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灾超级基站系统设备技术要求——XX移动

上传人:1888****888 文档编号:46981973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0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抗灾超级基站系统设备技术要求——XX移动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抗灾超级基站系统设备技术要求——XX移动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抗灾超级基站系统设备技术要求——XX移动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资源描述:

《抗灾超级基站系统设备技术要求——XX移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灾超级基站系统设备技术要求——XX移动(5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抗灾超级基站系统设备技术要求XX移动公司移动公司2010年年3月月目录1.总则 .42.超级基站的综合解决方案 .52.1 灾害影响分析.52.2 超级基站改造方案.52.3 卫星电路网络建设.62.4 光传输系统改造.72.4.1.超级基站传输建设原则.82.4.2.超级基站光传送网分层结构.92.4.3 光缆敷设.112.4.4 光传输系统配套设备配置标准.242.5. 超级基站电源改造建设方案.302.5.1.超级基站外市电引入.302.5.2.超级基站电源系统改造及设备配置 .322.5.3.接地.372.5.4.超级基站监控系统及设备配置方案 .373.超级基站土建及各专业选站要求

2、.403.1. 土建要求 .403.1.1. 超级基站分类及建设标准.403.1.2.超级基站普遍建设标准.403.1.3.设防类别.413.1.4.选址要求.423.1.5.不同灾难时的标准.433.1.6. 超级基站其他配置要求.443.2. 卫星传输选站要求.453.2.1 卫星站周围环境要求.453.2.2 卫星站室外设备场地要求.463.2.3 卫星站室内设备场地要求.473.3.光传输系统选站要求.473.3.1.选址要求.473.3.2.光传输系统对土建要求.483.4 无线基站选站要求.483.5.电源系统选站要求.493.5.1.选址要求.493.5.2.电源系统对土建要求.

3、494. 超级基站通信设备安装加固工艺要求 .504.1.概述 .504.2.超级基站通信设备范围.504.3.超级基站抗震设计目标.504.4.设计依据 .504.5.移动通信设备.514.5.1.基站设备.514.5.2.天馈系统安装要求.524.6.传输通信设备.534.7. 卫星天线系统安装要求.544.7.1. 卫星天线安装要求.544.7.2.卫星馈线安装要求.544.8.电源通信设备.554.9.空调 .584.10.基站监控设备.581.总则1.1. 为提高网络的抗灾能力,保证灾害发生时应急通信能力,通过提高重点基站设备、传输设备、电源设备的建设标准,同时增加卫星传输电路等手段

4、建设超级基站,增强基站抗灾害损毁能力。1.2. 灾害设防县设置 1 个超级基站,原则上应充分利用现网资源,通过现网改造方式建设超级基站。1.3. 传输采用光传输环网保护方式,光缆敷设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敷设方式,结合目前通信传输的主流技术、容量需求、综合造价、安全可靠等因素,以安全可靠为主要目标。1.4. 抗震和抗洪超级基站安装具备光传输与卫星自动切换功能,在光传输中断的情况下,自动切换到卫星电路。1.5. 卫星通信不受地形影响,灾难来临时,开通迅速,组网灵活,可以实现应急通信电路的紧急开通。1.6. 核心网选取性能稳定、负荷较低,机房传输电源等配套条件较好的现网 MSC和 BSC 设备,通过

5、传输电路接入本地超级基站。1.7. 应急通信超级基站技术方案包括现网基站技术改造、光传输系统改造、卫星电路网建设、电源设备改造、通信设备抗震加固改造、土建技术要求、应急基站选址要求。图 2.2-1传输电路主备示意图抗台风型超级基站,主要通过加强传输的抗灾害能力,增强蓄电池的供电能力,同时改进天馈线加固工艺,增强抗风能力。抗冰雪型超级基站,主要通过加强传输的抗灾害能力,增强蓄电池的供电能力,同时改进天馈线密封措施,增强冰冻能力。(1)基站主设备设定基站主设备作为超级基站的核心部分,主设备的选定极其重要,由于基站设备在 900MHz 比 1800MHz 有更好的覆盖能力,因此选用 GSM900 设

6、备为增强基站覆盖能力,需要选择高增益天线(1618dBi),高功放(60W),卫星(备用)光传送网(主用)超级基站现网BSC2.超级基站的综合解决方案2.1 灾害影响分析考虑到灾害中的气候条件,地震、强台风、冰雪、洪水环境容易造成通信中断。本技术要求中的基站改造按抗震型超级基站、抗洪型超级基站、抗台风型超级基站、抗冰雪型超级基站进行。2.2 超级基站改造方案抗震型、抗洪型基站,需要设置卫星作为传输备份电路,基站主设备具备传输自动切换功能,在光传输中断的情况下,自动切换到卫星电路。如下图所示:卫星地面主站采用定向基站基站主设备选用低功耗设备,在蓄电池供电的情况下,提高设备运行时间。基站设备载频配

7、置原则为 4/4/4,基站配置可调,灾时可根据灾区具体情况,通过远程关闭载频达到 1/1/1,以适应电源的 35 天供给。(2).传输自动切换功能针对地震和洪水区域,灾难发生时,人员不易到达现场,因此需要配置卫星设备,同时基站、BSC 设备通过改造,支持光传输设备与卫星设备自动切换。(3)主设备抗震抗震型基站设备需取得工信部电信设备抗地震检测合格证,按照不低于抗震烈度 9 度标准进行加固。2.3 卫星电路网络建设建设卫星远端站(简称应急卫星网),用于超级基站的传输电路备份,其应用方式和用户模型与卫星通信网有很大的不同:(1)应急卫星网中大部分远端站平时没有业务传输,只有当灾害降临并导致光缆传输

8、中断时才启用卫星电路;(2)所有远端站保持在线,监控中心需要随时监控远端站在网状态;(3)随灾害发生范围、地点和程度不同,不同时间需要启用卫星电路的 VIP基站数量变化较大,光缆电路恢复正常后卫星电路能够释放,因此应急卫星网需要能够随时调整远端站状态;(4)超级基站启用时,全天均为忙时;(5)远端站需要做到无人值守,当光缆中断时需要能够自动倒换至卫星电路。为了提高空间带宽资源的利用率,根据应急卫星网的业务模型,建议采用VSAT 系统结合 Abis 优化设备,实现以下功能:(1)空间信道动态分配:所有 GSM 基站都共享空间带宽池,空间信道不固定分配给每一个基站,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卫星空间带宽;

