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上传人:1666****666 文档编号:47005173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PPT 页数:194 大小:9.4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鹅常见传染病的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194页
鹅常见传染病的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194页
鹅常见传染病的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194页
资源描述:

《鹅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鹅常见传染病的防治(19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鹅常见传染病的防治鹅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v 鹅病的防治,应贯彻养、防、检、治的方针,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为了确保鹅群机体的健康,必须建立健全的防疫卫生制度、强化饲养管理、环境卫生、坚持消毒制度、科学合理地调配饲料营养、正确地使用药物、预防免疫接种疫苗以及严格检疫等一系列综合性防治措施,预防和控制鹅病的发生和流行。根据鹅病的性质可分为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普通病三大类。 v(一 )病毒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 v1.小鹅瘟 一、鹅常见的传染病一、鹅常见的传染病 小鹅瘟是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症。主要侵害420日龄雏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死亡率,是当前危害养鹅生产的重要的病毒性传染病。 v 病

2、原v 本病原属于鹅细小病毒,鹅细小病毒呈圆形或三角形,病毒颗粒直径约2025纳米 。病毒存在于病v雏鹅的肝、脾、肾、脑、心血、肠管及肠内容物中,对酸、碱、温度以及外界环境因素均有较强的抵抗力。在20下至少能存活两年,能抵抗氯仿、乙醚、胰酶等,在56达3小时仍保持其感染性。国内外分离到的毒株抗原性基本相同。 v 流行特点流行特点 v本病主要发生于出壳后34日龄至20日龄以下的雏鹅,不同品种的雏鹅均可发生感染,日龄愈小,死亡率也愈高,1周龄以内的雏鹅死亡率可达100%,1020日龄的死亡率通常不超过60%,1月龄以上的雏鹅则极少发病。在生产实践中,雏鹅死亡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母鹅的免疫状

3、态。除雏鹅以外,雏番鸭也可发生感染。而雏鸭和雏鸡等家禽均有较强的抵抗力。 v 流行特点流行特点 v本病主要发生于出壳后34日龄至20日龄以下的雏鹅,不同品种的雏鹅均可发生感染,日龄愈小,死亡率也愈高,1周龄以内的雏鹅死亡率可达100%,1020日龄的死亡率通常不超过60%,1月龄以上的雏鹅则极少发病。在生产实践中,雏鹅死亡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母鹅的免疫状态。除雏鹅以外,雏番鸭也可发生感染。而雏鸭和雏鸡等家禽均有较强的抵抗力。 病雏鹅和带毒成年鹅是本病的传染源,在自然情况下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健康雏鹅通过与病鹅、带毒鹅的直接接触或采食被病鹅、带毒鹅排泄物污染的饲料、饮水以及接触被污染的

4、用具和环境(如鹅舍、炕坊等)都可以引起本病的传播。 临诊症状临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为35天,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亚急性三种病型。最急性型:常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雏鹅,通常无前驱症状而突然死亡,或是一发现即精神呆滞、极度衰弱,或倒地乱划,不久就死亡。在雏鹅群中传播迅速,几天内即蔓延全群,致死率达95%100%。急性型:发生于1周龄以上至15日龄以内的雏鹅,常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病雏鹅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废绝,腹泻、排出灰白色或淡黄绿色混有气泡或纤维碎片的稀粪,肛门周围羽毛常有稀粪沾污,喙端和蹼的色泽变深发绀;病初虽随群作采食动作,但采得的草料含在口中并不吞咽或偶尔咽下几根,逐

5、渐离群独居,拒食、打瞌睡,开始饮欲增强,继而拒饮、甩头、呼吸用力,病程12天,濒死前头颈伏地、两肢麻痹,或濒死前扭颈抽搐,或是出现勾头、仰头、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 亚急性型:常发生于15日龄以上的雏鹅,一部分是由急性转为亚急性的,多出现于流行末期。以精神萎顿、缩头垂翅、行动迟缓、食欲不振、消瘦、下痢为主要症状。病程为37天或更长,少数幸存者能自行康复,但在一段时期内生长不良。 剖检病变剖检病变 死于最急性型的雏鹅,病变不明显,仅见小肠前端黏膜肿胀充血,覆有大量浓厚的淡黄色黏膜,有时可见黏膜出血。胆囊扩张,充满稀薄胆汁。死于急性型病雏鹅,机体脱水,皮下组织充血,心肌苍白,肝脏肿大,日龄稍大的可出

6、现郁血,具有神经症状病死雏鹅脑血管充血,大脑表面有散在的出血点; 病程达2天以上的可出现肠道病变,整个小肠黏膜全部发炎、坏死,肠黏膜严重脱落。尤其在小肠的中下段,靠近卵黄柄和回盲部的肠段,外观较正常的肠段增粗23倍,质地紧实,似香肠状,剪开病变肠管,可见肠腔中形成的一种淡灰白色或淡黄色纤维素凝固“肠栓” ,充塞肠腔。形成“肠栓”的肠壁光滑、变薄,有些病例,小肠并不形成典型的凝固栓子,而则在肠黏膜表面附有散在的纤维素凝固的碎片,或虽形成肠栓但呈游离状态,并未完全堵塞肠腔,根据临床观察,出现肠栓的雏鹅日龄最早为6日龄。 亚急性型病例,肠道变化更为显著,严重者肠栓从小肠中下段堵塞至直肠内。病死雏鹅肝

7、脏肿大,呈深紫红色或黄红色。胆囊肿大、胆汁充盈,颜色变深;脾脏和胰腺充血,偶有灰白色坏死点。 诊断诊断 小鹅瘟的诊断,可以根据病雏鹅表现的临诊症状和具有“肠栓”的特征性的剖检病变,结合刚孵出不久的雏鹅群大量发病及死亡的流行特点,即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本病必须通过病毒分离鉴定或特异单克隆抗体的检测。 预防预防 1)加强种蛋和孵坊的消毒,以杜绝传播途径和污染环节;2)在流行地区,母鹅产蛋前接种种鹅小鹅瘟弱毒活疫苗,以灭菌生理盐水按1:100倍稀释每鹅注射1毫升,可以使17炕的雏鹅获得免疫力。3)对于种鹅尚未接种疫苗,其孵出的后代缺乏母源抗体的雏鹅,应用雏鹅小鹅瘟弱毒疫苗在雏鹅出壳后48小时内注射。

8、或者用抗小鹅瘟高免血清对刚孵出的雏鹅紧急预防注射,每只0.5毫升,可以预防本病的发生。 治疗治疗 对于已经发病的雏鹅群,目前尚无有效的化学药物治疗;临床上常应用抗小鹅瘟高免血清,视发病日龄每只注射12毫升,可以及时地控制本病的流行。 2. 2. 鹅副黏病毒病鹅副黏病毒病 鹅副黏病毒病是侵害鹅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消化道症状以及肠道黏膜出现结痂样溃疡为主要特征,对鹅危害较大,常引起大批死亡,尤其是雏鹅死亡率可达95%以上。给养鹅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是目前鹅病防治的重点。 病原病原 本病原为鹅副黏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腮腺炎病毒属、禽副黏病毒型。鹅副黏病毒呈球形,有囊膜,大小为1002

