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择校费与教育公平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47063567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4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择校费与教育公平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择校费与教育公平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择校费与教育公平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论择校费与教育公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择校费与教育公平(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目 录一、绪论1二、相关概念1(一)教育公平理论1(二)择校概念的界定2三、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的政策归因2(一)重点校政策造成学校之间的校际失衡2(二)政策贯彻不彻底2(三)利益相关群体联合变相抵制择校禁令2四、择校对教育公平影响3(一)择校观念阻碍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3(二)过分追求升学率形成学生间的基础教育不公3(三)高额择校费撕裂社会阶层3五、教育公平下的择校建议4(一)保证择校过程的公正,加强对择校的监管力度4(二)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 缩小校际差距4总结4致谢4参考文献51论择校费与教育公平摘要:当前择校费情况愈演愈烈,超级中学成为了家长的热捧。过高的择校费使得择校名额也失去了公

2、平。择校费的产生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尽管政府已经出台了部分政策进行管理,但是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使得学生们的教育公平受到了很大损害。本文对择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概述建议。关键词:择校;教育公平;超级中学On school selection and educational equityAbstract:: at present, the cost of school selec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ntense, and the super middle school has become the hot touting of

3、the parents. The high school selection fee made the school selection fair lost. The selection of school fees is affected by various factors. Although the government has issued some policies to manage, it has not achieved the desired effect, which has caused great damage to the education fairness of

4、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and hazards of school selec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pertinent suggestions.Key words: school selection; educational equity; super middle school一、绪论当下,择校是我国学界和实践界高度关注的教育议题。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与教育公平的价值追求相悖被学者诟病已久,择校所引发的教育腐败、学生精神负担加重、家庭经济压力增加等问题也在社会现实中频繁发生。国家已意识到解决择校问题的紧

5、迫性,为此,颁发了一系列禁比择校政策,以期通过行政力量干预“择校”行为的发生。尽管如此,择校现象并未消减甚至愈演愈烈,其背后的原因发人深思。本文主要对择校费对教育公平的危害进行分析,并概述产生择校的原因,并提出教育公平下择校发展的建议。二、相关概念分析(一)教育公平理论教育公平理论经历了从古至今、从西方到中方、从重视教育起点公平到重视教育过程公平的发展历程。我国古代就有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公平思想,西方也有科尔曼、胡森等人的“教育机会均等”、帕森斯的“教育资源公平分配”和罗尔斯的著名的两个正义原则(指平等自由原则、机会公正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的结合),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补偿教育”等一系列的教

6、育公平观点,并形成了当代西方教育公平理论。我国的教育公平理论是在引进西方教育公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而来的。但无论是西方的教育公平理论还是我国的教育公平理论,都有共同的观点和核心内容: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就其本质而言,教育公平强调”合理的平等和公平的尺度“;就其性质而言,教育公平可分为均等性的公平和非均等性的公平;就其内容而言,教育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分别表现为教育权利的平等、教育机会的平等和受教育者成就机会的平等。教育公平理论要求追求教育平等、补偿教育差距和实施差异教育。(二)择校概念的界定首先,我们来界定一下在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一词的基本概

7、念。我国学术界关于择校概念的观点是“人们对于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和追求”。具体来说,在基础教育阶段,是指家长放弃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按居住区域免费就近入学的优惠政策,通过各种途径选择其他学校就读的教育现象。笔者综合专家学者的相关观点后,认为择校可以界定为“是人们在当前优质教育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衡的现实前提下,对公平优质教育的追求”。三、择校对教育公平影响(一)择校观念阻碍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教育公平是最大、最根本的公平,择极现象严重破坏了教育最应有的公平和良性发展。因为家庭生活困难或者家长没权就看着和自己同样分数甚至更低分的“背景同学”、“富家子弟”走入名校,步入重点,这将使其在纯洁的孩子们

8、心中埋下社会黑暗、世道不公的印象。在河南,许多家长不管是在孩子幼升小、小升初还是初升高和高考,都有家长有着送孩子进名校的观念,这种不寻常的择校观念也使得河南全省整体的基础教育良性发展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有超过八成的家长认为将孩子送到超级中学能够让其更好地考上好的高中或者大学,这种择校观念容易使得“超级中学”一枝独秀,相反在同地区的一些其他学校则相对水水平较低,甚至有部分地区连基本的九年义务教育都没能够完成,这就使得河南当地不少地区的基础教育公平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并最终影响了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良性发展。(二)过分追求升学率形成学生间的基础教育不公 教育公平不仅要求国家均衡地对基础教育资源进行配