9、(2)BOD(带宽按需分配):主站根据每个基站繁忙情况按需分配卫星转发器资源。基站话务量增高时,主站动态增加带宽;当话务量减少时,带宽自动释放。所释放带宽能被其它的基站所使用。(3)ABIS 优化:ABIS 接口设备对真正有用的信令信息和话音信息进行压缩打包,然后上星发走;而对信息中的空字节、填充位等无用信息进行剔除。这样可以减少上星的数据量,从而节省空间带宽。Abis 优化设备本身的压缩功能已经在前期工程中进行过测试,测试证明,abis 优化设备可以优化大约 30%40%的带宽。应急卫星网依然采用主站集中设置方式,全网集中设置 1-2 个主站,多主站设置时主站之间可互为备份。其网络结构如下图

10、:图 2.3-1卫星网络结构示意图2.4 光传输系统改造对于冰雪、台风/海啸,若光缆采用直埋方式(本文中直埋方式一般含直埋敷设方式和管道敷设方式,具体描述时作严格分类),受灾害影响的故障概率较架空方式小,能够有效地提高传输路由的抗灾能力。对于地震、洪水,由于灾害影响范围广、影响大,可能出现多点故障,导致光通信环网保护失效,建议采用光通信为主用,卫星通信作为备用的主备传输方式。针对地震,架空和直埋方式都会受到损害,架空方式易抢修,建议根据具体项目光传输微波卫星建议直埋架空地震故障率高故障率高受气候影响,天面错位,对端微波节点不易确定几乎不受地形影响,开通迅速灾害影响范围广、影响大,建议采用光传输

11、为主卫星为备的主备方式。光缆根据具体地形选择敷设方式;卫星采用自动寻星装置洪水故障率较高故障率高对端微波节点不易确定几乎不受地形影响,开通迅速灾害影响范围广、影响大,建议采用光传输为主卫星为备的主备方式。光缆根据具体地形以直埋敷设方式为主;卫星采用自动寻星装置。台风故障率低故障率高受气候影响,天面错位,对端微波节点不易确定几乎不受地形影响,开通迅速采用光传输环网保护方式,光缆采用直埋敷设方式冰雪故障率低故障率高对端微波节点不易确定几乎不受地形影响,开通迅速采用光传输环网保护方式,光缆采用直埋敷设方式。地形,选择敷设方式;洪水灾害时根据调研情况,架空和直埋方式也都会受到损害,直埋方式较好,建议以

12、直埋方式为主,根据具体地形选择敷设方式。对于台风和冰雪,光缆采用直埋敷设方式。表 2.4-1传输方式抗灾比较2.4.1.超级基站传输建设原则原则上灾害设防县设置 1 个超级基站,原则上应充分利用现网资源,通过现网改造方式建设超级基站传输保障系统按照改造方式建设。抗震型超级基站:采用传输主备方式,以光传输环网保护方式为主用,卫星方式为备用。根据具体地形,光缆架空或直埋;卫星采用自动寻星方式。主要设备板卡采用备份方式,增加设备抗震加固,达到 9 度以上抗震性能。抗洪型超级基站:采用传输主备方式,以光传输环网保护方式为主用, 卫星方式为备用。光缆敷设以直埋方式为主,卫星采用自动寻星方式。抗冰雪超级基

13、站:采用光传输环网保护方式,光缆采用直埋敷设方式。抗台风/海啸超级基站:采用光传输环网保护方式,光缆采用直埋敷设方式。2.4.2.超级基站光传送网分层结构按照分层次建设思路,整个城域传送网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城域传送网的核心层和汇聚层负责各种业务颗粒的汇聚、传送、调度和处理,其中的核心层核心业务节点为城域传送网接入的各种业务至省会一级汇接中心节点或各移动业务网的业务汇接中心节点,为各移动业务网提供接入汇接。对于城域网网络规模和业务需求较小,且核心业务节点仅 12 个,其核心与汇聚层面可合并为一个骨干层,构成骨干层和接入层的两层城域传送网网络分层结构。(1)核心和汇聚层系统组网网络结构应

14、 急 电 路 应 尽 量 利 用 现 网 SDH(MSTP) 系 统 资 源 疏 通 传 送 , 对 于 现 网SDH(MSTP)系统不能满足今后增加的业务传输需求时可适量新建 SDH 系统以满足业务需求即可。在线路光纤资源相对紧张且能提供 WDM 系统传送平台的网络上,GE 以上大颗粒业务由 WDM 直接承载,新建 SDH(MSTP)系统应尽量承载在 WDM 平台之上。光纤资源丰富且没有配置 WDM 系统传送平台的核心层和汇聚层的SDH(MSTP)系统由光纤线路直接传送。对于新建 SDH 系统,业务需求模式为以汇聚业务为主的核心层和汇聚层采用 SDH(MSTP)环网结构。当核心层传输节点具有

15、三个以上的光缆出口方向或WDM 系统为网状网连接方式、业务需求为网状网需求模式并且网络结构已构成或具备网络向网状网方向演进时,可构建基于 SDH 的网状网拓扑结构或虚拟网状网结构,实现 SDH 的 1+1 MSP、SNCP 以及主要节点之间的大容量交叉调度和保护。系统组网核心层和汇聚层之间应采用双节点方式互连,即汇聚环接入两个核心节点。核心层和汇聚层采用 SDH(MSTP)环网结构。核心层汇聚图例:核心层设备汇聚层设备现网中由于条件受限不能及时改造的单节点互连网络,但节点可靠性高,可以先利用按照现网结构组网,后期适时进行改造。图 2.4.21 中汇聚环网 1 与核心层以及图 2.4.2-2 中

16、接入环网 1 与核心或汇聚层为相邻双节点双归结构,图 2.4.21 中汇聚环网 2 与核心层以及图 2.4.2-2中接入环网 2 与核心或汇聚层为为分散双节点双归结构,分散双节点双归结构所对应的汇聚接入电路的传送容量效率相对较大。核心环汇聚环汇聚环接入层图 2.4.-1 双节点互连(一)汇聚环上的节点一般选择在交通方便、机房面积较大、光缆进出方便、电源条件较好的县市和乡镇。一个汇聚区内宜采用多个环路覆盖,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2)接入层系统组网城域传送网接入层负责各种业务(包括灾时应急电路)的接入,以细颗粒传送、调度和多业务处理为主。网络结构对于含应急通信电路的接入层的网络构成采用环状的接入层