9、50纳米;该病毒能凝集鸡及其它多种动物的红细胞。 流行特点流行特点 本病对各种年龄的鹅都具有较强的易感性,日龄愈小,发病率、死亡率愈高,两周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随着日龄的增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所下降。不同品种的鹅均可感染致病,此外,对鸡亦有较强的易感性。据观察,发生本病的鹅群,其附近尚未接种疫苗的鸡也可感染发病死亡。产蛋鸭感染后,可引起产蛋率下降。本病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常引起地方性流行。 患病鹅是本病主要的传染源,其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了饲料、饮水、垫草及其用具等,健康鹅群通过接触病鹅或污染物,经消化道和呼吸道引起感染传播。 临诊症状临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

10、6天。患病鹅精神萎顿、缩头垂翅,有的头颈顾腹;食欲不振或废绝,口渴、饮水量增加,排白色或青黄绿色稀粪,行走无力、不愿下水、喜卧,少数雏鹅发病后有甩头、咳嗽等呼吸道症状;青年及成年病鹅有时将头顾于翅下,或是喙尖低地; 严重者常见口腔流出水样液体。部分病鹅出现扭颈、转圈,勾头抽搐或是仰头抽搐等神经症状,雏鹅常在发病后13天内死亡,而青年鹅和成年鹅病程稍长,一般为35天。 剖检病变剖检病变 病死鹅机体脱水,眼球下陷,脚蹼常干燥。肝脏轻度肿大、郁血;脾脏轻度肿大,郁血,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坏死灶;部分胰腺肿大,有散在的灰白色坏死灶;常见腺胃黏膜出血;肌胃内较空虚,肌胃角质呈棕黑色或淡墨绿色,角质膜易脱落

11、,角质膜下常有出血斑或溃疡灶; 外观肠道浆膜可见黄豆大出血性溃疡灶,肠道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十二指肠黏膜、空肠黏膜、和回肠黏膜常见散在的或弥漫性芝麻至黄豆大小的淡黄色隆起的痂块,剥离后呈现出血面和溃疡灶,直肠黏膜也常出现粟粒大小的纤维素结痂和出血溃疡灶、;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极个别病例还可见食道黏膜有少量芝麻大白色假膜;具有神经症状的病死鹅,脑血管充血、出血。 诊断诊断 鹅副黏病毒病的诊断,可以根据病鹅的临诊症状和肠道黏膜出现结痂样溃疡的特征性病变,结合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流行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本病必须通过鸡胚进行病毒分离,以及血清学方法进行鉴定。 预防预防 1 (1)禁止到本病流行

12、地区引种或收购鹅群。在流行地区对健康鹅群实施预防免疫接种鹅副黏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1014日龄雏鹅每只肌肉注射0.3毫升,青年鹅或成年鹅每只肌肉注射0.5毫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治疗治疗 治疗本病目前尚无特殊的药物。鹅群一旦发病,立即将病鹅隔离或淘汰,死鹅实施焚烧或深埋处理。此外,鹅群紧急接种鹅副黏病毒油乳剂灭活苗,在胸部另一侧同时肌肉注射禽用干扰素,可以减少和控制本病的流行。 神经症状(一)神经症状(二)神经症状(三)腺胃黏膜病变腺胃与肌胃病变脾脏病变小肠外观病变小肠黏膜病变肠道黏膜病变空肠黏膜病变直肠黏膜病变(一)直肠黏膜病变(二)v水禽流行性感冒水禽流行性感冒v 水禽流行性感冒,简称

13、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鹅及其它禽类一种传染性综合征。临床表现为亚临诊症状、轻度呼吸系统疾病和产蛋量下降或是引起急性全身致死性疾病。 病原病原 本病原为禽流感病毒,在分类上属于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A型流感病毒。病毒能凝集鸡和某些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能在鸡胚上生长,接种鸡胚尿囊腔,可以使鸡胚死亡,并引起鸡胚皮肤和肌肉充血和出血。A型流感病毒由于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两种糖蛋白的组合不同,可分为许多不同的亚型。各亚型间无交互免疫力。 流行特点流行特点 v在禽类不同亚型的禽流感病毒毒株的致病力差异很大,世界上已从各种家禽和野生禽类分离到上千株禽流感病毒。经实验分型可分为非致病性、低

14、致病性和高致病性的。过去认为鸭、鹅等水禽大多处于健康带毒状态而不发病,但目前水禽感染禽流感引起致病的主要是高致病性毒株。其致病性很强、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流感病毒存在于禽类的鼻腔分泌物和粪便中,由于受到有机物的保护,病毒具有极强的抵抗力。v据资料记载,粪便中病毒的传染性在4可保持3035天,20可存活7天,在羽毛中存活18天,在干骨头或组织中存活数周,在冷冻的禽肉和骨髓中可存活10个月。 v 临诊症状临诊症状 v 本病可发生于各种家养水禽(鸭、番鸭、鹅等),潜伏期为数小时至数天,最长可达21天。患病鹅突然发病,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废绝,缩头、精神萎顿、羽毛松乱、昏睡、有的头颈顾腹、反应迟钝;

15、 、v部分鹅出现神经症状,或扭头抽搐或身体偏向一侧、后退抽搐或头颈部痉挛、倒地抽搐。大便稀,呈黄白色或黄绿色,多数病鹅眼结膜充血、潮红或出血,严重者鼻腔亦出 血,有的出现角膜浑浊、眼睛失明;有的头面部肿大,下颌部水肿;部分患鹅出现呼吸道症状。濒死前多数鹅喙端及脚蹼颜色发绀,有的可见脚部鳞片下出血。 v 剖检病变剖检病变 v 病死鹅常见喙端发绀,有的甚至头面部亦发绀;部分鹅头面部肿大,头部皮下出血、呈胶冻样水肿,严重的下颌部亦出现胶冻样水肿;眼结膜和鼻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有的气管黏膜出血;全身皮下和脂肪出血;肝脏肿大,有散在的出血斑点和坏死灶,病程稍长者肝脏质地变硬;胆囊扩张、肿大;脾脏肿大

16、、郁血,有散在的坏死点;心肌变性、坏死,心冠脂肪及心外膜出血;腺胃黏膜及肌胃角质膜下有出血斑,有的腺胃与食道交界处还形成出血带;小肠黏膜弥漫性出血,有的出现出血溃疡灶,直肠黏膜及泄殖腔黏膜常充血、出血,有些整个肠道黏膜弥漫性充血、出血;雏鹅可见腔上囊肿大、出血; 胰腺肿大、出血、坏死;肾脏肿大、表面充血,出血;具有神经症状的病死鹅脑血管充血,有的脑组织出现大面积灰黄色坏死;产蛋鹅泄殖腔黏膜充血、水肿;卵子变形、变性,卵泡充血、出血,有的卵泡呈紫葡萄状。 v 诊断诊断 v本病的诊断,可以根据患病水禽出现的临诊症状和剖检病变,结合水禽发病急、传播迅速、病程短、死亡率高的流行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确

