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46947729 上传时间:2021-12-16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38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学校校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学校校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学校校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资源描述:

《学校校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校区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5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 总 论第一节 项目名称及建设地点 一、项目名称 *学校*改造工程 二、项目建设单位*学校三、项目承办单位*学校 四、项目建设地点 *区*路以南、*路以西,*学校*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和范围 一、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方针2、国家发改委有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和要求3、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4、项目所在地政府有关部门文件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6、*学校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7、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2011-2015年)二、编制原则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2、精心设计,保证质量,切合实际

2、,经济合理;3、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已有设施,节约用地,节省投资。三、可行性研究的范围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关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的要求,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范围主要包括:1、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2、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3、工程技术方案4、环境保护和节能5、施工进度安排6、组织管理7、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8、招投标方案9、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第三节 单位概况*学校分南北两个校区,建校于*年8月。学校占地133亩,建筑面积47600平方米。学校教育设施现代、齐全:建有建筑单体15个(教学楼5栋、*楼2栋、礼堂1栋、办公楼2栋、宿舍楼3个、体育馆1个),拥有计算机网络教室、语音教室等多

3、功能特色教室。学校现有80个教学班,学生*余人,教职工204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8人,中级职称教师71人,硕士研究生12人,学历达标率100%。2006年10月26日,根据市政府会议纪要精神,学校新接收原职业学院教育系(占地128亩,建筑面积近30000平方米)为*,现*五、六年级22个教学班和高中部8个教学班近1621名学生。学校从2006年11月13日设立*。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重要载体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格局;教学工作确立了“抓常规,打基础,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改*为突破口,大面积,大幅度,全面提高

4、全体学生素质”的指导思想,积极推动各项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秉承“以人为本、以质立校” 的办学理念,实行民主管理、科学管理。确立“坚持社会参与、强强联手、校企联姻与学校群策群力、依法治校、树名师、创名校、育名才相结合”的办学思路。加强“双语”、“艺体”、“科技创新”等特色教学,组织人人参与的各种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真正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现在*学校已办成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教学班达到72个,中学部达到8个。根据市政府2011年会议纪要和市长批文对*进行改造。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德育工作形成了以五爱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爱国主义为主线,以养成教育为重点,

5、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重要载体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格局;教学工作确立了“抓常规,打基础,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改*为突破口,大面积,大幅度,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指导思想,积极推动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先后被确定为全国、省、市三级教育科研重点*基地。先后开展的10多项*,有效地减轻了学生负担,大幅度提高了教学质量,学校走出了一条*立校、科研兴校的教改新路。学校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艺体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市级以上奖励800余次。文艺节目在全市历届文艺汇演中均获一等奖,并多次在省市电视台播出。学校管乐队连续五次获

6、得全市少先队检阅式一等奖;学校乒乓球队多次参加省市比赛均获佳绩,曾在全省锦标赛夺得女子团体亚军。第四节 可行性研究结论*学校*改造工程由*学校负责承建,项目占地面积为*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平方米。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为*万元,其中:工程费用*万元、其它费用485.14万元、预备费154.37万元。资金筹措渠道为:财政拨款。项目建设符合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广大学生提供多样性、专业性、个性化的生活和学习需求,让广大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学生家长解除后顾之忧提供帮助的有效手段。项目建成后,不但增加了学校接纳学生的能力,而且改善了学校的教学条件,为学生的生活、学习创造了

7、比较适宜的环境,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为加强青少年体制锻炼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可行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亩三改造建筑总面积*3.1教学楼62*新建3.2综合楼2860新建3.3功能楼2640新建3.4附属楼12*新建3.5辅助用房*0新建3.6室外配套公共工程*0新建四绿化面积7538.5五容积率0.64包含原教学楼等六建筑密度17.28包含原教学楼等七绿化率22.6八固定资产投资万元*8.1工程费用万元*8.2其它费用万元485.148.3预备费万元154.37九

8、资金筹措万元*9.1财政拨款万元*第二章 项目提出背景及建设必要性第一节 项目提出背景一、*概况*是适应胜利油田和黄河三角洲开发需要,于1983年10月成立的。辖*、河口两区和广饶、垦利、利津三县,面积8243平方公里,人口203万。*是古代军事家孙武的故里,是吕剧的发源地。1925年建立的中共刘集支部是山东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保存着全国最早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抗日战争时期的垦区是渤海军区后勤机关所在地。经过29年的发展,*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676.35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74.42亿元,增长24.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