17、组网结构。不同方向光缆必须形成独立路由,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宜选用双节点上联的网络结构核心或汇聚层SDH核心或汇聚层接入环图例:核心汇聚层传输接入层传输设接入环网络结构 汇聚层接入应用说明环网双节点接入层主要应用网络结构,可提供接入通道保护和汇聚接入节点保护,传送接入安全可靠单节点受地形地域等限制的部分特殊地区,双汇聚接入节点的设置较为困难。可提供接入通道保护,但汇聚接入节点无法保护,传送接入较为安全可靠。图 2.4-2 双节点互连(二)表 2.4-1 目前接入层网络结构应用类型系统组网对于现有网络汇聚层与接入层之间采用单节点互联的方式,应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及建设条件尽可能形成双节点互联或子网

18、连接保护方式。在现有接入层传输网络结构不合理,接入环过大、接入节点过多,网络的安全可靠性不高时,需要对网络进行优化改造,主要手段包括拆环、新建路由成环、设置汇聚点以及系统升级等。部分超级基站改造涉及其他局站和线路的大规模改造时,可以单独将此超级基站传输通过短距离成环连在汇聚点上。抗震和防洪型超级基站以有保护的光传输网络作为主用传输手段,同时配置卫星传输作为备用,主用系统中断时,自动倒换至卫星备份系统,卫星通信系统配置自动寻星装置。2.4.3 光缆敷设本意见适用于含超级基站的城域网光缆传输系统的线路工程设计,包括涉及到超级基站的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光缆建设。未涉及方面按照 YD5137-200

19、5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 5148-2007架空光(电)缆通信杆路工程设计规范的相关标准以及相关企业标准的要求执行。本技术要求的指导原则按新建标准制定,超级基站的光缆建设原则上尽量利用已有的光缆资源,进行必要的改造,以符合超级基站的目标要求。光缆线路建设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贯彻国家基本建设方针政策,合理利用资源,节约建设用地,执行国家抗震防灾和环境保护等规定。光缆线路建设必须保证通信网整体通信质量,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切合实际、安全可靠,在灾害环境下,以提高网络可靠性为目标,保证灾害发生时应急通信正常运营。在特殊情况下执行本意见的条款确有困难时,应充分阐述理由,提出解决方案,并呈省公

20、司有关主管部门审批。2.4.3.1 光缆敷设方式光缆敷设方式一般分为架空光缆敷设方式、直埋光缆敷设方式、管道光缆敷设方式和水底光缆敷设方式;(1)架空光缆敷设方式架空方式是将光缆架挂在电杆上。这种敷设方式可以利用原有的架空明线杆路,节省建设费用、缩短建设周期。架空光缆挂设在电杆上,要求能适应各种自然环境。一般架空光缆易受台风、冰凌、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威胁,也容易受到外力影响和本身机械强度减弱等影响,因此一般环境下,架空光缆的故障率高于直埋和管道式的光纤光缆。(2)直埋光缆敷设方式直埋方式时光缆外部有钢带或钢丝的铠装,直接埋设在地下,要求有抵抗外界机械损伤的性能和防止土壤腐蚀的性能。要根据不同的使

21、用环境和条件选用不同的护层结构。根据土质和环境的不同,光缆埋入地下的深度一般在 0.8 米至 1.2 米之间。在敷设时,必须注意保持光纤应变要在允许的限度内。(3)管道光缆敷设方式管道敷设一般是在城市地区或公路铁路区域,光缆有再次敷设需求,而开挖代价较大的地域。管道敷设的环境比较好,一般对光缆护层没有特殊要求,无需铠装。管道敷设时可以采用机械旁引或人工牵引。一次牵引的牵引力不要超过光缆的允许张力。(4)水底光缆敷设方式水底光缆是敷设于水底穿越河流、湖泊和滩岸等处的光缆。这种光缆的敷设环境比管道敷设、直埋敷设的条件差得多。水底光缆必须采用钢丝或钢带铠装的结构,护层的结构要根据河流的水文地质情况综

22、合考虑。水底光缆敷设施工的方法需根据河宽、水深、流速、河床、土质等情况进行选定。2.4.3.2 灾害环境下光缆敷设方式的比较选择(1)灾害影响根据不同灾害场景(地震、洪水、冰雪、台风),不同敷设方式的故障概率不尽相同。1)地震:光缆线路受损严重,包括直埋、管道和架空不同敷设方式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相比之下:一般架空光缆的损失比例要略低于管道和直埋敷设方式的光缆,具体情况依地形环境而定。针对光缆线路由于地形变化,伴随的衍生灾难如暴雨、山体滑坡等,架空和直埋均会受到影响。但架空方式容易发现故障点,方便抢修。2)洪水:光缆线路受损较严重,包括直埋、管道和架空不同敷设方式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相比之下:

23、一般架空光缆的损失比例要高于管道和直埋敷设方式的光缆,具体情况依地形环境而定。 伴随着暴雨中的雷击现象,会出现光缆遭雷击损坏的情况。3)冰雪:大雪天气下,光缆线路一般不会出现大面积故障,光缆线路受影响较小,.微波通信质量会受影响。冻雨天气光缆线路受损较重,主要是架空光缆和杆路由于覆冰造成的杆路倒塌和光缆拉断。4)台风光缆线路受损较重,主要是架空光缆损失较重,间接的伴随暴雨冲刷、建筑屋倒塌等会导致少量直埋、管道光缆的损坏。(2)灾害区域光缆敷设方式针对不同灾害情况下光缆线路的受损特点,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原则上考虑光缆敷设方式如下:1)地震对于抗震型超级基站所处的城域网光缆线路区域,对敷设方

24、式不做限定;设计时应结合当地地形,根据经济安全的原则选择架空或直埋敷设方式;路由选择尽量避开地形不稳定地带,减少暴雨、山体滑坡等带来的影响。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按规范做好防雷、防强电、防鼠等相应的防护措施及保护措施;对于直埋光缆,适当增加”S”弯等光缆预留点,减少直接的拉伸破坏。2)洪水对于抗洪型超级基站所处的城域网光缆线路区域,敷设方式宜采用直埋敷设,根据地理条件(山区等)也可采用架空光缆敷设方式;.针对光缆线路被洪水冲断,路由选取远离蓄洪区、泄洪区,不在河道范围,采取直埋管道敷设方式。大河过河方式尽量采用桥上吊挂方式。针对暴雨、洪水灾害引起的山体滑坡、山洪爆发等地质灾害引发的光缆中断,