17、诊本病必须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和血清学实验。v 预防预防 v1)加强检疫,严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传入。v2)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环境卫生,提高机体抵抗力;放养时避免与野生水禽的接触,v防止该病的传播感染。v3)对于健康鹅,预防接种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首次免疫为710日龄,3个月重复一次,雏鹅每只肌注0.5毫升,青年和成年鹅肌注1毫升。 v 治疗治疗 v 治疗本病尚无有效的方法,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地区,应严格封锁,划定疫区,扑杀受感染的所有禽类,进行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同时对疫区可能受到污染的场地进行彻底的消毒,以防病毒扩散传播。 v(二二)细菌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v 1.水禽巴氏杆菌病水禽巴氏杆

18、菌病v 水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或禽出血性败血症,是鸭、鹅等水禽以及其他禽类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v 病原病原v 本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培养24小时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在血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细小、半透明、光滑圆整、淡灰色的菌落。纯培养的多杀性巴氏杆菌为卵圆形呈革兰氏阴性小杆菌。组织触片,用瑞氏或美兰染色,具有两极浓染的特征;菌体呈卵圆形或短杆状,单个或成对排列。流行特点流行特点 本病常为散发性、间或地方性流行,对各种家禽、野禽以及多种野鸟均可发生感染,在水禽中鸭、鹅的易感性强,常呈急性经过。 病禽和带菌禽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鹅群饲养管理不善,环境条件差,寄生虫病、营养缺乏、天气骤变等不良因素,

19、致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均能促进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本病的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在水禽中,鹅多发于秋、冬和早春季节。 v 临诊症状临诊症状v 发生本病的水禽年龄大多在1月龄以上,根据病程长短,临床上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3种病型。v 1)最急性型:本病型主要发生于刚暴发的最初阶段,鸭、鹅往往不表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常见鸭、鹅在放牧中突然倒地,迅速死亡。或当晚表现很健康,次日早晨已死于鸭、鹅舍(棚)内。或在运输途中死亡,所发生的通常都是健壮或高产的水禽。v 2)急性型:患病鸭、鹅精神萎顿,不愿下水游泳,行动缓慢,常落于鸭、鹅群后面,有的则不愿走动,羽毛松乱,容易被水沾湿,体温升高,食欲减少或废绝,

20、口渴,眼半闭或全闭,缩头弯颈,尾翅下垂,有时张口伸颈,呼吸困难,常摇头,欲将蓄积在喉部的黏液排出,故群众称之为“摇头瘟”。v 病鸭、鹅常发生剧烈腹泻,排淡绿色或灰白色稀粪,有时粪便中混有血液,常腥臭味。喙和脚蹼明显发紫,患病水禽瘫痪,不能行走,通常在出现症状的12天内死亡。v 3)慢性型:病程稍长的转为慢性。患病水禽消瘦,一侧或两侧局部关节肿胀,触之有热痛感,跛行,行动受限,局部穿刺,可见暗红色液体,时间久的切开可见干酪样坏死或发生机化。剖检病变剖检病变 病死水禽尸僵完全,喙部及皮肤发绀(图84),或皮肤上有少量出血斑点。剖检可见心包积液(图85),有时可见心包液内混有纤维素絮片,心冠脂肪及心

21、内外膜有出血斑点(图86)、(图87);肺淤血、水肿;肝脏肿大、质脆、色暗红,表面密布针尖状灰白色坏死点(图810)、(图811)或间有出血点,胆囊常肿大;多数病例脾脏肿大,常有散在或密集的灰白色坏死灶(图812),肠道粘膜尤其是十二指肠黏膜弥漫性充血、出血(图814),肠内容物中含有脱落黏膜碎片的淡红色液体;胰腺肿大,有出血点,腺泡较明显(图813);腺胃、肌胃及全身浆膜常有出血斑(图89),皮下组织及腹部脂肪也常有出血斑点。死于慢性型的水禽可见关节囊增厚,内含有暗红色、浑浊的黏稠液体,病程久的,可见粗糙、常附着黄色的干酪样物质;肝脏发生脂肪变性和有坏死灶。v 预防预防 v 在常发地区给健康

22、水禽接种禽霍乱菌苗是预防本病发生的有效方法。禽霍乱菌苗可分灭活菌苗和致弱菌苗两种。在灭活菌苗中主要是禽霍乱氢氧化铝胶灭活苗和禽霍乱组织灭活苗。其优点是使用安全,接种后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在紧急预防注射本菌苗时可同时应用药物,可使疫情得到及时的控制;使用剂量为2月龄以上的水禽,每羽肌肉注射2毫升。而禽霍乱活菌苗为致弱菌株的真空冻干制品,其免疫期比灭活菌苗稍长,使用剂量每羽1毫克,但接种后,可能产生一定的反应。此外,还应注意加强平时的饲养管理,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杜绝从患病禽群中引进水禽。 v 治疗治疗 v 对于发生本病的禽群,应用磺胺类、氟喹诺酮类以及其他多种抗菌药物治疗,均有良好的疗效。常可降

23、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如磺胺异噁唑按0.4%0.5%混于饲料中,或用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按每公斤体重5080毫克拌料内服,或用诺氟沙星按每公斤饲料添加100毫克,上述药物,任选一种,连用57天,对于出现症状的水禽也可用链霉素按每公斤体重35万单位肌肉注射。 水禽里默氏杆菌病水禽里默氏杆菌病 v水禽里默氏杆菌病即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原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家鸭、家鹅及多种禽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在水禽主要侵害幼龄鸭、鹅,尤其是肉雏鸭较为多见;鹅感染里默氏杆菌曾被称为“鹅流行性感冒”,近几年来鹅群常发生感染,有时呈地方性流行。本病常以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肝周

24、炎、窦腔炎、脑膜炎等为主要病理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目前已成为危害水禽养殖业的一种主要传染病。v 病原病原 本病原是鸭疫里默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无鞭毛、不运动、不形成芽胞的小杆菌(图91)。组织触片经美兰或革兰氏染色,可见菌体呈杆状或椭圆形,多为单个,少数成双或短链排列(图92)、(图93);用瑞氏染色可见大部分菌体呈两极浓染;以印度墨汁或姬姆萨染色镜检,可见菌体荚膜。本菌在麦康凯培养基上不生长,在血琼脂培养基上的菌落为不溶血的露珠状小菌落,需要在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图94)。 v 流行特点流行特点 v 本病可引起水禽发生急性或慢性败血症,不同品种的水禽均可发生感染,但最易感

