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饲料添加剂(共9页)

上传人:hknru****knru 文档编号:47063566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绿色饲料添加剂(共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绿色饲料添加剂(共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绿色饲料添加剂(共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绿色饲料添加剂(共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饲料添加剂(共9页)(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绿色饲料添加剂研究及其前景摘要:本文对几种新型的绿色饲料添加剂的作用,在畜禽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绿色饲料添加剂包括微生态制剂、饲用酶制剂、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和寡聚糖类饲料添加剂等,具有促进生长、提高免疫机能、无毒副作用、无有害物质残留等优良特性,应用效果良好。关键词:绿色饲料添加剂,作用机理,应用效果。绿色的概念源于食品,是指在特定的技术标准下生长、生产加工出来的产品,其标准涵盖了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标准、产品标准、包装标准及其它相关标准,是一个“从土壤到餐桌”严格的全程质量控制标准体系1。所谓绿色饲料添加剂, 是指向配合(混合)饲料中加入的能提

2、高畜禽对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利用率;能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和产品品质, 抑制胃肠道有害菌污染, 增强机体抗病力和免疫力, 无毒副、无残留、无污染的物质的总称。从广义上讲, 绿色饲料添加剂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对畜禽无毒害作用; 二是在畜禽产品中无残留, 对人类健康无危害作用;三是畜禽排泄物对环境无污染作用2。目前, 我国正在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也方兴未艾,绿色饲料添加剂是生产无公害饲料,进而生产绿色畜产品的重要基础环节3。我国从90年代以来, 开发生产的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主要有:a酶制剂类:有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葡聚糖酶、木聚糖酶、果胶酶、植酸酶等;b微生态制剂类:

3、乳酸杆菌类、芽抱杆菌类、双歧杆菌、EM制剂等;c低聚糖类:果寡糖和甘露寡糖等;d中草药类;e有机微量元素类;f氨基酸和小肤类2。1、 绿色饲料添加剂的功能绿色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很多,现在人们比较公认的已用于畜牧业生产,且已取得一定或明显效果的有:微生态制剂、功能性低聚糖、饲用酶制剂、酸化剂、大蒜粉和大蒜素、中草药制剂、脲酶抑制剂、糖萜素、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防霉营养保健剂双乙酸钠等。1.1 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 其作用机制不尽相同。(1)提供消化酶、激活酶的活性;(2)促进胃肠道微生态平衡;(3)分解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4)降低食糜粘度!消除对内源性消化酶的抑制。1.2 抑制有害菌,防止消化

4、道感染 中美合资陕西新世纪鸵鸟公司,1999年因大肠杆菌等所致雏鸟腹泻、脐炎使大批雏鸟死亡,用多种抗菌药物都无法控制的情况下,笔者用微生态制剂加藤菌按预定计划防制后,收到了出乎预料好的效果:不仅控制住了雏鸟的腹泻、脐炎、卵黄囊炎,2000年雏鸟的成活率提高了一倍!而且种鸟的产蛋率和种蛋的受精率也分别提高了50%和30%功能性低聚糖、酸化剂也有相似的作用,不过其机制并不全在对有害菌的直接作用,而主要是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繁殖,间接通过有益菌发挥作用,特别是功能性低聚糖。1.3 提高、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 乳酸菌、双歧杆、芽孢杆菌以某种免疫调节因子剌激免疫反应!以提高机体的抗体水平和巨噬细胞活性;酵

5、母细胞壁的甘露聚糖可使火鸡血清中IgG和IgA浓度提高25%异麦芽低聚糖通过提高药物作用和抗免疫应答力,以增强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某些功能性低聚糖与病原微生物结合后,可作为外源抗原的助剂,能减缓抗原的吸收!增加抗原的效价。1.4 生产绿色动物性食品 陕西富仕特饲料公司用加藤菌对产蛋鸡的试验,不仅使产蛋率提高了6.1%,而且还明显地提高了蛋的品质!蛋硒含量增加26.67%,铁增加20.45%,锌增加5.59%,胆固醇降低6.1%。糖萜素可降低肉鸡胸肌和肝脏中有毒元素镉、铅的含量。低聚糖、酸化剂、酶制剂、中草药加剂、大蒜素等都能提高畜产品的品质!生产绿色动物性食品。1.5 作为抗生素替代品

6、 抗生素残留是我国畜产品质量问题中药物残留的主要问题,这些绿色饲料添加剂都可程度不同地减少抗生素。磺胺类药物的用量,别是微生态制剂、功能性低聚糖、中草药、糖萜素的作用较明显。1.6 减少排泄物的臭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圈舍的臭味主要由氨、硫化氢、其次为吲哚、尸胺、腐胺、组胺、酚等有毒物质组成。各种绿色饲料添加剂都可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减少其在胃肠道的发酵和腐败分解,这就可减少圈舍和粪便排泄物的臭味。特别是酶制剂和微生态制剂可提高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减少其腐败分解。例如,微生态制剂可使粪便和圈舍的氨,硫化氢之类的臭味降低70%以上;鱼塘喷洒后不仅使这些臭味降低,而且换水时间课延长2倍以上;还可