9、8.85亿元,增长17.4%。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35.27亿元,增长26.4%;各项存款余额1927.74亿元,比年初增加340.19亿元;贷款余额1439.57亿元,比年初增加251.0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43元,增长14.2%;农民人均纯收入10025元,增长19.0%。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社会事业,我市被授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基本实现村村通柏油路、通自来水、通客车、通有线电视、通互联网。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了“五保五救助”体系,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城乡医保参保率等指标均居全省前列。二、加快开发建设的优势条件一

10、是在区位方面,*地处黄河三角洲的中心,是环渤海经济区与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处于连接中原经济区与东北经济区、京津唐经济区与胶东半岛经济区的重要位置。二是在自然资源秉赋方面,*同时具备土地、淡水、石油天然气和海洋四大资源优势。全市土地总面积1200多万亩,人均土地面积6.7亩,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7倍;拥有未利用地452万亩;同时黄河每年还可新淤土地1.5万亩。全市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103.5亿立方米,一次性蓄水能力达8.31亿立方米。胜利油田80%的石油地质储量和85%的产量集中在境内,原油年产量稳定在2700万吨以上。同时,中海油在渤海湾地区年产2000万吨原油,也将在*港储备中转。*海岸线长

11、413公里,滩涂和浅海面积近6000平方公里,生物资源多样,鱼虾蟹贝资源丰富。近海等深线密集,具备建设深水大港的条件。三是在基础设施方面,已建成沿海防潮大堤200公里,沿海安全防护屏障初步形成。全市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73万千瓦。境内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003公里。*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在原来8个1000-3000吨级泊位的基础上,2008年新建成2个3万吨级散杂货泊位,正在建设2个5万吨级液体化工泊位,已经着手规划建设二、三期工程,逐步建成综合性深水大港;*机场已开通至北京、上海、重庆的航线,今年全部完成4D级改造,增开韩国等航线航班,建成区域性支线国际机场。威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东青高速

12、、通港高速已接入国家高速公路网,随着黄大铁路、德大铁路的逐步建成,与京广、京沪铁路相连,将全面打通公路、铁路大动脉,形成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四是在科技支撑能力方面,胜利油田、中国石油大学汇集了一批科研机构和高技术人才。正在建设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大学科技园“生态谷”等一批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可为黄蓝经济区建设提供良好的科技人才支撑。我市连续八年被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先后被命名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三、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情况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两大战略在*融合交汇,为*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根据

13、国家黄蓝两大规划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结合*的发展优势,我们确立了“全力奋战十二五,建设黄蓝经济区,在黄三角地区率先发展、在山东半岛地区率先发展、在环渤海地区率先发展”的奋斗目标。在发展思路上,坚持生态优先,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发展生态产业,建设宜居城市,力争通过10年的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河海生态文明示范区、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海陆统筹协调发展先行区、高效生态海洋产业集聚区和全国宜居创业城市。在发展举措上,坚持黄蓝融合、海陆统筹、一体发展,统筹推进海洋产业、临海产业和涉海产业发展,形成以海带陆、以陆促海、海陆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在空间布局上,按照国务院批复的两大

14、规划,依据我市功能定位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筑“一带一轴两极三城六区十园”的开发建设格局。在发展的重点上,一是着力构筑生态系统。加快推进“三网”绿化工程,规划建设多处万亩以上的“片林”,建设城市森林公园和绿肺,建设绿色*。在搞好自然保护区湿地修复的同时,做好城市湿地的文章,贯通城市湿地、水系、湖泊、水库,突出“大湿地、大水面、大绿地、大空间”特色,高起点、高标准搞好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以水涵养湿地,依托湿地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彰显“东方湿地之城”特色。二是着力发展生态产业。大力支持优势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化工、轮胎、纺织等产业,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提

15、升技术装备水平和产业层次。加快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石油装备、新能源装备等先进制造业,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重点突破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抓紧引进和建设好在谈的几个投资*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尽快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加快开发地热资源,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三是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把服务业发展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壮大服务业规模,提高发展水平。优先发展现代物流、服务外包、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批零餐饮、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集中突破文化旅游业,加快黄河口生态旅游区、黄河水城旅游区、孙子文化旅

16、游区、天鹅湖景区等开发,尽快形成服务业发展新优势。四是着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为抓手,加快推进重点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和循环经济链条培育,打造一批循环经济园区和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五是着力强化科技人才支撑。进一步研究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问题,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及“生态谷”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加强与国家大院大所的合作,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招才引智,创新人才建设体制机制,搭建更加广阔的创业平台,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创业发展,引进更多的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实施两大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二、项目提出的背景截止2011年

