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6999260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7.1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五单元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1 预习导学 梳理知识点拨 2 课堂讲义 理解深化探究3 当堂检测 巩固应用反馈4 教材问题解答 答疑释惑应用一、新青年的诞生1.背景(1)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 有了进一步发展。(2)政治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 。预习导学 梳理知识点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3)思想方面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掀起一股 的逆流。2.诞生(1)诞生标志

2、: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 一文,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尊孔复古敬告青年知识点拨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而进行的新的探索,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二、新文化运动1.内容(1)新文化运动提倡 ,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2)新文化运动还提倡新道德,反对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它提倡 ,反对旧文学。民主与科学旧道德新文学2.意义(1)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 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 的洗礼,也为 在

3、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封建思想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误区警示(1)维新派“尊孔”,激进派批孔,二者主张不同,但其实质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发展资本主义。(2)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继续,辛亥革命是从政治上反封建,而新文化运动是从思想上反封建。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背景(1)国内: 的开展。(2)国际: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2.表现(1)五四运动前人物:李大钊。成就: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庶民的胜利(2)五四运动后理论:李大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

4、义。组织:出现了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实践: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出版工人刊物劳动界 和劳动音。劳动者3.影响(1)陈独秀、毛泽东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 指导中国革命。(2)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马克思主义误区警示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发生了分化。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胡适等人则继续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前期主要宣传西方思想,后期则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课堂讲义 理解深化探究主题一新文化运动1.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的原因(1)蔡元培提出“思想

5、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2)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3)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进步青年。2.新文化运动的特点(1)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实质是实现民主政治。(2)有思想战线和文学战线两条战线,其目的是为实现民主政治而营造新文化氛围。(3)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4)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3.前期新文化运动内容之间有何关系?(1)民主与科学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2)提倡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3)提倡

6、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文学革命是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手段”。4.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积极影响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由于两者在斗争内容方面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故将新文化运动看做是辛亥革命的“补课”。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中国的知识分子得到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2)局限性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存在着对东西方文化评价的绝对化倾向。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造成儒家思想受到近代史上

7、前所未有的打击,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传统文明,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中国文化的发展。l 探问题材料一1914年9月25日,袁世凯颁发祭孔告令说:“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28日,率领官员到孔庙举行祭孔大典。同年12月,在天坛举行祭天仪式。(1)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说尊孔复古的实质就是复辟帝制?答案材料反映出袁世凯掀起了尊孔复古逆流。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要尊孔复古,就要恢复封建时代的礼仪和制度,而这些礼仪和制度是和封建君主制紧密相连的,所以,尊孔复古的实质就是复辟帝制。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

8、、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2)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为什么要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答案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破坏民主共和,实行专制独裁,大搞帝制复辟,民主共和没有真正实现,究其原因是人们的民主思想和民主意识淡薄。提倡民主,增强国民的民主意识,就是为在中国建设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扫除思想障碍,开辟前进的道路。提倡科学,是因为每个人只有懂得自然科学,有了科学的思想观念,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才能真正做到反对愚昧和落后,只有消除了愚昧和落后,才能真正做到反封建,实现民主政治。材料三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

9、,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陈独秀(3)根据材料指出陈独秀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态度在当时的进步作用。答案态度:绝对肯定西方文化。作用:维护共和政体;猛烈冲击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l 教方法新文化运动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主题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1)根本原因是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条件。(2)中国是当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最为尖锐的国家之一,中国革命需要马克思主义这样的先进思想的指导。(3)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4)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10、。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1)进步知识分子起了推动作用,马克思主义宣传同工人运动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战胜了非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思想。3.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2)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阵营逐渐分化,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l 探问题材料一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开始在欧洲走路,走得比较慢。那时我们中国除极少数留学生以外,一般人都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世界上有马克思其人以前有

