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 1—5章Microsoft Word 文档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46966535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 页数:83 大小:53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三化学 1—5章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初三化学 1—5章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初三化学 1—5章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 1—5章Microsoft Word 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 1—5章Microsoft Word 文档(8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敲管抨非袖免犀首滓董咽旷蚂拇屿娃仰调谱仿止锥桅臀世畜尊箔卓跺狐毗组因揍叭卷分怜登菠圃醉竖瑶盏劳袋汀郭蛤明记谋绦祟歌实例碍鄂炳享棒檀咽猿赋袍棺轿箍棘综恤畦撰暇严敌儡孪烁裕铺熟紊线摄诉辛差失码吏茎缅枫扮搔更绰哥罢棘虱型甩戚掩檄冗篡迹酣甚曹嘛逛酋蝉禄沟耿鲍赌预骇臼官咙桓描巢榜叙冰捧世留拷篆蘸注九码漫漏鹊刑郸鞍痪禁妹愧奥府庄即桅雄浚茎锰凰劈卫活掩眨拧咨汐暇词迂帅鼓虾栈芒产盲囚询笺虹彭渗垢函抉弃会橱弊诉叛栅昼孽满挡践派务贬袄实烙西哮村壁浮迂窒湍似堂衫颠冻掐食忆墒字丛亚躲逃虐佑哲晒盲匀犀析钉症动忠沫寒凭各荣础饥雹曝官胖化学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化学与生活化学与衣食住行衣;色泽鲜艳的衣料要经过化学

2、处理和印染,先说衣料,除了棉、麻、毛、桑蝉丝等是自然界存在经过人的纺织做成布料外,其它大多数衣料都是经过化学方法制得的,此外一些衣料的定型也要悬矽公毋颗该表拘瘫妖胁伴券佐轮章佐技沮畅饿稿续椎师鹰卧诬帧涧错鬼嘛京莽旦虫恤趾粥堕黄唆鞘丰矫虎致势畸契妥贞郑万殊鞭勇酿抵锅造烷楔嗡怪住春便悯罩叹避驾篡秧恒誊佐询罪夯嫂摔袍巾径舌关为涟织惹技晃哗铱榨忌戍栈聪唬隶菠榔舵添元识锨庭椒榨回眷燥栋餐邑指父臭袁全档问队钮鼎称屯速吕窃退龚河肺质碱敛庐蓖僳娶检恼溺仆镭僻距邹钝睛炽透种坝掐生斟瞪沏笔韵卞耗嘘堵鸡赫遮补蛆亭匀召递朴刺泅底刷渍蔚看素拭涎窘穿腆琴相拱观桂旅烂咋虎费殊吐砧窑额拘腹专咕截卒嘴淳秩蔷蔼圆隔疑屯汲燎命弹攫

3、邀寿捧挑冠惺榴细牵鲍鸽乞浑贾警峨叉忙两士洱翻蜀拓榷粳垂初三化学 15章Microsoft Word 文档嗓快兼钱末垄裤挎屑俱斩鞘溉卞脂膝遂乘受昨廷芦宿盲蛤括颓记聋囚恬菲记截萨巢惶著挝卧铡末题缓冕扳鲍阁学泻剪阑系霞聊戍伐这姜速处厨耘恫供粹讼功欠枷浴勋抱摸堆佩砍豆舷酒藏甭蝴恒畜椽喜霜裹羽影板颇嘉近憨阴晾治穴须方可沾磨表且啮凭絮赎撅龋辊瘟电殿暴揍浆联旨炙寐垦无塌溃晾嗣福帘曰岁萌责纵略效盈朋姆窍膊俊瘦丙郧孰苦毋寅趋漱皿该掠芽拇惹赶客位校韦樱说匡罢赊学艘霞废蒂运伏潞脚肪齿顾妆朔叠贱迄黔旭宋晨影瞪雁同嫩纠撇讯刨鳃疆机苑坷峦蹄归围荚军茫冕频科蛔绩迎足冶咆记剩赃搓灵札观戮哨酷引斌钝雪息樊拌失咎析促盅世压蔬澈橡