25、的是鸭,尤其是肉雏鸭,其次是鹅和其他禽类,在临床上多发生于26周龄的肉鸭发生感染,1周龄以下或8周龄以上的鸭很少发病。而鹅发病主要见于35周龄,偶尔也可见于青年鹅发生感染,成年水禽一般不易感染致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寒冷季节较为多见。该病发病率高,有时可达90%以上,死亡率可由580%不等;恶劣的饲养环境、饲料中缺乏营养物质,以及其他应激因素等不良的影响,均可加剧疾病流行与死亡 。v 临诊症状临诊症状 v 水禽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后所表现的临诊症状基本相似。潜伏期一般为13天,有时长达1周以上。根据病程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最急性型出现在发病初期,通常看不到任何明显

26、症状即突然死亡。v 急性型常见于23周龄的幼龄水禽,病程一般为13天,患病肉鸭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或萎顿,缩头垂翅、厌食、离群、行动迟缓,甚至伏卧不起(图919)。眼鼻分泌物增多,常使眼眶周围的羽毛粘连,甚至脱落。鼻内流出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分泌物凝结后堵塞鼻孔,使患鸭呼吸困难。患鸭频死前神经症状明显,角弓反张,头颈震颤或表现阵发性痉挛,最后抽搐死亡。而幼鹅感染发病,主要表现为窦腔炎。v患病幼鹅精神不振、翅膀下垂、一侧或两侧下颌窦肿胀(图99),严重者面部红肿,眼结膜潮红、水肿(图911);常出现呼吸道症状。 v 亚急性型或慢性型,多见于日龄稍大的4周龄以上的水禽,尤其是肉鸭,常呈亚急性或慢性

27、经过,病程可达一周或一周以上。患病鸭食欲不振或废绝,腹泻、排出黄绿色稀粪(图923);多伏卧不愿走动,常有呼吸道症状;少数病例(主要见于肉鸭)引起脑膜炎,头颈歪斜,遇有惊恐,痉挛转圈或倒退(图922);还有少数病鸭跗关节肿胀,出现跛行。耐过的病鸭往往较瘦弱,生长发育不良;有的肉鸭产生脑膜炎的后遗症(图921)。v发生慢性型的病例,临床上主要见于青年鹅,常表现为一侧或两侧窦腔发炎和面部肿胀,病初精神欠佳,食欲不振,不愿行走(图95)、(图96),伏卧时,头颈顾腹(图97);有的出现气喘、呼吸困难(图98);其病程较长,通常不易死亡。v 剖检病变剖检病变 v 死于本病的幼龄水禽最明显的肉眼病变是浆

28、膜表面出现广泛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常可覆盖全身的浆膜面(图913),以心包膜、气囊、肝脏表面最为常见。急性病例的心包液明显增多,其中可见数量不等的白色絮状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膜增厚,心包膜常可见一层淡黄色或灰黄色的纤维素渗出物(图916)。病程稍长的病例,纤维素性渗出物使心外膜与心包膜粘连,难以剥离。v气囊混浊增厚,有淡黄色纤维素渗出物附着(图914);肝脏肿大、质脆,表面覆盖着一层淡黄色或灰黄色的纤维素性膜(图917)、(图918),厚薄不均,易剥离。有神经症状的病例,可见脑膜血管呈树枝状充血、脑水肿、有出血斑点(图925);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感染的可出现纤维素性脑膜炎。出现腹泻的病死水禽常脱

29、水、眼球下陷(图924);部分慢性病例常出现单侧或两侧跗关节肿大,关节液增多。病程稍长的患病雏水禽皮下充血、出血、呈胶冻样浸润。胸壁和腹部气囊含有淡黄色的干酪样渗出物。患有窦腔炎的病鹅,鼻腔和窦黏膜充血、肿胀,表面有黏液性渗出物或干酪样物质蓄积,有的可见结膜充血、肿胀。v v 预防预防 v 疫苗接种是预防鸭疫里默氏杆菌病较为有效的措施。目前,疫苗有油乳剂灭活苗、铝胶灭活苗,以及致弱活菌苗。在应用疫苗时,要分离鉴定本场流行菌株的血清型,选用同型菌株的疫苗,或多价抗原组成的多价灭活苗,以确保免疫效果。v 首次免疫通常在10日龄左右,23周进行第二次免疫。首免多采用水剂灭活苗,二免用水剂灭活苗或油乳

30、剂灭活苗免疫。由于该病常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因此,在使用时可选择鸭疫里默氏杆菌与大肠杆菌二联苗预防。此外,在流行地区使用药物预防也是控制本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v v 治疗治疗 v 对于发生本病的鸭、鹅群,首先应改善饲养环境,及时清除粪便和更换垫草,注意禽舍的通风,调整饲养密度。与此同时,选用对本菌敏感的抗菌药物治疗。常用的有强力霉素、环丙沙星、氟苯尼考等,如强力霉素按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氟苯里考按每公斤体重2030毫克,上述药物,任选一种,一日二次,连用35天,均有一定的疗效。. .水禽葡萄球菌病水禽葡萄球菌病v 水禽葡萄球菌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鸭、鹅等水禽的一种环境性传染病。常以急

31、性败血症、脐炎、关节炎等为主要特征,呈急性或慢性经过。本菌的致病力较强,不同日龄的水禽均可发生感染,但临床上主要见于幼鸭、鹅,发病后常引起死亡。是目前危害幼龄水禽的一种较为常见的细菌性疾病。 v 病原病原 v本病的病原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菌,菌体呈圆形,常单个、成对或排列成葡萄串状(图101)。细菌能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图103);在绵羊鲜血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致病菌珠在菌落周围产生溶血环(图102);并能够凝固兔血浆。 v 流行特点流行特点 v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病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鸭、鹅舍(棚)内及周围的环境或饲料、饮水和排泄的粪便中,以及鸭、鹅等水禽的体表和蛋

32、壳表面均能分离到本菌。v 本病的传染途径主要通过创伤感染,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和空气传播,还可以通过入孵的污染本菌的种蛋传播感染,造成死胚或孵出感染脐炎或卵黄囊炎的残弱病雏。v 水禽管理不善,禽舍潮湿,环境卫生差,通风不良,饲养密度大以及营养缺乏等不良因素均能促使本病的发生。v据临床观察,一周龄左右的幼鸭、鹅发病多与垫草有关,由于出壳几天内的雏鸭、鹅活动少,常蹲伏休息,尤其腹部皮肤和跗关节与垫草接触机会多,若垫草粗糙或潮湿污秽,腹部皮肤和关节表皮就很容易发生损伤或被刺破引起感染,导致幼雏脐炎、关节炎或败血症。 v 临诊症状临诊症状 v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病型,即脐炎型、皮肤型和关节炎型。v