11、人如梁启超、朱执信也曾提起过马克思主义不过以前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毛泽东(1945.4)(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哪些人开始提起马克思主义?答案梁启超(改良派)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朱执信(革命派)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较详细。材料二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三天就传入中国。当时真正看清十月革命真相及其伟大意义的,首先是李大钊。早在1918年3、4月间,他就开始向朋友宣传和介绍十月革命。戴鹿鸣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李大钊(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中国最早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谁?答案十月革命的影响。李大钊是将马克思主义全面介绍到中国的

12、第一人。材料三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中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威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齐鹏飞毛泽东思想概论(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答案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l 教方法巧记速记当堂检测 巩固应用反馈1.下列报刊杂志中,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的是() A.时务报B.青年杂志C.新青年 D.民报解析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第一号起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此题容易误选C。答案B2.右图是中国近代某著名杂志创刊号目录的局部图。下列

13、言论,属于该杂志提出并倡导的应是()A.“中国民不拜天,又不拜孔子,留此膝何为?”B.“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防止左”C.“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解析根据图片信息“敬告青年”可知“某著名杂志”为青年杂志,倡导民主、科学,故C项正确。答案C3.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到: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满本写着两个字“吃人”。从材料中你得到的历史信息是()A.首倡民主与科学 B.揭开文学革命的序幕C.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 D.宣传马克思主义解析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我国第一部白话小说,是为了配合新文化运动对传统礼教批判而写作的。答案C

14、4.就作用而言,新文化运动前期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主要“新”在()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D.深入地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解析资产阶级改良派没有提出反封建的思想,而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封建思想不彻底。新文化运动猛烈冲击着中国千百年来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及其政治意识,从而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答案B5.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上述认识的得出,主要是由于李大钊()A.最早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B.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C.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D.站在中国共产党的

15、立场解析材料信息表明,李大钊对十月革命有了比较科学的认识。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李大钊最早举起社会主义大旗,故A项错误;受到民主和科学的洗礼是指新文化运动,故C项错误;文章写于1918年,中共成立于1921年,故D项错误。答案B6.新文化运动除了宣传“德先生”和“赛先生”,还开始了一场道德伦理革命。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新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制己心;(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材料二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

16、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令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材料三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请回答:(1)据材料一,作者所说的“旧道德观念”指的是什么?作者所提出的“新道德标准”的思想来源

17、又是什么?解析回忆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的内容回答第一小问,回忆新文化运动的内涵解答第二小问。答案儒家传统道德(或三纲五常)。西方资产阶级人文思想(或启蒙思想)等。(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说明“道德伦理革命”出现的原因。解析从材料中对国人觉悟的认识入手,可知国人觉悟经历了“学术”“政治”和“伦理”三个阶段。回忆教材知识可以回答“背景”。答案学术政治伦理(器物制度思想)。资产阶级追求民主政治;尊孔复古逆流兴起;袁世凯复辟帝制;新式知识分子的作用。(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道德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解析理解材料中“新文

18、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欧洲黑暗”的含义回答“存在的问题”。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和当时政治经济状况回答“原因”。答案除旧而未能立新;道德伦理规范混乱。新文化运动存在过激倾向;社会政治黑暗、经济凋敝。教材问题解答 答疑释惑应用学思之窗提示这个宣言说明,马克思主义已经传入中国,中国将会走上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按照马克思主义指明的方向,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提示(1)民主共和思想: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要求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它推动了辛亥革命的高涨,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实业救国思潮:一战期间,一批资产

19、阶级实业家倡导“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也为无产阶级的壮大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3)民主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倡导民主、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使民主、科学的思想得到了弘扬,人们的思想得到极大的解放。(4)马克思主义思想:十月革命后,先进知识分子通过著书立说,成立社团等方式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二、学习延伸提示(1)同意观点一:儒家传统文化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需要,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近代以来,在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过程中,思想界出现学习西方的热潮,但中国的封建统治势力非常顽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为了其特殊的政治目的,尊孔复古更是变本加厉。因此要反封建,在思想领域就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推翻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2)同意观点二:儒家传统思想虽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但它是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看到其积极的方面,又要看到其消极的方面,应辩证地对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