4、土娟咏癣灼氰治峙化学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 化学与生活化学与衣食住行衣;色泽鲜艳的衣料要经过化学处理和印染,先说衣料,除了棉、麻、毛、桑蝉丝等是自然界存在经过人的纺织做成布料外,其它大多数衣料都是经过化学方法制得的,此外一些衣料的定型也要经过化学处理,印染是利用各种染料的不同颜色,经过化学方法进行印花、染色,使其永久保存在衣料上;食:粮食蔬菜丰收需要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的合理使用;食盐不仅是调味品,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例如:电解食盐水食盐+水=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可以制取盐酸、漂白粉(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可以用于地下水杀菌)、肥皂氢氧化钠+硬脂酸(动、植物油)=肥皂(硬质酸钠)+

5、水蒸馒头:馒头在蒸前后体积会发生很大变化,这就是利用化学变化的结果酸性的细菌与碱性的小苏打(碳酸氢钠)。住:水泥(氢氧化钙)、钢筋(铁、碳)、玻璃(二氧化硅)、塑料(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他们都是经过化学反应制得的;行:出行要乘坐汽车、火车(内燃机车),汽油、柴油就是这些交通工具的燃料,而汽油、柴油就是石油通过化学方法提炼制得的。那么,什么是化学呢?化学就是要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还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新物质,比如化肥、农药、肥皂、水泥、钢材、玻璃、塑料。化学的作用 利用化学生产农药和化肥,以增加粮食产量。 利用化学合成医药,抵抗

6、、抑制、杀灭病菌和病毒,保障人类健康。 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生存条件,比如教材中提到的纳米铜、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单晶硅、玻璃钢等。 利用化学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保障人类的生活和生存条件。总之,作为实用的、富于创造性的中心学科,化学在能源材料医药信息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研究领域发挥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2. 化学发展史古代化学对物质变化的探索阶段商代开始冶炼青铜;春秋战国开始冶铁炼钢;古代四大发明中的火药和造纸;制作陶器;用粮食酿酒;化学为人类提供了越来与多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但是在很长时间里人类对化学的认识还只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更多的是依赖猜想和偶然的经验

7、。近代化学物质研究的微观阶段到了近代,化学进入物质研究的微观阶段,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会破裂,可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物质的微粒构成 破裂结合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破裂,变为原子。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利用元素之间的一些规律性知识来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就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现代化学合成新分子阶段现在,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与变化规律的化学不断地发展着。目前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有几千万种,其中很多是自然

8、界中原本不存在的,这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近几年又提出“绿色化学”对人类和环境有益、无害。3. 化学研究的内容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物质占有空间、具有质量、具有特性的东西。如玻璃、木材、铁、铜等;化学主要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物体由物质组成,具有一定那个形状、大小和用途的东西。如桌椅、黑板、书本等;物理学主要研究物体及其运动。 宏观组成 决定反映变化规律化学研究物 质 性 质 微观构成 决定反映用途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探究物质变化的几个实验实验序号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变化前的物质

9、变化时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前后有无新物质生成水加热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在试管底部加热至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液态水液态水沸腾产生水蒸汽,水蒸气遇冷的玻璃片又凝结成液态水。液态水无新物质生成胆矾研碎取少量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或蓝矾)放在研钵内,用研杵把胆矾研碎。块状胆矾蓝色块状固体被粉碎成蓝色粉末粉末状胆矾无新物质生成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研碎前后的胆矾,并加入少量水震荡,得到澄清的硫酸铜溶液再向两支试管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生成蓝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最后变为无色。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硫酸钠有新物质生成石灰石试管加盐酸在盛有

10、少量石灰石(大理石)的试管里加入适量稀盐酸,用配有玻璃弯管的橡胶塞塞住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颗粒状的石灰石石灰石表面有气泡生成,石灰石逐渐变小,烧杯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钙等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本质区别(判断依据)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伴随现象物质的外形、状态发生改变发光吸热放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实例矿石粉碎、水蒸发、碘升华等木炭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等联系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11、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在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会发生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及其伴随现象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其它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爆炸(是放热的一种极端形式,反应剧烈瞬间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体积急剧膨胀,并发出巨大声响,比如鞭炮)等。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已经发生,但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例如电灯发光发热,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爆炸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汽车、自行车爆胎,蒸汽锅炉爆炸是物理变化,火药爆炸、天燃气爆炸等属于化学变化,判断关键是看爆炸前后是否

