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特别的作文课2

上传人:fgh****35 文档编号:47037246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一堂特别的作文课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堂特别的作文课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堂特别的作文课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一堂特别的作文课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堂特别的作文课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一堂特别的作文课 变“写作文”为“说作文”南漳县武安镇中心学校 闫光成每周两节作文课,对五(1)班的很多同学来说,简直就是一次折磨。其实,我何尝不理解他们抠破头皮、绞尽脑汁的“痛苦”呢?同情归同情,但教学任务是非完成不可的。看到孩子们“难受”的样子,我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让学生把自己一次感动的经历,写成一篇感人的文章?一番“绞尽脑汁”之后,我决定尝试着为孩子们另辟蹊径变“写作文”为“说作文”。周五下午的两节课,就是我的作文课。从孩子们焦躁的眼神里,我看出他们期待着时间过得快一点,既少遭“罪”,又能早点放学回家。于是,一上课,我就放出话来:“今天的作文课,只需动嘴,不用动笔。乐不乐意

2、?”“乐意!”孩子们产生的共鸣震颤着我的心脏。有戏了!我暗自高兴。课堂只要看不到他们愁眉苦脸的样子,就算成功。随后,我出示了教学目标:“这次作文,主要围绕你们的经历,回答几个简单的问题。回家后,把答案写下来,就算一篇作文。”看着孩子们不明就里的样子,我接着说:“谁没有经历过令人感动的事啊!最近你经历过感动吗?给几分钟的回忆时间,大家找一找。”我扫视了一眼全班同学,都好像进入了状态,教室里安静了许多。我又布置任务了:“想好的同学请举手。愿意动笔的,可以写下来。”期间,教室里稀稀落落的举起了几只小手。我向他们投去赞许的目光:“想好了的,请整理一下,你准备用哪些话,讲给大家听?”其实,我在等待,等待

3、每次作文都靠抄袭度日的小明同学举手。按照我备课的预设,只要他有话说,这次作文课才算成功了。眼看五分钟都过去了,小明仍然坐在那里冥思苦想,嘴里好像念念有词。也许是没有了动笔的压力,他才主动参与活动。我感觉有些眉目了,又重复了一句:“想好的同学,请举手!”这话其实是在暗示小明。他停止了念叨,好像犹豫了几秒钟,终于慢悠悠地举起了手!于是,我便开始了下一步行动。“哦?!都有感动的经历啊,大家看,连小明都举手了。”同学们的目光一下子都聚焦到了小明身上,他有些扭扭捏捏,脸也红了起来。“小明从没举过手,我们把发言的机会让给他吧。请他讲讲经历的感动。”教室里不约而同地响起了掌声。小明站了起来:“我要说的事,就

4、发生在前天中午,让我感动的是,妈妈大热天的给我送菜。”我飞快地在黑板上板书:时间前天中午;地点学校;人物妈妈、我;事件送菜;环境大热天;心情感动。教室里,不少学生跟着我板书的速度小声地读着“小明同学的发言,虽然只有一句话,却告诉了我们六个方面的信息。”大家随着我的手指指向,大声朗读起来。紧接着,我又交代:“今天的两节课,大家一起帮小明完成一篇作文。”我用粉笔围绕黑板上的“感动”结结实实地画了一个圈。同学们自觉地喊起来:“欢迎欢迎,欢迎小明。”我乘势向小明发难:“妈妈来送菜,这是再平常不过的小事,你为什么感动了呢?”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妈是个风湿腿,平时很少出门。那么热的天,她走了十几里路,衣

5、服都汗湿了。”说着,说着,小明哽咽了起来,眼圈也红了。刚才还窃窃私语的教室,现在一下子安静了许多。我在暗示小明坐下的同时,要求全班同学按平时自主学习的方法,围绕小明的“感动”,分组讨论这篇作文的写法。大家迅速进入角色,扣住小明的“感动”,各抒己见。一会儿,整个教室里热火朝天,包括小明在内,都高谈阔论起来。我感觉自己是个多余的人,一时插不下话去,只好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做起“文章”来围绕圆圈里的“感动”,我画了几条放射状的箭头,分别标了几个关键词:题目、结构、重点、中心、语言、写法不少学生偶尔抬头看了看黑板上的提示,又进入了论战之中。教室里似乎安静不下来了。我虽没要他们动笔,但都自觉地把讨论结果,

6、记在了稿纸上就这样,一节课很快滑了过去。他们虽不是写自己的“感动”,但通过这种形式的表述,相信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篇作文。尤其是小明,全班同学的集思广益,融入到他的作文里,他的收获应该是最大的。我想,下节课,只需让各小组展示一下口头作文,大家再集体斟酌斟酌,相信会有不少佳作。事后证明,动嘴说比动笔写要容易得多。以前老喊作文难的同学,一下子都开了窍,一是有事可写,二是有话可说,三是有法可用。以后的作文课,我逐渐推陈出新,全班同学的写作热情都被点燃起来了。小明也好像换了一个人,渐渐地有了写作信心。我常常想,学生不喜欢那道门,若逼着他们通过,只能适得其反。如果推开一扇窗,孩子们会看到别样的风景。这或许就是突破瓶颈的门径。老师的每一堂课,不都是这样的吗?为了不让学生焦头乱额,老师先得体验“焦头乱额”。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教学也是如此。老师下水了,才知道水的深浅。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一路走好,不会触礁。 2014年7月20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