17、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896所,在校生409534人,教职工32396人。其中,共有幼儿园539所,在园幼儿52474人,教职工4533人,专任教师2688人,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为96,基本普及了学前三年教育;共有小学229所,在校生133220人,教职工8065人,专任教师7117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9.82%,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为100%;共有普通初中86所,在校生82282人,教职工8835人,专任教师6717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8.81 %,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为99.9%和99.25%,初中毕业生综合升学率为85.11%,全市基本普及了高中

18、段教育;共有普通高中27所,在校生46436人,教职工3980人,专任教师3007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2.02%,普通高考总录取率为71.98%,其中本科录取率为32.66%;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298人,教职工91人,专任教师69人,残疾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为95.6和98;共有职业中学7所、普通中专学校1所、技工学校1所,在校生18977人,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29.01 %;共有高等院校5所,在校生75847人。 全市三县两区全部以优秀等级通过省政府“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复评,全部通过省“*教学普及县”验收,成为山东省第二个通过“普实”验收的地级市。 教育是充满希望的事业。新

19、世纪初叶的*教育将在先进理念的引导下,大力推进教育创新,锐意改革,奋力开拓,力争在不远的将来,建立起与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效益较高、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的现代教育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1、全面实施各级各类教育*按照结构科学合理、规模相互适应、质量相互支撑的目标要求,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推进幼儿园办园条件标准化和保教队伍专业化建设;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推进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搞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规划调整,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转变办学观念,创新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加快高

20、等教育发展,稳步推进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工作,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完善高等教育体系。积极鼓励和引导民办教育发展,加强民办教育规范管理,不断提高民办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2、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努力造就服务科学发展和开发建设的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积极探索和把握教育发展规律,注重启发式教育,把学、思、知、行结合起来

21、,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做事。要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3、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水平,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品格优秀、业务精良、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最近,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向广大教师提出了“充满爱心,忠诚事业;努力钻研,学为人师;以身作则,行为世范”的三点希望,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师生员工的亲切关怀。全市广大教师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并牢牢把握住了以下四项:博学、崇德、敬业、创新。4、良

22、好的发展环境一个重视发展教育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一个尊师重教、崇尚教育的城市才是有竞争力的城市。*各级党委、政府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真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方针,以更高的境界重视教育,以更大的力度办好教育,以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真正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事业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和有力支持。他们认真研究解决贫困家庭孩子上学、校园安全稳定、高校大学生就业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各级各部门努力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协调配合,为教育多做实事,为学校多解难事,为学生

23、多办好事,为教师教书育人和教育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十二五”规划提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遵循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加快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学校建于*年,现有教学办公楼、师生宿舍、餐厅等,校园内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设置混杂,布局凌乱,空间局促;学校的办公室严重不足,*室、图书室、阅览室等专用教室缺乏,*器具和藏书都达不到生均

24、标准,且很多已无利用价值,体育活动用地、绿化用地也都不达标。*学校*改造工程,结合全省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2011-2015年)及*政府的要求,在*学校建设*学校*改造工程,非常必要,既是当前居民的迫切需要,又是城市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满足学校教学和扩大招生规模的需要,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章 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第一节 建设地点 一、场址选择原则 1、符合*总体规划 2、充分利用现有土地合理布局3、校址周围环境、自然条件等因素适合项目建设 4、水、电、交通等配套设施条件良好二、建设地点确定 根据以上建设场址选择原则和*学校现有可用地,结合*规划要求及本项

25、目建设的特点,拟将本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在*学校*。该处地势较平坦,周边环境优越,其供水、供电、交通等配套条件齐全,十分适宜建设本项目。第二节 建设条件 一、气象及水文条件*地下水层特征,大致分为浅层潜水和深层承压水。浅层水埋深510m,因受水位升高影响5m以上水质呈咸苦水质,5m以下水质较好,且稳定。深层水埋深280400m为淡水,因含氯离子和氟量较高,不宜超量开采,如需要采用应经当地水资源管理部门批准。*的用水补给,主要来源于黄河水。由于政府重视,经多年投入治理,黄河由历史上的害河,变为当今的益河,造福于子孙万代,载入史册。*因受北暖温带干旱季风影响,属大陆性气候区,其特征“冬季干冷,夏季酷热

26、,秋高气爽,春旱雨少”,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根据地区历年统计资料气象显示:年平均气温 12.5C 极端最高气温 40.9C极端最低气温 -22.8C年平均最高气温 32C年平均最低气温 -8C年平均降水量 589.7mm年最大降水量 953.9mm全年平均风速 3.1m/s最大风速 4.1m/s最大冻土深度 600mm全年主导风向及频率 东南8.8最大降雪 170mm冬季主导风向及频率 东北9.1夏季主导风向及频率 南西南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6C二、地质资料(一)勘察执行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021-2001)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007-2002) (3)湿陷性黄

