事件四、我国食品安全事件五、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第四节 食品安全展望(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掌握食品安全学的基本概念。了解食品加工中的危害因素、国内

4、外食品安全概况。2、重点、难点重点:食品加工中的危害因素。难点:食品加工中的危害因素分析。(四)教学建议以课堂讲授为主,可适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 教学过程中可以观看部分同食品安全相关的新闻或者纪录片。第二章 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一)教学目标掌握环境污染的概念,熟悉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研究内容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述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二、农业污染与食品安全第二节 大气污染一、大气污染的来源二、大气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三、大气的环境监测第三节 水体污染一、水体污染的来源二、水体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三、水体的环境监测第四节 土壤污染一、土壤污染的来

5、源二、土壤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三、土壤的环境监测(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掌握食品污染的概念。了解食品污染的因素。2、重点、难点重点:食品污染的因素。难点:环境监测的原理。(四)教学建议以课堂讲授为主,可适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 教学过程中可以观看部分同食品污染相关的纪录片。第三章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一)教学目标掌握生物性污染的概念,熟悉细菌、真菌、寄生虫、病毒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细菌一、沙门菌属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三、志贺菌属四、空肠弯曲菌五、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六、副溶血性弧菌七、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斯特菌八、金黄色葡萄球菌九、

6、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十、其他细菌第三节 病毒一、肝炎病毒二、轮状病毒三、诺如病毒四、其他病毒第四节 寄生虫一、囊尾蚴二、旋毛虫三、其他寄生虫第五节 真菌毒素一、黄曲霉毒素二、赭曲霉毒素三、橘霉素四、展青霉素五、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掌握生物性污染的分类及概念。了解生物性食品污染的因素。2、重点、难点重点:生物性污染的分类。难点:真菌毒素的食品安全的影响。(四)教学建议以课堂讲授为主,可适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第四章 化学物质应用的安全性(一)教学目标掌握化学性污染的概念,熟悉农药、兽药、食品添加剂、有机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述

7、第二节 农药残留一、农药的概念二、农药的分类三、环境中农药的残留四、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五、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危害六、农药的允许限量七、控制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措施八、几类农药的简介第三节 兽药残留一、兽药残留的概念二、兽药残留的来源三、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兽药四、兽药残留的危害五、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的监测与管理第四节 食品添加剂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二、食品添加剂的分类三、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的使用规范四、食品添加剂的毒性作用第五节 有毒元素一、食品中化学元素的来源二、食品中化学元素的毒性和毒性机制三、汞四、铅五、砷六、镉七、防止化学元素污染食品的措施第六节 多氯联苯一、多氯联苯的化学特性二、多氯联苯的

8、毒理学三、食品中多氯联苯的吸收、分布、排泄和生物转化四、多氯联苯的危险评估五、多氯联苯的监测和控制第七节 二噁英英一、二噁英的化学二、二噁英的毒理学三、食品中二噁英的吸收四、二噁英的危险评估五、二噁英的监测和控制第八节 多环芳烃一、多环芳烃的化学二、多环芳烃的毒理学三、食品中多环芳烃的吸收、分布和生物转化四、多环芳烃的危险评估五、多环芳烃的监测和控制第九节 丙烯酰胺一、丙烯酰胺的化学二、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形成三、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四、丙烯酰胺的毒理学五、丙烯酰胺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六、丙烯酰胺的危险性评估七、丙烯酰胺的监测和控制第十节 氯丙醇一、氯丙醇的化学结构二、氯丙醇污染的来源三、氯丙醇

9、的毒性四、氯丙醇的分布和排泄五、氯丙醇的危险性评估六、氯丙醇的监测和控制第十一节 硝酸盐、亚硝酸盐与N亚硝基化合物一、N亚硝基化合物的化学二、N亚硝基化合物前体物的来源三、N亚硝基化合物的来源四、N亚硝基化合物及前体物的毒理学五、N亚硝基化合物的监测和控制六、N亚硝基化合物及前体物的限量卫生标准(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掌握化学性污染的分类及概念。了解食品污染的化学性因素。2、重点、难点重点:化学性污染物的种类。难点: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的使用规范、控制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措施。(四)教学建议以课堂讲授为主,可适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第五章 动植物中的天然有毒物质(一)教学目标掌握天然有毒物质的概念