25、在灾害范围内架空和直埋均会受损(杆路倒塌、道路冲断),施工设计中应选择合理路由尽量避开灾害频发地段。针对雷击引发的光缆中断,按规范做好防雷措施,光缆进局前将金属外皮接至防雷地。3)冰雪对于雪灾区域的超级基站,光缆线路敷设方式不做要求,但冬季气温低于-30的区域应采用直埋敷设方式。对于冰冻地区的超级基站,针对光缆杆路受力不均的倒塌及光缆因受力太大易拉断的情况,光缆线路敷设方式应采用直埋敷设方式。对于局部地段,光缆直埋方式受限时,可采用架空方式,架空杆路应避免大的拐角设计,可以考虑加大吊线和拉线程式、缩短杆距、增加四方防凌拉线等措施。4)台风针对光缆杆路及光缆易被台风吹倒,光缆易拉断,推荐采取直埋

26、管道敷设方式。对于局部地段,光缆直埋方式受限时,可采用架空方式,架空杆路应避免大的拐角设计,可以考虑加大吊线和拉线程式、缩短杆距、增加双方防风拉线等措施。针对伴随的暴雨、洪水灾害,施工设计中应选择地质地形较稳定的路由,避开灾害频发地段。针对附带的雷击引发的光缆中断,按规范做好防雷措施,光缆进局前将金属外皮接至防雷地。2.4.3.3.光缆线路路由的选择(1)光缆线路路由方案的选择,应以通信网络规划为基础,进行多方案比较。必须保证通信质量,使线路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便于施工、维护。(2)环网保护的光缆路由应保证不同方向路由的独立性。(3)光缆线路路由应选择在地质稳固、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段,尽量减少翻

27、山越岭,并避开可能因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危害的地段。路由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到线路稳固、运行安全、施工及维护方便和投资经济的原则。(4)宜选择在地势变化不剧烈、土石方工程量较少的地方,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 采空区及岩溶地表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震液化、沙埋、风蚀、盐渍土、湿陷性黄土、崩岸等对光缆安全有危害的地方。应避开湖泊、沼泽、排涝蓄洪地带,尽量少穿越水塘、沟渠,在障碍较多的地段应合理绕行,不宜强求长距离直线。并应考虑建设地域内水利及土地利用长期规划的影响。(5)光缆线路穿越河流,当过河地点附近存在可供光缆敷设的永久性桥梁时,光缆宜在桥上通过。采用水底光缆时,应选择在符合敷设水底光缆要求的

28、地方,并应兼顾大的路由走向,不宜偏离过远。但对于河势复杂、水面宽阔或航运繁忙的大型河流,应着重保证水线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可局部偏离大的路由走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也可利用定向钻孔或者架空等方式敷设光缆过河。(6)光缆线路遇到水库时,应在水库的上游通过,沿库绕行时敷设高程应在最高蓄水位以上。(7).光缆线路应考虑强电影响,不宜选择在易遭受雷击、腐蚀和机械损伤的地段。2.4.3.4 光缆线路敷设方式选择(1)为提高应急通信保障体系的通信可靠性,本地光缆线路在冻雨区域和台风影响区域的非市区地段敷设时应以采用管道或直埋方式,对于潜在洪水灾害区域应以采用管道或直埋方式为主,地震区域和雪灾区域除管道和

29、直埋方式外也可采用架空方式。(2)光缆线路在市区内敷设应以采用管道方式为主。对不具备管道敷设条件的地段,可采用简易塑料管道、槽道或其他适宜的敷设方式。(3)对于原则要求直埋方式的光缆在下列情况下可采用局部架空敷设方式:必须穿越峡谷、深沟等采用其他敷设方式不能保证安全或建设费用过高的地段;地下或地面存在其他设施,施工特别困难、原有设施业主不允许穿越或赔补费用过高的地段;因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等原因无法采用其他敷设方式的地段;受其他建设规划影响,无法进行长期性建设的地段;地表下陷、地质环境不稳定的地段;其他不能采用管道或直埋方式敷设的地段,如陡峻山岭等。(4).在长距离直埋地段局部架空时,可不改变光

30、缆外护层结构。(5)光缆穿越河流的敷设方式,应以线路安全稳固为前提,并结合现场情况按下列原则确定:路由附近有永久性坚固桥梁可以利用的,光缆应当在桥上敷设;不具备桥上敷设条件,或建设费用过高时,河床情况适宜的一般河流可采用定向钻孔或水底光缆的敷设方式。采用定向钻孔时根据实际情况可不改变光缆护层结构;遇有河床不稳定,冲淤变化较大,或河道内有其他建设规划,或河床土质不利于施工,无法保障水底光缆安全时,可采用架空跨越方式。2.4.3.5 光缆结构选择(1).光缆结构应使用松套填充型或其他更为优良的方式。光缆线路应采用无金属线对的光缆。根据工程需要,在雷害或强电危害严重地段可选用非金属构件的光缆,在蚁害

31、严重地段可采用防蚁光缆。(2).光缆护层结构应根据敷设地段环境、采用的敷设方式和保护措施确定。光缆类型允许拉伸力(N)允许压扁力(N/100mm)短期长期短期长期管道和非自承架空15006001000300直埋3000100030001000特殊直埋 14000200030001000特殊直埋 210000400050003000水底(20000N)200001000050003000水底(40000N)400002000080005000光缆护层结构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直埋光缆:PE 内护层+防潮铠装层+PE 外护层,或防潮层+ PE 内护层+铠装层+PE 外护层,宜选用 GYTA53、G

32、YTA33、GYTS、GYTY53 或其他更为优良的结构;对于地震和洪水区域的超级基站的直埋光缆建设推荐采用 GYTA33 结构,加强光缆机械强度。管道或采用塑料管道保护的光缆:防潮层+PE 外护层,宜选用 GYTA、GYTS、GYTY53、GYFTY 或其他更为优良的结构;架空光缆:防潮层+PE 外护层,宜选用 GYTA、GYTS、GYTY53、GYFTY、ADSS、OPGW 或其他更为优良的结构;水底光缆:防潮层+ PE 内护层+钢丝铠装层+PE 外护层,宜选用 GYTA33、GYTA333、GYTS333、GYTS43 或其他更为优良的结构;局内光缆:非延然光缆;防蚁光缆:直埋光缆结构+