27、土地区建筑规范(GBJ25-90)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011-2001) (5)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二)地层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根据场地周围有关工程勘察报告资料,该地域地层为第四系及奥陶系地层,地质构造分诉如下:第一层 杂填土:厚度0.851.0m,杂黄褐色,以粘性土为主。第二层粉质粘土:厚度0.851.0m,褐黄色红褐色,fak=160kpa.第三层 粘土:厚度0.401.6m,棕红色,fak=180kpa.第四层 泥灰岩:灰白色肉红色,局部强风化,fak=200kpa.三、外部配套条件(一)供水本项目用水可由校区原给水管网供给,完全可满足项目用水需要。

28、(二)供电本项目建设地址电力基础设施齐全,电力供应充足,配电方式采用放射式供电方式,由原变电室的直接向各建筑物单独回路供电,动力与照明分别配电,该两路进线亦用作消防双电源,能保证项目用电需求。(三)通讯本项目建设地址通讯设施齐全,电话、宽带网络可随时接驳,再加上移动通讯设施,完全能满足本项目实施后对通讯的需求。(四)交通运输本项目建设地址地处市区,其交通十分方便。(五)排水本项目建设地址污水收集管网已与市政污水出口连接,本项目建成后,有组织排水,根据排放就近原则,污水汇集后,沿道路雨水主管线排入城市排水干管。四、社会经济条件(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东城区是*的新兴城区,无论从经济发展的战略布

29、局还是从区域发展来看,都具有南北融通、承东启西的自然条件。因此,有利于南、北、东、西各个方面的生源、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进行区域互补,不仅能够加快本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促进地方经济有一个新的发展。(二)生源市场充足项目区地处*东城区,是本市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坐落有一大批机关、企业,并且该区域缺乏公办学校等基础设施,因此,*学校的生源充足。(三)地方政府重视,投资环境良好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和深刻理解“十二五”规划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非常重视*学校*改造工程项目的建设。为项目建设提供了一个非常宽松的投资环境。五、结论与建议 1、勘区地层分布

30、均匀稳定,无不良地质作用,适宜拟建校舍的兴建。地基土为软土,类建筑场地,属建筑抗震一般场地。 2、建议采用天然地基,以第2层黄土状粉质粘土作基础持力层,并按有关黄土规范对地基土进行处理(如铺设3:7灰土垫层)。 3、勘察期间钻孔深度内未揭露到地下水。 4、基槽开挖后,应进行详细钎探验槽,以查明有无幕穴、空洞等不良现象。 6、抗震设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特征周期为0.40s。 第四章 工程设计原则及依据第一节 功能设计及原则一、功能设计指导思想本项目建设用地*平方米(约*亩),总建筑面积为*平方米。二、设计原则1、设计方案应与*政府发展规划相结合。2、重视环境工作,在

31、总平面布置方案设计时,突出重点,尽量在建筑物周围增加绿地。3、应考虑未来发展,在确定设计方案时,留有余量。4、根据区规划要求,外墙饰面应满足规划要求,初步考虑外墙砖或者涂料,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裂度为七度,建筑结构耐久年限为*年,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二级。三、项目建设目标根据*学校的占地面积及建设情况,结合招生范围的生源需求情况,*学校*改造工程按42个教学班,在校生规模1980人的办学规模。以满足*学校周边义务教育发展的需要。四、总图布置1、总平面布置原则总平面设计贯彻合理利用土地和节约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场地,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基本建设、环境保护、劳动保护、消防等法律和法规。

32、在满足工艺需求、生产管理、货运周转的前提下,进行总平面布局设计,使整个校区分区明确,各功能区分之间连续、顺畅、合理。2、总图布置校区为南北向,在校区东侧、北侧有出入口。本项目分为三个功能区,教学区、办公区、教育辅助区。3 、竖向布置本工程场地地势平坦,新建建筑物的室内标高与周边建筑物保持相等。本工程场地雨水,采用暗管方式排放,向西、向北排入市政雨水系统。六、供电根据需要,楼内消防用电、应急照明为二级用电负荷,其余为三级用电负荷。供电采用校区原有变电站电源。七、给排水本项目无生产用水,全部是生活用水。生活用水均采用校区原给水管网。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本项目只有少量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

33、政污水管网。雨水采用地下雨水管网排放至市政雨水管网,屋面雨水采用外天沟有组织排放。消防给水需要在校区设置室外消火栓,并配置一定数量的干粉灭火器。八、防雷与接地1、防雷建筑物、构筑物均按照三类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作防雷保护。屋面设避雷网,避雷引下线沿墙暗设,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2、接地电源入楼处做重复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凡与电气设备有关的金属外壳、构架、支架均作接地保护。接地保护采用联合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欧姆。九、抗震等级本工程抗震等级二级,7度设防。第二节 设计依据本项目设计方案主要依据于: 1、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4、 建筑抗