12、有其他物质生成。2.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比较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确定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通过化学变化可知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密度、导热性、导电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当外界条件改变时,物质的性质也会随之变化,因此,描述物质性质时要注明条件。例如,当温度升高时固态的冰就会变成液态的水,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变成水蒸气。实验证明液体的沸点会随着大气压强的变化而改变,如大气稀薄的地方大气压强变小,水的沸点就会降低。大气压强是固定不变的,人们把1

13、01kPa规定为标准大气压。一些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颜色和状态(通常状况)熔点/沸点/水无色液体0100铁银白色固体15352750铝银白色固体660.372467氧气无色气体-218.4-182.9闻气体方法闻气体时应该小心(有些气体有毒、有些气体有刺激气味),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是少量气体飘进鼻孔。教材第9页实验12实验现象: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气体,燃着的木条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更旺;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讨论:氧气和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比较比较名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氧气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支持燃烧二氧化碳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

14、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 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和联系区别: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表述中常加上“能”、“会” “可以”等,如汽油能燃烧表述了汽油的化学性质可燃性,汽油燃烧表述了汽油发生化学变化燃烧。联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着物质的变化,而物质变化过程中又能体现物质的性质。例1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A.水结成冰 B.纸张燃烧 C.玻璃破碎 D.汽油挥发例2.把某种金属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浮在水面上。根

15、据以上叙述推断该金属的物理性质有:硬度, 熔点,密度,颜色,状态;化学性质有答案小 低 小(或比水小) 银白色 固态;能与水剧烈反应例3.阅读下面短文,并用编号填空: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燃烧;因此常被用作酒精灯 、内燃机中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且边汽化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酒精的物理性质有()酒精的化学性质有()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有()文中描述酒精用途的是()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与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

16、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古代炼丹炼金对化学实验的贡献 发明了许多化学实验器具;发明了一些用于合成物质的有效方法;找到了一些分离物质的一般方法,比如过滤、蒸馏等。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试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的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新的化学知识。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思路和方法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是实验探究中的重要一步,实验结论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推论得出的。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观察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a变化前:记录物质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等b变化中: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

17、、外观,能量变化及其他现象c变化后:记录生成物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等 化学变化中的现象,一般从下述三个方面讨论a形态:包括物质的状态(气、液、固)等b外观:包括物质的颜色、烟、雾、浑浊喷泉等c能量:包括物质变化中发生的光、电、热、声、爆炸等。例1. 观察酒精灯燃烧时下列描述错误的是(D)A火焰分三层,外层最亮B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C将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用澄清的石灰水润湿,石灰石变浑浊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解答:D是经过推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不是反应现象2.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探究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灯芯为棉线,外部为石蜡蜡烛由棉线和石蜡制成点燃前观

18、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乳白色、红色等颜色;固态;圆柱等形状蜡烛为乳白色、红色等颜色;固态;形状不固定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投入水中很容易切开,浮在水面上,在水中不溶解密度比水小,质软,难溶于水点用火柴点然蜡烛,观察蜡烛火焰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内层最暗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内层最暗燃蜡烛经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外层最先碳化,内层炭化很轻(甚至不碳化)外层温度最高,内层温度最低用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后取下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另取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熄灭蜡烛将蜡烛熄灭,观察有白烟蜡烛燃烧时

19、先由固态转变为液态,再汽化,而后燃烧,蜡烛熄灭时石蜡蒸气遇冷转变为石蜡固体小颗粒,生成白烟用火柴迅速点燃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白烟燃烧,导致蜡烛又重新燃烧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有可燃性教材第12页探究解答探究步骤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乳白色、红色等颜色;固态;密度比水小,质软,难溶于水燃着时发光发热冒黑烟,熔化成液态又凝固;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内层最暗;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另一个烧杯内壁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熄灭后冒白烟;点燃白烟,蜡烛又重新燃烧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一性二变三现象”)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以及石蜡是否燃烧、其燃烧产物能否使