33、防蚁外护层。上述光缆结构只是一般性推荐,工程建设中需要结合不同灾害种类以及当地其他防护要求综合考虑。(3)光缆的机械性能应当符合表 2.4.31 的规定。光缆在承受短期允许拉伸力和压扁力时,光纤附加衰减应小于 0.1dB,应变小于 0.1%,拉伸力和压扁力解除后光纤应无明显残余附加衰减和应变,光缆也应无明显残余应变,护套应无目力可见开裂。光缆在承受长期允许拉伸力和压扁力时,光纤应无明显的附加衰减和应变。表 2.4.-2光缆的允许拉伸力和压扁力特殊直埋指埋设在坡度超过 30 度,“S”形敷设有困难,地表下陷,土质不稳定的距离较长的敷设方式。对于冰雪和台风区域的直埋光缆采用特殊直埋 1 型(坡度超

34、过 30 度)光缆,项目敷设方式直埋管道架空水底接头重叠长度(一般不小于)12m12m18m人手孔内自然弯曲增长0.5m1m光缆沟或管道内弯曲增长710按实际光缆平均预留(除接头预留外)710地下局站内每侧预留5m10m,可按实际需要调整地面局站内每侧预留10m20m,可按实际需要调整因水利、道路、桥梁等建设规划导致的预留按实际需要敷 设 地 段 及 土 质埋深(m)普通土、硬土1.2砂砾土、半石质、风化石1.0全石质、流砂0.8光缆外护层形式无外护层或 04 型53、54、33、34型333 型、43 型静态弯曲10D12.5D15D动态弯曲20D25D30D对于地震和洪水区域的特殊直埋 2

35、 型(坡度超过 30)度光缆。2.4.3.6 光缆线路敷设安装(1).本地光缆的敷设安装方法,可根据敷设地段的环境条件,在保证光缆不受损伤的原则下,因地制宜地采用人工或机械敷设。(2)施工中应当保证光缆外护套的完整性。直埋、长距离管道光缆金属护套对地绝缘电阻竣工验收指标应符合相关规范或设计规定。(3)光缆敷设安装的最小曲率半径应符合表 2.4-3 规定,其中 D 为光缆外径:表 2.4-3 光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4)光缆敷设安装的重叠和预留长度可参照表 2.4-4,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表 2.4-4 光缆重叠和预留参考长度针对地震和洪水环境,直埋光缆建议增加 S 弯设置,一般建议每 20

36、0m 做 2m的 S 弯处理。光缆预留长度应考虑日后维修的需要。2.4.3.7 光缆敷设安装要求(1)直埋光缆敷设安装要求1)埋深应当符合表 2.4-5 规定。市郊、村镇1.2市区人行道1.0公路边沟: 石质(坚石、软石)其他土质边沟设计深度以下 0.4边沟设计深度以下 0.8公路路肩0.8穿越铁路(距路基面)、公路(距路面基底) 1.2沟渠、水塘1.2河流按水底光缆要求注 1: 边沟设计深度为公路或城建管理部门要求的深度。注 2:石质、半石质地段应在沟底和光缆上方各铺 100mm 厚的细土或沙土。此时可将沟深视为光缆的埋深。注 3:上表中不包括冻土地带的埋深要求。在寒冷地区应针对不同气候特点

37、和冻土状况采取防冻措施。在季节冻土层中敷设光缆时应增加埋深,在有永久冻土层的地区敷设时应不扰动永久冻土。2)光缆敷设在坡度大于 20,坡长大于 30m 的斜坡地段宜采用“S”形敷设。若坡面上的光缆沟有受到水流冲刷的可能时,应采取堵塞加固或分流等措施。在坡度大于 30的较长斜坡地段敷设时,宜采用特殊结构(一般为钢丝铠装)光缆。3)光缆穿越或沿靠山涧、溪流等易受水流冲刷的地段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漫水坡、挡水墙或其他保护措施。4)光缆在地形起伏比较大的地段(如台地、梯田、干沟等处)敷设时,应满足规定的埋深和曲率半径要求。光缆沟应因地制宜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证光缆安全。一般高差在 0.8m 及以

38、上时应加护坎或护坡保护。5)光缆在桥上敷设时,应考虑机械损伤、振动和环境温度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2)管道光缆敷设安装要求1)新建长途管道应按远期容量一次敷设,并宜与相关的城乡建设(如道路、供排水系统等)统一规划,同步进行。2)在市区新建管道时,应符合 YD 5007-2003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3)在不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的野外地区新建长途管道时,宜符合下列埋深要求:负荷区别轻 负 荷区中 负 荷区重 负 荷区超重负荷区气象条件冰凌等效厚度(mm)5101520结冰时温度-5-5-5-5结冰时最大风速(m/s)10101010无冰时最大风速(m/s)25管道在公路路肩下或

39、类似地点建筑时,管道埋深(管顶距路面)不小于0.80m。管道在田地、山林等处建筑时,管道埋深的取定以不妨碍正常的耕作、种植、采集和小型灌溉渠道的疏浚为前提。进入人手孔处的管道底部距人孔底板面及管道顶部距人手孔内上覆顶面的净距不小于 0.30m,但采用埋式人手孔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4)光缆在某些比较特殊的管道中敷设时,如公路、铁路、桥上、与其他大孔径管道同沟等地点,应充分考虑到诸如路面沉降、冲击、振动、剧烈温度变化导致结构变形等因素对光缆线路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3)架空光缆敷设安装要求1)架空光缆线路,应根据不同的负荷区,采取不同的建筑强度等级。线路负荷区的划分,应根据气象条件

40、按表 2.4-6 确定。表 2.4-6 划分线路负荷区的气象条件注:1.冰凌的密度为 0.9g/cm3;如果是冰霜混合体,可按其厚度的二分之一折算为冰厚。2.最大风速应以气象台自动记录 10 分钟的平均最大风速为计算依据。2)架空光缆可用于轻、中负荷区和地形起伏不很大的地区。对于重负荷区、超重负荷区、冬季气温低于-30、大跨距数量较多、沙暴和台风(大风)危害严重地区不应采用。风速架空光缆及吊线条数轻、中负荷区重、超重负荷区抗风杆防凌杆抗风杆防凌杆一 般 地 区 ( 风 速25m/s)2816482884825m/s风速32m/s2482424824风速32m/s2282422422负荷区轻负荷

41、区中负荷区重负荷区超重负荷区野外杆路 5060505525502550市区杆路 35503545254025403)架空光缆杆线强度按照 YD 5137-2005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和YD 5148-2007架空光(电)缆通信杆路工程设计规范的相关标准。利用现有杆路架挂光缆时,应对杆路强度进行核算,保证建筑安全。4)架空线路的负荷区,应根据建设地段的气象资料,按照平均每十年为一周期出现的最大冰凌厚度和最大风速选定。5)杆距的选择表 2.4-7 标称杆距范围单位:米长杆档划分和加固应符合以下要求:1 当架空光缆杆距超过标准杆距 25%100%时,应采用长杆档建筑方式;超过标准杆距 100%时