34、震设计规范5、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7、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8、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9、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10、 建筑电气设计规范11、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1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13、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第五章 环境保护及节能第一节 环境保护一、污染源分析及治理措施(一)主要污染源与污染物本项目主要污染源为生活污水及办公、生活垃圾。为确保环境卫生,避免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对上述污染源必须采取适当的治理措施。(二)环保治理措施本项目产生的污染物数量不多,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主要治理措施如下:1、生活污水。按要求采用化粪池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达标后直接排入市政

35、污水管网。2、生活垃圾。设置一定数量的垃圾箱,通过垃圾袋扎袋送至垃圾收集点,统一处理。二、绿化良好的绿化不仅能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而且在防治污染、保护环境方面也有特殊的作用。本项目坚持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绿地的防护、活动功能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同时具有花、香、果、绿四大观赏特性,以确保环境优美整洁。三、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污染源较小,污染物排放量也较少,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经处理后,完全可达到环保要求,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四、设计依据及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86)国环字第002号文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4、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第二节

36、 节能一、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人均能源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强度较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加剧了能源供求矛盾和环境污染状况。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能源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能源安全,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我国能源问题,根本出路是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国目前共发布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准22项。能效标准的研制和颁布实施,对于我国与国际水平接轨、节能减排和克服

37、绿色贸易壁垒等具有重要作用。 本项目能源消耗的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国家标准综合能耗计算通则3、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4、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5、学校建筑照明设计标准6、学校建筑采光设计标准以上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充分考虑到本行业及项目所在地区的特殊要求,是比较全面并且适合实际需要。二、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1、能耗状况(1) 电耗能耗:a、办公室、公共区域部分采用H型节能灯,照明能耗所占的比例非常大;b、办公电器,其主要的构成是计算机、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和饮水机。(2) 水耗能耗: 主要是办公区卫生间水耗。(3)估计年耗量:电能

38、:9.477万度/年;水能:37600吨/年。2、能耗分析(1)耗电核算本项目建筑采用均匀和局部照明相结合的方式,以均匀照明为主,局部照明为辅。照明需用系数0.65,损耗系数0.1,照明时间全年13*小时(照明时间按270天,每天5小时计算)。项目能耗如下表所示:序号建筑物名称建筑面积()照明强度w/m2总负荷kw1教学楼62*956.252综合楼2860925.743功能楼2640923.764附属楼12*67.55辅助用房*0636室外配套公共工程*063合计119.25本项目全年照明用电量为:119.250.650.913*=9.418万kwh(2)耗水核算根据山东省城市生活用水量标准(

39、试行),项目计划总人数1980人,按40%的在校住宿计算,人均日用水量60L,非住宿人员人均日用水量30L,实际在校天数按200天/年计算,则项目人员年总用水量为16632吨。项目绿化用水按2L/*周(年按28周),项目绿化面积为7538.5,则项目绿化用水为422.2吨。则项目总用水量为17054.2吨。(3)耗蒸汽核算项目所耗蒸汽主要用于冬季取暖,本项目总建筑面积为*,采暖热指标按目前国家标准平方米建筑取60Kcal/m2*h,年需供暖按120天计,则项目年耗蒸汽4032吨。 (4)项目年消耗能源的实物量及折标煤量情况如下:项目能源消耗统计指标表序号名称单位年耗量折算系数年折算能耗(t)1

40、水吨17054.20.0857kgce/t1.462电万度9.4180.1229kgce/kwh11.573蒸汽吨40320.1286tce/t汽518.5合计tce531.53由上表可知,项目年消耗能源实物量折标煤合计为531.53吨。三、建筑节能措施 本项目拟采用以下节能措施:1、节能建筑规划设计根据校舍功能要求和*的气候参数,在总体规划和单体设计中,科学合理地确定建筑朝向、平面形状、空间布局、外观体型、间距、层高、选用节能型建筑材料、保证建筑外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等热工特性及对建筑周围环境进行绿化设计,设计要有利于施工和维护,全面应用节能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建筑物能耗量,获得理想的节能效