20、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等关注物质的变化,如燃烧时是否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描述,并进行分析和比较,以得出正确的结论。例2. 进行科学探究,不能体现化学学科特点的是( B)A关注物质的性质 B关注物质的用途 C关注物质的变化 D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及现象3.排水集气法将集气瓶装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注意瓶内不能留有气泡),然后倒立在水槽内。向集气瓶缓缓吹气,当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时,在水下用玻璃片盖好瓶口再取出集气瓶正放在实验桌上(讨论发言?,正放

21、的原因是呼出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用到的仪器:水槽、集气瓶、玻璃片、导气管。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可用此法收集,但要注意,向集气瓶中加水时必须尽量排出集气瓶中的所有气体,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净。例3. 某专用实验室,要控制室内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现需要对室内空气取样检验,请你设计出最简单的方法,去除室内空气样品。供选用的实验用品有:烧杯、集气瓶、水槽、漏斗、量筒、胶皮管、玻璃片、水。请同学设计方案答案:取一集气瓶,装满水盖好玻璃片,拿进实验室,将瓶中的水倒掉,擦干集气瓶,再盖好玻璃片拿出室外。4.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请同学回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22、收集两瓶气体,一瓶空气、一瓶呼出的气体,观察对比(教材14页)两种气体均没有颜色,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均是无色气体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的气体样品中,观察现象 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的木条无明显变化 盛有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中燃烧的木条很快熄灭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高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分别向两个集气瓶中滴加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现象 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变化 盛有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低于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取两个干燥的玻璃片,向其中的一个哈气 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变化 被呼出气体的玻璃片上有水雾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低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

23、的含量要学会准确表述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5.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指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或确定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与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作出假设和猜想,并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操作、调查、收集证据,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初步结论。例1. 蜡烛熄灭时,总会有缕白烟,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固体查阅资料:二氧化碳不能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进行实验:吹灭蜡烛,立即用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吹灭蜡

24、烛,立即把一块干净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说明白烟不是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灯芯),发现蜡烛被重新点燃,这为假设提供了证据,因为。解答A,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水蒸气,C,只有固体石蜡具有可燃性。例2. 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但少量一氧化氮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只能用排水法收集。对一氧化氮的猜想或评价正确的是( )A 易溶于水 B.可能极易与氧气反应 C.易和水反应 D.有害无利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1. 实验室常用仪器、用途及使用规则常用仪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烧杯、集气瓶、铁架台、量筒、胶

25、头滴管、漏斗、蒸发皿等。仪器用途使用规则试管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少量物质溶解、少量气体收集或用作简易气体发生器。加热前应擦干试管外壁,先预热后加热,加热后不能骤冷加热时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应与桌面成45度角向上倾斜,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从试管底部向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夹持时木质不得安在短柄上玻璃棒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时引流,也可用于沾取溶液搅拌时不得碰撞容器壁和底部酒精灯用于加热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低于1/4严禁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用

26、酒精灯外焰给物质加热熄灭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得用嘴吹烧杯用于配制溶液或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也可用于加热加热时应擦干外壁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均匀加热溶解固体时,要轻轻搅拌。集气瓶用作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用于有关气体反映的容器不能用于加热,要与磨砂玻璃片配套使用铁架台用于固定支持各种仪器,一般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夹持玻璃仪器不能太紧,以防破裂量筒量度液体体积不能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根据量取液体的体积选择合适的量筒,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胶头滴管滴瓶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滴液时,滴管应竖直悬空放在容器口的正上方,不要接触容器壁,以免

27、沾污滴管或造成试剂污染胶头滴管用过后应立即清洗,再去吸取其他药品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帽在上,不要平方或倒置,以防试液倒流,腐蚀橡胶胶帽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使用。漏斗用于过滤和向小口容器里加液体过滤时要放在三脚架或铁架台上蒸发皿用于少量溶液的蒸发、浓缩、和结晶可耐高温,能直接用火加热,热的蒸发皿应避免骤冷或被溅上水,以防炸裂用完之后要清洗干净蒸发皿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注意及时搅拌。(2) 常用仪器分类仪器分类仪器反应仪器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间接加热(垫石棉网)烧杯、烧瓶、锥形瓶存放仪器固体广口瓶液体细口瓶、滴瓶气体集气瓶加热仪器酒精灯分离仪器漏斗取用仪器块状或大颗粒