42、,应采取飞线方式。2 长杆档应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一般可加装拉线或根部加固。6)吊线和拉线的安装应符合 YD 5148-2007架空光(电)缆通信杆路工程设计规范要求。吊线建议选用涂塑钢绞线,潮湿区域的拉线在电杆上的安装及与地锚的连接采用夹板法或卡固法。抗风杆和防凌杆拉线的隔装数应符合表 2.4-8 要求。表 2.4-8 抗风杆和防凌杆拉线的隔装数8)冰凌严重或风速超过 25m/s 的地段,应尽量采用直埋、管道敷设方式,对于个别地段确因其他原因无法采用直埋管道方式的,可部分采用架空光缆敷设,但应根据实际气象条件,单独提高该段线路的建筑标准,不应全线提高。推荐单条杆距25m,不宜采用多条光缆复挂

43、。台风地区的抗风杆隔装数为 2,冰凌地区的防凌杆拉线的隔装数为 4,具体实施需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和防灾经验采用增强措施,按照架空光(电)缆通信杆路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特殊设计。9)光缆吊线应每隔 300m-500m 利用电杆避雷线或拉线接地,每隔 1km 左右加装绝缘子进行电气断开。10)光缆应尽量绕避可能遭到撞击的地段,确实无法绕避时应在可能撞击点采用纵剖硬质塑料管等保护。引上光缆应采用钢管保护。光缆与架空电力线路交越时,应将交越处作绝缘处理。11)光缆在不可避免跨越或临近有火险隐患的各类设施时,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4)水底光缆敷设安装要求1).对防洪型超级基站涉及到的灾害区域城域网水底光

44、缆建设涉及以下项目的按照下列原则执行,其他项目和其他种类超级基站的水底光缆建设仍按照YD5137-2005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执行。2)水底光缆的过河位置,应选择在河道顺直、流速不大、河面较窄、土质稳定、河床平缓无明显冲刷、两岸坡度较小的地方。3) 水底光缆的埋深,应根据河流的水深、通航状况、河床土质等具体情况分段确定。河床有水部分的埋深应符合下列规定:水深小于 8m(指枯水季节的深度)的区段,河床不稳定或土质松软时,光缆埋入河底的深度不应小于 1.5m;河床稳定或土质坚硬时不应小于1.2m。水深大于 8m 的区域,可将光缆直接布放在河底不加掩埋。在冲刷严重和极不稳定的区段(如游荡型河道)

45、,应将光缆埋设在变化幅度以下;如遇特殊困难不能实现,在河底的埋深亦不应小于 1.5m,并项目普通线路应急线路总体原则线路路由通过单路由、双路由出局强调环网保护的独立双路由敷设方式架空、直埋、管道强调台风和冰冻灾难采用直埋方式敷设工艺直埋参考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参照干线要求,加强埋深;地震和洪水区域增加 S 弯设置架空参考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参照干线要求和架空光(电)缆通信杆路工程设计规范,细化施工要求;台风和冰凌区域特殊地段的安装采用缩短杆距等特殊措施。管道参考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参照干线要求,提出埋深水底参考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参照干线要求,强调桥上吊挂和定向钻方式光缆程式直

46、埋参考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 地震和洪水区域推荐推荐采用应根据需要将光缆作适当预留。在有疏浚计划的区段,应将光缆埋设在计划深度以下 1m,或在施工时暂按一般埋深,但需要将光缆作适当预留,待疏浚时再下埋至要求深度。石质和半石质河床,埋深不应小于 0.5m,并应加保护措施。岸滩部分埋深应符合下列要求:比较稳定的地段,光缆埋深不应小于 1.2m。洪水季节受冲刷或土质松散不稳定的地段适当加深,光缆上岸的坡度宜小于 30 度。对于大型河流,当航道、水利、堤防、海事等部门对拟布放水底光缆的埋深有特殊要求时,或有抛锚、运输、渔业捕捞、养殖等活动影响,上述埋深不能保证光缆安全时,应进行综合论证和分析,确定合适的埋

47、深要求。4)光缆穿越河堤的位置应在历年最高洪水位以上,对于呈淤积态势的河流应考虑光缆寿命期内洪水可能到达的位置。2.4-9 应急通信建设光缆敷设方式主要变化计规范GYTA33 结构,坡度 30 度以上采用干线特殊直埋缆架空、管道、水底参考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参考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2.4.3.8 光缆线路防护超级基站光缆建设的防护措施,包括防强电、防雷、防蚁等按照按照YD5137-2005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执行2.4.3.9 线路改造建议原则上超级基站的光缆资源利用现有光缆网络资源,局部新建以完善光缆网络结构。新建光缆按照上述原则建设。光缆敷设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加

48、强质量管理。光缆资源的利旧条件原则上应满足上述各种超级基站对光缆敷设的要求,或经过改造能够满足要求。对严重影响超级基站通信可靠性的段落应按规定进行改造。改造可通过对重点故障隐患段落通过加深光缆埋深,调整过河方式、更换光缆程式,局部加大杆路强度(加大吊线和拉线程式、增加杆路、缩短杆距等措施)。对局部段落经改造仍不能满足要求,或改造难度较大,改造成本与新建成本相差不大,经过综合经济技术比较,可采用新建方式。对于原敷设工艺不满足本意见要求,但结合当地自然环境,能够基本满足光缆可靠性要求的,暂不做改造要求,后期根据工程建设安排适时进行整改。2.4.4 光传输系统配套设备配置标准2.4.4.1 光传输设

49、备配置原则(1)超级基站传输系统的建设在平时满足公众通信的需要,特殊情况下作为应急通信传输资源,优先满足应急通信系统的需求。(2)超级基站传输系统的建设应满足国家和通信行业相关标准。(3)超级基站光传输系统根据现有设备情况,可选择 155M 或 622M SDH光传输设备。(4)对于本标准化配置方案中给出的配置模板,在具体的工程实施中,可以结合当地传输网络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2.4.4.2 设备配置要求(1)155M SDH 光传输设备基本要求1)设备应具备直接接入 STM-1 信号内的任何支路信号的能力。2) 设备群路侧为 STM-1 光接口;支路侧为 2M 接口。设备还应具备下 2 个以上