41、果。2、建筑朝向及平面形状(1)同样形状的建筑物, 东西朝向比南北朝向的冷负荷小,因此学校建筑应尽量采用东西向。如对一个长宽比为41的建筑物, 经测试表明:南北向比东西向的冷负荷约增加70%。在校舍内布置空调房间时,尽量避免布置在南北朝向的房间及南北墙上有窗户的房间以及平屋顶的顶层房间。(2)门卫室属于设有空调系统的建筑,其空间布局应十分紧凑,尽量减少建筑物外表面积和窗洞面积,这样可以减少空调负荷。体形系数的定义是建筑物外表面积F与其所包围的体积V之比值。对于相同体积的建筑物,其体形系数越大,说明单位建筑空间的热散失面积越高,研究表明,体形系数每增大0.01,能耗指标约增加2.5%。因此,出于

42、节能的考虑,广电大厦在建筑设计时应尽量控制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但如果出于造型和美观的要求需要采用较大的体形系数时,应尽量增加围护结构的热阻。(3)绿化对气候条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调节改善气温,调节碳氧平衡,减弱温室效应,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减低噪声,遮阳隔热,是改善微小气候,改善建筑室内环境,节约建筑能耗的有效措施。3、增强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改善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可以直接有效地减少建筑物的冷热负荷。据有关资料介绍,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每增大1W/M2K。在其他工况不变条件下,空调系统设计计算负荷增加近30%。所以改善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是建筑设计上的首要节能措施,我国采暖通风和空气调

43、节设计规范(GBJ42)对空调建筑外维护的传热系数作了规定,对舒适性空调的最大传热系数规定为0.91.3,可采用玻璃棉、聚苯乙烯板、加气混凝土等保温材料,也可采用双玻璃、顶层架空隔热层等空气间层起隔热作用。(1)使用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可有效减少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从而减少各主要设备的容量,达到显著的节能效果。采用新型墙体材料与复合墙体围护结构。在进行经济性、可行性分析的前提下,在墙体内外侧敷设保温隔热的新材料。(2)对垂直墙面可采用外廓、阳台、挑檐阳等遮阳设施和浅色墙面、反射幕墙、植物覆盖绿化等。(3)门窗是建筑能耗散失的最薄弱部位,面积约占建筑外维护结构面积的 30%,其能耗约占建筑总能

44、耗的 2/3,其中传热损失为 1/3。所以门窗是外维护结构节能的重点。所以在保证日照、采光、通风、观景条件下,尽量减少外门窗洞口的面积。(4)设置遮阳设施,考虑空调设备的位置。减少阳光直接辐射屋顶、墙、窗及透过窗户进入室内,可采用外廊、阳台、挑檐、遮阳板、热反射窗帘等遮阳措施。门窗的遮阳设施可选用特种玻璃、双层玻璃、窗帘或遮阳板等。(5)采用热阻大、能耗低的节能材料制造的新型保温节能门窗(塑钢门窗)可大大提高热工性能。同时还要特别注意玻璃的选材。玻璃窗的主要用途是采光,但由于玻璃窗的耗冷量占制冷机最大负荷的20%30%,冬季单层玻璃窗的耗热量占锅炉负荷的10%20%,因而控制窗墙比在30%*%

45、范围内时,窗玻璃尽量选特性玻璃,如吸热玻璃,反射玻璃,隔热遮光薄膜。四、运营节能措施为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节约能源,在材料应用、设备选型等方面应采取以下措施:1、设备选型时选用能耗低、性能优良、便于操作的设备。所有设备一律选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节能型产品,绝不允许使用国家已公布淘汰的机电产品。电气设备选用新型高效节能型产品,减少电能损耗。3、配备专用动力线,供较大负荷的电器使用,以降低线耗,提高供电质量。变压器选用新型高效节能型,并加装功率因数自动补偿装置,减少无功损耗。4、推广应用节能、高效、合适、安全、有益环境的绿色照明灯具,提高用电效率。5、加强管理,制定能源管理制度,定期检查节

46、能指标的落实情况,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五、 节水措施项目用水主要是师生的日常生活用水和绿化用水。为控制用水,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拟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用水计划,做到合理用水。节约用水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是减少新水量的摄取。2、定期检查隐蔽水管,检查内部供水系统,及时修理有毛病的水箱、水龙头及其他供水设施,降低输水管网、用水管网、用水设备(器具)的漏损率。3、积极稳妥地推行污水再生利用,提高生活污水的回收率和重复利用率。4、卫生间和洗刷间均采取节水器具。卫生间采用节水型卫生洁具,不得使用螺旋升降式水龙头、不得使用一次性冲水量超过9升的便器水箱。5、采用瓷芯水阀和铝塑复合管材。6、保持树木与草坪