10、,熟悉植物性、动物性有毒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述一、存在于天然食物中有毒物质的种类二、天然有毒物质引起中毒的可能性三、食物的中毒与解毒第二节 食物中的天然植物性毒素一、苷类二、生物碱三、棉酚四、毒蛋白五、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六、草酸及其盐类七、芥酸八、紫质及其衍生物第三节 食物中的天然动物性毒素一、水产类二、两栖类三、其他动物组织第四节 毒蘑菇和麦角毒素一、毒蘑菇二、麦角毒素(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掌握天然有毒物质的概念,熟悉植物性、动物性有毒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2、重点、难点重点:食物中的天然植物性毒素的影响。难点:食物中的天然动物性毒素的影响。(四)教学建议以课堂

11、讲授为主,可适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第六章 包装材料和容器的安全性(一)教学目标掌握包装材料概念及分类,熟悉纸、金属、塑料、印油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述一、食品包装的定义二、食品包装的作用三、食品包装的类别第二节 纸及其制品一、纸的包装性能二、常用纸类包装容器三、纸中有害物质的来源四、纸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第三节 塑料制品一、塑料的组成、分类和性能二、塑料中有害物质的来源三、塑料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第四节 金属制品一、金属的包装性能二、金属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第五节 玻璃一、玻璃的包装性能二、玻璃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第六节 橡胶制品、搪瓷和

12、陶瓷一、橡胶制品二、橡胶助剂三、搪瓷和陶瓷第七节 印刷油墨的安全问题第八节 中国食品包装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一、中国食品包装存在的问题二、食品包装的发展方向(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掌握包装材料概念及分类,熟悉纸、金属、塑料、印油对食品安全的影响。2、重点、难点重点:中国食品包装存在的问题。难点:食品包装的发展趋势。(四)教学建议以课堂讲授为主,可适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第七章 非热力杀菌食品的安全性(一)教学目标掌握非热力杀菌食品的概念,熟悉辐照食品、超高压食品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超高压食品的安全性一、超高压食品的安全性二、超高压对食品中微生物的影响第三节

13、辐照食品的安全性一、辐照加工技术的安全性二、辐照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三、辐照对微生物的致死作用及辐照安全值四、国内外辐照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掌握非热力杀菌食品的概念,熟悉辐照食品、超高压食品对食品安全的影响。2、重点、难点重点:超高压对食品中微生物的影响。难点:国内外辐照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四)教学建议以课堂讲授为主,可适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第八章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教学目标掌握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概念,熟悉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检测技术、管理方法和法律法规。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一、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的由来二

14、、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第三节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一、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目的与原则二、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内容三、用于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技术四、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应注意的问题第四节 转基因食品的管理与法规一、转基因食品的管理二、中国转基因食品的法规(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掌握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概念,熟悉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检测技术、管理方法和法律法规。2、重点、难点重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难点:中国转基因食品的法规(四)教学建议以课堂讲授为主,可适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第九章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一)教学目标掌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熟悉GMP、SSOP、IS

15、O9000等管理体系的构成和特点。(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HACCP一、HACCP的产生和发展二、HACCP在中国三、HACCP的特点四、HACCP原理第三节 GMP一、GMP含义二、GMP的介绍三、国内外主要GMP第四节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一、卫生标准操作程序二、SSOP范例第五节 良好农业规范一、概述二、良好农业规范的实施第六节 ISO9000一、ISO标准简介二、2008版ISO9000族标准的构成和特点(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掌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熟悉GMP、SSOP、ISO9000等管理体系的构成和特点。2、重点、难点重点:卫生标准操作程序。难点:2008版ISO90