33、脐炎型病例常发生于出壳后一周内的雏水禽,尤其是3日龄以内的雏鸭、鹅,患病的雏鸭、鹅体弱,精神萎顿,食欲不振或废绝,怕冷集堆,缩颈垂翅,眼半睁半闭,不愿活动,常蹲卧,腹圆膨大,脐部发炎、肿胀、坏死,常于数日内败血症死亡。v 发生皮肤型的病例,常见于28周龄的水禽,以肉雏鸭多见,患病水禽局部皮肤发生坏死性炎症或腹部皮肤和皮下炎性肿胀,患部皮肤呈蓝紫色,2周龄以内的雏禽,常因腹部感染呈急性败血症死亡。日龄稍大的,病程较长的患禽常皮下化脓,并引起全身感染,食欲废绝,衰竭而死。v v 关节炎型病例,临床上多见于12周龄的幼鸭、鹅,偶尔见于青年和成年鸭、鹅。患病鸭、鹅跖趾关节和跗关节炎性肿胀(图107)、

34、(图109),常见跖趾关节(图1010)、跗关节周围或局部皮肤发红(图108),病程较长的局部变软(图1011);患肢跛行,不能着地,行动发生障碍(图104);有的蹲卧,不愿行走(图105),触之肿胀部位有波动感和热痛感;病雏鸭、鹅常饮食欲不振,由于采食受限,逐渐消瘦,衰竭死亡。青年和成年鸭、鹅患病严重的常被迫淘汰。雏鸭、鹅病程37天,青年和成年鸭、鹅病程可达1015天以上。 v 剖检病变剖检病变 v 死于脐炎型的雏鸭、鹅,腹部膨大、颜色青紫、皮肤较薄,脐部肿胀、脐孔破溃,卵黄囊水肿、卵黄稀薄、吸收不良。v 皮肤型病死水禽腹部皮肤外观呈紫黑色或棕褐色,皮下有出血性渗出液,病变皮肤常脱毛,有时发

35、生破溃,出现坏死性病变。 v 死于关节炎的病鸭、鹅病变关节肿胀,关节囊内有浆液性渗出物或脓液蓄积,病程较长的青年和成年鸭、鹅关节囊常有干酪样黄白色坏死物质(图1012)。 v 预防预防 v 1)保持种禽产蛋场所垫草的清洁,避免禽类污染种蛋,同时还应做好孵坊和种蛋的消毒工作。v 2)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禽舍的环境卫生,保持垫料的干净、清洁。消除引起水禽外伤的各种不良因素,避免和减少水禽皮肤损伤。 v 3)舍饲的水禽,应注意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增强禽体的抗病能力 v 治疗治疗 v 对于发生本病的禽群在改善饲养管理的基础上,应用红霉素、氟喹诺酮类药物以及氟苯尼考等抗菌药物饮水或拌料,对于

36、关节炎型的患病水禽还可采用青霉素或庆大霉素肌肉注射,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于发生皮肤损伤的患病水禽,应及时用碘酊或龙胆紫涂擦,防止感染。 水禽大肠杆菌病水禽大肠杆菌病 v水禽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水禽的一种原发性或继发性传染病。临床上以脐炎、眼结膜炎、气囊炎、心包炎和败血症等为主要特征,是目前水禽尤其是幼龄水禽的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 v 病原病原v 本病原为埃希氏大肠杆菌,菌体中等大小,不形成芽胞,为革兰氏阴性菌(图111)。本病在绵羊鲜血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培养24小时的大肠杆菌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圆形、隆起、光滑、湿润的半透明菌落(图113);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呈粉红色菌落(

37、图112)。常见的致病性血清型有O1、O2、O6、O7、O8、O19、O45、O73、O78等。 v 流行特点流行特点v 大肠杆菌属条件致病菌,水禽饲养管理不当,禽舍潮湿,环境卫生差等不良因素 均可促使本病的发生。不同品种和日龄的水禽均可发生感染致病,但在临床上常以26周龄的水禽较为多见,其中脐炎、败血症、眼结膜炎常发生于12周龄;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等多见于26周龄的水禽。 v患病水禽和带菌水禽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随粪便排出的病原菌,散布于外界环境,污染的水源、饲料经健康水禽的消化道引起感染,也可通过孵坊和禽舍(棚)内的尘埃经呼吸道感染,或是病原菌经污染的入孵种蛋的蛋壳裂隙使胚胎发生感染,

38、导致死胚或孵出的初生雏禽致病,病原菌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入侵,而成年水禽还可以通过生殖器交配引起传染。 v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幼龄水禽以温暖潮湿的梅雨季节易发,而舍饲的肉用水禽则以寒冷的冬春季节多见。水禽的发病率因日龄和饲养管理条件而异,大约为530左右,通常是环境差、日龄小的发病率高。v临诊症状临诊症状v 根据水禽发病日龄和病理特征大致可分以下几种病型。v 卵黄囊炎及脐炎型:临床所见患病雏禽,腹部膨大,脐部发炎肿胀,有的脐孔破溃,皮肤较薄,严重者颜色青紫,患雏精神差,喜卧嗜睡,食欲不振或废绝,饮水少,常于13天内死亡,发病日龄多数在3日龄以内。 v 眼炎型:患病雏禽眼结膜发炎、流泪,有的角膜

39、混浊,眼角常有脓性分泌物,严重者出现封眼(图116),逐渐消瘦,衰竭死亡。发生本病型常见于12周龄。 v 脑炎型:临床上见于1周龄的雏水禽,患病水禽食欲减退或废绝,死前扭颈,频频抽搐,出现神经症状。v 关节炎型:临床上多见于710日龄雏水禽,病雏一侧或两侧跗关节或趾关节炎性肿胀,跛行,运动受限,吃食减少,患病雏禽常在35天内衰竭死亡。发生本病型的有时还可见于青年或成年水禽。v 败血型:本病型可见于各种日龄的水禽,但以12周龄幼龄水禽较为多见。最急性的常无任何临床表现而突然死亡。急性的突然发病,精神、食欲不振,渴欲增强,腹泻,喜卧,不愿活动(图114);有的病禽还出现呼吸道症状,病程12天。 v

40、浆膜炎型:常发生于26周龄幼禽,尤其是关养的鸭、鹅。患病鸭、鹅精神萎顿,食欲不振或废绝,出现气喘、咳嗽、甩头等呼吸道症状,眼结膜和鼻腔常有分泌物,缩颈垂翅,羽毛松乱,常发生下痢;肛门周围羽毛沾污稀粪,脚蹼失水干燥(图119);部分病例腹部膨大下垂,行动迟缓,触诊腹部有波动感。 v 肉芽肿型:临床上见于青年或成年水禽,患病水禽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常下痢,行动缓慢,落群,羽毛蓬松,最后消瘦,衰竭死亡。v 生殖器官炎型:发生本病型的见于成年水禽,患病公水禽阴茎红肿发炎,常脱垂,病程长的阴茎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干酪样坏死结节或痂块。患病母水禽产蛋减少或停产,常有软壳蛋或薄壳蛋,食欲减少或废绝,腹部膨大,下