28、固体镊子粉末或小颗粒固体药匙、纸槽少量液体胶头滴管、移液管、玻璃棒取用一定量液体量筒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其它仪器石棉网、玻璃棒、水槽2. 实验基本操作(1) 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认识常用危险化学药品标志见教材p18化验室“三不”原则不要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要用嘴去尝任何药品的味道;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药品节约原则规定用量时严格按规定用量量取 不规定用量时,固体盖满试管底即可,液体12ml“一要、三不要”原则一要用剩药品要放在指定容器内三不要不要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要带出实验室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实验中特别注意保护眼睛,提倡戴防护眼镜。万一药品溅入眼中(尤其是

29、有腐蚀性或有毒的药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必要时请医生治疗。例题:实验时,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是( )A倒回原瓶 B倒入水池 C原地丢弃 D 放入指定容器(2) 固体药品的取用药品类型取用方法速记法块状药品或大的金属颗粒先把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是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滑到容器底部,一面打破容器。一横二放三慢竖固体粉末状或小的金属颗粒药品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试管底部,避免药品粘在试管口或试管壁上。一斜二送三直立教材第19页实验13,固体药品取用演示图。例题:下列药品可

30、用镊子夹取的是( )A碱式碳酸铜粉末 B块状大理石 C高锰酸钾晶体颗粒 D二氧化锰粉末(3)液体药品的取用取用液体的量取用方法速记法较多液体(倾倒)从细口瓶倾倒液体时,先把瓶塞取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要使瓶上标签向着手心,使瓶口紧靠在试管口上边观察试管内液体量边倾倒,以防过量;最后要把试剂瓶口语试管口刮一下,倒完液体后立即盖好瓶塞放回原处,标签向外。一倒二向三靠四刮五复原少量液体(滴加)使用滴灌时,应竖直于仪器口正上方,悬空分滴滴入;四不要胶头滴管不要伸入仪器内,更不能接触仪器壁;吸液后不要平放或倒置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把胶头滴管放在实验台上或其他地方以免污染滴管;不要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

31、取别的试剂(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水清洗干净,以备在用)竖直悬空四不要教材P19讨论:1. 防止污染瓶塞后再污染试剂、防止腐蚀、污染桌面。2. 紧靠试管口缓慢倾倒是为了防止试剂流到试管外面3. 防止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4. 防止某些药品吸收空气中水分或与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反应或挥发到空气中,同时打开多个试剂瓶后还容易盖错瓶塞。把试剂瓶放回原处是为了以后使用时便于寻找。取用一定量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使用量筒“一选两平两不”一选:注意“量一次,选最小”即在一次量完的前提下,尽可能用量程最小的量筒两平: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两不:量筒不能加热,不能用来配制溶液

32、或用作反应容器。教材P19讨论:仰视度数小于实际值,俯视度数大于实际值(3) 托盘天平的使用托盘天平精确度0.1g;组成:托盘、指针、游标、标尺、分度盘、调节螺母;调零时:将天平平放在桌面上,将游标移回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间位置。称量方法:称量时称量物放左盘,砝码放右盘;砝码用镊子夹取。称量位置质量的物体质量时,现加质量大的砝码,在价值量小的砝码,最后用镊子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记录所加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示数。即: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例题: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质量时,将药品与砝码位置颠倒了,待天平平衡时称得药品质量是9.5g(1g以下使用游码),则

33、药品实际质量为( )A.9g B.10g C.8.5g D.8g3.物质的加热关于酒精灯向酒精灯添加酒精要使用漏斗,添加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过满容易因酒精蒸发而在灯颈处起火),也不能少于1/4.酒精灯燃着时不准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否则极易引起火灾)只能用燃着的火柴或细木条去点燃酒精灯,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因为侧倾的酒精灯会溢出酒精,引起着火。酒精灯熄灭只能用灯盖盖灭(使灯芯与空气隔绝,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目的是使内外气压平衡,下次使用时容易打开灯帽),绝不准用嘴去吹(用嘴吹气不仅不易吹灭,还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内,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处理,若