16、00族标准的构成和特点。(四)教学建议以课堂讲授为主,可适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第十章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一)教学目标掌握食品安全检测的概念,熟悉色谱法、生物芯片检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聚合酶链检测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概论第二节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技术一、GCMS系统的组成二、GCMS联用中主要的技术问题三、GCMS联用仪和气相色谱仪的主要区别四、GCMS联用仪器的分类第三节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及接口第四节 生物芯片检测技术一、生物芯片的基本概念二、生物芯片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三、基因芯片检测致病菌的特点四、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致病

17、微生物存在的问题五、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前景第五节 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一、生物传感器的分类二、生物传感器的应用三、生物传感器的发展趋势第六节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原理二、酶免疫测定法的特点三、几种常用类型的ELISA测定法第七节 聚合酶链检测技术一、PCR的原理二、PCR的特点三、PCR的类型(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掌握食品安全检测的概念,熟悉色谱法、生物芯片检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聚合酶链检测技术的特点及应用。2、重点、难点重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分类。难点:PCR的原理、特点和类型。(四)教学建议以课堂讲授为主,可适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第十一章

18、 食品掺伪成分的检验(一)教学目标掌握食品掺伪的概念,熟悉种类、特征、鉴别检验的原则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述一、食品掺伪的定义二、食品掺伪的种类三、食品掺伪的特征四、掺伪食品鉴别检验的原则第二节 掺伪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一、食品掺伪的危害二、食品中常见的掺伪物质第三节 掺伪食品鉴别检验的方法一、乳品掺伪的检验二、肉品掺伪的检验三、水产品掺伪的检验四、酒类掺伪的检验五、饮料掺伪的检验六、粮食掺伪的检验(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掌握食品掺伪的概念,熟悉种类、特征、鉴别检验的原则和方法。2、重点、难点重点:掺伪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难点:掺伪食品鉴别检验的方法。(四)教学建议以课堂讲授为

19、主,可适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第十二章 食品中有害成分测定(一)教学目标掌握食品中内源性毒素、有毒微生物、加工、贮藏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概念,熟悉、其测定方法。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食品中内源性毒素的测定一、自然产生的毒素分析方法二、真菌毒素的快速分析方法第二节 食品中有毒微生物的测定一、微生物数量的快速检测二、食品中沙门菌的快速筛检方法三、大肠杆菌O157H7快速检测方法四、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检测方法五、李斯特菌快速检测方法第三节 食品加工、贮藏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测定一、N亚硝基化合物的检测方法二、苯并a芘的检测方法三、杂环胺的检测方法四、油脂氧化

20、及加热产物(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掌握食品中内源性毒素、有毒微生物、加工、贮藏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概念,熟悉、其测定方法。2、重点、难点重点:食品中有毒微生物的测定。难点:加工、贮藏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测定。(四)教学建议以课堂讲授为主,可适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第十三章 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一)教学目标掌握食品安全法规的概念和研究内容,熟悉食品安全法规体系。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述一、食品安全法规的概念和研究内容二、食品安全法规的特征和渊源三、标准的概念和食品安全标准的范围第二节 食品安全法规体系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

21、质量安全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节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一、国外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特点二、中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现状三、建立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目的及原则四、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框架(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掌握食品安全法规的概念和研究内容,熟悉食品安全法规体系。2、重点、难点重点: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目的及原则,现状及特点。难点:中国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四)教学建议以课堂讲授为主,可适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第十四章 实验(一)教学目标掌握常用的食品污染、残留的检测方法,熟悉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蔬菜中

22、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一、实验要求二、实验原理三、实验仪器四、实验试剂五、实验步骤六、结果计算思考题第二节 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一、实验要求二、实验原理三、实验试剂四、标准溶液配制五、实验仪器六、实验步骤七、测量与计算思考题第三节 猪肉组织中盐酸克伦特罗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一、实验要求二、实验原理三、实验试剂四、实验步骤五、计算思考题第四节 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薄层色谱法)一、实验要求二、实验原理三、实验试剂(用品)四、实验材料五、实验步骤(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掌握常用的食品污染、残留的检测方法,熟悉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2、重点、难点重点: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难点: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四)教学建议以实验探索验证为主。(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完成实验报告【精品文档】第 1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