47、合理比例,控制绿化用水。路面设计有利于地表水流入绿地,使用滴灌、微喷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方式,不得使用漫灌方式。根据土壤旱情合理确定用水量,浇水时间不宜选择在中午等温度较高时间进行,避免水分较快蒸发。7、重点用水系统和设备应配置计量水表和控制仪表。完善和修订有关的各类设计规范,明确水计量和监控仪表的设计安装及精度要求。重点用水系统和设备应逐步完善计算机和自动监控系统。8、加强项目区内精神文明建设,使职工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自觉节约用水。除上述措施外,管理机构应加强管理,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按期对各类设备、管道、器具等进行检修,减少跑、冒、滴、漏现象,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第六章 环境

48、影响评价6.1 环境保护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6.2 场址环境条件现状该项目所在地位于*区*路以南、*路以西,*学校*。目前,场区内环境空气质量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地下水满足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III类水体,声环境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标准中类区标准。6.3 项目建设和使用对环境的影响6.3.1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从施工内容、现场和施工范围来分析,对环境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少量的施工扬尘、建筑垃圾、轻微噪声等,不会对外部环境造成影响。项目投产后对环境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食堂油烟、生活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由于产生量很少,且

49、浓度较低,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故无总量控制指标。6.3.2 项目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本项目完工后,基本无污染产生。该单位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污染治理工作将贯彻单位经营的始终,单位将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预防和控制污染的产生,确保本项目运营后对环境不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该项目的运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小,不会造成负面影响。6.4 环境保护措施方案6.4.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因素为:增加道路交通运输量;施工机械和车辆产生尾气;施工设备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施工过程中土方的挖掘、填埋、建筑材料的运输、堆存产生的施工扬尘;施工弃土和建筑垃圾及建筑工人

50、生活垃圾;施工废水和建筑工人生活污水等都将会对周围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及交通产生一定的暂时性影响。工程施工影响范围主要是厂址及邻近区域。1、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施工期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主要来自机动车辆及施工机械的燃油产生的废气、运输车辆道路扬尘和施工场地扬尘等。施工扬尘是主要的污染源,主要产生在以下环节:土方挖掘和现场堆放扬尘;搅拌混凝土扬尘;建筑材料(白灰、水泥、砂子、石子和砖等)的搬运及堆放扬尘;施工垃圾的清理及堆放扬尘;物料运输车辆造成的道路扬尘(包括施工区内工地道路扬尘和施工区外道路扬尘)。由于污染源为间歇性排放源并且扬尘点低,因此,只会在近距离内形成局部暂时污染影响

51、,但施工现场的污染物未经扩散稀释就直接进入地表呼吸地带,会给现场施工人员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施工扬尘会使该区TSP污染物有所增加,特别是大风天气更加严重一些。但由于工程厂址附近无敏感性目标分布,因此,施工粉尘对相关环境空气影响不大。施工期间所用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较少,燃油产生的废气属于零散、少量、无组织排放,亦为流动污染源,因此废气中所排放的SO2、NOX、CO的污染物不会构成环境空气主要污染源,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很小。2、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间用水主要是施工物料搅拌等建筑用水、路面及土方喷洒水、施工机械和车辆冲洗水,以及建筑工人生活用水。施工期间分段设置小型的施工废水收集设

52、施,如建一些小沉淀池,将施工中产生的施工工艺废水收集后回用,主要用于混料或泼洒地面等对用水水质要求不高的环节。施工期设置生活区,并采取生活污水收集设施,收集后可就近排入市政污水管线或由环卫部门清运至生活污水处理厂,防止生活污水随意泼洒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生活污水,水量约为3.2 m3/d。生活废水的主要污染物是,SS、COD、NH3-N,餐饮废水隔油处理后与其他废水入化粪池预处理、生化处理后排入污水管网,预期处理效果符合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 343-2010)。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工艺废水全部回用,而施工生活废水得到有效的处置,不直接进入地表水体,因此,施工期废水对环境影响轻微。3、

53、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根据本项目工程涉及的建设内容及施工特征,其主要的影响环节为土石方阶段推土机、挖掘机及运输车辆的移动声源影响;基础施工阶段打桩机、夯实机等脉冲性噪声影响;结构制作阶段的混凝土运输、振捣器等设备噪声影响;设备安装及装修阶段起重机、升降机及有关装修器械产生噪声的影响。表7-1 施工期主要噪声源声值一览表 单位:dB(A)施工阶段声源声级dB(A)声源性质土方阶段推土机7896间歇性挖掘机8595间歇性各种车辆7080间歇性基础施工阶段打桩机7090间歇性夯实机7090间歇性结构制作阶段混凝土运输车7085间歇性振捣器85100间歇性空压机8595间歇性电焊机9095间歇性电锯10