9、置,还要求学校和教师能够对每一位学生都平等对待。如今的家长、学生与学校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从而过分追求升学率,考试成为了一种工具,师生的教学行为无一不是围绕着考试进行的,这些行为不单单违背了教育规律,也容易形成学生间教育的不公平现象。“过分追求升学率”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然而在过分追求升学率的河南“超级中学”当中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十分困难,为了应对来自各个层面的竞争,“超级中学”中的教师不得不通过培养尖子生淘汰后进生的方式来保证学校的升学率,这部分尖子生当中还有部分是择校生。其中的部分的择校生在进入到“超级中学”后无法在成绩上有显著的提升,有部分学生反而由于成绩的不佳从而逐步

10、被边缘化处理,学校过于注重成绩和升学率使得学校内的后进生难以得到公平的对待。以上这些现象在河南省中学当中较为普遍,在课堂教学、课下辅导以及教学管理上,“超级中学”的老师往往对升学有望的尖子生尽职尽责甚至有些还做到了加班加点为学生补习和拓展课堂知识,相反对于后进生老师则更多采取耍太极甚至不愿理睬的态度,这些对待上的差异也体现了“超级中学”现象的存在对很难基础教育公平的影响。尤其是在教学管理上,老师对升学有望的学生往往更为宽容和充满期待,而对待后进生则相对严厉和专制的方式。这种基于升学率影响下造成的基础教育不公现象如今也成为了制约整体教育水平提升的瓶颈。(三)高额择校费撕裂社会阶层现阶段,人们对于

11、孩子上名校一直有着较高的期待,并且愿意支付高额择校费让孩子到“超级中学”去上学,从而让孩子不用“输在起跑线上”。我国在有关文件提出公办普通高中招在进行择校生招收的时候不能超过当年度招生总数的30070,但在河南不少的“超级中学”择校生比例便远远超过了这一比重。超级中学依郸城一高便有着超过四成(43.5%)的学生通过择校进入到学校上学,其中在择校费方面更是居高不下,这个数字据不少学生透露在1.5万一3.5万的之间,这样高额的择校费用也使得不少学生还没考上大学便让自己的家庭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高额择校费撕裂社会阶层,这主要体现为学生在选择公立热点中小学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这十分严重的幕后交易现象,高

12、额的择校费也是教师薪水之外的“灰色收入”、福利、津贴和学校公费旅游、公款消费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社会阶层在教育公平问题上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分化,也引领了“一切向钱看、一切向权看”的不良风潮。正是这种在无形中所形成的教育社会阶层差异导致了河南省总体的基础教育水平有着较大的差异,这最终将会使得当地基础教育的公平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四、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的政策归因导致“择校热”愈演愈烈的原因十分复杂。从政策角度来看,是由于重点地区、重点城市、重点区域、重点校系列政策的结果,其中重点校政策是导致校际不均衡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国家颁布政策的互相矛盾以及利益群体对择校禁令的“变相抵制

13、”都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重点校政策造成学校之间的校际失衡 建国伊始,我国经济基础整体薄弱,中小学教育面临着普及与提高的双重历史任务,在没有足够财力支撑的前提下,重点校政策成为我国要实现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必要举措。重点校政策的实施在满足既定目标的基础上,也激化了校际矛盾,校际差异巨大成为重点校政策带来的一个严重后果。随着我国社会的整体快速发展,实现校际均衡发展、保障就近入学的有效实施又成为新时期我们必须面对的难题。在新时期,城乡二元结构、地域性差异、教育投入的偏向等都造成校际教育经费配置失衡。同时,针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力促就近入学的战略目标,我国政府长期缺少监

14、管机制、少数优质校与多数普通校、薄弱校并存的客观现实,为学生、家长提供了择校的“沃土”。(二)政策贯彻不彻底1986年颁布实施的义务教育法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升初中实行免试就近入学;1997年,国家教委文件中提出有困难的大城市公办学校可以招收择校生;2001年,教育部文件中又明令禁止择校生。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02010-2020年)颁布,但大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依然是一个教育难题。禁止择校政策历经数次往复,造成的结果是国家政策不但没有解决现行教育问题,反而使得教育问题不断蔓延,国家政策的威信也随之持续走低。导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家长对国家政策置若周闻,