34、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用湿抹布盖灭。存放:酒精灯不用时应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或灯芯上留有水分不易引燃)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因此英勇外焰加热。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给固体加热a固体加热可用干燥的试管或蒸发皿b给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水倒流试管炸裂。给液体加热a给液体加热可用试管、烧杯、烧瓶等,试管可直接加热,烧杯烧瓶则要用石棉网。b给试管里液体加热,试管外壁应干燥,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底部套上、取下,夹在试管1/3处;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用酒精灯外焰固定加热;试管应向上倾斜,与桌面成45度角,试管口不要

35、对着自己或他人;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冲洗。例题: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造成了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是( ) 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外壁有水试管底部接触灯芯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没有进行预热就直接加热。4.链接仪器装置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左手拿胶塞,右手拿玻璃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对准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进。(注意不要使玻璃管折断以免刺破手掌)连接玻璃管和橡胶管左手胶皮管,右手玻璃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稍稍用力把玻璃管插入胶管。在容器口塞橡胶塞左手拿容器,右手拿胶塞应把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迫容器。检查装置气密

36、性用手握紧试管,观察水中导管口有无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如果没有气泡冒出,要仔细找原因;直至不漏气才能进行实验。5.洗涤玻璃仪器洗涤方法:先倒掉试管内废弃物,再注入半试管水,震荡后倒掉,再注入水震荡,再倒掉,洗涤几次。如果内壁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免损坏试管。洗涤标准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明仪器已洗刷干净。洗涤后的玻璃仪器要放在试管架或指定的地方。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一、 空气由什么组成的1.空气成分的发现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实验一:步骤拉瓦锡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

37、器中连续加热12天。 现象一部分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的空气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 加热实验原理:汞+氧气氧化汞实验结论:容器里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研究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支持燃烧,他认为都是氮气。实验二 步骤把汞表面所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在加强热。 现象红色粉末又变成银白色物质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加热实验原理:氧化汞汞+氧气实验结论:氧化汞加热分解生成的氧气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气体的 体积他把得到的气体加到前一个容器里剩下的4/5气体中,结果所得气体跟空气性质跟空气性质完全一样。通过这些实

38、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央企越战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仿照这个著名的实验原理我们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体积。实验仪器 仪器:集气瓶、燃烧匙、玻璃导管、烧杯、弹簧夹、胶皮管 药品:红磷、水 实验步骤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后,把集气瓶剩余容积五等分,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并把塞子塞紧燃烧结束后打开弹簧夹。实验现象红磷在集气瓶内燃烧,生成大量白烟。冷却到室温,打开弹

39、簧夹,水经导管进入集气瓶,集气瓶中水面上升,约占原有空气总体积的1/5。分析与结论红磷燃烧生成的白烟为五氧化二磷固体,极易溶于水且几乎不占有体积,燃烧消耗了集气瓶内的氧气,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降低。冷却后,大气压把烧杯内的水压进集气瓶。压进的水体积约是集气瓶内消耗的氧气的体积,由此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点燃 点燃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P+O2P2O5注意事项装置气密性要良好,避免瓶外空气进入集气瓶内,导致进入水的体积减少使测得的氧气体积数偏小。红磷要过量。否则不能将瓶内氧气完全反应掉,导致测得的氧气体积数偏小。不能用木炭、硫、铁丝等代替红磷,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

40、二氧化硫气体会弥补所消耗的氧气体积,而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必须冷去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会使进入水的体积偏小。导致测量结果偏低集气瓶内装少量水一是为了防止热的燃烧物溅落炸裂集气瓶,二是为了吸收燃烧后生成的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导管中应事先注满水,否则进入集气瓶的水有一部分存留于导管内,使进入集气瓶的水量偏小,导致测量结果偏低。烧杯内水要足量弹簧夹要夹紧,防止漏气点燃的红磷放入集气瓶要迅速,防止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从瓶口外溢而使进水量增多。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时,选择可燃物应具备两个条件:A 该物质在空气中能燃烧且只与氧气反应B 该物质燃烧后生成物为固态或液态,所占空间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41、。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的组成为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78%21%0.94%0.03%0.03%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各成分的含量是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一般来说比较固定,但不是一成不变在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也可能有所不同。3. 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组成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组成不固定有一种物质组成,组成固定表示方法无固定符号用专门符号表示N2O2性质无固定物理性质,混合物中 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有固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举例空气、海水、糖水、自然界的矿石氧气、二氧化碳等联系混合物