54、0110间歇性装修、安装阶段电钻100110间歇性电锤、手工具100105间歇性吊车7080间歇性升降机7080间歇性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定的距离衰减公式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能量叠加公式计算,如一台搅拌机和一台挖掘机同时工作时,噪声叠加值可达100dB(A),则在无声障条件下,昼间影响范围可达到100m,夜间影响范围在300m。计算出噪声值较高的单机噪声源影响结果见表7-2。表7-2 单机噪声源声值距离衰减表声源名称源值dB(A)距声源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dB(A)20m40m60m80m100m200m300m*0m电钻、电锯、搅拌机等1108478747270646056挖掘机956

55、963595755494541推土机946862585654484440空压机926660565452464238由上表可见,工程施工对现场周围100m以内敏感点影响较大,*0m以外影响很小。4、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影响分析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是建筑垃圾、施工弃土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1)建筑垃圾及施工弃土施工期间的建筑垃圾主要是废砖块、灰浆、等废弃的建筑材料,弃土及建筑垃圾及时清运,送到指定政府指定地点填埋。因此,建筑垃圾及施工弃土也不会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2)施工期生活垃圾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量按照0.75kg/人d计算,施工人员平均每天120人,施工期按照700天计算,整个施工阶段生活垃圾产

56、生量为63t,生活垃圾分类存放。(3)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对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施工弃土及时清运,送到政府指定地点处置。生活垃圾要分类存放,委托环卫部门清运处置。总之,施工固体废弃物得到有效处置,对环境影响较小。5、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期对生态环境影响主要是基础施工阶段对地表土壤破坏,以及由此导致的水土流失等相关影响。针对工程占地可能形成的影响及恢复要求,应采取以下措施:(1)基础施工阶段避开雨季,严格划定施工区范围,严格控制基础开挖、土方堆存的占地及水土流失问题,避免扩大影响。(2)为防止建筑垃圾、土方临时堆存过程产生水土流失,在项目区域规划临时堆场,并采用编织袋贴坡铺盖

57、的防护措施。(3)制定校区绿化方案,进行校区整体的恢复性绿化,要求乔、灌、草结合,以美化为主,严格实施。(4)当地有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工程施工的全过程监督,针对工程施工生态影响做严格要求。6.4.2 使用期环境保护措施使用期环境保护将由该企业来实施,提出建议如下:1、空气环境保护措施场址周围目前空气环境受污染较轻,质量较好,环境容量较大,新建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有油烟废气产生,项目运营后食堂安装先进的吸油烟机。项目对周围空气影响较小,环境空气质量仍将维持现状。2、废水环境保护措施本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外排废水只有少量生活污水,排放废水水量很小。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网管,由市政污水处理厂

58、处理后,能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二级标准。因此,本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所排废水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3、噪声环境保护措施该项目为学校建设工程,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无任何噪声产生。4、固体废弃物环境保护措施本工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师生的生活固体废弃物。生活固体废弃物进行统一收集、分类存放,由环卫部门定期处理。9.5 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建设期间略有扬尘及噪音污染,建设项目重点:一是落实好项目场区内水环境的环境保护措施;二是落实好生态绿化率的实施,将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并美化区域环境;三是做好该区内的噪声治理措施。本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少量的废物、噪音和污水,从生产状况分析对周围

59、环境基本无影响。项目建成后,基本无废气、废水、废渣排出,仅有少量固体废弃物可安排专业回收。生产过程中采取隔音措施,及其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后,对周围环境不会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并能通过绿化美化环境,改善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综合分析,项目建设有利于校园环境的改善。从环保角度上,该项目的选址与建设是可行的。- 40 -第七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7.1 施工期间安全措施影响本项目建设劳动安全的因素主要是施工中使用的电器、机械设备等,有可能对人体造成触电及机械伤害,因此需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1、火灾爆炸项目在建设和经营过程中机械设备占很大比例,用电量较大,所以应加强对火灾的预防,加强消防工作,确保消防安

60、全。2、高温烫伤项目在建设中会有部分高温焊接工作,可能会有灼伤事故。3、触电在建设和经营过程中,用电设备繁多,应特别注意,若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或电器安装不规范,缺少接地或接零,或接地接零损坏失效,或操作人员违章操作,会发生触电伤害事故。4、机械危害在建设过程中有电机转动设备,起重设备、混凝土搅拌机等,生产装置中有电机转动设备,都会有机械伤害危险。安全操作规程不完善或操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则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对操作人员或其他人员造成人身伤害。5、噪音伤害生产装置中的各种机器设备,有噪音伤害因素。7.2 防护和监控措施7.2.1 施工期间防护和监控措施认真贯彻建设部颁发的“一标五规范”,即建筑队安全检查评分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