50、 FE 接口的能力。3)设备应具有交叉连接功能。无阻塞交叉连接能力低阶矩阵不少于 252252 个 VC-12。交叉连接方向应不少于:群路到支路、支路到群路、群路到群路、支路到支路。连接类型为:单向、双向、广播、环回。4)支路接口在支路侧应可以进行任意配置,支持通道保护方式。在改变和增减支路口时不应对其他支路的业务产生任何影响。(2)622M SDH 光传输设备基本要求1)设备应提供无需分接和终结 STM-4 信号、直接接入 STM-4 信号内的任何支路信号的能力。2)设备群路侧为 STM-4 光接口;支路侧为 140M 接口、STM-1 光接口和电接口、34M/45M 接口、2M 接口,该设

51、备应能下不少于 4 个 STM-1 光接口。设备还应具备下 FE 接口的能力。3)设备应具有交叉连接功能。无阻塞交叉连接能力高阶不小于 1616 个 VC-4,低阶不少于 504504个 VC-12。交叉连接方向应不少于:群路到支路、支路到群路、群路到群路、支路到支路。连接类型为:单向、双向、广播、环回。序号名 称单位数量备注1155M 分插复用设备1.119机架架1.2主子架及公共单元子架11.3155M 光单元盘盘1至少提供 2 光口1.4162M 支路单元盘1具有 1:N 的保护盘1.5交叉矩阵单元盘1+11.6定时发生单元盘11.7系统控制单元盘11.8以太网盘盘0可根据需要配置 2

52、口以太网盘,电口要求 1:N 的保护,光口要求 1+1 的保护2安装材料2.1机架电源线米根据实际情况配置2.2地线米根据实际情况配置2.3软光纤(10 米/条)条根据实际情况配置2.42M 通信电缆(8 芯 75 欧)米根据实际情况配置4)支路接口在支路侧应可以进行任意配置,支持组环结构,支持各种保护方式。在改变和增减支路口时不应对其他支路的业务产生任何影响。5)支持 1+1 MSP、SNCP、MS-SPRing 保护方式。2.4.4.3 传输设备配置方案(1)SDH-155M 光传输设备配置模板表 2.4-10 SDH-155M 光传输设备配置模板(2) SDH-622M 光传输设备配置模

53、板表 2.4-11 SDH-622M 光传输设备配置模板序号名 称单位数量备注1622M 分插复用设备1.119机架架1封闭式1.2主子架及公共单元子架11.3622M 光单元盘盘1至少提供 2 光口可以选配 2 块单光口单元盘1.4155M 光单元盘盘0可根据需要配置 155M 光单元盘,具有 1+1 的保护1.5162M 支路单元盘1或 322M、482M 支路单元,具备 1:N 的保护1.6交叉矩阵单元盘1+11.7定时发生单元盘11.8系统控制单元盘11.9FE 以太网盘盘0可根据需要配置 4 口或 8 口 FE 以太网盘。电口要求 1:N 的保护,光口 1+1 的保护2安装材料2.1

54、机架电源线米根据实际情况配置2.2地线米根据实际情况配置2.3软光纤(10 米/条)条根据实际情况配置2.42Mb/s 通信电缆(8 芯 75 欧)米根据实际情况配置(3)落地式综合配线架配置表 2.4-12综合配线架配置模板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机架高 2200宽 600深 600(mm)或高 2000宽 600深 600(mm)1.1封闭式架1含光缆引入固定、汇流与接地防雷、盘纤装置;封闭式机柜门要求网眼门1.2直流配电单元单元0可根据需要选配1.3交流配电单元单元0可根据需要选配2ODF 单元2.172 芯 ODF 单元单元1可根据需要调整2.212 芯熔配一体化模块单元块根据光纤数量选

55、择含 FC 适配器、跳纤、尾纤;根据需要可选 2、4 或 6 块3DDF 单元3.110 系统/单元块根据传输主设备2M 端口数量选择也可选 8 系统单元4托板块3建议应用场景基本配置基站所处的环路整体电路需求较大622M SDH 设备机单独成架安装,并配置落地式综合配线架基站所处的环路整体电路需求较小;155M SDH 光传输设备在落地式综合配线架内安装,也可单独成架注:光传输设备直接从开关电源引电,综合配线架内的电源模块主要为架内其他有源设备供电。2.4.4.4 基站配套传输设备的配置应用及说明(1)配置模式基站配套传输设备的配置,在工程中应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对传输主设备和传输配套设备进行

56、适当的组合。序号超级基站配置移动通信网基站配套设备配置标准化方案配置备注一155MSDH 分插复用设备模块1.11+1 交叉矩阵单元1 块交叉矩阵单元增加保护1.2155M 设备:根据需要配置 162M 或 322M 支路单元(1:N支路保护)622M 设备:根据需要配置 162M 或 322M 支路单元(1:N支路保护)155M 设备:根据需要配置 162M 或 322M 支路单元(无支路口保护)622M 设备:根据需要配置 162M 或 322M 支路单元(无支路口保护)增加保护1.3可根据需要配置 2 口 FE 以太网盘(电口要求 1:N 的保护,光口 1+1 的保护)可根据需要配置 2

57、 口或 4 口FE 以太网盘增加保护(2)配置说明1) 根据中国移动“移动通信网基站配套设备配置标准化方案”相关内容;2) 根据“中国移动传送网标准化设计项目”相关内容3)厂家调研资料4)中国移动应急体系研究要求5)由于要提高设备的安全性,一般的壁挂式设备配置较低,无板卡的保护。从应急设备的安全要求来看,板卡的备份能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因此,提出以下建议:传输设备作为综合柜中的一个模块安装;交叉盘要求 1+1 的备份;支路盘的保护电口做到 1:N 的保护,光口做到 1+1 的保护;6)随着基站 IP 化的进程加快,根据业务的要求,设备应具有提供数据接口的能力;(3)超级基站与一般基站配置比表表

58、 2.4-13超级基站与一般基站配置标准对比表二落地式综合配线架配置模块2.1机架为封闭式机架为封闭式或开放式确定为封闭式,增加安全性2.2ODF:一般为 72 芯 ODF 单元ODF:一般为 72 芯 ODF 单元2.3DDF: 根据需要配置多块 8 系统单元或 10 系统单元根据需要配置多块 8 系统单元或 10 系统单元三设备安装方式3.1落地式综合配线架内安装。或单独成架安装。对抗震型基站,采用设备连排安装方式,增加机架顶部加固,落地式综合配线架内安装(仅底部加固),或壁挂式安装按柜式安装四主备传输系统4.1抗震和抗洪水基站采用主备方式,主用为光传输,备用为卫星通信。采用主备切换方式以