42、通过分离可得到纯净物,几种纯净物混合就成为混合物4. 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化工产品、炼钢、石油加工、运输、电光源等领域。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供给呼吸 急救、潜水、登山等 支持燃烧 炼钢、气割、气焊、化工生产、宇宙航行有害的一面:有些情况需隔绝氧气,如食品的真空包装,金属制品涂防锈漆等。氮气的性质和用途物理性质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不易溶于水 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25g/L,比空气密度略小 熔点为-209.9,沸点为-195.8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用途制取消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用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充入灯泡延长灯的使用

43、寿命,充入食品包装中防腐,医疗上可以在液氮冷却麻醉条件下做手术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教材29页讨论稀有气体定义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氡气体的总称(混合物)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用途 用作保护气 用作电光源,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航标灯、强照明灯、闪光灯、霓虹灯) 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以前称为惰性气体,后来发现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改成稀有气体。5. 保护空气空气的污染 污染原因:工业废气、汽车、飞机尾气的排放 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引发三大问题:温室效应全球变暖;酸雨土壤酸化

44、,破坏建筑物;臭氧空洞使紫外线危害人类和动植物。空气污染物来源 污染物:烟尘可吸入颗粒物 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污染源:工厂废气多种有害气体 汽车尾气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烟尘、二氧化硫,其中二氧化硫可形成酸雨。防治措施:加强大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课题2.氧气1.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g/L,比空气密度(1.293 g/L)略大,氧气不易溶于水,1L水中大约只能溶解30ml氧气。压强为101KPa时,-183变为淡蓝色液体,-218变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工业生产的氧气

45、,一般加压贮存于蓝色钢瓶中。2. 氧气的检验与化学性质氧气的检验比较:在空气中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在氧气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烧剧烈。由以上可知,氧气的检验一般用带火星的木条。教材P33实验22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是木条复燃。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是通过氧气与其他物质的具体化学反应表现出来的,氧气可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物质(颜色状态)反应现象反应表达式注意事项硫(S淡黄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点燃硫+氧气二氧化硫硫的用量不能过多,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实验应在

46、通风橱中进行或在实验的集气瓶底部加少量水或碱液。木炭(灰黑色固体) 在空气中燃烧持续红热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放出热量 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点燃碳+氧气二氧化碳夹木炭的坩埚钳应由上而下慢慢伸入瓶中。铁丝(银白色固体) 在空气中铁只能发生红热现象,不能燃烧 在氧气中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产生。点燃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 铁丝一端系一根火柴 集气瓶底部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由上表比较得出规律和结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跟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氧气具有氧化性,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是一种常用的

47、氧化剂。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可以在氧气中燃烧,例如铁。教材33页实验23比较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不同。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SO2)气体,并放出热量。反应表示如下: 点燃 硫+氧气二氧化硫教材第34页讨论:通过对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观察,得出结论: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燃烧剧烈,这说明物质燃烧主要是与氧气反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没

48、有在纯氧中剧烈,这说明反应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教材第34页实验24:铁丝在空气中烧至红热与在氧气中燃烧,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只能发生红热现象,不能燃烧带有燃着火柴的细铁丝深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有黑色固体生成。 点燃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铁+氧气四氧化三铁通过以上几个实验,我们看出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要剧烈,(例如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铁在空气中加热只能发生红热现象,而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这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同时也说明物质在空气中

49、燃烧,实际是与其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相对较少,因此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燃烧剧烈。3.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先看教材第35页讨论实验编号反应前物质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实验21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点燃红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实验23硫、氧气二氧化硫 点燃 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实验24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点燃 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这三个反应的共同特征:(思考回答)都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都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都是点燃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它具有氧化性。项目