7、用于污水、垃圾的处理以保护环境。酶制剂特别是植酸酶可减少粪便中磷对环境的污染。低聚糖、酸化剂则主要通过促进微生态制剂而发挥其对环境的保护作用;防霉剂则可防止饲料和食品不受霉菌的危害而起到保护环境42、主要几类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的研究与开发现状、存在问题2.1、饲用微生物添加剂(饲用微生态制剂)2.1.1、饲用微生物添加剂基本概述“饲用微生物添加剂”是与“微生态制剂”含义相近,但更为通俗的概念。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AD)将其命名为“可直接饲喂微生物产品”(Direct Fed Microbial,DFMs)。美国学者Parker在1974年提出Probiaotics一词来描述给动物使用的有益

8、微生物制剂,我国学者将其译作益生素、促生素、生菌素、益菌素、益生菌等。其定义为“使动物肠道微生物达到平衡的微生物和物质”。尽管对益生素的定义很多,但学术界最推崇和最认可的是Fuller(1989)的定义,益生素一种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平衡而对动物施加有利影响的活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1990年A.Sogaurd建议将这类产品区分为益生素(Probiotics)和微生物生长促进剂(Microbial Growth promoters)。微生态制剂(Microbial Ecological Agents)的分类方法较多, 根据物质组成可分为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5。关于饲用微生物的菌种名单,1999年

9、美国FDA和AAFCD(美国饲料控制官员协会)公布了可以直接饲喂且一般认为安全的微生物共43种,我国1996 年和1999 年共批准12 个菌种可直接饲喂动物的饲料级微生物。目前用于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微生物主要有乳酸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放线菌、光合细菌5大类6。饲用微生物添加剂按其菌种组成可分为单一菌属和复合菌属微生物添加剂7。实际生产应用中,多是几类菌属的复合制剂,如日本的EM 微生物复合制剂等。2.1.2、饲用微生物添加剂的作用机理关于饲用微生物添加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优势种群理论;生物拮抗理论;微生物夺氧说;“三流运转”理论87。目前对饲用微生物添加剂的真正作用机理尚不

10、十分清楚7。作用机理所知甚少,各菌种的作用机理也不尽相同9。除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外,其它菌种制剂的肠道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8。2.1.3、饲用微生物添加剂的应用效果关于饲用微生物添加剂的应用效果主要集中在3方面: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防治疾病,增强动物免疫力7;促进动物生长,提高体增重、饲料转化率和生产性能7;参与生物降解,改善畜禽养殖环境78。至于使用效果不一的原因很多,主要与产品质量有关,另外试验动物品种、年龄、生理状态及试验环境不同等也可造成使用效果不一致7。2.1.4、饲用微生物添加剂目前存在问题饲用微生物添加剂研发中存在问题主要有:目前已确认适宜作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益生素)的菌种还较少

11、,还有许多优势菌种尚未得到开发利用;目前益生素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缓慢,除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外,其它菌种制剂的肠道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肠道中微生物菌群占总数30%的细菌可通过常规微生物学的实验方法培养出来,而剩下的70%却是未知的。由于不清楚肠道环境,产品设计无从着手;如何保持菌种的稳定性,以提高饲用微生物添加剂中活菌对不良环境(如高温、酸性和高胆盐及机械磨擦、挤压等)的耐受力;饲用微生物添加剂产品的质量标准不规范,检测方法不完善。2.2、饲用酶制剂2.2.1、酶制剂概述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目前酶的获得方式主要是微生物代谢合成。饲用酶制剂是由微生物的菌种接种在特定的基质

12、中,经固态发酵培养、干燥、粉碎并经配料后制得的外源性酶制剂。目前发现的饲用酶制剂有20 多种,我国已批准允许使用的有12种。酶制剂包括单一酶制剂和复合酶制剂两类。除植酸酶有单一酶制剂产品外,其它饲用酶制剂研究、开发和应用多是含多种酶的复合酶制剂。饲用复合酶主要有4种类型:以蛋白酶、淀粉酶为主的饲用复合酶;以$葡聚糖酶为主的饲用复合酶;以纤维素酶,果胶酶为主的饲用复合酶;以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糖化酶、果胶酶为主的饲用复合酶。2.2.2、酶制剂的作用机理添加饲用酶制剂能补充动物内源酶的不足,增加动物自身不能合成的酶,从而促进畜禽对养分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动物生产性能。破坏植物细