41、垂,大便拉稀,粪便中常混有蛋黄、蛋白或变性的凝固的絮状碎片,最后消瘦衰竭死亡。 v 剖检病变剖检病变v 死于卵黄囊及脐炎的雏水禽剖检可见卵黄囊膜水肿增厚,卵黄稀薄、腐臭,呈污褐色或混有凝固的豆腐渣样物质,有的则见卵黄吸收不良,卵黄囊表面血管充血(图118)。患眼炎病死雏禽可见眼结膜肿胀,气囊轻度混浊。死于急性败血症的水禽,心包常有积液,心冠脂肪及心外膜有出血点。死于脑炎的雏禽,脑膜血管充血,脑实质有点状出血。患眼炎、脑炎及败血症的病死水禽,肝脏常肿大,呈古铜色或青铜色,有时可见散在的坏死灶(图1119);胆囊扩张、充盈(图1120);肠道黏膜呈卡他性炎症。v 死于关节炎水禽,剖检可见跗关节或趾

42、关节炎性肿胀,内含有纤维素性或混浊的关节液。死于浆膜炎的水禽,心包积液,心包膜增厚,有的可见心包表面有一层灰白色或淡黄色纤维素膜覆盖(图1111);气囊混浊,有淡黄色纤维素渗出(图1116);肝脏肿大,表面有灰白色(图1113)或淡黄色(图1110)、(图1112)纤维素膜覆盖,有的肝脏伴有坏死灶,病程较长的腹腔内有淡黄色腹水,肝脏质地变硬;有时脾脏亦发生肿大,表面有纤维素渗出(图1114)。 v发生肉芽肿的病死禽,可见心肌(图1118)、肺、肠系膜上有绿豆至黄豆大小的菜花样坏死增生物;有时亦见于肝脏、肾脏、胰腺、肠道黏膜发生坏死样肉芽肿病变。死于生殖器官炎的产蛋母水禽可见卵子变形、变性,腹腔

43、内有多量凝固的卵黄碎片(图1121)。v预防预防v注意孵坊和种蛋的卫生消毒,避免种蛋遭受病原菌污染。v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粪便,更换垫草,保持禽舍(棚)的清v洁干燥。v应用水禽大肠杆菌多价油乳剂苗进行预防接种,每羽肌肉注射0.5毫升,具有良v好的预防效果。v v治疗治疗v 对于发生本病的水禽,应及时改善饲养环境,与此同时,应用抗菌药物,如氟哌酸、环丙沙星、强力霉素等进行防治,均有良好的疗效。对患有严重生殖器官感染公水禽,应立即淘汰处理,不能再留作种用。鹅蛋子瘟鹅蛋子瘟v母鹅蛋子瘟又称卵黄性腹膜炎或鹅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是产蛋母鹅在产蛋期间发生的以输卵管感染发炎,卵黄破裂,卵子

44、变形、变性,导致弥漫性卵黄性腹膜炎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 v病原病原v 本病病原是某些致病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常见有O2K89、O2K1、O7K1、O141K85和O39等血清型,从病鹅的变性卵子和腹腔渗出物及公鹅外生殖器病灶中均可分离获得病原菌。 v 流行特点流行特点v 本病流行发生于产蛋期的公、母鹅,通常在产蛋初期或中期开始,贯穿整个产蛋期,发病率可达25以上,死亡率在15左右,病鹅所产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明显降低,通过带菌公鹅与产蛋母鹅交配是本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母鹅发生蛋子瘟也与产蛋期以及免疫注射等多种应激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公鹅在本病的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母鹅产蛋停止后,本病的流行也告终

45、止。v临诊症状临诊症状v 1)母鹅:在发病初期,部分产蛋母鹅产软壳蛋和薄壳蛋,并引起产蛋减少,病鹅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运动迟缓,常离群落后,泄殖腔周围羽毛上沾有污物,最具特征的是,排泄物中混有黏性蛋白状物及凝固的蛋白和卵黄小凝块,到后期食欲停止,消瘦,产蛋停止(图121),腹围增大(图122),眼睛凹陷,脱水,最后衰竭死亡,少数康复病鹅也丧失生殖能力。v2)公鹅:临床症状限于阴茎,一般轻者阴茎严重充血,肿大23倍,螺旋状的精沟难以看清,其表面有大小不等的黄色脓性或干酪样结节;严重时阴茎肿大更严重,并有部分露于体外,不能缩回体内,阴茎部分呈黑色的结痂面,而在基部有黄色脓性或干酪样结节,剥除后呈出

46、血的溃疡面,多数公鹅在肛门周围有同样的结节,失去交配功能。v 剖检病变剖检病变v 病死的患病母鹅常见眼球下降,喙端发绀(图123),最主要病变在生殖器官,绝大部分病例病变的输卵管外观膨大(图1212),输卵管蛋白分泌部有大小不一凝固的蛋白团块滞留(图1213),在输卵管的其他部位,也有凝固卵黄或凝固蛋白块,或有干瘪的蛋壳(图1215),输卵管粘膜充血(图1214)常见输卵管粘膜和伞部有针头大小出血点,并有黄色或淡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而在一些亚急性病例中,成熟卵泡破裂于腹腔,充满腥臭味带有淡黄色卵黄碎片的液体,或腹腔内(图124)(图1211)以及肠管浆膜表面有大量的絮状淡黄色凝固的卵黄碎片

47、(图125),v肠环粘连(图126),肠管浆膜(图128)、(图1210)、输卵管浆膜(图127)和肠道黏膜以及腹腔脂肪表面(图129)有针头大的出血点或出血斑。公鹅的病变局限于外生殖器部分,其他内脏器官均无异常。 v治疗治疗v 对于发病的鹅群,除淘汰生殖器官病变的公鹅,以及症状严重的母鹅外,鹅群常采用氟哌酸、环丙沙星、强力霉素、氟苯尼考、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防治,可中止疾病的发展。如强力霉素按每公斤体重510毫克或氟苯尼考2030毫克,连用35天,可使大部分症状较轻的病鹅得到恢复,以控制本病的流行 v预防预防v 1)加强鹅群的饲养管理及消毒卫生措施,对公鹅生殖器官逐只检查,发现有病变的公鹅及时

48、淘汰,以防传染本病。v 2)目前本病的预防在生产实践中主要采用鹅蛋子瘟灭活菌苗肌肉注射,通常在产蛋前15天每只种鹅肌注1毫升,常安全有效,有较好的保护力。 .水禽曲霉菌病水禽曲霉菌病v 水禽曲霉菌病是由烟曲霉等霉菌引起水禽的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在水禽的组织器官中,尤其是肺和气囊发生炎症或小结节,故又称为曲霉菌肺炎。本病在临床上主要见于幼龄水禽,尤其是雏鹅较为多见,常呈群发性急性爆发,可造成大批死亡,是当前危害雏水禽的一种重要的传染病。 v 病原病原v 水禽曲霉菌病的主要病原体为烟曲霉。此外,黄曲霉、黑曲霉、青曲霉等也有不同程度的致病性。曲霉菌的形态特点是菌丝有隔,气生菌的孢子头膨