59、光传输为主,个别站采用卫星方式。对抗震和抗洪水超级基站采用主备方式2.5. 超级基站电源改造建设方案2.5.1.超级基站外市电引入.参照规范标准(1)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J5483(2)工业与民用 35 千伏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J6183(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35kV 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392市电引入类别:超级基站要求引入一路三类以上(含三类)的市电电源。注:二类市电电源:二类市电供电线路允许有计划检修停电,平均每月停电序号用电设备名称功耗(kW)计算公式备注1通信设备0.7通信设备总功耗=开关电源效率2电池充电12.5电池总容量 2.35 24

60、10=开关电源效率 10003空调2.54照明及仪表0.5估合计市电引入容量16.2=(1)(2)(3)(4)车载移动油机容量16.2=(1)(2)(3) (4)便携移动油机容量13.2=(1)(2)次数不应大于 3.5 次,平均每次故障时间不应大于 6h。供电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要求:(1)由两个以上独立电源构成稳定可靠的环形网上引入一路供电线;(2)由一个稳定可靠的独立电源或从稳定可靠的输电线路上引入一路供电线。三类市电电源:三类市电供电为从一个电源引入一路供电线,供电线路长、用户多、平均每月停电次数不应大于 4.5 次,平均每次故障时间不应大于 8h。市电引入质量:引入 380V 低压市

61、电电源时,其电压变化范围应满足 380V(1015),频率变化范围应满足 50Hz(4),超过该范围时应配置稳压器。引入 10kV 高压市电电源时,其电压变化范围应满足 10kV(55),频率变化范围应满足 50Hz(4),超过该范围时应配置有载调压变压器。市电引入容量:超级基站的交流电源引入容量按 1530kW 考虑,具体计算可参照以下内容:(1)通信设备总功耗为:基站设备 350W(2 载频)、卫星设备 150W、传输及其他设备 100W;(2)蓄电池容量为 48V/1000Ah 电池 2 组;(3)空调按 2 台 3 匹柜机,1 主 1 备,主用空调柜机功耗 2500W;(4)照明及仪表

62、功耗 500W;(5)开关电源效率 90;表 2.5-1 新建宏基站交流负荷容量计算参考表市电引入方式:(1)抗震型超级基站的市电电源引入宜采用架空方式,进机房前需采用直埋方式;其他类型超级基站的市电电源引入宜采用全程直埋方式。(2)10kV 高压电源引入方案:高压电缆采用直埋方式时,埋设长度不小于200 米(可环绕机房敷设),其低压电缆的埋设长度可不做限制。(3) 380V 低压电源引入方案:低压电缆采用直埋方式时,埋设长度不小于 50 米(可环绕机房敷设)。(4)高低压架空线路应与周围的树木、建筑等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杆路设计尽量减少转角,如有无法避免的转角应设置 V 型双拉线;标准档距由

63、 50-60米缩小到 30-40 米;电杆洞深应在原规范要求的基础增加 1020 厘米;在杆路跨越公路时,线路对地距离不得低于六米;与超高压电力线路交越处段要设架空双屏蔽地线,屏蔽地段每根电杆做引下延伸式地线泄流。(5)电缆穿热镀锌钢管保护引入时,靠近机房的一端钢管应与基站接地系统就近焊连,远离机房的一端钢管应就近设置简易地网,其接地体宜设计成辐射形或环形,并相互可靠焊连。铠装电缆直埋引入时,电缆铠装层的接地与钢管接地相同,直埋电力电缆与通信电缆平行间距不小于 0.5 米。外电设备安装:(1)超级基站配置箱式干式变压器,采用室外高台安装方式,应确保安装、固定可靠,并在醒目位置悬挂“高压危险、严

64、禁攀爬”等警示标志。(2)站内的电力计量表根据当地供电部门的要求安装。2.5.2.超级基站电源系统改造及设备配置电源系统组成超级基站均配置 1 套交直流供电系统,分别由 1 个浪涌保护器(SPD)、1个市电/油机转换箱、1 台交流配电箱(屏)、1 套-48V 高频开关组合电源(含交流配电单元、高频开关整流模块、监控模块、直流配电单元)和 2 组阀控式蓄电池组组成。基站内所有交流用电设备:开关电源、空调、照明、插座、铁塔的航空障碍灯等的供电电源均从交流配电箱的输出分路引接。电源系统运行方式:(1)市电正常时,市电作为主用电源为基站提供交流电源;经交流配电箱、开关电源的交流配电单元、整流模块整流后

65、变换为直流电源;该直流电源通过开关电源的直流配电单元,对通信设备供电,同时对蓄电池组浮充充电。(2)市电故障时,开关电源整流模块自动停止工作,监控模块远程告警,蓄电池组放电,保证通信设备的直流用电;此时应远程关断部分载频,保留 2载频作为应急保证,同时应尽快将移动油机运至市电故障基站,为站内设备供电。(3)移动油机到站后,将油机接至基站预留的移动油机应急接口(电缆快速插头),将市电/油机切换开关切换至油机侧,开关电源整流模块自启动恢复工作,对通信设备供电,并根据开关电源系统的预先设定(按电池的放电容量或放电时间),自动选择浮充或均充工作方式,均充结束后自动转入浮充状态,充电过程自动控制。(4)

66、当市电恢复时,将市电/油机切换开关切换至市电侧,转由市电供电;市电稳定后,远程恢复应正常运行的基站设备载频数量。电源设备配置原则(1)交流配电箱(屏)容量应按正常运行的远期负荷容量配置。(2)高频开关组合电源机架容量按正常运行的远期负荷配置,整流模块容量按正常运行的本期负荷配置,整流模块数按 n+1 冗余方式配置。(3) 2 组蓄电池组的总容量按满足对应急保证通信负荷(2 载频)持续放电 45 天。(4) 应在超级基站合适的位置设置移动油机应急接口(电缆快速插头)。电源设备配置方案交流配电箱分路设置如下:(1) 系统输入:三相 380/220VAC,100A 进线开关 2 个(市电和油机),采用电气和机械连锁;(2) 交流配电输出分路:三相 63A2、25A3,单相 16A3、10A3。高频开关组合电源配置如下:(1)开关电源机架容量按 48V/600A 配置。(2)开关电源整流模块按 48V/50A 考虑。(3)开关电源整流模块数量计算如下:开关电源的整流模块数量根据站内直流负荷直流负荷及对蓄电池充电(电流为 10 小时充电率),进位取整后按 N1 冗余配置:其中:ILOAD负荷电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