13、胞壁的结构,裸露细胞内的营养物质与动物内源酶接触,以利消化利用;水解以谷物为主的畜禽饲料中非淀粉多糖类物质,降低消化道食糜粘度以利于养分吸收。植酸酶可以破坏稳定的植酸结构,提高饲料磷的利用率。2.2.3、酶制剂的应用效果众多研究试验结果显示,饲用复合酶制剂应用效果显著。主要表现在:畜禽、水产动物生产性能提高;增加动物抗病力;粪便及其中磷、矿物元素排放量减少且含水量降低,但酶制剂的应用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仅和使用酶制剂的性能、剂量有关,也与试验动物的品种、数量,生理及健康状况有关,还与试验基础日粮配方、试验环境等因素有关。2.2.4、饲用酶制剂研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饲用酶制剂的配伍研究与设计;

14、如何进一步提高酶制剂的活性及抗酸性、耐热性;酶的稳定化处理技术;建立专用于饲用酶制剂酶活的检测标准;针对不同类型日粮,研制开发新型饲用酶制剂;饲用酶制剂的生物学评价试验方法不够规范。2.3、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或植物提取物)2.3.1、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概述天然中草药是我国的传统医学瑰宝,作为饲料添加剂促进动物生长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就有“麻盐肥豚法”的文字记载。并因其天然性、多能性、毒副作用小,无抗药性和无残留等独特优势,已成为国内外饲料添加剂研究的热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其基本定义是:利用中草药或其药渣,煎成汤或研磨成细末,生产出单方或复方制剂。将制剂添加在日粮或饮水中,以期

15、预防动物疾病,加速生长,提高生产性能和改善畜禽产品质量,这种制剂被称为中草药饲料添加剂。2.3.2、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种类由于中草药复方制剂作用机理复杂、处方组成千变万化,用其生产的饲料添加剂目前尚无统一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因此,国家尚无正式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分类标准。现根据中草药性能、畜禽生产和饲料添加剂用途等,将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作如下分类:健胃消食剂。主药有陈皮、麦芽、山楂、神曲等;促长催肥剂。主药有钩吻、松针粉、鸡冠花、石菖蒲、远志、柏子仁等;促乳增奶剂。主药有王不留行、通草、淫羊藿、四叶参、刺蒺藜等;+促生殖增蛋剂。主药有黄芪、锁阳、菟丝子,何首乌等;驱虫保健剂。主药有槟榔、贯众、

16、使君子、南瓜子、乌梅等;-抗应激添加剂。主药有刺五加、人参、延胡索、党参等;免疫增强剂。主药有黄芪、刺五加、党参、丹参、茯苓、猪苓、大蒜等;激素样作用剂。主药有人参、当归、补骨脂、蛇床子、淫羊藿等;抗微生物剂。主药有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蒲公英、苦参、青蒿等;疾病防治剂。主药有百部、苏子、鸡血藤、益母草、夏枯草等;饲料保鲜剂。如土槿皮、白鲜皮、花椒、红辣椒、儿茶等;畜产品增质剂。如红辣椒、松叶粉、大蒜等;改良环境剂。如沸石粉。2.3.3、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作用效果大量的应用研究结果显示,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作用效果主要表现在:增进食欲、促进日增重和提高动物生产性能(肉、蛋、奶、毛产量提高);增强

17、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抗应激的能力;增强动物的繁殖性能;提高畜产品品质;用于饲料的防霉防腐,保鲜效果显著。2.3.4、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作用机理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作用机理还不完全清楚,主要是由于中草药成分复杂,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以复方制剂生产,其多组分中有效成分难以测定。但据现代药理学、营养学的分析和传统中兽医学理论分析,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有3 方面:中草药含生物碱、多糖、甙类、挥发油、鞣质、有机酸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中草药含多种氨基酸、量微量矿物元素,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补充和增强饲料营养价值的作用;而且还含有未知生长调节因子,可激活机体的生化反

18、应,增强生物合成作用,促进动物生产性能提高;祖国传统中兽医药学理论认为,中草药通过复方组合而发挥扶正祛邪、阴阳平衡等整体作用,从而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机体的功能。2.3.5、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研发中存在问题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开发虽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较好的效果,但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产品和原料还未制定出规范的国家质量标准和统一的检测手段;多数产品的开发尚处在粗(加工粗糙)、大(添加量大)、杂(配方庞杂)的水平;基础研究薄弱,对其中的有效成分、作用机理迄今为止还未完全清楚;配方多数是大组方;作用效果不稳定;剂型单一,多为常量化散剂。由于存在以上诸多问题,导致目前新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研究与