49、大成曲颈瓶状顶囊,顶囊部生成小梗,小梗产生呈放射状排列的分生孢子形如葵花状(图161)。在沙堡氏培养基上培养24小时的烟曲霉,菌落呈白色,部分菌丝变黄,菌落背面无色(图162);而培养48小时的烟曲霉菌落,其菌落背面部分呈棕黄色(图163)。 v流行特点流行特点v 不同种类的家禽和野禽对曲霉菌均有易感性,在水禽中主要见于2周龄以下的雏鸭、鹅,常呈急性爆发,死亡率可达50%以上。成年水禽发病,大多因饲喂霉变饲料引起的,常呈急性经过。本病多发生于温暖潮湿的梅雨季节,由于曲霉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受潮后的饲料、垫草成了霉菌生长繁殖的培养场所,如果禽舍潮湿,垫草、垫料不及时更换或继续饲喂保管不善的饲料,

50、这些霉菌以及它们所产生的孢子,通过雏鸭、鹅呼吸道吸入或消化道引起传播感染,造成本病爆发流行。v此外,本病的传播也可经污染的孵坊,幼禽出雏后不久即患病,出现呼吸道症状。 v 临诊症状临诊症状v 急性病例,主要发生与1周龄以下的雏鸭、鹅,患病雏精神萎顿,常缩头闭眼,两翅下垂,气喘、呼吸急速,常伸颈、张口呼吸(图165),呼吸时常发出特殊的“沙哑”声或“呼哧”声,鼻腔常流出浆液性分泌物,体温升高,食欲减少或废绝,但渴欲增强,下痢,常于发病后23天内死亡。慢性病例,常见于12周龄的幼龄水禽,病禽呈阵发性喘息,食欲不振,下痢,逐渐消瘦,衰竭死亡,病程大约一周左右。霉菌感染到脑部,则引起雏禽霉菌性脑炎,出

51、现神经症状(图164)。v成年水禽患病常见张口呼吸,食欲减退,间续下痢,病程较长,可达10天以上。 v剖检病变剖检病变v 死于本病的雏鸭、鹅可见肺和气囊有淡黄色纤维素渗出(图168)或混有数量不等的淡黄色霉菌结节(图166)(图167),霉菌结节柔软有弹性,内容物呈干酪样(图169);部分病例鼻腔内有浆液性黏液性分泌物,喉头及气管黏膜充血、出血(图1615);具有神经症状的鸭、鹅可见颅骨充血、出血(图1613),脑水肿,脑血管呈树枝状充血,或见脑组织因霉菌感染发生的淡黄色坏死灶(图1614)。青年和成年鸭、鹅可见肺表面和气囊壁有圆碟状中央微凹的成团霉菌斑块(图1610)(图1611)或有霉菌结

52、节(图1612),霉菌菌落清晰可见,呈灰黑色或淡绿色,多数病例肠道黏膜呈卡他性炎症。 v 预防预防v加强雏鸭、鹅的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注意舍内通风和清洁干燥,及时更换v垫草,使用过的垫草切勿晒后复垫。v禁止给鸭、鹅等水禽饲喂霉变的饲料,禁用发霉的稻草、麦秸、大糠等作为垫料。v在梅雨季节育雏时,要特别注意防止饲料和垫料发生霉变。v注意孵坊的消毒卫生,孵坊内环境、孵化用具以及入孵种蛋,必须用甲醛熏蒸消v毒。 v治疗治疗v 目前本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发生本病的鸭、鹅群,应用抗真菌药物防治,具有一定效果。如制霉菌素,每只雏鸭、鹅服用50008000单位,成年鸭、鹅按每公斤体重24万单位服用;

53、或用克霉唑按每公斤体重1020毫克内服,一日2次,连续35天。也可用0.05%硫酸铜溶液饮水,也有一定的疗效。 水禽霉菌性口炎水禽霉菌性口炎v水禽霉菌性口炎又称鹅口疮或念珠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鸭、鹅等水禽的一种消化道真菌病。其主要特征为消化道黏膜发生白色的假膜和溃疡。临床上以幼龄水禽较为多见。 v病原病原v 本病原为白色念珠菌,是一种酵母状真菌。菌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图171),能够发芽,伸长而形成假菌丝,故又称假丝酵母菌。本菌在普通营养琼脂、鲜血琼脂和沙堡氏培养基上均生长良好,菌落呈灰白色或奶油色(图172),表面光滑,有浓厚的酵母气味,革兰氏染色为阳性。 v 流行特点流行特点v 白色念珠

54、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也常在健康鸭、鹅的口腔,上呼吸道和肠道等处寄居。本病主要见于鸡、火鸡、鸽、野鸡等幼龄家禽和野禽。在水禽中则多见于鹅,尤其是幼鹅,一般鸭很少有发病的报道。幼龄水禽的易感性和死亡率均较成年水禽高,成年水禽发生本病,主要与使用抗菌药物有关。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消化道黏膜损伤有利于病原菌的入侵。不良的卫生条件,长期应用广谱抗菌素或皮质类固醇激素,以及营养缺乏等,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此外,本病也可以通过蛋壳传染。 v临诊症状临诊症状v 发生本病的幼龄水禽,常生长发育不良,精神萎顿、羽毛松乱(图173),怕冷,不愿活动,常群集在一起,气喘、呼吸急促、张口伸颈,叫声

55、嘶哑,食欲减退、消化障碍、常腹泻,最后衰竭死亡。 v剖检病变剖检病变v 病死幼禽剖检可见尸体消瘦,口、鼻腔常有分泌物,口腔、咽部以及食道黏膜增厚,形成白色或灰色伪膜(图174)(图175)或溃疡状斑痕,有时可波及腺胃。气囊常混浊,表面有干酪样物附着(图176)。 v预防预防v 1)加强幼龄水禽的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禽舍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同时,控制饲养密度,避免拥挤。v 2)避免长期或过量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消化道的正常菌群受到破坏,引起二重感染。此外,在育雏期间应增加多种维生素。 v 治疗治疗v 对于发病的禽群,常采用药物治疗。如制霉菌素、克霉唑拌料喂服,或用硫酸铜溶液饮水,剂量与浓度

56、同于防治水禽曲霉菌病的方法。 鹅的营养需要与饲料配制技术袁建敏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家禽营养研究室通辽市农村妇女养鹅千万家庭增收近1亿元v通辽市各级妇联组织在农村妇女中实施“千万只草原白鹅开发工程”,切实为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办好事、办实事。 v全市重点养鹅乡镇有90多个,重点村460多个,参与养鹅的妇女达19万多人,占农村妇女劳力的三分之一,妇女养鹅总数达到670多万只,为农牧民妇女家庭增收近1亿元。 周龄肉鸡(罗斯308)肉鸭(北京鸭)鹅(朗德鹅)体重日增重体重日增重体重日增重04254.612011671829534.34805124293790086.41000743