15、持续不断地开展择校,对整个教育发展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三)利益相关群体联合变相抵制择校禁令择校问题屡禁不止背后牵涉着诸多利益群体,利益相关群体的联合抵制造成国家择校禁令屡禁不止。具体而言,在变相抵制择校的群体中,主要有利益群体名校、名师、地方政府与培训机构3。名校为了维护自身在教育界的“霸权”地位,通常会用招生权与对他们有用的部门或个人进行“交易”,同时通过择校可以获取大量的择校费,以用来改善学校管理,提高学校质量。对于名师而言,他们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会去名校任教,以获得“名利双收”,而名校大开择校之门保障名师待遇,形成了一条利益链,斩而不断。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通常认为通过择校可以引发

16、学校之间竞争,增加学校发展活力,通过“丛林法则”式的发展塑造一批名校,从而带动地方教育的发展,所以地方政府对于国家规定的禁止择校行为也只是选择性地实施,形式甚于实质。除此之前,很多教育培训机构与名校签订发展合同,通过收取高昂的培训费用,为名校进行掐尖。名校、名师、地方政府、培训机构形成的变相抵制国家禁止择校政策的利益同盟,对于教育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可以说代价是相当高昂的。五、教育公平下的择校建议(一)保证择校过程的公正,加强对择校的监管力度1.明确择校标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择校行为无法消减的情况下,我国需要思考的问题并非是否可以择校,而是以什么标准择校。换言之,学校以什么标准来鉴别、筛选有择校

17、需求的学生。笔者认为,最符合公平原则的便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杜绝以家庭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多寡选择学生。这样可以防比择校中乱收费、腐败问题的滋生,同时也更能使重点学校获得优质生源。为此,各个学校要制定一套科学、严格的测量学生综合素质的工具,并向社会大众公布择校标准,让有择校意愿的学生公平竞争、公平择校。2.建构多元监督体制:防止教育“寻租”行为当前,择校产生种种乱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监督不力,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严格的择校监督制度,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政策失真现象的出现,对于出现教育“寻租”行为的学校要给予严厉惩罚。同时,政府还要鼓励家长、媒体共同参与监督,与政府监督不同,家长、媒体作为

18、监督主体具有高度的隐匿性、不确定性,学校无法为这种监督提前做好准备,因而使得学校难以规避监督,违规成本和风险都急剧增大。政府、家长、媒体共同参与形成的监督体制会增大监督的效力,倒逼办学主体公开、透明、公正地处理公众的择校需求。(二)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 缩小校际差距优质教育资源是各级政府长期投入的结果,这些学校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培养出大量优秀的教师,为教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教育均衡不是要削峰填谷,而是要保障优质教育资源的充分发展,这就涉及如何将这种优质教育的效用发挥最大化。优质教育资源不是某些人的特权,而是公平地分配给本地区内的所有公民,应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19、,对当前有效教育资源进行充分地利用,促进薄弱学校的发展,使更多的人享有优质教育服务。总结择校现象愈演愈烈,高额的择校费增加了家庭负担,也是的不同阶层的学生在教育上享有不同的教育资源,失去了教育公平。择校热的出现源于长期的重点校政策使得校际发展失衡,同时相关利益团体的变相抵制政策实施。因此要加强教育公平,在择校管理上要进行择校监督,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缩小教育资源差距,保证教育资源的公平。致谢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选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我要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在论文选题及研究过程中给予我的悉心指

20、导。导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及时为我进行论文的审阅和批改,细心地纠正论文中的不当之处,并指点我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导师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终生受益无穷。正是导师的严格要求和细心指导才有这篇论文的成功。感谢学校期间所有的老师,为我打下专业知识的基础,让我在两年半中学到不少知识和技能。 我还要感谢在一起度过愉快的生活的各位同窗好友,正是由于你们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1王建华.教育公平的两种概念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06):24-28.2许长青.新常态下的中国教育公平问题探讨:基于

21、社会流动的视角J.教育与经济,2016(06):8-16.3杨小微,李学良.关注学校内部公平的指数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6(11):5-12+21.4邵忠祥.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执行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6.5葛新斌,杜文静.教育公平诉求中的民粹主义倾向批判J.高等教育研究,2016,37(05):13-20.6徐春浪,汪天皎,杨润东.我国教育公平热点研究领域的可视化探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6(05):11-15+57.7霍佳颖.教育公平内涵演变的历史考察J.教学与管理,2016(09):33-36.8张继平.高质量高等教育公平的主要特点及实现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6,37(02):13-18.9李江源,张艳.“问题导向”的教育制度创新以成都市“名校集团”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30(01):20-29.10殷玉新,王德晓.19世纪以来英国教育公平的嬗变轨迹探寻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6(01):6-10+5.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