19、开发力度不大,上市的新产品中科技含量高、质量过硬、效果确定,用户信赖的名牌产品不多。2.4、寡聚糖类饲料添加剂2.4.1、 寡聚糖概述寡聚糖指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的支链或直链的一类糖,又称低聚果糖、蔗果三糖族低聚糖、果寡糖等。目前用作饲料添加剂的寡聚糖主要有寡果糖(低聚果糖,FOS)、.寡葡萄糖(异麦芽寡糖, GOS)、寡乳糖(GAS)、寡甘露糖(MOS)、寡木糖(XOS)、寡葡萄糖(GOS)、大豆寡糖和低聚焦糖等。由于其具有低热、稳定、安全无毒、无残留等良好的理化性质,以及具有调整肠道菌群平衡和提高免疫力等功能,因而,倍受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和青睐,被营养和饲料界专家学者称为绿色

20、添加剂。2.4.2、寡聚糖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调节动物肠道中微生物区系平衡而实现的:选择性地促进动物肠道内有益菌群的增殖 阻止肠道内病原菌的定植,吸附并清除病原菌通过肠道排出体外 充当免疫刺激的辅助因子,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功能。 2.4.3、寡聚糖的应用效果大量的研究表明,在畜禽、水产养殖的饲料中添加适量寡聚糖,可以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力,降低发病率,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降低畜禽舍内的氨气浓度,改善养殖环境。目前,对寡聚糖使用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寡聚糖种类、添加量、动物日粮组成、动物年龄、动物种类、饲养环境及与其它添加剂的协同作用(抗生素、益生素)等因素

21、都对寡聚糖的使用效果有较大影响。2.4.3、寡聚糖研发中存在的问题寡聚糖生产的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的研发,以降低寡聚糖生产的成本;研究不同动物在不同生理状态下,不同寡聚糖的最佳添加量、添加方式、增产效果、增产机理;寡聚糖对动物的具体作用机理(营养、免疫等);研究寡聚糖与其它营养因素的拮抗与协同作用;研究提高寡聚糖利用率的措施,开发符合动物营养保健特点的寡聚糖;研究饲料中存在的天然寡聚糖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3.研究与开发绿色饲料添加剂的前景绿色饲料添加剂是相对于非安全、非绿色饲料添加剂而言,其区分具有时间性、区域性和限量性等相对性特征:时间性:指过去现在属于,可将来却不属于绿色范畴了;或过

22、去、现在不允许使用,可今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却证明是安全的、绿色的,允许在绿色范畴了;区域性: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科技进步、法律法规和经济发展等不平衡因素的影响,对绿色饲料添加剂的绿色性要求不完全相同;限量性:就是绿色饲料添加剂在剂量上安全性、绿色性的要求,超出科学、安全的使用剂量范围,其“绿色”的本质会发生根本转化,危害动物生长和生产,甚至发生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不良后果。由此可见,绿色饲料添加剂的区分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固定不变的,其研究具有可持续性和发展性。生产A 级绿色食品的绿色饲料添加剂种类多,数量大。但是,当前重点研究与开发的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种类除饲用微生物添加剂(饲用微生态制剂)、

23、饲用酶制剂、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和寡聚糖类外,尚包括饲用复合酸化剂、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等种类。也包括已研究与开发成功的糖萜素、大蒜素和甜菜碱等。当前,制约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普遍应用的因素较多,诸如: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加工粗糙,添加量大,成本高;饲用微生物添加剂、饲用酶制剂、寡聚糖和饲用酸化剂等应用效果不稳定;某些绿色饲料添加剂的作用机理还不完全清楚,配制与应用缺乏科学依据,特别是在实际应用中准确添加量尚无统一的科学依据,造成饲料和养殖业中不正确的使用等。但是,由于绿色饲料添加剂自身具备的优点:无毒副作用,无药物和有害物质在畜产品中残留,对人类生存环境不构成潜在污染危害以及其能为养殖业生产绿色畜禽产

24、品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坚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绿色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绿色饲料添加剂的研究与开发必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参考文献1 刘亚力,么红霞,杨建策. 绿色饲料添加剂的研究与应用J. 饲料博览,2001,(6):2226.2 刘辉. 绿色词料添加剂的研究与应用J.饲料研究,2002,(7):1821.3 马发顺. 绿色饲料添加剂的作用及应用J.江西饲料,2008,(6):1820.4 贺普霄.论绿色饲料添加剂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饲料广角,2004,(13):2829.5胡东兴,潘康成.微生态制剂及其作用机理J.中国饲料,2001,(3):1416.6李晓军.饲用微生物的种类和和主要作用J.饲料工业,2002,23(2):3032.7王海泽,杨建武,卢占军.抗生素添加剂替代品的研究进展J.饲料博览,2002,(8):1314.8萨仁娜,佟建明.活菌制剂家族将如何演变.中国畜牧报.东方畜牧周刊,2002,10,6(10版).9李维炯.微生态制剂及其作用机理J.中国饲料,2001,(3):1416.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