57、82056140071.41620894131671200085.724101135188281260085.731801106247485325092.939001037305283355042.94350648357074473054948501710495014鹅的消化特点v 肌胃压力大,达到265280mmHg,比鸡(100150mmHg)、鸭(180mmHg)大得多,能有效地裂解植物细胞壁, 能很好地利用主要由戊聚糖组成的半纤维素,其表观消化率高达40%以上,而对纤维素尤其是木质素的消化能力有限。v鹅对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分别是:蛋白质8790%,脂肪为4056%,纤维为3650%,

58、无氮浸出物为8288%,灰分为4660%,氨基酸平均利用率为8090%。v 鹅饲料的代谢能与鸡大致相同,但对粗纤维含量高的小麦麸、矮象草粉鹅有较高的AME值;所有测定饲料的干物质代谢率及粗纤维消化率,鹅均显著高于鸡,尤其对粗纤维含量高的饲料。 鸡、鸭、鹅对纤维成分消化率比较鸡、鸭、鹅对纤维成分消化率比较(%)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半纤维素鸡17-34072852鹅16340102941鸭1522072332种草养鹅成本低_中国饲料信息网v仔鹅13周龄对青饲料的需要量由占日粮10逐渐增至90,4周龄可以达到100。鹅对青草中粗蛋白、粗纤维的吸收率与羊相近,是摄食范围很广的家

59、禽。在饲养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仔鹅的体重每68天增重1倍,放牧鹅80天即可上市。包括饲养初期和上市前催肥使用的精料在内,青饲料与精料配比为9 1,每只鹅青饲料消耗总量为100150公斤。据测算,种草养鹅的经济收益是养猪的10倍,而出栏时间仅是养猪的三分之一。许月英(2004)皖西白鹅实验v结果表明:日增重笼养组比平养组提高10.6%,比放牧补饲配合饲料组提高11.8,比传统饲养组提高50.81%。v传统饲养组日增重最低,平养、笼养放牧补饲配合饲料组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地高于传统饲养方式组(p0.01)。v平养、笼养、放牧补饲配合饲料3组屠宰性能及肉质品质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营养水平日增

60、重饲料转化率1-28天29-70天草料比平养ME,11.58MJ/Kg(2.77Mkcal/kg)CP为18.16%ME,10.99MJ/Kg(2.63Mkcal/kg)CP为13.68%156d草料比为3 15770d草料比为1 143.12.63笼养47.72.54放牧补饲42.62.32传统饲养补饲碎米补饲稻谷加米糠31.64.63处理配合饲料舍饲配合饲料结合放牧与青饲料配合舍饲传统饲养70日龄体重,g4770525040013334引自左瑞华等(2004)1鹅的营养需要表1.1 法国的鹅营养标准推荐量0-3周4-6周7-12周种鹅代谢能(MJ/kg)10.8711.711.2912.1

61、211.2912.129.210.45粗蛋白质,%15.817.011.612.510.211.013.014.8赖氨酸,%0.890.950.560.600.470.500.580.66蛋氨酸,%0.400.420.290.310.250.270.230.26钙,%0.750.800.750.800.650.702.63.0总磷,%0.670.700.620.650.570.600.560.60有效磷,%0.420.450.370.400.320.350.320.36饲料采食量,g/只,日产蛋初期170150产蛋末期350300表1.2前苏联鹅的饲养标准13周48周926周种鹅代谢能(MJ/

62、kg)11.7211.7210.8810.46粗蛋白质,%20181414粗纤维,%561010钙,%1.21.21.21.6钠,%0.80.80.70.7有效磷,%0.30.30.30.3赖氨酸,%1.00.900.700.63蛋氨酸,%0.500.450.350.30蛋+胱,%0.780.700.550.55表1.3NRC(1994)鹅的饲养标准04周4周以后种鹅代谢能(MJ/kg)12.1312.1312.13粗蛋白质,%201515钙,%0.650.602.25有效磷,%0.30.30.3赖氨酸,%1.00.850.6蛋+胱,%0.600.500.50表1.4 仔鹅营养需要法国前苏联N

63、RC(1994)03周03周04周代谢能(MJ/kg)10.87(2.6)11.7(2.8)11.7212.13(2.9)粗蛋白质,%15.817.02020赖氨酸,%0.890.951.01.0蛋氨酸,%0.400.420.50蛋+胱,%0.790.850.780.6色氨酸,%0.170.180.22苏氨酸,%0.580.620.61钙,%0.750.801.20.65有效磷,%0.420.450.30.3钠,%0.140.150.8氯,%0.130.14粗纤维,%5表1.5生长鹅营养需要法国前苏联NRC(1994)46周48周4周后代谢能(MJ/kg)11.29(2.7) 12.12(2.

64、9) 11.72(2.8)12.13(2.9)粗蛋白质,%11.612.51815赖氨酸,%0.560.600.900.85蛋氨酸,%0.290.310.45蛋+胱,%0.560.600.700.50色氨酸,%0.130.140.20苏氨酸,%0.460.490.55钙,%0.750.801.20.60有效磷,%0.370.400.30.30钠,%0.140.150.8氯,%0.130.14粗纤维,%6表1.6后备鹅营养需要法国前苏联712周926周代谢能(MJ/kg)11.29(2.7)12.12(2.9)10.88(2.6)粗蛋白质,%10.211.014赖氨酸,%0.470.500.70

65、蛋氨酸,%0.250.270.35蛋+胱,%0.480.520.55色氨酸,%0.120.130.16苏氨酸,%0.430.460.43钙,%0.650.701.2有效磷,%0.320.350.3钠,%0.140.150.7氯,%0.130.14粗纤维,%10表1.7 种鹅的营养需要法国前苏联NRC(1994)代谢能(MJ/kg)9.2(2.2)10.45(2.5)10.46(2.5)12.13(2.9)粗蛋白质,%13.014.81415赖氨酸,%0.580.660.630.6蛋氨酸,%0.230.260.30蛋+胱,%0.420.470.550.50色氨酸,%0.130.130.16苏氨酸

66、,%0.400.450.46钙,%2.63.01.62.25有效磷,%0.320.360.30.30钠,%0.120.140.7氯,%0.120.14粗纤维,%10产蛋初期采食量170150末期采食量3503001.2影响鹅营养需要的因素:v品种v性别v生长阶段鹅的主要品种大型鹅中型鹅小型鹅60日龄体重4.24.6kg33.5kg1.42.8kg主要品种狮头鹅朗德鹅莱茵鹅四川白鹅皖西白鹅豁眼鹅太湖鹅籽鹅周龄肉鸡(罗斯308)肉鸭(北京鸭)鹅(朗德鹅)体重日增重相对生长速度(%)体重日增重相对生长速度体重日增重相对生长速度04254.612011671829831837.64844805130024293715778767.1141100074108382056911410808416208962413167160201786.74024101134951882814326909635318011032624748531317969.819390010323730528323347445.4943506412835707417473054994850173104950142鸡、鸭、鹅饲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