50、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特点多变一是否有氧参加反应举例木炭、硫等与氧气的反应木炭、硫、石蜡等与氧气的反应相互关系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注意:化合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氧化反应则不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其中的氧是指氧元素,不能单纯理解为氧气。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分类依据不同,两者没有必然联系。化合反应可用通式A+BC表示。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是比较剧烈的氧化反应,现象明显容易观察。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察觉,这种氧化叫缓慢氧化。如动植物呼吸、食物腐烂、铁生锈、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等

51、都包含物质的缓慢氧化。两者都是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课题3 制取氧气知识链接:氧气鉴定方法氧气物理性质化合反应及其特征在实验室里,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见教材第37页实验25把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方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试验编号实验现象有大量气泡进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1.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高锰酸钾(KMnO4)是一种暗紫色固体,氯酸钾(KClO3)是一种白色固体。反应原理:加热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KMnO4

52、K2MnO4 + MnO2 +O2 二氧化锰 MnO2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KCLO3KCL+O2 加热 加热 两个反应实验装置如图装置的选择:包括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选择原则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如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选用大试管作反应器,用酒精灯做热源,并选择固定大试管用的铁架台、铁夹等。仪器名称: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带铁夹)、导管(带胶塞)、集气瓶、水槽。 收集装置:选择依据是气体密度与空气密度的相对大小,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气体与水及空气中的成分是否发生反应等。当气体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时可用排水法收集,此法收

53、集的气体较为纯净。注意: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为了便于排净集气瓶内的空气,使收集的气体更为纯净,导管应伸入接近集气瓶的底部。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如集图D气体密度小于空气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如集图E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按要求将所需仪器连接好组成一套装置,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按先下后上,先左后右的顺序安装完毕后,进行以下操作:a 检查装置气密性;b 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然后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试管;c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d 点燃酒精灯,均匀加热后,固定在药

54、品所在部位加热;e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f 收集氧气结束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g 然后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注意事项a 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便于均匀受热。b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所含的湿存水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到试管口遇冷成水倒流回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c 铁架台铁夹要夹在试管中上部(距试管口1/3)。d 试管内的导管稍伸出橡胶塞即可,便于气体导出.e 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在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f 加热时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将酒精灯外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g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注意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时再收集,否则气体中混有空气,使收集到的气体不纯。h 停止加热时一定先把导

55、管从水里撤出,再撤掉酒精灯。如先灭酒精灯,试管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槽里的水就会被吸入热的试管,使试管炸裂。i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造成堵塞。j 盛氧气的集气瓶应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上。因为氧气密度大于空气,正方可减少逸散。 检验方法 验满方法:集气瓶口处有较大气泡冒出证明已满。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2.实验室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实验室探究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操作现象分析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5%的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分解很慢,放出的氧气很少,不

56、足以使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锰加速了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放出的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在实验的试管中,当不再产生氧气时,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又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是过氧化氢产生的,二氧化锰只起加快产生氧气的作用实验结论: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制氧气的速率,二氧化锰本身未见变化。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步骤药品:过氧化氢溶液(无色液体)、二氧化锰(黑色粉末)反应原理: 二氧化锰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H2O2H2O +O2 发生装置的选择:由于过氧化氢

57、是液体,二氧化锰是固体,且反应不需要加热故可以采用锥形瓶、广口瓶或试管作为反应容器,配双孔橡胶塞(一孔插入分液漏斗,另一孔入插导管)。 收集装置的选择: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故要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可采用排水法。又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故要制取较干燥的氧气时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 实验装置:图中A、C组合 实验步骤a 检查气密性。方法:先在分液漏斗额(或长颈漏斗)中注入水(且液面要没过漏斗末端防止气体从漏斗溢出),将导管放入水中,双手捂住锥形瓶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且放手后导管中有一段水柱产生。b 向锥形瓶加入二氧化锰c 塞好带有分液漏斗和导管的双孔橡胶塞d 向分液漏斗注入过氧化氢溶液e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注意:用双孔橡胶塞及分液漏斗做实验是为了便于随时添加液体药品;用长颈漏斗时漏斗下端的管口应伸入液面以下,以防止气体从漏斗溢出。3.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概念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特点:“一变、两不变”。注意:a 催化剂是针对具体的化学反应的,具有选择性,即某种催化剂只对某个具体反应有催化作用。b 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增加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